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繁荣和唐代历史

合集下载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简述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4 个阶段。

1、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

2、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

虽然盛唐的时间在四个时期中是最短的,但是成就是最大的。

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十分繁荣,与此同时,诗歌也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3、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

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4、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

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发展来展开审视。

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5、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

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唐诗兴盛的原因:1、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实行的儒释道并存、广开言路、经诗赋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唐诗繁荣的又一社会原因。

3、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 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 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 更重要的,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

历史背景: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 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

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诗人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般如许的胸襟, 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 万家争鸣。

扩展资料: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

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

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

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

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

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

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

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

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

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

因此,宗宋往往比宗唐获得的成就要大。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

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歌的发展历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朝诗歌前言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

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光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后的诗人、诗坛黯然失色。

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一)初唐诗歌:初唐,即唐玄宗以前,这是唐诗发展的初级阶段。

一方面,南朝宫体诗在诗坛上占据着统治地位,从唐太宗到上官仪等,无不大写华丽婉媚的作品;另一方面,诗歌改革的序幕正悄然拉开了。

初唐的诗歌改革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以陈子昂、四杰为代表的一批出身低微的下层诗人,通过自身的遭遇意识到了诗歌创作必须表现真情实感,于是他们提倡“兴寄”、“风骨”,写出了诸如《登幽州台歌》、《感遇》、《在狱咏蝉》、《从军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类情感充沛,动人心魄的作品,从内容上对宫体诗进行了改造或改革。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上官仪为代表的上层诗人则在对诗歌艺术的精雕细刻中,发展并完善了诗歌格律,并最终完成了对诗歌格律的定型,这从形式上发展了宫体诗。

所以,初唐没有伟大的诗人,却有杰出的诗歌改革家。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的是初唐“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四位作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他们致力于文学革新,力求摆脱齐梁诗风,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题材。

其中,王杨擅长五言律诗,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

6.1一代盛世,千古唐诗--唐代社会与唐代诗歌

6.1一代盛世,千古唐诗--唐代社会与唐代诗歌

6.1一代盛世,千古唐诗--唐代社会与唐代诗歌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唐代文学。

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起于公元618年,止于907年。

今年恰恰是大唐立国1400周年,我们一提起唐朝立刻就会想起唐诗,唐诗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也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珠穆朗玛峰。

唐诗的繁荣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个是诗作数量庞大。

清朝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诗》,据不完全统计,收录了唐代的诗人2200多位,诗歌多达48900首。

随着今天考古发掘和域外汉籍的回传,唐诗的数量已经到了5万多首,诗人有3000多人,并且诗人的身份也是丰富多样,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大家都有诗作传世。

比如说帝王里头,玄宗的诗就写得非常的好;其次,唐太宗、唐中宗的诗歌艺术水平也特别高;至于说武则天,她现存有一首诗叫做《如意娘》,据说这首诗是写给唐高宗的,中间有四句说:“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当时在感业寺里,武则天本来过着孤苦寂寞的尼姑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这首诗改变了她的命运,使中国历史发生了一个转折,从此多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女皇,少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尼姑。

所以在唐代社会,诗歌是一个全社会的非常普遍的文学活动,唐代科举取士,诗赋作得好就可以金榜题名,所以很多文人为了进士及第,苦练作诗的本领。

这是第一点,诗作数量庞大。

第二点,唐诗的质量和艺术,也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

像李白和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他不仅是我们中国古典诗歌的最伟大的诗人,是超一流的文豪,而且也成为全人类的、全世界的共有的文化名人。

唐代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一批成就卓著的名家,而且也有一些来自民间的创作。

比如说在1980年代长沙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民间文人、底层的民众所创作的诗歌,其中有一首题写在陶器的器身之上,是这么写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这首诗的作者是无名氏,但是艺术质量非常高。

盛唐的文学史简介概括

盛唐的文学史简介概括

盛唐的文学史简介概括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盛唐的文学史进行简介,以帮助读者了解盛唐时期文学的特点和重要作家。

一、背景介绍盛唐时期,即公元618年至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唐朝的鼎盛时期。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盛唐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文人墨客纷纷涌现,为盛唐文学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文学特点1. 唐诗的繁荣盛唐时期,诗歌成为最为流行和受到重视的文学形式。

在这个时期,诗歌家们追求意境的独特表达,注重音韵的和谐和意象的生动。

著名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王维等。

2. 散文的兴盛盛唐时期,散文的发展也达到了巅峰。

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包括记叙、议论和描写等。

同时,散文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和政治功能。

韩愈、柳宗元等是这一时期的杰出散文家。

3. 文学与政治的交融盛唐时期,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文人们在作品中对国家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反思,展现了他们对时局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

