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合集下载

试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

试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

试论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作者:王中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23期摘要: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电厂的使用中是经常能见到的,汽轮机的向使用可以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是电厂生产中经常会用到的设备,但是机组的启动调试还存在着问题,本文是通过对上汽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设计进行研究,对调试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汽轮机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电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汽轮机,电厂是不能正确运行的,如果电厂不能正确运行。

电力系统就会出现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严重的影响,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对电厂的正常生产产生影响,在对汽轮机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发现汽轮机在制造、设计和安装上都存在着问题,主要就是经验不足,技术较为落后,本文对这一问题积极性研究,为系列汽轮机的制造提供借鉴作用。

1 汽轮机的总体结构在上汽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总体结构如下:汽轮机的整个流通部分是由4个气缸组成的,这四个气缸分别是一个高压缸、1个双流中压缸和2个双流低压缸,共设64级,均为反动级。

高压缸部分有14单流压力级,不设调节级。

中压缸部分有2×13个压力级。

2个低压缸压力级总数为2×2×6级。

末级叶片高度为1146mm。

汽轮发电机轴系由汽轮机高压转子、中压转子、2个低压转子、发电机转子及励磁机转子组成,转子之间采用刚性联轴器联接。

除发电机转子外,轴系设计采用独特的单轴承N+1支承模式,与其他两家国产超超临界汽轮机轴系采用双轴承支承相比,汽轮机转子轴系长度仅为29m,同比缩短了8~10米。

整个汽轮发电机组轴系长度为49m,共有7个径向轴承和1个径向推力联合轴承支承。

除高压转子由2个径向轴承支承外,汽轮机其他转子均由单轴承支承。

2 汽轮机的设计特点汽轮机的设计方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设计上主要是体现了以下特点:2.1 使用的是圆筒型高压外缸圆筒形高压外缸的设计可以减少缸体的重量,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制造成本,能够节省资源,对制造企业来说是极有利的,这护送高压缸是由厂家整体发运的,高压缸使用的是双层缸设计,双层缸是由内缸和外缸组成,内缸是由静叶持环组成的,外缸的形状是圆筒形的,这种高压缸在里面是不设置隔板的,如果设置了隔板就会出现反效果,无法发挥高压缸的作用,在缸内还要安装静叶栅,静叶栅是反动式的,这就是内缸的设计理念,外缸使用的设计理念与内缸是完全不同的,外缸采用圆筒的设计形式,分为进气缸和排气缸,汽轮机在运行的时候会出现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会影响着汽轮机的使用,需要有进气缸支撑着汽轮机的正常使用,而排气缸主要是为了将废气都排出去,让汽轮机可以正常的使用,高压外缸在汽轮机的构成中是非常重要的,内缸的方向为垂直纵向分布,这样可以汽轮机可以很好的受热,让材料的受热情况保持一致,如果没有保持一致就会出现高温现象,对汽轮机中的其他部件来说也是一种损害。

1000MW汽轮机介绍2007.08

1000MW汽轮机介绍2007.08
3。适应超超临界高参数、最具发展前途的独特结构 4。技术优势
SIEMENS的 技术优势-- 成熟的单轴、HMN组合机型
H- 高压单流缸 M- 中压双流缸 N- 低压双流缸
功率范围-300MW至1100MW 压力 30MPa,温度 600°C/620 °C
单轴“HMN”型四缸四排汽机型
同Niederaussem 1025MW-五缸六排汽2002
SIEMENS “HMN”型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双流中压缸特点 (1)无再热蒸汽管道, 再热门直接与汽缸相连 (2)损失小、对汽缸附 加作用力小 (3)小网眼永久滤网 (4)中压内外缸之间 有遮热板 (5)中压进口的旋涡 冷却
SIEMENS “HMN”型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1)中压双流切向进汽
独特的中压进汽结构 (2)第一级斜置静叶,20%反动度 (3)大的轴向动静距离防冲蚀
(4)高中压缸效率达到世界91-94%的顶尖水平
N-S全三元气动计算技术

