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体育与健康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为题,介绍一种教学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2.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身体健康发展;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提高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本次课程以“爱心接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四、教学过程1. 集体热身活动通过跑步、拉伸等简单的热身运动,激活学生的身体,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2. “爱心接力”游戏分为四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内的同学手拉手形成一条队列。
游戏规则为:每组的第一个同学手捧一个装有纸条的盒子,其他队员通过传递盒子的方式,将纸条递到队尾,再传递回队首。
最后,第一个同学将纸条取出并宣读内容,看哪个小组完成最快。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配合,体现爱心与合作精神。
3. 思考和讨论在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引导他们回顾游戏中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提出对于团队合作和爱心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 这个游戏中你们最受到启发的是什么?- 在队伍中,每个人的角色有什么不同?这体现了什么价值观?- 在遇到困难时,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你们觉得在生活中,如何展现爱心和团队合作?四、总结和反思通过思考和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要求学生总结游戏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这种团队合作和爱心运用到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五、延伸活动作为延伸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公益活动,如到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参与环保行动等。
这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六、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可以采用问卷、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教学反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
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
中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验参加不同项目运动时的心理感受
动对心理健康 体验体育活动中
的作用,认识身 的心理感受 心发展的关系
体验体育活动中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
2、正确理解体 在体育活动中具 育活动与自尊、 有展示自我的愿 心理 自信的关系 望和行为
在体育活动中努力展示自我 对体育活动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健康 3、学会通过体 在体育活动中表
了解所学项目的简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的知识。
1、获得运动 单技战术知识和竞
基础知识 赛规则
了解所学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
观赏体育比赛
观看并讨论体育比赛和表演
运动 技能
2、学习和应 用运动技能
基本掌握或完成所 学项目的运动技战
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几项田径项目或一两种地 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和运动技能(之一即可)
与保健意识, 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 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
发展,提高自主锻炼、 自我保健、 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为学生终身锻炼、 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通过体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
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内容标准(见附表)
水平一
领域 领域水平
自觉运用所学 知识技能促进
系
身心协调发展
自觉运用所学的生理和心理知识分析自己的身心状况 并进行有助于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
2、正确理解体育活
心理 动与自尊、自信的
表现出积极进 取的生活态度
健康 关系
在工作学习中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并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珍惜生命、 积极进取、 自强 不息的生活态度
健康
能力
从事发展柔韧性的各种动力性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水平一(1—2年级)室内课一、学习体育运动知识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
如知道跑步、篮球、乒乓球、游泳等运动项目的名称,以及滚翻、仰卧起坐等常见身体运动动作的名称和术语。
二、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知道基本的安全运动知识和方法,注意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如注意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上课,运动前做准备活动,在规定的场地内活动,合理、正确使用体育器材;过十字路口时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乘汽车时系安全带,头、手不伸出窗外。
熟悉一些简单的紧急求助方法。
如发生紧急情况时,会拨打求助电话等。
三、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1、初步了解个人卫生保健知识和方法初步了解饮食、用眼、口腔卫生等个人卫生常识。
如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知道牛奶、豆类等食物的作用;按要求做眼保健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法和龋齿预防方法;按时睡眠;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文明如厕、自觉维护厕所卫生;知道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了解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等。
四、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1、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1)知道正确的身体姿态。
如指出正确的坐、立、行姿态等。
(2)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注意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
如注意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态和读写姿势等。
室外课一、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1、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
做出基本身体活动动作。
如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
2、学习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法。
(1)初步学会常见的球类游戏。
如学习小篮球、小足球、乒乓球等适合本水平学生学习的球类游戏。
(2)学习一些体操类活动的基本动作。
如学习横队和纵队看齐、向左(右、后)转、立正、稍息、踏步、齐步走、站立、蹲立、仰卧、俯卧、纵叉、横叉等基本体操动作;棍、球、绳等轻器械体操动作;多种个人和集体的舞蹈动作、韵律动作等。
(3)学习一些游泳或冰雪类活动的基本动作。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背景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
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价值观念。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学生可以了解身体结构和机能,树立健康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展体育兴趣,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目标与要求
