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看唐朝历史
唐诗里的唐朝的读后感

唐诗里的唐朝的读后感
唐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反映了唐朝时期的繁荣与社会风貌,也体现了诗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从这些读后感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个关键点:
1. **文化传承**: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唐诗,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体验到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
2. **历史窗口**:唐诗如同一个历史的窗口,让读者窥见唐朝的生活场景、社会变迁和历史事件。
它提供了了解唐朝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的宝贵资料。
3. **艺术美感**:唐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韵律、意象和比喻,它们展现了诗人们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色,还是抒发个人情感,都让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4. **人生哲理**:许多唐诗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对生死、友谊、爱情和国家命运的沉思,这些主题超越时空,触动着每个时代的读者。
5. **情感共鸣**:诗人如白居易等的作品,因其真实、深刻的情感表达,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即便是现代读者也能从中找到共情之处。
6. **教育价值**:唐诗作为教育材料,能够培养人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是语言学习和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
综合来看,唐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民族的精神和人类共通的情感,读唐诗的过程是对心灵的滋养和对文化的深度体验。
唐诗里的中国

唐诗里的中国也许,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唐朝,所以在今天,唐装才重回我们的衣柜,中国结又重系我们的裙衫,唐时的歌曲包上了摇滚的外壳,又一遍遍回响在我们耳畔……爱中国,可以有一千一万种理由,选一个最浪漫的理由来爱她吧--唐诗生于唐朝,唐朝生于中国,中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唐诗!爱唐诗,更爱中国。
站在世纪的长河上,你看那牧童的手指,始终不渝地遥指着一个永恒的诗歌盛世――那是歌舞升平的唐朝,是霓裳羽衣的唐朝。
唐朝的月明。
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的千里婵娟,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
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
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
唐朝的酒烈。
引得诗人纷纷举杯销愁,千金换酒,但求一醉。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人之一生,能向花间醉几回?临风把酒酹江,醉里挑灯看剑。
醉卧中人间荣辱皆忘,世态炎凉尽空。
今朝的酒正浓,且来烈酒一壶,放浪我豪情万丈。
唐朝的离别苦。
灞桥的水涓涓地流,流不断历历柳的影子。
木兰轻舟,已理棹催发,离愁做成昨夜的一场秋雨,添得江水流不尽。
折尽柳条留不住的,是伊人的脚步;挽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岁月的裙袂。
一曲离歌,两行泪水,君向潇湘我向秦。
都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何地再逢君呵?唐朝的诗人清高。
一壶酒,一把剑,一轮残月。
一路狂舞,一路豪饮。
舞出一颗盛唐的剑胆,饮出一位诗坛的谪仙。
醉卧长安,天子难寻,不是粉饰,不为虚名。
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
沧海一声笑,散(sǎn)发弄扁舟,踏遍故国河山,一生哪肯摧眉折腰!唐朝的红颜多薄命。
在刀刃上广舒长袖轻歌曼舞,云鬓花颜,泪光潋滟。
都羡一骑红尘妃子笑,谁怜马嵬(wéi)坡下一抹黄土掩风流。
情不可依,色不可恃。
一世百媚千娇,不知谁舍谁收。
长生殿里,悠悠生死别,此恨绵绵。
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
三百篇诗句在千年的落花风里尘埃落定。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

