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来源

1. 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巴金(李尧棠)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冰心以笔名揭晓作品以来,患上到无数声誉,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事实“冰心”笔名的来源是如何?

7、萧红以及萧军是一对于相恋一方,其时她们曾经以及鲁迅通讯,并别离用了“萧红”以及“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路是“小小赤军”的意思,表现了她们对于革命的神驰。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即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前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驱车的神,厥后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恋爱的意味,月色的昏黄与戴望舒诗歌的昏黄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骚人的诗歌内部实质意义以及诗风。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更名周树人,字豫才

冰心钟头辰她就接触神州古典书契,出格喜欢唐诗。她对于唐朝骚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

辛渐》一诗出格赏识,此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心爱。为了表白她不与黑社会形态与

世浮沉,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10.金庸(查良镛)

巴金是现代闻名作家,良好的语言巨匠。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家》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小

说路程经过过程1个大权要田主家子的糊口黑幕,深刻地揭破了封建社会形态的暗中与过时

的迂腐,控告了旧礼教、旧权势罪过,称道了五四开始的一段时间常识小伙子的醒觉及她们与封建权势的斗争。它以深刻的思惟内部实质意义以及细润独到的艺术气焰气魄,博患了泛博

读者的心爱,鼓动常识小伙子抵挡封建礼教、寻求光亮福祉,直到现在仍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

6、取“秦牧”为名,意在报复国平易近党的反动统治:推倒“秦”即国平易近党政柄,配备布

置设备摆设田圃村歌式的以及平糊口。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

2、1927年8月,茅盾遭蒋介石当局通缉,不克不及用真名揭晓作品,在完成《破灭》的撰著后,签名“抵牾”投寄《小说月报》。取“抵牾”这个名儿,是由于瞥见了糊口中以及思惟上的

很多抵牾。代办别人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师长教师感觉“抵牾”二字一看即是化名,怕导致当局注重惹出贫苦,便在“矛”字上加了1个草头。

“恨水”一位是他17岁那年,在姑苏熬头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

词“脂粉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的生活长恨水东去”中截掏出来的。张恨水年少酷好词翰,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的生活有限,不克不及让工夫如水流同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

笔名。

10月1日、严文井是湖北人,平凡话里前鼻音的“锦”以及后鼻音的“井”,用他的家乡话读起来没有别离,“严文锦”常被读成“严文井”,他的一批文友索性删繁就简写成“严文井”。厥后他本人也接管了这个带有家乡颜色的名儿。

■笔名“巴金”的来源

■附一:作家笔名来源

1.鲁迅(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叶圣陶(叶绍钧)、抵牾(沈德鸿、沈雁冰)、老舍(舒庆春)、冰心(谢婉莹)、巴

金(李尧棠)、丁玲(蒋伟)、曹禺(万家宝)、艾青(蒋海澄)、琼瑶(陈喆)

2.巴金(李尧棠)

1918年蒲月,在钱玄同的激励以及先容下,鲁迅在《新小伙子》第4卷第5号揭晓了神州现

代文学史上熬头篇白文小说《狂正月初七志》,初次施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以前,还曾经用过“迅行”的笔名。

12.琼瑶(陈喆)

艾青(1910-1996),神州骚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

在用“鲁迅”这一位儿以前,咱们的伟高文家曾经有过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等名儿。

5、“徐志摩”这一位儿,是由他爸爸取的。本来骚人在“抓周”时,家里来了1个志恢僧人,在骚人头上抚摸一圈,然后说:“此儿未来必成大器。”这话正合徐父的情意,于是便让儿子又名“志摩”———志恢僧人摩过甚顶。

1、鲁迅摰友许寿裳曾经于1920年末,劈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寄意。鲁迅的回复是:1、妈妈姓鲁;

2、周鲁是同姓之国;

3、取愚鲁而快速之意。

10、杨沫从小心爱茉莉,她曾经跟三妹白毛杨磋商,两人按长幼秩序序别离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感觉“默”字以及本身的爽朗性格分歧,再据谐音改成“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

琼瑶出自《诗经·卫风·番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蜜的恋爱诗,笔名恰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表现。

1927年,他在法国客居时,熟悉了几个伴侣,此中的1个叫巴恩波。不长,据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尽,他虽则不熟识这个伴侣,但深感疾苦。厥后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尽的伴侣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1个安徽籍伴侣想到的。其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道德学》前半部不长,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阿谁伴侣据说他要找1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经有),就开打趣地说出了“金”字。他采取了伴侣的理论,从这个时候起,以1个少有的姓以及1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降生了。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疾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什么取这个名儿呢?本来他从小怙恃双亡,读了两年书就起头在世间营生了,遭遇了很多的人世魔难,为了记念本身的履历,以是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茅盾原名沈德鸿、沈雁冰。

4.冰心(谢婉莹)

鲁迅平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贵显于全国。许寿裳曾经对于此作过诠释:

6.张恨水(张心远)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项发作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很多留法的神州小伙子,在巴黎受到不平等看待以及欺侮。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挂号时,旅馆职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于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顿时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底下打了1个“×”,又取“澄”的家乡白话谐音为“青”,在住宿挂号时填上“艾青”。今后,这名儿一直继续使用下来了。

