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肝损伤
化疗药物肝损伤

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肝脏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造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等,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以致死。
本文主要阐述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一、药物与肝脏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的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有的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
药物的代谢大部分是由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完成的,已知主要有两个酶系统对药物代谢起反应。
其解毒机理如下:①氧化解毒作用,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参与脂溶性药物的羟化过程。
这些氧化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60来进行;②结合解毒作用,系药物代谢酶参与的结合反应。
含有羟基、羧基、氨基或硫氢基的脂溶性化合物,其氢原子被大分子的水溶性部分替换而消除药理活性,并使其具有更大的水溶性,从而利于排泄。
此外,在肝脏的种种酶系的参与下,药物还可能与硫酸、各种氨基酸结合解毒或乙酰化和甲基化而解毒;③氧化和结合解毒。
有些药物需经氧化及结合两种反应方能解毒。
二、损肝药物及发病机理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伤,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即本质性肝中毒,二是患者特异体质。
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毒性作用,是能预测的中毒。
这类肝损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间接肝损伤两型。
直接肝损伤的药物属原浆毒,不仅致肝损伤,还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
肝脏损伤是全面的,可呈小叶或区域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等。
用药后发病率高,肝损伤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潜伏期短。
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的化疗药物有:氨甲喋呤、硫唑瞟呤、环磷酰胺、5一氟尿嘧啶、苯丁酸氮芥、甘露醇氮芥、卡氮芥、氮芥、亚硝脲类、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米托蒽醌、放线菌素D、光神霉素、丝裂霉素等。
间接肝损伤的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的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
肝脏病变的变异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
护肝片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97例临床观察

护肝片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97例临床观察
孙孟君;马素珍
【期刊名称】《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2(015)004
【摘要】@@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反复全身化疗过程中,由于身体状况较差,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及化疗药物本身的原因,常出现肝功能损伤,包括坏死、炎症,也可以是由于长期用药引起的肝慢性损伤[1],表现为黄疸、食欲低下、转氨酶升高等情况,造成病情严重,影响治疗的实施.我院自1997年6月~2001年11月间应用葵花牌护肝片(黑龙江省无常葵花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准文号ZZ-0200-黑卫药准字第100006号)对97例化疗肝损伤患者施以治疗,并与回顾性病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疗效较为明显,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2页(P394-395)
【作者】孙孟君;马素珍
【作者单位】山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卫生所,济南市,250013;山东省省委机关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31例临床观察 [J], 胡文静;谢丽;胡静;王立峰;邹征云;闫婧;钱晓萍;刘宝瑞
2.自拟护肝方治疗骨肉瘤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J], 陈
婧;刘云霞;姚勇伟;杨洁文
3.附子理中汤联合西药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J], 刘秋琳;孙衍伟
