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主要野生中药材及分布

合集下载

针对白芍的产地调查报告

针对白芍的产地调查报告

2
不同产地的白芍质量存在差异,与地理环境、 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
3
白芍的种植方法、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对白芍 的质量和药效也有影响。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01
加强白芍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白芍的质量和产量。
02
开展白芍药理和药效方面的深入研究,为白芍的现代化应用提
供科学依据。
加强与其他中药材产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国外产地
韩国
主要集中在韩国的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忠清南道、忠清北 道等地区,其中以全罗南道的白芍种植面积最大。
日本
主要集中在日本的本州岛和九州岛,其中以本州岛的白芍种 植面积最大。
历史与现状
白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就已经开 始种植。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发展,白芍的种植面积也 在不断扩大,同时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白芍产量 也在逐年增加。
05
对策和建议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总结:建立完善的白芍生产管理机制是保证白芍质量、实 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加强白芍产地的行政管理,明确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加 强对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产品质 量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结:白芍产地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白芍的质量和产量,加强生态环境的 保护对于维护白芍的药用价值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
总结:加强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对于提高白芍生产技术和 提升产业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开展白芍种植、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积极推广 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 流与合作,提高白芍产地的整体科技水平。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安徽省资源分布与利用

安徽省资源分布与利用

安徽省资源利用与分布【地理资源】[面积]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时区]安徽省与中国首都北京处于同一时区,[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1)淮北平原。

资源介绍: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总面积3.83万平方公里,除东北部及其他少数地区有低矮的残丘外,其余绝大部分为平原,约占淮北土地面积95%以上。

淮北平原海拔高度在15~46米之间,由西北向东南微缓倾斜,平均坡降约万分之一点二,非常有利于全面实行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大规模集中连片栽培作物;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和合理布局农业生产。

由于地质时期(全新世中期)的沉积和近代黄河屡次南泛以及淮河干支流的侵蚀和沉积的结果,使淮北平原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征,对排涝和灌溉都有不利的影响。

大体上北部为黄泛平原,地势最高,土地质量较好,农业土产水平较高。

资源利用:根据其自然资源特征,大量种植果树以及栽培林木,根据其地势地貌西北向东南微缓倾斜的特征,安徽政府正在一步步实现此地区全面农业生产机械化和大规模集中连片栽培作物,此地区农业生产专门化和合理布局已初步形成(2)江淮丘陵。

资源介绍:淮河以南、长江下游一带。

主要由长江、淮河冲积而成。

地势低洼,海拔一般在10米以下,水网交织,湖泊众多。

受地质构造和上升运动的影响,沿江一带平原形成了2~3级阶地,分布着众多的低山、丘陵和冈地。

流水侵蚀切割,多冈、冲相间地貌。

滨江和江心发育有面积很大的江心洲和滩地。

处在中亚热带区域,水、热资源丰富。

年均温15.5~16.5℃,无霜期多在230~240天之间资源利用:根据地貌特点种植农作物,部分矿产资源丰富地区以开发矿产为主,人文、文化资源与旅游相结合。

此地区作物一般一年两熟,也可一年三熟。

作物主要以水稻、冬小麦为主。

淮南以南的平原大地,以种植水稻为主,与淮北平原以旱作为主有别。

中华九大仙草生长特性及药用价值

中华九大仙草生长特性及药用价值

中华九大仙草唐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中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苓、苁蓉、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而霍山石斛被冠以“九大仙草”之首。

1、霍山石斛(1)生长环境:主产于大别山区的安徽省霍山县,河南也有分布。

霍山石斛喜阴凉湿润,通风多雾的小气候,忌高温、干燥、强光和长日照。

一般生长在海拔250~1200m的傍水岩石上或附生树上,多长于河间山谷旁峭壁上,大多与苔鲜、石苇和地衣等低等生物附生在一起,形成小群落常,生长环境中需有根生菌存在。

年平均气温18~23 ℃之间,年降水量100~1200mm ,空气相对湿度为80 %以上为好。

霍山石斛主要生活在以霍山为中心的大别山一带。

该地区地处北亚热带,光、热、水等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14-16℃,无霜期210-2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00-1500毫米,相对湿度70-80%,区内山峦起伏,群峰林立,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占地总面积的35%,适宜野生霍山石斛的生长繁殖。

(2)主要成份:石斛多糖、石斛碱、6-羟基石斛碱、石斛次碱、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

(3)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胃、肺、肾经(4)主要功效:霍山石斛能大幅度提高人体内SOD(延缓衰老的主要物质)水平,对经常熬夜、用脑、烟酒过度,体虚乏力的人群,经常饮用非常适宜。