弯扭角(LEAN)
tan()=(r)/rx=const =r/rx=const
功率 MW 700 700 700 600 500 1000 1000 1000 700 1000 700 1050 700 1050 600 700 1000 700 1000 600 900
周波 60 60 60 50 60 50 60 50 60 60 60 60 60 60 50 50 60 60 50 50 60
同外高桥四缸四排汽900MW-四缸四排汽2003 同Isogo的600C/610C 三缸两排汽2002
SIEMENS “HMN”组合机型业绩之一
1997年投运, 单轴、四缸 四排汽、供 热凝汽式 25.3/544/560 背压 5kPa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调试技术
P a t h ri l eal dy i to uc s t sg e tr sa d o e ai n o ha g a ’ 0 0M W C ta t bie l n ,te a tce d tie l nr d e hede in f au e n p r to fS n h i S 1 0 US se m ur n
世 界电力工业 的主要 发展方 向之一 。 华 润徐 州 电厂三 期 工程 2×10 MW 超超 临 00 界 机 组 是 由 上 海 汽 轮 机 有 限 公 司 和 德 国 SE N IME S公 司联 合设计 制造 的超超 临 界 、 一次 中
1 总体 结 构
上 汽 10 MW 超 超 临界 汽 轮 机 的整 个 通 流 00
a d a s n lz s s me p o lms a p ae n t e p o e s o tr— p c nr l a d c mmis n n . S n lo a ay e o r be p e rd i h rc s f satu o t n o o si ig o o,i c n b t a e
中 图分 类 号 :K 6 T 2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54 (0 10 05 0 17 59 2 1 )1— 0 0— 4
De i n Fe t e nd Co m iso i g Te h l g f sg a ur s a m s i n n c no o y o
r g r e sa g o x mpl o h o me c me n o e ad d a o d e a e frt e c m n e nta d c mmiso i g o a g a a iy tr n s s in n fl re c p ct u bie .

简析1000 MW 超临界汽轮机特点及调试技术

简析1000 MW 超临界汽轮机特点及调试技术

简析1000 MW 超临界汽轮机特点及调试技术摘要:论述上汽 1000 mw 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特点及运行情况,对热力系统、高温材料、高温部件冷却、通流技术、末级叶片、汽缸、阀门和轴系结构等进行详细介绍,并对机组启动调试进行阐述,充分肯定了机组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超超临界 1000 mw 汽轮机设计特点运行调试技术大容量、高参数是提高火电机组经济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同时基于世界一次能源资源状况中煤的储量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环境保护对减少排放污染(特别是 co2、nox)的要求,以超超临界机组为代表的高效洁净煤发电技术已成为今后世界电力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1. 汽轮机的设计特点1.1 独特的圆筒型高压外缸高压缸由厂家整体发运。

高压缸采用双层缸设计,其双层缸由静叶持环组成的内缸和筒形外缸组成,高压缸内不设隔板,反动式的静叶栅直接装在内缸上。

外缸为筒形设计,分为进汽缸和排汽缸,其中分面大约在高压缸中部。

内缸为垂直纵向平分面结构。

采用这种设计,可以减小缸体重量,提供良好的热工况。

另外,由于缸体为旋转对称,因而避免了不利的材料集中,各部分温度可保持一致,使得机组在启动停机或快速变负荷时缸体的温度梯度很小,热应力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1.2 独特的补汽调节阀技术上汽 1000mw 汽轮机采用了补汽技术。

补汽阀相当于主汽门后的第三个高负荷调节阀,在主调节门开足的情况下,由该阀向机组供汽。

通过该阀的流量约为最大进汽量的 8%。

补汽阀布置在汽缸下部,补汽进入高压缸第五级后。

补汽阀的主要功能有:( 1)当汽轮机的最大进汽量与 tha 工况流量之比较大时,可采用补汽技术,超出额定流量的部分由外置的补汽调节阀提供;此时主调节阀在额定流量下可设计成全开,从而提高额定负荷以下所有工况的效率,机组热耗可至少下降 40kj/kw?h。

