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查程序

合集下载

院内手卫生管理制度

院内手卫生管理制度

院内手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维护医院员工与患者的健康,保证医疗环境的卫生与安全,订立本院内手卫生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病区、手术室及其他相关工作场合,全部工作人员必需严格遵守。

二、手卫生要求1.全部员工在进入医疗工作区域前,务必正确洗手。

洗手应使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时应依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应将手之全面洗净,确保手掌、手背、手指、指甲缝及手腕干净。

2.全部员工在不同工作环节结束后,尤其是接触污染物品后,需洗手。

洗手时间不得少于20秒,洗手后要彻底冲洗干净,使用纸巾或净手纸擦干手上的水分。

3.员工每次咳嗽、打喷嚏、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刻洗手。

4.使用洗手液时,应取适量并按流程正确使用,避开交叉感染的发生。

5.员工在手术准备与操作过程中,应采取无菌手卫生措施,包含正确戴手套、娴熟使用手术手消毒液、保持手部的皮肤完整与清洁等。

6.患者用品和医疗器械应经过彻底清洁和消毒,避开交叉感染。

三、手卫生设施与物品管理1.医院应配备充分数量的洗手设施,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2.洗手设施应放置齐全的相关物品,包含洗手液、纸巾、垃圾桶等,并定期增补和更换。

3.医院应设立明显的手卫生操作引导标识,提示员工正确洗手和消毒过程。

4.手术室应配备专用的洗手台、烘干器,并设置无菌工作区。

四、培训与教育1.医院应定期组织手卫生操作培训与教育,确保员工具备正确的手卫生知识与操作技能。

2.新进员工应在入职时接受手卫生操作培训,通过考试后方可上岗。

3.定期开展手卫生知识竞赛和沟通研讨,促进员工的学习和提高。

五、监督与检查1.由医院相关部门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检查手卫生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对手卫生操作标准不达标的员工,应进行纪律处分,并布置再次培训,直至实现规定标准。

3.成立手卫生督查小组,每月对各科室、病区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范围包含手卫生设施的配备与使用情况、员工手卫生操作的执行情况等。

六、奖惩措施1.对于手卫生操作规范,培训认真,执行严谨的个人或科室,可进行通报称赞和嘉奖。

(完整版)医务人员手卫生SOP(最终版)

(完整版)医务人员手卫生SOP(最终版)
5。2。2卫生手消毒方法(流程):
5.3外科手卫生:
5.3.1指征
5.3。1.1手术室、产房、人流室等进行各类手术前均应进行外科洗手;
5.3.1.2导管室等进行有创介入治疗前应进行外科洗手。
5。3。2外科手卫生方法:
5.3.2。1流程:
★ 免刷手、免冲洗外科手消毒液: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要求,按以上流程洗手、干手后取适量的免冲洗外科手消毒剂认真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直至消毒剂干燥。
5.3.3注意事项:
5。3.3。1手卫生区域应安装钟表、洗手程序及说明图。
5.3.3.2若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需脱去手套,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
5.3。3.3洗手池应每日清洁。
5。4手套使用情况下的手卫生
5。4。1要求:
5。4.1.1医务人员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戴手套前、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次性无菌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3。5手卫生方法效果
流动水加皂液
一般洗手60~90%微生物↓
快速(无水)手消毒剂
卫生手消毒90%微生物↓
普通洗手加消毒剂
外科洗手消毒99.9%微生物↓
4.手卫生具体要求:
4。1一般洗手或手消毒原则:
4.1。1当手部有可见污物,或被蛋白性物质污染,或有血液或其它体液污染的明显痕迹时,应用皂液和水或抗菌皂液和水洗手;
5.4.2.2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人时、做支气管镜或类似检查时,应戴清洁手套。
5.4.2。3处理传染病人与可疑传染病人污物,应戴清洁手套。
5。4.2。4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戴无菌手套。
5。4.2。5工作人员在进行手术操作时,戴无菌手套。
5.4。2。6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戴无菌手套。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范文(4篇)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范文(4篇)

手卫生制度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范文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预防医院内部传播病原体,提高手卫生水平,制定本手卫生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体医务人员。

二、手卫生的重要性1. 医务人员的手是常见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之一。

2. 良好的手卫生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和医院内部感染的发生。

3. 手卫生是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手卫生的原则1. 防止污染:在接触无菌物品或进行消毒操作之前,应洗手并确保双手干净。

2. 预防传播:接触有感染风险的物品或患者后,应洗手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3. 避免交叉感染:尽量避免将病原体从一个区域传播到另一个区域。

四、手卫生的具体措施1. 常规手卫生:(1) 手洗: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必要时都应进行手洗。