霍山石斛有明目作用,也能调和阴阳、壮阳补肾、养颜驻容,从而达到保健益寿的功效。

①补五脏虚劳:心阴虚一营养大脑,营养心肌,降心火;肝阴虚一改善肝血循环,养肝明目;脾胃阴虚一养胃生津,促进肠胃蠕动;肺阴虚一润肺、祛燥、平咳;肾阴虚一补阴潜阳,生精血、填骨髓。

②抗肿瘤降血糖: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霍山石斛具有增强T细胞、B细胞,NK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对抑制肿瘤和降血糖有非常好的疗效。

③抗衰老消除疲劳:霍山石斛能大幅度提高体内SOD(延缓衰老的主要物质)水平,对经常熬夜、用脑、烟酒过度,体虚乏力的人群,经常饮用非常适宜。

安徽省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简介

安徽省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简介

收稿日期,&1116.&6&&7修订日期,&11.61&6.28资源开发8安徽省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简介谈永进3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安徽安庆&+511(4大别山区位于安徽9河南9湖北三省!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笔者曾于.:;5年参加了安徽大别山区部分县的资源普查工作!后又几次到大别山区采集标本"现将有关材料简报如下,.概况大别山区总面积.(;:1<=&"其中包括安徽的金寨县9霍山县及岳西县的全部!六安9舒城9潜山等县的部分!本区地貌多样!由丘陵9低山9中山三部分组成!海拔高度21>.?11=以上不等!最高峰白马尖海拔.??1="坡度一般为(1@左右"本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暖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5A!无霜期&.1>&&1B !平均降雨量.&11>.211==!平均相对湿度2C>;1C"由于山体垂直高度的变化!气候9土壤9植物差异明显!因此药用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安徽省大别山区野生药用动9植物种类及养殖9栽培品种都很丰富"据普查资料统计!分布在安徽省大别山区境内的中药材品种近&111种!其中霍山县有.?11余种!金寨县有.(11余种!岳西县有..11余种"&’.根及根茎类药材主要有桔梗9半夏9天麻9安徽贝母9苍术9草乌9土茯苓9乌药9丹参9南沙参9玉竹9黄精9百合9石菖蒲9香附9天冬9独活9天花粉9何首乌9天南星9穿山龙9前胡等"&’&茎藤类药材主要有络石藤9槲寄生9活血藤9青枫藤等"&’(皮类药材主要有杜仲9厚朴9黄柏9合欢皮9五加皮9丹皮9苦楝皮等"&’+叶类和花类药材主要有枇杷叶9桑叶9侧柏叶9石楠叶9冬花9银花9望春花9野菊花9月季花9松花粉等"&’2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主要有南五味子9山楂9金樱子9苏子9苡仁米9白扁豆9八月炸等"&’5全草类药材主要有断血流9百蕊草9鱼腥草9连钱草9败酱草9仙鹤草9瞿麦9扁蓄9石韦9平地木9马细辛等"&’?菌类药材主要有茯苓9马勃9灵芝等"&’;动物类药材主要有麝香9豹骨9鸡内金9乌梢蛇9青娘子9斑蝥9土鳖虫等"&’:矿物类药材主要有秋石9自然铜等"&’.1由外地引种栽培的药材有人参9浙贝9黄连9冬花9云木香9川断9山茱萸9元胡9喜树9知母9泽泻9一见喜9防风9川楝子等"其中茯苓9天麻9桔梗9石斛9丹参9半夏9苍术9断血流9明党参9茵陈9秋石等为大别山区地道药材"(蕴藏量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经普查测算总蕴藏量约&2万D !其中蕴藏量最大的县是安庆地区岳西县和六安地区霍山县"本区每E 可产.111D 以上的药材有,茯苓9葛根9虎杖9活血藤9鱼腥草等7每E 可产211>.111D 的有桔梗9山楂9香附9野菊花9金樱子9断血流9石菖蒲等7每E 可产.11>211D 的有合欢皮9苦参9土茯苓9地榆9茵陈9丹参9元胡9乌药9明党参9穿山龙9鱼腥草9贯众9苍术9仙鹤草9益母草9秋石9防己等7每E 可产21>.11D 的有百蕊草9柴胡9金钱草9玉竹9百合9石韦9艾叶9青蒿9大蓟等"+分布特点大别山区地形复杂!有高峰!有峡谷!有中9低山!有丘陵及山间盆地!小气候多样!但中药材分布受垂直分布规律的影响较明显"海拔.211=以上的山脊!地形开敞!气温低9云雾多!主要为高山矮林丛带!药用植物有卫茅9胡枝子9安徽小檗9三脉叶马兰9白花前胡9苍术等7海拔.111>.211=处为局部平缓坡地!为山地矮林带!药用植物有落新妇9金钱草等!药用动物有娃娃鱼7海拔;11>.111=中山!为落叶阔叶林带!群落种类较多!有一些稀有珍贵药材品种!如,石斛9人参9黄连9珠参9七叶一枝花9徐长卿9草乌9百合等7海拔211>;11=为落叶常绿阔叶林带!药用植物有,茯苓9辛夷9厚朴9黄柏9枇杷9山茱萸9桂皮9络石藤9天麻9淫羊藿9独活9前胡等7药用动物有,原麝9豹9灵猫等7海拔&11>211=多为人工种植区!主要品种有,桔梗9半夏9断血流9皖贝母9玉竹9黄精9茵陈9夏枯草等7海拔&11=以下由岗地9丘陵组成!气温高!无霜期长!多为草本类"如半边莲9夏枯草9香附9大蓟9小蓟9丹参9车前等"1;+万方数据安徽省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简介作者:谈永进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刊名:时珍国医国药英文刊名: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年,卷(期):2001,12(5)被引用次数:1次1.刘之杨,孙志国,熊晚珍大别山片区中药材的地理标志保护与GAP规范化种植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4(03)引用本文格式:谈永进安徽省大别山区中药材资源简介[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1(5)。