金庸是拆最后1个镛字而来的。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申屠。

笔名“鲁迅”的来源

(一)妈妈姓鲁,

1918年4月,他揭晓了《狂正月初七志》,在这上边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如许诠释本身的笔名的:1、妈妈姓鲁;2、周鲁是同姓之国;3、取愚鲁而快速的意思。

11.刘白羽(刘玉瓒)

巴金在法国留课时,有1个姓巴的同窗自尽了,他为了吊唁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伴侣还为他取了1个容易记住的名儿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降生了,他在《死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巴金”这一笔名以及无当局主义一无瓜葛。巴老曾经在《谈〈死亡〉》一文中,先容过这一笔名的来源:“巴”来之于1个叫“巴恩波”的同窗,巴老曾经因他投水自尽而十分疾苦;“金”是一位学哲学的安徽伴侣帮助取的。巴老其时想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这位同窗便半开打趣地说了个“金”字。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但这是不是是鲁迅的本意,就不患上而蝉儿。

冰心(1900—1999.2.28)现、今世女作家,幼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琼瑶,原名陈吉吉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1个大权要田主家子。原名李晓棠,字芾甘。她们行辈是“尧”字辈,巴金的年老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一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以及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以及“李芾甘”是巴金早些年揭晓文章以及译作的笔名,是以持久以来被许多人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鲁迅、叶圣陶、抵牾、老舍、冰心、巴金、丁玲、曹禺、艾青、琼瑶

参考资料:://./enhua/enhua_display.asp?id=449

9、1930年高仕自美回国,国度满目创痍,他为此酸心疾首。更名高士其是为了暗示本身的志向:“扔掉人旁不仕进,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厥后成为了他的正式用名。

1928年8月,他初次在长篇小说《死亡》上署用笔名“巴金”,并把小说寄给正在上海开明书局经营零售的店脸部当司理的伴侣索非。索非接到这部书稿当即转送叶圣陶师长教师,因其时郑振铎出国去了,叶圣陶正代办别人代理着编纂《小说月报》。叶圣陶读了《死亡》往后,感觉很是好,就把它揭晓了。于是,“巴金”的名儿在文教育界上起头不停地放射出灿艳的色泽。

3.曹禺(万家宝)

■笔名“冰心”的来源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即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7.朱自清(朱自华)

■笔名“艾青”的来源

周椒生本人在海军书院仕进,却对于这类洋务书院极为小看,认为本族的子弟不走出人头地

的正途,而跑到这搭来筹办当一位摇旗叫嚣的舰艇兵,其实有掉“王谢”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难看,他感觉鲁迅不宜施用谱牒中的名儿,遂将“樟寿”的本名改成“树人”,取“十年树木,世纪树人”之意。

■笔名“老舍”的来源

9.老舍(舒庆春)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笔名“曹禺”的来源

这些个就是笔名

绍兴话“豫山”以及“雨伞”音近,鲁迅上课时同窗们常以资取笑他,于是他便请阿公更名,

后改成“豫亭”,再改“豫才”。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朝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黎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写的是《二十四史·李将军传记》中记录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去打猎,见草中石,认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绵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汗青名将为表率,交战战场,报效故国的显要的地位之志。厥后,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揭晓杂文,也源出于此。

8、张恨水自1914年起便用这一笔名,取自李后主的诗句“自是人的生活长恨水长东”,有勉励本身抓紧时间、爱护保更生命的意思。

1919年,冰心在揭晓她的熬头篇创编小说《两个家子》时,熬头次施用了“冰心”作为笔名。据冰心暗示,“其时我不肯同窗们懂患上文章是我写的,而‘冰心’笔画既简略好写,又与我的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寄义‘光洁、透明’一致。我生人后,阿公曾经找算卦师长教师为我算卦,算卦师长教师说我应该是男命,掷中有文曲星,还说我的生辰八字里缺火。以是二大伯给我取名‘婉莹’,‘莹’字头上有两个‘火’字。”

鲁是取母姓,老舍是把舒姓拆开了,冰心是取古诗-一片冰心在玉壶,

鲁迅、叶圣陶、抵牾、老舍、冰心、巴金、丁玲、曹禺、艾青、琼瑶,的笔名各是啥子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子经济环境欠好,为了惕厉本身不随流俗合污,更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耿介朴重以自清乎?”意思是耿介朴重使本身连结清白。

(三)取愚鲁而快速之意。

“阿张”为阿公周福清所取。鲁迅1881年9月生人于浙江绍兴,其时其阿公周福清在京仕进,当抱孙的喜信传到他那里时,刚巧张之洞前来访问,于是其阿公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然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台甫“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学,即以资为名。

1898年,17岁的鲁迅脱离了家乡,降临南京,投靠1个名叫椒生的父亲的父亲的弟弟,入了江南部海域军书院。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艾青本姓蒋但他羞于与蒋介石同姓就用草头下打个叉取代,曹禺是把本姓万拆开了。

■附二:10月1日位名作家的笔名由来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把“舒”字拆成“舍”、“予”两字,取名“舒舍予”,厥后爽性叫起“老舍”来。之以是如许,是习气于北方的伴侣碰面时激情亲切的叫法,如“老王、老马”等。别的,又有舍己救人、振奋励志、“舍我其谁”之意。

