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规范(新)
15.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

15.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15、《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系统集成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就像是一座桥梁,将不同的信息技术组件和子系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以实现高效、协同的工作。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集成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成果,一套明确、规范的技术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规范首先涵盖了系统架构设计的要求。
一个良好的系统架构就如同房屋的框架,它需要具备稳定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设计架构时,要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的业务增长和技术更新,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
同时,还要确保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清晰、规范,便于数据的流通和交互。
数据管理是信息系统集成中的关键环节。
规范要求对数据进行统一的规划、存储和管理。
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此外,还需要制定数据安全策略,确保敏感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在硬件集成方面,规范明确了各种硬件设备的选型标准。
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这些设备不仅要满足当前系统的性能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升级和扩展。
同时,硬件之间的兼容性也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软件集成是信息系统集成的核心部分。
规范规定了软件的开发、测试和部署流程。
开发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编码规范和设计原则,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测试环节要全面、严格,确保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部署过程要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避免出现错误和风险。
接口集成技术规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的系统和组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接口的定义要清晰、准确,遵循统一的标准和协议。
同时,要对接口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网络集成是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
规范对网络拓扑结构、IP 地址规划、网络带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完整word版)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管理规范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管理规范文件修订记录目录1文档说明 (4)1.1 目的 (4)1。
2 适用范围 (4)1。
3 职责 (4)2系统集成过程的流程图 (5)3系统集成项目工作步骤 (8)3。
1 销售经理填写“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申请单" (8)3。
2 项目管理委员会下达“系统集成项目实施任务单” (8)3.3 项目经理负责召开项目启动会 (8)3。
4 项目经理编写“项目启动计划书” (8)3。
5 现场调研 (9)3。
6 W BS分解 (10)3.7 项目工作量估算 (10)3。
8 输出系统集成项目计划 (10)3.9 系统集成实施方案 (11)3。
10 ................... 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过程控制程序13 3.11 系统集成项目验收过程 .. (16)3。
12 ....................................... 项目总结18 3.13 项目绩效考核 . (18)1文档说明1.1目的针对公司下达的系统集成项目或任务(工作量超过15人日的任务),指导项目经理(任务执行人)和工程师按照既定的流程和规范,对系统集成项目启动、项目沟通、需求调研、系统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等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从而有力的保障系统集成项目或任务整体过程的可控性,使系统集成提供的服务符合《合同》要求,确保所交付的系统正常运行,最终满足客户需求。
1.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系统集成项目或任务的实施启动、项目沟通、需求调研、系统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过程的控制.1.3职责1.3.1销售经理:提出系统集成项目实施申请,提交项目管理委员会批准.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用户协调及项目验收、回款等商务环节工作,及时确认项目预算工作量和项目过程中的变更工作量(如果有变更的话)等。
1.3.2项目管理委员会:任命项目经理,评审项目执行过程中关键输出物,诸如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工作量预算、项目变更(成本、进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测试方案等。
系统集成工作规范标准[详]
![系统集成工作规范标准[详]](https://img.taocdn.com/s3/m/b14ea20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e.png)
系统集成工作规范总则第1条为规范本公司系统集成的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鉴于本公司的实际业务和工作分工,本规范所指的系统集成并不包括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维护。
第3条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组织结构、工程工作流程、工程管理与考核、工程准备管理、工程实施管理、工程验收管理、工程维护管理、出差管理、培训体系共九大部分。
