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样加工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试样(件)的制备作业指导书

试样(件)的制备作业指导书

3-1-2 试样(件)的制备3-1-2-1 样品的缩分(适用于砂、石、粉料等)1.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砂在潮湿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石,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 (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锥体)。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2.对较少的砂试品(如作单项试验时),可采用较干的原砂样,但应经仔细拌匀后缩分。

3.砂、石的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样。

3-1-2-2 岩石抗压强度试件取有代表性的岩石样品用石材切割机切割成边长为50mm的方体,或用钻石机钻取直径与高度均为50mm的圆柱体,然后用磨光机把试件与压力机压板接触的两个面磨光并保持平行,试件形状须用尺检查。

至少制作6个试件,对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应取两组试件(12 个)。

3-1-2-3 混凝土试件1.试件的尺寸与数量试件的尺寸随试验项目与骨料的最大粒径而定,具体要求见表3-2 。

.试件的成型试件成型方法应与实际施工采用的方法相同用振动台成型时,应将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略加插捣并使拌合物高出试模上口。

振动时应防止试模在振动台上自由跳动,振动应持续到混凝土表面出浆为止,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用人工插捣时,拌合物应分为二层装入试模,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插捣用的钢制捣棒长为600mm,直径为16mm,端部应磨圆。

每层插捣次数应根据试件的截面而定,一般每100cm2 截面积不应少于12 次,插捣完后,刮除多余的混凝土,并用抹刀抹平。

3.试件的养护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成型后应覆盖表面,以防止水分蒸发,在温度为20±5℃条件下静置1~2 昼夜然后拆模,拆模后的试件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3℃,相对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当无标准养护室时,可在温度为20± 3℃的不流动水中养护,水的pH 值不应小于7。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

1 试样制备1.1试样制备1.1.1本试验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径小于60mm的原状土和扰动土。

1.1.2根据力学性质试验项目要求,原状土样同一组试样间密度的允许差值为0.03g/cm3;扰动土样同一组试样的密度与要求的密度之差不得大于±0.01g/cm3,一组试样的含水率与要求的含水率之差不得大于±1%。

1.1.3试样制备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筛:孔径0.5mm、2mm。

2洗筛:孔径0.075mm。

3台秤和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0g,最小分度值1g;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4环刀:不锈钢材料制成,内径61.8mm和79.8mm,高20mm。

5击样器。

6压样器。

7其他:包括切土刀、钢丝锯、碎土工具、烘箱、保湿缸、喷水设备等。

1.1.4原状上试样制备,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土样筒按标明的上下方向放置,剥去蜡封和胶带,开启土样筒取出土样。

检查土样结构,当确定土样已受扰动或取土质量不符合规定时,不应制备力学性质试验的试样。

2根据试验要求用环刀切取试样时,应在环刀内壁涂一薄层凡上林,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将环刀垂直下压,并用切主刀沿环刀外侧切削土样,边压边削至土样高出环刀,根据试样的软硬采用钢丝据或切土刀整平环刀两端土样,擦净环刀外壁,称环刀和土的总质量。

3从余土中取代表性试样测定含水率、界限含水率等项试验的取样。

4切削试样时,应对土样的层次、气味、颜色、夹杂物、裂缝和均匀性进行描述,对低塑性和高灵敏度的软土,制样时不得扰动。

1.1.5扰动土试样的备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土样从土样筒或包装袋中取出,对土样的颜色、气味、夹杂物和土类及均匀程度进行描述,并将土样切成碎块,拌和均匀,取代表性土样测定含水率。

2对均质和含有机质的土样,宜采用天然含水率状态下代表性土样,供颗粒分析、界限含水率试验。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标准化作业指导书2.1试样接样2.1.1试样交接要求a.接样人和送样人面对面交接试样,如实填写《原燃料试样交接记录》、《外来样登记表》、《物料稽查送样记录》等。

2.1.2样品量检查要求a.制好的试样每袋不少于50克。

b.外来的等粒度达不到分析要求的试样根据品种和粒度大小应有5kg-60kg试样量,必要时请制样工协助检查。

2.1.3试样袋检查要求a.样袋封闭严密。

b.样袋外观完好,无破损、裂口等。

2.1.4记录填写要求a.字迹工整,信息全面,印章清晰。

2.4样品分析2.4.1天平的使用a.用前准备:①检查设备电源、线路;接通电源,预热15min;②调整天平底板水平;③用标准砝码进行校准或设备自校准;④检查称样器具清洁干燥无污染。