( 2)根据等焓节流原理,蒸汽进入第五级处的温度将降低约 30℃,通过保持一定的漏汽还可起到冷却高压汽缸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温部件的可靠性。

西门子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西门子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由于所有的轴承座均直接支撑在基础上 ,因 此低压外缸可与凝汽器刚性连接 ,低压缸真空的 变化将不会影响动静间隙 。 1. 5 全周进汽滑压运行与补汽阀调频技术
全周进汽不存在其他机型调节级强度和进汽 不均诱发汽隙激振的问题 ,西门子公司采用了补 汽调节阀技术 :在主汽门后配置第 3 个补汽调节 阀 (见图 4) ,大于额定流量时 ,由该调节阀补汽进 入高压第 5 级后 ,补汽阀技术可使额定及低负荷 同时处在最佳的状态 ,而且还使滑压运行机组能 在无节流状态下具有调峰功能 。全周进汽的滑压 运行 + 补汽阀的模式解决了保持额定负荷及低负 荷的高效率 、在非节流状态下的调峰功能 、第一级 叶片安全可靠性及避免进汽不均对转子的附加汽 隙激振等四大技术问题 。采用补汽阀技术最大的 优点是不需主调门节流调频 ,不会因 5 %节流调 频 ,丧失 5 %的通流能力 ,从而提高了机组实际运 行的最大出力余量 。
VWO 1 049. 8 2 953 26. 25 8. 05 1 059. 974 2 954. 9 27. 000 3
注 1 : 外高桥三期与玉环项目相比 ,各工况流量基本相 等 ,之差仅为 0. 06 %~0. 17 % (1. 9 t/ h~4. 9 t/ h) 。
表 2 玉环与外高桥三期不同补汽热耗汇总 kJ / (kW ·h)
1. 1 汽缸积木块设计 西门子公司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都
为单轴 、四缸四排汽机型或单轴 、五缸六排汽机 型 。根据西门子汽缸的积木块设计体系 ,机组总 体型式为 HMN 积 木块 组合 : 一 个单流 圆筒 型 H30 高压缸 ,一个双流 M30 中压缸 ,根据排汽容 积流量的大小 (背压及功率) 可选配 2 个或 3 个 N30 双流低压缸 。西门子公司以末级叶片长度达 1 146 mm 作为技术支撑的单轴四缸方案 (见图 1) ,比其他投标商的双轴机组或单轴五缸等方案 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 。

1000mw汽轮机特点介绍

1000mw汽轮机特点介绍

GPEC Page 11
二、汽轮机的设计和结构特点
低压汽缸
低压末级隔板由内环、外环、静叶片组成。静叶片的 吸力面及压力面均设有疏水缝隙,外环的内表面、内 环的外表面、与冷凝器相连接,因此也处于真空状态。 末级产生的水滴由疏水缝隙收集,通过空心静叶片、 空心内环、空心外环及在中分面处的连接管,由下半 的疏水管流入冷凝器。
高压汽缸
高压缸首级双列对称布局
GPEC Page 8
二、汽轮机的设计和结构特点
中压汽缸
中压汽缸为双流式、双层缸结构,结构和原理同高压缸相同。每个流向包括全三维设计的7个 冲动式压力级。中压缸转子也由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抗疲劳强度的12Cr 合金钢制成的双分流 对称结构,并进行加工而形成轴、叶轮、支持轴径和联轴节法兰。
主汽阀和调节阀
GPEC Page 15
二、汽轮机的设计和结构特点
再热主汽调节联合阀
机组配有两套再热主汽调节联合阀,每根再 热蒸汽管上装有一套。中压主汽阀、调节阀 共壳体,由合金钢铸件制成。主汽阀碟与调 节阀碟共享一个阀座,主汽阀与调节阀可以 各自独立地,互不干扰地全行程移动,不受 对方位置的影响。中压阀门的第一个作用是 紧急情况的保护,在紧急跳闸系统的作用下, 它们同时关闭,防止积累在再热器的蒸汽进 入汽轮机;第二个作用是汽轮机进汽量的控 制。阀门结构紧凑,减少了管道损失。中压 联合阀上装有与高压主汽阀相同结构的精过 滤网,可防止再热器及管道中的固体粒子进 入中压阀门及中压缸。
GPEC Page 13
二、汽轮机的设计和结构特点
滑销系统
汽轮机绝对死点,分别在1号低压缸和2号低压缸及3号轴承箱的中心处,以键固定以防止轴 向移动,机组在运行工况下膨胀和收缩时,1号和2号轴承箱可沿轴向自由滑动。轴承箱和低 压缸也要加以固定防止横向移动。为了使汽缸和滑销及台板之间能更好的接触与滑动,在两 者之间装有油浸渍黄铜或铸铁,并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技术特点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技术特点

