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赣方言作为中国方言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文将从赣方言的特征词入手,探讨其历史渊源、语音特点、词汇丰富度等方面,以期为深化对方言文化的认识提供有益参考。
一、赣方言特征词的历史渊源赣方言源远流长,与历史上多次北方人民南迁密切相关。
这些移民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使赣方言在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赣方言还受到邻近方言的影响,如客家话、吴语等,其相互之间的借词现象也丰富了赣方言的词汇。
二、赣方言特征词的语音特点赣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差异。
首先,赣方言的声母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大量的声母多音现象,如“波”、“柏”等字在赣方言中发音不同。
其次,韵母方面,赣方言的韵母数量较多,且有着与其他方言不同的独特韵母,如“入声韵”、“撮口呼”等。
最后,声调方面,赣方言具有六个基本声调,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变调、连读等语音现象。
三、赣方言特征词的词汇丰富度赣方言词汇的丰富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赣方言拥有大量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在其他方言中难以找到对应,如“牯牛”、“耬耙”等。
其次,赣方言吸收了大量的古语词和外来词,如“捱得”、“喔叱”等。
最后,赣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其词汇更加生动形象。
四、赣方言特征词的例子下面举几个赣方言特征词的例子,以展示其与其他方言的区别和独特性。
1、肐搁:意为“全部”,如“肐搁家伙都在这儿了”。
2、�五里一徘徊:形容做事不果断,犹豫不决。
3、七搭八搭:形容说话含糊不清,如“他七搭八搭地说了一通”。
4、肋力:指“努力”、“使劲”,如“你要肋力工作啊”。
5、喔叱:指“责备”,如“他被父亲喔叱了一顿”。
五、赣方言特征词的优势和不足赣方言特征词的优势在于其丰富性和独特性,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赣地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传统,还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赣方言特征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国九大方言区的划分

我国九大方言区的划分关于中国方言区的划分,有一首诗大概说明了这种情况:北话一共四大片,吴粤湘赣紧相联。
客家还有平和晋,闽话要分北和南。
下面就分别根据地域方言特点,对中国方言区的划分情况做一个简单介绍。
一、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其内部分为四片。
1、华北片:北京、东北、山东、河南为一个部分,或称为北方话。
也有将东北话分立一个次方言区的。
北京地区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和汉人混居的地方,唐代胡将安禄山就是据北京起兵的,五代后更是让于契丹族。
北京一带的方言是在辽、金、元时期,汉、满、蒙及其它游牧民族的语言混合而成的,这一时期变化较快。
明朝,其受南方汉语影响较大,相对稳定。
清军入关后,“疑ng、微v”声母消失,入声消失定型。
因此,北方方言是和古汉语差异最大的方言。
北方话不是高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其他方言也有普通话不能取代的文化功能。
普通话不是完美语言(事实上普通话是"人造语言",建国后在北京话基础上修改而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是说普通话的,但现在许多人都误解),所以才有赵元任殚精竭虑设计带入声国语的事情(民国)。
其语言特点是,最大特点是不保留入声;其他还有无全浊音,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但是没有唇鼻音“m”(混入了前鼻音),不能根据古汉语的声韵书籍推导读音,和南方汉语声韵体系差异大。
2、西北片:分布在西北地区。
3、西南片:分布在西南地区。
其语言特点是,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太分,原来带有“疑ng”声母,南部地区甚至有“n,l”不分、“f,h”不分以及“z,c,s”和“j,q,x”不分。
4、江淮片:分布在扬州、南京、盐城、镇江一带。
扬州城历史上遭到不下七次屠城和洗劫,近几次多是满蒙军队所为,其它江淮方言区情况大致如此。
所以,这个地区历史上是吴方言区,现在语言发生变化,成了江淮次方言区。
江淮次方言历史上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
其语言特点是“n,l”不分,带有入声,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也未必分。
二、吴方言,分布在苏南、浙江和上海。
从音韵现象看赣语_湘语的关系

,
关 键词 . 精 语 5 湘 语 5 音 韵 5 关 系 5 唐 宋
中图分 类号
.
8/ 6
.