4.葵花护肝片在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中预防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观察 [J], 陈强
5.硫普罗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观察 [J], 陈昕;邓红梅;杨健;龚光;袁泉;贾钰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疗后的危害

化疗后的危害化疗后的危害1、化疗后的危害之消化道反应会造成消化道的不舒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恶心,呕吐,腹部疼痛,便秘,食欲下降等情况,化疗的药物对于肠道有着非常大的刺激,也会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这也是摧残患者的一个最主要的危害。
2、化疗后的危害之肝损伤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物,故几乎所有的化疗用药都会引起不用程度的肝损害,有的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者会导致中毒性肝炎。
可表现为肝脏肿大、黄疸、等。
3、化疗后的危害之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有些药物,如长春新碱、秋水仙碱、氨甲喋呤、丝裂霉素、足叶乙甙以及5-氟脲嘧啶等都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
患者一般在应用上述药物进行化疗6—8周后,就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炎、四肢末梢疼痛或感觉丧失、腱反射低下或消失以及面神经麻痹等症状,个别患者也可出现复视、斜视等眼肌调节障碍。
4、化疗后的危害之可损害肾功能许多化疗药物,如氨甲喋呤、丝裂霉素、阿霉素、铂类制剂等都对患者的肾功能有毒害作用,易使患者出现浮肿、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甚至昏迷等症状。
因此,在化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防止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
化疗注意事项鼓励病人要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比如肉、蛋、奶和鱼等。
多吃新鲜的水果及蔬菜;清淡易消化饮食。
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则可口含生姜片减缓恶心症状,也可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意识的吞咽过程,减轻呕吐症状。
可少量多次进食,并保证每天必须的饮水量。
注意骨髓抑制反应,如果化疗疗程较长,会有损患者的白细胞,导致白细胞数量下降。
每周要检查血象,如有异常可遵医嘱进行相关调理整治。
大剂量的化学药物使用时病人会出现脱发的现象,且面部无血色,皮肤出现湿疹等症,家属应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告诉患者这些症状都是暂时的,停药后都会有一定的好转,头发也会重新生长。
化疗后会对心脏产生损害,会出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慢性心肌病等症状。
适宜吃些滋阴补血的食物。
比如红枣、枸杞、柑橘和山楂等,补血益气。
化疗肝损伤

机理-直接损伤肝细胞
肝脏基础病,会增加化疗药肝损伤的可能。
机理-加重肝脏基础疾病
机理-改变药物代谢
肝损伤分级
1
2
3
4
5
ALT >ULN~2.5×ULN >2.5~5.0×ULN >5~20×ULN >20×ULN 死亡
AST >ULN~2.5×ULN >2.5~5.0×ULN >5~20×ULN >20×ULN 死亡
4
ALT:特异性高,肝细胞内浓度最高,只 有1%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中酶活性 升高1倍。 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肝脏、骨骼 肌和肾脏组织中,临床作为心梗、心肌炎 辅助检查指标。
当AST/ALT大于1时,提示肝实质广泛损 害,预后不良,小于1,肝正常或者轻度损 伤。
ALP(碱性磷酸酶):广泛存在肝脏、骨 骼、肠、肾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 种酶,其升高肝胆疾病,主要见于胆汁淤 积型肝损害
化疗后肝损伤的处理
出现2级以上肝毒性时暂停化疗,直 到肝毒性恢复至1级以内,然后减少 用药剂量的25%; 如果第二次出现2级以上的肝毒性, 则暂停化疗药,直到毒性恢复到1级 以内,然后减少药物剂量的50%; 如果第三次出现了2级以上的肝毒性, 则考虑停用此化疗药物。
治疗-保肝药物的分类
治疗-保肝药物的分类
保肝药物的联合
轻至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 DILI, 可试用双环醇、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 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细胞膜保护剂如 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胆汁淤积型 DILI 可选用熊去氧胆酸、腺 苷蛋氨酸等。
预防用药
一般不建议常规应用抗炎保肝药物来预防 DILI 的发生。 但对于大概率风险出现 DILI,或既往出现某种药物引起的DILI 而又需要再次应用同种或同类药物治疗时, 可酌情选用1 种抗炎保肝药物进行预防性 治疗。
