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3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精选3篇(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这一主题。
在我看来,作为一名记者,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报道事件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讲述故事来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故事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让我们思考,让我们改变。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而是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让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动力。
作为记者,我们有责任通过讲述好故事,传播正能量,激励人们前行。
但是,要讲好故事并不容易。
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事件的背后故事,探讨事件的意义和影响,用心去传递事件背后的价值观和人性美。
只有通过深入思考和细致挖掘,我们才能讲好一个故事,让人们为之动容。
在这个快节奏的新闻时代,很多时候我们更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和深度。
但是我坚信,只有注重故事的表达方式,才能让我们的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最后,我希望每一位记者都能意识到好记者讲好故事的重要性,不要被短期利益和速度冲昏了头脑。
让我们用心讲述每一个故事,让每一个故事都有价值和意义。
谢谢大家!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精选3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我的职责就是将这些故事讲述出来,让更多人能够听到、了解、分享。
作为一名好的记者,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思考能力,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并将其呈现给大众。
我们需要用心聆听每一个故事,并通过精准的文字、生动的画面,将其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每一个故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需要尊重、理解并传播这些故事。
在报道中,我们应当做到客观公正,做到实事求是,让事实说话,让观点自明,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准,坚守新闻的底线。
我们要讲述那些感人肺腑的故事,讲述那些平凡人物的不平凡经历,让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力量。
我们要讲述那些社会问题的点滴,引发大家的关注和思考,激励社会的进步。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模板五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模板五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1“好新闻,现场是关键。
”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__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
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
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
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
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2很多人都喜欢西藏,那里的天离我们很近,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得到,那里孩子清澈明亮的眼睛让人感动,他们拥有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
但有个孩子告诉我,他最讨厌拉萨的太阳。
他说,他眼睛里的西藏“天是灰色的、树是黑色的”。
他指着远处的布达拉宫说,“那只是一个轮廓”。
他叫多吉,是我在布达拉宫广场上偶遇的一个少年。
他的眼睛浑浊,患有严重的白内障,今年只有16岁。
分别时我把太阳镜送给了他。
那次西藏之行,缘起于一位名叫静静的听众的来信。
信中她提到了一个有“绝活儿”的小姑娘达瓦——她可以闭着眼睛烧水做饭。
为什么要学这种危险的“绝活”?用达瓦妈妈的话说,以后孩子的眼睛可能会不太好。
这个“不太好”就是患有白内障,这是西藏牧区普遍的病。
于是,我们踏上去往西藏的路。
与以往不同,这次与我同行的还有医生。
抵达西藏后,我们兵分两路,一组去走访当地医院,另一组寻找信中的小女孩达瓦。
驱车8个小时,我们抵达了那曲。
阳光下,小达瓦总是皱着眉头,眯着双眼。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推荐5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推荐5篇有了一份演讲稿,我们能够更好地传达我们的目标和意图,演讲稿的优秀,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演讲的主题,网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1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敬业与家业的三个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贩的故事。
时光回到1996年。
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为了解城市卖菜人的生活状况,我,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贩,深夜去批发市场购菜、白天又到农贸市场卖菜,从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辛劳之余,一个温暖的细节,至今印在我脑海:那天凌晨,刚刚还在为一毛两毛精打细算的菜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热情地邀我在小摊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青菜面,我抢着去付钱,他却立刻跟我翻了脸:“你瞧不起人?”那一刻,平凡的人给我最深的感动!带着情感一挥而就的《与菜贩冯学至同行一昼夜》,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获了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
18年过去了,我还在路上,始终关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捞沉没的声音,成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县长的故事。
#年的一天,我正在省环保厅采访,偶然听说厅长要去省监察厅,对治污不力的灌南县长进行“联合约谈,我立刻断定这是条“鲜活好鱼,就自己跑到厅长办公室,死磨硬缠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机会。
“问责政府现场直击”见报后,在全省激起强烈反响。
被问责的陈县长此后被调任巿环保局局长。
不少人戏称我“一篇报道挑落了一个县长,3年后,“不打不成交”的陈局长在接受本报回访时这样说道,“问责的具体日期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他更发自内心地说,发展经济一定不能给当地留下污染的烂摊子。
这样的转变,何尝不是对新闻价值的最好肯定?直面热点,直击痛点。
回望近20年职业生涯,最让我满足的,是自己的纤弱之笔,能够担当记者的应有之责,推动社会的点滴进步!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对6岁的女儿,我常常感到"爱不够”的歉疚。
202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集合9篇

202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集合9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1我叫余__,是__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
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
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
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
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
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
