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et在良性,癌前及恶性外阴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c-Met、PTEN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Met、PTEN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c-Met、PTEN 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Met、PTEN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其在不同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甲状腺癌中的标记结果进行对照和相关性分析。
结果c-Met、PTEN在72例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9%和62.5%,与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腺瘤分别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Met与PTE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 = -0.340,P 0.05). C-Met with the PTEN gene’s expression was negatively (r = -0.340, P 0.05),见表2。
2.3 甲状腺癌中c-Met和PTE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c-Met和PTEN的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r = -0.340,P < 0.01),见表3。
表3 甲状腺癌组织中c-Met和PTEN表达间的关系(例)2.4 c-Met、PTE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和未分化癌中的陽性表达见图1~6。
3 讨论PTEN是近年发现的唯一具有双重磷酸酶(脂质磷酸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可使细胞阻滞于G1期,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黏附、迁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7-9]。
本实验结果示:①PTEN蛋白在正常甲状腺及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甲状腺癌组织,这可能是由于PTEN蛋白的功能缺失使其对肿瘤细胞生长及对细胞黏附的抑制力减弱;②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包膜的完整性无明显的关系,而与甲状腺癌组织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很高的相关性,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临床分期越高,PTEN蛋白的表达越低。
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表述

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表述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表述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是恶性肿瘤的驱动因素之一MET基因编码的c-MET蛋白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能够与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结合,激活下游的一系列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生产、迁移和血管生成等过程。
MET通路一旦发生异常,也将导致这些细胞功能异常。
MET基因的第14号外显子编码c-MET是蛋白降解的关键结构,片段缺失将导致下游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
癌细胞若发生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将会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血管异常化和凋亡抑制,最终驱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有哪些临床病理特征?近日,我国学者发表的一篇论文总结了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NSCLC患者典型的临床特征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未来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研究者对2018年至2021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763例NSCLC患者的病历进行了回顾,并确定了11例携带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患者。
随后对其临床资料包括症状和诊断、影像学和随访等进行了病理和相关临床信息分析。
在这11例患者中,9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
年龄范围为69-85岁,分别被诊断为肺腺鳞癌(IVB期,1例),肺腺癌(IV期,6例;IIIA 期,1例),肺肉瘤样癌(IV期,3例)。
8例患者存在有转移,其中肝转移3例,淋巴结转移4例,胸部转移和心包转移1例。
MET基因突变方式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大片段缺失。
11例患者中3例在随访结束前病情稳定,4例在一年内死亡。
在这4例患者中,接受选择性MET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均生存7个月以上。
研究者进行了如下总结: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可能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常见,但不同研究报告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定论,且本文样本量较小,仍需进一步研究。
驱动基因阳性可能是对转移性NSCLC患者使用免疫治疗的禁忌症,因为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即使PD-L1表达水平较高,对于免疫治疗反应也不佳。
c-met扩增判读标准

c-met扩增判读标准c-met扩增是指c-met基因发生异常扩增或突变,导致c-met蛋白的过表达或活性增强。
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c-met扩增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机制,它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准确评估c-met扩增的存在对于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对c-met扩增进行判读,可以使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c-met基因的扩增和表达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方法以及判读标准。
1.荧光原位杂交(FISH):FISH是一种常用的检测c-met扩增的方法。
它可以直接在细胞核内检测c-met基因和参考基因的数量,从而确定c-met基因的扩增状态。
判读标准一般是,如果c-met基因与参考基因的比值大于2,则被认为存在c-met扩增。
2.实时定量PCR(qPCR):qPCR是一种敏感、准确且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可以量化c-met基因的扩增水平。
可以使用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来检测c-met基因的扩增以及相对表达水平。
