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合集下载

腰穿操作图及注意事项

腰穿操作图及注意事项

10.术后处理 ①按院感要求整理用品 ②填写检验单并送检标本 ③洗手 ④术后病情记录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021/5/172021/5/17Monday, May 17, 2021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1/5/172021/5/172021/5/175/17/2021 7:24:15 AM
糖:正常:2.5-4.4mmol/L 降低:<2.25mmol/L 见于化脑、结脑、 隐脑、脑膜瘤等
氯化物:正常:120-130mmol/L 降低:见于结脑、隐脑、全身性电 解质紊乱
(八)腰穿针要经过哪些解剖结构
(九)腰穿后常见并发症
1.低颅压综合征:如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耳鸣等
2.感染
腰椎穿刺操作及注意事项
郑州腰市中椎心医穿院高刺新神术经内科
杨帆
准备
1.先戴好口罩和帽子 2.自我介绍:您好,我是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神经内科 医生,叫**名字。 3.我今天要给您做腰椎穿刺术检查,我已经剪好指甲并 洗完手。 4.考虑患者患有“颅内感染性疾病”,已将腰穿的目的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172021/5/172021/5/17Monday, May 17, 2021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5/172021/5/172021/5/172021/5/175/17/2021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7日 星期一 2021/5/172021/5/172021/5/17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72021/5/172021/5/175/17/2021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1、诊断及观察疗效检查脑脊液性质、压力,鉴别各种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治疗椎管鞘内注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1、器械准备(1)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腰穿包、手套2副、口罩、帽子、消毒测压管,下层放中单或棉垫、消毒液及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消毒腰穿包(包括带针芯腰穿针、镊子、无菌瓶数个、棉球、纱布、5ml针管)。

(3)治疗盘中有2.5%碘酊,75%乙醇,2%普鲁卡因。

2、方法(1)患儿侧卧,膝髋屈曲,双手抱头,充分低头弯腰。

应由助手协助患儿,以取得最大程序的脊椎弯曲,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椎间隙。

(2)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示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联线中点为第3、4腰椎棘突之间,在此处穿刺即可达3、4腰椎间隙。

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4、5腰椎间隙。

(3)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普鲁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4)右手持腰穿针,左手拇指固定住第3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

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有阻力后有落空感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常规、生化或培养。

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作化验用。

如操作过程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运针尾,助手压迫颈列脉,穿刺针亦可略调深浅。

(5)重新插上针芯,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后胶布固定,让患儿平卧(不用枕头)。

三、【注意事项】1、当患儿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若病情需要,应先用脱水剂,降颅压后再穿刺,并且患儿放脑兴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以防发生脑疝。

2、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应多加小心,刺入后徐缓前进,以免进入过深引起出血。

3、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常规腰穿针容易。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脱髓鞘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帮助;还适用于脊髓造影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禁忌证】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有出血倾向,血小板<50000/mm3,以及临床上有脑疝倾向时。

颅内压升高并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时,应慎重操作。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屈颈抱膝,取腰4~5椎间隙或腰5~骶1椎间隙为穿刺点(沿双侧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脊椎中线相交处为腰4棘突,其下为腰4~5椎间隙),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用3%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麻醉。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自穿刺点缓慢刺入,刺入韧带时可感受到一定阻力,之后有落空感时提示已刺入蛛网膜下腔,可抽出针芯让脑脊液流出。

如没有脑脊液流出可转动穿刺针或将穿刺针退出少许,直到脑脊液流出为止。

测定初压,留取脑脊液送检,测定终压,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敷无菌纱布固定,嘱去枕平卧6小时。

【临床意义】1、压力高可见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急性脑卒中、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衰、肺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等。

2、压力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漏等。

【并发症】最常见为腰穿后低颅压头痛,可持续2~8天,头痛以额、枕部为著,可伴有颈部和后背痛,咳嗽、打喷嚏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耳鸣。

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应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诊断与治疗多种疾病。