动氢气 流动。定子 线 圈和引线 直接水 内 冷, 出线套管氢 内冷。
图 1 10 M 汽轮发 电机 内部通风冷却示意图 00 W 采用更 高换热效率的穿片式氢气冷却 器, 四个冷却器分两组采用背包 的形式装 在机壳的两端 。 2 3 2 隔振措施 . . 定子机壳与铁心之 间的隔振措施 , 采 用了轴向弹簧板隔振结构 ( 见图 2 。 )
>8 d ( 7 B A)

集型窄风道径向多流通风 ( 见图 1 。定转 ) 子冷热风区匹配 , 铁心 内圆加装风 区气隙
隔板 , 防止 冷热 风 区 串 风 。汽 端 与励 端 的 风路 对称 布置 , 由两 端 的单 级 轴 流 风 扇 驱
2 2 技 术性 能 ..
10 MW 汽 轮发 电机 为汽 轮 机 直接 拖 00 动 的隐极 式 、 二极 、 相 同步发 电机 。发 电 三
额定励 磁 电压 ( 1 % ) 10
4 5 计算值) 4 V(
额定频 率
5 0Hz 3 0 /mi 0 0r n

轮发电机组》 的合同, 两套机组采用 “ 以中 方 为主 , 联合 设 计 , 合 制 造 , 方 技 术 支 联 外 持” 的模 式 , 一 台发 电机 本 体 由 日立 制 第
台和第二台相继于 2O O 6年 l 4日和 20 2月 07 年 7月 5日顺 利通 过 了 18 6h试运行 。各 项 运行参数和性能指标 优异 , 全满足标 准和 完
的节 能减排 和 环 保 的需 要 , 发 电设 备 提 对 出了更 高 的要 求 , 方 10 MW 超 超 临 界 东 00
2k 7V 299 34 A
额 定功 率 因数
09 滞 后 ) .(