第一章工程组织结构第1条工程的系统集成工作采用项目负责制,即由技术总监指定、报公司批准确定1名项目经理。
第2条项目经理接受任命后,必须与用户项目组协调,确定用户现场负责人,制订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工作进度表。
根据工程的情况,划分子系统,并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项目经理提名,技术总监批准配备工程参与人员组成任务小组,任务小组可以由一名或多名人员组成。
项目经理也可以作为工程参与人员。
第3条针对不同的子任务,由项目经理指定一名工程参与人员为任务小组负责人。
第4条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1)与用户、厂商、合作伙伴进行工程总协调。
2)协助本公司商务部进行产品的选型、采购。
3)计划工程进度,划分工程的子任务。
4)负责工程参与人员的配备,安排项目实施过程,负责工程的实施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住宿、长途交通费、市内交通费等。
5)对用户所提出要求的响应。
6)制作和管理工程文档。
7)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8)向部门和公司领导汇报工作进度。
9)负责监督和考核工程参与人员的工作。
10)保证项目按合同期限和技术要求完成,承担完成工程目标的责任。
11)承担用户满意度责任。
第5条任务小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1)依照本规定,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
2)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反馈用户的要求与意见。
3)负责任务准备期和实施期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安排本任务小组成员的分配实施工作。
5)制作更新与任务相关的工程文档。
6)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妨碍进度的因素。
系统集成规范

系统集成规范系统集成规范是指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交付高质量的成果,应该遵循的一套规则和标准。
下面是一份关于系统集成规范的1000字的介绍:系统集成规范是指在进行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
通过遵循这些规范,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交付高质量的成果。
首先,在系统集成规范中需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在项目启动阶段,应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交付物。
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有助于制定合理的计划和资源分配,避免项目过程中的冲突和混乱。
其次,在系统集成规范中需定义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责。
清晰的项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能够提高项目的协同效率和工作效率。
在规范中应明确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需求分析师等各成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设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渠道。
第三,在系统集成规范中应明确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项目管理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包括项目计划、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控制等。
规范中应详细说明各个环节的流程和方法,如项目计划的编制、项目团队的管理和协调、项目进度和质量的监控等。
第四,在系统集成规范中应明确开发和测试的规范。
开发和测试是系统集成项目中关键的环节,规范中应明确开发和测试的流程和要求。
例如,开发过程中需注重代码规范、文档的编制和版本管理;测试过程中需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和问题。
第五,在系统集成规范中应明确项目文档的管理和归档规范。
项目文档的管理和归档是项目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环节。
规范中应明确文档的命名规则、格式要求和存储方式。
同时,应建立起完备的文档体系和文档索引,方便项目成员查阅和使用。
第六,在系统集成规范中应明确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的要求。
随着项目的进行,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规范中应明确变更管理的流程和要求,包括变更的申请、评估、审核和实施等环节。
同时,配置管理的规范也应明确配置项的管理和变更控制的原则。
最后,在系统集成规范中应明确项目验收和交付的要求。
企业级系统集成服务协议规范(2024)

企业级系统集成服务协议规范(2024)本合同目录一览1. 服务内容1.1 系统集成服务1.1.1 系统评估与规划1.1.2 系统设计与开发1.1.3 系统实施与部署1.1.4 系统运维与支持1.2 技术支持与培训1.2.1 技术支持服务1.2.2 用户培训与指导1.3 系统升级与优化1.3.1 系统升级方案设计1.3.2 系统优化策略制定1.3.3 系统升级与优化实施2. 合同主体2.1 甲方权益2.1.1 甲方需求提出与确认2.1.2 甲方项目管理与监督2.1.3 甲方技术支持与协调2.2 乙方权益2.2.1 乙方服务提供与执行2.2.2 乙方项目团队管理2.2.3 乙方技术支持与培训3. 合同期限与费用3.1 合同期限3.1.1 服务项目完成时间3.1.2 技术支持与培训期限3.2 费用支付3.2.1 服务费用构成3.2.2 费用支付方式与时间4. 违约责任与赔偿4.1 甲方违约4.1.1 甲方未按约定支付费用4.1.2 甲方未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协调4.2 乙方违约4.2.1 乙方未按约定提供服务4.2.2 乙方未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与培训4.3 违约赔偿方式5. 保密与知识产权5.1 保密义务5.1.1 保密信息的范围与内容5.1.2 保密信息的保护措施与期限5.2 知识产权归属与保护5.2.1 系统集成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5.2.2 技术支持与培训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属6. 争议解决方式6.1 双方协商解决6.2 提交甲方所在地仲裁委员会仲裁6.3 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7. 其他约定7.1 合同的签订与生效7.2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7.3 合同的终止与注销8. 附件8.1 服务项目详细清单8.2 技术支持与培训方案8.3 费用支付明细表9. 签字页9.1 甲方签字9.2 乙方签字10. 日期10.1 签署日期第一部分:合同如下:1. 服务内容1.1 系统集成服务1.1.1 甲方同意乙方根据甲方的实际需求,对甲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规划,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架构、网络设备、软件应用等方面。
