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花岗岩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

| 工程设备与材料 | Engineering Equipment and Materials·120·2020年第19期作者简介:文应,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施工项目管理。
花岗岩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文 应,李玉标,罗文杰,郭世杰(中交二公局东萌工程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119)摘 要:文章分析了热带海洋性气候地区花岗岩机制砂的物理性能,结合河砂和人工生产机制砂配制同等级混凝土的技术参数,通过室内实验配合比验证和现场具体应用,发现花岗岩机制砂替代河砂配置普通混凝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在环境保护日趋严格和河砂缺少的地区,以“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为原则,可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因此,人工生产花岗岩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利用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对于降低工程造价,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的研究成果可给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公路工程;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中图分类号:U4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20)19-0120-02机制砂是指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mm 以下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石颗粒。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大,给建筑材料的开采和供应带来极大的压力,而建筑工程使用混凝土的方量增加,对砂的需求量增大,加上山区交通不便,外购砂石运距较远,导致混凝土原材料中细集料(河砂)采购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
在花岗岩地区,可在室内基准配合比试验成功、建设方批准的情况下,科学使用人工生产机制砂代替河砂,以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1 项目概况山海高速公路是海南省主骨架高速公路网中线重要补充部分,路线全长55.865km 。
五指山隧道洞身有5条断裂构造和1条岩性接触带,区内基岩主要为燕山期斑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海西期(华力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为花岗闪长岩,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软硬不一、厚薄不均,隧道花岗岩弃渣方量较大,弃渣场选择困难,围岩支护需要大量混凝土。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首先,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机制砂石粉具有较小的颗粒,可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从而减少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剩余缝隙率。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和减少渗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其次,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机制砂石粉的颗粒尺寸适中,可以填充混凝土中骨料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内聚力和粘结力。
同时,机制砂石粉中含有较多的细颗粒,可以填充石英砂骨料和水泥石基界面的微观缺陷,形成更紧密的结合。
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冻融性能。
此外,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对混凝土的水泥需求量有一定的减少作用。
机制砂石粉中所含有的微细颗粒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充分与水化产物反应,形成更多的胶凝物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降低了混凝土的成本。
但是,机制砂石粉的添加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过多的机制砂石粉添加会增加混凝土的粘稠度,降低了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特殊构造和细小部位施工不利。
此外,机制砂石粉中携带一些杂质和有机物质,且其颗粒细度分布不均匀,可能存在对混凝土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制砂石粉的添加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合理的添加量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泥用量。
因此,在混凝土的配制中,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选取适当的机制砂石粉添加量,以获取理想的混凝土性能。
机制砂在铁路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

机制砂在铁路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摘要:铁路工程是保障人们正常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及质量要求较高。
本文主要研究了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力学特征、抗冻性及收缩性,说明了不同破碎方式对于机制砂混凝土材料强度的影响。
关键词:机制砂材料;铁路高性能混凝土;试验设计;将碎石粉碎加工成为机制砂能够给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生产提供便利条件。