004 1000WM超超临界机组汽机结构特点及关键技-资料 共120页

004 1000WM超超临界机组汽机结构特点及关键技-资料 共120页

TPRI
2.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汽 轮机设计和结构特点
TPRI
2.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汽 轮机设计和结构特点
2.1 总体介绍
上汽1000MW汽轮机由西门子公司设计,机组的总体型 式为单轴四缸四排汽。所采用的积木块是西门子公司近期 开发的三个最大功率可达到1100MW等级的HMN型积木 块组合:一个单流圆筒型H30高压缸,一个双流M30中压 缸,两个N30双流低压缸。“HMN”组合的功率范围为 300MW至1100MW。根据排汽容积流量的大小(背压及 功率)可选配1至3个低压缸。因此该功率等级机组技术先 进、成熟、安全可靠;且所有的最新技术近期均有成功的
TPRI
2.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汽 轮机设计和结构特点
低压缸结构
TPRI
2.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汽 轮机设计和结构特点
2.2.6 采用全三元气动高效率叶片
第五代“T4X”叶片型线
目前在超超临界汽轮机中应用的第五代“T4X”型线不仅 叶型损失小,而且有较宽广的冲角适应范围。
变反动度叶片技术
整体自带围带结构,动应力小,抗高温蠕变性能好。
TPRI
2.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汽 轮机设计和结构特点
2.2.7 汽缸落地设计
所有高中压汽缸和低压的内缸均通过轴承座直 接支撑在基础上,汽缸不承受转子的重量,变 形小,易保持动静间隙的稳定。
TPRI
2.上汽-西门子型1000MW汽 轮机设计和结构特点
TPRI
1. 前 言
上汽—西门子型、东汽—日立型、哈汽—东芝 型汽轮机都是吸取其技术支持方成熟的结构设计 、先进的通流技术、高温材料和长叶片技术基础 上优化组合有良好运行实践的最新技术,设计制 造了具有容量大、效率高、安全可靠、运行灵活 和维护方便等特点的新一代超超临界汽轮机。本 文将分别对三种机型的关键技术及特点进行分别 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设计 (参见表 1) 。由于补汽阀相当于第 3 个调 节阀 ,其控制及功能均与主调门一样 ,实际运行中 可随时调整开启点 (参见表 2) ,当然这时经济性 将可能达不到最佳 。
表 1 外高桥三期与玉环补汽匹配原则比较1)
玉环
外高桥三期
运行工况 功率 流量 进汽压力 补汽 功率 流量 进汽压力 补汽 / MW / t ·h - 1 / MPa / % / MW / t ·h - 1 / MPa / %
西门子 的 膨 胀 系 统 设 计 具 有 独 特 的 技 术 风 格:
(1) 轴承座为落地式设计 ,直接落在基础上 , 为无垫铁 、无台板结构形式 。
(2) 所有高中压汽缸和低压的内缸均通过轴 承座直接支撑在基础上 ,汽缸不承受转子的重量 , 变形小 ,低压的内缸并以推拉装置与中压外缸相 连 ,易保持动静间隙的稳定 。
© 1995-2006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005 年第 4 期
上海电力
工程与技术
比较紧凑 ,主要还可减少基础变形对于轴承荷载 和轴系对中的影响 ,使得汽机转子能平稳运行。 这样转子之间容易对中 ,不仅安装维护简单 ,而且 轴向长度可大幅度减少 。与其他投标商的四缸四 排汽机型相比 ,西门子汽轮机的轴向总长要短 8 ~10 m ,轴系特性简单 ,厂房投资可下降 。
2 号轴承座位于高压缸和中压缸之间 ,是整 台机组滑销系统的死点 。在 2 号轴承座内装有径 向推力联合轴承 。因此 ,整个轴系是以此为死点 向两头膨胀 ;而高压缸和中压缸的猫爪在 2 号轴 承座处也是固定的 。因此 ,高压外缸受热后也是
图 3 汽缸膨胀传递方式示意图
1. 4 低压外缸与凝汽器刚性连接 由于低压内缸膨胀方式的特殊处理 ,使得低
工 况
THA TMCR TRL VWO 80 %THA 50 %THA
