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护理

合集下载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流程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流程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流程严重创伤是指身体遭受外伤性打击或力量作用,导致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受损的一种临床病理过程。

如不及时救治,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因此,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我们需要进行急救处理,以确保他们尽快得到救助。

一、现场评估和保护在发现严重创伤患者时,第一步是进行现场评估和保护。

应先判断现场是否安全,是否有其他危险,例如火灾、爆炸等,同时着手呼叫急救人员。

当等待救援的时间会比较长时,可以自己尽量提供急救。

二、短暂性保命措施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应第一时间采取短暂性保命措施。

包括以下内容:1、止血:对于外伤引起的出血,要及时采取止血措施。

可以采用压迫止血、包扎止血、固定止血、冰敷等方法。

2、呼吸支持:如果患者的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员在现场进行。

3、维持体温平衡:在低温环境中,应保持体温,以免受到冻伤。

4、保护颈椎:对于脊柱创伤的病人,应保持颈椎稳定,以免受到二次伤害。

三、进行全面评估在对患者进行短暂性保命措施之后,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患者的病情和伤情程度。

首先要判断患者有没有生命危险或失去救治机会。

其次,要评估患者的伤情,包括外伤、创伤的范围和程度。

最后,要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神志等。

四、进行急救措施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之后,应针对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气管插管:对于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救治。

2、静脉注射液体: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应进行静脉注射液体,以维持其循环功能。

3、疼痛缓解:对于疼痛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以缓解其疼痛。

4、处理感染:对于组织损伤严重患者,应注意感染防治。

五、病情转运在进行急救措施之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转运。

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尽快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以接受进一步治疗。

转运过程中,要保持患者的身体稳定,注意防止二次伤害。

在转运前,还要通知指定医疗机构,以做好接诊准备工作。

(外伤)创伤的急救技术

(外伤)创伤的急救技术

(外伤)创伤的急救技术创伤,亦称外伤,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所造成的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

自然灾害、生产或交通事故以及战争发生时,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大批伤员,需要及时地进行抢救。

创伤急救的目的是保护伤员的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和防止伤口污染。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创伤急救知识与救护技能,力求做到快抢、快救、快送,尽快安全地将伤员转送至医院进行妥善地治疗。

创伤急救原则是先抢后救、检查分类、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整体治疗。

创伤救护步骤:先进行止血、包扎、固定,然后正确搬运和及时转送。

同时应保持伤员的呼吸道通畅,对心跳与呼吸骤停复苏,及时救治创伤昏迷等危急重症患者,积极防治休克及多器官衰竭等并发症。

现场急救技术现代急救医学把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合并称为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停止或呼吸异常的伤员,迅速使伤员仰卧,解开伤员衣领和腰带,将头部后仰,下颌向上抬起,及时清除口鼻咽喉中的血块、黏痰、呕吐物、假牙等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下颌骨骨折、颅脑损伤或昏迷伤员,有舌后坠及阻塞呼吸道者,可将舌牵出,用别针或丝线穿过舌尖固定于衣服上,同时将伤员置于侧卧位。

对于呼吸道阻塞及有窒息危险的伤员,可插入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或急用粗针头穿刺环甲膜通气,或行环甲膜切开插管、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

对呼吸骤停者,可行口对口或经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行人工呼吸。

(二)止血出血是创伤主要表现,而大出血是导致伤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对创伤出血首先必须及时止血,然后再作其他急救处理。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1.加压包扎止血法此方法急救中最常用。

躯干、四肢血管伤大多可用此法止血。

先用较多无菌纱布或干净布类覆盖伤口,如出血伤口较深较大,可先用敷料充填,较多敷料环绕,再用外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

加压包扎以能止血,松紧合适,仍保持肢体远侧血液循环为度。

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

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

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外伤是指由外部力量引起的身体损害,这种损害可能导致出血、骨折、烧伤等紧急情况。

在遇到外伤紧急情况时,正确的急救操作步骤可以有效减轻伤害并救治伤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外伤紧急救护操作步骤。

步骤一:保护现场在进行紧急救护之前,必须首先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在交通事故等外伤发生地点,应立即远离交通流量区域,确保自己和伤者不再继续受到伤害。

此外,需要确保没有进一步的危险因素,例如断裂的电线、火源等。

步骤二:评估意识和呼吸紧急救护的第二个步骤是评估伤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意识状态可以通过对伤者说话、摇动他们以及观察他们是否有正常反应来判断。