判读标准通常是,当c-met基因的表达量相对于参考基因(如GAPDH)增加至少2倍时,可判定存在c-met扩增。
3.免疫组化染色(IHC):IHC是一种常用的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方法,可以用来检测c-met蛋白的表达情况。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直观地观察细胞中c-met蛋白的量和分布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细胞膜和胞浆中c-met蛋白的表达增强,可以初步判断存在c-met扩增。
4.下一代测序(NGS):NGS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的扩增和突变状态。
通过对c-met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可以发现c-met基因的扩增和各种突变。
这些突变包括exon 14跳跃突变、基因整合、点突变等。
判读标准是根据突变类型和频率来进行评估。
总之,以上是常用的几种检测c-met扩增的方法和判读标准。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检测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使用这些方法进行c-met扩增判读时,需要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病理信息来进行综合评估。
MACC1与c-Met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10月 第30卷 第 10 期 总第171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125例初发U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4例,女51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61.73±6.88)岁,病程8-16个月,平均病程(13.27±2.58)个月。
根据病情分级根据并参照改良Mayo评分[7]分为缓解期(≤2分且无单个分次评分>1分)、活动期[>2分,(轻度、中度、重度)];其中缓解期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7-78岁,平均年龄(60.64±6.47)岁,轻度组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60.98±6.56)岁,中度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26-78岁,平均年龄(61.34±6.61)岁,重度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61.63±6.69)岁。
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齐全;UC诊断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8],且经内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无其他免疫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肾、心、肝等功能障碍者;既往长期接受非甾体类抗炎、维生素D补充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患有心理、精神疾病者,无法正常沟通者。
1.2 方法1.2.1 初始维生素D、NGF水平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治疗后均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5mL,行离心(离心转速3500r/min,15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维生素D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NGF水平。
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完成。
1.2.2 治疗方案 对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轻度、中度患者给予柳氮磺吡啶(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543),1次/d,每次取4.0g柳氮磺吡啶与60mL生理盐水相混合,保留灌肠。
OPN(骨桥蛋白)有c-met在喉癌中的表达意义的开题报告

OPN(骨桥蛋白)有c-met在喉癌中的表达意义的
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与意义
喉癌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
重要。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骨胶原特异的糖蛋白,表
达在多种组织中,并与多种肿瘤的进展、转移和预后相关。
c-met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转移和侵袭有关。
研究发现OPN和c-met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呈现正相关,提示在肿瘤发生、发展
和预后评估过程中,两者可能存在共同作用。
然而,关于OPN和c-met
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尚未明确。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OPN和c-met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关系,以期为喉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3.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喉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组织中OPN 和c-met的表达情况。
同时,根据临床病理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
征进行分析,探讨其与OPN和c-met表达的关系。
4.预期结果
预期本研究结果将揭示OPN和c-met在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关系,探讨两者是否对喉癌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本研究可为喉癌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
质量提供参考。
c-Met原癌基因

针对TK催化活性抑制受体与效应
受体/配体拮抗剂的小分子抑制剂因子的相互作用 c-Met抑制剂
阻受针断体对受/配T体体K与拮催其抗化下剂活游:性效通的应过小因蛋分子白子的酶抑相消制互化剂作H:用G针:F对受获体 C 必得构c1端须一及1结功-2构 能的的种 HM7及4停。HGe和靠因GFtP位此F的的H点,的4特以A个与是拮异下6肿k6c抗瘤性游5r的7-剂小关一M5i系2N分个e,n其K子或tg作4抑多发l,用制个生e由于剂效信结Nc包应号构端-M括因转域发eS子导组卡tU为所成结。 治A疗T靶P点结,抑合制位受点体。与效应因子的相互作用,可
于这一通路的中心环节,它在细胞周期调控、
凋亡的启动、血管生成、端粒酶活性和细胞侵
生物学功能
在肿瘤中的作用
与肿瘤的关系
正常的HGF/c-Met信号转导在胚胎发 育1、、c组-M织e损t通伤路修异复常中会起诱重发要肿作瘤用的。发在生正和常转 细达移胞 或中不,表原达癌,基 虽因 然c在-M组e织t m器RN官A切呈除低或水损平伤表 后2、,结能c构c--及MM功 et的与表肿达瘤与肿会对瘤的暂多关系时种性激的酶增抑加制,剂但的表耐药 达号性水 通 相平路关很的快活回化复 可正 引常 起状 多态 种。 生H物G效F/应c-M,尤et可信产 生3、一c种-M独e特t与的多“种侵膜袭受性体生之长间“的程相序互,作与用细促 胞血进增管 了作用殖形肿机制与成瘤存、的活损发、伤 生c-M细修 和et抑胞复 转制剂迁、 移移组 ,主、织 诱题总诱重 导结 导建 产细等 生胞生耐极物药化学性、
及转移,从而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The End
Thank
you .