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规范

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规范在当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系统集成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变得越来越重要。
系统集成能够将各种技术和系统进行整合,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效率和效益,改善管理和服务质量。
然而,系统集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系统的兼容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规范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标准和规范的意义、标准和规范的种类、标准和规范的指导作用、标准和规范的执行情况等方面探讨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规范。
一、标准和规范的意义标准和规范是指行业内或某些领域内广泛认同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质量标准等,它们以一种统一的、适用的、可重复的标准确立了相关的要求和规则,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精度。
在系统集成中,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安全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保证系统集成的效果和效率,提高系统集成的质量。
二、标准和规范的种类在系统集成中,标准和规范的种类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在系统集成中出现的技术规范。
比如,网络架构、数据集成及共享、系统安全、系统权限以及数据格式等。
这些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为系统的互联和兼容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2.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指在系统集成中的管理要求。
例如,项目管理、软件开发管理、数据管理以及服务管理等。
这些管理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为系统集成中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3.安全标准:安全标准是指在系统集成中的安全要求。
例如,身份验证、信息加密和数据备份等。
这些安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为系统集成中的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标准和规范的指导作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企业规范技术和管理,提高系统集成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来说,它们还能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作用:1.提高效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避免重复投入,提高效率。
应用系统集成管理规范

应用系统集成管理规范
应用系统集成管理规范旨在确保组织内的应用系统能够相互顺畅地交互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数据共享。
为了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组织应该制定一套明确的应用系统集成管理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集成需求分析
组织应对各应用系统的集成需求进行分析,包括确定需要集成的系统、明确集成的方式和标准等。
这一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业务功能、数据流程、安全性等因素。
2. 集成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组织应进行集成设计,包括确定集成点、选择集成方式和制定集成流程等。
这一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架构、技术实现和未来的扩展性等因素。
3. 集成实施
在确定了集成方案后,组织应进行集成实施,包括系统的接口开发、数据转换和通信协议的制定等。
这一过程中要确保各系统的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按时按质地完成集成工作。
4. 集成测试
完成集成实施后,组织应对集成结果进行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等。
这一过程中要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确保集成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集成上线
在测试通过后,组织应将集成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维护。
这一过程中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同时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6. 集成评估
组织应对集成系统进行定期的评估,包括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性能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
这一过程中要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规范,组织可以保证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顺畅交互和协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促进数据共享的实现。
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系统维护和更新的成本,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系统集成规范

