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跨连续梁30+50+50+30

合集下载

midas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midas截面几何性质计算

midas截⾯⼏何性质计算看⼤家对横向⼒分布系数计算疑惑颇多,特在这⾥做⼀期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教程(本教程讲的⽐较粗浅,适⽤于新⼿)。

总的来说,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归结为两⼤类(对于新⼿能够遇到的):1、预制梁(板梁、T梁、箱梁)这⼀类也可分为简⽀梁和简⽀转连续2、现浇梁(主要是箱梁)⾸先我们来讲⼀下现浇箱梁(上次lee_2007兄弟问了,所以先讲这个吧)在计算之前,请⼤家先看⼀下截⾯这是⼀个单箱三室跨径27+34+27⽶的连续梁,梁⾼1.55⽶,桥宽12.95⽶!!⽀点采⽤计算⽅法为为偏压法(刚性横梁法)mi=P/n±P×e×ai/(∑ai x ai)跨中采⽤计算⽅法为修正偏压法(⼤家注意两者的公式,只不过多了⼀个β)mi=P/n±P×e×ai×β/(∑ai x ai)β---抗扭修正系数β=1/(1+L^2×G×∑It/(12×E×∑ai^2 Ii)其中:∑It---全截⾯抗扭惯距Ii ---主梁抗弯惯距 Ii=K Ii` K 为抗弯刚度修正系数,见后L---计算跨径G---剪切模量 G= 旧规范为P---外荷载之合⼒e---P对桥轴线的偏⼼距ai--主梁I⾄桥轴线的距离在计算β值的时候,⽤到了上次课程我们讲到的计算截⾯⼏何性质中的抗弯惯矩和抗扭惯矩,可以采⽤midas计算抗弯和抗扭,也可以采⽤桥博计算抗弯,或者采⽤简化截⾯计算界⾯的抗扭,下⾯就介绍⼀下这种⼤箱梁是如何简化截⾯的:简化后箱梁⾼度按边肋中线处截⾯⾼度(1.55m)计算,悬臂⽐拟为等厚度板。

①矩形部分(不计中肋):计算公式:It1=4×b^2×h1^2/(2×h/t+b/t1+b/t2)其中:t,t1,t2为各板厚度h,b为板沿中⼼线长度h为上下板中⼼线距离It1= 4×(+/2)^2×^2/(2×++=5.454 m4②悬臂部分计算公式: It2=∑Cibiti3其中:ti,bi为单个矩形截⾯宽度、厚度Ci为矩形截⾯抗扭刚度系数,按下式计算:Ci=1/3××ti/bi + ×(ti/bi)^5)=1/3××+×^5)=It2=2×××^3=0.0239 m4③截⾯总的抗扭惯距It= It1+ It2=+=5.4779 m4⼤家可以⽤midas计算对⽐⼀下看看简化计算和实际能差多少?先计算⼀下全截⾯的抗弯和中性轴,下⾯拆分主梁需要⽤的到采⽤<<桥梁博⼠>>版中的截⾯设计模块计算全截⾯抗弯惯距,输出结果如下:<<桥梁博⼠>>---截⾯设计系统输出⽂档⽂件: D: \27+34+⽂档描述: 桥梁博⼠截⾯设计调试任务标识: 组合截⾯⼏何特征任务类型: 截⾯⼏何特征计算------------------------------------------------------------ 截⾯⾼度: 1.55 m------------------------------------------------------------ 计算结果:基准材料: JTJ023-85: 50号混凝⼟基准弹性模量: +04 MPa换算⾯积: 7.37 m2换算惯矩: 2.24 m4中性轴⾼度: 0.913 m沿截⾯⾼度⽅向 5 点换算静矩(⾃上⽽下):主截⾯:点号: ⾼度(m): 静矩(m××3):12345------------------------------------------------------------计算成功完成结果:I全= 2.24 m4 中性轴⾼度H=0.913m下⾯来讲⼀下主梁拆分的原则:将截⾯划分为τ梁和I梁,保持将两截⾯中性轴与全截⾯中性轴位置⼀致。

