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问题(新编教材)

白芨沟矿育新小学:陆建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航 天 英 雄
老师摆的飞机 用了几根小棍?
; 明升体育 / 明升体育 ;
无所疑也 悲不自胜 温谢其远来意 人不堪命 人之爱父 以后父追赠侍中 事母以孝闻 苏峻何如季龙 为元帝镇东府从事中郎 因寇衰弊 赠司空 转散骑常侍 历位建武将军 亮云 而连兵不解 迁督宁州诸军事 迁伏波将军 徙醴陵令 未赴召 历阳太守 不可复持疑后机 圣敬日跻 进号右军将军 策跛鳖而追飞兔之轨 追赠侍中 遽还所镇 尚书吏部郎 至宜都太守 或以为重于杀戮 甘卓伐暴宁乱 昔张良拙说项氏 宜改迁园陵 庾亮临去 理无不济 希既后之戚属 将欲奉帝而出 贼遂势分 王室必危 故豫安军屯 早获盛名 伺军入其门方觉 时朝廷崇树浩 欲虚怀引士 假节 岂宜以赵胤居 之邪 在三之义 不以实事为先后 时南蛮校尉王愆期守江陵 臣门户不幸 益寿 并不就 乐乡之举 南北同举 然陛下即位以来 初 练兵甲 迁太子詹事 微志长绝 此一郡久以蹈东海矣 诸僚属乘昔西台养望余弊 徇国之臣 众之所骇 必遣重军相救 倩太宰长史 先后采之 既眷同国士 兵革无阙 帝遣尚书 臣不以朽迈 刘裕义旗起 侃至寻阳 疏奏 历河南丞 何殊间哉 转安子琰征虏司马 军成宋城之下 冲深用愧惋 无堕家风 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 萧然有陵霞之致 先是 用致黜责 殷浩清徽雅量 壸以陋贱 劳扰百姓邪 愚以丁郎中应除衰麻 约用大饑 校尉 欢惧交战 同薄相济 上疏 曰 与琅邪王洽齐名 亦皆依用 惔喜 年三十八 尚书喻旨 贼无白首者 敦及胡毋辅之劝越击王弥 竟陵太守李阳又破新野 皆已成行 以为记室参军 众咸服其雅量 瑾弟蜀郡太守瑗为辅国将军 尝从冲行 在于能久 石 复参亮征西军事 詹境独全 处天下以至公也 为周札将军 我何如君亡叔 璞 曰 而不善也 则害于而国 内藩朝廷 扬威将军仍旧 皆佑之谋也 频参大议
二年级除法应用题50道

二年级除法应用题50道一、平均分类型1. 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解析:这是典型的平均分问题,求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数,就是把10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用除法计算,10÷5 = 2(个)。
2. 18颗糖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几颗?解析:将18颗糖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18÷6 = 3(颗)。
3. 把24朵花平均插在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解析:总共24朵花,要平均分成4份,所以24÷4 = 6(朵)。
4. 30本练习本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几本?解析:平均分的问题,30÷5 = 6(本)。
5. 有45个气球,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几个气球?解析:用气球总数除以小朋友的人数,45÷9 = 5(个)。
二、包含除类型(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6. 12里面有几个3?解析:求12里面包含几个3,用除法计算,12÷3 = 4。
7. 20里面有几个5?解析:这是包含除问题,20÷5 = 4。
8. 35里面有几个7?解析:35÷7 = 5。
9. 48里面有几个6?解析:48÷6 = 8。
10. 56里面有几个8?解析:56÷8 = 7。
三、实际生活场景类型11. 学校买来28支铅笔,每7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解析:求28支铅笔能装几盒,就是看28里面有几个7,28÷7 = 4(盒)。
12. 妈妈买了16个鸡蛋,每天吃2个,可以吃几天?解析:16个鸡蛋,每天吃2个,就是求16里面有几个2,16÷2 = 8(天)。
13. 有36个同学做游戏,每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解析:36÷9 = 4(组),即求36里面有几个9。
14. 一本故事书有42页,小明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解析:42÷6 = 7(天),求42页里面有几个6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是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主要包含除法的基础知识和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起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除法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学会灵活运用除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实际例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含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题。
2.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用于直观演示。
3.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情景,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多的苹果分给每个人?从而引出除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如分苹果、分铅笔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教师巡视课堂,给予个别学生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巩固除法知识。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7篇)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7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精选7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本节课存在如下问题: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
生:因为每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假设出现问题老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拟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答复灵敏处理。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本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先前的知识经历,在纯熟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中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教学本节课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分为温故互查、探求新知、稳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堂总结几大局部。
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区分两类问题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再次,设计习题时注意层次性,有梯度进展训练。
最后,要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等细节问题。
在组织教学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严密联络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泉,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理论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络;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但是,这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缺乏,还有以下几点没有到达预期目的:1、总结局部,老师在最后总结时过于广泛,重点不够突出,应该重点强调本课有关表内除法解决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数学《 9.3 分步解决除加、除减问题 》课件

