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想与想象 教案

合集下载

《1 数字的联想》(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1 数字的联想》(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1 数字的联想》教案科目:美术教案年级:一年级下册教案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字与美术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学重点:1. 数字与美术的结合2. 联想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学难点:1. 数字与美术的结合方式的创新2. 学生对数字的联想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数字与美术的结合案例。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与美术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字与美术结合的想象和想法。

二、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数字在美术创作中的基本概念,如数字的形状、数字的线条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数字的基本形状和线条。

三、联想能力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字联想游戏,让学生通过数字进行创意联想。

2.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联想游戏,分享彼此的联想成果。

四、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字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学生创新结合方式。

2.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与美术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字联想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通过运用数字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了美术表现力。

作品展示环节中,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创作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了鼓励和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探索数字与美术的结合方式,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表现力。

高中语文联想与想象教案

高中语文联想与想象教案

高中语文联想与想象教案教案以“联想的奥妙”为起点,通过精选的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了解何为联想。

教师会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发现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引发出丰富的联想链条,从而构建起意象丰富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联想的方法,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对语言深层次含义的感知能力。

紧教案转向“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放飞自我,跨越现实界限,进入无限可能的想象空间。

通过分析不同文体如诗歌、小说等中的想象运用,教案帮助学生认识到想象不仅仅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依托于现实,创造出超越现实的新境界。

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想象。

为了加强实践操作,教案还包括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和创作任务。

这些任务要求学生在限定的主题下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撰写出具有创意的短文或故事。

例如,教师可能会给出一个看似平常的物品,让学生围绕这个物品进行联想,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的练习不仅考验了学生即兴创作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联想与想象的魅力。

除了上述内容,教案还特别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联想与想象在不同作品中的合理性和效果,教会他们如何在赞美作者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锻炼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案以总结反思作为收尾,鼓励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日记的形式,让学生有机会整理自己的思路,深化对联想与想象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链接名家素材,帮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及特点。

2 .借助写作支架,训练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力求联想和想象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富有新意。

3 .展开联想和想象,放飞思想,进行写作实践,发现生活、自然之美【教学重点】把握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要求:自然贴切,合情合理,富有新意。

【教学难点】能灵活自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实践,感受生活、自然之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大家猜猜,他是谁?掌声欢迎今天的神秘嘉宾——"云"。

下面,我们就随着这片云走进联想和想象的世界。

(二)回顾知识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

参照示例,列举我们课文中的联想和想象。

示例:郭沫若由街灯想到明星,是联想。

预设:郭沫若由明星想到街灯,是联想。

郭沫若由星空想到天上的街市,是想象。

郭沫若由星空想到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是想象。

郭沫若由流星想到灯笼,是联想。

朱自清由桃花、杏花、梨花,想到火、霞、雪,是联想。

谢道福由白雪想到柳絮纷飞,是联想。

老舍由矮松上的雪联想到顶着一髻儿白花的日本看护妇。

归纳:联想是由此及彼,想象是无中生有。

联想是关联,想象是创造。

联想是想象的初级阶段,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

其实,联想和想象就像一对如影随行的好朋友,总是结伴而行。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里对想象有这样的描述: 【链接材料】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倘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大意是:写作的构思,它的想象往往飞向遥远的地方。

所以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时,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变面部表情时,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他吟咏文章时,好像听到了珠圆玉润的悦耳声音;眼睛闪动时,就出现了风云变幻的景色。

可见,想象对于文学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说课稿(最新)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说课稿(最新)

《要善于想象和联想》教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与处理本课内容是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写作指导。

关于想象和联想的内容,旧教材中没有单独编课,只是在单元训练中,配合单元练习作过简要的概述。

新教材将写作单独编为一部分,更明确了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每个单元写作的指导目标更明确、更系统,而且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写作部分共分五个单元,本课在第三单元。

前两个单元重在“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的意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了解联想和想象的写作功能,开拓学生写作的思路,为下两个单元更好地“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意”作好铺垫。

根据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说明对于写作教学的要求,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习和掌握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2、了解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教学的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开拓写作思路。

这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对于联想和想象,学生并不陌生,只是长期停留在感性认识,而对于它们的理论内涵却知之甚少,所以在想象和联想时不免有荒诞不合逻辑的现象。

因此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把握想象和联想的特性。

按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写作指导训练为两课时。

根据教材内容,联想和想象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先分后合。

第一课时先研究想象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开拓写作思路的作用,第二课时研究联想的方式方法及其在写作中的作用,然后点明联想和想象的关系及相互作用。