中药材产及分布

中药材产及分布

中药材产地及分布人参: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

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

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人参按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

园参商品: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野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移山参: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人参、朝鲜红参:主产朝鲜、韩国。

东洋参:指日本的人参栽培品,分红参和白参两种。

(1)野山参:产量稀少,主要在长白山区以及小兴安岭地区偶尔发现。

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少有发现。

(2)林下参、园参:中国吉林主产;辽宁的桓仁、新宾、凤城、铁岭、抚顺等地也产;黑龙江的铁力、伊春、东宁、牡丹江等地也产。

西洋参:原产北美,我国亦有栽培。

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我国东北及北京、西安、江西等地有栽培。

1975年以后,我国陆续从美国引进几批种子,分别在吉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贵州、云南、河北、山东、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种栽培成功,其中东北三省、陕西秦巴山区普遍栽培,尤其是福建、云南等高海拔山区的引种成功,为我国西洋参栽培区域向低纬度范围扩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党参:分布东北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

由于产地不同,有西党、东党、潞党等三种。

西党:主产陕西、甘肃。

东党:主产东北等地。

潞党:主产山西,多为栽培品。

野生于山西五台山等地者称"台党"。

川党:产四川、湖北等地。

非药典品中:管花党参(又名甜党、叙党,产四川、贵州);绿花党参(产四川);秦岭党参(又名大头党参,产陕西、甘肃);新疆党参(产新疆);柴党(产四川、甘肃)。

球花党参:产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

灰毛党参: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明党参:1、明党参:主产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安国、亳州中药材主要品种市场行情

安国、亳州中药材主要品种市场行情

知母肉 知母肉
北沙参 丹 丹
丹 丹 苦 甘 甘 甘 甘 生 生 生

内蒙统 山西统 河 南野
河北统 山东统 统 内蒙毛草 野生 条草 甲乙 丙丁 山西统 小 1 支 6
3 2支
3~4 1 3 82 . ~9 95 2 . ~1
78 1 . ~1 8 ~9 1 ~l 0 l l . ~l 25 5 1 . ~2 45 5 1 ~1 7 9 1 . ~l 35 5 1 2~1 3 8 5~1 . 1 l ~ 1 8 9
5 ~7 1 3
黄 精 秦 秦 艽 艽
统 大 小
粉 质 统 统 野统 统货 柴大丁 柴小丁 粉块 光 统

l ~2 9 l 5 ~8 5 0 1 5 5 1 ~l0
1 9~2 l 1 ~l 7 9 3 ~4 4 3 2 ~3 5 4 3 ~3 O 3 8 0 ~1 1 . ~l 25 4 1 ~1 1 3 l 6~1 9 1 ~1 l 3
1 ~ 1 5 6
怀山药 天 天
天 天 天 大 大 桔 桔 前 前 柴

