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利用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有丙酮干扰时乙醇中的微量苯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

仪器分析实习报告导读:本文仪器分析实习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实验一原子吸收光谱(1)、原子吸收测量条件的选择1. 实验目的:了解原子吸收原子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及测量条件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确定各项条件的值。
2. 实验仪器与试剂:2.1 WFX-1型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 铜空心阴极灯2.3 铜标准溶液5μg mL-13. 实验步骤3.1 初选测量条件:铜吸收波长:324.8nm;灯电流:3mA;狭缝宽度:0.7mm;空气流量:5L min-1;乙炔流量:1.8L min-13.2 燃烧器高度和乙炔流量的选择:吸光度(A)燃烧器高度(mm) 乙炔流量(L min-1)1.4 1.6 1.82.0 2.24.0 0.2815.0 0.3176.0 0.3307.0 0.339 0.345 0.341 0.340、0.338 0.3368.0 0.3383.3 灯电流的选择:灯电流(mA) 1.0 2.0 3.0 4.0吸光度(A) 0.425 0.378 0.346 0.2174. 实验结果测定铜的仪器参数为:铜吸收波长(nm):324.8 空气流量(L min-1):5乙炔流量(L min-1):1.4 燃烧器高度(mm):6.0灯电流(mA):1.0 单色器狭缝宽度(mm):0.7(2)、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铜1. 实验目的: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矿石中铜的分析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实验仪器与试剂:2.1 WFX-1C型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2 铜空心阴极灯2.3 100μg mL-1铜标准溶液:移取1mg mL-1铜标准储备液5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宽度,摇匀。
2.4 分析纯盐酸、硝酸3. 实验步骤3.1 仪器工作条件:3.2 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分别移取100μg mL-1铜标准溶液配制成0,0.5,1,2μg mL-1 5%盐酸介质的标准系列。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 (3)实验二固体样品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与分析 (5)实验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芳香烃的分离 (7)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的含量1.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UV757CRT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进一步巩固郞伯-比尔定律,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苯酚含量的方法。
2.实验仪器、试剂:3.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分子吸收光谱法,当分子吸收到外来的辐射能量(光区范围在200-800 nm)时,分子外层价电子发生能级跃迁,进而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仪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等许多优点,主要应用于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为朗伯-比尔定律A= bc根据上述公式,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如已知某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就可以根据吸光度值得出待测溶液的摩尔浓度。
4.实验步骤:(1) 配制苯酚标准溶液a. 精确称取苯酚0.3000 g,放入1 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摇匀,定容至1 L;b. 分别精确量取上述标准液2.0、3.0、4.0、5.0、6.0 mL,分别定容至50 mL,按序编号。
(2) 绘制苯酚的标准吸收曲线取上述3(4)号标准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不能超过比色皿容积的4/5),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绘制苯酚的标准吸收曲线,并选取270 nm附近最大吸收波长为本实验的入射波长。
(3) 绘制吸光度-浓度工作曲线分别取上述配制的5组溶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以上述选定的入射波长为测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并绘制成吸光度-浓度曲线,计算得到回归方程。
(4) 待测溶液浓度的测定取待测苯酚溶液,放置于1 cm的吸收池内,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以上述选定的入射波长为测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值,代入回归方程中,计算待测溶液的克浓度和摩尔浓度(mol/L);并通过朗伯-比尔定律计算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
分光光度法实验报告

分光光度法实验报告引言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分光光度计对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标准曲线,以此来确定未知样品的浓度。
本实验旨在熟悉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与试剂本实验采用UV-Vis分光光度计,选取了常见的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用于测定。
2. 实验步骤(1) 对标准铜离子溶液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
(2) 设置分光光度计波长并调节光程。
(3) 用去离子水和溶液加样侧实现零点校正。
(4) 测量每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进行数据记录。
(5) 利用所测吸光度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6) 测定未知溶液的吸光度,并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制备了不同浓度的铜离子溶液,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它们的吸光度,并绘制了标准曲线。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标准曲线呈线性关系,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这一结果符合分光光度法的工作原理,在分光光度法中,物质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吸光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利用这一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吸光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在测定未知样品的浓度时,我们测量了其吸光度,并利用标准曲线中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计算了其浓度。
这一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适用于分析化学中测量物质浓度的应用。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了解了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我们绘制了标准曲线,并利用该曲线测定了未知样品的浓度。
然而,实验中存在一些误差,如仪器误差、制备溶液时的不精确等,这些误差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提高实验准确性和准确度,未来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重复实验等方式进行改进。
总之,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分析中,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实验报告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是一种高精度的科学仪器,可以用于对微量溶液中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和测量。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及其在检测多肽浓度方面的应用,通过实验得到了比较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1. 实验原理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基于光吸收原理的仪器,它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样品吸收的光强度,来获取样品的吸收光谱曲线,并据此计算样品的浓度。
在实验中,将待检测的多肽样品置于光路中,通过光源向样品中发出的光线,测量样品所吸收的光线强度,从而确定多肽的浓度。
具体测量步骤如下:(1)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池中,因为多肽浓度过低,只需加入一两滴即可。
(2)启动光源,并设置所需波长范围。
(3)进行零点校准:在未放入样品时记录吸收值,并将该值设为“零点”。