化疗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070637);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登峰计划项目(608DFY20190167)①广东医科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02②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通信作者:缪辉来化疗相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莫楚君①② 马金誉② 缪辉来① 【摘要】 随着部分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长,使化疗药物被频繁使用,但化疗相关性肝损伤(CALI)却常常不受重视。
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常常影响肿瘤治疗的效果,甚至使病情进展恶化。
由于其诊断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给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带来很大的难题。
本文主要对化疗后药物性肝损伤的分型、损伤模式、临床表现、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 化疗 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肝衰竭 Research Progress of Chemotherapy-rela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MO Chujun, MA Jinyu, MIAO Huila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8): 166-169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ce of some malignant tumors,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re frequently used, but chemotherapy associated liver injury (CALI) after chemotherapy is often ignored. The occurrence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fter chemotherapy often affects the efficacy of tumor treatment, and even worsens the disease. Because there is no unified and recognized standard for its diagnosis, it brings great problems to th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jury.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he classification, injury mod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fter chemotherapy. [Key words] Chemotherapy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cute hepatic failure First-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02,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18.038 据统计,近年来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快速增长[1],化疗是当前治疗恶性肿瘤有效的方式之一,对减缓肿瘤进展、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化疗性肝损伤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由治疗剂量的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直接损伤肝细胞或由药物诱发过敏反应所引起的肝脏损伤,其中90%以上为急性DILI,多发生在药物应用后5~90天。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DILI已经上升为全球肝病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在我国,DILI占住院肝病患者的1%~5%,占急性肝炎患者的10%,暴发性肝炎患者的12.2%。
随着全球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肿瘤相关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其直接和间接引起肝损伤的危害引起了国内外肿瘤学界的高度关注。
肿瘤治疗相关性药物包括细胞毒药物、激素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生物反应调节剂以及中草药等,一项回顾分析1994~2011年我国DILI发病的文献综述表明,最常引起DILI的药物以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药物、抗精神病药为主,其中抗肿瘤药物居第五位,所占比例为4.7%。