8/ 9
,
文 献标识 码
.
:
,
文 章编 号
.
/
一
/ 9∀3
,
7∀
・
∀
一
9
帐 语 同 客 家话 之 间 的密 切 关 系
。
早 己为 学 者 所 注 意
赣语 同 湘 语 之 间 的 关 系
,
注 意到的人却 不 是很
、
臻摄 中的 非敷 奉 母 也 读 【 非敷 奉 母 读 擦音的现 象在 湘 语 中普遍 存 在 如 韶 山 长沙 新化 益 阳 衡 Α Χ 山 衡 阳 安化 湘 乡 邵 阳 双 峰 娄底 涟 源 等 地 的方 言中宕 摄 或 者通 摄 合 三 非 敷 奉 母 读【 而 娄 ? Χ
。 , 、
、 、 、 、 、 、 、 、 、
”
, , ,
、
送 气 与 否 至 关 重 要 但 对浊 音 送 存在 送 气 浊 音 与 不 送 气 浊 音 的 对 立 在 送 气清音 和 不送气清音 之 间 气与否 并 不 敏感 但 是却对 清 浊 很敏感 由此 看 来 在保 存 浊 声 母 的 湘 语 中 清 浊 是 它 们 的 区 别特 征
;
,
;
,
、
;
知 三 与章 组 一 起读 = ? >
;
这 个 现 象 在 江 西 城 语 中 普 遍存 在
万年
、 、
,
如 修水
、
、
新
、
南城
、
临川
、
余江
、
刘纶鑫-客赣方言史简论

客赣方言史简论(摘要)刘纶鑫客家方言,是因为说这种方言的人被称为“客家人”而得名的。
明末清初,从闽粤赣交界地向广东中部西部、广西、江西、湖南、四川、浙江、台湾等地迁出大量移民。
在广东,这些移民被称为“客家人”,他们说的话则被称为“客家话”。
语言学者将这个名称移植过来,称所有与“客家话”语言特点相同的方言为客家方言。
赣方言这一名称的产生更迟。
章太炎、黎锦熙、乃至赵元任在1934年给汉语分区时,都还没有说到“赣方言”。
李芳桂1937年有“赣客家”的提法。
罗常培1940年在他的《临川音系》一书中论及“客赣方言”认为它们是同系异派的方言。
赵元任在1948年对他的原学说进行了修订,提出了“客赣方言”的名称。
194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分省新图》(第五版)中的“语言区域图”将汉语分为11个单位,首次将“赣语”和“客家话”分立;1955年,丁声树、李荣提出汉语8大方言区的理论,也是将“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分立。
与汉语其他方言相比,应当说,客家方言和赣方言得名的时间都比较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得名的时候才形成的,相反,它们都具有悠久的历史。
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在江西发现了五、六十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而已经发现的商周文化遗址约有200处之多。
大量的考古资料证明,当时江西农业的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瓷业、铜矿开采及冶炼、铸造工艺也可以和国内其他地区相媲美;这一带在商代就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并且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上都与北方的中央政权有密切的联系。
以往,人们往往把《山海经》传说中的“赣巨人”、《太平御览》所载“干越人”、《战国策》所载“彭蠡”湖畔的“三苗”人等看作是先秦时期江西最古老的居民,并由此而想象当时的江西乃鸿蒙一片,荒莽蒙昧,直到秦始皇时代才开始了江西文明史的第一页。
有人甚至认为直到五胡乱华,北方汉民大量迁入江西,才给江西带来了正统的汉语,成为了客赣方言的源头。
这些看法,与地下考古资料显然是很不相符的。
客、赣方言同源不同区

客、赣方言同源不同区客家方言是南下至江西的北民带来的北方话在楚语一支——傒语的底子上形成的,时间在唐末五代至宋初,客家先民迁入赣南、闽西山区之后。
客家方言与赣方言皆源于古赣语包括赣南客家方言区在内的今江西省,夏商周时属扬州;春秋时分属吴、楚、越三国(因此史称江西为“吴头楚尾”);秦汉时大部分地区属豫章郡。
东汉时的豫章郡空前繁荣。
据公元2年和公元140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当时全国总人口减少,但是豫章郡人口由公元2年的351965人猛增至公元140年的1668906人,户数由公元2年的67462户猛增至公元140年的406496户。
在当时全国100多个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第53位跃居第4位;在扬州的6个郡中,则由第5位跃居第1位。
可以想象,当时一定有一个豫章郡方言。
