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2教学文稿
7.2《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说课稿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互相促进作用”。
由于澳门面积狭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因而教材重在说明它的旅游文化特色。
祖国内地与澳门之间遵循国际经贸活动规则和惯例进行经贸往来,为澳门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澳门为内地的改革开放也做出了贡献。
澳门是著名的自由港,博彩业、旅游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2个自然段正文内容,第1段介绍了澳门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第2段讲述了澳门填海造陆以及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在中国的位置”、“澳门半岛”、“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3幅图。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澳门历史和回归的时间,教材安排了“澳门回归”的阅读材料。
在“海上花园”这一部分,教材正文介绍了澳门宜人的气候、优雅的环境和著名的人文景观,以及目前澳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多样化经济。
教材安排了澳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大三巴牌坊”。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澳门土地资源紧缺性和当地人民填海造陆的壮举的认识,安排了相应的活动。
为了落实“标准要求”,强调了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在旅游业上。
2、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面积和居民等地理概况。
能在图中迅速填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地。
(2)了解澳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主要特点(3)知道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论证自己提出的设想,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介绍了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等内容。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培养他们对澳门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他们对澳门的了解相对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增加对澳门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旅游文化特色的了解也相对有限,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能够分析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法,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澳门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旅游文化特色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澳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
2.案例分析法:以澳门的旅游景点为例,让学生分析其旅游文化特色,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澳门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澳门的旅游景点介绍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澳门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澳门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澳门有什么了解?澳门有哪些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介绍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
让学生了解澳门的发展历程和旅游业的繁荣,为后续分析旅游文化特色奠定基础。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说课稿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说课稿一、教材结构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地理概况”和“海上花园”两部分内容,作为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无论在自然地理条件,还是在历史、经济发展方面,都有特殊性。
结合前面所学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容,对比学习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会比较容易一些。
祖国内地的发展为澳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澳门则为祖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两地经贸关系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此外澳门对于祖国内地使用葡萄牙语国家的里阿尼,起到了纽带作用。
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地理位置和经济特征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本节与上节内容有着共性的内容,可作为上一节学习的延伸与强化。
二、学情分析从认知水平上看: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一年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地理问题分析能力。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
从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看:知识层面需过多讲解关于澳门的产业与旅游业,可以多多采用材料、图片结合来多方位认识香港。
从方法经验上看:在香港学习的基础上,已经为本节澳门做了铺垫,在澳门的学习过程中,还需将澳门与香港的比较进行重点材料与图文讲解来区分。