三、重要作品及作家1. 杜甫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以真实、深沉、抒发社会艰难之情而闻名。

他的作品包括《登高》、《月夜忆舍弟》等,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社会的弊病以及人民的苦难。

2. 李白李白是唐代最具豪放风格的诗人之一,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奇特的文采而闻名。

他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和生动的描绘,如《静夜思》、《蜀道难》等。

3. 韩愈韩愈是唐代的著名散文家,他的作品多涉及散文、辞章等多种文体。

他的文章思想严谨,语言精炼优美,他的代表作品有《师说》、《希旨》等。

4. 柳宗元柳宗元是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散文作品以议论文为主。

他倡导实用主义的文风,注重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的讨论,力求通过文学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的主要作品有《封建论》、《赤壁赋》等。

四、盛唐文学的影响盛唐时期的文学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诗中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风貌

唐诗中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风貌

唐诗中的历史背景与时代风貌
1. 唐朝的历史背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文化时期之一,其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其中的诗歌作品
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自618年-907年,在这期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
化繁荣成为了该时代的特点。

2. 社会制度与人民生活
在唐朝,社会制度相对宽松,农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商业也十分繁荣。

人们
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风俗多样且开放。

3. 文人墨客与士人风范
唐诗是由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创作出来的,在这个时代内培养了众多才子佳人。

他们饱读诗书、崇尚礼仪,并以终身学习为追求目标。

4. 政治风云与战争动荡
尽管大部分时间里政治相对稳定,但唐朝也经历过一些重大变革和战争动荡。

这些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当时的文人们,反映在许多诗歌作品中。

5. 文学与艺术繁荣
唐朝是中国文学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许多与政治、社会、自然以及个人情感相关的诗歌作品。

著名的杜甫、李白等诗人也活跃于这个时代。

6. 历史事件与民间传说
唐诗中经常涉及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如安禄山之乱和《长恨歌》等。

这些作
品不仅是从历史和文化角度了解唐朝的重要资料,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

总结起来,唐诗中融入了大量历史背景与时代风貌。

通过研究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加深对其中精妙之处的理解,并赏析其中才子佳人们流传下
来的伟大作品。

唐诗创作的繁荣

唐诗创作的繁荣

唐诗创作的繁荣:数量众多、艺术精湛(唐诗在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辉映千古的伟大诗人,还产生了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杜牧等一大批优秀诗人。

唐诗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代。

)体裁全面(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多种诗歌体裁均得到充分发展。

)影响广泛唐代是一个诗歌大普及的时代,上自帝王将相,王公大臣,下及缁流、羽客,童子妇人,都对诗歌十分爱好。

胡应麟说:“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预。

”(胡应麟《诗薮》)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不仅如此,唐诗还流传到了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周边国家,产生深远的国际影响。

唐诗繁荣的因素: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思想的活跃;统治者的提倡与重视;南北文化的交流;文学本身的发展演进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

“初唐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

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

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

唐代诗歌繁荣的时代原因和文学原因一、经济繁荣为诗歌兴盛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社会安定为唐诗的兴盛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正是李白、杜甫等诗人能够恣情漫游祖国名山大川,王昌龄、王之焕等得以等闲进行“旗亭酬唱”的特定物质条件。

二、全国空前统一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现实基础。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自汉代始,多民族的统一体已经形成。

后来,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再现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纷扰混乱,唐使多民族的统一体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为加封边疆的治理,唐统治者极为重视边功并大加封赏。

这就刺激了时人赴边从戎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文人,纷纷奔赴边塞,投佐幕府,随主将驰聘疆场。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男儿一丈夫”。

建功立业,获取功名成为一种时尚。

边塞的征戎生活、异域的奇丽风光,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一大批寄情于边塞的诗人应运而生。

据统计,《全唐诗》收录以边塞为题材的诗歌有两千余首。

边塞诗的兴盛为唐诗的繁荣增添了异彩。

三、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推动着文人对诗歌的学习研究。

唐初社会经济恢复迅速,庶族地主势力不断上升,为广泛吸收庶族地主参政、唐承隋制,取消了魏晋六朝保护士族特权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

唐科举取士分常举和制举两类。

制举由皇帝主持,科目临时设置,不常举行。

常举每年一次,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六科。

考生集中在秀才、进士两科。

进士重在诗赋,虽难及第,但及第后仕途广泛,颇易晋升,尤为士人所重。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科举考试的应制诗多为点缀升平、雕字琢字之作,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刺激了时人发愤学诗,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诗歌创作,这有利于诗歌艺术形式的不断完善和创作经验的广泛传播。