矿用桥壳轴头环缝断裂情况分析

矿用桥壳轴头环缝断裂情况分析

技术创新15矿用桥壳轴头环缝断裂精况分析◊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鲍文勋王红强宋小会崔岩岩本文通过对市场返回的断裂桥壳进行分析,发现断裂与焊缝的根部熔透情况密切相关。

通过改进焊缝根部间隙设计及设备更新彻底解决了矿用桥壳断裂问题。

矿用车桥匹配矿用车,具备承载大,行驶路况差等特点,矿用车桥多采用铸钢本体,壁厚较厚,焊接性能相对较差。

矿用车桥的薄弱部位为桥壳本体与轴头对接焊缝,偶尔会出现开裂情况。

1断裂情况分析(1)断裂位置位于轴头环缝近中心位置(见图1)O图1断裂切片图2根部切片(2)裂纹源在轴头环缝坡口根部(靠近轴头侧根部未熔合)(见图2)o(3)断裂类型应该为根部未熔合形成尖锐缺口造成轴头环缝疲劳强度不足弓I起的断裂。

另外,轴头环缝根部没有和衬环熔合在一起,根部熔合线宽度为3mm(理论根部间隙4 mm,加丘求两侧熔深不小于1mm,根部舲駅度应大于6mm),证明焊缝根部的焊透、熔合IW况不是很好。

2根部未熔合、未焊透原因分析2.1操作者两侧轴头同时焊接,一名操作者难以保证时刻观察焊丝对中情况,存在偏弧造成未熔合的风险。

2.2设备设备比较老旧,不具备参数提前预设功能,打底、填充、盖面焊接参数难以调节,影响焊接质量。

2.3工件(1)本体为铸钢件,铸钢件的特点(含碳量高、铸态组织粗大、成分偏析不均匀、杂质含量较多、脱氧不完全、容易出现气孑歸松缺陷)造删®ft相对施%(2)壁厚超过30mm。

坡口根部间隙4mm,坡口角度30。

造成以下问题:一是焊枪受喷嘴限制难以深入焊缝坡口内部,容易造成焊接参数不稳定,气体保护效果变差,影响焊接质量;二是壁厚较厚,坡口角度过小,受电弧扩散角影响,焊接电弧难以达到焊缝根部,无法保证坡口根部母材的熔化,造成填充金属与根部母材假熔合,影响焊缝强度;三是焊缝深宽比大于1,铸钢件焊接杂质较多,容易出现结晶裂纹%(3)衬环与本体要求贴合紧密,最大间隙最好不超过1 mm,尤其是桥壳下方必须贴合紧密。

单梁建模在桥梁结构基频中的精度验证分析

单梁建模在桥梁结构基频中的精度验证分析

单梁建模在桥梁结构基频中的精度验证分析【摘要】为了验证单梁建模在桥梁结构求解基频中的精度,以某四跨连续梁桥荷载试验为依托,通过梁格法建模与单梁建模求得桥梁结构的基频,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得出可在建模中用单梁建模来代替梁格法建模的结论,并通过5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验证了这个结论。

【关键词】单梁模型;基频;荷载试验;梁格法1 前言桥梁的振动频率与桥梁的刚度及质量密切相关,是表征桥梁特性、检验桥梁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

结构的模态参数包括频率、阻尼、振型等。

但目前在实桥上进行动力试验,只有频率的测试能达到很高的精度,且重复性也好。

新建桥梁的振动频率,尤其是一阶固有频率在对数值模型中相关参数的识别,如材料的相关特性、模型的边界条件等,通过这此信息可以验证模型合理性,并进行相应参数的修正。

对己运营桥梁结构的振动频率进行长期的监控,对结构的刚度和强度的评估是十分有用的,也可以通过这一参数识别出桥梁可能存在的损伤,对长期超载运行,或经历过地震的桥梁结构的承载力评定是十分重要的。

