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四跨连续梁的内力计算教程

合集下载

ANSYS提取单元内力的方法

ANSYS提取单元内力的方法

ANSYS提取单元内力的方法ANSYS提取单元或节点内力的方法方法1:节点荷载(List Results→Nodal Loads)方法2:节点合力计算(Nodal Cals→Sum @ Each Node)方法3:单元解中的节点解(List Results→Element Solution→Structural Forces & Moments)方法4:支座反力(List Results→Reaction Solu)方法5:单元表(List Results→Elem Table Data)上述各方法提取的结果关系如下:(1)方法1和方法2提取的结果完全相同,但结果为0的项在方法1的结果列表中不显示,而方法2的结果列表则会全部显示。

(2)方法3提取的结果是每个单元各节点在该单元中的内力,针对同一节点,将其在各个单元中的内力求和,其累加结果与方法1和2得到的结果一致。

(3)方法4提取的结果只显示有施加位移约束的节点反力,其数值大小与方法1和2得到的结果相差一个正负号,即节点内力和节点反力刚好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方法5提取的结果是单元的内力,如果单元的形函数为线性(如BEAM188单元设置“KEYOPT(3)=0”),则ANSYS会取单元中点作为积分点并将其数值代替单元内的线性变化,因此其输出结果的绝对值等于方法3中对应单元的各节点相应内力绝对值的平均值;如果单元的形函数为非线性(如BEAM188单元设置“KEYOPT(3)=2”),则单元各节点的内力不同,其结果与方法3得到的结果一致。

(5)方法1~4提取的结果都是默认基于整体坐标系的,而方法5提取的结果是基于单元坐标系的,因此提取结果的方向和正负号需特别注意。

有限元中力的方向和结构力学中的方向是有区别的,不论是什么结果坐标系,力的正方向取为对应结果坐标的正方向,弯矩则是对应坐标轴的顺时针为正。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四)移动模架逐孔浇筑施工
1.阶段1:悬臂梁体系 在支架上浇筑边跨砼,形成单悬臂梁状 态
2.阶段2:带悬臂连续梁体系 在支架上浇筑第 2跨砼,形成一次超静定 连续梁状态。以此类推,浇筑后面跨。
3.阶段3:连续梁体系 在支架上浇筑最后一跨砼,形成连续梁 体系。
(五)顶推施工
1.在桥梁一端搭设的台座上逐段预制、 逐段向桥另一端推进。结构体系经历悬臂梁、 简支梁、双跨连续梁、多跨连续梁直到成桥 连续梁体系。
三、可变作用内力计算
(一)计算公式
??=(1+??)ξ ????(????Ω +???????)?
(二)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算法
影响横向分布系数因素:桥梁宽跨比、 主梁抗弯、搞扭刚度。
超静定连续板、梁桥横向分布系数:
可用等跨径等挠曲刚度即“等效刚度简 支板、梁法”代替连续板、梁求其横向分布 系数。
连续梁砼徐变变形,结构受多余约束而 产生次内力,称为徐变次内力。
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精编系列规划教材
桥梁 工程
主编 赵青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本节内容
一、桥梁设计步骤 二、结构重力计算
3
一、桥梁设计步骤
桥梁设计一般分 总体设计(初步设计) 、 结构设计(施工图设计) 两步。前者工作: 选定桥位、桥型方案;确定桥长、跨径、桥 宽、主梁截面形式、梁高等关键要素。后者 工作:细化构造、明确作用(汽车荷载、人 群、温度、基础变位等)、确定材料、施工 方法、完成内力计算、配筋设计、验算,最 终形成施工图。
2.在顶推过程中,结构体系、梁体内力 不断发生变化,施工过程中的主梁各截面自 重内力比使用状态下自重内力更不利。
3.主梁配筋由施工过程内力包络图和使 用阶段内力包络图共同决定。

ansys梁系计算

ansys梁系计算

2 梁系问题和杆系相比,梁系结构杆件的弯曲效应就需要考虑了。

这时,结点上的广义位移为线位移的基础上增加了角位移。

在Ansys中二维梁单元和三维梁单元的分别是Beam3和Beam4,它们结点上的位移分别是3个和6个。

建立梁系结构的方法和求解步骤与前面的杆系结构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它们单元特性和单元内力属性有所改变。

