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知道掌控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和相干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

4、掌控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运用。

5、能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知道,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进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样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明显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

x1y2,则m的取值范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8、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情势,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进程:

1、情形导入:

新闻链接:x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

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视察方程80a+150b=902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kg苹果和3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学习: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理想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理想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推敲,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何?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3、合作学习:

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立刻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运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运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运算y最为简便?

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x+2y=8。

(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

(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3)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

(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运算的速度是否要快)

4、课堂练习:

(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

(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当x=2时,y=;

5、你能解决吗?

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

6、课堂小结:

(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干性;

(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情势。

7、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视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运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觉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常常写成公式,以便运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运用这些公式时,第一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运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应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动身,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样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第一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授了公式的直接运用、公式的先推导后运用以及通过视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样到特别、再由特别到一样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运用的公式,第一在给出具体例子的条件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楚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运用具有普遍性,到达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2、在教学进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摸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视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根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别到一样、再从一样到特别认识进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知道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情势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遭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觉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视察→分析→推导→运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运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运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摸索,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示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形,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运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运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说明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4

一、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运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情势。

关键信息:

1、以教材作为动身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进程。第一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觉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定与料想,并通过屡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换等

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发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

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行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有的水平:

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情势。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情势和右边情势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运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进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进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控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写。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形发觉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判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进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体会。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知道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换中获益。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增进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身感悟。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进程。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轻易告知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当学生登山恐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2、采取“问题情形—探究交换—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

3、教学评判方式:

(1)通过课堂视察,关注学生在视察、总结、训练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换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改正。

(2)通过判定和举例,给学生更多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揭示思维进程和反馈知识与技能的掌控情形,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访谈和作业分析,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到达预期的教学成效。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虽然算不上课本中的难点,但在整式一章中是个重点。它是多项式乘法特别情势下的一种简便运算。学生需要熟练掌控公式两种情势的使用方法,以提高运算速度。授课进程中,应重视让学生总结公式的等号两边的特点,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公式的内容,让学生说明运用公式进程中容易显现的问题和特别注意的细节。然后再通过逐层深入的练习,巩固完全平方公式两种情势的运用。为完全平方公式第二节课的实际运用和提高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知识内容主要是以前一单元中的求根公式为基础的。教材通过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x2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以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后通过4个例题介绍了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化一些运算的知识。

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习用求根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是直观、形象的,他们所注意的多是事物外部的、直接的、具体形象的特点。

3.在教学初始,出示一些学生所熟悉和感爱好的东西,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使他们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控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在知道的基础上掌控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能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出另一个根与未知数,会求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倒数和与平方数,两根之差。

2、能力目标:通过韦达定理的教学进程,使学生经历视察、实验、料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进程,发展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楚地论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教学进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感,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从具体方程的根发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并用语言表述,以及由一个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与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种关系,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掌控有一定的难度,是教学的难点。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果ax+bx+c=0(a≠0)的两根是x1,x2,那么x1+x2=,x1x2=。

问题6.在方程ax+bx+c=0(a≠0)中,a、b、c的作用吗?①二次项系数a是否为零,决定着方程是否为二次方程;②当a≠0时,b=0,a、c异号,方程两根

互为相反数;③当a≠0时,△=b-4ac可判定根的情形;④当a≠0,b-4ac≥0时,x1+x2=,x1x2=。⑤当a≠0,c=0时,方程必有一根为0。

学生学习活动评判设计:

本节课充分让学生分析、视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反思:

1.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推导是在求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它深化了两根的和与积同系数之间的关系,是我们今后连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形的主要工具,必须熟记,为进一步使用打下基础。