1.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身体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展身体、智力、美感等方面;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互助、自律自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课程内容
1. 体育课
•体育锻炼:包括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体育健身操等;
•体育技能:学习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
•体育比赛:开展体育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2. 健康课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各系统结构和功能;
•健康知识:学习常见疾病预防、保健知识;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心理调适方法。
四、课程评价
1.体育成绩评定:包括课堂表现、体育比赛成绩等;
2.健康检测评估:学生定期接受身体检查,评估身体健康状况;
3.课程反馈评价: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反馈意见及建议。
五、未来展望
体育与健康课程持续地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热爱运动、健康向上的学习者。
希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更全面的提高。
以上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通过持续的努力与实践,相信学生们必将在体育
与健康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标准[方案]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标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e994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1.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标准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程实用专业:中职所有专业建议学时:144学时建议开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一、课程概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1. 运动参与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
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
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运动技能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
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3 身体健康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
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
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兴趣和热爱,使其形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习惯。
二、课程内容1.运动技能:学生应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一定的运动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
2.身体素质:学生应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包括耐力、柔韧性、力量和速度等方面。
3.协作精神:学生应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支持和配合。
4.领导才能:学生应培养领导才能,通过组织和带领小组活动,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5.健康习惯:学生应学会保持良好的生活行为和健康习惯,包括饮食平衡、规律作息、室内外活动等。
三、教学方法1.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教师应在体育锻炼中引入不同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2.小组活动: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创新的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创新的评价方式,如综合评价、反馈评价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1.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应对自己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并与同学互相交流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改进问题。
2.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3.家长评价:学生的家长应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了解孩子在体育锻炼和健康方面的表现和进步,积极参与孩子的相关活动。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将更好地了解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培养运动能力和健康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

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
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基本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与健康课程(水平四)初三级
“挑战自我,勇往直前”
200米跑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升中体育考试必考项目200米跑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综合素质,是对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考验,更是对学生意志、精神的考验,学生必须通过自己脚踏实地、刻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中考体育的胜利。
为使学生适应考试要求,教师通常把200米跑教学课上成枯燥、机械的训练课。
本节课教师旨在使枯燥的训练课教学化。
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教法,突现教学教法的有效性、趣味性。
在整节课中为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激励情景,采用有效的激励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初三学生面临着许多人生的挑战,学习的紧张,成功与失败,个人的前途,父母的期望等问题都会压在他们身上,困扰着他们。
因而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信心不足,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等等。
为了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战胜这些挑战,教师在重视技能、技术、体能发展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1、复习弯道跑,提高弯道跑接直道跑动作技术。
2、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发展柔韧、力量、耐力等素质。
3、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意识,发扬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精神。
四:教学内容:
1、200米跑
2、发展下肢力量素质练习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弯道跑接直道加速跑动作技术
难点:正确运用途中跑技术
六:教学场地与器材
场地:田径场器材:跳绳41条、雪糕筒3个、弯道跑、途中跑挂图各1张
七:运动密度预计为40--50%,心率预计:140-150次/分
八:有效教学策略
1、激励教育法,教师在不同阶段教学中提出不同的目标与口号,如本节课发展速度素质教学提出口号:“挑战自我,勇往直前”,又如在平时教学中发展速度耐力教学提出口号“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中考备考最后冲刺阶段提出口号“全力以赴,顽强拼搏”。
2、教师利用本身的教学优势(如:示范能力、语言激励、情绪感染、师生互动)营造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关注学生的技术掌握及良好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参与、兴趣、合作、表现等社会适应与心理目标
九:教学安全提示
1、感冒发烧、心脏病、哮喘病同学安排见习或进行自选项目的练习。
2、感冒发烧刚恢复的学生适当减少运动量,教师注意观察学生上课的身体反应。
及时调整
运动量。
3、加强过程监控、课堂上如遇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