这里给出二维超静梁和三维精简后塔机算例来说明梁系结构的有限元计算。

 下面几个实例的代码均在Ansys5.6的ED版中调试通过。

 2.1 Ex3-35S.txt 直接建模求解超静定梁(结点少) 如图所示的两跨超静定梁,整个梁上作用有线形分布的荷载,梁的中点位置上有一个集中力作用。

梁的几何尺寸和其上的荷载和边界条件如图所示,试利用Ansys计算该梁的变形和内力。

这里我们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单元划分方案,分别计算出了变形和内力,并给出了内力图。

从内力图的比较可以看出,不同单元划分对内力图的形状有明显影响。

所以在利用直线连接绘制内力图时需要比较多的节点和单元才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内力图。

 第一个例子对两跨超静定梁采用了最少的结点(3个结点)和单元(2个单元)个数来说明梁系结构的有限元计算过程。

由于采用了太少的结点和单元,计算结果画出的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是不准确的,请读者注意。

  上图是设置了三个结点,两个单元的模型,完全固定左侧结点,右侧结点不能移动,但可以转动。

了各单元上作用有线性分布的荷载,在中间结点上有向下的集中力。

 经过计算,利用单元表定义技术,利用单元上的画直线方法得到了该梁剪力图(如上图)和弯矩图(如下图)。

 显示这两个内力图的趋势是不对的,但在结点上的内力值是正确的。

 下面是所有命令: FINISH !退出以前模块 /CLEAR /FILNAME, EX3-35S /UNITS, CGS ! 单位采用CGS /TITLE, EX3-35S.txt, 3 NODES SIMULATION /PREP7 !进入前处理模块PREP7 N, 1, 0, 0 !定义各个结点 N, 2, 15, 0 N, 3, 30, 0 NPLOT ! 图形中不显示结点号码 NPLOT, 1 ! 图形中显示结点号码 NLIST ! 在直角坐标系统下,列出结点资料 DSYS, 1 ! 列出资料时,转换至圆柱坐标 NLIST ! 在圆柱坐标系统下,列出结点资料 ET, 1, BEAM3 !定义第一类单元为平面梁单元BEAM3 MP, EX, 1, 207e5 !定义第一类材料的弹性模量EX R, 1, 1, 0.020833, 0.5 !定义单元的第一类实常数:Area,Inertia,Height E, 1, 2 !定义各个单元两端结点的连接关系 E, 2, 3 EPLOT !用图形显示单元 ELIST !列出单元信息 FINISH !退出前处理模块 /SOLU !进入求解模块SOLUTION ANTYPE, STATIC !申明求解类型是静力分析 OUTPR, BASIC, ALL ! 在输出结果中,列出元素的结果 D, 1, UX, 0, , , , , UY, ROTZ !定义1号结点约束所有自由度UX,UY和ROTZ D, 3, UX, 0, , , , ,UY !约束3号结点的UX和UY自由度 SFBEAM, 1, 1, PRES, 0, 300 !定义各个单元上的线性分布荷载 SFBEAM, 2, 1, PRES, 300, 600 F, 2, FY, -1000 !定义在2号结点上的沿-Y方向大小为1000的集中力 SOLVE !开始求解 FINISH !退出求解模块 /POST1 !进入后处理模块POST1 PRDISP ! 显示变形数据 ETABLE,IMOMENT, SMISC, 6 ! 建立元素结果表,元素I点力矩 ETABLE,JMOMENT, SMISC, 12 ! 建立元素结果表,元素J点力矩 ETABLE, ISHEAR, SMISC, 2 ! 建立元素结果表,元素I点剪力 ETABLE, JSHEAR, SMISC, 8 ! 建立元素结果表,元素J点剪力 PRETAB ! 显示单元表资料 /TITLE, SHEAR FORCE DIAGRAM !定义图形窗口标题 PLLS, ISHEAR, JSHEAR ! 结构剪力分布图 /TITLE, BENDING MOMENT DIAGRAM !定义图形窗口标题 PLLS, IMOMENT, JMOMENT ! 结构弯矩分布图 FINISH !退出后处理模块POST1 2.2 Ex3-35C.txt 直接建模求解超静定梁(结点较多) 从上面例子看出,要得到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力图,需要设置比较多的结点和单元。