由于豫章郡与今湖南等地属南楚(《史记·食货志》:“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因而在扬雄《方言》中,豫章郡方言属“南楚方言”。
南北朝时,九江、豫章一带居民仍是“楚人”,称作“傒”。
但“傒”人不是纯楚人,其中有不少北方人。
因为在东汉末年,有不少南下北民迁至江西。
晋永嘉丧乱后更有不少北民南迁至江西尤其是浔阳郡即今九江一带,朝廷为此还先后在那里设置侨郡、西阳郡、新蔡郡、安丰郡、松滋郡、弘农郡、太原郡等。
“傒”人的语言是“傒语”,与当时的“正音”即通语有差别。
《南史·胡谐之传》说:“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建元二年,为给事中、骁骑将军。
上方欲奖以贵族盛姻,以谐之家人语傒音不正,乃谴宫内四五人往谐之家教子女语。
二年后,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但“傒语”与“正音”的差别应该不大,否则,很难“二年后”“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这与上文说到的“傒”人中有不少北方人的情况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傒语”不可能是纯楚语,里边肯定有不少北方话成分。
这使得“傒语”与当时的通语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正音”有了联系纽带。
赣方言的概念

赣方言的概念赣方言是中国赣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使用的地方方言之一。
它属于汉语方言大家族中的南方官话方言,也是江西省境内最为重要的一支方言。
赣方言广泛使用于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赣州、九江、宜春、上饶等地,也在福建、安徽等周边省份的一些地区有使用。
以下是关于赣方言的一些特点和相关内容。
首先,赣方言在音系上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在声母方面,赣方言的“zh”、“ch”、“sh”和普通话相同,但韵母方面却有很多不同。
比如,普通话的“a”在赣方言里发音为“o”,而普通话的“e”在赣方言里发音为“i”。
此外,赣方言还有特定的儿化音,例如普通话的“爸爸”在赣方言中发音为“哥哥”。
其次,赣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也有一些区别。
在动词的语序上,赣方言常常将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与普通话的语序相反。
例如,普通话的“我吃饭了”在赣方言中说成“吃饭我了”。
此外,赣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助词和连词,如“所在”、“来着”,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赣方言的词汇也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赣方言有许多特有的方言词汇和俗语,这些词汇和俗语在表达上更具有地域特色。
例如,赣方言中称人的头发为“瓜毛”,称女人为“婆娘”,称男人为“大爷”,称小孩为“组耳儿”。
此外,赣方言还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语调。
赣方言的语音比较柔和,音调起伏较大,有时听起来像唱歌一样,给人以亲切感。
赣方言的语调特别适合用来讲述笑话和民间故事,让人觉得有趣和生动。
赣方言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区域差异。
赣方言在赣州、九江、宜春等地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
这些差异使得赣方言在不同地区的使用者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沟通障碍。
最后,赣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赣方言通过家庭、社会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重要的工具。
赣方言还被用于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化表达形式中,展现出江西地区的独特风情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赣方言作为中国南方官话常见的一支方言,具有独特的音系、语法、词汇和语音特点。