作用机制
c-Met抑制剂
主题总结
HGF及其受体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HGF及其受体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标题:HGF及其受体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摘要: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在恶性骨肿瘤中占据重要地位。
HGF和c-Met是两个相关的蛋白,它们在细胞增殖、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探讨HGF和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其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潜力,为骨肉瘤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骨肉瘤、HGF、c-Met、表达、靶向治疗一、背景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占据恶性骨肿瘤中的重要地位。
其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和难治愈等特点,使其成为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据青少年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儿童和青少年是其高发人群。
目前,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辅以放疗和化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法。
但由于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而且骨肉瘤的恶性程度高,导致治疗效果一般,预后不佳。
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靶向药物成为骨肉瘤研究的热点。
HGF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可以通过与其受体c-Met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
c-Met是一种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激活c-Met信号通路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和转移。
研究表明,HGF和c-Met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有着异常表达和功能异常。
考虑到HGF和c-Met在肿瘤转移和侵袭中的作用,人们开始关注它们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其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潜力。
二、研究内容1. HGF与c-Met的生物学作用2. HGF与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3. HGF与c-Met在骨肉瘤中的意义4. HGF与c-Met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三、意义与创新本文将探讨HGF与c-Met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并分析其作为靶向治疗药物的潜力,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本文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肿瘤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CD44_V6,c-Me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D44_V6,c-Met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张克兰;王志明;魏尚典;陈能志;黎有典;魏伟;董良【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年(卷),期】2008(17)1【摘要】目的探讨黏附分子CD44V6与原癌基因c-Met共同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复发、预后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肝癌组织及46例癌旁组织中CD44V6,c-Me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肝癌细胞中CD44V6,c-Met的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结果(1)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0%,CD44V6表达与静脉侵犯明显有关(P<0.05)。
(2)c-Met阳性表达率为52.0%,c-Met表达与Edmondson分级明显有关(P<0.05)。
(3)CD44V6与c-Met表达呈有关(P<0.05)。
(4)CD44V6,c-Met阳性表达患者较CD44V6,c-Met阴性表达患者术后2年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P<0.05);CD44V6,c-Met阳性表达组术后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P<0.01)。
结论CD44V6,c-Met在肝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肝肿瘤/病理学;CD44v6;c—Met;基因表达;免疫组化【作者】张克兰;王志明;魏尚典;陈能志;黎有典;魏伟;董良【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相关文献】1.C-met在慢性肝病、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意义 [J], 刘平果;王效民;刘忠臣;于仁祥2.原发性肝癌中C-met、MAGE-1的表达及意义 [J], 辛江;张示杰;杨宏强;彭心宇;孙红3.细丝蛋白A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闫宏宪;刘海潮;刘少朋;白明辉;郑幼伟4.血清IL-17A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李玮;谢友利;刘雅娟;吴兰梅5.血清醇脱氢酶、分泌型蛋白Dickkopf1、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卢伟娜;许怡;王德华;王建民;杨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0301
中文摘要
原癌基因C—MET属于具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类,编码肝 细胞生长因子/离散因子(HGF/SF)受体,是细胞内信息传导的重要组分。 目前已证实,C—MET在肿瘤的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 的过度表达在胃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 等腺癌相对报道较多,而鳞癌报道较少如食管鳞癌、口腔鳞癌、喉癌、头颈鳞 癌、子宫颈癌等。然而,C—MET基因表达与外阴癌变关系的研究国内外尚 未见报道。