ANSYS WORKBENCH的外伸梁的内力图的绘制

ANSYS WORKBENCH的外伸梁的内力图的绘制

基于ANSYSW ORKBENCH的外伸梁的内力图的绘制首先照抄原问题如下,现在要在WORKBENCH中绘制其内力图。

(1)创建项目示意图
(2)创建几何模型
创建四段直线构成的草图,并由之生成line.
创建矩形截面
得到线体模型
(3)划分网格以形成有限元模型
(4)施加位移边界条件
(5)施加载荷
施加集中力
施加集中力偶
施加分布力系
最后得到的总效果
(6)求解
(7)后处理
定义路径---先创建构造几何体
定义路径---再在构造几何体下创建路径
定义四根线为路径
再确定查看梁的剪力-弯矩图。

它是beam results中下拉菜单的最后一个选项
设置内力图的细节
得到位移图,弯矩图和剪力图
该图中,最上面的是剪力图,中间的是弯矩图,最下面的是位移图,相当于材料力学中提到的挠曲线图。

可见,ANSYS WORKBENCH用一种简单的方式直接给出了剪力图,弯矩图,相比传统的经典界面而言,的确直观很多。

ANSYS软件计算的基本过程

ANSYS软件计算的基本过程

6. 定义实常数:
a. Main Menu: Preprocessor > Real Constants b. 选择 Add . . . c. 选择 OK 定义BEAM3的实常数. d. 选择 Help 得到有关单元 BEAM3的帮助. e. 查阅单元描述. f. File > Exit 退出帮助系统. g. 在AREA框中输入 28.2 (横截面积). h. 在IZZ框中输入 833 (惯性矩). i. 在HEIGHT框中输入 12.71 (梁的高度). j. 选择 OK 定义实常数并关闭对话框. k. 选择 Close 关闭实常数对话框.
a. Utility Menu: File > Save as b. 输入文件名 beamgeom.db. c. 选择 OK 保存文件并退出对话框.
9.对几何模型划分网格:
a. Main Menu: Preprocessor > MeshTool b. 选择 Mesh. c. 拾取 line. d. 在拾取对话框中选择 OK. e. (可选) 在MeshTool对话框中选择 Close.
10.保存ANSYS数据库到文件 beammesh.db:
a. Utility Menu: File > Save as b. 输入文件名: beammesh.db. c. 选择 OK 保存文件并退出对话框.
11. 施加载荷及约束:
a. Main Menu: Solution > -Loads- Apply > -StructuralDisplacement > On Nodes b. 拾取最左边的节点,在拾取菜单中选择 OK. c. 选择All DOF. d. 选择 OK. (如果不输入任何值,位移约束默认为0) e. Main Menu: Solution > -Loads- Apply > -StructuralForce/Moment > On Nodes f. 拾取最右边的节点,在选取对话框中选择OK. g. 选择 FY. h. 在 VALUE框中输入 -4000,选择 OK.