机制砂是经过岩石开采、机械捣碎及筛选分离等过程制作的混凝土砂石材料,颗粒外表棱角较多,表面较为粗糙,光滑性较差,粉末含量较高,颗粒可能存在缺陷。
因此,需要探索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明确其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广度,探讨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可行性,为制定机制砂混凝土材料提供质量依据,为铁路工程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一、机制砂及其技术标准分析机制砂来源于天然岩石的开采过程中,经过机械加工、筛选除尘等工艺流程之后即可获得一定粒径大小的颗粒状岩石。
可以使用机制砂代替天然砂,制作细骨料材料,将其与胶凝材料、粗骨料、水及外加剂等材料充分混合起来,经过搅拌作用之后即可获得混凝土材料。
在加工机制砂过程中,需要将母岩材料研磨成为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使其化学成分与母岩保持一致。
亚甲蓝是一种实验指示剂,可以判断机制砂中石粉的成分是否与母岩相同,判断膨胀性粘土矿物质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
在潮湿环境中,骨料可以与混凝土中的碱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促使混凝土材料膨胀,导致混凝土结构物质发生开裂,对于整体工程产生破坏。
为了准确判断压碎程度,可以按照现行规定方法监测机制砂的抵抗破坏能力。
国家对于建筑用砂的质量做出了准确规定,明确规定了泥块质量、氯离子含量等要求,表现出石粉对于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性。
二、机制砂分类分析(一)按照化学成分划分根据化学成分可以将机制砂分为三类,分别为白云岩质碳酸镁钙、石灰岩质碳酸钙、硅质二氧化硅。
使用岩相法可以分析机制砂母材结构,在镜下鉴定各类机制砂的矿物组成成分及百分比,明确不同类型机制砂的构造状况及岩石组成情况。
混凝土机制砂的用途

混凝土机制砂的用途混凝土机制砂是一种通过破碎、筛分和洗涤天然石料而得到的,用于制作混凝土的一种砂料。
它的主要原料是骨料,可以分为人工骨料和天然石料,人工骨料主要是通过破碎再生建筑垃圾或工业废渣等制成,而天然石料则是通过开采山体或河床等地获得。
混凝土机制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用途:1. 制作混凝土:混凝土机制砂是制作混凝土的重要原料之一。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粉煤灰和水等原料按一定比例经过搅拌、浇注和硬化而成的材料。
其中骨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混凝土机制砂的制备质量是确保混凝土性能良好的关键。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机制砂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
在房屋、桥梁、隧道、公路等工程中,混凝土机制砂作为骨料可以提供合适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得结构更加牢固和耐久。
此外,混凝土机制砂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进行调配,满足工程的特殊要求。
3. 基础工程:混凝土机制砂在基础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无论是在建筑物的地基、桩基、基础板等基础结构中,还是在道路、铁路、机场、码头等工程中,混凝土机制砂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混凝土机制砂的高强度和稳定性使得基础工程具备更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 水利工程:混凝土机制砂在水利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堤坝、水电站、航道、渠道等工程中,混凝土机制砂作为骨料可以提供更好的防水性能和抗渗透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5. 环境工程:混凝土机制砂在环境工程中也有一定的用途。
比如在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工矿废弃物处理等工程中,混凝土机制砂可以作为骨料,通过合适的配比和工艺处理,实现环境工程的效果。
总之,混凝土机制砂是现代化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水利、交通、环保等领域。
它的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还能够大幅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混凝土机制砂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同时也会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

机制砂对混凝土的影响000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机制砂势在必行砂是混凝土组成的主要材料,随着建筑业发展和对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视,建筑市场用砂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而合格的天然砂资源却越来越少,由此引发的工程质量,破坏农田、水利资源问题日趋严重,砂生产也因资源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建筑用砂的质量和数量对建筑市场的影响日益明显。
承认人工砂合格的建材地位并加以规范利用是势在必行的。
使用机制砂与天然砂对比试验结果坚固性与耐久性试验机制砂的坚固性能比河砂稍差,但仍然达到GB/T141684293标准的优等品指标,在普通混凝土中使用不存在问题。
但在经常遭受摩擦冲击的混凝土构件中使用,除必须掺用外加剂,还应控制混凝土的灰砂比和砂的压碎指标与石粉含量。
机制砂石粉含量对水泥拌合物性能的影响水泥的试验为探明机制砂中的石粉对水泥性能的影响,按内掺法将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掺入水泥中试验。
结果表明:石粉取代部分水泥后,对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均无影响。
当取代量小于5%时,水泥强度略有提高(1%~4%),其原因主要是石粉中的碳酸盐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与水泥的铝硅酸盐形成碳铝酸盐,使水泥强度得以提高;当取代量大于10%时,随取代量的增加水泥强度呈直线下降,原因是水泥的铝成分有限,过多的石粉只能起惰性料的填充作用,反而降低水泥的活性。