⑤清洗干净盛样器具。

⑥检查室内温湿度,填写《温湿度记录》b.称样操作:①试样充分搅匀;②样品置于称样器具中心位置称量;③记录称量数据;④试样按次序完全转移到相应器具中;⑤称样完毕,天平回零,关闭天平,清理内部卫生。

2.4.14玻璃器皿的使用a.用前准备:①检查器皿完好无破损。

②器皿上有对应的、无重复的编号。

③器皿和盖子切合良好不漏水。

④清洗干净,按顺序摆放整齐。

b.器皿分类及使用:①烧杯和玻璃棒:搅拌时始终向一个方向;在电热板上加热溶解时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完全;取放烧杯用专用烧杯夹夹取,且需轻轻摇晃后再取下。

②漏斗和洗涤:转移时漏斗颈靠容量瓶颈内壁,玻璃棒靠漏斗内壁滤纸多层处,烧杯嘴靠玻璃棒;过滤时每次试液或洗液不超过漏斗容积三分之二,上次滤液过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次过滤或洗涤;用洗瓶洗涤烧杯至少三次,用洗瓶冲洗滤纸三次。

③容量瓶: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漏(检漏时装相应刻度蒸馏水,盖上塞子,颠倒三次使无液渗出);溶液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要用洗瓶定容(试液凹月面最下端与容量瓶刻度线相切);容量瓶内溶液需充分摇匀。

④移液管:移液管移取母液前先用母液润洗移液管内壁三次,润洗时吸取1/3大肚的润洗液,将移液管持平、转动,手不能接近管尖,润洗液从管尖放出;移取试液时移液管管尖插入液面下约一寸;调节移液管液面时,管尖紧贴容量瓶颈内壁,并与容量瓶颈内壁成一定夹角,管体垂直,视线与试液凹月面最下端、移液管刻度线平齐;放液时管体垂直,管尖紧贴承接器(如三角瓶)内壁并与器壁呈一定夹角;试液自然流下、全部流完后静置等待15秒;移液管使用完毕,用蒸馏水清洗,放置在移液管架上。

塑胶产品样品制作作业指导书

塑胶产品样品制作作业指导书

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FLC-WI-ED-001页码1/71.0目的:使部品工程能够正确而且迅速完成,相关部门能适时获得适当且有效之文件,确保顾客所需之质量要求经确认后能集中管理、共同使用。

2.0适用范围:2.1顾客要求之新型制样或移管制样过程。

2.2顾客要求之设变制样过程。

2.3生产中金型异常维修后制样过程。

3.0权责:3.1营业课、业务组:提出制样要求,安排制样时间。

3.2金型课:确保金型试作正常。

3.3成形课、涂装课:样品的制作自检合格送品证验证,并为量产作出有效性技术类文件。

3.4品证课:样品的检测与外观判定,作出测定标准并主持新品导入会议及品质说明。

3.5生管、采购:生管负责试产或生产安排并准备相关材料;采购负责相关材料采购等。

4.0程序:4.1新型制样4.1.1为新型制样,营业课按照顾客纳期与社内新型完成状况开出“制样通知单”(附件5.1),注明顾客要求、纳期、数量等。

相关部门接获“制样通知单”即安排准备工作(物料、机台、涂料等)。

4.1.2新型首次试作4.1.2.1金型课结合顾客要求与新型本身的制作状况作出分析,提出制样过程的注意事项。

4.1.2.2成形课开出“试模报告书”按《试模作业指导书》执行试作,完成“试模报告书”配布金型课、品证课、营业课等。

试作时,相关部门必须派员出席。

4.1.2.3品证课QE依据客供图纸、相关参考资料对样品进行全面检测,完成“样品检测表”(附件5.2)(顾客有要求即按顾客指定格式),对外观作出判定,并将检测表与样品一同配布营业课、金型课、成形课等。

4.1.2.4须涂装或印刷的样品,由品证课判定外观OK后转涂装课制样。

涂装课将制样过程作成相关记录,品证课作最终外观判定。

4.1.2.5试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时,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检讨并作出对策,由金型课或成形课、涂装课作主导。

在规定日程未完成时,及时将完成日程通知营业课,与顾客协商。

4.1.2.6样品制出后,工场长或总经理根据新型、样品与检测结果作出判定。

制样操作规程-2021最终版0409

制样操作规程-2021最终版0409

制样操作规程-2021最终版0409作业指导书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GC)-281第1版第次修改实施日期年月日食品样品制作规程实验室根据检验项目确定样品制备方案,编制制样作业指导书,由样品制备人员按要求进行操作。