多跨连续梁计算程序使用手册

多跨连续梁计算程序使用手册

上海易工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多跨连续梁计算程序用户使用手册上海易工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多跨连续梁计算软件使用手册目 录一、功能简介(1) 基本功能 (1)(2) 运行环境 (1)(3) 计算依据 (1)(4) 参数输入约定 (1)(5) 计算原理 (2)二、程序说明(6) 程序功能 (3)(7) 程序界面 (3)三、参数输入a)基本参数输入 (4)b)地基系数输入 (4)c)支撑设置 (4)d)截面参数 (5)e)边载和地基参数 (6)f)连续梁参数 (7)g)节点支撑、连接方式 (9)h)荷载定义 (11)i)荷载输入 (12)j)组合参数输入 (15)四、结果查询、显示和输出(1)计算结果查询 (17)(2)计算结果图形显示 (17)(3)计算结果报告书输出 (18)五、计算算例(1)算例1 刚性支座 (19)(2)算例2弹性支座 (23)(3)算例3弹性地基 (25)六、附录(1)设置 (28)一、功能简介1.1.基本功能:多跨连续梁计算程序软件是依据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最新版开发的工程辅助设计软件,该系统考虑多种支撑方式(弹性支撑、刚性支撑、自定义支撑)、多种单元模式(普通梁单元、弹性地基梁单元)、多种连接方式(节点铰接、节点固结)、多种荷载(集中力、均布力、滚动力),并且考虑叠合构件问题,此外该系统提供直观的3D视图方式显示连续梁实体模型、荷载、作用效应等,并且为用户提供完整的WORD格式报告书。

1.2.运行环境:项 目最 低推 荐处理器Pentium II 350Pentium III450内 存128MB256MB可用硬盘50MB100MB显示分辨率800*6001024*768打印机Windows支持的图形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操作系统Windows 98Windows 2000/xp1.3、计算依据使用规范《港口工程荷载规范》《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4、参数输入约定1.4.1、坐标系约定X方向为沿连续梁方向,X零点为连续梁左侧。

ANSYS实体单元求截面内力

ANSYS实体单元求截面内力

ANSYS实体单元求截面内力2、ANSYS实体单元后处理中的求内力发表于2007-9-10 13:13:41分使用道具小中大楼主平常计算弯矩或剪力,一般用剖面法,即用一个剖面将体剖开,分析剖面左边或右边的受力情况。

尝试用较为简单的方法,不用积分来求弯矩,曾试过计算简支梁与悬臂梁,外荷载所括集中力、面荷载、体荷载(自重),结果准确。

对别的结构未曾算过,不知可行与否, finish/clearb0=200h0=300l0=3000ec=3.3e5p0=0.2/prep7csys,0et,1,solid95mp,ex,1,ecmp,prxy,1,0.167 blc4,,,b0,h0,l0 wpoffs,,,750!为了后处理中选择单元方便,故将体剖分vsbw,allwpoffs,,,750!为了后处理中选择单元方便,故将体剖分vsbw,all/view,1,1,1,1 /ang,1vplotlsel,s,loc,y,0 lsel,r,loc,z,0 dl,all,,uylsel,s,loc,y,0 lsel,r,loc,z,l0 dl,all,,uyksel,s,loc,x,0 ksel,r,loc,y,0 dk,all,uxasel,s,loc,y,h0 sfa,all,1,pres,p0 allsel,allesize,50vsweep,allfinish/solusolvefinish/post1!首先求跨中弯矩spoint,,0,0,1500!将计算点移至跨中nsel,s,loc,z,0,1500!选择计算截面某一侧的全部节点fsum !此时求得支座反力以及作用在模型上的外力(仅算集中力,面荷载及体荷载如重力等未计算在内)对跨中截面的力矩Mxallsel,allvsel,s,loc,z,0,1500eslv,r !选择计算截面某一侧全部单元,在命令流中利用位置选单元无法实现,故先选择体,再选与体相联的单元,但在gui模式中较易做到fsum !此时求得外力(仅算面荷载及体荷如重力等)对跨中截面的力矩Mx !求得上面两个值后,将后一个值反号与前一个值相加即得跨中截面力矩Mx(正负号的规定参看ansys帮助,与材料力学中的不一定相同)!求1/4截面的剪力spoint,,0,0,750!将计算点移到1/4截面nsel,s,loc,z,0,750!选择计算截面某一侧的全部节点fsum !此时求得支座反力以及作用在模型上的外力(仅算集中力,面荷载及体荷载如重力等未计算在内)对1/4截面的剪力fyallsel,allvsel,s,loc,z,0,750eslv,r!在命令流中利用位置选单元无法实现,但在gui模式中较易做到fsum !此时求得外力(仅算面荷载及体荷如重力等)对1/4截面的剪力fy !求得上面两个值后,将后一个值反号与前一值相加即得剪力fy(正负号的规定参看ansys 帮助,与材料力学中的不一定相同)----复制自天工网 关于实体单元后处理中的求内力讨论三月雨 1.采用实体单元计算(有时不得不采用实体单元)有其优点,但因实体单元无法直接得到结构的内力(M,N,Q),所以对于混凝土结构想进行配筋计算就带来了难度,这是本题目提出的缘由。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连续梁桥—内力计算