该技术通过在腰椎穿刺点进入脊椎骨隧道,使医生可以获取腰椎骨
髓内液体样本或者进行注射治疗。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腰椎穿刺术
的操作指南。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腰椎穿刺术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
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其病史、药物过敏情况及可能
存在的并发症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该项
操作。

2. 仪器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消毒液。

标准的腰椎穿刺器械包括:注
射器、蛛网膜穿刺针、导管等。

确保这些器械在操作前已经进行完
全的清洁和消毒。

3.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一般情况下,腰椎穿刺点位于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下缘之间。

在选择穿刺点时,需要注意避开椎间盘和神经根。

4. 局麻:
使用无菌技术在穿刺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随后进行局部麻醉。

一般情况下,使用2%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进行局麻。

5. 穿刺:
在局麻生效后,医生将蛛网膜穿刺针插入穿刺点,朝向骶尖方向缓慢推进。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疼痛感受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和结构。

6. 获取样本或注射治疗:
当蛛网膜针进入腰椎骨髓内液体腔后,可以通过连接的导管进行腰椎骨髓内液体的采样。

同时,腰椎穿刺术也可以用于给药,例如注射麻醉药物或化疗药物。

7. 操作完成后:。

腰椎穿刺术临床技能操作

腰椎穿刺术临床技能操作

腰椎穿刺术1.鞠躬,各位老师好,我是一号。

阅读题签。

核对医嘱一号一床王明行腰椎穿刺术,有适应症无禁忌症,生命体征平稳,知情同意书已签。

无麻醉药过敏史,眼底检查无视乳头水肿。

2.摆放垃圾桶,常规洗手,帽子口罩已戴。

检查用物,一次性脑压包(腰穿包、穿刺包)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漏气,一次性棉签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漏气(无湿染),已开启的安尔碘在有效期内,打开以备用(已过期,请予更换,已更换)。

2%利多卡因在有效期内。

用物准备齐全,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3.评估室内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核对床头卡和腕带。

您好,请问您是一号一床王明么?我是您的负责医生,遵医嘱为您行腰椎穿刺术,①请问这个时间合适么?②请问您排过尿了吗?③请问您确实对利多卡因不过敏么?好的,请您配合我摆一体位,取左侧卧位于床上,背部垂直于床缘并贴近于床缘,双手抱膝贴近腹部,头部屈曲,贴近胸部。

充分暴露您的背部。

王先生请您保持这个姿势不要动,如有任何不适请您及时告诉我。

4.搓手。

我的手可能有些凉,请您不要紧张。

我将选取两侧髂棘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交点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

局部皮肤完好无损,用龙胆紫进行标记。

下面为您进行消毒,可能有些凉,请不要紧张。

(3:2:2原则)以穿刺点为圆心,先点消,由内向外行同心圆消毒,消毒过程中不留皮岛不回消,消毒范围直径大于15cm。

5.打开腰穿包,戴手套,铺孔斤。

腰穿针匹配通畅。

麻醉针通畅,移动磨斜面,抽吸利多卡因2ml,利多卡因确实在有效期内。

6.王先生,下面为您麻醉,可能有些疼,请您不要紧张。

7.左手拿纱布,绷紧皮肤,以穿刺点,先斜行进针打一皮丘,再垂直进针回吸无血,注药。

2%利多卡因逐层浸润麻醉。

拔针,按压至无出血。

8.针尖斜面冲上,沿麻醉处垂直进针,可略偏向头侧。

至有两层突破感。

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流出。

回纳针芯。

针尖斜面转向头侧。

9.王先生,请你放松颈部,并缓慢伸直双下肢。

10.测量脑脊液初压,为180毫米水柱,助手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迅速上升,放松,迅速下降。

腰椎穿刺术(仅供参考)

腰椎穿刺术(仅供参考)