关于广西_平话_的归属问题_詹伯慧

《语文研究》2003年第3期(总第88期)关于广西“平话”的归属问题詹伯慧1 崔淑慧1,2 刘新中1 杨 蔚1(1.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 广州 510632;2.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广西平话的归属问题一直有争议。
有的学者主张平话另立一区,有的学者主张将平话归入粤语。
文章回顾了有关平话分合的争议,认为:桂南平话与桂北平话的归属应区别对待;桂南平话归属粤语;桂北平话与湘粤土话关系密切,待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之后再对其归属下结论。
关键词:平话;粤语;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归属中国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79(2003)03-0047-06 1987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对汉语方言的分区作了调整,将全国的汉语方言分为十区,即: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和客家话区。
其中晋语、徽语、平话是新设立的方言区。
人们对徽语似乎议论不多,对晋语和平话的分立却议论颇多。
实际上,是否应该把晋语、平话与官话、吴语、徽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话放在同一个层次上,作为汉语一个方言区的问题,一直是海内外语言学者讨论汉语方言分区问题的焦点所在。
本文谈谈平话的归属问题。
壹 问题的提出和分合的争议1.1问题的提出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展全国汉语方言普查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1960)所编的《广西汉语方言概要》中就提出了平话问题,下册专设《平话》一章,但未对平话的称呼及来历下结论。
20世纪80年代,张均如(1982)发表了《广西中南部地区壮语中的老借词源于汉语古“平话”考》一文,首次提出广西平话是不同于粤方言的另一种汉语方言①。
杨焕典、梁振仕、李谱英、刘村汉(1985)在《广西的汉语方言(稿)》中,把平话列为广西一大方言,与官话、白话(粤语)等相提并论。
《地图集》根据广西当地“官平壮白客”的传统说法,把平话单独划为一个方言区,与粤语、闽语、吴语等处于同等地位。
客家方言的源流及与赣方言的关系

、
是相当…致 , 通话无 问题。梅 州话则有代表方言的 绝对威信。广西客家方言岛分布在桂东 、 桂西等地。 四川的客家方言 岛在简 阳、 仁寿 、 仪陇等县 。湖南的 客家方言区主要在湘东南的平江 、 阳、 浏 攸县、 桂东 、 宜章 、 江华 、 江永 一线。海南儋州也有客家方言。台 湾的客家方言分布在淡水厅 ( 新竹县 ) 一带。香 港 的客家话主要分 布在新界。客家方言在海外的分布 有北美 、 东南亚 、 欧洲 、 大洋洲 、 东非等。像东非的毛 里求斯华侨华裔 大都是嘉应州 ( 今广东梅州 ) 客家 人, 当地的客家方言为华语代表方言, 成为该国政府 规定 的法定 语 言 。近 年 来 , 着 全世 界 客 家语 言 文 随 化 的交 流 的不 断 升温 , 客家 方 言 也就 成 为 中 国各 方 言中仅次于普通话 、 粤方言的有重要影响的方言 了。
家 人安 家立业 又有 三 四百年 。 第三次大迁徙 , 南宋末年。为避元人南侵战乱 ,
基本保持原貌。如粤北 、 川北 的客家话语 音都大致 相同。各地客家方言因居 民的成分来源不同而各具 特色, 但是常用词( 大部分是特征词) 基本一致。
作者简介 : 冯桂华 , , 女 江西都 昌人 , 赣南 师范学院・文乐教 ! , 都 师范 大学在读硕 :。 } I J l i j L
维普资讯
第2 期
冯桂华
客家方言的源流及与赣方言之间的关系
4 7
的客家先 民来到赣南或闽西 , 有的则入粤北边地 , 客
2 06钷 0
赣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a fGa n n T a h r olg o r lo n a e c e sC l e n e
N 2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林亦(")!*—+,女。
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广西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攻方向: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