光小统 统 一 二等
三四等 大 小 西块 水根 家新 野生 统 野生 红

3 ~5 8 O 10 3 3 ~l 5 10~10 5 7
10~10 l 2 4 ~4 3 6 3 ~4 7 2 92 3 . ~l 55 . ~7 5 ~6 6 O 6 ~6 2 7 3 ~5 8 0 6 2~6 7 5 ~7 3 5
安 国 亳州 中药材 主要品种市 场行情
21 0 8月( 0年 单位 :元 /公 斤)
品名
普通红参
红 参
规格
4 8支
8 O支

安国、亳州中药材主要品种市场行情

安国、亳州中药材主要品种市场行情
山 统
l . ~2 85 2 3 ~3 4 8 9 0 ~l 2 ~2 2 6 2 ~3 9 2
2 6~3 7
毛 知母 知母 肉 贵 精
秦 藁 艽 本
野丹参 甘 生
生 熟 黄 黄 黄 黄 麦

内蒙毛 草
l ~1 . 0 25
58 1 .~ l
何首乌 葛 根

辽 细 辛 辽 细 辛 蒲 公 英 蒲 公 英 雨腥 草 地 丁 徐 长 卿
麻 黄 根


东北大统 嘉 等
统 统 东北 头 肥
4 0~5 O 1 4~1 8 6.
l 0~2 . 75 1 O~1 2 l ~2 3 7 O. 1 . 53
山豆根 猫爪草
猫 爪 草 地 榆 薤 白 L 慈 菇 I J
1 2~l 6
地骨皮 五加皮 茯 茯

甜统 统 白块 白片
8 4 ~1 88 4 . ~1 1 5 2 0. ~1 1 5 5 0. ~l 1 0~1 . 35 2 8~3 2 4 8~5 0
粉T 统
统 统 统 小 统 大 统 统 统
68 2 . ~1 2 ~3 7 0
9 8 l .~ 5 8 35 ~1 . l . ~2 18 6 l ~l . 5 93 l . ~2 55 1 1 2~l 8 5 . ~7 8
山东统
河 南统 颗 粒 状 统 统 大 小 统 统 北统
20—6 0 —2 0
2 0 — 8 4 —2 0 3 ~3 O 5 2 ~2 5 8 6 ~8 2 ~3 8 5 2 ~3 8 5 58 . ~8 3 3 . . ~6 5 l ~ 1 6 8
黄 药子 红 药子 穿 山龙 虎 紫 紫 附 附 杖 草 草 子 子 紫 苏根

宣城市野生黄精资源分布现状调查和保护建议

宣城市野生黄精资源分布现状调查和保护建议

宣城市野生黄精资源分布现状调查和保护建议黄精,又称五加、黄华五加等,是中国传统草药之一,有滋补、清热解毒等功能。

宣城市地处皖南山区,其自然环境适宜黄精生长。

为了对宣城市黄精资源的分布现状进行调查和保护建议,我们进行了以下研究和分析。

一、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文献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民众对黄精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状况;实地考察了宣城市境内的黄精分布情况、生态环境和利用情况;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了黄精的生物学特征和用药价值方面的资料。

二、黄精资源分布现状宣城市的黄精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和深山地带。

其中,深山地带黄精的野生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著名的“三十六洞天”中的山岭和溪谷中。

而县城周边的黄精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路边、山庄附近及小区、庭院内。

黄精的生态环境主要依赖于湿润的山地环境,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

特别是黄精的根部,更喜欢生长在有机质较为丰富的泥土中,多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地带。

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黄精面临人为生态环境破坏和采摘压力的双重威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不少市民会在春秋季节采集野生的黄精。

三、保护建议1. 增强民众保护意识加强对黄精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黄精及其保护相关知识,举办一些宣传普及类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民众进一步认识到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2. 建立保护制度应当加强对黄精的管理并建立保护制度,限制采摘黄精的数量和地点,规范采摘行为。

加强执法检查,形成保护黄精的合力。

同时,通过政府与相关科研机构、技术部门和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专家人才和技术力量,共同保护黄精生态环境。

3. 勤俭原则黄精的利用是需要合法授权的,在采摘黄精的同时,应遵循勤俭原则,谨慎采摘,不浪费,不滥用。

同时,在黄精的利用过程中,保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原则。

四、结论本次调查发现宣城市黄精野生资源分布存在密集和稀疏交替现象,最主要的生长地是城乡交界处和深山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主要野生中药材及分布
文章摘要:白芨:野生或栽培,华东各省产,品质优良,夏秋采收。