8.戴望舒(戴朝宗)

4、“曹禺”是由万家宝的“万”字分化而来的。“万”的繁体字是“”,上边是“艹”,底下是“禺”。因“艹”字不像个姓,作家便根据谐音选了个“曹”字

茅盾笔名的由来

“茅盾”笔名由来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实行了臭名昭著的宁汉合流,对革命人士大肆屠杀,国内形势急转直下,非常险恶。沈雁冰由于参加革命活动,沈雁冰又是被蒋介石通缉的人,不得不离开武汉,最后到了上海,住在景云里。恰好,这时鲁迅和叶圣陶也住在这里。沈雁冰不便出门,又没有工作,生活上便出现了问题,于是就动手写起小说来。可有许多的报社都不登他的文章,于是他写文章的时候内心十分矛盾,所以他在手稿上署的笔名是“矛盾”。后来,他把写好的小说手稿给叶圣陶看,叶圣陶看后非常高兴,就决定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发表时,叶圣陶说:“‘矛盾’是个哲学名词,不像一个人的名字,且‘矛’不像是姓氏,并且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使用如此尖锐的笔名不太好,你这署名‘矛盾’,一看就知道是假名。如果国民党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在‘矛’字上加草头,《百家姓》里有,姓‘茅’的也很多,不会引起注意。”叶圣陶就自作主张在“矛”字上加了一个草字头,改作“茅盾”。沈雁冰对这一改动也很满意,以后就一直以此为笔名了。 关于这一笔名的含义,沈雁冰后来在他的《写在(蚀)的新版后面》一文中说:“为什么要取‘矛盾’二字为笔名?好像是随手招来,然而也不尽然。‘五四’以后,能接触的人和事一天一天多而且复杂,同时也逐渐理解到那时渐成为流行语的‘矛盾’一词的实际。1927年上半年我在武汉又经历了较前更深更广的生活,不但看到了更多的革命与反革命的矛盾,也看到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尤其是清楚地认识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大变动时代的矛盾。而且,自然也不会看到我自己的生活上、思想中也有很大矛盾。但是,那时候,我又看不到有不少人们思想上实在有矛盾,甚至言行有矛盾,却又自以为自己没有矛盾,常常侃侃而谈,教训别人--我对这样的人就不大能理解,也有点觉得这也是‘掩耳盗铃’之一类表现。大概是带点讽刺别人也嘲笑自己的文人积习罢,于是我取了‘矛盾’二字作为笔名。但后来还是带了草头出现,那是我所料不到的。” 茅盾当时写的这部小说,就是著名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和《追求》。

鲁迅的笔名由来

关于这一笔名的含义,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在其《亡友鲁迅印象记》一文中说鲁迅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其实,在此含义之外,“鲁迅”这一笔名还另有“深意”。先看“鲁”,鲁确是其母亲的姓,鲁迅16岁丧父,与其母相依为命,母子感情笃深,以鲁为姓,寄托着对仁厚而善良的母亲鲁瑞的爱;另外在古代,周鲁是同姓之国。我们知道,在原始氏族时期,人类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即为“血缘家族”(马克思语),同一血亲的几个家族构成一个部落。氏和姓是同其他部落和家族交际时使用的,氏和姓是同义关系,氏这里表示部落,进入文明社会后,氏名为国名所取代。而同一部落中的几个家族,为标明所由出生的血缘关系都有自己的标记,这就是姓。这种血缘关系最初是从女性来确定,因而一些出现较早的姓,如姬、姜、姒、嬴等,大都从女,这正是母系氏族的遗制。我国氏姓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当在武王立国前后,这时由于部落的瓦解,社会的基本单位以家庭为主,作为血缘关系的两大标志--氏和姓,自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一些必要的调整。《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郑玄曰:“姓者,所以统系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出。”就是这次调整的结果,即姓已经成为表示家族的族号,而氏则用来表示家族的分支。姬姓为我国最古老的“姓”之一。周王族为姬姓,战国以后传说,黄帝亦姓“姬”,据《帝

王世纪》载:“黄帝长于姬水,固以为姓。”周人的祖先后稷据《元和姓篡》载是黄帝之曾孙帝喾的儿子,姓姬。至古公 ?父时率领姬姓部落迁至周,建立周国,文王时以国为氏,周武王时克商纣,建立周朝,至前256年,为秦所灭,周王族沦为平民,遂以“周”为氏。而“鲁”亦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姓谱》和《元和姓篡》所载,西周初年周公旦之子伯禽受封于鲁,当姓姬,与天子同姓,氏鲁。至鲁顷公时,灭于楚,迁至下邑,子孙遂以国名“鲁”为氏。顾炎武《日知录》云:“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五帝以来之姓亡矣。”而周鲁本为同姓之国亦鲜为人知! 再看“迅”字,除愚鲁而迅速之意外,还有“深意”。据《尔雅 -释兽》云:“牝狼,其子?,绝有力,迅。”“?”即激,从犬言兽性,从水言水性。在文字学上,即孳乳而为激烈的意思。现将“鲁” 和“迅”和起来看,“鲁”取自母姓,“迅”古意为狼子,那么“鲁迅”由此可以理解为牝狼的一个有大力的儿子。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自己比喻成一个牝狼的儿子呢?这个问题侯外庐先生在其《韧的追求》一书中有过解释,他说:“近代启蒙思想运动有一个逻辑规律,即先修改旧时代天经地义的命题,进而否定旧时代这个天经地义的命题。”以“鲁迅”为笔名正符合了这一逻辑规律,孟子曾讲: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鲁迅”以母为姓,以禽兽为名,是在承