这样可以使学生由点到面地掌握知识系统。

二、教法与学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主题的发展只有通过主体的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因此我采用特性发散法,先通过多媒体投影创设情境进行想象,引导学生以发散思维认识想象的两种特性,并总结规律。

然后运用想象的规律进行写作思路的训练。

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培养他们多角度地认识问题的能力,为开拓写作思路奠定基础。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

课题: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班第______小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项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的意识。

3、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4、激发学生写作文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表达功能。

难点: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

学习器材:多媒体自主学习指导:一、什么是联想呢?1.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2、联想的分类:①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②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例:由眼前的荷花想起江南采莲旧事③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④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例:一片叶子落下来—-秋天到了;树生病了……巩固:(1)相似联想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相关联想庄稼农民土地现实过去未来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3)相似联想西北的白杨树那伟岸、正直、质朴、严肃……坚强不屈与挺拔联想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军民的伟大、质朴、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4)相反联想幸福痛苦现实过去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前低矮潮湿的小屋某人的自私自利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3、联想的贴切《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他的侄子谢朗和他的侄女道韫道。

谢安:白雪纷纷何所似谢朗:空中撒盐差可拟道韫道:未若柳絮因风起那么,分析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一般.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第一单元三、联想与想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第一单元三、联想与想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联想与想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中音色、节奏、旋律等元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和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受。

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古典、流行、民族等不同风格的音乐,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和体验。

2. 准备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3. 安排好课堂时间,确保每个音乐作品能够得到充分的欣赏和讨论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联想与之相关的画面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与画面的关联,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视觉艺术的联系,为后续的联想与想象活动做好铺垫。

2. 欣赏与讨论: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古典、流行、民族等,并尝试描述自己联想到的画面或情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受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锻炼其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创作与展示:引导学生尝试用绘画、写作、舞蹈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表达出来。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化表达。

设计意图:通过创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现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 总结与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过程,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初一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初一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单元学习主要内容:联想和想象2.进一步了解写作中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3.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尝试。

【课前学习任务】1.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2.思考:写作中的想象会有什么特点,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学习任务二:1.小试牛刀观察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2.请阅读这首诗,关于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呢?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初露头角——小小故事会在之前联想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给老师和身边的伙伴们口头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评价标准:1、想象:(1)想象要合情合理,思路清晰。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情节发展出人意外,新颖有趣,大胆新奇则更好。

(3)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2、表达:自然流畅,声情并茂则更好。

学习任务三: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写作提示: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力求有新意。

【推荐学习资源】1.教科书2.网络资源内容提示:【课后练习】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内容提纲: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发挥联想和想象1

发挥联想和想象1
这一切,小溪都看在眼里。看到自己成功了,它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但它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奉献给了这里,它就要枯竭了!
一天清晨,小溪用它最后一股清水滋润了这片她热爱的土地,悄悄地消失了……
小溪·河流·大海
在一座山脚下,从石壁里冒出了一股清泉,流在地上,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这条小溪越来越长,最后一直延伸到一座茅屋前。
个性修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作引导
学生自主预习,了解什么是联想和想象?它们在写作中的使用?(查阅课本)
二、阅读语文书P178页,完成关于伞的联想或想象的图。
三、总结归纳联想的模式。
四、联想和想象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展示汇报(在小组内交流展示,第三题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
六、美文赏析(温馨提示:从运用的写法上赏析文章的大意和要表达的思想。)
板书
设计
或者
教学
后记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小溪的水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于是,他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源,所以时常得意地自言自语:“看我多大多深呀,谁也比不过我。”
树上的小鸟,冲着他大叫起来:“你说什么呀,河流比你大多了,不信,你可以去找他比试。”
小溪一听,不高兴了:“这河流是什么东西,怎能跟我相提并论,我这就去找他。”
小溪沿着干枯的河床向前走去,它看见前面的河床上有一个小水坑,几条小鱼靠着仅存的一点河水生存,水坑旁边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快干死的小鱼,小溪赶紧流了过去。溪水流进了坑里,又渐渐地漫了出来,周围的小鱼都得救了。它们快乐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感激地对小溪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们!”小溪说:“这算不了什么,是我应该做的。对了,这里的河流为什么都干枯了呢?”小鱼们说:“这里有一年没有下雨了,有一部分河水蒸发了,另一部分流到下游去了。听去过下游的鸟儿说,下游有一个村庄,庄稼都旱死了,没有水,人们就要渴死、饿死了……”小鱼的话还没说完,小溪就箭一般冲向了下游,它要去救那些人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楼想象与联想
——中文03本1 小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明确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2、在写作中恰当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写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实践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方法开拓写作思路。