1基本要求1.1基本方法样品制备一股用四分法缩分,可分成三份,用于检验、复验,备查。

当样品量不能满足三份要求时,优先保证检验用量后,剩余部分用作备查。

1.2制样环境样品制备应在独立区域进行,并应在洁净的环境下进行,空气中有悬浮物或污染物时不可进行制样,以免污染物混入样品。

1.3制器具及容器1.3.1制样器具制样仪器要求干净、干燥,每制备一个样品时必须保证制样仅器的清洁,防止样品相互污染。

取样尽量不用金属器具,需用手直接接触样品时要佩戴一次性塑料手套。

1.3.2盛装容器制成样品应盛装在干净的塑料袋或其他不乱材质的容器(如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成品)中,并应立刻缄口,加贴样品标识,将样品置于划定温度环境储存。

2制样程序样品制备本质上是尝试室检验阐发的第一步,它包孕样品的缩分、混匀、粉碎或匀浆等处置工作。

制样时应挑选精确的采样部位,并经科学、公道的步调制成有代表性的待测样。

2.1样品的缩分样品夹杂后普通采用四分法进行缩分,必要时应进行预处置惩罚。

2.1.1预处理方式按照个体大小或状态来分,预处理方式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如相关标准另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1)对个体小的(如苹果、坚果、虾等,去掉蒂、皮、核、头、尾、壳等,取出可食部分。

(2)对于个体大的基本均的样品(如西瓜、干酪等),可在对称轴或对称面上分割成或切成小块。

(3)对于不均的个体样品(如鱼、蔬菜等),可在不同部位切小片成截取小段。

作业指导书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GC)-281第1版第次修改施行日期年代日2.1.2对称样品预处置惩罚对于形状近似对称的样品(如苹果和果实等)进行分割时,应收集对角局部进行缩分。

2.1.3不对称样品预处置惩罚对于颀长、扁平成组分含量在各局部有差别的样品,应距离一定的距离取多份小块进行缩分。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土壤样品制备作业指导书修订页1目的采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样品粉碎、缩分,制成具有代表性的分析试样;制备的均匀并达到规定要求粒度的试样,保证整体原始样品的物质组分及其含量不变和便于前处理。

根据不同监测目的、不同项目和不同测试要求,采取不同的制样方法,确保试样制备的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土壤样品风干样品及新鲜样品的制备管理过程。

3样品的制备新鲜样品的制备某些土壤成分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氰化物、挥发酚、铵态氮、硝态氮、低价铁、酸碱度和速效养分等在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着变化,需用新鲜样品(原土)分析。

为了能真实反映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再采集要及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分析前只需用玻璃或瓷炎钵棒将样品迅速弄碎混匀或多点取样称量,对含水较高的泥状土样可迅速搅匀后称样。

称样时应注意不得将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和新生体称取。

新鲜样品若不能及时测定,必须将样品密封冷藏或进行速冻固定。

风干样品的制备制样工作场地应分设样品风干室、制样室;风干室应严防阳光直射土样、通风、整洁、无扬尘和无易挥发性化学物质(如酸蒸气、氨气等);多样品同时加工的制样室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隔离措施和通风排尘措施。

制样器具风干样品用搪瓷盘(或木盘)、风干台架或土壤样品风干箱、牛皮纸。

磨样用玛瑙研磨机(或不含重金属的化验制样机等)。

玛瑙研钵、白色瓷研钵、木滚、木棒、木锤、有机玻璃棒、有机玻璃板、硬质木板、无色聚乙烯膜(60cmX60cm)等。

过筛必须采用塑料边框和尼龙材质筛网的土壤分样筛。

样品分装用具塞磨口玻璃瓶、具内外盖的无色聚乙烯塑料瓶,无色聚乙烯塑料袋或特制牛皮纸袋,规格视量而定。

分样板、分样铲(或分样器)、角勺、毛刷、毛巾、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等其他辅助工具。

为方便制样器具清扫和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磨样室配置空压机和烘箱等。

样品风干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必须尽快进行风干在风干室将湿样倒在铺垫有牛皮纸(或塑料布)的搪瓷盘(或干净木盘),摊成2cm的薄层放置在晾土架(台)上通风阴干干燥过程也可以在低于40℃并有空气流通的条件下进行(如土壤风干燥箱内)。

固体废物的样品制样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的样品制样作业指导书

固体废物样品(浸出液)制备作业指导书一、生活垃圾、工业废物样品制备1适应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样品制备及浸出液的制备方法。