发现因DILI 引起的急性肝衰竭中,抗肿瘤药物位居第 2 ,占 11.9%,成关于化疗性肝损伤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周克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消化科)42为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化疗性相关肝损伤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更易发生DILI,且发生暴发性肝炎的风险较高,但肿瘤患者不接受抗肿瘤治疗显然不切实际,共识建议此类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应适当减量,化疗时尽量避免两种以上CYP450抑制剂合并使用。
以下六类人群应用抗肿瘤药物时应高度警惕DILI的发生:1、老人、幼儿和女性,既往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肝功能损害者。
2、存在肝脏基础疾病者:病毒性肝炎、化学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血吸虫性肝病、肝硬化、肝纤维化、原发性或继发性肝肿瘤等。
3、合并其他疾病:尚未控制的活动性感染如结核病和艾滋病等、肾脏病、风湿病、糖尿病、器官移植、脂代谢紊乱、长期大量饮酒、肥胖、营养不良以及妊娠期妇女等。
4、合用其他肝毒性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生素、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降血糖药、降血脂药、肿瘤内分泌治疗药物、中草药等。
恶性肿瘤化疗药物性肝损伤109例临床特点分析

・
临 床 研 究 与 报 道
・
恶 性肿 瘤 化 疗 药 物性 肝 损 伤 1 0 9例 临床 特 点 分 析
福 建 医 科 大 学 附 属 龙 岩 市 第 一 医 院药 剂科 ( 龙岩 3 6 4 0 0 0 ) 刘美岑 郭 丽珍 沈 洁 赖 剑 锋 饶 媚
【 摘 要 1 目的 研 究 化 疗 药 物 引起 肝 损 伤 的特 点 ,为 减 少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及 制 定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的保 肝 治 疗 提 供 依 据 。
方法 采 用 回顾 性 分 析 方 法 ,对 1 0 9例 化疗 药 物 性 肝 损 伤 患 者 的各 项 资料 ,如 性 别 、年 龄 、原 发 疾 病 肿 瘤 类 型 、是 否 携 带 乙
在 医学伦 理道德 上是 不允 许 的 。本组 结 果 显示 所 有
合并 HB V感 染 的弥 漫大 B淋 巴瘤 和 慢性 淋 巴细 胞
白血 病患 者 ,在 给予 拉 米 呋 定后 ,其 HB V 再 激 活 率仅 2 . 8 ,表 明 拉 米 呋 定 在 此 类 病 人 的 应 用
价 值 。
总 之 ,本临 床研究 说 明 ,恶 性 血 液肿 瘤 患 者合
并 HB V感 染 ,在接 受 化 疗 时肝 功 能 损 害 的发 生 率 较 高 ,主要 表 现 为 肝 功 能 损 害 、 HB V 再 激 活 以及 急性 肝炎 。因此常导 致下 一 周期 的化疗 延 迟 。拉 米 呋定 的 应 用 减 少 了 肝 损 害 , 保 证 化 疗 的 顺 利
3 5 . 6 ,差 异有 统计 学 上 意 义 ( P一0 . 0 1 8 ) 。本 研 究结 果还显 示 ,对 于 HB V 感 染者 因为 化 疗 引起 肝 功 能损 害而 延迟下 一 周期 的化 疗 的 比例 ,治 疗组 较 对 照组 低 ,分 别 为 1 8 . 2 和 4 9 . 0 ( P一 0 . 0 3 3 ) 。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甘草酸制剂 抗炎、保护肝 细胞膜及改善 肝功能
保肝药物
舒肝宁
舒肝宁 清热解毒,利湿 退黄,益气扶正, 保肝护肝
多烯磷脂酰胆碱 膜保护,调节肝脏能 量平衡,促进肝组织 再生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治疗
❧药物治疗 保肝药物
复方二氯醋酸二 异丙胺 消耗肝脂肪,转 运肝脂肪,改善 肝细胞能量代谢 硫普罗宁
丁二磺酸腺苷 蛋氨酸 防止肝内胆汁 淤积
速恢复。如能给予护肝药物,大多仍可继续接受 治疗
正常 正常
<1.5×N ≤2.5×N
1.5-3.0×N
2.6-5.0×N
3.0-10.0×N
5.1-20.0×N
>10.0×N
>20.0×N
正常
≤2.5×N
2.6-5.0×N
5.1-20.0×N 肝性昏迷前 状态
>20.0×N 肝性昏迷
与化疗前比 无变化
-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治疗
❧药物治疗
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氧化,保护肝 脏的合成、解毒、 灭活激素等功能
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的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要与病毒性肝病相鉴别
病毒感染性肝病除有流行病学史和血清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阳性外,临床症状好转较慢, 且易转为慢性化。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肝损伤可很快好转,血清学检查肝 炎病毒感染标志阴性。鉴别有困难时,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尚需排除其他疾病
⑤依托泊苷
当胆红素在50-80ummo/L时,药物剂量调整到原来剂量的75%, 胆红素超过80ummo/L,则停用该药。
小结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或减量使用抗肿瘤药物 化疗期间定期查肝功能,包括AKP, γ-GT等酶学
测定,需与转移性肝癌或肝浸润以及病毒性肝炎 等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疗药物引起得肝损伤