三、说目标1.通过读图能够找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组成部分及陆地面积的变化;2.通过图文能够说出澳门的气候及经济发展特点;3.通过合作探究澳门产业的学习,认识到回归祖国后的经济发展迅速,感悟到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两基三点基本知识:通过图文资料,认识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括基本技能:通过读图能够掌握在图中准确找出香港的位置、范围教学重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括和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教学难点:澳门的对外贸易早于香港,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易错点:澳门与香港的旅游景点五、重难点处理方法针对重点:通过学历案合作探究材料和课本P50页活动,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概括;针对难点:通过区域比较法(香港与澳门作对比),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两个区域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学设计(广东省县级优课)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2、掌握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3、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澳门的地理位置和组成部分2、澳门的自然、人文环境特征难点:澳门的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五、教具:多媒体平台(PPT)六、教学过程:【引入】图片展示葡式蛋挞,简单讲述其来源与发展,引入新课:1989年英国人安德鲁将葡式蛋挞带到澳门,进行改良后广受欢迎成为澳门著名小吃。
【新授】(一)澳门的历史和设立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1553年,被葡萄牙殖民者侵占,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并成立为特别行政区。
澳门区旗和区徽中莲花是澳门的区花,五角星象征国家统一,三个花瓣代表三岛,大桥、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地理概况1、展示澳门地区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澳门地理位置,并与香港进行对比,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北回归线以南,北与广东省珠海市相连。
组成部分: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其中澳门半岛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口。
活动:展示四幅澳门陆地面积变化图,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分析归纳。
澳门陆地面积变化趋势及变化的原因:澳门陆地面积在不断地扩大,原因是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和当地人民不断地填海造地,如1995年通航的澳门国际机场就是采取人工填海方式建成的。
(三)“海上花园”1、展示澳门市景图,分析澳门被称为“海上花园”原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终年绿树繁花。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doc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面积和居民等地理概况。
能在图中迅速填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地。
2.掌握澳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征,了解澳门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3.知道澳门的主要经济特征。
(二)能力目标1.通过澳门地图变化以及面积的逐步扩大,让学生了解人民改造大自然的成就。
2.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澳门文化的探讨,启发学生结合澳门的文化特色,对澳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出设想,并能论证自己提出的设想。
从而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1.通过对澳门特色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特色,坚持走独特的道路,才能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活力。
2.通过对澳门的深层理解,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识记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
五.教学难点理解澳门的主要经济支柱以及发展变化特征。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歌曲导入,教师播放《七子之歌》。
同学们,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播放一首歌曲,1999年有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请大大家认真聆听,并认真思考:1,是谁在呼唤“母亲,我要回来了!”2,回来了吗?3,如果回来了,那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学生回答: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
教师讲述:1999年12月20日,澳门这个流浪的孩子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首充满深情的歌曲,渴望回归母亲怀抱的心声。
那位同学了解这个流浪儿的身世?由此引出<<澳门回归>>。
学生讨论,教师然后多媒体展示<<澳门回归>>阅读材料,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由于祖国的国力增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澳门回归了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统一,有利于澳门的稳定和发展,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二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一、教学目标1.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了解其陆地面积的变化。
2.了解澳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主要特点。
3.知道澳门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解澳门经济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
二、教材分析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北接珠海市,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作为我国的又一个特别行政区,的历史和经济均具有特殊性。
本节教材包括“地理概况”和“海上花园”2部分内容,知识容量相对较小,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所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关于本条“标准”的说明,请见上一节相关内容。
本节只涉及有关澳门的内容。
由于澳门面积小,人口少,经济总量不大,因而教材重在说明它的旅游文化特色。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地理概况”部分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澳门的地理位置和陆地组成,第2自然段讲述了澳门填海造地及陆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在中国的位置”、“澳门半岛”、“澳门陆地面积的扩展”3幅地图。
为引导学生了解澳门的历史和回归的时间,教材安排了“澳门回归”的“阅读”材料。