(4)进行样品测量:放入样品后,记录吸收值。
(5)数据处理:根据吸收值和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2. 实验过程(1)制备多肽标准溶液:将多肽粉末称取一定质量,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进行溶解,得到一定浓度的多肽溶液。
(2)零点校准:在未放入样品前,调节光度计的调零位,记录此时的吸收值,作为零点值。
(3)测量样品吸光度:将已知浓度的多肽标准溶液加入样品池中,记录其吸收值。
(4)根据多肽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多肽标准试剂的吸收光谱曲线和标准曲线,可以通过对所测出的吸收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发现,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需要在尽量贴近零点的情况下进行校准,并且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光路,避免被检物质其他组分的干扰,才能获得较好的检测结果。
此外,体系中存在的杂质,如微生物、细菌等也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实验前一定要小心检查。
4. 结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掌握了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其在检测多肽浓度方面的应用。
通过实验,还发现该仪器可用于检测极低浓度的物质,其检测结果精确度高,稳定性强,可用于生物分子的科学研究、药物研发等领域。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丙酮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丙酮的物理性质,包括沸点、密度、溶解性等。
2. 掌握丙酮的典型化学反应,如与碘的反应、与醇的反应等。
3.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二、实验原理丙酮(CH3COCH3)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丙酮分子中含有羰基,具有较强的亲电性,容易发生加成、取代、氧化等反应。
本实验通过测定丙酮的物理性质,并观察其典型化学反应,进一步了解丙酮的性质和用途。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蒸馏装置、滴定管、容量瓶、试管、烧杯、冷凝管、酒精灯、锥形瓶等。
2. 试剂:丙酮、碘、NaOH溶液、HCl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丙酮的物理性质测定(1)称取一定量的丙酮,测定其密度;(2)测定丙酮的沸点,观察蒸馏现象;(3)将丙酮与水混合,观察溶解性。
2. 丙酮的化学反应(1)丙酮与碘的反应①将一定量的丙酮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碘;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反应现象;③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2)丙酮与醇的反应①将一定量的丙酮加入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反应现象;③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HCl溶液,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丙酮的物理性质(1)密度:实验测得丙酮的密度为0.7845 g/cm³;(2)沸点:实验测得丙酮的沸点为56.2℃;(3)溶解性:丙酮与水混合后,溶液呈无色,说明丙酮可溶于水。
2. 丙酮的化学反应(1)丙酮与碘的反应:丙酮与碘反应后,溶液呈深棕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生成了碘化丙酮;(2)丙酮与醇的反应:丙酮与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呈深蓝色,加入HCl溶液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生成了醇钠。
六、实验结论1. 丙酮是一种无色、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为0.7845 g/cm³,沸点为56.2℃,可溶于水。
2. 丙酮与碘反应生成碘化丙酮,丙酮与醇反应生成醇钠。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完整版)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分光光度法、电位滴定法以及气相色谱法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技能,以及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原理1. 分光光度法:利用物质吸收光的特性,通过测量溶液中所吸收的光的强度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可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即吸收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的关系进行浓度测定。
2. 电位滴定法:利用滴定过程中所发生的电位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待分析物的浓度。
滴定过程中,滴定剂与待测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电位的变化。
3. 气相色谱法:借助气相色谱仪对待测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样品被气相载气带到色谱柱中,不同组分在色谱柱内会根据其亲和性以不同速度迁移,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仪器与试剂1. 分光光度计2. 电位滴定仪3. 气相色谱仪4. 待测溶液:某种含有未知物质的溶液5. 标准溶液:含有已知浓度物质的溶液实验步骤及结果1. 分光光度法a. 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测量其吸光度,建立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标准曲线。
b. 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浓度。
2. 电位滴定法a. 准备滴定溶液和待滴定溶液。
b. 用电位滴定仪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滴定过程中的电位变化,以此判断滴定终点。
c. 根据滴定所需的滴定液体积和滴定终点电位变化量,计算出待测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气相色谱法a. 准备样品和标准溶液。
b. 将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注入气相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操作参数。
c. 通过检测样品中某种组分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并参照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确定待测样品中该组分的含量。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利用对应的计算公式和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溶液中未知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同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以确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可对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并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与改进。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
实验一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样品溶液中苯甲酸钠的含量一、目的1.熟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二元混合物中待测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选择测定波长(λ1)和参比波长(λ2)的方法。
二、原理混合样品溶液由苯酚和苯甲酸钠组成,在0.04mol/LHCl溶液中测得其吸收光谱,苯甲酸钠的吸收峰在229nm处,苯酚的吸收峰在210nm处。
若测定苯甲酸钠,从光谱上可知干扰组分(苯酚)在229和251nm处的吸光度相等,则ΔA=KC苯甲酸钠ΔA仅与苯甲酸钠浓度成正比,而与苯酚浓度无关,从而测得苯甲酸钠的浓度。
三、仪器与试剂紫外分光光度计苯酚苯甲酸钠蒸馏水盐酸四、操作步骤及主要结果1.样品的制备(1)标准储备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苯甲酸钠0.1013g和苯酚0。
1115g,分别用蒸馏水溶解,定量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200μg/ml的储备液,置于冰箱中保存。
(2)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吸取标准苯酚储备液5。
00ml和标准苯甲酸钠储备液5.00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0.04mol/LHCl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10μg/ml的标准溶液.2.样品的测定(1)波长组合的选择于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分别测定苯酚和苯甲酸钠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检测波长200~320nm),确定双波长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时的参比波长(λs=257.5nm)和测定波长(λm=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