系统集成规范系统集成规范是指在进行系统集成项目时,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后续运维的高效性,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规范。
下面将从文档规范、代码规范、测试规范和沟通规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文档规范1. 不同类型的文档应有明确的命名规范和版本号,以便管理和查找。
2. 文档中需要包含项目的基本信息和关键文件的索引,以方便查阅。
3. 文档的编写应遵循统一的模板和格式,包括标题、目录、章节、段落等。
4. 文档的内容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避免使用过多的技术术语和缩写,方便阅读和理解。
5. 文档需要进行定期的版本控制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6. 文档应有明确的审阅和批准流程,以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二、代码规范1. 遵循统一的命名规范,包括变量、函数、类等的命名,使用有意义且易于理解的名称。
2. 代码的缩进和对齐方式应统一,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3. 注释应详细、清晰,解释代码的逻辑和功能,方便后续维护人员的理解和修改。
4. 避免重复代码的出现,尽可能提取共性部分,减少代码冗余。
5. 代码文件和目录的结构应清晰,方便代码管理和维护。
6. 异常处理应具有明确的逻辑和错误提示,以增强代码的健壮性和可靠性。
7. 遵循编码规范和标准,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三、测试规范1. 编写详细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测试数据等。
2. 测试过程中需要记录详细的测试结果,包括测试时间、测试人员和测试情况等。
3. 完成一个阶段的测试后,需要进行测试报告的编写和整理,汇总测试结果和问题反馈。
4. 测试用例和测试数据需要进行版本控制,确保测试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5. 需要定期进行回归测试和性能测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 测试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测试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测试活动和问题分析。
四、沟通规范1. 在项目开始前需要明确项目组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确保团队的协同和沟通。
2. 沟通需要明确目标和内容,准备好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并做好时间的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挂系统是邮件服务器(SMTP, IMAP4, POP3)时考虑选用。
<=5M
以分或小时为频率
异步
行业适配器
Marketplace, RosettaNet, CIDX, PIDX
依产品而定
依产品而定
同步/异步
应用适配器
(可选购)
适用于主流的应用软件系统:Ariba,Baan, Broadvision Clarify, JD Edwards, I2, Microsoft CRM, Oracle ERP, Peoplesoft, Tibco Rendezvous, BEA WLI, Lotus Notes, Corba, Siebel, AS2, Generic EDI:ANSI X.12, EDIFACT
接口协议规则
通讯协议
适用范围
数据量大小
传输频率
接口方式
Proxy
*首选项
Proxy适用于SAP WAS 6.20及以上的系统,相比较下它的性能更高,安全性和扩展性也更好,若非其他特殊原因,新接口的实施建议统一地采用ABAP Proxy作为集团ERP的接口通讯方式。
<=10M
<=20次/秒
同步/异步
IDoc
建议使用范围限于SAP已提供的标准IDoc业务对象,例如销售订单、发货单、收货单等,并且已与SAP后台业务的紧密绑定的;
<=10M
<=20次/秒
异步
远程RFC
只适用于尚存的R/3 4.70系统的接口实现。对于已升级的ERP系统,不建议使用远程RFC协议。
<=10M
<=20次/秒
同步
SOAP
如果外围系统是基于.NET和J2EE (例如BEA WebLogic, IBM WebSphere J2EE, JBoss…)等支持Web Service的开发平台。PI可与外围系统进行双向的Web Service调用。
依产品而定
依产品而定
同步/异步
系统接口方式:
序号
接口方式
描述
1
异步
为减小对集成中间件的系统压力,接口尽量采用异步方式。
2
同步
对于数据查询类接口,查询数据量小(<=5M),采用同步方式
3
异步
对于数据查询类接口,查询数据量大(>=5M),采用异步方式
4
同步/异步
高并发数据量<=200k,可以选用同步方式,并发量过大,则选用异步方式
5
<=10M
<=10次/秒
同步/异步
HTTP
对于传统的Web服务器,如果不支持SOAP,可以通过普通的HTTP GET / POST方式双向交互。
<=10M
<=20次/秒
同步
File/FTP
针对技术陈旧的遗留系统,消息载体是非结构化的ASCII或二进制的平文(flat file),也可以是XML文件;PI能灵活的将文本内容构造为XML消息并进行处理;支持对文件的加密、数字签名和压缩解压。
松偶合
对于接口需求变动频繁,接口字段变化量大的接口需求(比如,OA,Workflow相关接口),尽量采用可扩展的松偶合接口方式,即XML或Json进行数据传输,使得信源与信宿的接口字段变化,不用调整接口,只需调整信源与信宿对接口数据的处理
6
紧偶合
对于接口比较固定,信源与信宿调整机率不大的接口,可适当采用紧偶合的方式,采用ESB进行接口配置,以减小信源与信宿两端对接口数据转换处理的开发量
系统集成规范
系统集成原则:
中间件工具
判断条件
OSB
对于非SAP系统与非SAP系统接口
PI
对于非SAP系统与SAP系统及SAP系统与SAP系统接口
对于系统集成接口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有日志追踪机制,数据从信源到ESB中间件再到信宿,整个过程都需要有日志记录,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日志处理,采用唯一的数据接口ID号追踪数据的来龙去脉,数据在发送时记录发送状态,数据处理时,记录处理状态,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接收成功和数据处理成功)数据接收成功只代表接收方已收到数据,并不代表已处理完数据,数据处理成功代表业务处理的成功与失败。在接口设计的过程中,接收方需要有重处理机制和避免重复接收机制,即如果数据已经接收成功,如果是接收方系统的问题导致数据处理失败,则不需要发送方重新发送,接收方可以对系统进行修复后,通过日志记录对数据进行重处理。如果在数据未到达接收方的情况下,发送方需要有重发机制,以保证数据能正确到达接收方。
>=10M
以分或小时为频率
异步
JDBC
与外围系统使用的各厂商数据库无缝集成;在PI系统中通过统一的图形化界面构造SQL Query,对数据库进行读取和写入的复杂操作。
>=1流的消息中间件,如MQSeries, MSMQ, SonicMQ等产品。
<=2M
高频并发
>100次/秒
异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