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由于大面积严重创伤导致的严重循环衰竭和组织缺血缺氧,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重症。

及时的急诊救治和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非常重要。

以下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的主要内容。

一、早期评估和干预早期评估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伤情和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处理、气道管理、休克指数评估等。

同时及早干预,包括早期控制出血、迅速复苏、气道管理等,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二、休克复苏休克患者的复苏是急诊救治的关键步骤。

需要迅速输液复苏,纠正循环衰竭。

通常采用快速静脉输液,使用晶体液或胶体液,补充和维持血容量。

同时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力、尿量等指标,调整液体治疗的速度和剂量。

在复苏过程中,要定期重新评估患者的休克指数,调整治疗措施。

三、伤口处理和止血伤口处理和止血是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的重点。

需要进行快速而有效的止血措施,包括伤口直接压迫止血、使用止血药物、应用止血带、肢体固定等。

同时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保证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四、气道管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有气道受阻或呼吸功能受限的情况,需要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气道管理。

可以通过人工气道置入、呼吸机辅助通气、吸痰等方法来保持气道通畅,确保氧气供给充足。

五、疼痛管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疼痛,疼痛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焦虑和恐惧,还会加重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疼痛评估,并给予有效的镇痛治疗,包括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支持等,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六、监测和防治并发症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伴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感染等。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功能、氧合情况、电解质平衡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七、心理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救治和护理过程中,不仅需要身体上的病情干预,也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经验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经验

休克不 同于单纯的失血性休克 , 还有应激 , 心理等多方面 因
素的影响 , 伤情复 杂、 严重 、 变化 快 , 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
及患者生命。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 中,必须快 速、 准确 、 娴熟的实行合理的急救措施 , 提高抢救成功率 。
参考文献
Ⅲ 吕亚杰. 创伤病人 的院前 急救及护理f】 J. 吉林 医学, 0 6 2 (2: 20 , 71 1
阻,必须 吸引或用手及 时清 除。对一些 昏迷患者有舌后 坠 者, 可用 舌钳 拉出 , 并将头转 向一侧 , 可迅速解 除窒息征象 。 如经上述处理呼吸 困难仍未缓解或有呼吸衰竭者 ,应及时 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 。 同时建立静脉通路 , 时补充血容 及 量。 静脉通道应选择创伤部位的近心端 , 常使用较大 的静 通 脉如上肢静脉 , 颈外静脉 , 锁骨下静脉等 , 以提高输液速度 ,
裂, 大范 围挫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全身多处骨 折 , 大面积撕脱伤 等 , 出血等 大
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 , 微循环灌 注不 足。 以及创伤后 的剧烈 疼痛 、 恐惧等多种 因素综合形成 的机体失代偿 的综合征 , 随 时危及患者生命 。 因此 , 配合医生急救展开积极 、 精确 、 有效
的 护 理措 施对 于 提 高抢 救成 功率 、 治 并 发 症 、 防后 遗 症 防 预
合性损伤 的极有价值 的创伤体征 。 注意观察伤员的神志 、 呼
吸情况 、 出血 、 外 伤肢 的姿态 以及衣服撕裂和被血迹污染 的 程度等 。 根据初 步判 断采取 相应 的急救措施【]对于创伤性 1 。 休克 的急救 原则是 : 去除 引起 休克 的原 因 ; 建立 静脉通道 ,
尽 快 恢 复 有 效 循 环 血 量 , 前 负 荷 调 整 至最 佳 水 平 ; 正 微 将 纠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如何急救护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多是因为受到暴力击打后,病人的重要脏器受到严重损伤,机体发生大出血等,身体有效的血液循环变差,血流灌注严重缺乏。

而发生创伤后病人的生理与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所以身体发生代偿失调。

这个损伤过程造成病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发生创伤性休克时,必须及时做出正确的急救与护理,才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死亡的发生。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该如何急救。

一、入院前该怎样急救发生创伤性出血性休克时入院前的急救非常重要,这关系到病人远期预后的情况。

发生创伤病人多是通过救护车到医院救治的,所以进行现场抢救的医护人员一定要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预见病人疾病的发展,进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救治,降低死亡率的发生。

入院前的抢救一定是在争分夺秒下进行的,首先要抢救病人的生命,然后再进行相关治疗。

做好病人的护理体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认真观察病人的伤势情况,意识是否清醒等,积极解除威胁到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做好止血与呼吸道通畅的处理,完成这些初步急救后,尽快送往医院。