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12首咏史怀古诗词,带你感受历史的兴衰,沧桑的变化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是一本厚重的书册,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兴衰与荣辱。
文人墨客常以诗词的方式,抒发对历史的思考与怀古之情。
下面将为你带来12首咏史怀古的诗词,感受历史的兴衰,领略沧桑的变化。
一、《宋城山水林》岁月更迭片瓦间,南方风吹古城山。
柳夜深拂历史墙,宋王遗迹一片残。
宋城山水林静卧,勾勒着岁月的纹。
草木苍茫人已散,唯留鸟儿相伴闲。
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南京凝聚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这段诗词描绘了位于南京的宋城遗址,如今的景区依旧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痕迹。
在宋城山水林间,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与沉淀。
二、《九曲深巷》九曲深巷尘已落,门楼斑驳历史色。
曾经繁华如锦绣,如今只剩故事说。
乔家大院歌舞纷,红楼遗梦泪沾巾。
九曲深巷古风韵,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九曲深巷指的是山西太原的古街道,它凝聚了悠久的历史积淀,曾经繁华一时。
而如今,乔家大院、红楼等古迹已经残破不堪,但它们依然情真意切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使人回想起那段曾经的繁华岁月。
三、《长城古道》汉家古道何人行,长城连绵似飞蛾。
千里边塞纵横行,旷远辽阔绘银河。
驼铃声声古道上,雄风万古传乾坤。
长城古道承历史,荣辱兴衰藏沧桑。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其保卫祖国的历史功绩令人敬仰。
这首诗词以长城为主题,描绘了长城古道的壮丽景色以及其所承载的历史记忆。
长城古道见证了历史的兴衰,记载了千百年来民族的荣辱和沧桑。
四、《悲秦汉》秦汉山河隐遥迢,帝王辉煌带家昭。
泱泱华夏尽余烬,云烟散去残飞箭。
丰碑哭泣凄凉处,龙袍风起寒霜落。
悲秦汉石遗千秋,往事如烟难再留。
秦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统一了中国疆土,开启了大一统局面。
然而,朝代的兴衰更迭,秦汉的雄风早已成为历史长河里的浮云。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秦汉辉煌的悲怀之情,展现了往事如烟般飘渺不定的场景。
唐朝历史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唐朝历史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初唐时期是整个唐诗萌芽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著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其中,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直被我们作为形容友情的重要诗句。
(一)初唐初唐时期就是整个唐诗原始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了知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其中,王勃《送来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直被我们做为形容友情的关键诗句。
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大胜搞一书生”彰显了报效祖国的宏大理想。
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助鸳鸯只道仙”形容的幸福爱情。
骆宾王《咏鹅》一直被我们做为我们关键的启蒙运动诗歌。
除此之外,初唐还有一位诗人的诗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盛唐盛唐时期不仅是唐朝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我们诗歌高产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有两个流派和两个诗人最为有名。
两个流派分别就是:一个就是描绘山水风光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存有王维和孟浩然;另一个就是描绘边塞风光的边塞诗人,存有元稹、岑参、王昌龄等。
其中,王维不仅讨厌写诗,还讨厌画画,他的诗和画,被后来的苏轼称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N53SI241SV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岑参两次去往边塞,所以描绘了很多边塞风光的诗句,比较出名的就是《白雪歌送武推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上开”。
两个伟大诗人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李杜。
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他的诗句我们熟悉的有很多,比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因为反应了安史之乱之后人们的生活被称为“诗史” ,比较有名的就是他的“三吏”和“三别”。
(三)中唐中唐时期是我们刚刚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因此诗歌发展相对缓慢,最为有名的诗人是我们的白居易,被称为诗魔或诗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随笔

《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阅读笔记目录一、书籍概述 (2)1. 书籍名称 (3)2. 作者介绍 (4)3. 出版信息 (5)二、背景介绍 (6)1. 唐代文化背景 (7)2. 诗歌在唐代的地位 (8)三、阅读感想与体验 (10)1. 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 (11)2. 对书籍内容的期待与阅读后的评价 (12)四、内容解读与梳理 (13)1. 书籍主要章节内容概述 (14)2. 唐代诗歌的流派与特点分析 (15)3. 书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与文化背景解读 (17)五、分析书中重要观点与主题思想 (18)1. 唐代诗歌的繁荣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 书中对唐诗的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的探讨 (21)3. 作者对唐代诗歌的独特见解及其启示意义 (23)六、人物分析及其塑造手法探讨 (24)1. 书中涉及的唐代诗人介绍及其诗歌特点 (26)2. 诗人形象的塑造手法分析 (27)3. 诗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唐代诗歌的传承关系 (28)七、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评价 (30)1. 书籍中的艺术手法和文学风格分析 (31)2. 唐代诗歌的文学价值评价 (32)3. 书籍对唐诗传承和发扬的贡献 (33)八、书籍影响与个人启示 (35)1. 本书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影响 (36)2. 本书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人生启示 (37)3. 对未来唐诗研究和传承的展望与建议 (38)一、书籍概述《有诗自唐来:唐代诗歌及其有形世界》是一部深入探索唐代诗歌及其背后文化的学术著作。
本书旨在通过对唐代诗歌的细致分析,展现唐代社会的风貌以及诗歌在当时社会中的独特地位。
书中内容涵盖了唐诗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以及唐代社会背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等方面。
本书开篇先对唐代诗歌的整体背景进行了概述,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其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以其丰富的题材、独特的艺术风格、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