玉环 (从 THA 开始补汽)
7 314 7 346 7 584 7 363 7 384 7 651
外高桥三期(从 TMCR 开始补汽) 7 320 7 311 7 549 7 331 7 391 7 658
西门子的补汽阀设计原则和技术将提高机组
开启前所有工况的经济性 ,但是一旦开始补汽 ,机 组的经济性将随补汽量增加而下降 。然阀门全开 (V WO) 工况主蒸汽量增加 8. 24 % ,但是出力仅 增加 5. 22 % ,这是补汽阀的不足之处 ,为此我们 决定补汽阀开启点为汽机最大连续出力 ( TMCR) 工况后 (进汽压力滑压至 27 M Pa) ,以保证机组经 济性 (见表 2) 和避免补汽阀频繁开启 。 1. 6 末级 1 146 mm 长叶片
德国西门子公司大容量燃煤火电机组汽轮机 的设计理念 ,与日本 (多为双轴机组) 、美国相比有 着很大的差别 ,目前走在了国际上的前沿 。下面 以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 2 ×1 000 MW 超超临界 汽轮发电机组为例 ,介绍西门子公司 1 000 MW 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特点 。
1 设计技术特点
工程与技术
上海电力
2005 年第 4 期
西门子 1 000 MW 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特点
华 洪
(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 200137)
摘 要 :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大容量燃煤火电机组汽轮机的设计理念与其他制造厂相比 ,有其特点 。文章以上 海外高桥电厂三期 2 ×1 000 MW 超超临界汽轮发电机组为例 ,介绍了西门子 1 000 MW 超超临界汽轮机的 汽缸积木块设计 、汽缸间单轴承支撑设计 、膨胀系统设计 、低压外缸与凝汽器刚性连接 、全周进汽滑压运行与 补汽阀调频技术 ,以及末级 1 146 mm 长叶片的设计技术特点 ,并对其安装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可供今后同 类型机组安装调试及技术引进工作参考 。 关键词 :1 000 MW ;超超临界机组 ;汽轮机 ;膨胀系统 ;补汽阀 中图分类号 : T K263 文献标识码 :B
为保证汽轮机有较长的寿命 ,低压末级及次 末级叶片必须具有必要的抗应力腐蚀及抗水蚀措 施 ,汽轮机设有足够的除湿用的疏水口 。超超临 界机组由于压力的原因 ,其低压缸的排汽湿度比 同样进汽温度的亚临界机组要大 ,从安全性 、经济 性的角度 ,更应注重抗水蚀和抗腐蚀技术的应用 , 西门子公司末级叶片抗水蚀方式为 :
VWO 1 049. 8 2 953 26. 25 8. 05 1 059. 974 2 954. 9 27. 000 3
注 1 : 外高桥三期与玉环项目相比 ,各工况流量基本相 等 ,之差仅为 0. 06 %~0. 17 % (1. 9 t/ h~4. 9 t/ h) 。
表 2 玉环与外高桥三期不同补汽热耗汇总 kJ / (kW ·h)
虽然世界上各公司长叶片的技术贮备已很充
分 ,但真正有运行业绩的长叶片并不多 。西门子 公司在目前外高桥二期项目应用的低压缸 N30 积木块的末级叶片长度为 1 146 mm 。作为四缸 超超临界汽轮机的技术支撑 ,低压缸 1 146 mm 末级长叶片乃是一大技术设计亮点 。该叶片是目
— 410 —
前世界上已定型并批量生产的最长的全速汽轮机 叶片 。该型叶片最早于 1997 年安装丹麦发电厂 , 至今已有 7 年多的安全运行记录 。
由于所有的轴承座均直接支撑在基础上 ,因 此低压外缸可与凝汽器刚性连接 ,低压缸真空的 变化将不会影响动静间隙 。 1. 5 全周进汽滑压运行与补汽阀调频技术
全周进汽不存在其他机型调节级强度和进汽 不均诱发汽隙激振的问题 ,西门子公司采用了补 汽调节阀技术 :在主汽门后配置第 3 个补汽调节 阀 (见图 4) ,大于额定流量时 ,由该调节阀补汽进 入高压第 5 级后 ,补汽阀技术可使额定及低负荷 同时处在最佳的状态 ,而且还使滑压运行机组能 在无节流状态下具有调峰功能 。全周进汽的滑压 运行 + 补汽阀的模式解决了保持额定负荷及低负 荷的高效率 、在非节流状态下的调峰功能 、第一级 叶片安全可靠性及避免进汽不均对转子的附加汽 隙激振等四大技术问题 。采用补汽阀技术最大的 优点是不需主调门节流调频 ,不会因 5 %节流调 频 ,丧失 5 %的通流能力 ,从而提高了机组实际运 行的最大出力余量 。