砂浆试验采用两种水泥在配合比相同条件下,掺入不同比例的石粉(颗粒粒径小于75μm)拌制砂浆,试验结果表明:a.有石粉的砂浆强度都要比无石粉者高。
b.石粉能充分填充颗粒间的空隙,提高拌合物的密实度,使砂浆容重随石粉的增加而变大。
c.石粉的存在加大了砂的比表面积,拌合物的需水量相应增多,故砂浆稠度随石粉增加而减少。
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相同的条件下,机制砂中小于75μm的砂粉含量在30%以下时除高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略低于中砂(河砂)混凝土外,其他的抗折、抗拉、抗压强度以及钢筋的粘结力都高于河砂混凝土,参照有关国外文献资料的结论相符。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一、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
国家基础建设的不大扩大。
商品混凝土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随之而来对混凝土中的黄砂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用的砂为天然砂。
但随着基础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大,天然砂资源日益减少,混凝土用砂矛盾需求日益突出。
随着高性能混凝土对骨料的要求不断提高。
好的黄砂越来越少。
仅以上海市而言。
每年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量按1500万方计算。
每年需求黄砂1000万吨左右。
迫切需求有新的替代黄砂的材料。
二、机制砂及相关术语定义机制砂:是有岩石经爆破破碎、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粒径小于5mm的颗粒。
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石粉: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µ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三、机制砂的相关特点1、机制砂是经机械破碎制得。
颗粒表面粗糙。
2、机制砂绝大多数属于中粗砂,细度模数在2.8~3.5范围以内。
3、机制砂颗粒级配集中,1.25mm以上颗粒一般占总量的48~50%。
0.315~0.16mm颗粒占10%左右4、机制砂比重在2.6g/cm3.容重1400kg/m3.5、机制砂空隙率在30~47%之间。
6、具体机制砂与天然砂比较详见四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相关特性1、机制砂与天然砂适宜的搭配细度模数表2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1.1 机制砂可以与细度模数在1.7~2.3的天然砂搭配使用配置混合砂。
其中机制砂细度模数在3.0~3.3之间。
天然砂细度模数在2.0-2.2之间搭配出来的效果最佳。
无论从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来、及强度看这种搭配都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2、机制砂取代天然砂取代率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2.1 在配置C25级C25以下混凝土是机制砂取代天然砂比例宜为20%~25%2.2 C30~C40(包括C40)机制砂取代天然砂比例宜为30~40%2.3 C40以上机制砂取代天然砂比例宜为40~50%3、机制砂混凝土需水行为表现表4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3.1 由于机制砂表面粗糙。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应用的质量控制标准

目前国内土建行业中普通水泥混凝土采用机制砂混凝土已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使用机制砂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天然砂资源不足而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机制砂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掌握机制砂混凝土施工技术,积累施工经验,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1分析机制砂特征第一个特征,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较高;第二,机制砂经过一定的破碎处理,颗粒呈现出不规则形态,且机制砂表面积比河砂大;第三,机制砂粘结性较好,而且石质坚硬;第四,化学成份和母材、碎石等一致,在混凝土中无负作用,同时也比较适合高强混凝土;第五,机制砂颗粒级配以及细度模数都可以调整,即人们根据具体的施工工程需要,而结合母材特征以及混凝土要求而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机制砂细度的模数以及颗粒级配达到最优。
对于河砂而言,它一般是天然形成的,因此,人工调整的级配比较困难;而机制砂的表观密度比河砂大,而且机制砂的颗粒较为尖锐,并且有较多的棱角,其表面也较为粗糙,从而导致混凝土的易性差,而且易引起混凝土外观的质量缺陷。
此时可以通过增加适量石粉而能够有效控制水泥、细砂之间的空隙,通过合理的控制机制砂的细度模数与级配要求,进而增强机制砂混凝土性能。
机制砂一般要求由硬度较好的石灰岩破碎而成,对于机制砂母材而言,不应有碱集料的反应活性,即不能低于80Mpa,因此,机制砂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并不低于天然砂混凝土的,甚至更高。
2机制砂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1)水泥应符合(GB13693)的规定;C30及以下混凝土宜选用32.5级水泥,C35~C45宜用不低于42.5级水泥;泵送混凝土所选取的水泥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应选用质量稳定、旋窑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宜大于1.15,水泥在初次凝固的时间不会早于45分钟,而最终凝固的时间也不会晚于10小时,注意水泥刚刚出场之时会有一定的热量,需要在仓库存放3到4天,才能够投入生产使用,避免水泥温度过高引起坍落度损失较快。
(2)粗集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母岩强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L5倍的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碳酸盐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用砂岩碎石,应符合JTGTF50-2011的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粗集料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中11级和11级以上碎石的规定。