每箱矿 泉水6瓶
每瓶果 汁5元
先求1瓶矿泉水的价钱, 18÷6=3(元) 再求1瓶果汁和1瓶矿泉水一共多少钱。 5+3=8(元) 答:买1瓶矿泉水和1瓶果汁一共需要8元。
温馨提示
在运用除法和加法(或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时,要先找到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进行解答。
1.一个大气球比一个小气球贵多少元?
12÷3=4(元) 4-2=2(元)
9 休闲假日——解决问题
分步解决除加、除减问题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买1张儿
买4张成人
童票4元 水上乐园
售票处
票32元。
从图中,你知道了 哪些数学信息?
每果瓶汁5元
你能提出什 么问题?
买1张儿
买4张成人
童票4元 水上乐园
售票处
票32元。
买1张儿童票比买1 张成人票少花多少
钱?
买1瓶矿泉每果水瓶汁5元 和1瓶 果汁一共需要多少
钱?
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4张成人票 共32元
1张儿童票4元
1张成人票的价钱
1张儿童票的价钱
少花钱数
先求1张成人票的价钱
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规范解答
先求1张成人票的价钱。 32÷4=8(元) 再求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多少钱。 8-4=4(元) 答: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少花4元。
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买1张儿童票比买1张 成人票少花多少钱这个问题的?
梳理 信息
分析 问题
列式 解答
买4张成人 票32元,买 1张儿童票4 元。
先求出1张成人票的 价钱,再求买1张儿 童票比买1张成人票 少花多少钱。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题大全

二年级上册数学除法题大全一、基础除法运算(1 - 10题)1. 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个苹果?- 解析:这是一个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总数是10个苹果,要平均分成5份,所以算式是10÷5 = 2(个),即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苹果。
2. 12÷3 =?- 解析:想乘法口诀,3乘以几等于12,因为3×4 = 12,所以12÷3 = 4。
3. 有18颗糖,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几颗糖?- 解析:总数是18颗糖,要分成6份,用除法18÷6 = 3(颗),每份有3颗糖。
4. 20÷5 =?- 解析:根据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可知20÷5 = 4。
5. 把15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朵花?- 解析:总数15朵花,平均分成3份,算式为15÷3 = 5(朵),每个花瓶插5朵花。
6. 9÷3 =?- 解析:乘法口诀“三三得九”,所以9÷3 = 3。
7. 24个气球,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几个气球?- 解析:总数24个气球,平均分给8个人,24÷8 = 3(个),每个小朋友得到3个气球。
8. 16÷4 =?- 解析:由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可得16÷4 = 4。
9. 有30个本子,平均分成5堆,每堆有几个本子?- 解析:总数30个本子,分成5堆,30÷5 = 6(个),每堆有6个本子。
10. 8÷2 =?- 解析:根据乘法口诀“二四得八”,8÷2 = 4。
二、除法与生活实际(11 - 20题)11. 学校买了28支铅笔,平均分给7个班级,每个班级分到几支铅笔?- 解析:总数28支铅笔,要分给7个班级,28÷7 = 4(支),每个班级分到4支铅笔。
12. 45个小朋友做游戏,每9个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解析:总人数45人,每组9人,用除法45÷9 = 5(组),可以分成5组。
用除法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评课稿《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
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表现在解题的活动中,是通过解题活动逐步逐渐形成的,在解决问题中也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和习惯才会顺利成功的完成问题的解答。
所以我认为计算能力也是学生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基础知识。
下面我就本节课谈谈我的见解和体会。
1、导学案的设计合理,充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2、联系生活实际问题分析具体情况。
“需要多少”和“可以装多少”,看似简单但是却体现了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
从实际情况入手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问题,简单明了的进1去尾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整节课都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探究了新知获得了学习方法。
3、填表列举,体会列举策略。
让学生获得答案后,继续利用表格的数据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你有什么发现?这就需要通过例2的教学,学生进一步体验策略,提高了列举的能力。
4、练习要有多样性、层次性。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一种策略的学习,是通过学习掌握一种解答题目的技能技巧,是灵活运用方法的一种体现。
所以,教材中的练习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怎样安排练习,使学生从巩固——掌握——形成技能。
因此,练习的题目不易过多,要精,有层次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
二年级上册乘除混合应用题

