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音乐下册《摇篮曲》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音乐《摇篮曲》教案年级:小学四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编写人:[你的名字]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摇篮曲的基本特点,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旋律。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验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1. 摇篮曲的定义与特点2. 《摇篮曲》歌曲学唱3. 摇篮曲的演奏活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摇篮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2. 难点:摇篮曲节奏的把握,富有感情地演唱。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摇篮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摇篮曲的认知。
二、学习摇篮曲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摇篮曲的定义与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三、学唱《摇篮曲》(10分钟)1.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学唱《摇篮曲》。
2. 分组练习,互相纠正与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摇篮曲》(5分钟)1. 教师播放《摇篮曲》,学生跟唱。
2.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互相评价。
二、摇篮曲演奏活动(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演奏摇篮曲。
2. 学生分组进行演奏,互相配合。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摇篮曲》,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2. 学生能够在演奏活动中,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与他人配合。
3. 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活动,展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到的摇篮曲知识。
2.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摇篮曲》,并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创作一首摇篮曲。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保证教学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摇篮曲教案(优秀8篇)

摇篮曲教案(优秀8篇)《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活动名称:《摇篮曲》活动目标: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一、感受音乐《进行曲》。
1、听音乐《小小解放军》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体验音乐。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三、感受《摇篮曲》。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
”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
复习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四、感受体验。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二通过学习歌曲,让幼儿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充分感受摇篮曲的美。
活动目标1、感受摇篮曲温馨优美的意境,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旋律的舒缓流畅。
2、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回忆小时候妈妈对自己的呵护,感受妈妈的爱。
3、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活动难点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并填词哼唱表达感情。
难点剖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妈妈关爱宝宝的情境,是需要幼儿切身体验感受的,教师需要适时合理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这样的情境。
在填词方面可以让幼儿分段填唱,这样幼儿又容易掌握些。
活动准备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一、欣赏音乐。
1、倾听音乐,说说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意境。
二、根据音乐展开联想。
1、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2、你的妈妈有没有给你唱过摇篮曲?是怎么唱的?3、谁能跟着音乐来表演一下。
三、扮演角色,合作表演1、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妈妈和宝宝,随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
2、用提问引导幼儿评价自己的肢体表现。
《摇篮曲》音乐教案

《摇篮曲》音乐教案《摇篮曲》音乐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摇篮曲》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摇篮曲》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
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
)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
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
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
)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
(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
)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
是的,摇篮曲有好多。
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摇篮曲教案(5篇)

摇篮曲教案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透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首曲子长不长?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能够说是比较短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大家想不想明白它的名字和来历?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知晓。
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此刻,我们就跟随音乐一齐,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齐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柔。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才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明白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帮忙小宝宝入睡,刚才的歌曲中是怎样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3.师: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跟着老师的伴奏,一齐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齐进入到宝宝的梦境中,看看它究竟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6.请大家用“la”来轻轻地,温柔地演唱唱这条旋律,同时注意坐姿。
摇篮曲 《摇篮曲》音乐教案(优秀9篇)

摇篮曲《摇篮曲》音乐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这9篇《摇篮曲》音乐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摇篮曲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摇篮曲》音乐教案篇一一、活动目标:1. 初步感受民歌的特点。
2. 学习采茶舞的基本动作,乐意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情感。
二、活动准备:1. 乐曲:《采茶扑蝶》2. 能表现采茶情景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三活动过程:1.请幼儿欣赏乐曲《采茶扑蝶》,说说听完之后的感觉。
2.结合有关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讲述舞蹈动作及其所表现的采茶情景。
3.榜样采茶舞,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采茶、拔树枝、背着茶篮回家等情景。
4.在教师的提示下,想象蝴蝶出现的情景,讨论如何用舞蹈动作表现蝴蝶出现和扑蝶的情景。
(如蝴蝶飞得高,蝴蝶停下来,蝴蝶有飞走了等)5.鼓励幼儿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舞蹈。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演唱部分动作建议前奏随乐做拍手的`动作1-4小节,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较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背对背扭扭勾子。
7-8小节,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同5-6小节。
11-12小节,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勾子,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勾子”、“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勾子”“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四年级音乐《摇篮曲》教案

