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概况.doc

合集下载

农业专家系统文献综述

农业专家系统文献综述

专家系统文献综述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内研究概况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全国大多数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都将农业科技信息现代化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农业领域中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尤其是病虫害防治领域,系统应用技术水平低,开发的对象也只限于马尾松毛虫等少数几种,在国内学术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王淑芬,陈亮,张真(1992)建立的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

马小明,叶文虎(1993)开发的松毛虫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周嘉熹等(1995)采用Profog语言开发的杨树天牛综合管理专家系统;为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传播有关方面专家及其防治工作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更好地指导生产,王阿川,岳书奎(1998)在国家攻关研究的基础上,经过10年的努力研究完成了“林业种实害虫管理领域内樟子松球果象甲防治决策专家系统”。

进入新千年后,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不断升高,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病虫害预测,诊断和防治研究中。

齐群,耿祖群,杜永波(2001)采用Sybase公司的Powerbuild 及其数据库系统开发了运行在windows95下的杨树害虫综合治理专家咨询系统。

2003年,王明红等开发的基于B/S结构“北京市农作物病虫害远程预警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将用户和领域专家联系起来,实现了对病虫害灾害远程控制,及时防治的决策目标;徐云等根据我国茶区主要发生的32种病害和5种寄生性植物采用VisualBasic6.O语言开发了“茶树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并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张春雨等以Visual later Dev为环境平台,SQL server 7.0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了“枣病虫害诊断咨询专家系统”,系统涉及枣树生产中的31种病害和31种虫害的诊断知识;姚玉霞等将面向对象的知识表达法应用到“水稻病虫害诊治智能化专家系统”中,对水稻病虫鼠害的形态诊断与识别,取得良好的效果;李佐华等以delphi5.0为开发工具完成“温室番茄病虫害、缺素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的开发;对温室番茄的病害、虫害及非侵染性病害的有效控制进行了细致研究;周如军等采用VisualBasi 6.0和Authorware为开发工具,开发了“中草药病害诊断与防治多媒体专家系统”;系统主要研究内容是中草药病害的诊断与防治,并配有多媒体演示。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数学焦虑文献综述数学焦虑概述1数学焦虑的界定1.1国外对数学焦虑的界定Gough于1954年最早意识到有大量畏惧数学的人存在,将面对数学时的消极态度称为数学恐惧.Dresser & Aiken (1957)发现一些学生在进行数字运算时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症状,并注意到数学焦虑会影响数学学习成绩,进而提出“数字焦虑”这一概念,用以描述和解释学生对数学产生焦虑的情况[1]Richardson和Suinn(1972)拓展了数学焦虑的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将数学焦虑界定为:“在各种各样的一般生活和学业情景中,阻碍数字操作和数学问题解决的紧张和焦虑感”[2]Fennema & Sherman(1976)从生理的角度研究了数学焦虑所引发的生理反应。

将数学焦虑界定为:“在完成数学任务时对身体症状的感觉”[3];Hodge与Tobias(1978)认为:数学焦虑是一种疾病,是由数学而产生的认知性恐惧情绪.Richardson & Woolfolk(1980)研究了个体在数学情镜中产生的消极情绪,认为“数学焦虑是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消极反应和评价过程.”Morris(1981)认为“数学焦虑是一种对数学的害怕情绪,它会阻碍学生的数学思路,抑制他们的数学操作,从而阻碍他们的数学学习”;Suinn和Edward(1982)指出:“数学焦虑是学习数学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它会导致学生逃避数学,造成学生数学学业成绩低落.”Buckley和Ribordy(1982)将数学焦虑界定为:“在口常生活中或是学习情景下进行数字操作、解决数学问题时,对数学产生无理性的恐惧.”[4]Cemen(1987)把数学焦虑界定为:对那些威胁自尊的数学情境做出反应的焦虑状态.[5]Kennedy & Tipps (1990)提出一个更广泛的定义,认为:“凡是与数学有关的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或者是数学恐惧都可以称作数学焦虑.”[6]Smith (1997)从几个方面定义了数学焦虑,包括:(a)当被要求执行算术的任务时感到不安;(b)回避上数学课直到最后可能的瞬间,(c)身体患病感,衰弱、恐惧、惊慌;(d)没有能力进行测验;(e)依靠辅导课程才能取得微弱的成功.[14]Krantz(1999)认为:“数学焦虑是在处理一定量的或更一般的数学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能表现。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文献综述范文发布时间:2020-05-10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

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

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研究文献综述本论文以≤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研究≥为题,对国内外诸多学者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国债相关风险问题的现状,分析产生国债风险的原因。

并借鉴相关国际经验,探讨防范、规避国债风险的有效策略。

一、国内研究动态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市场在摸索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此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术界对国债等多方面的讨论也日益增多,以下是我国学者对国债风险的主要观点:(一)国债风险分类研究何志刚、刘迪、任春玲、张月华等(2004)对国债风险进行了分类。

何志刚认为国债风险体现为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刘迪认为国债风险可归纳为数量风险、金融风险和使用风险,建议从数量的确定、偿还期限的安排、运行的规范化、国债资金使用的监督等方面来防范国债风险;任春玲认为国债风险包括数量风险、使用风险、结构风险,建议从坚持国债适量原则、优化国债结构、加强国债的使用管理、建立国债偿债基金等方面来控制国债风险;张月华认为国债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和信贷资金损失风险,认为防范国债风险,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国债市场体系、调整国债品种结构、合理安排国债的期限结构、统一政府外债管理、提高国债资金的使用效果。