5.根据规范构造、施工要求,将估算的预 应力筋进行横、立、平面布置; 6.根据钢筋布置结果,考虑钢筋对主梁截 面几何特性的影响,重新模拟施工过程,进行 主梁真实作用效应计算,再次进行相应作用效
应组合即第二次效应组合;
7.据第二次效应组合值,进行规定状况下
极限状态的截面强度、应力、裂缝、变形等验
算;
5.例
有一联 30+45+30m 的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梁桥,
按一次落架施工法,单元离散图如下:
(三)简支转连续施工
先架设预制主梁形成简支梁,再主梁在 墩顶连成整体形成连续梁体系。以4跨连续梁 桥为例,施工过程如下:
1.阶段1:架设主梁
2.阶段2:边跨合龙
3.阶段3:中跨合龙
4.阶段4:体系转换
1. 在桥梁一端搭设的台座上逐段预制、
逐段向桥另一端推进。结构体系经历悬臂梁、
简支梁、双跨连续梁、多跨连续梁直到成桥 连续梁体系。 2. 在顶推过程中,结构体系、梁体内力 不断发生变化,施工过程中的主梁各截面自 重内力比使用状态下自重内力更不利。
3. 主梁配筋由施工过程内力包络图和使
用阶段内力包络图共同决定。
(二)满堂支架施工
1.适用:桥墩不高、桥下地面适宜搭设支架中
小跨径连续梁桥。
2.该施工法无体系转换,一期、期恒载都按一
次落架方式作用在连续梁上,叠加两个施工阶段的
内力即为结构重力作用的内力;
3.结构自重内力可用力法、位移法、影响线法、 有限单元法计算; 4.采用有限单元法时,将各单元自重简化为均 布荷载,横隔板简化为集中力作用在横隔板中心线
主要步骤如下: 1.细化结构尺寸、确定材料类型; 2.模拟实际施工阶段,计算相关作用内力 3.将各作用内力进行持久状况承载能力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效应组合即第一次效应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SYS四跨连续梁的内力计算
四跨连续梁模型图如下所示,各个杆件抗弯刚度EI相同,利用平面梁单元分析它的变形和内力
1.结构力学分析
利用结构力学方法可以求出这个连续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如下
这里只给出了梁的弯曲刚度相同条件,没有指定梁截面的几何参数和材料的力学性质。

从结构力学分析的条件上看,这些条件对于确定梁的内力已经足够,但是对于梁的变形分析和应力计算,还需要补充材料的力学参数和截面几何参数。

所以以下分析中,假定梁的截面面积位0.3m2,抗弯惯性矩为0.003m4,截面高度为0.1m;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000kN/m2,泊松比为0.3。