2.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索与推导,向学生展现认识事物的一样规律,提倡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精神,借此锤炼学生分析、视察、归纳的能力及推理论证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在中考中多以填空,挑选,解答题的情势显现,考核的频率较高,也常与几何、二次函数等问题结合考核,是考试的热门,它是方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使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开阔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增强择优能力。力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换的进程中进行学习,获得数学活动体会,教师应注意引导。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范例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范例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除此之外,平行四边形还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初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大屏幕上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平行四边形。请前排的同学回答一下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回答正确,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接下来,我们探究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同学们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一下对角线和对边之间的等量关系。请同学们动手量一量。回答正确,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线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下如何证明这两组等量关系成立。利用三角形全等,我们可以作出辅助线连接对角线的交点,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线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以上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谢谢各位考官。 学生2:可以用“大于等于”符号表示。 教师:嗯,回答正确,可以用“大于等于”符号表示,好,请坐! 问题3:同理,观察第四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呢?后排那位同学回答。 学生3:可以用“小于等于”符号表示。 教师:嗯,回答正确,可以用“小于等于”符号表示,好,请坐! 板书1:15≥12.15+3≥12+3.15-3≤12-3.15X3≥12X3 模块二:探究不等式性质2 教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式子:5x+3>2x+9,问题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式子中“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后排那位同学回答。 学生4:x>2.

教师:嗯,回答正确,x>2,好,请坐! 问题2: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个式子:3x-5<4x+2,问 题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式子中“x”的取值范围是多少?前排那位同学回答。 学生1:x>-7. 教师:嗯,回答正确,x>-7,好,请坐! 板书2:5x+3>2x+9.x>2.3x-5-7 三、巩固练 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拿出笔和纸,我们来做一做巩固练。请看大屏幕上的题目,(读题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谁可以到黑板上解答一下?(等待同学回答)好,XXX你来 解答一下。 学生2:x<6. 教师:嗯,回答正确,x<6,好,请回到座位! 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了不等式的两个性质,第一个是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的表达方式,第二个是不等式中“x” 的取值范围。请同学们在课后好好复一下。 五、课后作业

初中数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正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正切》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理解正切函数的概念,会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出某一个锐角的正切值,了解锐角的正切值随锐角的增大而增大,能用正切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引入正切函数概念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1.学生不一定清楚正切与已学过函数知识的联系?因为锐角三角函数是函数概念的一种,特别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关系需通过两条直角边的比进行转化与沟通,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思考深度;学生不一定理解正切符号引进的必要性?因为过去所学习函数的两个变量都可以运用代数式表示,但正切通过“列表、图像”的方式却不易发现用恰当的代数式表达,引进新的符号为学生学习新知增加了抽象性。 2.学生不一定清楚怎样运用正切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运用新知解决问题时,可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 (1)忽视求一个角正切值的前提条件该角为直角三角形元素的,在非标准图形中难以确定哪两条边之比。 (2)在复杂图形中,学生可能不重视基本图形的分析,而习惯于凭直观印象,缺乏理性思考。 3.学生不一定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正切?由于九年级学生在此之前重点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因此有关几何中有关线段比的问题时,习惯于用相似知识,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主要解决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线段关系,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边关系”可以通过勾股定理知识解决,“角角关系”可以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进行解决,而正切正是解决一个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有力工具之一。

初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共5篇)

初中数学教资面试教案万能模板(共5篇)第1篇:教资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教资面试初中数学教案 【篇1: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教师招聘面试教案——初中数学 11.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五、教学方法 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 【教师活动】(出示教具) 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 【理论认知】如果△abc≌△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与△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a′,∠b=∠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 【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 【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 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 1.画线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 初中数学试讲常考45篇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万能稿初中数学试讲 常考45篇 一、整数与运算 1. 整数的乘法运算 - 题目:已知a、b是两个整数,a = 5,b = 3,请计算a * b的 结果。 - 分析:整数的乘法运算是将两个整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整数。 - 解答:a * b = 5 * 3 = 15。 2. 整数的除法运算 - 题目:已知a、b是两个整数,a = 10,b = 2,请计算a / b的 结果。 - 分析:整数的除法运算是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得到一 个新的整数。 - 解答:a / b = 10 / 2 = 5。 二、代数与方程 3. 解一元一次方程 - 题目:求解方程3x + 5 = 14。