腰椎穿刺术(仅供参考)
腰椎穿刺的基本步骤:
1.患者体位:患者面朝上,麻醉;
2.判断并准备治疗部位:根据特定的患者病情,选择穿刺点,消毒,并用绷带固定住腰椎;
3.穿刺部位:用特定的抽搐手法,在患者背部的肌肉腱层中,以穿刺针穿过腰椎骨板,使针头到达穿刺部位;
4.注射麻醉药:将麻醉药溶液逐滴缓慢注射到穿刺部位,以达到麻醉作用;
5.穿刺中的处置:将介入物,如导管或是药物,缓慢放入穿刺部位,以进行治疗;
6.拔管:在治疗完毕后,及时将介入物拔出;
7.体位恢复:穿刺完毕后,患者可以缓慢改变体位,使其到达最佳治疗方式。

1.感染:由于穿刺部位的污染,穿刺病程中可能发生感染;
2.出血:穿刺过程中,由于穿刺过程中的伤害,会有少量出血;
3.痉挛:轻微的穿刺过程,可能会造成偶尔的痉挛;
4.骨折:由于穿刺太深,可能会造成骨折;。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1]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1]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1](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Lumbar Puncture)Miles S. Ellenby, ., Ken Tegtmeyer, ., Susanna Lai, Dana . Braner,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ivision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Doernbecher Children’s Hospital,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Portland.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Dr. Tegtmeyer at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ivision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Doernbecher Children’s Hospital,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Mail Code CDRC-P, 707 SW Gaines St., Portland, OR 97239-2901, or at.N Engl J Med 2006;355:e12.腰椎穿刺术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鉴于其禁忌症、相关的解剖结构,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操作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尽管穿刺的并发症比较少见,但是这些并发症是潜在的,有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

操作者要真正掌握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技术,这样可以最低限度的降低穿刺的风险。

适应症:腰椎穿刺术目的是获得脑脊液标本(CSF),以诊断感染、炎症、肿瘤,代谢过程(表1)。

治疗性指征包括:鞘内注射化学药物、抗生素和麻醉药物。

腰椎穿刺术SOP

腰椎穿刺术SOP

腰椎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拟定部门:拟定人:审核人:批准人:拟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公布日期:生效日期:1.目的:规范我院腰椎穿刺术的操作。

2.范围:我院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规范。

3.定义:腰椎穿刺术(1umbar puncture)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也可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有时也用于鞘内注射药物。

4.内容:4.1方法4.1.1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部尽量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尽可能弯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4.1.2确定穿刺点,通常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

4.1.3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逐层局部麻醉。

4.1.4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可见脑脊液流出。

4.1.5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0.098kPa~10mmH2O)或40~50滴/分钟。

若继续作Queckenstedt试验,可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

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穿刺术操作指南(Lumbar Puncture )Miles S. Ellenby, M.D., Ken Tegtmeyer, M.D., Susanna Lai, M.P.H.,and Dana A.V. Braner, M.D.From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ivision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Doernbecher Children ' s Hospital,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Portland. Address reprint requests to Dr. Tegtmeyer at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Division of Pediatric Critical Care, Doernbecher Children ' s Hospital, 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 Mail Code CDRC-P, 707 SW Gaines St., Portland, OR 97239-2901, or at tegtmeye@.N Engl J Med 2006;355:e12.腰椎穿刺术可以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

鉴于其禁忌症、相关的解剖结构,操作过程中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操作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尽管穿刺的并发症比较少见,但是这些并发症是潜在的,有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

操作者要真正掌握腰穿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技术,这样可以最低限度的降低穿刺的风险。