笔名来源

1.鲁迅(周树人)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 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xx(xx)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xx(万家xx)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xx)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xx(xx赛?彼什希xx)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xx(xx)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 “自清”两字出自《xx?xx》: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xx(戴朝宗) 笔名“xx”取自屈原《离骚》: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xx)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xx)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xx(xx)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冰心以笔名揭晓作品以来,患上到无数声誉,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 事实“冰心”笔名的来源是如何?

笔名来源

1. 鲁迅(周树人) 1918年4月,他发表了《狂人日记》,在这上面他用了鲁迅这笔名。他是这样解释自己的笔名的: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的意思。 2.巴金(李尧棠) 巴金在法国留学时,有一个姓巴的同学自杀了,他为了怀念他就以“巴”作姓。他的一位朋友还为他取了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叫“金”,于是“巴金”这笔名就诞生了,他在《灭亡》一书上就用了此名。 3.曹禺(万家宝)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便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4.冰心(谢婉莹) 冰心小时候她就接触中国古典文字,特别喜欢唐诗。她对唐代诗人王昌龄作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特别欣赏,其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尤为喜爱。为了表明她不与黑社会同流合污,她就取“冰心”为笔名。 5.高尔基(阿列克赛?彼什希柯夫) “高尔基”在俄文中有“痛苦”的意思,哪他又为何取这个名字呢?原来他从小父母双亡,读了两年书就开始在社会上谋生了,遭受了很多的人间苦难,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所以取了“高尔基”这个笔名。 6.张恨水(张心远) “恨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东去”中截取出来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 7.朱自清(朱自华)

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8.戴望舒(戴朝宗)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爱情的象征,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 9.老舍(舒庆春) 老舍拆自本姓“舒”,其字“舍予”亦拆自姓氏。 10.金庸(查良镛) 金庸是拆最后一个镛字而来的。 11.刘白羽(刘玉瓒) “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 冰心以笔名揭晓作品以来,患上到无数声誉,连她本人的真名谢婉莹也被其笔名的风头盖过。事实“冰心”笔名的来源是如何? 7、萧红以及萧军是一对于相恋一方,其时她们曾经以及鲁迅通讯,并别离用了“萧红”以及“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路是“小小赤军”的意思,表现了她们对于革命的神驰。 曹禺取自本姓万的繁体“万”,拆开即是草禺,草字不取,取曹,故名曹禺。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 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前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驱车的神,厥后成为月的代称。月在古诗词中可作为恋爱的意味,月色的昏黄与戴望舒诗歌的昏黄婉曲是相合的,笔名暗示了骚人的诗歌内部实质意义以及诗风。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更名周树人,字豫才

著名作家的笔名来历

笔名“鲁迅”的来历 在用“鲁迅”这一名字之前,我们的伟大作家曾有过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等名字。“阿张”为祖父周福清所取。鲁迅1881年9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山”。鲁迅7岁进私塾,即以此为名。 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近,鲁迅上学时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于是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为“豫亭”,再改“豫才”。 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许寿裳曾对此作过解释: (一)母亲姓鲁, (二)周鲁是同姓之国, (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但这是否是鲁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 ■笔名“艾青”的来历 艾青原名蒋海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此后,这名字一直沿用下来了。 参考资料:/wenhua/wenhua_display.asp?id=449 ■笔名“巴金”的来历 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家》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的生活内幕,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控诉了旧礼教、旧势力罪恶,歌颂了五四初期知识青年的觉醒及他们与封建势力的斗争。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细腻独到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鼓舞知识青年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光明幸福,至今仍有反封建的重大意义。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1927年,他在法国旅居时,认识了几个朋友,其中的一个叫巴恩波。不久,听说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他虽然不熟识这个朋友,但深感痛苦。后来取定的笔名“巴金”的“巴”字即用这个自杀的朋友之姓。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