白蔹:多野生,主产六安、滁州,春秋采收。

白茅根:全国各地均有野生,以春秋采收为主。

&...白芨:野生或栽培,华东各省产,品质优良,夏秋采收。

白蔹:多野生,主产六安、滁州,春秋采收。

白茅根:全国各地均有野生,以春秋采收为主。

白前:分布长江以南各地,10月采收。

白药子:我省长江流域,9月采收。

白术:我省、浙江有野生资源且质量上乘,立冬采收。

白薇:多为野生,滁州为主产区,早春晚秋采收。

半夏:主要来源于野生,宁国、宣城、泾县所产称为“宁国子”;舒城所产称为“舒半夏”;以阜南产“焦半夏”、颍上产“颖半夏”质量上乘,多供出口,被誉为“圆珠半夏”。

6-7月份采收。

萆解:长江以南各地,歙县为主产区之一,全年均可采收。

地榆:江南山区广泛分布,春初秋末采收。

防己:主要来源野生,其中粉防己以安徽产体重粉足,质量上乘,主产芜湖、安庆、徽州,全年均可采收,以春秋质佳。

蒿本:全省均有分布,10-11月份采收。

葛根:野生或栽培,全省山区广泛分布,春秋采收。

虎杖:安徽各山区出产,春秋采收。

黄精:芜湖为主产区,秋末冬初采收质量最佳,春季亦可采收。

桔梗:野生或栽培,全省广泛种植,南部野生资源分布较广。

南沙参:滁州、全椒、黄山、定远、来安、青阳质量为佳,秋天、春初采收。

茜草:主产安徽、江苏等地,秋季采收质佳,春初亦可。

青木香:主产岳西、枞阳、滁州等地,10-11月采收。

三棱:滁州、巢湖为主产区,秋冬采收。

商陆:芜湖、六安为主产区,春秋
采收。

射干:野生或栽培,怀宁产量较大,春秋采收。

太子参: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全省各地,6-7月采收。

天麻:野生或家种,安徽岳西、霍山有野生天麻质量优良,春季、初冬采收。

土茯苓:皖南分布野生资源,歙县为主产区,全年均可采收,春秋质佳。

乌药:主产宣州、池州、铜陵等地,冬春采收。

香附:全国广泛分布野生资源,安庆、宁国为主产区之一,春秋采收。

玉竹:野生资源分布较广,我省部分地区野生资源称为“关玉竹”,秋春采收。

紫菀:栽培或野生,亳州为主产区,质量上乘,现多为栽培品,秋季采收。

荜澄茄:分布歙县、绩溪等地,秋季采收。

覆盆子:六安、阜阳、芜湖为主产区,果实成熟时采收。

金樱子:主产芜湖、安庆,花托变红采收。

决明子:蚌埠、芜湖、安庆、合肥均有野生资源,9-11月采收。

蔓荆子:野生或栽培,怀宁、太湖产量较大,8-10月采收。

木瓜:宣州、歙县产质量最佳,秋季采收。

桑椹:芜湖、阜阳、蚌埠、亳州,7-8月采收。

山楂:宁国、宣州、广德有大量野生资源,10月采收。

山茱萸:野生或栽培,歙县、石台、贵池、枞阳、铜陵、祁门为主要产地,霜降至冬至采收。

葶苈子:主产歙县、明光,果实成熟时采收。

紫苏子:全国均有野生分布,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合欢皮:宣州为主产区,春秋采收。

桑白皮:亳州、阜阳质量上好,春秋采收。

淡竹叶:产霍山、歙县,小暑花开前采收。

枸骨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全年均可采收。

金银花: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初夏花期上午九时采收。

莲须:巢湖为主要产地,6-8月花初放时采收。

夏枯草:芜湖、安庆、滁州主产,立夏后采收。

辛夷:怀宁、枞阳为主产区,称“安春花”,
为野生名品,12月至来年2月采收。

野菊花:主产沿江各地,秋季采收,花全开前。

半边莲:安庆地区主产,夏季采收。

大蓟:全省广泛分布,夏秋采收。

翻白草:亳州、滁州,夏秋采收。

鹿衔草:六安、安庆,全年均可采收。

石韦: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全年均可采收。

华细辛:安庆为主产区,全年均可采收。

淫羊藿:我省为箭叶淫羊藿主产区之一,秋夏采收。

鱼腥草:各地均有分布,皖南量大。

8-10月采收。

龟甲:沿江各地为主产区,全年均可采收,秋分后质佳。

红娘子:蚌埠、阜阳、六安为传统产区,6-9月,露水未干时采收。

蜈蚣:滁州、巢湖、六安为主产区,4-6月采收。

珍珠:野生或养殖,芜湖、巢湖人工养殖较多,全年均可采收,以12月份为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