李清照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的一生

谢谢观赏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 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 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 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镜头一
醉归途中:常记溪亭 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镜头二
误入荷塘: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镜头三
惊飞水鸟: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 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 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 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 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 李煜《乌夜啼》: •
• 范仲淹《御街行》 • 明人俞彦《长相思》 • 李廷机《草堂诗余评林》

晚年:流露江南
• 赵明诚病死,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兵南下,李 清照在浙东亲历变乱,从此在颠沛流离的生活 中度过晚年。此时的词流露着对社会的不满, 含有悲凉之意。
声声慢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 寒时候,最将难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 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是北宋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其词作以爱情、离别、闺怨为主,流传至今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就来鉴赏几首李清照的经典诗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整首词曲调优美,意境深远。

词牌“如梦令”来自唐代白居易的一首同名诗,李清照在此词中以句句问答的方式,描绘春雨细密,风助倦眼成眠的情景,寄托着对离别之后爱人的思念,情感细致动人,铭记在心。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是李清照自创的词牌,此词是描写爱情的经典之作。

从最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到“凄凄惨惨戚戚”,反映了阴晴不定的心情变化。

最后“却是旧时相识”,表达了相思之苦,并不断强调此恋爱关系的长久,越看越觉得深沉、绵长,余音缭绕不绝。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面描述的是一场误入藕花深处的夜游,实则承载着李清照在南方思乡、思夫之情。

她多次强调夕阳、回舟,一定是寄托着对远在北方的丈夫的思念。

词的篇幅虽短,但是波澜壮阔、情感丰富坚定,深深地印入读者的心灵深处。

《如梦令·一别都门三改火》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这首词是李清照的作品之一,《如梦令》词牌的代表作。

词的结构基本上是用对称的方式实现的,韵律优美、听起来十分悦耳。

词牌起源于唐朝的白居易,“一别都门三改火”道出离别的痛苦。

李清照以此为一句,以此为篇,构筑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世界。

文学_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文学_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鉴赏

李清照最有名的诗词鉴赏李清照诗词鉴赏(一)夏日绝句宋代: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李清照这首诗,手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

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

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

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

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

“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

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地造化。

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诗词鉴赏《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写作背景: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前后。

是一首追忆诗。

词中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解读:“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小风大。

疏,通常指稀疏,雨疏是说雨点小。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偏风雨来了,此时,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这天晚上词人喝了很多酒。

何以见得?浓睡不消残酒。

说明词人睡了一个晚上加半响,而且睡得很香,都没有能够让她从醉酒中清醒过来;所以说:“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卷帘人”可能是指她家丫环,词人欲起床时,丫环进房把床账卷起来。

此时,词人问:“后花院的海棠花儿怎样”?这一问,把昨夜醉酒的原因全道出来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丫环说:海棠依旧时,词人却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丫环她想一夜之间不可能有大的变化,故而回答海棠依旧。

可是她那里知道词人的心思呢?所以词人说,你说的不对,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是说海棠花的叶子经过雨水的浇灌之后,更加肥大,更加茂盛。

可别忘记,昨夜的风吹雨淋,海棠花就凋零了;所以说绿肥红瘦。

在词人眼里并不关心这些,她真正关心的是“红瘦”?为什么呢?因为红瘦看起来写海棠花,实为象征词人的青春,象征少nv对青春、对时光的憧景,这才是词人最为关心的。

也正因为如此,昨夜才喝了那么多酒。

她感慨自己青春年少未知还能延续几何?俗话说:红颜易衰,实际上对红颜易衰的坦忧,正是对青春年少珍惜的反映。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因此说这首词表达的情思的绵密,是李清照的词跟男性的词最大的不同。

她从女性的角度,女性的意触,来写女性自已的心理,是男性很难触及到如此深细的。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李清照,宋代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文学家之一,她以才情出众,文学造诣颇高而著名。

她的诗词作品表现了她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其作品带有浓厚的女性色彩,充满着对爱情、家庭、自然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并鉴赏几首李清照的诗词吧。

《如梦令》是李清照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词,通过描写一个女子对于爱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她细腻的情感和对父女情深的感慨。

词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这首词以叙述者的视角来展现对爱人的思念之情,通过雨声、风声来烘托出夜晚的寂静和叙述者的孤寂。

而“试问卷帘人”这一句则将叙述者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卷帘人所代表的正是爱人。

最后一句“知否?知否?”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叙述者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增强了词中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氛围。

《声声慢》是李清照另一首以爱情为主题的名词,通过描写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展现了她对爱情的痴迷和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词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句通过反复的运用寻找、冷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词语,强调了叙述者的思念之情和孤独感。

而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中,则通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等反复运用来强调时间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表达了叙述者对人生变化的感慨。

除了爱情之外,李清照的诗词还涉及到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家庭生活的思考。

《如梦六百里寻常》是李清照描写自然景色的一首词,通过描写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家乡田园生活的思恋之情。

词中写道:“如梦六百里寻常,谁料野花寻知己”,通过如梦六百里来表达叙述者对乡村生活的思恋之情。

而“谁料野花寻知己”这一句,则通过野花寻知己来表达叙述者对于真诚友情的渴望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通过对几首李清照的诗词的鉴赏,我们可以看出她的诗词作品浸润着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入思考,她以纤细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和真实的情感。

宋朝女诗人李清照的诗词鉴赏

宋朝女诗人李清照的诗词鉴赏

宋朝女诗人李清照的诗词鉴赏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宋朝李清照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李清照的诗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上榜理由:《醉花阴》没有写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细寻味,它的每个字都浸透了这一点。

词人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上榜理由:《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了她的形象特征。

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上榜理由:李清照之前的《声声慢》,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别出心裁,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最终,这首《声声慢》成为了诗词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慢词之一。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诗词《南歌子》作者:李清照年代:宋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玉楼春》作者:李清照年代:宋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诗人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11、点绛唇·闺思李清照?〔宋代〕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衰一作:芳)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李清照?〔宋代〕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

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3、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宋代〕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这首词写秋景,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易安晚期作品。

通篇从醉酒写乡愁,悲慨有致,凄婉情深。

此词开头两句写寒日梧桐,透出无限凄凉。

“萧萧”这里是萧条、寂寞之意。

“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

“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

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

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李清照的诗词注解解读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简析】: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

“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

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

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

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好。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

“山枕”谓枕形如山。

“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察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

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诧异。

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

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

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

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

“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

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嬉戏,情怀是多么欢畅。

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在飞花。

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寂寞、情怀缭乱,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

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细微的心理活动,极尽堡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

秋千本是少女喜欢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

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忽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
李清照——《点绛唇》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乌江》
李清照——《长寿乐》
李清照——《多丽》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念奴娇》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词全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长寿乐》
李清照——《好事近》
李清照——《行香子》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庆清朝慢》
李清照——《诉衷情》
李清照——《小重山》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