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课程设计
帕斯维尔氧化沟课程设计

帕斯维尔氧化沟课程设计
以帕斯维尔氧化沟课程设计为主题,本文将介绍帕斯维尔氧化沟的基本原理、设计要点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帕斯维尔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帕斯维尔氧化沟的设计要点包括:氧化沟的长度、宽度、深度、水力停留时间、进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等。
其中,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氧化沟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一般应控制在4-8小时之间。
在帕斯维尔氧化沟的运行维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氧化沟内的水质稳定,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水温、pH值等情况;其次,要定期清理氧化沟内的淤泥,以保证水流通畅;最后,要注意氧化沟的通风和通氧,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在实际的课程设计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氧化沟设计参数,并进行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
同时,还可以对氧化沟的运行维护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整,以提高氧化沟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帕斯维尔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处理技术,其设计要点和运行维护都需要注意多个方面。
在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验验证等方式,深入了解氧化沟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de氧化沟课程设计

de氧化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e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在环境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de氧化沟的定义、结构和特点;–掌握de氧化沟的污水处理原理和流程;–了解de氧化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de氧化沟的运行状况和处理效果;–能够设计简单的de氧化沟污水处理系统;–能够进行de氧化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污水处理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de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de氧化沟概述–de氧化沟的定义和特点;–de氧化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第二章:de氧化沟的原理–de氧化沟的污水处理原理;–de氧化沟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
3.第三章:de氧化沟的应用–de氧化沟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案例;–de氧化沟的优势和局限性。
4.第四章:de氧化沟的设计与运行–de氧化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de氧化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de氧化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de氧化沟的相关问题;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de氧化沟的应用;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de氧化沟的运行原理和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de氧化沟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研究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de氧化沟的原理和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适当的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de氧化沟的实验。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氧化沟工艺)

前言城市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混合污水。
目前城市污水的排放已造成了对水环境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做好城市污水的处理及再生利用是主要任务之一,解决城市污水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修建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污水处理在发达国家已有较成熟的经验。
如英国,德国,芬兰,荷兰等欧洲国家均已投巨资对因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污染进行治理,日本,新加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对污水处理给予了较大投资,特别是新加波并没有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是采取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使该国不仅在经济上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而且还是一个绿树成荫,蓝天碧水,环境优美的国家。
