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赣方言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赣方言作为中国方言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文将从赣方言的特征词入手,探讨其历史渊源、语音特点、词汇丰富度等方面,以期为深化对方言文化的认识提供有益参考。
一、赣方言特征词的历史渊源赣方言源远流长,与历史上多次北方人民南迁密切相关。
这些移民带来了新的词汇和语言习惯,使赣方言在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赣方言还受到邻近方言的影响,如客家话、吴语等,其相互之间的借词现象也丰富了赣方言的词汇。
二、赣方言特征词的语音特点赣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差异。
首先,赣方言的声母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大量的声母多音现象,如“波”、“柏”等字在赣方言中发音不同。
其次,韵母方面,赣方言的韵母数量较多,且有着与其他方言不同的独特韵母,如“入声韵”、“撮口呼”等。
最后,声调方面,赣方言具有六个基本声调,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变调、连读等语音现象。
三、赣方言特征词的词汇丰富度赣方言词汇的丰富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赣方言拥有大量的专用词语,这些词语在其他方言中难以找到对应,如“牯牛”、“耬耙”等。
其次,赣方言吸收了大量的古语词和外来词,如“捱得”、“喔叱”等。
最后,赣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使得其词汇更加生动形象。
四、赣方言特征词的例子下面举几个赣方言特征词的例子,以展示其与其他方言的区别和独特性。
1、肐搁:意为“全部”,如“肐搁家伙都在这儿了”。
2、�五里一徘徊:形容做事不果断,犹豫不决。
3、七搭八搭:形容说话含糊不清,如“他七搭八搭地说了一通”。
4、肋力:指“努力”、“使劲”,如“你要肋力工作啊”。
5、喔叱:指“责备”,如“他被父亲喔叱了一顿”。
五、赣方言特征词的优势和不足赣方言特征词的优势在于其丰富性和独特性,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赣地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传统,还反映了该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赣方言特征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赣方言语言生态调研

赣方言语言生态调研赣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西省赣江中下游、抚河流域和鄱阳湖地区,以及湘东、鄂东南、皖西南、闽西北等部分地区。
赣方言研究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
20世纪30年代以前,只有一些地方志对方言词汇有过零星而不成系统的记录。
赣方言的系统研究始于罗常培先生于1936年完成的《临川音系》。
1979年,《方言》季刊创刊,熊正辉先生率先在上面就南昌方言发表系列论文,从此揭开了赣方言研究的新篇章。
此后,各地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并出现了几部重要的学术专著,如李如龙、张双庆主编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1992)等。
就目前的成果而言,研究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研究,而影响赣方言发展的语言态度相关研究则极为薄弱,赣方言的语言生态现状也未引起足够对重视。
语言态度对赣方言对语言生态,如语音、词汇和语法有极为重大的影响,国务院正式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三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
从语言区位来看,国务院所批复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含了赣方言的绝大部分区域和地处安徽、湖北与江西三省交汇区域。
因此,我们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赣方言语言生态对于研究赣方言来讲极具代表性。
因此,有必要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方言进行充分而详实的语言态度研究。
一、研究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将全面考虑各种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人群对赣方言态度的主客观因素,内容拟包括不同考察对象的性别、年龄、居住场所、工作场所、受教育程度和其所接触的各类媒体,以及外来人口、外出返乡人口和邻近地方方言等各种因素,以期综合反映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个群体对待赣方言语言态度的各类因素。
(二)研究对象组织专门人员对该区不同人群对赣方言和普通话的语言态度进行实地考察。
赣榆方言