我国几位著名作家笔名的由来

龙源期刊网 我国几位著名作家笔名的由来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二版)》2009年第11期 鲁迅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树人。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署名鲁迅。取这个名字的理由是:第一,母亲姓鲁;第二,周鲁是同姓之国;第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这里表现出鲁迅的自谦与自信。 瞿秋白他生下来时头顶上有两个发旋,母亲给他取的乳名就叫“阿双”。七岁上学时,就以“双”的谐音取名为“瞿爽”或“瞿霜”。然而大自然银白的霜雪,一般要到深秋季节才能降临,所以瞿秋白自己又将“霜”字改为“秋白”。 郭沫若原名开贞,常用名郭鼎堂。1919年给《时事新报》的副刊投稿时,把故乡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和若水结合起来,取名沫若,沫水就是大渡河,若水现名雅砻江。 老舍原名舒庆春,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舒舍予,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意。以后他又取“舍予”中的头一个字,加上一个“老”字,成了“老舍”。他正式署名“老舍”是192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 夏衍本名沈乃熙,字端先。他1927年入党,一直从事工人运动和文化宣传工作,1935年,夏衍遭到敌人追捕。夏衍这笔名是1936年发表《赛金花》时首次署名的。因原来的名字和笔名都不能再用了。夏衍的父亲叫沈雅言,“夏衍”就取自父字“雅言”的谐音。 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运动以后,她写成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时,开始用“冰心”为笔名,她解释说:“一来是因为冰心两个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他酷爱词章,年轻时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中悟到光阴可贵,于是截取了“恨水”两个字。他十七岁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用了这个笔名。 【本报编辑部】

鲁迅先生的十个笔名及含义

鲁迅先生的十个笔名及含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化名人,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对中 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字饱含着对民众生活的感同身受,让人们深刻地认 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这篇文章将介绍鲁迅先生十个笔名及其含义。 1. 鲁迅 鲁迅本名周树人,其笔名“鲁迅”来源于《周易.系辞上》中的“大润之天,地道处之;天罔之人,地泽出焉。立则见其影,行则闻其声。故曰鲁迅。”意即想表达的是一种沉 默深沉的、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环境并做出反应的态度。 2. 义净 “义净”是鲁迅的道名,道家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身心,达到身体净化和心灵正觉的 目的。义净这个名字表达了鲁迅希望能够严守自己的道德标准,并为民众服务的愿望。 3. 芥子 “芥子”是鲁迅早期创作时使用的一个笔名,它的来源是《易经》中的“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乃统于天。”其中“芥子”代表着能够孕育万物的“元气”,表达了鲁迅对社 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强烈的批判。 4. 别克古丽 “别克古丽”是鲁迅在新疆担任医生时的绰号,这个名字来源于清代著名官员费长房 所著的《狼图腾》一书中的人物。它主要是因为鲁迅在新疆期间,深入了解了当地人民的 困难和苦难,并为他们提供了帮助。 5. 孤高 “孤高”这个笔名来源于王阳明所著的《阳明心学》,意味着一个人独立而不受任何 限制地进取。这个笔名的确切含义非常深刻,它表达了鲁迅所倡导的对于专制与封建传统 的深刻批判和反对,呼吁人们要维护自由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6. 道腴 “道腴”来源于《易经》中的“腴”字,“腴”可以表示身体和精神的丰满和健康。 这个笔名表达了鲁迅思想和文学作品所追求的纯粹和健康的道路。 7. 石化

鲁迅笔名的由来主要内容

鲁迅笔名的由来主要内容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一生创作的文章数量多,内容丰富,令人瞩目。但是鲁迅没有用他的真名李炳华作为笔名,而是用了他的艺术笔名,令人好奇他的笔名到底是什么,怎么用的,其实并不复杂。 一、鲁迅曾使用过多个笔名 在鲁迅的创作生涯中,他先后有过多个笔名,分别是“绿水来”、“鲁有脚”、“失忆老头”、“狐狸”、“梅里”、“裴东”、“素梅”、“芳”、“筱”、“苤等等。这些被鲁迅使用的笔名,对他后来创作有了给予一定的影响,这些笔名表达了鲁迅的文学愿慕,也节时的表达了他的情感。 二、什么原因让鲁迅用笔名 在鲁迅的著作中,有大量的反映他的政治兴趣及他的言论观点,而政治话语受到当时的许多限制。为了避免引起当时的权威们的不满,他不得不以笔名,而不是他的真名李炳华来发表文章,增加了他的文章的看点,更能赢得人们的期待和喜爱。 三、笔名及其来源 “绿水来”:鲁迅用这个笔名最早,1901年出版《绿水来集》,来源于鲁迅所爱的诗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的“绿波恢恢”句,抒发鲁迅对爱国的眷恋。 “鲁有脚”:这个笔名取自明朝苏轼的作品《调色春秋初夏》中有句“鲁有脚为诗,楚有葛贝为谣”,表达鲁迅对中华文化的深