MIDAS/Civil是个通用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可适用于桥梁结构、地下结构、工业建筑、飞机场、大坝、港口等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特别是针对桥梁结构,MIDAS/Civil结合国内的规范与习惯,在建模、分析、后处理、设计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的功能,目前已为各大公路、铁路部门的设计院所采用。

梁格法是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方法的正确性已经通过工程的验证,其缺点是建模比较复杂;单梁建模由于简单、易于掌握、节省时间,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广泛。

但是单梁建模的方法在求解桥梁结构基频中能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这方面研究的比较少,所以研究单梁建模的方法在实际桥梁结构基频精度可靠性很有必要。

基于上述问题,文章以一座四跨连续箱梁桥荷载试验为依托,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 AL,分别建立了单梁桥梁模型、用梁格法建立桥梁整体模型,对单梁法与梁格法两种桥梁模型的基频频率的比较,同时将二者(单梁法、梁格法)与实际测量值对比,得出单梁建模得到的桥梁结构基频与梁格法建的整体模型得到的桥梁结构基频频率非常相近,按照工程实际的要求,可以认为单梁法建模是可以满足工程中对桥梁结构基频频率的要求,同时又通过5座简支和连续梁桥验证了这一结论,可以为单梁建模在桥梁结构基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连续梁施工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连续梁施工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法

连续梁施工案及施工法一、概述本项目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截面采用单箱单室截面形式,均为等截面连续梁。

全桥共分8 个箱,每两个箱为一组,期间留有后浇湿接缝,该湿接缝待各箱施工完毕,桥面铺装完成之前浇注。

连续梁四跨一联,跨度组成为30.65+2 X 36+30.65m,全桥分四幅布置。

所有箱梁采用满膛脚手支架施工。

分为三节段四次浇注完成,每次浇注完成后,拉节段纵向预应力。

主要施工案1、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实际存在的据体情况对开工报告中的施工案特作修改,上报给项目经理部及驻地办请审批。

2、第四、第三跨箱梁位于 4 号台与 3 号墩之间及 3 号墩与 2 号墩之间,地形较好.第一案:地面用60%砂砾掺20% 白灰或者用粉煤灰再加20% 的土充分拌合,找平辗压达到95%的密实度.第二案:地面用90% 砂砾加10% 水泥充分拌合辗压,养护到一定时间后,再进行下道工作.地面上铺20 X 25的枕木间距50公分通铺,考虑到地面到箱梁底部只有 1.3 米至 1.7 米之间,除去枕木及支柱顶部的纵向、横向的 2 道12 X 15 的木后支柱实际高度仅剩0.8 —1.2 之间,原报施工案所用钢管支柱已不适用。

现改为圆木支柱,支柱纵、横向都用板条钉死,支柱间距纵、横向都采用50 公分设一支柱的办法。

支柱顶部道先每间隔50 公分设一通道纵向12X 15 木,再在纵向上面间隔50 公分设横向12X 15 的枕木,上满跨铺15cm 的高压竹胶板。

(附简图说明)3、而桥位于 2 号墩与 1 号墩及 1 号墩柱与0 号桥台之间,部分因为是旧河道及河道长年形成的淤泥和堆积沙形成的软地基,我们施工中除用上述办法处理地面承受力外考虑到地基是软基础形成,所以除用砂砾处理外,不适用枕木的办法来支承全跨的的部分,采用砂砾处理后,改用钢筋砼底梁取代地面枕木而立支柱,支柱采用木支柱。

支架搭设完毕,要求标高、坡度、轴线基本形成,使底模能顺利铺设。

30X50米接力赛示意图 2012

30X50米接力赛示意图       2012

吴承恩中学高一年级30X50米接力赛示意图2012.11 第一轮(1-3班)
高一(1
高一(2
高一(3
第二轮(4-6班)
高一(4
高一(5
高一(6
第三轮(7-9班)
高一(7
高一(8
高一(9
第四轮(10-13班)
高一(10
高一(11
高一(12
高一(13
说明:

1)“”代表每个班级的30个运动员成一路纵队排列整齐 (2)
(3)比赛时间11月11日下午16:00——17:50 (4)比赛地点:西操场 (5)运动员自西向东绕过障碍物再自东向西跑到起点把接力棒传给本班的第2个人,依此类推,直到第30个人跑完50米比赛结束。

(违反规则的作弃权处理) (6)每轮比赛设裁判3人,秒表3个。

(7)比赛记录每个班级完成接力赛的总时间,时间最短的班级为第一名,依此类推。

(8)比赛评出团体前六名给予奖励。

(完整word版)一联四跨木板midas计算书

(完整word版)一联四跨木板midas计算书

作业1:支架连续梁计算报告姓名:学号:一、基本计算参数跨度组成:1.55m+2.0m+2.0m+1.55m截面形式:矩形材料:木混凝土荷载集度:35.5kN/m临时施工荷载集度:7.5kN/m荷载组合方式:方式1(强度组合):1.2×35.5kN/m+1.4×7.5kN/m=53.1kN/m方式2(刚度组合):1.0×35.5kN/m+1.0×7.5kN/m=43 kN/m 二、建模过程图2.1 节点建立对话框截图图2.2材料输入界面截图图2.3截面输入界面截图2.4 边界条件图2.4边界条件表格截图2.5有限元模型图2.5有限元模型消影图二、计算结果3.1变形结果图3.1混凝土荷载作用下梁变形图(单位mm)图3.2自重作用下梁变形图(单位mm)表3.1混凝土荷载作用下梁的变形结果节点号竖向挠度(mm)节点号竖向挠度(mm)节点号竖向挠度(mm)节点号竖向挠度(mm)1 0.00 21 -0.09 41 -0.08 61 -0.062 -0.02 22 -0.11 42 -0.11 62 -0.083 -0.05 23 -0.14 43 -0.13 63 -0.104 -0.07 24 -0.16 44 -0.16 64 -0.115 -0.10 25 -0.18 45 -0.18 65 -0.126 -0.11 26 -0.19 46 -0.19 66 -0.137 -0.12 27 -0.19 47 -0.19 67 -0.128 -0.13 28 -0.19 48 -0.19 68 -0.119 -0.12 29 -0.18 49 -0.18 69 -0.1010 -0.11 30 -0.16 50 -0.16 70 -0.0711 -0.10 31 -0.13 51 -0.14 71 -0.0512 -0.08 32 -0.11 52 -0.11 72 -0.0213 -0.06 33 -0.08 53 -0.09 73 0.0014 -0.04 34 -0.05 54 -0.0615 -0.02 35 -0.03 55 -0.0316 0.00 36 -0.01 56 -0.0117 0.00 37 0.00 57 0.0018 -0.01 38 -0.01 58 0.0019 -0.03 39 -0.03 59 -0.0220 -0.06 40 -0.05 60 -0.043.2内力结果图3.3混凝土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单位kN.m)图3.4混凝土荷载作用下剪力图(单位kN)图3.5临时施工荷载作用下弯矩图(单位kN.m)图3.6临时施工荷载作用下剪力图(单位kN)图3.7强度组合作用下弯矩图(单位kN.m)图3.8强度组合作用下剪力图(单位kN)表3.2强度组合作用下内力结果表格3.3竖向支反力结果。

30米和50米竞赛规则

30米和50米竞赛规则

30米和50米迎面接力竞赛规则一、竞赛办法(一)报名:(1-4)年级报40名学生男女不限(1名班主任)共计41人进行30米和50米迎面接力比赛。

(其中四年级学生参加50米迎面接力)(二)器材接力棒(3根):每队一根;每道两端各插一根带红旗的标志杆,限制交接棒时的犯规行为。

(三)场地设置(如图1道为例)接力区接力区参赛队员21、比赛四周设限制线,禁止非比赛运动员、裁判员进入。

2、场地两端设下组等待区,加快比赛时各组间的衔接。

(四)规则1、出场顺序抽签进行。

2、各队在各自道次内比赛,不得阻碍其他队比赛。

3、所有运动员必须持棒跑完自己的30米或50米,接力棒掉地在原处捡起继续比赛。

4、比赛中运动员在本队道次两端成纵队排列,跑完的运动员排到未跑运动员后。

二、竞赛组织(一)比赛编排1、比赛安排在12月27日下午3:00进行。

2、比赛采用一次决赛制。

耗时最短的代表队即为第一名,次之则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二)裁判分工1、检录组(1人):比赛检录、检查运动员装备,将各队在“等待区”按道次排好2、发令组(1人):发令和召回,协助判定犯规与名次。