赣榆方言,即江苏省赣榆县的本地语言,属官话区之胶辽官话。
在音韵系统上与山东省胶东话接近,与江苏省内相邻各县相去反而较远。
语言通俗易懂,俏皮,富有地方传统特色。
方言系属赣榆方言属官话区之胶辽官话。
在音韵系统上与山东省胶东话接近,与江苏省内江淮方言、吴方言等相去较远。
方言特点赣榆方言的主要特点,在于声类系统较多地保存着中古音。
在老派赣榆话里,古见组见、溪、群、晓、匣五母今细音仍保留[ts]、[ts′]、[s]的读音,可以分尖团;古知、庄、章三组声母今音大致按古二、三等分为两组。
这对于研究古音或其它现代方言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古平、上、去、入四声赣榆方言分化为今阴、阳、上、去四声,和北京相同;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也和北京一样;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如“北、铁、尺、客、屋、接、说、湿”和“麦、蜜、纳、辣、绿、额、药、物、月”(次浊声母字有少数读法去声:“幕、觅、诺、历、厉”。
“穆、牧”阴平、去声两读)。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的赣榆方言已分化为新、老两派,上面所述的是老派读音。
内部差异赣榆方言内部除了一致性(共性)之外,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个性)。
语音方面明显的差异在于:一古精组字今声母音值不同。
二韵母方面全县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
三声调方面,县大部分地区(包括青口镇)都是古清人、次浊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
但县内有的地方,如南部的墩尚乡刁疃村(墩尚东北3.5公里处),清入和次浊入声字归今上声(秃——土、接——姐)。
方言分区赣榆方言大致分为五个语区:1.青口语区:以青口镇(县治所)为中心,沿青口河两岸的乡镇,包括赣马、城东、城南、朱堵、官河、门河、城头、殷庄(范河以北)、土城(东部)、徐山、塔山、宋庄(北部)等。
该区方言在县境内使用范围较广。
赣马镇系宋、元、明、清、民国五个朝代的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一直比较发达。
与赣马镇相邻的青口镇,自宋以来便是苏北、鲁中南著名的商业集散地。
赣语昌都片方言研究报告

赣语昌都片方言研究报告
赣语昌都片方言是中国赣州地区的一种方言,主要在江西省赣州市昌都地区使用。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赣语昌都片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一、语音特点
1.声母:昌都片方言与官话有许多声母的差别,如/g/、/d/等音
在昌都片方言中变为/k/、/t/等音。
2.鼻化音:昌都片方言中存在较多的鼻音,如/n/、/m/等,且
在特定语境下发音会有变化。
3.声调:昌都片方言的声调变化较为丰富,有平调、上声、去
声等不同的声调类型。
二、词汇特点
1.昌都片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
在赣州地区的其他方言中并不常见。
2.一些汉字的读音在昌都片方言中有所改变,如"洗"读作"叶"、"衣"读作"衤"等。
三、语法特点
1.昌都片方言的语法结构与官话有一定差异,如动词的位置、
主谓宾语的顺序等。
2.昌都片方言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句式和短语,如重复句式、
省略句等,这些句式在其他方言中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赣语昌都片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对该方言的研究,可以为语言学、文化学等领域
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同时,对于保护和传承该方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赣方言的概念

赣方言的概念赣方言是中国赣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使用的地方方言之一。
它属于汉语方言大家族中的南方官话方言,也是江西省境内最为重要的一支方言。
赣方言广泛使用于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赣州、九江、宜春、上饶等地,也在福建、安徽等周边省份的一些地区有使用。
以下是关于赣方言的一些特点和相关内容。
首先,赣方言在音系上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在声母方面,赣方言的“zh”、“ch”、“sh”和普通话相同,但韵母方面却有很多不同。
比如,普通话的“a”在赣方言里发音为“o”,而普通话的“e”在赣方言里发音为“i”。
此外,赣方言还有特定的儿化音,例如普通话的“爸爸”在赣方言中发音为“哥哥”。
其次,赣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也有一些区别。
在动词的语序上,赣方言常常将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与普通话的语序相反。
例如,普通话的“我吃饭了”在赣方言中说成“吃饭我了”。
此外,赣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有的助词和连词,如“所在”、“来着”,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赣方言的词汇也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
赣方言有许多特有的方言词汇和俗语,这些词汇和俗语在表达上更具有地域特色。
例如,赣方言中称人的头发为“瓜毛”,称女人为“婆娘”,称男人为“大爷”,称小孩为“组耳儿”。
此外,赣方言还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和语调。
赣方言的语音比较柔和,音调起伏较大,有时听起来像唱歌一样,给人以亲切感。
赣方言的语调特别适合用来讲述笑话和民间故事,让人觉得有趣和生动。
赣方言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区域差异。
赣方言在赣州、九江、宜春等地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别。
这些差异使得赣方言在不同地区的使用者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沟通障碍。
最后,赣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方言,在当地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赣方言通过家庭、社会和文化的传承,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重要的工具。
赣方言还被用于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化表达形式中,展现出江西地区的独特风情和人文精神。
综上所述,赣方言作为中国南方官话常见的一支方言,具有独特的音系、语法、词汇和语音特点。
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