- 分析: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要通过运算将方程化简为x = 结果的形式。 - 解答:步骤如下: - 从方程中减去5,得到3x = 9; - 将上式两边除以3,得到x = 3。 4. 解一元二次方程 - 题目:求解方程x² + 2x - 3 = 0。 - 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运用求根公式或配方法。 - 解答:步骤如下(使用求根公式): - 将方程写成标准形式,得到a = 1,b = 2,c = -3; - 代入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 计算得到x1 = 1,x2 = -3。 三、几何与图形 5. 平行线与相交线 - 题目:已知直线l₁与直线l₂平行,直线l₂与直线l₃相交,求出直线l₁与直线l₃的关系。 - 分析:根据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可以得出直线l₁与直线l₃平行。

- 解答:直线l₁与直线l₃平行。 6. 圆的性质 - 题目:已知AB是圆O的直径,点C在圆上,请判断AC与BC的长度关系。 - 分析:根据圆的性质,可以得出AC = BC。 - 解答:AC = BC。 四、概率与统计 7. 投硬币概率问题 - 题目:投掷一枚硬币,求抛出正面的概率。 - 分析:投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1/2。 - 解答:抛出正面的概率是1/2。 8. 数据统计 - 题目:某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0cm, 165cm, 170cm, 175cm, 180cm。求平均身高。 - 分析:将身高数据相加后除以人数,得到平均身高。 - 解答:平均身高 = (160 + 165 + 170 + 175 + 180) / 5 = 170cm。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20篇)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20篇) 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要点: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展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 ×(-3)= ④ (-2)×(-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运动米 (-2)×(-3)= (2)学生归纳法则 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同号得 (-)×(+)=()异号得 (+)×(-)=()异号得 (-)×(-)=()同号得 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个因子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其乘积为的结论。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5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5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1 一、教材、学情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当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当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当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课件(没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流程 1、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小学里已经学过,有印象吗?能回忆起来是怎样的一个图吗?学生回答(是一个圆分成几部分),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 4 12。5% 球类 8 25% 水上项目 8 25% 力量型项目 9 28。125% 田径 2 6。25% 体操 1 3。125%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引入设计说明: 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 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7篇

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7篇 篇一:初中数学公开课教案篇一 课题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学科:数学 年级:七年级 1内容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1.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1.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a+b)2=a2+2ab+b2的几何背景。 2.2技能目标:经历由一般的多项式乘法向乘法公式过渡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给公式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3教学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准确应用。 4教学难点掌握公式中字母表达式的意义及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5.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本节的教学过程,要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结论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5.2采用“问题情景-探究交流-得出结论-强化训练”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6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6.1提出问题:[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和合并同类项法则,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套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试讲稿(教案)38 套 目录: 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 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教案. 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一次函数》教案. 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角边》教案. 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 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乘法公式》教案. 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与性质》教案.1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函数》教案. 1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根式乘法》教案. 1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二次根式的运算》教案. 1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位似图形》教案. 14、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加权平均数》教案. 1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16、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17、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子》教案.18、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因式分解》教案. 1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垂直于弦的直径》教案. 2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多项式的概念》教案. 2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完全平方公式》教案. 2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23、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平方差公式》教案. 24、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25、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感受可能性》教案. 26、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提公因式法》教案. 27、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数轴》教案. 28、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正方形性质的应用》教案.29、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案.30、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31、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判定定理》教案. 32、初中数学教师招聘面试《矩形的性质》教案. 33、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线段、射线和直线》教案.34、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子》教案.35、初中数学教师雇用面试《绝对值》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知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利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说出它的性质,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有关问题。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知道掌控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和相干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 4、掌控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运用。 5、能运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知道,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进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样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y=kx+b,当b=0,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分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明显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 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2X—2不经过第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y=(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1—2m)x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 x1y2,则m的取值范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时,y=—4。 8、直线y=—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 4、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情势,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初中数学-面试试讲真题-《众数》逐字稿、说课稿、教案