3、计时管理组(3人):每道两名裁判,结果取本道两名裁判的平均成绩;同时负责学生队伍和交接棒时的管理,结束收本道接力棒与袖标。

4、终点记录组(2人):1人负责各道成绩,观察犯规;第2人收集各道成绩,汇总记录。

5、器材组(1人):负责回收器材(三)有下列情形之一判运动员、队犯规,并取消全队成绩1、运动员阻碍其他队、运动员正常比赛。

2、交接棒时抛接,接棒运动员跑进与接棒在标志杆同侧进行或有运动员无棒比赛。

3、本队有运动员漏跑。

(四)注意事项1、比赛起跑采用站立式。

2、运动员禁止穿钉鞋、皮鞋比赛。

三、裁判员1、检录组(1人):何依城2、发令组(1人):刘源3、计时管理组(3人):叶晓林蓝善微李健飞4、终点记录组(2人)王凌湘曾佳惠5、器材(1人):吴秀文四、比赛顺序(比赛道次)一年级第一组:102 (1、2道)101(3、4道)105(5、6道)第二组:106 (1、2道)103 (3、4道)104(5、6道)二年级第一组: 201(1、2道)202(3、4道)205(5、6道)第二组:203(1、2道)204 (3、4道)三年级第一组: 302(1、2道)303(3、4道)304(5、6道)第二组:301(1、2道)305(3、4道)四年级第一组: 405 (1、2道)403 (3、4道)404(5、6道)第二组:402(1、2道)401(3、4道)。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设计计算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设计计算

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设计计算收稿日期:2003204213作者简介:杨云蓉(19692),女,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工程师,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太原 030012陈少珍(19802),女,同济大学桥梁系在读硕士,上海 200092杨云蓉 陈少珍摘 要:介绍了先简支后连续桥梁的设计计算方法,从受力特点、盖梁的计算、桥墩的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该桥梁具有连续梁行车舒适的优点。

关键词:简支,连续,支座反力中图分类号:U442.5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桥梁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行车要舒适、平稳,建设周期要短等等。

于是,先简支后连续的桥梁型式应运而生,并得以大量的使用。

这种桥梁具有连续梁行车舒适的优点,同时它的主梁可以先期预制,在简支状态下安装,然后浇筑接头混凝土完成体系转换,因而可以大大缩短建设工期。

目前公路上中小跨径的桥梁大量采用了这种型式的桥梁。

下面将针对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方法的桥梁进行设计方法的探讨,提出简化设计方法。

1 受力特点简支变连续的方法是:在预制场预制好大梁,分片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经调整位置,浇筑墩顶处接头混凝土,更换支座,完成一联简支变连续的过程。

其受力特点是:主梁自重内力即简支状态下的内力,即主梁在简支状态承受自身重量;经过体系转换成为连续结构后,承受二期恒载及使用活载。

所以在形成内力包络图时应该是两个工况叠加的结果。

2 盖梁的计算进行盖梁设计时,首先算出作用在上面的支座反力,包括恒载和活载,再进行盖梁横向加载,得到盖梁关键截面内力,然后进行设计配筋及验算。

对于一期恒载,由于其是在简支状态下对盖梁作用的,直接按该盖梁相邻两跨梁的自重的一半计算即可。

对于二期恒载及活载则是在连续状态下对盖梁作用的,精确的作法应该是按连续梁的受力模式计算,得到盖梁处支座反力的影响线,二期恒载直接在影响线上加载,活载应对影响线进行最不利情况加载,得到相应的支座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设计位于XX市江北城区XX路(XX路~XX大道)上,跨越草谷潭。