严诩《沧浪诗话·诗评》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唐代历史来看唐诗的兴衰摘要:唐代在中国诗史上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但是就事物发展的规律而言,唐诗有兴盛则也有低谷。

本文主要从唐代的历史发展的角度逐层分析唐诗繁荣或相对衰败的原因其中侧重对繁荣原因的分析,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部分。

关键词:唐诗唐朝历史一:唐宋诗之争在中国诗史的研究上常常存在着一些纷争。

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和宋之间自然也有着诸多争论。

唐诗和宋诗之争便是其一。

唐宋诗之争,起于南宋。

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首次区分唐宋诗的界限,其后永嘉四灵、江湖派诗人及严羽、方回等理论家都对唐、宋诗的差异作出了辨析。

其中以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总结的“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影响最大。

但将严羽的这一概括系统化、理论化,则是由推崇唐诗的明代复古诗论家们完成的。

清初的诗坛以学习宋诗为主。

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反对者争辩不休。

今人钱钟书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谈艺录》。

不过,虽然唐诗与宋诗在诗史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但是提到诗歌,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唐诗,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每个朝代都有自己出彩的东西,对后人来说影响特别深的东西。

那么唐朝可以说完完全全是个诗歌的朝代,那么唐代诗歌究竟为何如此繁荣呢?本人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

二:唐代历史的发展与唐诗的兴衰唐代是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时代。

唐诗有将近三百年的历史,它的繁荣兴盛经历了一个曲折演变的过程,明初高棅在《唐诗品汇》中把唐诗总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这大致符合唐诗的发展情况。

(1)初唐——时间最长,诗歌数量与质量却最差从唐高祖武德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为初唐,共92年,然而这一时期并没有产生伟大的诗人和诗歌。

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初唐时间最长,可是无论诗歌的质量还是数量都是最差的,而且一百年间竟然没有出现一流的诗人,缺少异峰的突起。

“但是这一时期诗人们特别是初唐四杰纠正了齐梁以来柔弱轻艳的宫体诗余风并酝酿形成了各种新的诗歌形式【律诗】,可以说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虽然初唐为盛唐奠定了基础,但是初唐诗歌的平庸却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初唐诗歌的发展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隋末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的影响,靠农民战争取得政权的唐朝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农民的生活和要求,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刚结束战乱的年代,百废待兴,因此在社会经济上初唐稍差。

社会文化基础的薄弱,虽然统治者爱好提倡诗歌,但是诗坛长期为宫廷馆阁的文馆学士所支配,诗歌创作中心下移过于缓慢。

创作主体的贵族化和诗歌风格的单一化制约了唐诗的发展。

唐初的几代君主,不仅太宗如其自称喜“以万机之暇,游息艺文”(《帝京篇·序》),高宗、武后、中宗等,也都如此。

为了炫耀大唐帝国的治世气象,他们又广引天下文士,编纂类书,赋诗唱酬。

由此在唐初先后出现了几个宫廷文人集团。

初唐宫廷诗人虽然在诗歌形式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建树,也偶有情致动人的佳作,但其总体面貌,却是在华美的形式中呈现出情调上的苍白平庸,这是宫廷文学很难避免的。

同样也是初唐诗歌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

当然,宫廷诗坛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盛唐气象也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一方面他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的因素,另一方面他又是初唐近百年的诗歌演进为盛唐在性情化和技巧化方面铺垫的必然结果。

(2)盛唐——诗歌的发展达到登峰造极诗史上的盛唐,盛主要是就诗歌的质量和诗歌的韵度风貌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艺术水平之高,从“盛唐气象“四个字可以感受。

盛唐诗人在陈子昂和沈、宋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正确的方向和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

玄宗开元、天宝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

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

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

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

这派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比六朝人前进了一大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

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

李白的名作,以安史之乱前为多。

内容、题材丰富,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

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声。

在诗歌语言、格律、技巧等方面,他善于转益多师,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世作者的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后世诗歌发展开辟了众多途径。

另外,元结、沈千运、孟云卿等人也是此期较有特色的诗人。

这一时期,经过初期的发展,近一百年间,唐朝农业生产持续上升,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安定,商业活跃。

安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诗人潜心研究,漫游各地,开阔视野,大大增加了诗歌创作内容,对儒,道,佛和其它外来文化兼收并蓄,思想禁锢较少,同时,儒家主张入世,成为唐代许多文人的共同风尚。