有研究表明,入院前的抢救可使用7.5%的氯化钠高张性复苏,可有效改善血容量降低死亡的发生。

送病人到医院的途中,必须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还要做好固定处理、复苏与止血等,在途中要做到不间断的抢救。

二、入院后的急救护理1、做好抢救的各项准备建立好抢救过程中的绿色通道,可通过网络系统,快速的将病人情况告知急诊室,根据了解到的病人情况做出各种抢救备品的准备,将入院前的护理体验中的各项结果与病人表现详细告知急救医生,保证准确无误的将病人信息传导给急诊室,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

2、护理评估接诊的护士要快速做好病人伤势的详细评估,将病人情况及时准确告诉医生。

动态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反应、血压变化、周围循环情况、尿量变化、心率变化以及指趾端温度等,保证可及时了解病情的发展,为抢救提供充足的数据。

3、建立病人抢救的护理组急诊室收到院前病情报告后,即刻组建一个完善的急救护理小组,人员要配备齐全,有组长、记录护士、执行护士、循环护士和助理护士等,每个组员都要清楚明白自己的职责,在进行抢救时做好自己的工作,提高抢救效率与成功率。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是指在创伤事件发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容量减少和组织灌注
不足而导致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

创伤性休克的病情危重,往往需要紧急抢救和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急诊救治
1. 直接停止出血:无论是内在出血还是外在出血,都需要立即暂停出血以稳定患者
的血压。

例如,停止动静脉穿刺插管部位的出血,及时包扎伤口等。

2. 快速补液:血容量不足是创伤性休克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在急救时需要立即补液。

建议使用晶体液进行快速输液,如普通盐水和葡萄糖盐水等。

3. 加强通气:尽早通气可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改善血液循环。

可以通过气
管插管、机械通气等方式进行。

4. 给予抗生素: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给予抗生素可以防止细菌感染并提高患者的
免疫力。

护理措施
1. 监测患者病情: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持续监测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尿
量等数据,确保病情稳定。

2. 保持患者舒适: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病情危重,需要给予相应措施保持其身体舒适。

如调整床位,保持室温适宜,防止感染等。

3. 鼓励患者进食:给予适当的食物可以提高体内营养水平,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体力。

4. 留意患者的心理状况: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较大的心理压力。

需要给予关心和支持,缓解其心理负担,促进康复。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因严重创伤或大量失血等原因导致体内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引起多个脏器功能衰竭的一种危急状态。

其症状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皮肤湿冷,呼吸增强等。

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急诊救治和护理,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

1. 达到急诊部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尽快送到急诊部进行救治。

在运输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后仰;控制出血源,避免继续出血;保持患者体温,避免体温过低导致休克加重。

2. 接受快速体格检查和治疗抵达急诊部后,应立即进行快速体格检查,包括评估呼吸、循环、神经和外伤等方面。

同时,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输血、抗感染、止血等。

3. 快速补液和维持血压稳定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容量迅速流失,需尽早进行快速补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

首选晶体液或胶体液,应根据患者情况和血压监测结果调整补液量。

4. 防止感染和处理外伤创伤性休克患者易引起细菌感染,应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感染。

同时,外伤部位也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感染和出血。

5. 监测病情变化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6.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舒适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得到必要的心理支持和舒适护理,避免加重患者的不安和痛苦。

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及时给予情感疏导和安慰。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和护理需要全方位的配合和精细的管理,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护士在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负责。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体会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体会
吸道 阻塞 、 活动性出血等 紧急情况 , 防止 和避 免增加 损伤 … 。要 指征 患者做好 配血 、 皮试 、 血气分析 、 备皮、 留置 尿管 等术前准备 ,
求我们必须有 高度 责任 心和紧迫感 , 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 对休 克难 以纠正的患者及时转入重症监护 室(C ) 熟 IU 。 术操作 , 重视心理护理 , 使病人尽快度过休 克关 。
2 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
无疼 痛性 轻微 接触 , 给患者以温暖和抚慰 , 如轻握一下手 、 会 例 拍
2 1 伤 情评估流程 .
同时 , 不要站立 , 通常是跪蹲或俯身 于患 患者人处置室后按 : ①呼 吸道是否通 畅 ; ② 拍肩膀等友好爱抚动作 ;
以缩短 和患 者 的感情 距 离。经历 了生死 浩劫 的惊 吓 之 呼吸频率 ; ③脉率 、 血压 、 末梢循环 ; ④神经 系统 ; ⑤肢体活动有无 者身边 , 患者希望 一吐为快 , 医护人员应耐 心地倾 听 , 以亲切柔 和的语 畸形 , 口出血 情况 , 伤 5个步 骤做出伤情 的初步判断 , 明确护理重 后 , 即使对失 去知觉者也不能有斥责之声 。还可 以问患者 是 点, 通知 医生 , 设计好的急救 护理计 划 , 详细列 出护理 措施 , 医 调讲话 , 在 千万不要显露 出对患者伤势 的胆怯 和畏 生到来 之后进 行第 二次 评估 伤 情 , 出最后 诊 断 。保持 呼 吸 否需要 告诉家属和亲朋 , 做
以免 患者 阴郁 的心情再次雪上加霜 。通过 6个步骤初步评 估 道通畅 , 严重多发伤 患者常伴有 呼 吸道 阻塞 以致窒 息 , 致呼 吸 缩 , 导 道阻塞的原因多数为异物 、 血块 、 分泌物等 , 必须及时清理 。用 手 伤情 , 急救护理 的各 项工作规范化 、 使 程序 化 , 保证患者伤情 的正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
定义:
•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 失血、失液、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 足,造成全身组织和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 官功能障碍、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是 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 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对病情有 快速的判断,对疾病有深刻的了解,同时要有高 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 9、休克患者在快速输液时注意事项:

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样痰,警惕肺水肿及心
力衰竭的发生。在输液过程中如有呼吸困难及严
重低氧可给呼吸兴奋剂,并立即向医生报告、抗
休克时输液药物繁多,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药物浓度及滴数。准确记录液体的出入量。抢救
休克时,避免差错,每24小时总结1次液体的出
入量,保持适量的液体输入,注意纠正电解质紊
• 5.4 呼吸注意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度。保持 呼吸道通畅和及时清除分泌物,快速输液时注意 肺水肿发生,若抗体克过程中,血压好转后出现 呼吸困难,应警惕休克肺发生,及时机械通气。
• 5.5 尿量、尿比重是反映肾灌流量最敏感指标, 也是判断休克极为重要的指标。所以准确记录每 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是十分重要的,护理人 员应重点观察。对于休克患者应常规留置尿管观 察每小时尿量,如果患者每小时尿量在30ml以上 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充,休克缓解可适当减慢输 液速度。pH值在7~8之间,以防止血红蛋白形成 管型,阻塞肾小管 。
• 3.迅速扩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使用16—18G静脉留置针
选择健侧上肢大静脉或颈外静脉快速输血输液。建立静脉
通道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创伤性休克抢救时,输液部位原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

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救治及护理创伤性休克是指因各类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循环衰竭,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

创伤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及护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急诊救治1. 快速评估:当创伤性休克患者到达急诊室时,首先需要进行快速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伤口出血情况等。

通过评估确定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以便进行紧急处理。

2. 控制出血: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大量出血,因此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需要迅速控制出血。

可以采取压迫止血、缝合伤口、输注凝血因子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3. 快速复苏:在控制出血的基础上,需要迅速复苏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循环。

包括输注大量液体、红细胞等,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红蛋白水平。

4. 确定休克原因:在进行急诊救治的需要尽快确定创伤性休克的原因。

包括外伤导致的大量出血、休克性脑损伤、休克性肺部损伤等。

只有确定了休克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5. 必要时进行手术:对于严重出血和内脏损伤等情况,必要时需要进行紧急手术。

手术可以迅速控制出血、修复受伤的器官,挽救患者的生命。

二、护理方法1. 监测生命体征: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维持呼吸道畅通: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伤口出血、腹部压迫等情况,需要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鼻腔等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合理给予营养支持:创伤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需要合理给予营养支持。

可以通过管饲、静脉营养等方式给予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4. 保持环境安静:创伤性休克患者需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过度干扰。

可以使用屏风、降噪耳机等方式减少噪音干扰,保持患者的休息和舒适。

5. 心理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往往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
创伤性休克(trauma“cshock)是指机体由于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如高速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火器伤等。

稍有延误即可危及生命。

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分秒必争,迅速制定抢救措施,全力以赴进行抢救。

1.现场紧急处理
1.1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抢救顺序应以先处理致命损伤,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维持心肺脑基本功能,预防多脏器功能衰竭。

如心跳呼吸骤停,要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提供有效呼吸,维持循环功能。

1.2 体位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1.3开放气道,加强呼吸道护理:胸部创伤后窒息是现场和转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早期紧急人工气道建立是解除窒息的关键一步,对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的患者首先气管插管畅通气道;对颈椎骨折头不能后仰者,应行气管切开术,对无法插管口咽部梗阻者可行环甲膜切开穿刺术。