在“海上花园”这一部分,教材正文介绍了澳门宜人的气候、幽雅的环境和著名的人文景观,以及目前澳门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多样化特征。
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澳门市景”1幅照片和“大三巴牌坊”1则“阅读”材料。
“大三巴牌坊”材料是对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
为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澳门土地资源紧缺性和当地人民填海造地壮举的认识,教材P.50安排了“活动”1。
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突出表现在旅游业方面,为了落实“标准”要求,并强化学生对澳门旅游业发展条件的认识,教材P.50安排了“活动”2。
三、教学提纲一、地理概况1.地理位置与陆地组成2.澳门回归3.填海造地二、“海上花园”1.幽雅环境2.旅游发展3.经济特征四、教学建议香港和澳门都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两者“标准”内容相同,地理位置和经济特征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精】《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组成、面积等地理概况,能在图中迅速找出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珠江口、珠海等并能准确填图。
(2)掌握澳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3)知道澳门的经济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澳门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澳门的文化特色,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澳门旅游特色文化的深层理解,使学生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要发挥本地优势,坚持走特色之路才能经久不衰的观念。
【教学重点】澳门的旅游文化特色。
【教学难点】澳门经济逐渐表现出多样化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澳门回归》(学生观看视频)展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徵过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二、新课学习(一)地理概况读图,描述澳门的地理位置特征和澳门的组成部分及范围。
(学生读图描述)教师明确:地理位置: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与广东省珠海市相毗邻。
组成部分和范围: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陆地面积在不断变化,2010年,澳门陆地面积约29.7千米²。
过渡:澳门半岛集中了澳门的大部分人口,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地。
活动:读图观察澳门陆地面积有什么变化?分析导致澳门陆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明确:澳门的陆地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于当地的人们不断填海造地,使得澳门的陆地面积逐渐扩大。
(二)“海上花园”出示“中国气候类型图”和澳门“气温和降水表格图”提问:澳门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样的气候特征?(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明确:澳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精品课件二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公开课教案课件

1.主要的经济支柱: 博彩、旅游业、工业、建筑业等 。 2.标志性建筑: 大三巴牌坊、澳氹大桥。
学习小结
澳门:
1.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 交流、汇聚、融合400年之久,建筑物具有东、西方风格。
2.澳门曾经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佛教、道教等古老的中国 宗教,也有后传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宗教建 筑的多元化在澳门也得到了充分表现。
3. 市区环境幽雅,终年绿树繁花,以绮丽纤巧为特色。
她就是南海之滨的一座……
类比巩固
项目 地理 回归 人口 面积 毗邻 地形 气候 经济
地区 位置 时间 (万) (km2) 特区
特点
珠江
香
口东
1997 672.5 1099 深圳
低山 亚热 金融
侧
港
.7.1
丘陵
带季 风
贸易
珠江
澳 门
口西 侧
1999. 12.20
4.澳门回归后行政长官: 第一任 何厚铧 第二任 崔世安
教师寄语
学好地理和其他课程, 准备做一个适应现代化需 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再见
学习之路,时刻保持谦虚!熟能生巧,正像下面这 个故事说的一样!
故事再现
自学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 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动作 笑而遣之
无他,但手熟尔 以我酌油知之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释担而立 但微颔之
性格: 自矜(骄傲)
取置覆酌沥
对比
谦虚
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知道澳门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理解澳门的经济特征,气候、环境与旅游业的发展。
3.了解澳门的历史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教学重点
1.了解澳门的陆地面积组成,地理位置及自然气候。
2.掌握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以及变化发展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分析澳门的地图变化及原因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
组成、范围的不断扩大等方面介绍了本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也从澳门的回归、主要经济支柱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等方面介绍和分析了澳门的人文环境。
因本节教材是接香港之后的教学内容,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在许多方面有共性,为了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教材将部分内容省略。
如:澳门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与香港一致,气候类型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澳门与其相邻的经济特区珠海之间的联系类似香港与深圳的关系。
本节内容重在突出泱门的特色,澳门的人口集中在澳门半岛,澳门的经济支柱中最具特色的是其博彩业。
而对澳门旅游业的介绍也抓住了它的特点:一是澳门历史较长—现存的历史古迹较多、编者用阅读材料和照片介绍了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
在澳门半岛图上也能找到澳门的其他历史遗存。
二是澳门自然环境幽雅,终年花繁叶茂,有一海上花园之美誉。
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