摘要: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他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因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与地方特色文化。
为了研究作者家乡方言与地方文化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南昌地区所属的赣方言进行探析研究,包括其产生和发展过程、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分析和概括,并在对南昌话各方面的特色作出分析对比后,认为赣方言中的南昌话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特色,同时这种特殊的语言也反映着种种的社会现象,与南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赣方言南昌话文化生活论赣方言中南昌话的特色引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门声调语言,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七种方言之一,主要通行于江西、湖南东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等地区,是该些地区事实上的公用语。
方言,顾名思义,在某一地区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是语音中的“活化石”,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
从方言溯流而上,能追寻到古老语言的源头和踪迹,也反映和体现了一个地域历史、人文、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基本上保留了宋、元时代中原地区的读音,但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多变化,尤其是语气、平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研究南昌话即可以从中了解南昌地区的文化,南昌人们的生活风俗。
正文(一)关于赣方言早在五代十国的割据时期,赣语的全部本征就得以确定。
隋唐之后,江西地区成为全国十道之一的“江南道”,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江西第一次大规模向外移民也是由此间拉开序幕,南昌、吉安一带的人口不断向湖南东北的湘阴、宝庆、新化等地移民。
在后续的几百年间,又由赣北、赣中继续向湖南东北、湖北东南的江汉平原及鄂东山区、安徽南部的安庆、池州及巢湖平原、福建西北移民。
这批次的移民将赣语同时带到上述地区,赣语今日的分布格局因此而形成。
而“赣方言”这一名称的产生却很迟。
章太炎、黎锦熙、乃至1934年赵元任在给汉语分区时,都还没有说到“赣方言”。
赣榆话,也是一种文化

赣榆话,也是一种文化方言的形成是一个逐渐的过程,慢到很多人无法察觉。
往往是一辈人的口音比上一辈人变了一点点,如此一代代累积。
就是说,方言的形成自然有它内部演化和外部刺激的双重作用在里面。
中国地大物博,光是少数民族就有55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唯一不是少数民族的汉族,却有众多的方言。
中国的哪一朝哪一代都会把那个时代首都的话作为本国语言语音的范本加以推广,这就是普通话。
即使不硬性推广也能潜移默化地作为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影响着全国人民说话的风格。
像如今网络兴起,网络语言或泊来语言也在悄无声息中影响着人们日常说话的格调。
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历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语法小组副组长,贵州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贵州省语言学会第一、五届理事长赣榆青口人蒋希文先生著有《赣榆方言声母》是系统的把赣榆话归纳为胶辽官话。
赣榆话属官话区之胶辽官话。
在音韵系统上与山东省胶东话接近,与江苏省内江淮方言、吴方言等相去较远。
赣榆方言的主要特点,在于声类系统较多地保存着中古音。
在老派赣榆话里,古见组见、溪、群、晓、匣五母今细音仍保留[ts]、[ts′]、[s]的读音,可以分尖团;古知、庄、章三组声母今音大致按古二、三等分为两组。
这对于研究古音或其它现代方言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赣榆话应该属于胶辽方言,同时东海的黄川镇,石梁河镇,青湖镇由于在解放前前也属于赣榆管辖,所以这三个镇的人说话口语和东海人口音不同和赣榆沙河镇口音相近,也是属于赣榆话。
谁都希望自己的家乡好,我们不止是第一次听外地人这么说:“我们家乡的语言最像普通话。
甚至《非诚勿扰》里的孟非都讲述说他听家乡重庆人说‘重庆话’最像普通话,徐州人说他们的话最接近普通话,我想问‘你搁哪了?’是普通话吗?”我们爱自己的方言与文化要理性对待,不可以强制别人去学习自己的文化,每一种语言的产生都需要外部的环境与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所影响,还有政治环境的强压,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最终才形成自己独特的语境,像赣榆人都懂的:“我逮祖地拾一个颗瘤子,栽他家当天子,把你额脑盖栽个大嘎的!”外地人几乎都能听懂说的意思,他们更说不出来。
关于赣方言