适应症:腰椎穿刺术目的是获得脑脊液标本(CSF),以诊断感染、炎症、肿瘤,代谢过程(表1)。

治疗性指征包括:鞘内注射化学药物、抗生素和麻醉药物。

表1:腰椎穿刺适应症腰穿诊断的疾病分类脑脊液的试验方法感染性疾病细胞计数,分类,检测葡萄糖、蛋白及培养病毒性、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脑炎炎性过程髓磷脂碱性蛋白的测定,细胞计数,脑脊液培养多发性硬化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肿瘤性疾病细胞计数、细胞浓缩后涂片各种代谢性疾病乳酸,丙酮酸,葡萄糖,蛋白质的测定治疗性指征许多需要采取低体位麻醉过程麻醉毒品布比卡因脑室和某些类型的脑膜炎注射抗生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一些白血病和淋巴瘤化疗氨甲喋呤禁忌症:由于患者腰椎穿刺体位的原因,可能会岀现心肺功能不全;患有心肺疾病的患者应该避免实施腰椎穿刺术1。

当有颅内疝体征时,由于颅内压升高,岀现脑疝,潜在性颅内压升高及局灶性神经系统病变时,均应避免实施腰椎穿刺术。

如果考虑上述病变,腰椎穿刺前,应该施行颅脑CT,但是颅脑CT扫描并不能明确揭示颅内高压2。

凝血功能障碍会增加脊髓内岀血的风险,尽管凝血功能障碍达到何种水平会增加岀血的风险尚不清楚。

既往接受过腰椎手术的患者,如果放射科医生使用影像学技术,会增加腰椎穿刺的成功性。

设备:商用腰椎盘包括必要的设备,包括:带针芯的穿刺针,消毒剂,洞巾,样本管,测压管。

最好采用22号针头,因为小针孔会减少脑脊液泄露的危险。

通常情况下,婴幼儿应用长度为 1.5英寸(3.8厘米)的穿刺针,儿童采用 2.5英寸(6.3厘米),成人采用3.5英寸(8.9厘米)。

体位:腰穿前,应该确定患者是取侧卧位还是坐位。

最好选择侧卧位,目的是可以获得准确的进针路径及减少腰穿后的头痛。

如果患者不能够自动配合体位,可以取左侧卧位、右侧卧位或者垂直位。

一旦确定体位后,应该指示患者背部屈曲,像胎儿或者弯成“猫”形,尽量暴露棘突间隙。

坐位时,腰椎应该与床垂直;当取侧卧位时,腰椎应该与床平行。

患者的正确体位体表标记:在双侧髂嵴最高点,画一条可视连接线,与腰部中线交点,大约为L4棘突。

在L3与L4,或L4与L5之间进针,因为上述棘突间隙低于脊髓的末端。

在进行皮肤消毒或准备局麻前,应该在穿刺点部位做记号,因为消毒后可能会使记号消失。

可以使用皮肤记号笔标注正确的穿刺部位。

术前准备:当带好手套后,使用正确的消毒剂消毒皮肤,使用聚维酮碘或者氯已定溶液,沿穿刺点为中心做环形消毒,并相应扩大消毒区域,之后采用无菌洞巾覆盖操作区。

止痛及镇静:腰椎穿刺术是一个疼痛和焦虑激发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采用局麻即可。

在消毒皮肤前,操作者可以使用局麻膏。

当皮肤消毒及铺洞巾后,局麻药膏可以渗透至皮下。

也可以使用全身性镇痛药或者止痛药。

腰椎穿刺术:一旦确定穿刺部位后,开始进针,针芯固定到位,进针点为确定穿刺点下部棘突的上缘,向头部偏斜15度角,好像是对准肚脐的方向。

最近的数据显示:采用“铅笔尖”样的细针穿刺可以降低术后疼痛的风险3,这是由于细针可以减少对硬脊膜囊的切断伤,从而可以减少脑脊液的渗漏。

一般情况下,采用斜面针进行穿刺,斜面针应处于矢状位(前后位),目的是减少对硬脊膜的切断左右,仅仅会岀现较少的渗漏作用,穿刺针应与棘突相平行。

如果体位正确,穿刺针应该可以正确通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腔(包括内部的脊椎静脉丛)、硬脊膜、蛛网膜、进入到蛛网膜下腔(此腔隙有马尾神经通过)。