肝脏就是药物体内代谢得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造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得抗生素等,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得影响,严重得可以致死。
本文主要阐述化疗药物引起得肝损伤。
一、药物与肝脏
药物尤其就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得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得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
有得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
药物得代谢大部分就是由肝细胞中得内质网完成得,已知主要有两个酶系统对药物代谢起反应。
其解毒机理如下:①氧化解毒作用,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参与脂溶性药物得羟化过程。
这些氧化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60来进行;②结合解毒作用,系药物代谢酶参与得结合反应。
含有羟基、羧基、氨基或硫氢基得脂溶性化合物,其氢原子被大分子得水溶性部分替换而消除药理活性,并使其具有更大得水溶性,从而利于排泄。
此外,在肝脏得种种酶系得参与下,药物还可能与硫酸、各种氨基酸结合解毒或乙酰化与甲基化而解毒;③氧化与结合解毒。
有些药物需经氧化及结合两种反应方能解毒。
二、损肝药物及发病机理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伤,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就是药物对肝脏得损伤,即本质性肝中毒,二就是患者特异体质。
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毒性作用,就是能预测得中毒。
这类肝损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与间接肝损伤两型。
直接肝损伤得药物属原浆毒,不仅致肝损伤,还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
肝脏损伤就是全面得,可呈小叶或区域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等。
用药后发病率高,肝损伤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潜伏期短。
对肝脏有直接毒性得化疗药物有:氨甲喋呤、硫唑瞟呤、环磷酰胺、5一氟尿嘧啶、苯丁酸氮芥、甘露醇氮芥、卡氮芥、氮芥、亚硝脲类、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米托蒽醌、放线菌素D、光神霉素、丝裂霉素等。
间接肝损伤得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得某些环节,如抑制酶得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
肝脏病变得变异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
用药后经数时至数日出现肝细胞坏死、变性。
发病率高,其损伤与用药剂量有关。
间接肝细胞损伤型又可分为细胞毒型与淤胆型。
细胞毒型主要就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得某一环节,而影响蛋白合成,引起肝脂肪变性。
淤胆型主要就是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
肝摄取胆红素,黄疸可呈阻塞性也可为肝细胞性。
对肝脏有间接毒性得化疗药物有:6一巯基嘌呤、博莱霉素、阿霉素、阿克拉霉素、乙亚胺、己烯雌酚等。
与特异体质相关得肝脏损伤,仅发生于对药物特别敏感得患者,其发病率低,潜伏期长,损伤与用药量无关,故又称为不可预测性肝损伤。
抗肿瘤药物性肝损伤以本质性肝中毒最为常见,因特异体质所致得肝损伤较为少见。
与特异体质有关得药物主要有白消安与甲基睾丸酮等。
顺铂、卡铂对肝脏毒性得机理尚未确定。
化疗多为联合用药,所以其肝损伤也多为数种药物综合毒性得结果。
三、临床表现
抗肿瘤药物引起得肝损伤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多数有潜伏期,时间视药物得种类、剂量、个体差异及健康状况、肝脏代谢能力、有无过敏体质等因素而定。
有得与给药途径有关,一般来讲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得潜伏期短。
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绝大多数患者没有自觉不适,但轻重不等得化验室酶学异常相当多见。
如果出现临床症状,可因肝损伤得类型与程度不同而异。
以肝细胞损伤为主时,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伴有触痛与叩击痛。
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肝炎样表现,发生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
对症处理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以淤胆为主得称为药物性黄疸。
单纯淤胆患者起病较为隐匿,常无前驱症状或仅有转氨酶升高,停药后很快消失,通常无发热、皮疹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淤胆伴炎症型患者则呈淤胆型肝炎样表现,常有发热、畏寒、恶心、腹痛与皮疹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茶色尿、黄疸、瘙痒、粪色浅与肝肿大伴有压痛等。