这两点也是澳门旅游业与香港旅游业的差异。
澳门与香港都有“填海造陆的城市扩建工程。
本节教材的最后安排了活动题,通过这些“活动”建议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读图能力、识图的能力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引导学生复习香港的自然环境特征,或利用“澳门地图”让同学们运用对比、联系的方法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理概况。
方案二:组织学生欣赏或齐唱《澳门岁月》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
讲授新课
(一)地理位置和面积组成
澳门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这从课本的阅读材料和课本三幅澳门地图的变化中可看出来,说明澳门人民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进行“填海造地”。
结合香港的内容以及已学知识,可让学生做对比:
位置:香港—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澳门—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
组成: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从人口密度可见澳门和香港一样均属于地狭人稠的地区,因此澳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与香港相同的情况。
1.老师可让同学阅读教材的正文,并设计以下的一组讨论思考题:
2.澳门的经济特点如何?请依照上述方法列出有关香港和澳门经济特点的对比表。
(从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工业部门、经济发展的趋势等多方面对比。
)
参考:
香港—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贸易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澳门—以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以及服务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
点评:香港整体要比澳门活跃,除了占据重要的地理为知之瓦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也为香港的经济注入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澳门的经济特征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
(二)“海上花园”的美誉和经济的发展
1.澳门在16世纪已成为一个国际商业港口,澳门的对外贸易早于香港,为什么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
参考:(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端,南面和西面有诸岛屏障,风平浪静,适合船队停泊。
最早辟为渔港,在明代海上帆船运输时期,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
到了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澳门附近海域水浅,国际贸易地位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
而香港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
点评:老师在香港和澳门的比较中,可适当补充史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澳门和香港的异同点能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2.既然澳门与香港存在着发展中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澳门将如何发展?(澳门应同香港一样,同内地共繁荣,
加强和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的合作。
)澳门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澳门素有南海之滨“海上花园”之称,这里有山,有水,有古老的寺院、教堂,也有20世纪崭新的建筑群,环境幽雅,景致别具特色,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古城。
它也是世界上宗教建筑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及伊斯兰教建筑林立。
澳门旅游景点众多:氹仔岛有菩提园、住宅博物馆、赛马场;路环岛有黑沙湾、竹湾两驰名海滩和郊野公园;澳门半岛有三大巴牌坊、白鸽巢公园、妈阁庙、大炮台、东望洋山灯塔。
澳门的博彩业吸引了很多旅游者。
澳门是自由港,有“购物天堂”之称。
讨论:
(1)在“澳门半岛”图上找到上述的有关景点。
(2)对比说说澳门和香港的旅游业各有何特色,旅游资源有什么不同?
老师在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可安排小组讨论:对比香港和澳门的地理概况,找出两者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共同点。
通过小组竞赛看哪一组找到的共同点最多。
课后活动:搜集资料,了解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的图案及寓意。
教学后记
教案主要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对比,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处。
通过讨论的方式,有效地督促学生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扩充知识。
实验三
PCM/ADPCM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PCM/ADPCM编译码模块将来自用户接口模块的模拟信号进行PCM/ADPCM编译码,该模块采用MC145540集成电路完成PCM/ADPCM编译码功能。
该器件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和功能,工作前通过显示控制模块将其配置成直接PCM或ADPCM模式(直接将PCM码进行打包传输),使其具有以下功能:
1、对来自接口模块发支路的模拟信号进行PCM编码输出。
2、将输入的PCM码字进行译码(即通话对方的PCM码字),并将译码之后
的模拟信号送入用户接口模块。
在通信原理实验平台中,两个电话用户接口分别有一个PCM/ADPCM编译码模块。
本实验仅以第一路PCM/ADPCM编译码原理进行说明,另一个模块原理与第一路模块相同,不再重述。
PCM编译码器模块电路与ADPCM编译码器模块电路完全一样,由语音编译码集成电路U502(MC145540)、运放U501(TL082)、晶振U503(20.48MHz)及相应的跳线开关、电位器组成。
电路工作原理如下:
PCM/ADPCM编译码模块中,由收、发两个支路组成,在发送支路上发送信号经U501A 运放后放大后,送入U502的2脚进行PCM/ADPCM编码。
编码输出时钟为BCLK(256KHz),编码数据从U502的20脚输出(DT_ADPCM1),FSX为编码抽样时钟(8KHz)。
编码之后的数据结果送入后续数据复接模块进行处理,或直接送到对方PCM/ADPCM译码单元。
在接收支路中,收数据是来自解数据复接模块的信号(DT_ADPCM_MUX),或是直接来自对方PCM/ADPCM编码单元信号(DT_ADPCM2),在接收帧同步时钟FSX(8KHz)与接收输入时钟BCLK(256KHz)的共同作用下,将接收数据送入U502中进行PCM/ADPCM译码。
译码之后的模拟信号经运放U501B放大缓冲输出,送到用户接口模块中。
PCM/ADPCM编译码模块中的各跳线功能如下:
1、跳线开关K501是用于选择输入信号,当K501置于N(正常)位置时,
选择来自用户接口单元的话音信号;当K501置于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