道家蔑视礼法,主张高蹈出世的思想对李白等浪漫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影响。

儒道出世入世互补的世界观构成了诗人的双重人格。

佛教的传入,则对王维等诗人的思想和创作有着不小的影响。

同时,正如前面所说,初唐诗人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也为盛唐诗歌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近体诗,歌行体和新乐府的发展,古近体诗两者共生,为诗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促进盛唐诗歌的发展。

这一时期,统治者对诗歌更为重视,科举以诗赋取士,文人为中举入世,终生勤劳创作。

另外,绘画,音乐,书法舞蹈的繁荣,对诗歌内容的丰富也有着推动作用。

(三)中唐——诗歌发展的低潮还是繁荣的再续?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使唐王朝迅速地由繁盛转入衰乱,唐诗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盛唐诗歌的情况来看,尽管那个时代的一些文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前代诗歌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诗歌发展的延续性在一些基本特征上是很显著的:儒家传统中以诗为政治与教化之工具的观念在实际创作中很少被认真看待,诗始终是一种个人性的艺术创造,是表现诗人生活情怀与人生理想的审美形式。

而盛唐诗人的激荡的热情与浪漫的幻想,更使诗成为华彩的乐章。

而到了中唐,首先可以看到诗歌与时事政治的关联加强了。

这本身当然不是什么缺点,杜甫许多这一类型的诗作都具有感人的力量,对于唐诗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开拓。

但同时需要注意到,这一种关联的加强常常伴随着诗人个体意识的削弱和对于国家的依附意识的加强,伴随着儒家文学观念的加强。

这在杜甫已不能免,在元结、白居易等诗人那里则更突出。

而另一方面,作为盛唐诗歌主要特征的激情的表现,在中唐诗歌中也受到了抑制。

杜甫诗的“沉郁”,实际就是激情受到理性的抑制的结果。

在其他诗人那里,激情或转化为怪诞,或转化为哀苦,乃至退化为闲适、琐细。

毫无疑问,唐代文化富于创造性的生命力并不是在中唐就消失了。

甚至,中唐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各种不同风格之间的差异,比盛唐诗给人的印象要更为强烈;中唐诗人对语言表现形式的关注,也比盛唐诗人更为深入。

从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到李贺的呕心沥血觅诗句,贾岛的苦吟,诗人们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

唐诗总体上的繁荣多彩,与他们(也包括晚唐诗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但诗歌中豪迈自信、自由飞扬的精神,在这时确实是开始减退了。

中唐初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

“大历十才子“只重文辞修饰,作品格调不高,只有韦应物顾况等写出了值得注意的作品。

中唐后期,一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掀起了诗歌史上盛赞的新乐府运动;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在艺术上刻意创新,形成了奇险怪癖的风格特色。

而柳宗元刘禹锡则各以其独特的诗风相继崛起。

“唐诗至元和年间,天地精华,尽为发泄,或平或奇,或高深或雄直,旗鼓相当,各成壁垒”②他们共同组成了异彩纷呈的元和诗坛,形成唐诗史上的有一个高峰。

他不像盛唐时期在丰富多样的同时有比较统一的风貌特征,而是“各人各具一种笔意”③。

因此中唐诗坛更偏于纷繁复杂。

这主要是受盛唐后期安史之乱的影响,集中受到破坏,社会趋向纷纭复杂,思想也更加五花八门。

同时,诗人们知道盛唐诗歌的繁荣,如何超越盛唐?诗人们由此自觉地寻找多方面的出路,寻求创新。

同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是社会生产力已经遭到破坏,大唐帝国国势衰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表现人民苦难和社会不安的作品也比较多,具有代表的就是白居易的讽喻诗。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天宝十四年开始的安史之乱对于唐代历史及唐诗面貌的转折意义。

(四)晚唐——诗歌发展的回光返照晚唐诗人中向来是推小李杜为大家,即李商隐和杜牧。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唐诗的回光返照时期。

小李杜也有大李杜的忧国忧民之心,创作上也继承了李杜的精神手法。

但已没有他们的气度与魄力。

黄巢起义之后小李杜已经去世,具有代表的是皮日休,杜荀鹤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他们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起义时代尖锐的社会矛盾。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诗歌的发展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三:总结总的来说,唐朝时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最发达的时代,不止作家和作品数量众多,而且内容广阔,形式丰富都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

这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是紧密相关的,当然,诗人们继承发展风骚以来的诗歌传统,推陈出新,积极努力也是唐诗繁荣的重要因素。

这些综合的力量造就了中国历史上诗歌繁盛的唐王朝。

注释:①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缪钺《诗词散论-论宋诗》②方南堂《辍锻录》③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八参考书目:《中国诗歌发展讲话》王瑶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版《新编古代文学精解》万云骏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唐诗风貌》余恕诚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版《唐诗演进论》罗时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