瘙痒可在黄疸前出现。
黄疸一般在停药后1~4周内消失,少数可持续3个月以上。
长期应用对肝脏损伤较大得化疗药物,可引起慢性肝病,表现为慢性肝炎、肝脂肪变、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症状。
患者亦可出现肝外表现,如药物性肺、心、肾等损伤得症状。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①应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肝损伤症状;②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异常,胆红素升高其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⑧肝炎病毒标志阴性,或用药前肝功能正常,用药后出现异常而排除其她原因者;④再次化疗时重复出现肝损伤;⑤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⑥肝活检有淤胆或肝细胞损害得病理改变。
药物性肝损伤要与病毒性肝病相鉴别。
药物性肝损伤有明确用药史,停药后肝损伤可很快好转,血清学检查肝炎病毒感染标志可能阴性。
而病毒感染性肝病除有流行病学史与血清肝炎病毒感染标志阳性外,临床症状好转较慢,且易转为慢性化。
鉴别有困难时,肝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中尚需注意除外广泛肝转移(特别就是恶性淋巴瘤、小细胞未分化癌等化疗敏感肿瘤)所导致得肝功能损伤,伴有黄疸者更要首先排除肿瘤所致得胆道系统阻塞、压迫以及肿瘤相关得溶血等因素。
对此,病史、影像学及有关得化验检查可提供帮助。
如能肯定黄疸就是药物性得,应尽可能区分系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胆管性(简称肝胆管性)抑或淤胆性黄疸。
五、防治
1.预防
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用药时应特别注意。
治疗中尽量选用对肝无毒性或毒性小得药物,适当延长治疗间歇时间。
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或黄疸,立即停用有关药物。
但肯定系肿瘤所致得肝功能异常,有效得化疗反可使之改善。
2.一般处理
与其她原因得急、慢性肝病相同。
如适当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与富维生素得饮食。
如有昏迷或出血,则给予对症处理。
3.护肝治疗
保护肝细胞及非特异性解毒治疗,可在下列药物中选用若干种:
(1)肝得健:可保护肝窦与肝细胞生物膜免受损伤,促进细胞膜再生,减少肝细胞脂肪浸润,调节免疫过程,抑制脂质过氧化,减轻炎症反应与胆汁淤积。
本药至今尚未发现副作用及禁忌证。
用法:为2粒/次,3次/d,口服。
亦可每次1~2支(5~10m1)静脉缓慢注射,1次/d;重症可增至每天20~40ml。
本药在抗肿瘤治疗开始时立即使用,可预防或减轻肝损伤。
(2)强力宁:系甘草甜素制剂,为葡萄糖与甘草泛酸结合而成得皂甙。
有类似激素得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变性与坏死,副作用小。
一般用量为120~180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
(3)维丙胺:又名维丙肝,能改善肝功能,使谷丙转氨酶下降,促进肝细胞功能得恢复,尚有降血脂得作用。
本药进人人体后有供给甲基得作用,能很快改善肝功能与肝炎患者
得症状。
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血压下降。
本药适用于各种急或慢性肝炎与脂肪肝得治疗。
用法为每次80mg,肌肉注射,1次/d。
(4)益肝灵:本药有明显得保护与稳定肝细胞膜得作用,能抑制谷丙转氨酶得升高,减轻急性肝细胞坏死,对各类中毒性肝损伤有一定得保护作用与治疗效果。
用法为2片/次,口服,3次/d。
个别人服用后有头晕与恶心等。
(5)齐墩果酸:系女贞子得提取物,作用基本同维丙胺。
用法为20~50mg/次,3次/d,口服。
(6)联苯双脂:由没食子酸制备而成,降低谷丙转氨酶得近期作用确切,对药物性肝损伤仍有应用价值。
用法为50mg/次,3次/d,口服。
服用滴丸时可减量至1/3。
以上各药物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
3.利胆治疗
伴有黄疸得病人可酌情使用下列药物:
(1)丙谷胺:本药为胃泌素与胆囊收缩素得受体拮抗剂,原用于消化性溃疡得治疗,利胆作用可能就是通过非胆酸依赖性小胆管分泌无机盐与水进行得。
用法为O.2~0.49/次,3次/d,口服。
(2)消胆胺:能与胆红素络合,使血中胆红素浓度降低,并有降血脂与降血胆汁酸作用。
该药常用于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高脂血症与小肠术后腹泻。
无明显全身毒性反应,但易出现口臭,用量较大时易引起恶心、腹胀与便秘。
可与轻泻剂合用。
服用消胆胺时需补充维生素A、D、K与E,因其影响脂肪与脂溶性维生素得吸收。
用法为4~59/次,3次/d,加水200ml,餐时或睡前服。
(3)糖皮质激素:短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黄疸消退有一定疗效,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4)苯巴比妥:本药对Na+一K+一ATP酶活性、微粒体酶活性、有机阴离子在肝细胞浆内得运转及毛细胆管内非胆酸依赖性胆汁流出有促进作用。
常用量为30~60mg/次,3次/d,口服。
六、肝功能损伤时化疗药物剂量得调整
临床上常可碰到肝功能损伤但化疗又有必要得情况,此时应视肝功能损害程度对化疗药物得剂量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