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要点

一、概述机制砂是一种用于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它具有粒径均匀、力学性能优良以及耐久性强等优点,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围绕机制砂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展开探讨。
二、机制砂的物理特性1. 粒径分布:机制砂的粒径一般在0.15mm~4.75mm之间,其粒径分布均匀。
2. 表面型态:机制砂表面光滑、无角、无裂纹,具有良好的形状和表面性质。
3. 密度:机制砂的密度较高,一般在2600kg/m³以上。
4. 吸水率:机制砂的吸水率低,其饱和密度较高。
三、机制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1. 替代天然砂:机制砂可作为天然砂的替代品,用于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达到所需的工作性能和强度要求。
在一定条件下,机制砂可取代一定比例的天然砂,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抗压性能。
2. 控制砂的用量: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机制砂的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并减少可能出现的裂缝和渗漏现象。
四、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1. 强度特性: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较高,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2. 抗渗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能够降低混凝土渗透性,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 抗冻融性: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较好,能够在寒冷地区保持较稳定的性能。
五、机制砂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 质量控制:在机制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确保其质量稳定。
2. 配合比设计: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要根据机制砂的性能和特点合理调整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
3. 施工技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机制砂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和养护技术,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六、结论机制砂作为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材料,具有粒径均匀、力学性能优良以及耐久性强等优点,在混凝土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机制砂时,需要注意控制其质量、合理设计配合比,并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进程,在城镇中进行的基础建设也越来越多。
砂是混凝
土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它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效果。
此外,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扩大,在建
设的时候也会使用到很多的建筑砂。
因为天然砂属于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果没有节
制地进行挖掘,就会对自然生态的均衡造成破坏。
然而,伴随着对市场的不断要求,有关的
科研人员通过对机制砂进行了探索,最终创造出了机制砂来代替天然砂,以此来缓解天然砂
短缺等问题。
文章将从现实出发,探讨了机制砂的有关特征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字:机制砂;混凝土;应用探索
一、机制砂的相关特性
由于机制砂是一种人造的建材,其具有多个棱角,所以其外表会较为粗糙,利用这一特性,在配制混凝土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真实强度。
为适应各种建设项目的特殊需要,在建
设时,必须根据我国的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的配比和石粉的含量进行严格的管理。
同时,
相对于在其它构造材料同样的情况下,使用机制砂的混凝土,相比于使用天然砂的混凝土,
要高出2-3 MPa。
与天然砂比较,机制砂总体上会比较粗壮,而其表面的密度也会比较大,
通常的表面密度为2700 kg/m3,其中石粉的比例为10%。
另外,在使用的时候,机制砂可以
与碎石一同进行生产和制造,加之其来源比较广,所以不但能够提高矿物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也能够进一步减少其生产和运输的费用。
二、在混凝土中采用机制砂的实际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施工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水泥产品就有必要进行
相应的改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所以,有必要让有关工作人员在水泥中使用机制砂,
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水泥的有关技术和品质的标准。
与天然砂比较起来,将人工砂用于混凝
土中,难以达到工程的要求。
要想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要通过持续的试验和研究,来提
高人工砂的品质,并对其的生产模式进行优化和调节,这样就可以获得与项目要求相适应的
混凝土配方。
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部分区域出现了严重的河道砂石短缺现象,加之河道砂石资源的