沉热爱。 “失忆老头”:这个笔名出自鲁迅自己,源于他生活中一段风风雨雨的经历:待字闺中,鲁迅经常感到对先人苦苦求学的痛苦,更令他沉浸在孤独的深渊中,他把自己比作一个失忆的老头,令自己更加清醒地看待一切。 “狐狸”:这个笔名出自鲁迅的友人罗隐,取自其诗《狐》,他赞美狐狸的勇敢、智慧,以及敢于改变的精神,这也成为鲁迅的作品创作的一大灵感来源。 “梅里”:这个笔名源于古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梅里多,意为“行为潇洒,维护正义”,鲁迅后来也经常以这个笔名发表文章,表达他政治上的立场,引发人们强烈的共鸣。 “裴东”:这个笔名源自古典诗词《经济》,原句是“裴回东来,犹能唱前言”。鲁迅有时也偶尔会用这个笔名发表文章,也是用来表达文学观点的。 “素梅”:这个笔名也是鲁迅本人取的,来自古典诗词《望江楼》,有“偏爱素梅,不觉离别”句,鲁迅用这个笔名发表文章表现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心,以及自我保护的态度。 “芳”、“筱”:这两个笔名源于明清小说《红楼梦》中的两个林妹妹的假名,鲁迅用这两个笔名表达他对女性的友爱和尊重。 “苤”:这个笔名出自鲁迅本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众的挚爱,也是他最爱的笔名之一。 四、笔名的使用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名字的由来: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可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的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鲁迅先生1881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初三),诞生于浙江绍兴,小名阿张。为什么叫“阿张”呢?据说,鲁迅出生那天,正好张之洞来访,于是祖父周介孚便用张之洞的姓为其孙取名“阿张”。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只能说明鲁迅的祖父追求功名,图慕吉利。事实上,鲁迅的小名“阿张”同他的生日有关,同当时浙江一带的民风民俗有关。原来,民间传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也诞生于八月初三,“乃一家司命之主”。为表示对灶王爷的敬重以及祈求灶王爷能保佑鲁迅平安成长,故取小名“阿张”。“阿”字,在江浙一带,是称呼人的流行语。用在排行、小名或姓的前面,为前缀词,表示亲昵或敬重。由此可见,“阿张”这个小名,具有浓厚的地区色彩、民俗色彩,当然也倾尽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不久,鲁迅的祖父又以同音异义的字为鲁迅取大名“樟寿”,号“豫山”。“樟”与“张”谐音,属化引,仍有敬重灶王、祈求降福佑护之意。“樟”为常绿乔木,香气浓郁,质地上乘。周家世代诗书,取此显然是为了暗喻鲁迅天资不凡,将来必成大器。“寿”,则是按家谱中排列的顺序而定。鲁迅属“寿”字辈,故曰“樟寿”。樟木树龄长,终年常绿,与“寿”搭配,有长命百岁之兆。“豫”与“樟”有内在联系。据古书记载,豫指樟树。“豫”即“樟”,“樟”即“豫”。从意义上分析,这两者都含有祝愿周家子孙兴旺、人才辈出、光宗耀祖之意。鲁迅7岁进私塾,跟随叔祖玉田读书。老师嫌其字“豫山”同“雨伞”谐音,有伤大雅,加之同学也常以“雨伞”取笑他,鲁迅很不喜欢,便请祖父为他改名。祖父乃将“山”字去掉,改为“豫才”,取“具有优异才能”之意。 鲁迅17岁时,因家道中落,经济拮据,遂去了南京投考不收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当时,鲁迅寄居在叔祖周椒生家。周椒生时任江南水师学堂管轮堂(即轮机科)监督,他深受封建观念影响,认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侄孙鲁迅报考水兵有辱门庭,不宜将家谱里表示辈分顺序的名字记入兵册,于是将“樟寿”改为“树人”,取“百年树人”之意。这样便有了“周树人”这个名字。为表示不忘祖辈之期望,鲁迅此后一直用“周树人”作正名,直到逝世。

鲁迅笔名的由来介绍精选

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鲁迅是20 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鲁迅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遗产,除了浩如烟海的文学巨著,众多笔名也是其中之一。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取愚鲁而迅行的意思。〞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 可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 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参观“三味书屋〞,便走向鲁迅纪念馆。当我们走到二楼,一块牌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块牌子上面写着鲁迅的笔名,数数一共有

90多个,大家便心生疑问,鲁迅为什么要那么多笔名?我们看了旁边的解释才明白,原来鲁迅的作品把社会邪恶黑暗的一面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所以鲁迅一直是国民最恨的人,为了生存,鲁迅才不断更换笔名。面对这么多笔名,我们只能从头开始看起,1981年5月,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笔名“鲁迅〞,原因有三:1、母亲姓鲁2、周鲁是同姓之过3、取愚鲁而迅速之意。接下来是鲁迅年轻时的笔名,他早年的笔名大都含有“希望、鼓励、奋飞〞等意义。如“遐观〞,就是远看的意思,“唐俟〞,是徒然等待的意思,根据年代来推断,这表示对辛亥革命后现时的失望,并表示将投身于新的战斗……最后是鲁迅晚年时的笔名,鲁迅晚年时的笔名大都燃烧着挖苦的烈火,“虞明〞是“愚民〞们之意,取谐音,是对国民民政策的讥讽。让我最过目不忘的笔名是“孺牛〞,选自鲁迅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这个笔名反映了他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1936年8月27日,鲁迅使用了最后一个笔名“晓角〞,表示黎明前战斗的号角。这个笔名反映了他晚年卧床期间,知道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但仍然不望唤醒国人,为了迎接黎明的叨唠而奋勇斗争。 鲁迅的笔名不但反映了他的聪明才智,而且还表达了他对文学的执着。