我国在建国初期只有几个过去由外国租界留下来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在上海,日处理量不过几万吨,解放后,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六五”期间,发展较为迅速。
截止198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已在19个省的30多个城市和30多个直辖市建有污水处理厂63座,截止1987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已有78座。
至1990年,有污水处理石拱的城市56个,省和直辖市增加到21个。
1999年全国建成污水处理地398座,处理率29.65%。
城建系统内187座,处理率16.18%。
目前全国共有17000个建制镇,绝大多数没有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仅达到20%左右。
而且,由于二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造成一些中小城镇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镇,污染严重,已经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
针对目前的情况,国家提出至2010年我国平均污水处理率要达到4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因此探索适合中小城市的经济适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以较少的投资建成污水处理厂,以较低的运行费用运转污水处理厂,达到消除污染,保护环境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
目录一、设计任务书 (4)1.1设计任务 (4)1.2 设计资料 (4)1.2.1、设计规模 (4)1.2.2、污水水质 (4)1.2.3、其它有关资料 (5)二、设计说明书 (6)2.1 工程概况 (6)2.1.1 基本情况 (6)2.2 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 (6)2.2.1 污水水质分析 (6)2.2.2 处理工艺的选择 (7)2.2.3 氧化沟工艺的选择 (9)2.2.4 污泥处理工艺选择 (11)2.2.5 污水、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 (11)2.3 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12)2.3.1污水处理厂总平面设计 (12)2.4 各主要构筑物及设备说明 (13)2.4.1 粗格栅间 (13)2.4.2 污水提升泵房 (14)2.4.3 集水井 (14)2.4.4 曝气沉砂池 (14)2.4.5 厌氧选择池 (15)2.4.6 氧化沟 (15)2.4.7 二沉池 (15)2.4.8 接触池 (15)2.4.9 污泥浓缩池 (16)2.4.10 污泥脱水间 (16)2.4.11 其他建筑物 (16)三、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及附属设备的选型 (17)3.1 设计流量 (17)3.2 溢流井的设计 (17)3.3 粗格栅的设计计算 (17)3.3.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0)3.4 集水池的设计 (21)3.5 污水提升泵的设计 (21)3.6 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21)3.6.2 附属设备的选型 (24)3.7 曝气沉砂池的设计 (24)3.7.1 设计说明 (24)3.7.2 设计参数 (24)3.7.3 设计计算 (25)3.7.4 附属设备选型 (26)3.8 厌氧选择池的设计 (27)3.8.1 厌氧池配水井 (27)3.8.2 厌氧选择池 (27)3.9 三沟氧化沟的设计计算 (28)3.9.1 设计参数 (28)3.9.2 设计计算 (28)3.9.3 附属设备的选型 (32)3.10 二沉池配水井 (33)3.10.1 设计参数 (33)3.10.2 设计计算 (33)3.11 辐流式二沉池 (34)3.11.1 设计参数 (34)3.11.2 设计计算 (34)3.11.3 附属设备的选型 (36)3.12 消毒池 (36)3.12.1 设计参数 (36)3.12.2 设计计算 (36)3.13 液氯投配系统 (36)3.13.1 设计参数 (36)3.13.2 设计参数 (37)(1)投加量 (37)3.14 污泥回流泵房 (37)3.15 污泥浓缩池 (38)3.15.1 设计参数 (38)3.15.2 设计计算 (38)3.16 污泥脱水间 (40)四、污水处理厂成本概算 (41)4.1 水厂工程造价 (41)4.1.1 计算依据 (41)4.1.2 单项构筑物工程造价计算 (41)4.2 污水处理成本计算 (42)个人小结 (44)一、设计任务书1.1设计任务1、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及处理工艺流程,包括各处理构筑物型式的选择、污泥的处理及处置方法、处理后废水的出路;2、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其基本工艺尺寸及主要构造(用单线条画草图并注明主要工艺尺寸);3、进行废水处理厂(站)的总体平面布置(包括各处理构筑物、辅助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主要废水和污泥管道的布置),并绘制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200~1:500);4、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高程计算并绘制废水处理厂(站)的流程图(比例尺纵向1:50~1:100;横向1:500~1:1000);5、进行废水处理厂(站)初步的工程概算;6、编制工艺设计计算说明书。
氧化沟毕业设计

1285.76
二沉池
D32m,5.73m
2
287.88
消化池
D16m,H8m
2
188.4
造价总和
1763.95
6.1 土建费用造价列表
6.2 主要设备造价
名称
规格
数量
功率kw
格栅除污机
FH型旋转式
2
2.5
螺旋泵
350QW1000-12
6
55
阶梯式格栅除污机
JT型
2
2.2
栅渣压榨机
SY型
2
1.5
螺旋砂水分离器
4
8
24
768
污泥泵
30
4
24
2880
单螺杆泵
7.5
2
24
360
螺旋输送机
1.5
2
24
216
其他
1000
总功率
32624
主要电器消耗电力设备一览表
电表综合电价(元/d)为:32624×0.5=16312 即每月电费(元)为: 16312×30=489360 每年电费为587.2万元。
6.5 工资福利开支
采用两个污泥浓缩池,每个池面积为A/2=62.5m2
则浓缩池直径为
取污泥浓缩时间T=16h,则
3.3.4 浓缩池工作部分高度h1
3.3.6 浓缩池总高度
3.3.5 缓冲层高h3 超高h2取0.3m h3取0.3m
