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之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的四大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农历八月的中秋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秋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传统食品。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版本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炎热的阳光照耀下大地干旱无水,百姓们受苦不堪。
为了拯救人民,英勇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使得大地重新恢复了平静。
同时,后羿还得到了日晷和不死药的赐予。
然而,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吞下了不死药,她因此飞升到了月宫。
后羿为了怀念妻子,每年在中秋之夜设宴款待朋友,并且把嫦娥的形象赋予到那轮明月上,赏月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二、中秋节的习俗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在中秋夜,人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或者和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户外赏月。
赏月的同时,大家会品尝着月饼、瓜果等美食,边赏月边聚餐,共同享受团圆的喜悦。
2.吃月饼:中秋节的最传统美食就是月饼了。
它的形状像圆月,寓意着团圆和完美。
月饼有很多口味,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个地区的口味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
3.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搭建月亮形状的灯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
人们用彩纸、竹篾等材料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灯笼,如兔子、仙鹤等,然后在户外摆放或悬挂起来,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灿烂。
4.玩灯谜: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玩灯谜游戏。
各种灯谜和谜底都会写在纸上,挂在灯笼上,在大家一起猜谜的同时,增进了亲人之间的交流与感情。
三、中秋节的传统食品1.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它是用细面和糖制作的圆形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莲蓉、五仁等,每种口味都有独特的风味。
2.柚子:中秋节时,柚子也是必不可少的水果之一。
柚子象征着团圆和平安,人们喜欢将柚子作为中秋节的礼物互赠,寓意着祝福。
3.蟹:中秋节正值蟹肥时节,所以许多地方将蟹作为中秋节的特色美食之一。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还寓意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中秋节作为一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与能量,而月亮则被视为太阳的影子,寓意着阴阳平衡。
因此,在每个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会举办祭月仪式以表达对太阳与月亮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演变,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现代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文化象征与传统活动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和传统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月饼和赏月。
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月饼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月饼还有各种形状和口味,如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等,还有创新的巧克力、冰皮等,使得中秋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整理庭院、登高望月,或者举行赏月晚会,共同欣赏皎洁的月光。
月亮在古代民间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因此赏月活动也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习俗。
三、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与互动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返乡或者安排时间与亲人共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聆听家长讲述中秋的故事,交流近期的生活与感想。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展现了传统中华家庭的温馨与凝聚力。
四、中秋节与古代传说故事中秋节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也传承了许多古代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药丸,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走了药丸。
嫦娥吞下药丸后,便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便在家中祭拜嫦娥,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与敬意。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

中秋节传统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秋分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传统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在古代,人们将月亮视为女神嫦娥的化身,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家庭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活动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传统习俗。
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赏月。
这一天,人们会整夜盯着皎洁的月亮,感受月光的温暖,欣赏月亮的美丽。
还有一种习俗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有着各种口味和形状,如蛋黄莲蓉、五仁、豆沙等。
此外,人们还会举行家庭聚餐,赠送月饼和礼品,共度团圆时刻。
二、中秋节的意义与象征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
这个节日代表了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不远千里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个纽带,让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中秋节也象征着团圆和思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思念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朋友,通过电话、短信或视频通话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能通过这个节日感受到家乡的氛围和亲人的关怀。
此外,中秋节还象征着丰收和感恩。
在农耕社会,中秋节是秋收的季节,人们通过丰盛的饭菜和赏月的仪式来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和辛勤劳动的成果。
而在现代社会,中秋节也是人们感恩的时刻,感恩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幸福。
三、中秋节的现代变革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庆祝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亲友分享节日的喜悦和祝福,也可以通过网络购物方便地购买和送礼品。
同时,中秋节也成为了推动文化交流和旅游消费的重要契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与意义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秋节体现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体现什么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并且有着丰富多元的庆祝方式和传统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也体现了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本文将围绕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展开论述。
一、月饼文化中秋节是以月饼而闻名的节日之一。
月饼是中秋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具有丰富多样的馅料,例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月饼还有不同的形状和制作工艺。
月饼背后的文化意义在于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人们通常会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表达思念之情和对家人的祝福。
这种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注重家庭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二、赏月文化中秋节也是赏月的好时机。
在这一天,人们会一起外出观赏明亮的圆月,或者在家中的露台或阳台上摆放桌椅,一家人共同赏月。