同时,需要观察伤者是否有正常的呼吸。

如果伤者没有意识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步骤三:止血外伤常伴随着出血情况,因此及时止血是紧急救护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止血:1.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或衣物直接压迫伤口,以减少或停止出血。

2.抬高伤肢:对于四肢出血较多的情况,将伤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减小出血压力。

3.使用止血带:采用止血带只在致命性出血无法控制时使用,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步骤四:固定骨折在外伤中,骨折是常见的情况之一。

对于骨折伤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

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骨折固定:1.切勿移动:伤者在转移到专业医护人员前切勿随意移动,以防骨折末端出现更多的移位。

2.固定骨折部位:使用夹板、绷带或布料等可用材料固定骨折部位,尽量保持骨折处的安静。

步骤五:保持伤者体温外伤伤者往往伴随着体温下降的情况,因此在紧急救护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伤者的体温。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保持伤者体温:1.使用保温毯:用保温毯包裹伤者,以防止体温过快散失。

2.躺平:将伤者放置在水平的地面上,避免长时间的体位改变。

步骤六: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以上操作步骤为紧急救护的基本措施,但仅限于紧急情况下的初期救护。

创伤急救操作

创伤急救操作

创伤急救操作
1. 保护自己
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之前,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评估现场
是否存在危险或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的因素。

如果有必要,请寻求
他人的帮助或通知急救服务。

2. 停止出血
如果受伤者出血,应尽快采取措施停止出血。

可以使用干净的
布料、纱布等进行直接压迫伤口,并抬高伤肢,有助于减少出血量。

如无法止血,应尽快就医。

3. 固定骨折
如果受伤者可能有骨折,应尽量保留其自然姿势,避免移动骨头。

可以使用绷带、木板或其他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以减轻疼
痛和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4. 呼吸道管理
如果受伤者的呼吸道受到阻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呼吸道管理。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颌提起或侧身扫除异物的方法,确保呼吸
通畅。

5. 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受伤者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按照合适的
频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以维持血液循环和供氧。

6. 通知急救服务
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的同时,应立即通知急救服务或寻求专业
医疗帮助。

急救人员将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和护理。

需要注意的是,创伤急救操作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对,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以上提供的操作步骤仅供参考,具体
操作还应参考急救培训和专业指导。

请记住,您在进行创伤急救操作时应始终保持冷静,并尽量遵循合适的操作步骤和原则。

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创伤的急救及护理措施

创伤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即处理伤口:对于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清洁的纱布或棉垫覆盖伤口,防止污染和感染。

如果伤口深大或出血严重,应尽快进行止血。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伤者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3. 稳定伤者的生命体征:对于严重创伤的伤者,应尽快进行心电监护、测量体温、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及时处理。

4. 预防感染:对于开放性伤口,应及时清洁消毒,避免感染。

同时,应根据需要给予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感染。

5. 处理并发症:严重创伤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休克、内出血、骨折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6. 心理支持:创伤后的伤者往往会出现心理上的创伤,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7. 后续治疗:对于严重的创伤,需要进行后续的治疗,包括手术、康复等。

总之,创伤的急救和护理需要及时、全面、综合的处理,以最大程度地保护伤者的生命和健康。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39健康网)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39健康网)

创伤是各种致伤因素造成的人体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轻者造成体表损伤,引起疼痛或出血;重者导致功能障碍、残疾,甚至死亡。

创伤救护包括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四项技术。

创伤现场救护技术遇到出血、骨折的伤病员,救护人员首先要保持镇静,做好自我保护,迅速检查伤情,快速处理伤病员,同时呼叫急救人员。

1. 止血技术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属于外伤的危重急症,若抢救不及时,伤病人会有生命危险。

止血技术是外伤急救技术之首。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四种,使用时根据创伤情况,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将几种止血方法结合一起应用,以达到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目的。

指压止血法直接压迫止血:用清洁的敷料盖在出血部位上,直接压迫止血。

间接压迫止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阻断动脉血运,能有效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用消毒纱布、敷料(如果没有,用干净的布料替代)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