江西社会科学
,-./01-234-.524-6/467%&&"年第8期文学・语言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
!林亦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
%"&&)*+#摘要$本文列举部分江西客赣方言中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探讨其共
同来源以及方言词的相互影响。
#关键词$客赣方言;粤语;平话;方言词
#中图分类号$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8’&&!"’&*
江西与两广地理上连成片,也是中原汉语进入东南地区的主要通道。
但由于历史行政区划不同,人们往往只注意两广汉语方言的相互影响,而不会考虑广西与江西的联系。
本文试图通过列举江西客赣方言中一些较为特殊的词汇,与广西的粤语、平话作比较,来探讨其共同来源以及方言间的相互影响。
粤方言主要以南宁、梧州白话为代表,平话方言以亭子、宾阳话为代表!。
客赣方言儿子称“崽”,儿女叫“崽女”,南宁、梧州白话同。
亭子平话儿女叫“男女”,如“老子男女”
(父亲儿女+,
说“崽女”是受白话的影响。
宾阳平话儿子叫“侬”、“儿”,儿女也称“侬”。
蛋叫“春”,是客家方言词汇,赣方言基本不说。
广西宾阳以“客话”
(平话+为主,使用人口占:&?以上。
有%&?左右的人口说新民话(客家话+。
宾阳平话把蛋也叫“春”,显然是受客家话的影响。
因为白话和其他地区的平话说蛋不说春。
水渠,客赣方言有%"个点称“圳”,或称水圳,圳崽等。
广西汉语方言中,这种说法罕见,广东粤方言说,如“深圳”。
宾阳平话也说“圳”,可能是受客家话影响。
南宁、梧州白话和亭子平话都不说。
福建省西北靠近江西
的邵武、光泽、泰宁、建宁、将乐、明溪等地的方言也说“圳”。
此字《集韵》作“0”,“沟也。
”朱闰切。
追,赣方言多说$@‘.%,
客家方言说“邋”。
南宁、梧州白话同赣方言。
亭子平话同白话,宾阳平话则说“邋”,当是受客家话的影响。
乞丐,客赣方言有"<个点说“
告化”(或告化子、告化仂+。
宾阳平话也说“告化”。
白话则说“乞儿”。
亭子平话有“救化子”“乞儿”两说,后者当是受白话的影响。
独轮车,临川、安远、龙南、全南、定南等地叫“鸡公车”。
广西的玉林、宾阳等地也叫“鸡公车”。
说话义带“打”字,这在汉语方言中比较少见。
聊天,江西萍乡话称“打闲讲”,上高话说“打乱话”;说梦话,
赣方言说“打梦话”、“打梦讲”、“打梦天”“打开声梦话”等。
宾阳平话聊天叫“打讲”,与赣方言有相似之处。
炒菜锅,江西*!个客赣方言点只有*个点说“锅”,其余说“镬”或“镬头”。
白话也说“镬”;平话以及勾漏片、钦廉片粤方言多说“铛”。
器具的底部,客赣方言几乎都称“癚”,如碗癚,镬癚等。
白话同,甚至还说“脚癚”“袜癚”等。
但平话一般说
!"
!"#稀饭$稠,客赣方言多说“浓”。
有些方言点如南昌、高安、奉新说%&‘&%,永丰说%&‘&!,
阳入字。
莲花已无入声,说%&‘&’,
与“杰”同音。
粤语平话相同或相近。
白话说(&%,也与“杰”同音;平话说(’%,均阳入字。
此义福建尤溪县城关说$()*,洋中说(+(,汤川说$(,),新桥说$(+*,街面说(,((,可能也同出一源。
荨麻疹,江西万载说“风-‘)+”,定南说“风-‘)(”,龙南说“风-‘*+”,石城说“-‘*(”。
南宁白话说“风-*(”,梧州白话说“风.)(/)(”。
均有入声字。
宾阳平话则说“出丹”。
#别$骗#我$,龙南、全南、定南等客家方言多说%,‘,),安远%0‘",于都%,‘),
均与“赵”同音。
梧州白话也说“赵”,同江西客家方言。
南宁白话、亭子平话说“哄”“棍”,宾阳平话说“诱”。
以上比较可看出,广西粤语平话与客赣方言词汇有的有共同来源,有的是相互影响的结果。
亭子平话和宾阳平话的差异很能说明问题。
平话的主流来自宋代北方军事移民,经两湖进入广西。
但亭子与南宁相邻,现已划属南宁市,受南宁白话影响很大。
宾阳是广西平话人口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与客家杂居,从宾阳平话也可看出客家方言的影响。
而粤语和客家话,多经由江西进入两广。
1参考文献2
#本文方言材料来源,客赣方言引自刘伦鑫等3客赣方言比较研究314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666年
版。
闽方言引自陈章太、李如龙3闽语研究3142,
语文出版社5665年版。
所用的广西白话和平话材料为本人调查所得。
$侯精一3现代晋话的研究3142第6页,
商务印书馆5666年版。
1责任编辑:龙迪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