赏月的同时,人们还会吃月饼、品尝美酒,有些地方还会举行月亮舞龙等特色活动。
赏月文化不仅是一种观赏活动,更是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三、家庭团聚中秋节是重要的家庭聚会时间。
无论身在何处,许多人都会努力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中秋佳节。
这代表着家人之间的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家庭的核心地位。
中秋节是一个让家人团聚、欢声笑语不断的日子,人们可以一同欣赏月亮,分享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文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宝贵。
四、民间传说中秋节还有丰富的民间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砍桂等。
这些故事通过传唱、书写和口头传承等形式,流传至今。
这些传说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生态观念和人文关怀。
这些故事不仅给中秋节赋予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人们在赏月时讨论、分享的话题。
五、文化活动除了传统文化的体现,现代社会中秋节也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例如灯会、舞狮子、舞龙灯等。
这些文化活动旨在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吸引人们的兴趣,增加人们对中秋节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介绍中秋节的风俗特色

介绍中秋节的风俗特色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秋季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故得名“中秋”。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表达对月亮的崇拜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秋节的风俗特色。
1.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风俗就是赏月。
因为农历八月十五,相传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所以人们喜欢在这一天赏月。
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水果、月饼、茶水等食品,一家人或者朋友聚在一起,赏月、品茶、吃月饼,共度一个美好的夜晚。
2.吃月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之一,有非常丰富的品种和口味。
传统的月饼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馅料,外皮则是金黄色的,寓意着富贵和圆满。
吃月饼时,人们会将月饼切成几瓣,与家人朋友一起分享。
吃月饼的同时,也会与月亮进行祭拜。
3.点灯笼:中秋节晚上,人们会在庭院或者阳台上挂上各种各样的彩灯和灯笼,点亮整个空间。
这些彩灯和灯笼往往具有吉祥的寓意,比如“福”字灯笼、牡丹灯笼、菊花灯笼等。
这些亮丽的彩灯和灯笼将整个夜晚都点亮起来,给人们带来了温馨和喜庆的氛围。
4.玩花灯:中秋节晚上,人们也会玩花灯。
花灯是一种手工艺品,通常以竹子、纸、丝线等材料制作而成。
花灯的样式有许多种,比如龙灯、凤灯、船灯等,都非常精美。
人们在中秋节的夜晚点亮花灯,欣赏花灯的美丽和灯光的艳丽。
5.猜灯谜:中秋节的猜灯谜活动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会在花灯旁边写上一些谜语,然后其他人猜谜语的答案。
这些谜语往往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猜谜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猜谜是中秋节的一个传统娱乐活动,也是增进亲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
6.长寿面:中秋节也有一种吃长寿面的风俗。
长寿面是一种寓意长寿的面条,通常是用面粉制作而成。
人们相信吃长寿面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在中秋节这一天,家人会坐在一起,一起吃长寿面,祈求健康和长寿。
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国学经典――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展开全文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介绍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又称月圆节、丰收节或团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祭祖等习俗盛行。
一、起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对月亮的崇拜。
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迎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普及到了民间,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二、发展汉代开始,中秋节的习俗逐渐形成。
《史记·天官书》记载:“汉朝秋节鬼神夜哭,穿汉家衣服夜游,女子盛妆而迎。
”说明当时已有女子在中秋之夜打扮迎接神灵的习惯。
到了唐朝,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许多文人雅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代以后,中秋节的气氛越来越浓厚,形成了“八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
在这一时期,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更加丰富,如舞龙舞狮、猜灯谜、赏花灯等。
三、习俗赏月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人们欣赏月亮的最佳时刻。
人们通常在夜晚仰望天空,欣赏明月,寄托思乡之情。
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寓意团圆和和谐。
传统月饼有豆沙、五仁、蛋黄等多种口味,不同的地区也有不同的特色月饼。
赏花灯中秋节也是赏花灯的好时节。
人们会在街头巷尾、公园广场上挂上各种形状的花灯,如兔子灯、龙灯、鱼灯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猜灯谜是中秋节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
人们会把写有谜语的纸条贴在花灯上,其他人看到喜欢的花灯就可以猜谜语,猜对了可以得到小礼品。
玩骰子在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中秋节玩骰子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当时宫廷中的一种游戏。
现在的人们通常玩的是“博饼”,寓意博取好运。
祭祖中秋节也是祭祖的节日。
人们会在家中或祖先祠堂中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四、文化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代表着团圆、和谐、美满和幸福。
这个节日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体现。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出现在农历8月15日,也被称为“团圆节”或“月饼节”。
这个节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涵。
一、历史渊源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月习俗,最早的记录可追溯至周代。
据传,周朝时期的帝王会在中秋之夜在宫廷举行盛大的祭月仪式,祈求丰收和平安。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传入民间,成为全民共同庆祝的节日。
二、文化内涵1. 重视家庭团圆:中秋节被称为“团圆节”,寓意着人们在这一天要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中秋节都是让亲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人们将与家人共进晚餐、赏月、品尝月饼等传统活动作为庆祝的主要方式。
2. 赏月文化: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追寻诗意的时刻。
赏月的习俗源于古代中国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从唐宋时期开始,《诗经》、《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就有许多篇章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赞美。
如今,中秋之夜,人们会在家庭或公共场所欣赏明亮的圆月,畅想美好未来。
3. 月饼文化: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也是中秋节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的月饼外皮金黄色,内馅丰富多样,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互送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思念亲人。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种社交礼品,人们常常通过赠送月饼来表达对亲友的情谊。
三、传承与创新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长期的传承和发展。
现代社会中,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除了传统的家庭团聚、赏月、赠送月饼等活动外,人们还通过游园、登高、文艺表演等形式来庆祝和传承这一节日。
例如,在一些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会举办各种中秋文化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灯光秀,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一些创意的月饼品牌也推陈出新,推出了各种口味新颖、外形别致的月饼,迎合了年轻一代的口味需求。
四、国际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日益影响力扩大,中秋节逐渐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熟知的节日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秋 习 俗