三、教学方法:
引导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相信一上午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累了,那么下面我们来稍微放松一下,来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希望在我放音乐的时候同学们能闭上眼睛,放飞思绪,让心灵投入到音乐意境中去。

之后我要问问你们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音乐……)
师问:好了,我们我们从音乐回到课堂来吧,谁能来描绘一下你头脑中的音乐画面呢?
生:……(2—3名)
师:(略加点评)
师问:这样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是如何勾画出来的?
生:(齐答)(引导学生回答出是想象出来的)
师:好!一种看似平常的想象却有如此的魅力,可以使抽象的乐曲转化为形
象的场景画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与联想”。

(板书:想象与联想)
(二)具体教学内容:
总讲“联想”与“想象”的含义:
师问:想象与联想的方法我们早接触过,那么同学们是如何理解二者含义的?
生:……
师明确:(评价…)。

从字面看:“联”:指相互联系;“想”:指构想,即一种心理过程;“想”:
即是形象地意思。

联想:指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或由一种观念想到另一种观念的心
理过程。

想象:指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按步做板书)
先理解联想,用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联想的几种类型:
1、师问:结合“联想”的定义,由“日落”你们会联想到什么意象?
生:……(4—5名)
(副板书——直接按联想类型将同学答案分出块儿,写出代表性意象。


1、师问;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每组意象与所给意象“日落”的关系?
生:……
师明确:对学生分析进行补充和归纳,指出这正是联想的几种类型,明确每种类型的名称和含义。

进一步举例说明。

相关联想:指两事物在时空上直接相关的联想。

(让同学随意距举例……)
相似联想:指两事物在形状、特征上具有相似形的联想。

(让同学随意距举例……)
对比联想:指两事物在外表或性质上相反的联想。

(举例…)
2、师:进一步引申:根据“水滴石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意义层面进行联想。

生:…
师总结:
水的角度:……
石的角度:……
水滴的角度:……
石穿的角度:……
总体分析:正面:…
反面:…
3、练习:整体实践运用,巩固理论知识:
运用联想,将三种事物:树、跟须、泥土组合在一起。

具体讲解想象的类型: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

1、师问:寓言是想象的产物,初中时已经学过《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和智叟曾为凿山展开精彩论辩,以同桌为单位,根据文本假象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生:……
师:(点评)……
2、明确:从一古一今两个创作过程(古:由无到有创作;今:由文本再造)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掌握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的两种类型:
创造想象:指为了一定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指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事物的描述,经过构思而在头脑中再造完整形象的过程。

补充说明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可归入创造想象之中。

(明确过程中穿插板书)
3、练习:在黑板画一钟表,由此引起时间机器,让同学假象如果有时间机器最想做什么?
生:……
师:(简单点评…)
总体讲想象与联想的关系:
师问:“想象”有一个“想”字,联想也有一个“想”字,那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生:……
师明确:区别联想:由此及彼
想象:由无到有
联想:基础
联系 ==== 创新
想象:升华
(相应地书写板书)
(四)总结:到这里理论知识就讲完了,我们今天先学习了联想与想象的含义和基本类型,又讲解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对两种方法进行了实践运用,那么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呢?通过练习检测一下:练习:听一首小诗《蒲公英的遗产》:
秋/蒲公英老了/子女问/有什么遗产
母亲默默地给每个孩子/一把远飞的伞
给同学5分钟时间,以小诗为材料,写一个小的对话片段。

(提示:仔细体会诗中含义,看看母亲为什么给孩子远飞的伞呢?远飞的伞是什么呢?想象母亲会说什么呢?孩子又会说什么呢?
生1:……
生2:结合本节课对生1点评…
…………
师:总体点评。

点明本首小诗主旨:赞扬自立自强精神,并提出发扬此精神的倡导。

再一次强调写作中要抓住事物本质,大胆得进行想象和联想,注意对事物多元化理解,开拓写作思路,不断创造新形象。

(说明:此环节会找2—3名同学读自己文章,并找几位同学来点评,重点
在于考察同学对理论掌握情况和实践表达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创新思维。


(五)布置作业:传阅《新愚公移山》和《我的梦想》的范文,课下结合本节课所学理论知识以“春天畅想”为主题的作文,800字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