手洗时间不少于40-60秒,使用流动的清水和碱性肥皂搓擦全部手部,包括手背、手指、指关节、指甲和手腕,确保双手完全湿润,并按一定的步骤进行洗手。

(2) 手消毒:当手部不明显脏污时,可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涂抹手消毒剂的量要足够,搓擦至双手干燥为止。

2. 特殊手卫生:(1) 接触病源性体液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等后,应立即洗手。

(2) 淋巴瘘处卫生:接触淋巴瘘处时,应戴手套,并在接触前后进行手洗或手消毒。

3. 环境手卫生:(1) 接触患者的周围环境后,应洗手并采取相应的手卫生措施。

(2) 接触患者的床单、被褥、衣物后,应洗手并进行手消毒。

五、手卫生培训和监测1. 医务人员在入职前,应接受手卫生操作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2. 新的手卫生操作程序,应随时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提醒。

3. 定期进行手卫生的检查和监测,对不符合要求的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和纠正。

六、医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1. 遵守和执行本手卫生制度,积极采取手卫生措施。

2. 监督和教育其他医务人员正确、规范地进行手卫生操作。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5篇)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5篇)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为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医务人员洗手时必须使用流动水设施洗手。

3、手术室、产房、介入诊疗室、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必须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4、使用洗手液,配备一次性干手纸或干手器等干手物品;手术室干手巾应每人一用,用后清洁、灭菌。

5、洗手池池面应光滑无死角,每日清洁。

6、洗手池边应配备“七步洗手图”,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手术室应配备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7、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或卫生安全评价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应注明开启使用日期,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____天。

8、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液体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或流动水进行洗手。

9、当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下列情况应进行洗手或卫生手消毒:(1)当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及周围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1、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2、外科手消毒时,应先洗手,后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重新进行卫生手消毒。

13、医务人员不得戴假指甲、戒指等饰物,要保持指甲和指甲周围组织的清洁。

14、手卫生合格标准:(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自身,防止交叉感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

手卫生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卫生是指保持双手清洁、无菌的一系列操作,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手卫生管理规范是指在医疗、食品加工、公共场所等领域中,对手卫生操作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手卫生管理规范。

一、手卫生前的准备1.1 清洁工具准备:准备洗手液、肥皂、清洁毛巾等清洁工具,确保它们干净、无菌。

1.2 装备检查:检查洗手池、消毒器具等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正常使用。

1.3 个人卫生:保持指甲短、整洁,不带饰物,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

二、手卫生操作规范2.1 湿润双手:将双手用温水湿润,确保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2.2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取适量肥皂或洗手液,搓揉双手,包括手背、手指缝等部位,持续搓揉20秒以上。

2.3 彻底冲洗双手:用流动的清水将肥皂或洗手液彻底冲洗干净,确保无残留。

三、手卫生后的操作3.1 用纸巾擦干双手:用干净的纸巾或洁净毛巾轻轻擦干双手,避免细菌再次滋生。

3.2 关闭水龙头:用纸巾或肘部关闭水龙头,避免手部再次接触污染物。

3.3 保持手部干燥:手部干燥后,避免触摸其他物品,保持双手干净。

四、手卫生时机的选择4.1 接触污染物后:如接触垃圾、污水、动物等,应立即进行手卫生。

4.2 接触食品前:在食品加工、餐饮等环节,接触食品前必须进行手卫生。

4.3 接触病人前后:在医疗机构、养老院等场所,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以防交叉感染。

五、手卫生管理的监督与培训5.1 监督检查:建立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2 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手卫生操作培训,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5.3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手卫生的重要性,提高公众对手卫生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结论:手卫生管理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准备工作、操作规范、后续处理、时机选择以及监督与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减少医生和护士等医务人员手部污染的发生,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病房以及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实习生等。

三、责任与义务1. 医务人员有责任了解并遵守手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执行手卫生操作。

2. 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手卫生培训,提高手卫生操作的技能和意识。

3. 医护人员有义务监督他人的手卫生操作是否规范,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四、手卫生操作制度1. 医务人员在洗手前,应先去除手上的饰品,并将长袖衣物卷起,以免污染。

2. 医务人员应采用骨碌式洗手方法,并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步骤执行洗手,包括湿洗、涂洗、搓揉、冲洗等过程。

3. 在洗手前、洗手后和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应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步骤执行手消毒。

每次至少摩擦20秒,直至手干。

4. 医务人员应避免用已洗净的手触摸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品或表面,如垃圾箱、门把手、床单等。

5. 医务人员应避免用无保护措施的手触摸面部、鼻子、眼睛等黏膜部位,以免交叉感染。

五、常规监测与纠正1. 医院将定期进行手卫生操作的监测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医务人员应认真接受监测和评估的结果,及时改进手卫生操作不规范的问题。