《众数》逐字稿、说课稿、教案 导入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试讲的题目是《众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动作:向考官鞠躬。 注意:开场语情感要饱满,面带微笑,声音高亢)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一个问题,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手举得最高的这位同学你来说。你说先将所 有数相加,再除以这组数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若是加 权平均数,需要将数与相应的权相乘再求和,然后除以权的和。回答得很准确。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平均数有什么意义呢?你手举得最快,你来说。你说平均 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扎实。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上出示的这组数据,想一想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还能用平 均数反映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众数。(板书课题) 新授 我们学习了平均数,众数是什么呢?老师告诉大家,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 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例如,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众数为 3000,这说明了什么呢?有什么意义呢?对,说明该公司中月收入 3000 元的员工人数 最多。如果应聘该公司的普通员工一职,这个众数能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 这就说明众数是个很有用的信息,这里向我们展示了众数的意义:当一组数据 有较多的重复数据时,众数往往能更好地反映其集中趋势了解了众数的概念和 意义。 接下来老师要加大难度了,请看教材中例 5。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家鞋店各尺码鞋的销售数据,你能根据表中的 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给大家 5 分钟时间,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巡视的过程中有问题的可以提出来。好,时间到。哪个小组来汇 报一下你们讨论的成果?一组代表,你来。他说鞋店一般比较关心哪种尺码的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稿

我试讲的题目是正方形性质的应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一个非常独特的图形,对,就是正方形,那谁能来说一说它的奇妙之处呢?好,你来,嗯,说的非常准确,请坐,我们的正方形拥有四个直角,四条相等的边,你还有补充?那你来,说的可真全面。是的,正方形还是特殊的菱形和矩形,因此我们得到正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且平分的这一发现,看来我们探究出的知识可真不少,那你会运用它们解决难题吗?嗯,·你们可真是自信满满!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课堂——正方形性质的应用。 同学们,转动我们的思维,想一想,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割成什么样的图形呢?这些图形中有多少是互相全等的呢?先独立思考,试着动手做一个正方形,折一折,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已经有同学举手了,那你来说说你的猜想,嗯,请坐,他说正方

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说的可真具体,但是我们的数学是需要用事实去证明,那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通过专业的数学语言来说服我吗?

嗯,口说无凭,我们想要证明观点还需要借助什么来具体说明呢? 回答正确!画图,这样会更加的清晰明了,谁来试着画一画呢?好,你来,嗯,画的真不错,那为了方便我们需要给图形进行标注,所以这个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而 AC 和 BD 就是它的对角线并相较于点 o。 那现在我们就借助这个图形与小组成员论一论,写一写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看哪一组写的即规范又简洁, 5 分钟时间,开始吧。 嗯,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讨论的可真是热火朝天,那现在哪组已经准备充分,可以和我们讲一讲你们的解题思路呢?好, 3 组,请到前面来和我们讲一讲,嗯,讲解的过程通俗易懂。