2方法依据《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1998)3制样目的是将原始试样制成满足实验室分析要求的分析试样。

4制样要求制样人员应熟悉工业固体废物的性状、掌握制样技术懂得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和处理方法。

5 制样工具与容器5.1破碎机、5.2研钵、5.3瓷盘5.4标准筛5.5钢锤5.6磨口玻璃瓶5.7聚乙烯瓶6样品的制备制样的步骤包括破碎,过筛、混均、缩分,四个步骤反复进行,直至达到实验室分析试样要求为止。

6.1.制样程序6.1.1.制样操作者与质控人员同时核实清点、交接样品,在样品交接单上签字确认。

6.1.2样品风干将采取的固态、半固态样品均匀平铺在洁净、干燥的搪瓷盘中,摊成2-3㎝薄层。

置于清洁、阴凉、干燥、通风的房间内自然干燥。

适时地压碎、翻动。

当样品中的待测组分不具备挥发和半挥发性质时也可以采用控温箱低温干燥的方法,干燥温度保持在(105±2)℃。

6.1.3样品粉碎将干燥后的样品根据其硬度和粒径大小,选择适宜的粉碎机械,分段粉碎至小于25mm。

6.1.2样品筛分根据样品的最大粒径选择相应的筛号,分阶段筛出全部粉碎样品,筛上部分返回粉碎工序重新粉碎,不能随意丢失,保证样品小于5mm,一部分保留样品,一部分浸出毒性试验500克。

6.1.3混合根据制样粒度使用缩分公式求出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前提下应保留在≤0.15mm样品,一部分作为保留样品,一部分称250g作为成份分析样品。

重复上述操作达到所需分析试样最小质量。

6.1.4样品分装6.1.4.1将上述混匀的样品分装于样品瓶中填写标签。

6.2制样注意事项6.2.1制样所用的工具每处理一份样品后要清洗檫干,严禁交叉污染。

6.2.2如果再同一房间干燥多个样品可用大张干净滤纸盖在搪瓷盘表面,以避免样品受外界环境污染和交叉污染。

型材取样、修约作业指导书

型材取样、修约作业指导书

型材取样、修约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规范钢板、工字钢、槽钢、角钢、钢管等型钢的取样方法,保证取样数量、试样尺寸符合相关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的要求,确保检测结果有效,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编制依据1.《热轧型钢》GB/T 706-20162.《热轧H型钢和剖分T型钢》GB/T 11263-20173.《抗震结构用钢》GB/T 28414-20124.《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3274-20175.《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板和钢带》GB/T 711-20176.《结构用无缝钢管》GB/T 8162-20187.《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20188.《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1810.《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 2975-20181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2112.《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28.1-2010实施指南13.《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201014.《金属材料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246-201715.《金属材料管弯曲试样方法》GB/T 244-2020三、试样的切取和机加工1. 制备试样应不影响其力学性能,可用烧割法、冷剪法切取试样。

2. 用烧割法切取样坯时,从样坯切割线至试样边缘必须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

一般不小于钢产品的厚度或直径,但最小不得少于12.5mm。

试样采用机加工,用刨床消除烧割部分,将试样加工成矩形。

3. 拉伸试样,如相对两面进行机加工时,矩形横截面试样横向尺寸应符合尺寸公差要求,见下表。

四、注意事项1.取样位置及取样方向、试样尺寸及加工、试验(弯曲角度、弯心直径)、结果修约等首先执行产品标准中相关要求;产品标准中无要求时,按试验方法要求执行。

2.根据材质单选择钢材品种、牌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检测操作规程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第 1 版第2次修订)编制:审核:批准:2011 年 7 月28 日批准发布 2011 年 8 月1 日实施浙江省冶金产品质量检验站有限公司受控状态: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1页共 12 页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试样加工、制样的依据、设备、操作程序加工方法和注意事项。

适用于钢、铁、铜、铝材等产品的各类拉伸、弯曲、冲击、硬度、金相等试样的加工。

二、加工依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32-1999《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29-2007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16865-1997《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GB/T2650~2054-2008 《焊接接头拉伸、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弯曲、冲击、硬度试验方法》其他各类母材、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法ASTM、EN、JIS等各类拉伸、弯曲、冲击等试验方法三、加工设备锯床、线切割机床、车床、铣床、磨床等加工设备,及砂轮机、金相切割机、抛光机、镶嵌机等制样设备。