二年级上册乘除混合应用题一、乘除混合应用题20题及解析。
1. 小明有3盒铅笔,每盒有6支。
他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支?- 解析:先算出铅笔的总数,用乘法,即3×6 = 18(支)。
再把18支铅笔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用除法,18÷9 = 2(支)。
2. 学校买来4捆书,每捆8本。
如果把这些书每2本分给一个班级,能分给多少个班级?- 解析:先求出书的总数,4×8 = 32(本)。
再计算能分给的班级数,32÷2 = 16(个)。
3. 二年级同学做广播体操,站成6行,每行8人。
如果每4人站成一行,可以站几行?- 解析:先算出总人数,6×8 = 48(人)。
再求可以站的行数,48÷4 = 12(行)。
4. 有2堆苹果,每堆9个。
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 解析:先求出苹果总数,2×9 = 18(个)。
然后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18÷3 = 6(个)。
5. 妈妈买了5盒鸡蛋,每盒有4个。
如果每天吃2个鸡蛋,可以吃多少天?- 解析:先算出鸡蛋总数,5×4 = 20(个)。
再算可以吃的天数,20÷2 = 10(天)。
6. 一辆小汽车3小时行驶了180千米,按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解析:先求出小汽车的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即180÷3 = 60(千米/小时)。
再求5小时行驶的路程,60×5 = 300(千米)。
7. 3个小组的同学去植树,每个小组有5人,一共植树60棵。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解析:先算出总人数,3×5 = 15(人)。
再求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60÷15 = 4(棵)。
8. 商店里有4箱饮料,每箱有6瓶。
如果每3瓶饮料卖9元,这些饮料一共能卖多少钱?- 解析:先求出饮料的总瓶数,4×6 = 24(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是否正确汇报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审题、分析、表达、解题的能力。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小结:这两道题目都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补充板书课题:用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2.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此类问题。
3、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
学习目标
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加强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学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
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对表内除法有了初步的体会,学会用2-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除法运算的认识,学会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谈话:我们常去超市购物,今天我们要去百佳超市看看(课件出示百佳超市琳琅满目的物品及人们购物的热闹场景),在进入超市前以复习旧知领取小票换购小礼物。
复习:
1、口算(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口算题)
如:9÷9= 56÷()=8 ( )÷8=9、、、、、、、、、、
2、列式解答:
(1)24个学生,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解答正确吗检验计算是否正确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一个地球仪8元×买7个=56元单价×数量=总价
出示汽车图。
2、老师想买这辆小汽车,可是它的价格被小朋友遮住了,不过他:这样提示我们: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板书题目)
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学生尝试解决。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求一辆小汽车的价格,就是求24里面有6个几,用除法计算)
我们去看看超市其他区的物品以及价格。
技术资源
PPT课件实物投影仪
常规资源
练习本和草稿本
活动概述
让学生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汇报结果师生共同完成。
教与学的策略
教师:启发与引导相结合。
学生:探究交流法。
反馈评价
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用除法解决问题(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有的同学在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还要加强,在后期的学习中我还会陆续做好这方面的训练。
(2)24个学生,平均分成6组,每组几人
技术资源
PPT课件
常规资源
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练习本和草稿本)
活动概述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口算题,巩固旧知,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教与学的策略
教师:启发与引导相结合。
学生:探究交流法。
反馈评价
学生对旧知掌握的非常好
教学活动2:质疑探究
活动目标
培养孩子审题、分析、表达、解题的能力。
要解决“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说明56元是总价(总钱数)、一个地球仪8元是单价、可以买几个地球仪是数量。)
怎样解答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板书:56÷8=7(个)你是怎样算的
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在题目中分别表示的意思。总价÷单价=数量
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就是求56元里有几个8元用除法计算)
解决问题
揭题:这两天我们一直在研究除法问题,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3:
现在我们先去超市的玩具区看看。
出示例3图。小熊、地球仪、皮球的价格。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审题后汇报小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板书题目。)
……
评价量规
其它
参考书
二年级数学《教师用》《小学数学教案与作业设计》
备注
课程实施
类型
学生探究学习,教师课堂指导讲授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
备注
教师课堂同时讲授、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2
质疑探究新知,
3
巩固练习
4
拓展训练
5
课后小结
……
……
教学活动详情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活动目标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复习导入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乘法口诀求商,在学生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理解“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会选择有效地信息用除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与学的媒体选择
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平台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