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
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
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
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
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
我无法开导她。
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
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
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
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八篇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八篇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八篇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
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相信写演讲稿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1“好新闻,现场是关键。
”在过去9年的记者生涯里,每一个新闻采访都让我对这句话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今年xx遭遇的“7·11”特大暴雨洪灾中,“到一线!到现场!”已成为我和同事们的共识。
透过大家的深入一线,在传递及时、准确信息的过程中,媒体公信力再一次得到彰显。
同时,投入灾区报道的同仁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让人们感受到,灾情面前,记者同样是战士。
我们以笔和镜头,捕捉着一个个奋勇抗险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瞬间,传送回抗洪一线的实时动态,记录下守护家园的爱与情怀,呈现出大家共同面对灾难的抗争、不屈与伟大。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会场是我们的现场,基层是我们的现场,抗洪抢险一线也是我们的现场。
不仅是因为在现场能够亲眼观,亲耳听,亲身感,捕获的新闻具有较强新闻价值和魅力,更重要的,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2在行走中记录、在体验中发现,是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一直坚持的方向。
六年来,我们攀雪山、过草原、越峡谷、穿行原始森林,克服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但脚步依然坚定。
因为这一路上,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
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也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在西藏阿里丁嘎执勤点的采访经历。
西藏阿里是中国西南部最偏远的地区,我们经常走了一天都碰不到一个人。
这里也被称作“生命禁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40%,有时候我们需要一边吸氧一边拍摄。
执勤点的海拔将近5000米,没有房子,只有三顶军用帐篷,是战士们吃饭、睡觉、学习的地方。
虽然在去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现实体验还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优秀3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优秀3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一我是一名普通的记者,能够作为代表做这个发言,感到莫大荣幸。
今天是新闻工作者的第8个节日。
对于我们新闻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没有休假却倍感荣耀的节日。
今天上午我收到一则短信,我读给大家听一下,“驴拉车不前,鞭之;仍不前,再鞭;乃卧地!学者路见此,附驴耳道:再不好好拉车,就送你去当记者。
驴即起,狂奔。
祝记者节快乐!”虽然这是一则恶搞的信息,不过,我想从侧面也折射出社会对我们这一职业的认知与认同。
记者职业充满光荣与梦想,充满艰辛与危险。
有资料统计,在非军事职业中,矿工是最危险的,其次就是记者。
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一种使命。
哪里有重大事件,哪里就有记者;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记者。
不管严寒酷暑,不管白天黑夜,奔波在现场,奋笔于案头。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
记者手中的笔,重有千钧,不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还给我们注入无穷的原动力。
我相信不仅是我,我们所有新闻工作者对记者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体验。
大家在这条路上勤勤垦垦、兢兢业业,默默前行着。
用一种专业的精神和态度对待我们每一次采访任务,用多一份的理性与沉思做好每一篇新闻报道。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已经拉开了帷幕。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蓝图激荡人心。
作为广播电视的新闻记者,在新形势下,在社会大变革的热潮中,如何用我们的镜头、用我们手中的笔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这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有根底,才有群众基础,才有时代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生动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一定一如既往,保持热情、激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我相信,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
实用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四篇

实用的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四篇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篇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
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
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
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
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正月十五,__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
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
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__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
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
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
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
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通用17篇)

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演讲稿范文(通用17篇)好记者讲好故事主题篇1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
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
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
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
20xx年5月,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
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