3.3.7 浓缩后污泥体积 H=h1+h2+h3=3.6m
3.3.4 超高h2
氧化沟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论文题目:
第一章 设计概论
1.1 原始数据
水污染课程设计氧化沟)

4.6 二沉池 .......................................................16 4.6.1 设计参数..................................................16 4.6.2 设计计算..................................................16
目录
1.前言..............................................................2 2.设计总则..........................................................2
2.2 设计原则 ......................................................2 2.2 设计依据 ......................................................2 3.工艺简介..........................................................3 3.1 污水排放执行标准 ..............................................3 3.2 工艺选择与比较 ................................................3
参考文献:.........................................................20 附图...............................................................21 6.心得体会.........................................................21 7.致谢.............................................................22
帕斯维尔氧化沟课程设计

帕斯维尔氧化沟课程设计1. 引言帕斯维尔氧化沟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投资和运营成本低等优点。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全面了解帕斯维尔氧化沟的原理、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
2. 帕斯维尔氧化沟原理帕斯维尔氧化沟是一种基于生物降解原理的废水处理工艺。
其主要原理如下:•氧化沟内设置多个连通的槽段,每段都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
•废水进入氧化沟后,在槽段内形成类似于流动溪流的环境,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氮、磷等营养元素也可以在氧化沟中被去除。
3. 帕斯维尔氧化沟设计方法3.1 水力设计帕斯维尔氧化沟的水力设计包括流量计算、氧化沟尺寸和槽段数量的确定等。
•流量计算:根据废水水质和处理要求,计算出进入氧化沟的平均流量。
•氧化沟尺寸:根据流量和污染物负荷,确定氧化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槽段数量:根据氧化沟的总长度和宽度,确定划分槽段的数量和长度。
3.2 生物反应器设计帕斯维尔氧化沟是一种生物降解工艺,生物反应器设计是其关键环节。
•降解速率: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适当的微生物种类并确定其降解速率。
•曝气方式:根据氧化沟尺寸和处理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曝气方式,如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
•混合方式:为保证废水在氧化沟内均匀混合,选择适当的混合方式,如机械搅拌或自然对流。
4. 帕斯维尔氧化沟运行管理帕斯维尔氧化沟的运行管理对于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氧化沟进水监测:定期监测废水进入氧化沟的流量、水质和温度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生物降解活性监测:通过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监测氧化沟内微生物的降解活性,评估处理效果。
•氧化沟清淤和维护:定期清理氧化沟内的淤泥和杂物,保持通畅的流动条件。
•氧化沟曝气管理:对于机械曝气系统,定期检查和维护曝气设备,确保正常运行。
5. 实践操作本课程设计还包括一系列实践操作环节,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帕斯维尔氧化沟原理和设计方法的理解。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的初步设计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的初步设计
污水处理氧化沟工艺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污水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
氧化沟又被称为池条,是一种把污水通过滤筒、溢流管和底部气释放装置进行处理的工艺技术。
本文旨在为一个污水处理氧化沟设计提供参考。
首先,氧化沟的布局必须符合现行的污水处理标准,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从流动模式和水力学角度出发,需要分析水头损失、滤筒密度、滤器样式和进水量等因素,以确定所需的滤器数量和尺寸以及滤筒的投资和运行成本。
此外,在进行氧化沟工艺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污水中动态特性和滤器结构原理等因素,以确保能够有效捕获和去除污染物悬浮物。
最后,在设计氧化沟工艺时,需要考虑控制底部用气释放装置的数量和位置,以确保过程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需要考虑每个滤筒的内衬材料,以减少滤筒的堵塞,延长滤筒的使用寿命;最后,需要考虑水力学性能,以确保整个氧化沟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悬浮物。
通过上述设计准备,能够有效满足高效污水处理的要求,从而有效解决污染环境问题。
奥贝尔氧化沟课程设计