补充这些参数对于梁的内力没有影响,但是对于梁的变形和应力是有影响的。

2.用节点和单元的直接建模求解
按照前面模型示意图布置节点和单元,在图示坐标系里定位节点的坐标和单元连接信息,以及荷载作用情况和位移约束。

由于第二跨中间有两个集中力,所以在集中力位置设置两个节点。

这样,就可以将这两个集中力直接处理成节点荷载。

对于平面梁单元的节点只需输入平面上的两个坐标值,所以这里只输入节点的x坐标和y坐标。

(1)指定为结构分析
运行主菜单中preference偏好设定命令,然后在对话框中,指定分析模块为structural结构分析,然后单击ok按钮
(2)新建单元类型
运行主菜单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命令,接着在对话框中单击add按钮新建单元类型
(3)定义单元类型
先选择单元为beam,接着选2d elastic3,然后单击ok按钮确定,完成单元类型的选择
(4)关闭单元类型的对话框
回到单元类型对话框,已经新建了beam3的单元,单击对话框close按钮关闭对话框
(5)定义实力常量
运行主菜单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命令,接着在对话框中单击add按钮新建实力常量
接着选择定义单元beam3的实力常量,选择后单击ok按钮,然后输入该单元的截面积为0.3,抗弯惯性矩为0.003m4,截面高度为0.1m,输入后单击ok按钮
(6)设置材料属性
运行主菜单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材料属性命令,选择材料属性命令后,系统会显示材料属性设置对话框
(7)设置杨氏弹性模量与泊松比
在材料属性设置对话框右侧依序选择两次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
完成选择命令后,接着在对话框中EX杨氏弹性模量输入1e6,PRXY泊松比输入0.3,在数值输入后,单击ok按钮完成设置
(8)关闭材料属性设置对话框
完成材料属性的设置后,可在对话框右侧上方单击按钮,关闭材料属性设置
(9)生成节点
运行主菜单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nodes—inactive cs生成节点于目前坐标系统命令。

1(0,0)、2(4,0)、3(6,0)、4(8,0)、5(10,0)、6(16,0)、7(20,0)和8(22,0)的定义
(10)生成单元
运行主菜单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elements—auto numbered—thru nodes穿越节点命令,依次选择节点1、节点2,完成输入后单击apply按钮
依照上述步骤完成单元的生成,其完成图如下
(11)显示节点与单元编号
运行下拉菜单中plotctrls—numbering编号显示命令,接着在编号控制对话框中将选择打开nodenumbers,并选择elementnumbers显示单元编号,完成后单击ok按钮,此时系统将会以颜色区分单元编号
(12)施加负载
运行主菜单solution—di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施加位移在节点上命令,1号节点是固定铰链支座,有两个线位移被约束,其余2、5、6、7号节点只约束y方向位移
依次设定2、5、6、7号节点,如下图所示
(13)施加作用力
运行主菜单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nodes施加力在节点上命令,3号和4号节点上大小为30kN的集中力,8号节点上20kN的集中力,5号单元上均不荷载20kN/m
(14)运行分析
运行主菜单solution—solve—currentls分析当前的负载步骤命令,接着单击ok按钮开始运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再信息窗口中提示计算完成,单击close按钮将其关闭
统计窗口可单击右上方按钮将其关闭
(15)显示变形图
运行主菜单general—postproc—plot results—deformed变形图命令接着选择显示def—undeformed变形与未变形图,然后单击ok按钮
此时系统将会显示梁未受力和受力后的变形显示
(16)列表节点解
运行下拉菜单中general postproc—list results—nodalsulation节点解命令,接着选择列表形式为dof solution的alldofs dof所有位移解,然后单击ok按钮完成设置
完成设置后,系统将列出各节点的x、y方向位移,并显示最大位移量的节点
(17)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在菜单中依次选取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definetable选项,弹出单元表数据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定义单元数据对话框,选中下图所示选项后输入数据6,并单击apply按钮,使用同样的方法选中该选项并分别输入数据12;2,8,每输入一次单击apply一次,最后单击对话框中的ok按钮
完成后,在菜单中依次选取general postproc—plotresults—contour plot—line element results菜单,弹出单元结果对话框,依次在labi和labj下拉列表框中选取smis 2和smis8选项,单击apply按钮查看结果,得到剪力图如下
在labi和labj下拉列表框中选取smis6和smis12选项,单击apply按钮查看结果,得到弯矩图如下
(18)结果比较
比较结构分析和ansys分析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可以发现剪力图符合很好,但是弯矩图在均布荷载作用段趋势不对,本来应该是曲线变化的弯矩图变成了直线,说明用单元表绘制内力的命令只是将单元两端的内力按照直线连接的方式得到内力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