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难点:观察蜗牛的触角、观察蜗牛的运动五、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棉签、活动手册、活动记录单、树叶、透明塑料杯、线、木棍。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拓展 和蜗牛相似的动物
kuò yú
luó


蛞蝓


课后探究
蜗牛能听到声音吗?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探索 蜗牛有什么特点
1.观察蜗牛的身体
➢ 观察
先肉眼观察:壳 触角 腹足
fù zú chù jiǎo
腹足 触角

再放大镜观察:口 眼
➢ 画一画
触角
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
口 壳
腹足
探索 蜗牛有什么特点
2.观察蜗牛的反应 ➢ 需要的工具?
用棉签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
➢ 蜗牛的反应?
探索 蜗牛有什么特点
3.观察蜗牛的运动
(1).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 (2).在不同物体上爬的快慢一样吗? (3).还发现了什么?
探索 蜗牛有什么特点
3.观察蜗牛的运动
在 绳 子 上
在菜叶上


在玻璃上


探索 蜗牛有什么特点
3.观察蜗牛的运动
(1).蜗牛靠身体的哪个部位来爬的? (2).在不同物体上爬的快慢一样吗? (3).还发现了什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

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课题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但是为什么选择了蜗牛呢?第一、蜗牛在我们各省市都有分布,是我们身边常见动物。

第二、蜗牛易于饲养,行动缓慢,便于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观察。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方面特征。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比较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从科学认知上,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科学态度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体。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

教科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下册2-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

眼 触角
3 研讨
蜗牛身体上的各个结构发挥了什么作用 (主要交流蜗牛的运动本领)
蜗牛可以在多种 物体上爬行,本 领之强与腹足的 特征密切相关。
4 拓展
蜗牛有耳朵吗?能听到声音吗?
蜗牛没有耳朵, 能感受到声音, 靠触角感受振动 来判断声音。
4 拓展
蟑螂是本地比较常见的小动物,请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研究 一下这种小动物,并画出它的简笔画,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
3. 观察一种物
1 聚焦
说它是头牛,不会拉梨 跑,笑它力气小,背着 屋子跑。(打一动物)
是什么动物呢?
1 聚焦
一分钟了解蜗牛
蜗牛还有哪些特点? 如何发现这些特点? 采用什么工具? 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探索
探索开始了……
确定观察地点: 植物园的大树下 校园的草丛里 潮湿的花坛边 水池边的大树下 其它能发现蜗牛的地方
2 探索
探索开始了……
如何保证安全? 一是观察者自身的安全。 不随便去危险的场所,不去 长时间触摸蜗牛的身体,不 直接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 二是要保障小动物的安 全。不破坏蜗牛的生活环境, 不惊吓、捏、踩、捉蜗牛。
3 研讨
观察蜗牛的身体

头 腹足
3 研讨
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的身上长有: 壳、触角(2对)、 眼睛(2只)、口、 腹足等
2 探索
一次性手套 放大镜
培养皿 棉签
探索开始了……
分发观察工具:培 养皿、一次性手套、 放大镜、棉签、菜 叶、面包屑、碎肉、 玻璃片、细线。
2 探索
探索开始了……

听 用什么方法观察? 观察、触摸、记
闻 录、用一些物品进 行实验。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PPT:《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ɡuān chá yì zhǒnɡ dònɡ wù 观 察 一种 动 物
wō niú 蜗牛
ròu yǎn 肉眼
观察蜗牛的身体 fù 腹
ké 壳
tóu 头
fàng dà jìng
放大镜
shǐ yònɡ fànɡ dà jìnɡ 使 用 放 大镜 , zǐ xì ɡuān kàn wō niú 仔细观 看 蜗牛 , jiānɡ nǐ kàn dào de jìxià lái bɑ
将 你看 到 的记下 来 吧!
观察蜗牛的身体 嘴kǒu

yǎn 眼
chù jiǎo 触角
ɡuān chá wō niú de yùn niú zěn yànɡ pá xínɡ 蜗牛 怎 样 爬行
yònɡ fù zú 。 用 腹足。
kuò yú 蛞蝓
bí tì chónɡ 鼻涕 虫
wō niú 蜗牛
zhè shì wō niú mɑ?
这 是 蜗牛 吗?
shuō shuō nǐ de lǐ yóu。
说 说 你 的理 由 。
luó 螺
wō niú 蜗牛
和蜗牛相似的动物
xià kè le 下 课了
1.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 他喜欢 航海和 冒险, 到过世 界上很 多地方 ,碰到 过许多 危险, 但他一 点儿也 不畏惧 ,希望 走遍天 涯海角 。 2.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 里去打 猎,或 到海边 去捕鱼 ,还把 捕到的 活山羊 畜养起 来。后 来他竟 有了成 群的山 羊,可 以常喝 羊奶, 吃羊肉 。 3.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 受尽折 磨的处 境,但 是其中 也有一 些值得 宽慰的 东西。 4.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 世人: 在困境 中,我 们可以 把好处 和坏处 对照起 来看, 并且从 中找到 一些东 西来宽 慰自己 。 5.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老师,她的职 业性质 决定了 她要经 常与粉 笔打交 道。当 粉笔灰 尘雪花 一样把 她的世 界装点 得银装 素裹的 同时, 也悄然 腐蚀着 她的手 指。 6.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 常常被 冻裂开 ,一堂 课板书 下来, 疼痛不 已。上 课前擦 的润肤 油,不 到几分 钟的时 间就被 粉笔灰 吸得一 干二净 。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不过从一般情况来看,选取常见的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本课的聚焦板块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蜗牛的身体特点、应激反应和运动三大方面。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最后通过研讨板块,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上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

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观察所得。

在科学情感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
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
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师: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二、引入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三、仔细观察蜗牛
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四、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重在巡视指导)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五、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壳、触角、眼睛、口等)
六、观察蜗牛的运动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七、课外延伸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班级记录单)
【活动手册使用】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
录是用简图记录蜗牛的
身体外形。

经过一年级上
册《植物》单元和本册《动
物》单元前两课的学习。

学生对于简图记录方式
的掌握已经有一定的基
础。

要求学生把自己观察
到的蜗牛真实、完整地用
简图画下来。

在交流汇报
阶段也可以把老师提供
的科学词汇标注上去:口、
触角、眼、壳、腹足等。

拓展活动中,“把蜗
牛放在玻璃片上,翻过来,
看它爬行,你发现了什
么?”也可以在分小组观
察活动过程中开展,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个性化指导,提出观察的建议。

这个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腹足的运动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为蜗牛能倒挂在玻璃上运动而感到惊奇。

第二个问题“蜗牛能听到声音吗?”作为课后的拓展更合适,因为这个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操作起来不难,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