奥贝尔氧化沟课程设计奥贝尔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通过氧化沟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本文将围绕奥贝尔氧化沟的课程设计展开,介绍其原理、设计要点和实施步骤。
一、原理介绍奥贝尔氧化沟利用氧化沟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氧化。
当废水进入氧化沟时,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被微生物附着在氧化沟壁面上,微生物通过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同时,氧化沟中的氧气可以提供给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促进有机物的氧化降解过程。
二、设计要点1. 氧化沟的尺寸和深度:氧化沟的尺寸和深度要根据处理废水的水量和负荷来确定。
一般来说,氧化沟的长度应大于宽度,以增加废水在氧化沟中停留的时间,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果。
深度一般在2-4米之间。
2. 氧气供应:氧化沟中的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要保证氧化沟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常用的氧气供应方式有机械通气和自然通气两种。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气泵等设备将氧气注入氧化沟,而自然通气则依靠氧化沟表面的气泡和水流带入氧气。
3. 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水力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氧化沟的废水量,而有机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氧化沟的有机物含量。
设计时要合理确定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以保证氧化沟的正常运行和废水的有效处理。
4. 微生物附着体:为了增加微生物的附着面积,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可以在氧化沟内设置填料或填充物。
常用的填料有填料球、填料棒等,可以增加氧化沟的内表面积,提高微生物的附着效果。
三、实施步骤1. 废水收集和预处理:将待处理的废水收集起来,并进行预处理,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和悬浮物等杂质,以保护氧化沟的正常运行。
2. 氧化沟的建设:根据设计要点确定氧化沟的尺寸、深度和填料等参数,进行氧化沟的建设。
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施工质量,确保氧化沟的密封性和结构稳定性。
3. 废水进入氧化沟:将经过预处理的废水通过管道引入氧化沟,控制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使废水在氧化沟中停留一定时间,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
(氧化沟工艺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深度
污水处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等方面得到锻炼。
针对一座二级处理得城市污水处理厂,要求对主要污水处理构筑物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最后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图和污水处理厂高程图及主要构筑物结构图)。
设计深度一般为初步设计的深度。
二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已给
2.基本资料
(1)污水水量与水质
污水处理水量:已给
污水水质:COD Cr450mg/L,BOD5 200mg/L,SS 250mg/L,氨氮15mg/L。
(2)处理要求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应符合以下具体要求:
COD Cr≤60mg/L,BOD5≤20mg/L,SS≤20mg/L,氨氮≤8mg/L。
(3)处理工艺流程
污水拟采用氧化沟法工艺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污水→分流闸井→格栅间→污水泵房→出水井→计量槽→
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池→出水
↑回流泵↓→污泥浓缩→污泥脱水
(4)气象与水文资料
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北北东风;
气温:最冷月平均为-3.5℃;
最热月平均为32.5℃;
极端气温,最高为41.9℃,最低为-17.6℃,
最大冻土深度为0.18m;
水文:降水量多年平均为每年728mm;
蒸发量多年平均为每年1210mm;
地下水水位,地面下5-6m。
(5)厂区地形
污水厂选址区域海拔标高在64-66m之间,平均地面标高为65.0m。
3. 设计内容
①对工艺构筑物选型作说明;
②主要处理构筑物(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池)的工艺计算;
③污水处理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4. 设计成果
①设计计说明书一份;
②设计图纸:污水平面图和污水处理高程图各一张;另出氧化沟图一张。
三、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1,总体要求
①在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
②本课程设计的重点训练,是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和总体布置;
③课程设计不要求对设计方案作比较,处理构筑物选型说明,按其特点特征加以说明;
④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内容完整(包括计算草图),简明扼要,文句通顺,字迹
端正。
设计图纸应按标准绘制,内容完整,主次分明。
2,设计要点
(1)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一般规定
①该市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参考设计规范,截流雨季污水经
初沉可直接排入水体;
②处理构筑物流量:氧化沟之前,各种构筑物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氧化沟之