四年级音乐《摇篮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掌握摇篮曲的基本特点,如悠扬、柔和、节奏缓慢等。
3. 通过对《摇篮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摇篮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摇篮曲的节奏和音准,以及如何用适当的情感去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摇篮曲》乐谱、音响设备、摇篮模型等。
2. 学生准备:提前熟悉《摇篮曲》的歌词,准备好歌唱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摇篮模型,让学生模仿摇篮摇摆的动作,感受摇篮曲的节奏。
2. 学唱《摇篮曲》: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摇篮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3. 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摇篮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的演唱姿势和发音。
4.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摇篮曲》的歌词含义,培养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5. 表演展示:学生进行《摇篮曲》的歌唱表演,可以加入舞蹈、朗诵等元素,展示自己的才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摇篮曲》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对摇篮曲节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用歌声表达情感的能力。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摇篮曲,如《摇啊摇》、《小宝宝睡觉》等,让学生比较不同摇篮曲的特点和风格。
2. 创作活动: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摇篮曲,可以使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摇篮曲。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摇篮曲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摇篮曲》,加强对自己演唱能力的培养。
2. 家长协助孩子记录练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鼓励孩子持续学习音乐。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摇篮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

摇篮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摇篮曲”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歌词学习,以及摇篮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摇篮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摇篮曲音乐风格的理解和感受。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摇篮曲旋律的掌握和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摇篮曲的基本旋律、歌词和音乐风格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国家的摇篮曲,引导学生感受摇篮曲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介绍摇篮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的旋律结构,讲解演唱技巧,并进行示范演唱。
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摇篮曲》2. 内容:a. 摇篮曲的定义和特点b. 歌曲旋律和歌词c. 摇篮曲的音乐风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摇篮曲,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2. 答案:a. 摇篮曲的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缓。
b. 摇篮曲的音乐特点:以温柔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富有母爱主题的歌词表达对孩子的关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摇篮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演唱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收集不同国家的摇篮曲,了解其文化背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摇篮曲旋律的掌握和演唱技巧。
2.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的旋律结构,讲解演唱技巧,并进行示范演唱。
指导。
4. 作业设计:学唱摇篮曲,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摇篮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演唱技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一、摇篮曲旋律的掌握和演唱技巧1. 旋律:摇篮曲的旋律通常以柔和、流畅、抒情为主,节奏舒缓。
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对旋律的把握,通过钢琴伴奏、示范演唱等方式,帮助学生熟悉旋律。
摇篮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

摇篮曲教案教学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育基础教程》第四章第二节,主要详细内容为摇篮曲的学习与欣赏。
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摇篮曲,让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摇篮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2. 学习并掌握摇篮曲的基本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摇篮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摇篮曲的了解和欣赏,以及基本演唱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歌词单、音乐课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世界各地的摇篮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相似与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播放摇篮曲,学生聆听。
(2)讨论:这些摇篮曲来自哪些国家?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摇篮曲的起源和发展。
(2)学习摇篮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3)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3. 实践环节(1)分小组学习一首摇篮曲,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作品。
(2)小组合作,练习演唱,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各小组展示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4. 例题讲解(1)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摇篮曲,分析其音乐结构和演唱技巧。
(2)示范演唱,指导学生模仿学习。
5.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演唱所学摇篮曲。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摇篮曲的学习与欣赏2. 内容:(1)摇篮曲的起源和发展(2)摇篮曲的基本演唱技巧(3)不同国家和地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一首摇篮曲,录制视频或音频。
2. 答案:(1)学生按照课堂所学,独立完成一首摇篮曲的学唱。
(2)提交视频或音频,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摇篮曲的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在演唱技巧上仍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摇篮曲》教学设计
师:我想请为同学来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歌的歌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先听后学。
)
三、学唱歌曲
师:范唱《摇篮曲》,要求:听完后告诉老师歌曲那几句旋律相似。
师:找出来教唱
、
跟琴视唱,用竖笛演奏旋律。
师:哪一句和其他三句旋律特别不一样呢?
(教师用记号笔圈画出倚音,给学生介绍倚音分单倚音与复倚音)(学生学唱,难点重复练习。
)指出加倚音和不加倚音的效果,表现的意境。
跟琴视唱,用竖笛演奏旋律。
师:教师弹琴伴奏学生完整的演唱一遍。
师总结:老师迫不及待的想听同学们演唱了,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第一段,第一、二组全体学生唱第二段。
第三、四组学生唱第三段。
师:妈妈的双手轻轻的摇着小宝贝。
手臂永远保护她,希望世上一切美好祝愿幸福都给他,这是多么无私的爱。
让我们轻轻闭上双眼,听着歌曲,想一想妈妈平时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就让我们带着妈妈深深的爱,再次唱好这首《摇篮曲》。
四、拓展延伸
1.学会用竖笛演奏
可以跟着音乐演奏。
2.有竖笛的同学学会伴奏,其他同学温柔地唱着歌曲。
3.教师参与演奏,师生互动!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一股清凉的风,是一把遮雨的伞,是一串关怀的泪,是一个甜甜的吻。
妈妈的爱,就在这一个个最平凡的细节之中。
最后,让我们一起感受着妈妈对我们的爱,也对这些小宝宝们,轻轻地唱出摇篮曲,让他们也在我们的歌声中,甜甜地进入梦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