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诗歌风格以"唯美"和"豪放"为主,而唐诗的历史背景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歌中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唐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一、唐朝的政治背景玄宗之前,唐朝是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但到了唐玄宗时期,随着他的荒淫无道,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不断,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乱也是唐朝在其后期时所遭遇的重大灾难之一。
因此,唐诗在这个背景下也反映了诸多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
二、诗歌中的战争与军事唐代的唯美派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内容。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篇典型的战争抒情诗,在诗中他描写了一夜春雨之后的悄闻,以及其心中的痛苦和哀怨。
而李白的《将进酒》中,则是把饮酒引入到战场,大力歌颂自己的好汉和勇猛,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险恶。
三、罗马帝国的影响唐代的豪放派主要以李贺和李商隐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中强调的是诸如爱情、人生、自由等主题,这也反映了唐代文化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
李贺的《金缕衣》中就表现了这种影响,他用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罗马文化的自由和豪放。
四、天文历法的应用在唐代还发明了日晷、圭表、水钟等各种计时工具和天文仪器。
因此,唐诗中也有很多与时间和天文学有关的内容。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有这样的展现,他把白雪与日晷排比起来,表示时间的匆忙和流逝。
五、唐代的社会经济变迁唐代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对西域和东南亚的贸易活动,这一时期也是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一个时代。
因此,唐诗中也有很多描写商业、贸易的内容。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用自然景物寓意理想、愿景和远大志向。
总之,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人民的命运、文化的交融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是理解唐诗的必经之路。
关于唐朝历史的唐诗

关于唐朝历史的唐诗- 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生动描写,小编在此整理了关于唐朝历史的唐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公元618年,隋唐国公李渊于长安建唐。
辉煌的唐朝和唐诗就此拉开序幕。
不过,那时星空虽浩荡,星辰却寥落。
直到公元676年,一个年轻人无意的溺水……他的名字如惊雷闪电,迅速划破这厚重幕布。
王勃这一年冬天,长安城里都传颂着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当唐高宗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句,不禁拍案叫绝,高声道:“现下,王勃在何处?朕要召他入朝!”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的《汉书》,作《指瑕》十卷纠正其错;十六岁幽素科及第授官,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命官。
这一年他才27岁。
和王勃同时代的,有另一个著名的神童——骆宾王。
骆宾王他叫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现在七岁的小孩子都会背,那就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据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本性难改的他,在武则天当政时屡次上书讽谏,最终进了大狱。
《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武则天废中宗自立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骆宾王攘臂而往,起草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些句子,竟让被骂的武则天都称赞起来。
徐敬业兵败被杀后,骆宾王下落不明。
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古人喜欢组队,比“初唐四杰”稍微晚一点的,是“文章四友”。
杜审言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
就像“初唐四杰”有领队王勃,“文章四友”也有队长杜审言,他有个儿子叫杜闲,杜闲的儿子叫杜甫。
48首唐诗串联唐朝