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宏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20xx年我和同事驻XX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
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
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发展史;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20xx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XX新区的鱼雁文化、稻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也在对XX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记者讲好故事2022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范文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
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
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
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
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
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
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
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
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
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
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
我无法开导她。
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
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
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
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
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
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
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
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
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敬业与家业的三个小故事。
其一,我和菜贩的故事。
时光回到1996年。
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为了解城市卖菜人的生活状况,我,一个刚工作的小女孩,独自一人跟着陌生的菜贩,深夜去批发市场购菜、白天又到农贸市场卖菜,从前一天的晚上一直跟到第二天下午,通宵未眠!辛劳之余,一个温暖的细节,至今印在我脑海:那天凌晨,刚刚还在为一毛两毛精打细算的菜贩在忙碌了一夜之后,热情地邀我在小摊上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青菜面,我抢着去付钱,他却立刻跟我翻了脸:“你瞧不起人?”那一刻,平凡的人给我最深的感动!带着情感一挥而就的《与菜贩冯学至同行一昼夜》,让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即收获了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
18年过去了,我还在路上,始终关注百姓的冷暖,努力打捞沉没的声音,成为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其二,我和县长的故事。
2022年的一天,我正在省环保厅采访,偶然听说厅长要去省监察厅,对治污不力的灌南县长进行“联合约谈”。
我立刻断定这是条“鲜活好鱼”,就自己跑到厅长办公室,死磨硬缠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机会。
“问责政府现场直击”见报后,在全省激起强烈反响。
被问责的陈县长此后被调任巿环保局局长。
不少人戏称我“一篇报道挑落了一个县长”。
3年后,“不打不成交”的陈局长在接受本报回访时这样说道,“问责的具体日期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他更发自内心地说,发展经济一定不能给当地留下污染的烂摊子。
这样的转变,何尝不是对新闻价值的最好肯定?直面热点,直击痛点。
回望近20年职业生涯,最让我满足的,是自己的纤弱之笔,能够担当记者的应有之责,推动社会的点滴进步!其三,我和孩子的故事。
面对6岁的女儿,我常常感到"爱不够”的歉疚。
因为她,可以说是我历经磨难才得来的。
永远不会忘记!2002年5月31日。
那天,我已怀有84天的身孕。
一大早,我赶到江浦的江滩上去采访,乡间小道,一路颠簸,采访结束,我发现自己流血了……而这一次失去孩子,带来此后多次怀孕不顺,成为我人生最深的痛。
一年后,我准备再次怀孕,医生却给出了这样的诊断:“因上次流产损伤严重,可能怀不上了”,顷刻间如五雷轰顶,短短几天,我的双鬓竟然长出了白发!意外的是,在悲伤焦灼中,我却怀上了。
然而,快七个月时,这个让我满怀期待的孩子忽然早产了,我哭着请医生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但最终孩子仍离我而去……两年后,好不容易收拾好心情的我又痛苦地遭遇了第三次怀孕失败。
那些年,领导同事都劝我多注意休息,但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却让我不愿懈怠:我一边坚持繁忙的工作,一边挤出时间看中医,天天喝苦涩的中药,常常背着医院代煎的药包去出差……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22年,距离我第一次流产6年之后,我以躺在床上8个月为代价,才换来了这个心肝宝贝。
孩子出生的刹那,我发誓一定要将全部心力扑在她身上,但很快我就食言了。
女儿出生6年来,我6次获得省级好新闻一等奖。
荣誉背后,是我常常工作到女儿熟睡的深夜。
一天,我晚上8点多回到家中,女儿惊喜地扑上来,“妈妈,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早啊!”此爱绵绵,此憾千千。
虽不能常伴左右,乖巧的女儿还是给了我最好的回报。
此刻,我的脑中映现出这样一个镜头:躺在爸爸怀中撒娇的女儿,看到床的另一头故作妒忌的我,特意爬过来悄悄哄我:“妈妈,我不跟你睡一头,其实是怕爸爸脚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2022年9月13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
所以,当噩耗传来的时候,我是不信的。
但残酷的新闻迅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平台——重庆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执行航拍任务时不幸坠毁,机上4人全部遇难!我的同事宋昊恩和蒋亚,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蒋亚和宋昊恩是重庆广电航拍事业中的黄金搭档,有人说,“他们就是为航拍而生的”。
他们多年来所拍摄的《鸟瞰新重庆》,以其超低空穿行、横跨90度的拍摄画面令人惊叹折服,成为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心目中的经典。
每一次航拍对于宋昊恩和蒋亚来说,无疑都是一场战斗。
他们必须透析重庆各种地形地貌,制定详细计划,应对各种气候。
一天可能会飞行9个小时,在狭窄的机舱里,蜷缩着一动也不能动。
昊恩患有高血压,但降压药有利尿作用,为减少飞机的起降,他在航拍时从不吃药。
蒋亚因为高强度的航拍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一疼就是一整夜。
2022年9月13日中午12点多钟,昊恩给我发了一张他在飞机上拍摄的照片,说天气不理想、有点失落。
我万万没有想到,那竟成了他留给我最后的聊天记录。
十几分钟后,飞机失事了。
有着雄鹰梦想的昊恩和蒋亚,将他们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云层之上。
最初看他们留下的最后的影像时,这画面上写着美,写着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
而现在,我看到这画面上分明写着记者的责任和担当。
而在中国,用生命践行承诺、用忠诚守护使命的记者又何止宋昊恩和蒋亚……20多年妙手著文章、创新做公益的俞佳友,18年始终冲在新闻第一线的高思杰,历时9年写数篇内参为一起冤案平-反坚持不懈的汤计……他们之所以有如此的人生高度,是因为他们把根扎在了最厚的土壤里。
新闻界前辈穆青有句名言“勿忘人民”,因为人民在哪里,新闻就在哪里!做记者27年,我深深地知道,生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无数的新闻在前面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