tyrosl’ne—kinase activity.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cellular informa-
tion transmitring function.e—met has been shown to furlll a number of important
材料和方法
对象:选取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19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2003年间收治病 例,外阴鳞癌30例,外阴上皮内瘤变25例,癌旁外阴营养不良20例(包括 增生型和硬化苔藓型各lO例),尖锐湿疣15例,5例正常外阴表皮作对照。 (所有标本组织均为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试剂:采用亲和纯化的兔
多克隆抗c—met抗体,工作浓度为1:200。应用链酶亲和素—过氧化物酶
atic,thyroid,heaptocellular and endomentrlal carcinomas.But few studies Oil its
expression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have been reported,such as esophageal, oral,laryngeal,head and neck,uterine cervix carcinomas,and its expression in
目的
通过检测c—met基因蛋白在良性外阴尖锐湿疣(VCA)、癌前病变的外 阴上皮内瘤变(VIN)、癌旁外阴营养不良(VD)和恶性外阴鳞状细胞癌 (VSCC)这一组外阴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来阐明c—met在外阴癌变中的作 用,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外阴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临床分 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状态)之间的关系。
vulvar sql.1anlou¥cell carcinoma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reported.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role of C—met in vulvar carcinogenesis through examination
of its expression in a spectrum of、柚var lesions ranging from benign、租var con- dyloma acuminate(VCA)through premalignant vulvar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VIN)and vulvar dystrophy(VD)near the carcinoma to malignant vulvar squa- mous cell carcinomas(VSCC)conditions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结论
l本研究发现在正常外阴表皮,未见C—met的表达,提示c—met没有 参与正常外阴鳞状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
2.C—met在外阴鳞癌、癌旁的增生型营养不良、外阴上皮内瘤变VINlll 及外阴尖锐湿疣中均可见阳性表达,提示无论细胞有无异型性,C—met的
表达与细胞的增殖活跃有关。 3.在外阴鳞癌中C—met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及免疫反应强度高于Ⅵ.
roles in tumor progression,invasion and metastasis.Expression of C—met in hu。
man adenocarcinoma is well described,such as gastric,breast,prostatic,pancre—
NIII,在VINI—II和正常外阴表皮中无表达,提示C—met的表达与外阴鳞 状细胞恶性转变有关,是外阴癌前病变的晚期事件。
4.高分化VSCC中C—met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说明C—met表达 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C—met表达与VSCC恶性进展呈负相关。
关键词:c—met外阴鳞癌外阴上皮内瘤变尖锐湿疣外阴营养不良免 疫组化
·2-
Expression of c-met in benign,premalignant and malignant vulvar tulnors
The C—met oncogene belongs to a member of growth factor families,it en·
codes the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scatter factor(HGF/SF)receptor and has the
复合物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ABC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对c—met蛋白 在不同外阴病变中的表达及与外阴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统计学 分析,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c—met表达在80%(24/30)的VSCC,阳性细胞百分率为70.3%;20%
·1·
(2/lO)的VINIII,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7.4%;26.7%(4/15)的VCA中,阳 性细胞百分率为54.3%。无表达于VIN I一Ⅱ和正常外阴表皮。在VSCC 中,癌旁增生型营养不良C—met表达阳性病例百分数为80%(8/10),阳性 细胞百分率为43.8%,癌旁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无表达。从VIN I一Ⅱ经 过VINIII到VSCC,C—met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C— met抗体的免疫反应在VSCC中较强,在VINⅢ中较弱。C—met更强表达 于高分化型的VSCC中(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8.7%),与中/低分化型(阳性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3.1%和30.3%)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VSCC中,c—met表达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 关性(P>O.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