解析古代文人笔名的来源及含义

解析古代文人笔名的来源及含义 古代文人常常使用笔名来表达自己的文学情怀和个性特点。这些笔名有时候是 取自于自然界的事物,有时候是借用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有甚者是创造全新的字词。这些笔名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文人们对自己的一种诠释和表达。 一、自然界的事物 自然界的事物往往给人以启发和灵感,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从自然界中汲取笔 名的灵感。比如,唐代文人王之涣的笔名“涣”,取自于水流的意象,寓意着他的文学才华如水流般源远流长。又如,宋代文人苏轼的笔名“东坡”,取自于他的出生地黄州东坡县,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二、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给人以启迪和感悟,因此,许多文人选择从 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中寻找笔名的灵感。比如,唐代文人杜牧的笔名“牧之”,取自于《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诗,寓意着他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又如,明代文人杨慎的笔名“慎独”,取自于《论语·述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表达了他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追求。 三、创造全新的字词 有些文人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选择创造全新的字词作为自己的 笔名。比如,唐代文人白居易的笔名“居易”,取自于他的字“居易”,表达了他的豁 达和随和的性格。又如,宋代文人辛弃疾的笔名“弃疾”,取自于他的字“弃疾”,寓 意着他对于身世的豁达和对于人生的悲壮。

总的来说,古代文人笔名的来源及含义多种多样,每个笔名背后都有着文人们深深的思考和情感寄托。这些笔名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是文人们对自己文学追求和个性特点的一种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文人笔名的选择往往与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有关。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文人们对于笔名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们普遍追求雅致和华丽,因此他们在选择笔名时往往会借用历史典故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而宋代则是一个政治动荡的时代,文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他们在选择笔名时往往会更加注重自然界的事物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总而言之,古代文人笔名的来源及含义丰富多样,每个笔名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这些笔名不仅仅是文人们对自己的一种诠释,更是文学史上的一部分。通过解析这些笔名的来源及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文学追求和个性特点,也能更好地欣赏他们的文学作品。

笔名“巴金”的由来

1923年4月,为追求新生活,未满19岁的巴金同他的三哥李尧林一道,去神往已久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上海。到达上海不久,兄弟俩一同考入上海南洋中学。年底,考进南京著名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巴金除学习高中课程外,课余继续研究无政府主义学说和社会革命理论。 1925年夏,巴金兄弟高中毕业,尧林报考苏州的东南大学外文系,巴金则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由于身体检查时发现肺病,决定回上海养病。同时继续读书、翻译、撰文,探究社会革命和实现自由幸福的道路。 1927年1月,巴金自费去法国。他在法国写成处女作《灭亡》,并把作品寄给在上海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周索非,准备印刷二三百册赠给亲朋好友,表明自己要与民众一道,为正义、公平奋斗不息。周索非收到文稿后并未付印,把它交给了当时最权威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编者郑振铎。郑看了小说后决定发表,于是,《灭亡》从1929年1月起在《小说月报》连载,至4月载毕。这部作品引起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被誉为“轰动文坛的佳作”和“1929年中国文坛仅有的收获”。巴金无意于当作家而写小说,但《灭亡》的发表却成为了他走向文学事业的起点。 《灭亡》写成后,巴金第一次署上一个新的笔名:巴金。他没有料到,这个新笔名就此伴随自己一生,以至取代了真名实姓。此后,有关“巴金”的来历有许多猜测。为这个笔名,他多次受到指责甚至批判。但他一直沉默不语。 1958年,巴金在《谈〈灭亡〉》这篇文章中,首次对这个笔名的来历作正式解释。他说:“巴”是得到同学巴恩波在项热投水自杀的消息深感痛苦而联想起来的;“金”则是朋友詹剑峰为帮他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名字而取的,当时他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这本书的英译本就放在书桌上。 1928年底巴金回国,定居上海。他的愿望是用行动而不是文字来反抗黑暗的社会,然而,当时的中国社会难以为他提供反抗机会。他只好继续潜心于无政府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宣传。他先后翻译了一些克鲁泡特金的名著,还编著了一本名为《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的论著,有系统地阐释自己对无政府主义原理的认识和理解,试图澄清中国无政府主义理论的混乱。然而,这本书却悄然地消失了。同时期,他还写成了《房东太太》,以法国为背景描写人类的悲哀的九篇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倒是这些作品至今还被人传阅和议论着。

-文化驿站-鲁迅140多个笔名的由来

-文化驿站-鲁迅140多个笔名的由来|文化驿站|鲁迅140多个笔名的由来 王祖远 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他的每一个笔名,大都经过深思熟虑,记录了他思想变迁的历程,表现了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韧性战斗的精神和灵活巧妙的斗争艺术。细说起来,其所取笔名的由来有11种。分述如下: 一,根据原姓名,字号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其时鲁迅的祖父周介孚在北京作“京官”。接到鲁迅诞生的家信那天,适值张之洞来访,介孚便用张之洞的姓为鲁迅取小名“阿张”。后又用同音异义字取大名“樟寿”,并取号为“豫山”。鲁迅上学后,同学常将“豫山”唤作“雨伞”,便又改为“豫才”。后来,鲁迅投考南京水师学堂。他的叔祖在此校当学监,觉得本家子弟进学堂“当兵”,不宜公开用家谱上的本名,便为鲁迅改名周树人。取义于“百年树人’。鲁迅从文后,有时以“树人’、“自树”、“树”、“豫才”、“豫”、“周玉才”为笔名,均由原名与字衍生。 二、出于反传统习俗 中国人历来依父为姓,鲁迅反传统习俗,依母姓取笔名日“鲁迅”。许寿裳曾向他询问此事,他说:“(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行之意。”鲁迅偶尔也用许广平的小名“许霞”、“许遐”作笔名,亦出于反男尊女卑之陋习。 三,根据出生地,工作地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此乃古越地,故以“越丁”、“越山”取名。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工作,又以“燕客”、“越客”、“越侨”署名。 四、引自成语、典故