四、试样加工操作程序1、需加工样品在接收、编号后,根据检测项目制订加工方案,设计加工图纸,选择加工设备,确定是否需要外协加工。

2、需自加工样品,根据制订的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根据图纸进行加工,板类试样需先确定纵向和横向。

加工后,需对已加工试样和加工余料进行编号,分别堆放,余料应方便查找。

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2页共 12 页3、需外加工样品,根据制订的加工方案,在试件上表示清楚加工位置和加工方向,容易混淆的样品应在端面或未加工处刻上钢印,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加工后,应对样品进行核查,样品编号、加工位置、尺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任一项不符,应重新送样加工,加工余料取回后,核对编号,分别堆放,余料应方便查找。

五、试样加工方法1.试样形状试样形状与尺寸取决于金属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通常从产品、压制坯或铸锭切取样坯,机加工成试样。

但具有等横截面积的产品(型材、棒材、线材等)和铸造试样(铸铁和有色金属附铸试样)可以不经机加工而进行试验。

试样横截面可以为圆形、方形、矩形、圆环形,在特殊情况下可以为某些其它形状。

对于试样的选取与制备,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规定:①板、带、箔材:厚度小于或等于12.5mm时,选用矩形试样,厚度大于12.5mm时,选用圆形试样。

②线、棒材:应优先选用圆形标准试样,其次为全截面试样。

③型材:壁厚大于12.5mm时,选用圆形试样;壁厚小于或等于12.5mm时,选用全壁厚矩形试样;若宽度不足时,可选取尽可能宽的圆形试样或矩形试样。

若型材不能加工成圆形试样或矩形试样时,可选用全壁厚矩形试样。

④管材:管材外径小于或等于25mm时,采用全截面试样。

管材外径大于25mm时,可根据壁厚选用圆形试样或矩形试样:壁厚小于或等于12.5mm时,采用全截面弧形试样;壁厚大于12.5mm时,采用圆形试样。

⑤锻件:采用圆形试样。

第1版第2次修订2011-7-28颁布2011-8-1实施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3页共 12 页2.位置与方向①轧制扁平制品A. 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钢及钢产品取样时,应对样坯和样品进行编号和标记,以保证始终能识别取样的位置与方向。

取样时应防止过热和加工硬化影响力学性能。

钢板、型钢、钢管等产品的取样位置按GB/T 2975-1998《钢及钢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位置及试样制备》附录A要求进行。

B. 铜、铝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铜及铜合金、纯铝及热处理不可强化铝合金、试样纵轴应平行于轧制方向;热处理可强化铝合金,试样纵轴应垂直于轧制方向,但选用标准试样而样品太窄时,试样也可平行于轧制方向。

厚度小于或等于40mm时,试样应取自厚度的中心部位;厚度大于40mm时,试样应取自其中心到表面的1/2处。

②挤压及挤压后拉(轧)制品所有试样应是纵向的,样坯应在挤压方向前端切取。

除选用全截面试样外,应按下述方法切取:a)棒材直径(内切圆直径)小于或等于40mm时,试样纵轴应与棒材中心重合;大于40mm时,试样纵轴应处于中心至表面的1/2处。

b)型材取样位置的优先顺序为:在宽度允许选用标准试样时,优先切取壁厚大的部分,后选壁厚小的部分;否则,优先切取平面较宽的部分。

如图纸有规定,应以图纸规定的位置取样。

c)型材和管材选用圆形试样时,壁厚小于或等于40mm则试样取自壁厚的中心处;壁厚大于40mm时则试样取自壁厚中心到制品表面的1/2处。

d)矩形断面的实心制品,厚度小于或等于12.5mm时选用全厚度矩形试样;厚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4页共 12 页度大于12.5mm时,采用圆形试样。

③铸造钢、铝合金一般采用附铸抗拉试样,即在铸造钢、铝合金产品的一个熔炼炉次中,在全部浇铸持续时间之半时浇铸拉伸试样,条件允许也可在产品上直接取样。

3. 试样和样坯的制备①切取样坯和机械加工试样,均应防止冷加工或受热而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常以在切削机床上进行为宜。

用烧割法切取样坯时应有足够的加工余量,最小不得小于20mm。

机械加工时,切削深度及冷却剂应适当,最后一道切削深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力学性能。

②从表面质量检查合格的板、带、型材上切取的矩形样坯和管材上切取的弧形样坯,一般应保留其原始表面,不应损伤。

加工完的试样的毛刺应去除,尖锐棱边应倒圆,圆弧半径不宜过大。

由盘卷上切取的线和薄板带试样,允许矫直或矫平,但矫正不得对试样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