THA
1 000. 0 2 733 26. 25 0. 0 1 000. 000 2 738. 0 25. 863 0
TRL (夏季) 1 000. 0 2 864 26. 25 4. 8 1 007. 878 2 868. 9 27. 000 0
TMCR 1 000. 0 2 733 26. 25 0. 0 1 040. 586 2 868. 9 27. 000 0
采用单轴四缸方案 ,在技术上有其优势 。作
— 408 —
为 1 000 MW 容量的单轴 50 Hz 主频机组 ,世界 上尚无已投产的同等容量单轴汽轮发电机组的先 例 。四缸与单轴五缸方案相比 ,轴系明显缩短 ,作 为特大容量的机组 ,这有利于轴系的稳定 。
图 1 西门子汽缸积木块机组布置
西门子积木块化设计机型中 ,无论是单轴 、四 缸的总体布置 、轴系特性 ,还是超超临界高压缸及 中压缸的参数 、材料 、结构形式 、低压缸 1 146 mm 长叶片等技术 ,均有成功的应用业绩 ,所有的技术 既是先进的 ,又是成熟可靠的 ,通过这些技术的最 优组合 ,使西门子机型的总体性能达到世界一流 的先进水平 。 1. 2 汽缸之间的单轴承支撑设计
(1) 低压长叶片采用抗腐蚀性能更好的 172 4 P H 材料 。
(2) 结构上有足够的疏水槽 。 (3) 有相当大的轴向间隙 ,这是公认十分有 效的防冲蚀措施 。 (4) 末级静叶采取空心叶片结构 ,有抽吸槽 将水分抽出 。 (5) 末级动叶片采用新型的激光表面硬化技 术 。激光硬化的最大优点在于 ,它与其他技术不 同 ,在表面形成压应力不但不会降低 ,反而有利于 提高材料的抗疲劳强度和抗应力腐蚀能力 (其他 技术一般下降 20 %~50 %) 。
压外缸与凝汽器的连接 ,不同于传统的刚性 (凝汽 器) 基础加柔性连接或弹簧基础加刚性连接方式 。 它采用了刚性基础 、刚性连接的特殊方式 。由于 在运行时 ,低压外缸相对于轴承 、中心导杆 、推力 螺栓等存在着三维的膨胀 ,且此膨胀量和膨胀方 式与转子和内缸又完全不同 ,故西门子配置了一 系列的柔性波纹管解决相对膨胀 (包括内 、外缸之 间 ,轴封处 ,导汽管 、中心导杆和推力螺栓等) 的吸 收和密封问题 。
以 2 号轴承座为死点只向机头方向膨胀 。而中压 外缸与中压转子的温差远远小于低压外缸与低压 转子的温差 。因此 ,这样的滑销系统在运行中通 流部分动静之间的差胀比较小 ,有利于机组快速 启动 。汽缸膨胀传递方式如图 3 所示 。
图 2 西门子机组轴系示意图
采用单支点轴系 ,还带来其他一系列好处 ,如 轴承负荷稳定 ,不受膨胀变化影响 ;能避免油膜振 荡 ;补偿基础变形能力强 ;临界转速易于设计计 算 ;轴系中心易于校正 ;轴承磨擦损失和润滑油量 小等 。 1. 3 独特的膨胀系统设计
西门子四缸机型采用一只高压缸 、一只中压 缸和二只低压缸串联布置 (见图 1) 。汽轮机 4 根 转子分别由 5 只径向轴承来支承 ,除高压转子由 2 个径向轴承支承外 ,其余 3 根转子 ,即中压转子 和 2 根低压转子均只有一只径向轴承支承 ,整台 机组包括发电机和励磁机在内共 8 道轴承 (见图 2) 。对于单轴特大型机组来说 ,为确保轴系的稳 定性 ,应最大限度地缩短轴系长度 。从这点出发 , 单支点轴系是最优选择 ,这种支承方式不仅结构
1. 1 汽缸积木块设计 西门子公司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设计都
为单轴 、四缸四排汽机型或单轴 、五缸六排汽机 型 。根据西门子汽缸的积木块设计体系 ,机组总 体型式为 HMN 积 木块 组合 : 一 个单流 圆筒 型 H30 高压缸 ,一个双流 M30 中压缸 ,根据排汽容 积流量的大小 (背压及功率) 可选配 2 个或 3 个 N30 双流低压缸 。西门子公司以末级叶片长度达 1 146 mm 作为技术支撑的单轴四缸方案 (见图 1) ,比其他投标商的双轴机组或单轴五缸等方案 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