3 词缀问题。 赣方言在说问句的时候,习惯性地在句 尾加上一个词缀,词缀可能为“不 拉”“撒”等等。 例如 :你吃饭去么? 他们会说成: “你吃饭去不拉?”(ni qia fan qu bu la?) 或者“你吃饭去撒”(ni qia fan qu sa?)
4保留古字 在江西,一些地方的居民在日常的生活 中使用的方言还留有一些古汉语字。比 如动词“曰”“食”等等,他们把“说 话”说成“曰”,把“吃饭方言
什么是赣方言?
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又称赣语, 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分布于江 西中部 、北部、西部,湖南东部, 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部分地区 , 福建西北部邵武一带。由于赣方 言和客家方言有不少共同特点, 有些学者把它与客家方言合为客 赣方言。
赣方言的部分特点
1 语速快。 这应该是南方方言的普遍特点,和普通 话相比,赣方言的语速偏快。 2尾音声调。 赣方言陈述句最后结尾一半以上是阳平 声调,这是一种语言习惯。比如:我们 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赣方言
“赣”是江西省的简称,但“赣方言”不等于江西方言。
赣方言在语言学上是指分布在赣北、赣中以及邻近的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东南部、福建省的东北部具有较大相似性的方言,包括近一百个县市,使用人口约3000万,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
江西境内的赣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北、赣中一带,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是江西境内第一大汉语方言。
一、江西客家方言分布和主要特点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赣南十七个县和赣西五个县,赣南十七县基本上为纯客家住县,赣西的五个县客家与说赣语的本地人杂居。
客家居住在山区,说赣语的本地人居住在城镇、平原以及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带。
从语音特点来看,客家方言与赣方言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一)赣南客家
赣南客家在语音上的共同点:
1、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
2、有唇齿音浊擦音声母[V] 。
例如:“微”、“无”、“维”、“王”、“横”等。
3、古全浊、次浊上声字都有一部分读阴平。
(二)赣西客家
赣西的客家大多迁自福建、广东和赣南。
参考刘伦鑫《赣南居民的迁徙层次和赣南客家话内部的语音差异》中对铜鼓三都镇黄田村、万安高陂镇谷中村、遂川草林镇草林村、靖安罗湾乡这4个方言点的调查,这4个客家方言语音的共同点有:
1、入声分阴阳;
2、去声不分阴阳;
3、全浊上声和次浊上声部分归阴平。
二、江西官话方言分布和主要特点
官话方言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九江县、瑞昌县和赣州市、信丰县。
九江市、九江县和瑞昌县在赣北,属于江淮官话,赣州市、信丰县在赣南,是西南官话。
参考陈昌仪《赣方言概要》,这里介绍江西江淮官话的语音特点。
1、塞擦音时,一般平声送气,逢仄声不送气。
2、中古入声今仍读入声,没有入声韵尾。
3、
三、江西吴语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吴语区主要分布在上饶市的广丰县,玉山县和上饶县。
吴语区在赣东北,与浙江省毗邻。
江西境内吴方言的特点:
1、有丰富的鼻化韵母;
2、入声韵收喉尾音;
3、古四声今八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四、江西徽语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徽语区主要有四个县市:婺源县、德兴市、景德镇市以及波阳县的鸦雀乡、油墩乡等。
徽语在江西省是最难懂的方言,与别的方言差异大,而且内部差异也大。
由于掌握的材料少,这里仅参考叶祥苓《赣东北方言的特色》中稍稍介绍婺源县徽语的特点:
1、f--hu 不混;
2、有阳上调,古入声今全归阳去;
3、阴上调的字带轻微的喉塞音;
4、有丰富的鼻化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