后(包括氧化沟)构筑物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设计;
③处理设备设计流量:各种设备选型计算时,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④管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⑤各构筑物不应小于2组(个或格),且按并开设计。
(2)隔栅
①型式:平面型,倾斜安装机械格栅;
②城市排水系统为暗管系统,且有中途本泵站,仅在泵前隔栅间设计中隔栅;
③隔栅过栅流速不宜小于0.6m/s,不宜大于1.5m/s;
④删前水深0.6m(5万m3);0.65m(6万m3);0.7m(7万m3);0.8m(8万m3);0.85 m(9万m3);0.90m(10万m3);0.95 m(11万m3);1.0m(12万m3);1.10m(13万m3);1.15m(14万m3);1.20m(15万m3)
⑤隔栅尺寸B.H参见设计说明书,宜选中间值。
(3)旋流沉砂池(见排水设计规范)
(4)卡罗塞式氧化沟(参数选取见排水设计规范)
(5)辐流式二沉池(参数选取见排水设计规范)
(6)接触消毒池(参数选取见排水设计规范)
(7)泥线标注于高程图
( 8)平面布置
①平面布置原则参考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课程设计时重点考虑厂区功能区划、
处理构成物布置、构筑物之间及构筑物与管渠之间的关系。
②厂区平面布置时,除处理工艺管道之外,还应有空气管,自来水管与超越管,
管道之间及其于构筑物,道路之间应有适当间距。
③污水厂厂区主要车行道宽6~8m,次要车行道3~4m,一般人行道1~3m,道
路两旁应留出绿化带及适当间距。
④污泥处理按污泥来源及性质确定,本课程设计选用浓缩--机械脱水工艺处理,
但不做设计。
污泥处理部分场地面积预留,可相当于污水处理部分占地面积的20~30%
⑤污水厂厂区适当规划设计机房(水泵、风机、剩余污泥、回流污泥、变配电用
房)、办公(行政、技术、中控用房)、机修及仓库等辅助建筑。
⑥图面参考〈〈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重点表达构(建)筑物
外形及其连接管渠,内部构造及管渠不表达。
(9)高程布置
①高程布置原则见第有关章节。
②构筑物水头损失参考见参考书。
③水头损失计算及高程布置参见〈〈排水工程〉〉(下)。
④污水进入格栅间水面相对原地面标高为-2.7m. 接触消毒池出水渠出水水面相
对原地面标高为-0.3m)
⑤污水泵、污泥泵应分别计算扬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估算)和自由水头确定扬程。
3对设计文件内容和质量的要求
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是反映设计成果的技术文件,课程设计应满足初步深度对设计文件的要求。
(1)设计计算说明书
①要求
a.应说明污水厂污水处理的工艺过程,说明选择构筑物形式的理由。
b.应说明构筑物设计参数,并列出数据。
c.应计算污水处理构筑物或设施的主要工艺尺寸,应列出所采用全部计算公式和采用的计算数据。
应附相应计算草图。
d.应说明采用的污水泵、鼓风机、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泵的型式和主要参数。
e.应说明主要处理构筑物的排泥方法。
f.应结合污水厂总体布置原则与污水处理实际过程需要,说明污水厂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的合理性,并附平面和高程布置草图。
g.设计计算说明书应有封页和目录。
h.说明书针对计算和说明,应内容完整、条理清楚、简明扼要、文句通顺、字迹端正。
②内容有关内容如下所列。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基本资料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
第一节格栅间和泵房
第二节沉砂池
第三节氧化沟
第四节二沉池
第五节接触消毒池
第四章主要设备说明
第五章污水厂总体布置
第一节主要构(建)筑物与附属建筑物
第二节污水厂平面布置
第三节污水厂高程布置
(2)设计图纸
①污水厂总平面图应按初步设计要求去完成,图上应绘出主要处理构筑物、处理
建筑物、辅助构(建)筑物、附属建筑物、道路、绿化地带及厂区界限等,并用坐标表示其外形尺寸和相互距离,应有坐标轴线或坐标网格。
总平面图上绘出各种连接管渠,管道以单线条表示,并表明管径。
图中应附构(建)筑物一览表,说明各构(建)筑物的名称、数量及主要外形尺寸。
图中应附图例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图中应附比例、风玫瑰图。
②污水高程图上应绘出主要处理构筑物和设施的构造简图,应绘出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渠。
图上应标出各处理构筑物的顶、底、及水面标高,应标出主要管渠,设备机组和地面标高。
图上应附处理构筑物、设备名称。
图上应附图例、比例。
③图中文字一律用仿宋体书写。
图例的表示方法应符合一般规定和制图标准。
图
纸应注明图标栏及图名。
图纸应清洁美观,主次分明,线条粗细有别。
(总图幅
1.5A0。
四、污水处理工程课程设计步骤可参考文献
1.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
①明确设计任务及基础资料,复习有关污水处理的知识和设计计算方法。
②分析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和污水处理构筑物的选型。
③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流量。
④初步计算各处理构筑物的占地面积,并由此规划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以便考虑构筑物的形状、安全位置,相互关系以及某些主要尺寸。
⑤进行各处理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⑥确定辅助构(建)筑物、附属建筑物数量及面积。
⑦进行污水厂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⑧设计图纸绘制。
⑨设计计算说明书校核整理。
2.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资料
①〈〈排水工程〉〉(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6月(第3、4、7、8、9章)
②〈〈排水工程〉〉(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6月
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出版社,1986年12月(第5、11册)
④〈〈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