初中数学《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试讲逐字稿(附教案)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试讲逐字稿(附教案) 简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形函数值及其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数感,提升推理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趣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掌握锐角三角形函数值及其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回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它们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求法,学生回答,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拿出事先发给学生的三角尺,学生测量出三角尺的角度,确定三个特殊角30°、45°、60° 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推导出30度,45度和60 度角的三角函数值,并且填写任务单,提示学生设最短的边为1。 小组汇报,详细讲解其中一个角 预设一:学生设最短的边为1 预设二:学生设最短边位a 最后总结角度规律,从左到右加15°;45 度角的三角函数;30°、60°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3.灵活运用,例题讲解 出示例题,让学生计算,多媒体出示答案,同桌之间互相纠正。 (三)巩固总结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锐角的度数 (1)tan B=√3 3 (2)2sin a-√2= 0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 作业1:完成剩余课后练习题; 作业2:学有余力的同学预习下节课的知识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牛牛范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6篇初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数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如何探索研究问题。 3、通过将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的过程体验,初步认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1、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2、难点: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3、关键:。多边形"分割"为三角形。 【教具准备】 三角板、卡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问题 1、在一次数学基础知识抢答赛中,老师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五边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个学生马上能回答,你们能吗? 2、教具演示:将一个五边形沿对角线剪开,能分割成几个三角形? 你能说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点题)意图:利用抢答问题和教具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二、探索研究学会新知 1、回顾旧知,引出问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2)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1)学生思考,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叙述对四边形内角和的认识(第一二组通过测量相加,第三四组通过画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回顾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内角和,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以四边形的内角和作为探索多边形的。突破口。 (3)引导学生用"分割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一:连接一条对角线,分成2个三角形: 180°+180°=360° 从简单的思维方式发散学生的想象力达到"分割"问题,并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备注方法二:在四边形内部任取一点,与顶点连接组成4个三角形。 180°×4-360°=360° 3、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问题,提出阶梯式的问题: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一二组) 你能尝试用上面的方法一求出六边形的内角和吗?(第三,四组)那么n边形呢?完成后填表: n边形3456.。.n分成三角形的个数1234.。.n—2内角和。.。. 4、及时运用,掌握新知: (1)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度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

数学试讲教案万能模板(共4篇) 篇: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一元二次方程复习 试讲人:谭笑 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重点、难点:二元一次方程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形式:例题演示,加深印象!学完即用,巩固记忆!你问我答,有来有往! 1、自我介绍:30s 大家下午好!我叫谭笑,202X年毕业于暨南大学,学的行政管理,现在教的是初中数学,希望能与大家有一个愉快的下午! 2、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系数、根的判别式:8min30s 我们今天的课堂内容是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这4个等式,请判断等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请说出该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以及常数项: (1)x²-10x+9=0 是 1 -10 9 (2)x²+2=0 是 1 0 2 (3)ax²+bx+c=0 不是a必须不等于0(追问为什么) (4)3x²-5x=3x² 不是整理式子得-5x=0所以为一元一次方程(追问为什么)好,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那么我们所说的一元二次方程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从它的名字可以得出它的定义!一元:只含一个未知数 二次:含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为2 方程:一个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²+bx+c=0 (a≠0)其中,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记住,a一定不为0,b、c都有可能等于0,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大家要注意

找系数时先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式!至于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有没有根怎么判断,有同学能告诉老师吗?(没有就自己讲),好非常好!我们知道Δ是等于b2-4ac的,当Δ>0时,方程有2个不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同的实数根;当Δ<0时,方程无实根。那我们在求方程根之前先利用Δ判断一下根的情况,如果小于0,那么就直接判断无解,如果大于等于0,则需要进一步求方程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0min 那说到求方程的根我们究竟学了几种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方法呢?我知道同学们肯定心里有答案,就让老师为你们一一梳理~ (1)直接开方法 遇到形如x²=n的二元一次方程,可以直接使用开方法来求解。若n<0,方程无解;若n=0,则x=0,若n>0,则x=±n。同学们能明白吗?(2)配方法大家觉得直接开平方好不好用?简不简单?那大家肯定都想用直接开方法来做题,是吧?当然,中考题简单也不至于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配方法来将方程往完全平方形式变化。配方法我们通过2道例题来巩固一下:简单的一眼看出来的:x²-2x+1=0 (x-1)²=0(让同学回答)需要变换的:2x²+4x-8=0 步骤: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左右同除2得:x²+2x-4=0 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得:x²+2x=4 左右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x²+2x+1=4+1 所以有方程为:(x+1)²=5 形似x²=n 然后用直接开平方解得x+1=±5 x=±5-1 大家能听懂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练习题,2min时间,大家一起报个答案给我! 题目:1/2x²-5x-1=0 答案:x=±7+5 大家都会做吗?还需要讲解详细步骤吗? (3)讲完了直接开方法、配方法之后我们来讲一个万能的公式法。只要知道abc,没有公式法求不出来的解,当然啦,除非是无解~ 首先,公式法里面的公式大家还记得吗?x=(-b±b2-4ac)/2a 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有同学知道的吗?就是将一般式配方法得到