1.4控制出血:在创伤中因大出血引起休克占首位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有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结扎止血,如以上方法有困难者可上止血带,每隔30 min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

有骨折者给予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以减少骨折断端活动,。

1.5 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的病人是创伤与失血并存,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尽量选用粗而直的上肢静脉,以套管针注射,并妥善固定,确保液体快速进入体内。

在快速补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慎防由于快速输液、输血所致急性肺水肿。

缺氧高流量给氧,以补充血容量不足而致缺氧。

1.6复合伤的观察与处理对脑、胸、腹复合伤者除生命体征的观察外,还要了解胸、腹情况。

开放性胸腹伤病情较易观察;而闭合性胸腹伤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①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②受累脏器主要为挫裂伤,内出血及伤情进展观察较困难,影像学诊断有较大帮助;③多有胸部多根肋骨骨折或肺挫伤,伤后多合
并呼吸困难;因此,在休克复苏的同时要充分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④在抗休克治疗同时,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争取手术时间。

1.7掌握休克纠正指征:①神志完全清醒。

②四肢温暖,唇、甲转红。

③尿量>30mUho④中心静脉压392~1177kPa,颈外静脉饱满。

⑤血压、脉搏正常,脉压差≥30mmHg。

2护理评估
2.1全身情况
(1)循环脉搏是否细速或摸不到;血压是否下降,脉压差是否缩小,皮肤颜色是否苍白,口唇、肢端是否发绀,四肢厥冷与否,体温是否不升,毛细血管回流(正常时间为1~2秒钟)试验是否延长,以判断是否存在组织灌注不足。

(2)意识在无头部外伤情况下,是否有明显意识状态改变: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或神情淡漠、反应迟钝,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以判断脑组织是否有严重灌注不足或低氧血症。

(3)呼吸频率、深浅度、呼吸音及双侧胸廓的扩张情况,判断是否合并有呼吸道梗阻。

(4)尿量是否尿少甚至无尿。

2.2局部情况有无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畸形和功能障碍,有无异常活动;
2.3.受伤史了解病人受伤方式、持续时间及处理经过,以判断受伤部位及严重程
2. 4.X线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颈椎、胸廓、骨盆等危及生命部位的骨折。

3护理措施
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
3. 1.心理护理意外伤害、疼痛和失血的刺激使病人遭受身体和精神损伤,常表现出恐惧不安。

医务人员要了解病人的个性特点及致伤的原因和程度,创造安全的环境,以解除其恐惧心理。

3.2.饮食入院后即禁食、禁水。

3.3.体位病人取仰卧中凹位(下肢与躯干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脑部血液供应,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防止膈肌和腹腔脏器上
移。

3. 4.症状护理
3.4.1 立即将病员安置在抢救室
给予平卧位,上身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

尽量不要搬动患者。

3.4.2 呼吸支持
彻底清除口腔、呼吸道内的血块、分泌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内放置口咽通气管。

为防止缺氧引起低氧血症而加重休克,给予鼻导管或面罩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需达40%~50%,流量4 L/min~6 L/min,严重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者立即行气管内插管或用人工呼吸相辅助呼吸。

3.4 .3 备血
护士在静脉穿刺成功后,应立即常规采集血液标本,便于及时做交叉配血试验及一系列化验检查。

3.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5.1 生命体征观察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每15 min~30 min测量1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做好记录,或应用心电监护仪实行动态监测。

3.5.2 要随时观察患者意识表情、皮肤和黏膜及周围循环灌注情况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实施急救处理,有头部外伤者应同时监测瞳孔和意识的改变。

3.5.3 尿量的观察
准确记录每小时的尿量、颜色及比重,尿量是肾脏灌注状况的反应,也是判断休克极为重要的指标。

休克患者常规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如果患者每小时尿量在30 ml以上说明血容量已基本补充,休克缓解可适当减慢输液速度。

3.5.4 关于低体温
低体温是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防治应予以重视,对体温不升者常规复温法多为热水袋加被服保温、低温电热毯复温、空气调温等.临床实践证实短时间内输入大量低温液体,影响体温、血压回升。

3.5.6 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多数伴有骨折、颅脑损伤、腹部脏器破裂及复合性损伤等,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在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做好各项检查、药物皮试、备皮备血等术前准备。

4. 讨论
休克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创伤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

创伤性休克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抢救工作稍有延误可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医护人员在抢救创伤性休克过程中,必须有高度的抢救意识,快速的反应能力和病情鉴别观察能力,有丰富的急救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熟记抢救程序、流程,熟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深静脉置管的应用,缩短受伤检查时间,积极主动地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