杂文《春末闲谈》以“冥昭”署名,引自屈原《天问》:“冥昭瞢罔,谁能极之,”意为:远古之始,天地未分,混混沌沌,谁能弄清,“冥”,暗也;“昭”,明也。“冥昭”,可引申为“日夜’。这是鲁迅对“日施手段,夜费心机”的反动统治者的讽刺。此外,“巴人”即成语“下里巴人”的节缩;“直入”亦即成语“单刀直入”的节缩。 五、引用论敌之话 1928年8月《创造月刊》上发表了署名“杜筌”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一文,诬鲁迅是“封建余孽”。鲁迅即以“封余”回敬。又,1930年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呈请国民党中央通缉“堕落文人鲁迅”,因而取笔名“隋洛文”。其它如“史癖”等,均系出自论敌之口。 六、借用汉字的形、音、义 半殖民地的旧上海,可以说是一种半租界状态。鲁迅取“租”与“界”的一半,组成“且介”的笔名。此为拆字法。为了揭露反动统治者对人民实行愚民政策,鲁迅便以“虞明”、“余铭”、“韦士繇”(伪自由)、“土繇”为笔名。此为谐音法。陈西滢等曾骂鲁迅是“土匪”、“学棍”。鲁迅便在“土”字旁边加上“木”,成为“杜”,又去掉“匪”字的框,在“非”字下加了“文”,成为“斐”,组成笔名“杜斐”。此为拆字谐音法。鲁迅诗《梦》以“唐俟”署名。唐者,中国也;俟者,等待也。“唐俟”,即中国等待着光明的到来。此为取义法。在鲁迅笔名中以取义法命名的甚多,如“公汗”、“孺牛”、“翁隼”、“旅隼”、“白道”等等。 七、借用外语 林默在《大晚报》、《火炬》上发表《论“花边文学”》,暗骂鲁迅为“买力办”。鲁迅便以英语comprador(买办)的译音“康佰度”为笔名,反唇相讥。鲁迅

著名作家笔名的来历

著名作家笔名的来历 笔名“鲁迅”的来历 1918年5月,在钱玄同的激励和介绍下,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首次使用笔名“鲁迅”。在“鲁迅”之前,还曾用过“迅行”的笔名。鲁迅一生用了140多个笔名,而以笔名“鲁迅”闻达于天下。 鲁迅”这个笔名,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法是指“鲁”字乃鲁迅先生母亲的姓,他的小说中常提到的“鲁镇”,就是他母亲的老家;“迅”是他的小名,所以在他的小说里也出现过“迅哥儿”一词。另一种解释是先生挚友许寿裳所说,他亲自问过鲁迅先生,先生笑道:〔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但这是否是鲁迅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此乃先生自谦之辞。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字面上解释,也切合鲁迅的生平,都说得通。可最近又有人发现了第三种解释。认为“迅”字,古义为狼。出处见《尔雅•释兽》:“狼子绝有力者曰迅。”照这样注解引申出来,“鲁迅”是指狼的一个勇敢有力的儿子。持此一说的是历史学家侯外庐。他说,鲁迅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的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就是抨击封建社会“吃人”制度的,他取用这两个字为名,正是鲜明表示他甘以“狼子”自居,与封建社会制度彻底决裂之心声。据说侯外庐的这种解释,曾向鲁迅夫人许广平提起过,许广平连连称谢,表示首肯。 ■笔名“巴金”的来历 巴金,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原名李晓棠,字芾甘。他们辈分是“尧”字辈,巴金的大哥名尧杖,三哥名尧林。《诗经》中《国风·召南》有《甘棠》3首,共3章,每章句首均叠用“蔽芾甘棠”一句,巴金原名的末一字“棠”和字“芾甘”盖出于此。“芾甘”和“李芾甘”是巴金早年发表文章和译作的笔名,因此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他的原名。 关于“巴金”这一笔名的由来曾有过许多讹传,巴金曾在1985年答复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表示:“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至于笔名中的“金”字则是他的一个安徽籍朋友想到的。当时,他正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不久,这部书的英译本还摊在桌上,那个朋友听说他要找一个容易记住的字作为笔名的名〔姓“巴”已有〕,就开玩笑地说出了“金”字。他采纳了朋友的意见,从此,以一个少有的姓和一个常见的字合成的“巴金”这个笔名诞生了。 1928年8月,他首次在长篇小说《灭亡》上署用笔名“巴金”,并把小说寄给正在上海开明书店门市部当经理的朋友索非。索非接到这部书稿立即转送叶圣陶先生,因当时郑振铎出国去了,叶圣陶正代理着编辑《小说月报》。叶圣陶读了《灭亡》以后,觉得非常好,就把它发表了。于是,“巴金”的名字在文坛上开始不断地放射出绚丽的荣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