当穿刺针通过黄韧带时,会有明显的落空感,当出现落空感后,将针芯撤回2mm,允许脑脊液流出4,如果穿刺过程不成功,遇到骨性抵抗,将穿刺针撤回到皮下组织,并不撤离皮肤,再次进针。

一旦穿刺针进入到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将流岀。

如果腰椎穿刺造成创伤,脑脊液可能有淡淡的血色,再次收集脑脊液时,脑脊液不会再岀现血色,除非血液来源于蛛网膜下腔。

如果脑脊液流岀缓慢,操作者可以转动穿刺针90度,这是因为神经根可能与穿刺针斜面贴的比较紧密。

正确的进针角度脑脊液压力测定:仅当患者取侧卧位时,才可以测定脑脊液压力。

连接测压管与穿刺针,应在采集脑脊液标本前进行测压,在测压管中脑脊液平面不再上升时读数,测压时可能会看到压力平面随心脏或呼吸运动而波动。

标本采集:脑脊液自动流至样本管内;在采样过程中,不能采取抽取方式,因为即使少量的负压也会导致岀血。

采取的脑脊液量应尽量少(一般为3〜4ml)。

也可从测压管采集脑脊液,将测压管患者端闭合,将脑脊液流至采集管中。

收集到足够的脑脊液后,将针芯归位,拔出穿刺针。

随访:消毒穿刺部位,无菌纱布覆盖。

尽管目前普遍认为穿刺后应卧床休息,但是卧床休息并不能减少腰穿后头痛的发生率。

并发症:肥胖患者穿刺比较困难,对操作者来讲,是一个挑战,这是因为比较难以进行体表标志定位。

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后凸畸形,既往接受过腰椎手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等,均可使腰椎穿刺术难度增加。

对于上述患者,有必要与麻醉医生或者介入科医生协商,这样可以增加穿刺的成功率。

腰椎穿刺的并发症包括:脑疝、心肺功能不全、穿刺部位或牵涉痛、头痛、岀血、感染、蛛网膜下腔表皮样囊肿、脑脊液漏。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头痛,在操作的48小时内,头痛的发生率约为36.5%,头痛发生的原因:脑脊液由穿刺点部位泄露,并且泄露速度超过了脑脊液的产生速度,头痛发生的机会与穿刺针头的大小密切相关5。

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疝,这是由于脑室与脊髓管产生较大梯度的压力差所致,此种压力梯度可以由于腰穿而增加,并最终导致脑干疝,对于存在产生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通过细致的询问病史及神经系统体检进行识别。

如果一直怀疑存在脑疝的可能,进行颅部CT扫描可能有帮助,但是需要指岀的是:这些影像学资料不能帮助判别脑脊液压力。

而且,CT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是必须的检查,因为进行CT扫描将延缓诊断及治疗。

对于具有岀血素质的患者,腰穿时更容易岀现岀血,岀血将导致脊髓受压,对于凝血障碍的程度及岀血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因此需要临床上进行判别。

蛛网膜下腔表皮囊肿的形成是由于在穿刺过程中,将皮肤带进了蛛网膜下腔,在穿刺过程中通过使用带有针芯的穿刺针可以避免出现蛛网膜下腔囊肿。

参考文献:1. Marton KI, Gean AD. The spinal tap: a new look at an old test. Ann Intern Med1986;104:840-8.2. Riordan FA, Cant AJ. When to do a lumbar puncture. Arch Dis Child 2002;87:235-7.3. Strupp M, Schueler O, Straube A, Von Stuckrad-Barre S, Brandt T. “A traumatic ” Sprotte needle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post-lumbar puncture headaches. Neurology 2001;57:2310-2.4. Carlson D, DiGiulio GA, Givens TG,et al. Lumbar puncture. In: Fleisher GR, Ludwig S, Henretig F, eds. Textbook of pediatricemergency medicine. 5th ed. Baltimore: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6: 1882-3.5. Boon JM, Abrahams PH, Meiring JH, Welch T. Lumbar puncture: anatomical review of a clinical skill. Clin Anat 2004;17: 544-53【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