3. 医院将对重大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追责和处罚。

六、附则1. 对于严重违反手卫生操作制度的医务人员,医院有权采取停职、降薪等相应的制裁措施。

2. 医务人员应积极参与手卫生操作的研究和改进,提出合理化建议。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范本到此结束,希望能对医院制定管理手卫生操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有效地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在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监测,我们相信医院的手卫生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手卫生制度与流程

手卫生制度与流程

手卫生制度1. 医务人员上班期间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

按要求进行洗手或手消毒,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和卫生。

2. 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必须洗手:直接接触患者前后,特别是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前后;进行无菌操作、手术及侵入性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传染病房等重点部门时;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脱去手套后;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3. 医护人员在下列情况必须进行手消毒: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穿脱隔离衣前后;接触传染患者的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之后;需要洗手而不便洗手时。

4. 每次洗手时必须按洗手六步法的规定动作认真洗手和消毒.手卫生操作规程一、目的清除手部污染,减少手在医院感染传播中的影响。

二、使用范围本规程制订的“手卫生"是指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操作规程,不包括外科洗手消毒。

三、手卫生操作规程1. 手部清洁指征进入和离开病房前。

处理干净物品前和处理污染物品后。

无菌操作前、后。

接触伤口前、后.护理特殊易感病人前、后.在高危病房接触不同病人或进行不同部位操作前、后.戴手套前、后。

使用厕所前、后。

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前、后。

与任何病人长时间密切接触后。

2. 手消毒指征实施侵入性医疗护理操作前。

接触伤口前、后。

接触粘膜、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之后。

接触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之后.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之前。

护理具有传染性或有多种抗药细菌定植的病人之后。

特殊情况下,可用手消毒代替洗手。

3。

正确的洗手程序取下手部饰物及手表,开启水龙头冲洗双手.接取手清洁剂。

用力充分搓洗双手、手腕及腕上10 cm 处,10~15 秒。

流动水冲洗。

用擦手纸(巾)擦干或用烘干器烘干双手。

4. 常用手消毒剂及要求4。

1 醇类和胍类(醋酸氯已定等)复配的手消毒液。

4。

2 有效碘含量为5000 mg⁄L 的碘伏溶液。

4.3 75%乙醇溶液或70%异丙醇溶液.4.4 酸性氧化电位水.4.5 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用于手消毒的其他消毒剂.4。

护士手卫生流程

护士手卫生流程

护士手卫生流程
护士手卫生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湿润双手: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湿润双手,确保所有皮肤表面都被湿润。

2. 使用洗手液:取适量洗手液于掌心,搓揉出丰富泡沫。

3. 全面清洁: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顺序,认真揉搓双手至少20秒,注意清洁指缝、指尖、手腕等易忽视部位。

4. 冲洗双手:用流动水彻底冲洗掉手上的泡沫和污垢。

5. 干燥双手:使用纸巾或干手机将双手完全擦干,尤其注意擦干指缝。

6. 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在无菌操作或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按要求取适量消毒剂均匀涂于手上,揉搓至手部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支持性文件和相关表格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
《医院感染重点科室(大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记录表》
《医院感染非重点科室(大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记录表》
《食堂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记录表》
附表:各类环境下医护人员手卫生标准
项目
执行标准
菌落总数
医务人员手
卫生手消毒后
GB 1598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2
注:如手上未有消毒剂残留,可采用专用的采样培养基,接触按压采样。
3标本保存
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h。
4检测方法
采样管混匀,每10 ml送检标本中无菌条件下吸取50 μl液体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置36℃±1℃恒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必要时分离致病性微生物。如使用专用培养基采样,则直接置36℃±1℃恒温箱培养48 h。
5结果计算
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总数(N)×采样液稀释倍数/60。如使用专用培养基采样,则医务人员手菌落总数(cfu/cm2)=N/接触面格数。
6注意事项
(1)采集时间为医务人员进行手部消毒后和从事医疗活动前。
(2)采样时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平板上发现致病菌(如: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明显溶血的菌落或氧化酶阳性(+)菌落,或院内发生感染则要求作细菌鉴定,其具体细菌鉴定参见细菌鉴定操作程序。
WS/T313-2009
≤10 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
≤5 cfu/cm2
1目的和意义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同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可能会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暴发。通过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定性和定量检查,可以了解医务人员手部细菌污染情况,评价手的清洁和消毒效果。
2标本采集
被检人五指并拢,将一支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含相应的采样液内送检。如采样时手上有消毒剂残留,则采样液内应含有相应的消毒剂,具体可参照《医用消毒剂检查》的中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