对不测定伸长率的试样,则可不经允许矫正直接进行试验。

③箔材试样的加工:可将样坯集装成一叠,样坯两边垫入较硬的铝合金或其他材料薄片,必要时,可在每片试样间垫入薄膜或其他薄片,在机床上用铣刀进行加工;也可用刀片切取或用双刀剪切机逐个进行制备。

④加工后,试样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规定的要求,表面不应有显著的横向刀痕,磨痕或机械损伤、明显的淬火变形或裂纹以及其他可见的冶金缺陷。

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5页共 12页4. 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尺寸(1)圆截面拉伸试样圆截面试样的形状尺寸及试样编号见图1和表1。

在L0大于等于15mm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L0=5d的短比例试样;否则选用L0=10d的长比例试样,如有需要,也可采用定标距试样。

表1 圆横截面比例试样d0:试样平行长度内的原始直径L0:原始标距Lc:平行长度Lt:试样总长度r:过渡弧半径图1 圆形横截面机加工试样第1版第1次修订2011-7-28颁布2011-8-1实施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6页共 12 页(2)矩形拉伸试样厚度大于0.1mm的板(带)材料一般采用矩形截面试样。

其形状、尺寸及试样编号见图2和及表2。

应优先选用K=5.65的短比例试样,若短比例试样的L0小于15mm,则应选用K=11.3的长比例试样。

薄带试样还可采用标距为50mm 或80mm的定标距试样。

表2 薄板带矩形横截面比例试样a0:板状试样原始厚度b0:板状试样平行长度内的原始直宽度L0:原始标距Lc:平行长度 1 夹持头部图2 机加工矩形横截面试样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7页共 12 页(3)管材拉伸试样对于管材可采用带塞头的全截面试样图3,或纵向弧形试样图4。

a0:原始管壁厚度D0:原始管外径L0:原始标距Lt:试样总长度Lu:断后标距 1 夹持头部图3 管段试样a0:原始管壁厚度b0:管纵向剖条试样原始宽度L0:原始标距Lc:平行长度Lt:试样总长度 1 夹持头部图4 管材纵向弧形试样应优先选用K=5.65的短比例试样。

管状试样配塞头距离标距应大于D0/4。

对于塑性好的材料,如不配塞头,可将试样两端夹持头部压扁进行试验。

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8页共 12 页(4)冲击试样冲击试样样坯的切取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或GB/T2975的规定执行,试样制备过程应使由于过热或冷加工硬化而改变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减至最小。

标准冲击试样尺寸为10mm×10mm×55mm方形截面。

缺口类型可分为V型或U型缺口。

试料不够制备标准尺寸试样,可使用宽度7.5mm、5mm或2.5mm的小尺寸试样。

对缺口的制备应仔细,以保证缺口根部处没有影响吸收能的加工痕迹。

缺口对称面应垂直于试样纵向轴线。

图5 冲击试样示意图名称符号及序号V型缺口试样U型缺口试样公称尺寸机加工偏差公称尺寸机加工偏差长度高度a 宽度a lhw55mm ±0.6mm 55mm ±0.6mm10mm ±0.075mm 10mm ±0.11mm7.5mm ±0.075mm 7.5mm ±0.11mm5mm ±0.06mm 5mm ±0.06mm2.5mm ±0.04mm - -缺口角度 1 45°±2°- -缺口底部高度 2 8mm ±0.075mm 8/5mm b±0.09mm 缺口根部半径 3 0.25mm ±0.025mm 1mm ±0.07mm 缺口对称面-端部距离a 4 27.5mm ±0.42mm c27.5mm ±0.42mm c 缺口对称面-试样纵轴角度- 90°±2°90°±2°试样纵向面间夹角 5 90°±2°90°±2°a:除端部外,试样表面粗糙度应优于Ra5μm。

b: 如规定其他高度,应规定相应偏差。

c: 对自动定位试样的试验机,建议偏差用±0.165mm代替±0.42mm。

d: 试样标记应远离缺口,不应标在与支座、砧座或摆锤刀刃接触的面上。

表3 试样缺口尺寸及偏差第1版第2次修订试样加工、制样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YWQ03-1.50-2010第 9页共 12 页(5)焊接工艺评定试样板材、管材焊接工艺评定试样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取样位置见图6、图7,拉伸、弯曲、冲击试样形式和尺寸分别见图2、图8、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