开发利用,造成了河道砂石资源的品质和数量的逐年下滑,这就造成了河道砂石资源的价格
持续上涨。
与河砂相比,机制砂的制造没有任何的场地的约束,而且非常的容易进行,而且
它的品质也能够获得很好的保障。
在实际的项目中使用机制砂,不但可以解决了运输的问题,
还可以提高项目的进度,降低了运输的费用,在确保项目的品质的前提下,还可以节省项目
的投资费用,为公司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道路运输建设可继续发展与江砂供给短缺的冲突,通过
对该问题的探讨,研制并应用于该项目中。
因为有些地方富含坚硬的砂土,又有石灰等原料
可供开采。
所以,在具体的加工项目中,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上述区域内设立适当
的石材加工厂来加工机械。
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缓解河砂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在某种
意义上维护生态环境的均衡,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机制砂的应用对混凝土性能产生的影响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使用会对其有关的物理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会引起沉底粘盘、泌水以及离析等问题,会对混凝土的品质和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要有关工作人员根据具体的条件来调节用水量。
因为机制砂棱角多,表面有裂痕,且含
有较多的石粉,所以在构造时,会吸附较多的水份。
所以,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机制砂砼
的塌落程度远小于普通的河砂砼。
要选择不同级别的塌落度的混凝土,在其它的配置条件一
样的前提下,使用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提高10-15 kg/m3的水量,同时,还可以使用高质
量的减水剂,使其减水率达到25%,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用性。
因其具有较高的砂粒度和较高的粒度,故其粒度和粒度都很高。
因而,使其内部更加紧密,从而提高其强度。
由于机制砂中的石粉的数量越来越多,混凝土的强度也会相应的提高,当采用机制砂进行混凝土的配制时,工作人员必须在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的基础上,对原料
的配比和品质进行严格的管理,以此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强度和可泵性。
四、解决机制砂对混凝土施工影响的实际策略
因为机制砂的特点,在制备混凝土时,要保证浆液完全被机制砂所包裹,要根据具体的
条件,合理地增加搅拌的时间,提高混凝土的粘性,使得它更为均匀。
另外,对水泥进行彻
底的搅拌还能够提高建筑材料的和易性与泵送性能,在实际的工程中,工作人员要按照机制
砂的添加数量,来适当的增加搅拌的时间,这样就能够更好地达到建筑的特定需求。
与普通的河砂相比,机制砂的胶结性能要好得多。
从而使其具有较低的流畅度,从而使
其具有较低的流畅度,从而提高其施工品质。
在实际施工中,应选用合适的振动设备,使砼
得到充分的振动,使砼达到较好的密实度。
当混凝土浇注的区域较大时,为便于施工,可以
采用分级浇注的方法,同时将振捣装置进入到分层接口5-10 cm的区域,从而促进混凝土快
速成型,从而防止混凝土的分层。
此外,将混凝土养护工作列为一个关键的施工步骤,进行
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出现裂纹等问题。
因为机制砂相对于河砂混凝土的
水分含有更多的高,因此,要想防止混凝土的开裂等问题,就必须要工作人员与具体的情况进行好养护工作。
在浇注振捣完毕后,可以对其进行一些表面的处理,同时还可以针对周围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安全性。
因为制作机制砂的原材料是以石头为主,所以在制作时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很可能会对机械制作的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对机制砂制作的各个工序标准要求进行了严密的控制。
首先,在此基础上,由专门的技术专家对其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
在进行混凝土的制备时,有关工作人员要将石粉的比例保持在10%以内,并对其它各项指数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达到提高混凝土品质的目的。
结束语
伴随着机制砂的广泛使用和使用,它在某种意义上缓解了天然砂短缺的问题。
机制砂是一种人造生产的建筑材料,在现代化建设的推进下,它可以高效地促进工程项目的进度,而且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了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这将会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因而,将机制砂用于水泥中已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总之,在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类文明的维护和发展。
在建设工程建设中,采用人工砂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在实际的建筑建设中,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项目建设的特定建设要求,对机制砂的生产和制造方法进行了优化,从而使其能够按照要求的要求,生产出满足要求的机制砂。
同时,还应当注重对机制砂的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从而让机制砂的品质和在混凝土建设中的使用得到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帆.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问题研究[J].商品混凝土,2013,(04):99+101.
[2]唐雪梅.浅析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19):191-192.
[3]梁朝军.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5,31(09):26-28.
[4]张少强.机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在大跨度预应力T型刚构桥中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