(二)国债风险的衡量指标分析研究李健和严华惠(2001)认为国债风险的大小主要通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和国债偿债率三个指标来衡量,努力降低国债依存度和国债偿债率,稳定国债负担率是防范国债风险的关键;王菱(2004)认为正确认识国债风险需要重新考虑国债的判断标准问题,考虑居民存款持续增长能力、国家隐性负债、或有负债问题及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王春红和曹兴华(2004)用Var的历史模拟法对国债价格的利率风险进行了度量;杨星和郭彩琴(2004)利用1981-2002年的国债数据,对国债的信用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

(三)国债风险的原因及防范研究谭畅(2003)分析了形成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利率风险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张绍宾、齐中英、张亚光(2005)利用ARMA-GJR-M模型对中国国债市场利率波动情况进行拟合分析,得出中国国债市场短期利率行为存在均衡恢复特性,负收益和正收益对利率市场产生的冲击是不对称的等结论。

文献综述的标准格式

文献综述的标准格式

文献综述的标准格式文档标题:电动车发展的挑战与前景概述: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环保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将探讨电动车发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其未来的前景。

一、挑战1.1 技术挑战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技术方面面临的挑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例如,电池技术仍然存在能量密度不高、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有限等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此外,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也是一个重要挑战,以便更好地支持电动车的充电需求。

1.2 成本挑战电动车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主要原因包括电池、电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成本较高,以及规模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够显著等。

因此,如何降低电动车的成本,提高其竞争力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1.3 市场挑战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激烈,各大车企纷纷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

同时,传统燃油车市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和购买意愿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此外,电动车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充电便利性、充电桩的覆盖率等也是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二、前景2.1 环保优势电动车具有零尾气排放的优势,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碳排放,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车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2.2 政策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电动车的发展,包括购车补贴、免收购置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刺激电动车的需求,推动其市场占有率的增加。

2.3 技术突破电动车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竞争力,例如新型电池技术的应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等。

这些创新将进一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降低充电时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4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不断增长。

电动车作为清洁、高效的代步工具,具备在城市出行中取代传统燃油车的潜力。

预计随着电动车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概况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概况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医学领域,AI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综述国内外关于AI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概况,探讨其应用现状、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国内研究概况在中国,AI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医疗机构开始关注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学影像诊断:利用AI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诊断,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诊断准确率。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X光片、CT图像等进行智能识别和分类,辅助医生进行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诊断。

2. 临床决策支持:通过AI技术对患者的病情、病史等信息进行分析,为医生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提高临床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患者病情进行预测,为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3. 药物研发:利用AI技术对大量化合物进行筛选和预测,加速新药的研发进程。

例如,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发现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候选分子。

4. 个性化治疗:通过AI技术对患者基因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利用基因测序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患者基因组进行分析,为其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总体来说,中国在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数据质量和标注问题、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问题等。

未来,中国需要在这些方面加大投入和研究力度,推动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三、国外研究概况在国外,AI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对国外研究概况的综述:1. 医学影像诊断:国外在医学影像诊断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深度学习算法能够自动检测肺癌、乳腺癌等疾病。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专题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
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 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 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
1.4文献综述的形式特征
参考文献数量多
综述性文章的标题一般直接反映其综述类型,如包含
比较法: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观点、措施、方法、技术、方案、
产品等的特点或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定性、定量比较,以决定 优劣,通过横向、纵向比较,明确发展逻辑。这是阐明某一理论或成 果的理想方法。
历史法:即按照课题研究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分析研究各个阶段素
材,以发现各阶段的成就特点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根据历史演变情 况,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1) 文献综述不是参考文献的简单罗列。
(2) 文献综述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流水帐。 (3) 文献综述不能包括与你的研究关系不大的文献。
3.文献综述举例
“综述”、“概述”、“述评”、“评述”、“进 展”、“动态”,或是“现状、趋势和对策”、“分 析与思考”等文字的标题,该文献一般是综述性文章。
1.5 文献综述的内容特征
综合性:综述要求对选题的有关原始文献进行高度综合(归纳、
浓缩、概括),这是综述的本质特征。内容的综合、语言
的概括
客观性:综述所叙述与提炼的理论、方法、观点、数据等,均
2.3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 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 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 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 么找方向”。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文献综述的标准范文》
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文献阅读和整理形式,通常用于总结某一领域内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标准的文献综述范文应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言、文献综述、讨论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作者通常会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明文献综述的目的和重要性,概括性地提出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

而接下来的文献综述部分则是重点所在,作者需要详细地梳理已有的相关文献,包括这一领域内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及各种观点和观察结果。

这部分需要紧密围绕着研究主题展开,将各篇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其主要结论和观点,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和局限。

在讨论部分,作者需要对文献综述进行适当的解释和评价,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在结论部分,作者需要对整个文献综述进行总结,重新强调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除了以上四个部分,标准的文献综述范文还需要遵循学术论文的一般格式要求,包括准确引用文献、清晰明了的逻辑结构、精准的表达和语言规范,以及恰当的引用格式和标注方法。

总的来说,一篇标准的文献综述范文应当具有深入细致的文献调研和分析能力,有条不紊的逻辑思维和清晰明了的表达能力,同时要符合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要求。

通过撰写和阅读这样的
标准范文,可以有效提升文献综述的质量和水平,为读者传递更有价值的信息和见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概况
文献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

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

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

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
价。

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解:
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

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7. 文献综述不少于1500字。

大约4000字左右。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

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

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

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

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
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

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

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

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

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一、意义和目的
总结和综合该方向前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了解当前的研究水平,分析存在问题,指出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并且列出了该方向众多的参考文献,这对后人是一笔相当大的财富,可以指导开题报告和论文的写作。

二、主要内容
(1) 该领域的研究意义。

(2) 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

(4) 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 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综述比较容易看出作者对该领域所下的工夫,因为作者需要广泛阅
读,理解不同论文在关键假设和模型上的主要分歧。

好的综述本身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