XX路西起XX路,东至XX大道,规划为城市次干道Ⅱ级,设计时速40km/h,全长1038.571m (K2+197-K3+236.261),宽40m,其中中间26.0车道,两侧各7.0m人行道。

XX路与XX路、10号路、XX路、XX路、XX大道均平面交叉。

拟建桥作为路上的重点工程,对于完善江北城区交通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安全、适用、造价、美观、工期等因素。

一、设计依据
(1)地表水
场区地表水分布于草谷潭中(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平而布置图),勘察期间测得草谷潭水位高程为29.90m,为平原型河流,河宽30-45m,桥址区河流顺直,无局部冲刷和侧岸冲刷作用,积淤厚度为1m左右。

(2)地下水
拟建场区地F水在钻探描露深度内分为上层滞水和下部承压水。

上层滞水仅零星赋存与杂填土局部土一层中,由于大气降水补给,其水位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水位埋深1.5~20m,水位变化幅度1m左右。

富水程度弱,渗透性弱,渗透系数小于0.1m/昼夜,勘察期问水量较少。

下部承压水赋存与圆砾层中,与沅水具有水力联系,粉质粘土及粉上层位隔水顶板,圆砾层位强渗透水层,圆砾层渗透系数约为lOOm/昼夜,富水程度中等。

勘察期间测得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1.3~48m,水位29m左右,水位年变化幅度大于3m,近3~5年最高水位30m。

(3)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腐蚀性
拟建场区河水、上层滞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其腐蚀性;承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4)地基方案
l、根据勘察期间所进行的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建议各层士的容许承载力值为:
①杂填土: 200kpa
②粉质粘土: 280kpa
③粉土: 21OkPa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 140kPa
⑤粉砂: 250kPa
⑥圆砾: 500kPa
⑦粘土: 280kPa
⑧粉质粘土: 240kPa
⑨圆砾: 500kPa
拟建草谷桥桥位处上部邮地基土承载力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故拟建建筑物不宜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形式。

2、桩基方案
拟建草谷桥桥礅台采用桩基础,以圆砾⑨层为桩端持力层
(5)气象
XX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向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过渡的地带。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

XX市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作物生长。

由于受地形影啊,全市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

西部山区,石门东山峰农场年平均气温9.2℃,而石门等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

中部匠陵区、太浮山与太阳山对峙形成向北敞开的簸箕形盆地,致使临澧、桃源带冬季易受冷空气袭击。

平原区安乡县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6)地震烈度
根据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306-2001)及《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拟建场区所在地区设计摹本地震加速度峰值为0.15g,相应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为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水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8度)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旌。

(7)周边环境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该区域地面标高为3042~3324m,地形较平坦。

桥址处民房密集,水网密集,道路沿线以沟塘、水田居多。

二、设计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Ⅱ级。

(2)设计车道:双向六车道。

(3)结构设计安全等级:Ⅰ级。

(4)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5)设计车速:40km/h。

(6)设计洪水频率:百年一遇。

(7)航道等级:不通航。

(8)地震烈度:8度设防。

(9)全桥长度:160.04m。

(10)桥梁宽度:净-0.4m(人行道栏杆)+净-3.6m(人行道)+净-26m(机动车含2cm断缝)+净-3.6m(人行道)+净-0.4m(人行道栏杆)=全宽
34m。

(11)桥梁纵坡:自行车道中心线向两边i=1.5%,竖曲线半径4000m。

(12)桥梁横坡:机动车道部分i=1.5%双向坡,人行道部分2.0%双向坡,与道路一致。

三、本桥采用材料
(1)混凝土:主梁采用C50 混凝土,拱肋钢管内采用C50 微膨胀混凝土。

(2)纵向预应力筋:高强度低松弛钢铰线,公称直径φj=15.20mm,OVM 锚具。

钢铰线抗拉强度f pk=1860MPa,弹性模量E p=195GPa,技术条件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规定。

(3)非预应力钢筋:HRB335 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Q235 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T13013)。

四、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