初中数学试讲经典题目

初中数学试讲经典题目 WORD 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学习资料分享---- 初中数学教案 精选初中数学教资面试经典教案两篇 第一篇《反比例函数》 1.题目:一次函数 2.内容: 3.基本要求: ( 1)试讲时间约 10 分钟; ( 2)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及特点 ( 3)通过自主探索,能理解函数思想。 4.考核目标:思维品质,问题设计,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反函数的学习,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反函数的解决实际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反函数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 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照顾到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 围和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体验学习反函数概念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运用反函数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活动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函数及一元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问题 1:上次课我们学习了函数,那么有谁知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表达式么? 师:同学们能用语言和字母分别表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 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kx+b.其中 k,b 为常数且k ≠ 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其中 k 为不为零的常数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 . 师:如从 A 地到 B 地的路程为 1200km, 某人开车要从 A 地到 B 地 ,汽车的速度v(km/h) 和时间 t(h) 之间的关系式为 vt=1200, 如果速度是恒定的,我们关心的是花费的时间,那么时间是如何去求的呢? 生: 1200tv. 师:那么这里的 t 和 v 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那么它们之间 的关系式究竟是什么关系式呢 ? 二、新授 活动内容: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具体的问题列出表达式吗? WORD 格式-专业学习资料-可编辑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优秀3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优秀3篇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认识负数》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p1~3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式。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写有温度的卡片,练习纸。 教学过程: 课前做一个游戏:对着干! 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和老师对着干,说一句相反的话! "向前看!向左走!我要向学校的东南方走!起立!我坐电梯向上到二楼!我炒股赚了100元钱!今天气温比昨天下降了2℃!" 一,教学例1 1.由中国台湾水果引入。 出示几幅中国台湾水果的图片。 看到这些水果有什么感觉你们知道这些美味的水果产自哪里吗

师介绍:近两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频繁,中国台湾地产水果也逐渐进入了祖国大陆,越来越多的人品尝到了来自宝岛的美食。 看着这些图片你就觉得这些水果怎么样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中国台湾的水果会长的这么好 师介绍:中国台湾雨水充沛,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所以中国台湾的水果特别可口。老师统计了台北市冬季的一天的最低气温,你们能知道什么 2.依次出示几个城市某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学生观察台北图示时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读法。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已学过了温度计的用法,这里老师给同学简单介绍一下,在温度计上有两个计量温度的单位,左边是℃,右边是℉,我们一般计量温度时都用℃,所以我们只要看左边的刻度就可以了。它是0℃为分界线,一大格表示10℃,一小格就表示2℃.液面上升指在10℃以上四格半位置处就表示19℃. 老师还统计了另外几个城市冬季同一天的最低气温,想不想看一下 出示例1图片, 仔细读题,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与0摄氏度进行比较) 北京气温和上海气温一样吗(零上和零下) 一上一下,正好相反!(板书:0℃)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我们是怎样区分和表示零上4℃和零下4℃的呢(板书:+4℃-4℃) 学生回答。你们在哪见过的。(天气预报中常出现) 那你知道北京和上海这一天相差了多少摄氏度吗 3.师小结正负数的读写法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 初中数学教案大全 篇一:实用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全】 课题:二元一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并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学会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思想方法;通过“合作研究”,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 2.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何异同?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做一做: 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①XXX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梨的单 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2.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 合作研究: 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 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为什么? 将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 试一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