重点提示:救护员和志愿者只能填塞四肢的伤口。

止血带止血法上止血带的部位在上臂上1/3处、大腿中上段,此法为止血的最后一种方法,操作时要注意使用的材料、止血带的松紧程度、标记时间等问题。

重要提示:如遇到有大出血的伤病人,一定要立即寻找防护用品,做好自我保护。

迅速用较软的棉质衣物等直接用力压住出血部位,然后,拨打急救电话或场馆急救网点的电话,寻求医务人员的帮助。

2. 包扎技术快速、准确地将伤口用自粘贴、尼龙网套、纱布、绷带、三角巾或其他现场可以利用的布料等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污染,减轻疼痛的作用,有利于转运和进一步治疗。

绷带包扎①手部“8”字包扎它也同样适用于肩、肘、膝关节、踝关节的包扎。

②螺旋包扎适用于四肢部位的包扎,对于前臂及小腿,由于肢体上下粗细不等,采用螺旋反折包扎,效果会更好。

三角巾包扎①头顶帽式包扎:适用于头部外伤的伤员。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原则
创伤的急救原则,主要包括先观察、再救命、后包扎、做好护理等。

1、先观察
如果发生创伤之后,首先需要对创伤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了解大致的问题,避免发生遗漏。

2、再救命
在检查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如果存在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挽救生命,避免造成死亡。

3、后包扎
抢救之后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处理,快速止血,可以通过压迫法、绷带法等进行止血,避免造成失血性休克。

4、做好护理
在抢救时不要过于急躁,进行包扎时要注意手法以及顺序,要轻柔,防止创伤加重。

包扎时先从头部或者胸部等重要器官进行包扎,然后是四肢。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抢救前要做好防护工作,佩戴好医用手套、口罩,避免造成感染。

建议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严格按照原则进行操作,能够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急救效果。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

创伤应急救护程序引言:创伤是指身体在外部外力作用下受到损伤或破坏,是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

在遭受创伤时,正确的应急救护程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伤害,并提供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本文将介绍创伤应急救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人们在遇到创伤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

一、现场安全与判断1. 确保自身安全:在救护过程中,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

创伤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交通事故、火灾等,救援人员应注意避免进一步受伤。

2. 判断伤情:对于创伤患者,应迅速判断其伤情。

可通过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意识、出血等状况来初步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二、紧急救护措施1. 呼叫急救:在创伤现场,如果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相关信息并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

2. 控制出血:创伤常伴随出血,救援人员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可通过直接压迫伤口、提高患肢位置等方式来减少出血量。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持其呼吸道通畅。

可采用头后仰法或侧卧位等方法。

4. 固定骨折:在发现患者有骨折的情况下,应尽快采取固定措施。

可以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固定受伤部位,以减少移动造成的进一步伤害。

5. 保暖与安抚:创伤患者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慌状态,应及时给予安抚与心理支持,并保持患者体温,防止其出现低体温等并发症。

三、后续处理与送医1. 清洁伤口:在创伤处理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伤口清洁。

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2. 监测生命体征:在急救过程中,应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提供必要信息: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应提供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伤情描述,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处理。

4. 送医就诊:根据患者的伤情和需要,及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四、创伤应急救护的注意事项1. 不移动严重受伤的患者:对于严重受伤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移动其身体,以免加重伤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创伤患者的现场急救和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创伤严重程度评定。

2、迅速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

3、了解受伤的原因、时间、部位,伤后主要症状和救治经过,有助于诊断。

4、全面检查,有无隐匿性损伤。

(二)护理诊断/问题
1、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开放伤有关。

2、疼痛:与受伤局部组织肿胀、组织结构破坏有关。

3、感染:与各种开放伤、组织防御能力破坏有关。

4、焦虑:与损伤后所面临的身体和生活问题有关。

5、恐惧:与精神受强烈刺激、机体创伤有关。

(三)、护理措施
1、迅速脱离致伤区,使伤员免受致伤因子的继续损害。

2、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做环甲膜穿刺等,人工呼吸。

3、胸部开放性伤者,用大块棉垫填塞、包扎固定,并予闭式引流。

颅脑开放伤脑膨
出、腹部开放性损伤脏器脱出,外露的脏器不能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

4、有大出血者要及时止血,补充血容量
5、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液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6、疑有颈椎骨折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损伤者可用胸腹带或真空夹板固定,
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曲。

肢体骨折需用夹板固定。

7、如发生肢体离断,应妥善保存好离断的肢体,以备再植手术。

(四)、健康指导
1、避开损伤的危险因素。

2、对病人、家属和重要亲友的精神支持十分重要。

3、避免伤口的活动性出血,减少伤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