7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 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 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 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 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 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 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 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 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 影响到民间。
4
后羿闻听此事,悲痛欲绝,仰望夜空, 他惊奇地发现,月亮特别圆,特别皎 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
娥。
后羿忙摆上香案,放 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 鲜果,遥祭在月宫里 的嫦娥。百姓们闻知 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 后,纷纷在月下摆上 香案,向善良的嫦娥 祈求吉祥平安。从此, 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 民间传开了。
8
【拜月和赏月】
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 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这时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 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 瓜果,如西瓜、甜瓜、枣、梨、苹果、石榴、葡萄、山楂 、板栗等,还摆上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以及毛豆 等熟食品。面对明月,全家人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 的拜月活动。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一天,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 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
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邻居看见,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 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 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 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 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拜月后,人们有继续欣赏月亮的习惯。人常说“看朝起 早,爱月夜眠迟。”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显得更圆、 更明、更亮,特别有欣赏的意味。人们边赏月边听老人讲 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10
中秋吃月饼
月饼也叫「团圆饼」,中秋节吃 月饼,用圆圆的月饼来象征团圆 之意,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 的祭品,慢慢月饼就成了节日的 礼品。
12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
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
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
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
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13
现代月饼有浓郁的地域风格,有京式月饼、广式月 饼、苏式月饼、甬式月饼等,月饼内馅、形制及加工方 法上也各有不同。北京月饼,酥皮、冰糖馅;广式月饼 以糖浆面皮为主,有酥皮、硬皮两种,月饼有咸甜两味 ,馅有肉类与莲蓉、豆沙等;苏式月饼,也是酥皮,饼 馅常用桃仁、瓜子、松子,配以桂花、玫瑰花等天然香 料;甬(宁波)式月饼,酥皮,多用苔菜为馅。传统的月 饼糖多油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 高,多流行以果类为馅的低糖月饼。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
上节了
•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
好月圆
•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
早
•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
了大半年
•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
节气
17
•
月姐姐,多变化,初
一二,黑麻麻,
•
初三四,银钩样,初
八九,似龙牙,
•
十一二,半边瓜,十
五银盘高高挂。
•
中秋月,净无暇,圆
如镜子照我家。
•
打麦场边屋檐下,照
着地上小娃娃。
14
静夜思
诗人:李白 朝代: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
•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
大光明
•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
日的美食
•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
月共团圆
•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 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 本为樵夫,痴迷于仙道,但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 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 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 砍一斧,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 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 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6
11
月饼,又称胡饼、团圆饼等。 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 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月饼的 汉“代始张祖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 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 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 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 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 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 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中 秋 节
1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 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 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 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 的遗俗。
2
中 秋嫦 吴 传娥 刚
奔伐 月桂
说
3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 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 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 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 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中秋拜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 寄托着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祝福和思念。所以在外工 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回家参加“圆月”活动。如果路途遥 远,不能回家,家里人会给留下一份“团圆饼”或月饼, 作为节日的礼品送给他。
9
拜完月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瓜果、月饼 ,一边谈叙天伦之乐事。介绍生活知识,谈论生产经验, 内容十分丰富多采。特别是从外地归来的家人,谈及外地 风光、文物、传说,是多么生动而有趣的啊!小孩最爱听 传奇式的故事。拜月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阑人静时分。
•
娃娃牵手同玩耍,转
个圈儿眼昏花,
•
一不留神摔地下,连
声喊痛叫妈妈。
•
云里月姐说他傻,引
得大家笑哈哈。
18
•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 户赏月忙
• 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 起拜月亮
•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 亮入梦乡
• 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 娥和吴刚
19
中秋节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