48首唐诗串联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唐诗,它们串联起来可以勾勒出唐朝的风貌和文化内涵:1. 《登鹳雀楼》——王之涣。
2. 《静夜思》——李白。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4. 《春夜喜雨》——杜甫。
5. 《登岳阳楼》——杜甫。
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之涣。
7. 《终南别业》——王维。
8.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9. 《登金陵凤凰台》——王之涣。
10. 《望岳》——杜甫。
11. 《赠汪伦》——李白。
12. 《寻隐者不遇》——贾岛。
13.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14.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15. 《宿建德江》——孟浩然。
1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17. 《早发白帝城》——李白。
18. 《江雪》——柳宗元。
19. 《登鹳雀楼》——王之涣。
20. 《登鹳雀楼》——王之涣。
21. 《长恨歌》——白居易。
2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7.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8.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9.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0.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4.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5.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6.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8.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9.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40.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41.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4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4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科举的诗句,
中唐时任孟郊,一生穷困潦倒,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
中进士后写了一首诗《登科后》心情是大不一样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首诗中,诗人兴高采烈地说:过去的穷困潦倒不值的一谈了,今日多么欢畅前途无量。
在春风中我洋洋得意地骑着快马,一天内和同榜的进士们游遍了长安著名的花园。
唐朝的进士考试,并不是密封卷。
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
更重要的,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的推荐。
因此,参加考试的人,总要想尽办法使自己的诗文在社会上出名,或者走各种后门,找有势力或有名望的人向主考官举荐。
这里就有一首向主考官自荐的诗: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此诗的意思是:昨天晚上举行婚礼夫妇入洞房,第二天一早要到堂上拜见公婆。
新娘梳妆完后羞答答地低声问她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身件合乎现在的流行式样吗?
如果不知道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谁都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新婚夫妇闺房乐趣的诗歌。
它的确写得很传神,尤其是第三句的“低声”二字和第四句的问话,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新嫁娘的娇羞形象。
可再一细看
诗的题名,就可以知道更有其深意。
此诗还有另有一个题名,叫做“近试上张水部”。
意思是:最近要考试,作此诗呈给水部员外郎张籍。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又是朝廷的现任官员。
因此朱庆馀写这首诗呈送给他,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后,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使考试容易被录取。
在上面这首七绝中,作者自比为新娘,将张籍比喻为新郎,将主考官比作舅姑(公婆)。
因此从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看,应该结实成:最近即将参加进士科考试,考完后卷子就要由主考官评阅了。
我虽然有信心考好这次试,但是还要向您请教,不知我写的诗文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
张籍读了这首诗后,立即写了一首七绝,作为自己的回答。
酬朱庆馀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这首答诗可以看出,张籍对朱庆馀的诗文是多么的欣赏。
诗的意思是:你象刚妆扮好的越
李白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中亚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文曲星下凡”,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李太白集》传世。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
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
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
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
的积极精神。
存诗近千首,有《李
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
的代表人物。
集诗人、神仙家、
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
身的伟大天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唐代诗歌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618年--712年)时期,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逐渐完成了诗歌声律化过程,奠定了中国诗歌中律诗的形式.使唐代诗歌呈现出自己的面貌.经过他们的努力,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的奢靡走向社会的大众生活,风格也从纤柔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初唐最杰出的诗人是陈子昂,他主张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陈子昂的诗歌刚健朴素,为唐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盛唐:从公元712年到762年称为盛唐,这时期是诗歌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盛唐诗歌题材丰富,风格各异,有人歌颂自然,有人向往边塞,有人高歌英雄主义,有人发出失意的叹息.众多的诗人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由地创作,共同营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气象”.
盛唐中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岑参以写边塞诗见长,高适的诗歌较能反映民间的疾苦.真正能代表
盛唐诗坛的大诗人当推“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诗歌对中国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唐(762年--827年)诗人中的佼佼者有白居易、元稹和李贺等人.白居易以讽喻诗见长,他在诗歌中讽刺横征暴敛,反对黩武战争,攻击豪门权贵,另外白居易努力使自己的诗歌语言更加通俗、流畅,生动感人,因而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李贺是一个短命的诗人,只活了二十余年,他生活穷困潦倒,仕途不顺,但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较浓厚的唯美倾向、伤感情绪.
晚唐:公元827年到859年的晚唐时期,是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活跃的时代.杜牧的诗歌将清新与冷峻熔为一炉,这非常适合他在诗歌中表达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体现出自己在仕途上历尽的坎坷,诗歌常流露出伤感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