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10月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百舸( gě)争流荆轲(kē)彳亍(chì)B日薄(bó)西山厚此薄(báo)彼水泊(bó)梁山C鄙(bǐ)人匕(bǐ)首骨髓(suǐ)D被八创(chuāng)不胜(shèng)杯杓目眦(zì)2.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A.乏困偏袒斟酌运筹帷幄B.惊愕弭谤蛮夷休养生息C.拊心约契拜谒委曲求全D.搏击杯杓劫持大行不顾细瑾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近来多方面因素导致美元走势愈加低迷,亚洲汇市欧元和英镑兑美元比价双双创下新高——强势美元从此一去不复返?B.在相持三个月之后,这次谈判双方针锋相对,已到了图穷匕见的最后阶段了C.只有确立唯法不唯权的体制和信念,才能真正建立民主社会,但国人潜意识中还存在着让人无可奈何的清官情结。

D.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为抵抗强秦想派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中国历史上就创造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C.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历史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人物风姿万千。

D.从历史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各具个性的历史人物;从文学角度讲,《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正史”的先河。

5.对下面一则寓言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揭示恰当的一项是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

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

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

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A.特定的环境造就人的特质B.人应适应环境方能不断成长C.人应有可供施展才能的环境D.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将3辆现代化的采血车开上街头,在市区主干道的3个广场上设立了采血点,采血车每天按时上街,无偿献血者不绝如缕。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

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

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

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

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

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

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

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级高一语文学业质量诊断(一)(答案在最后)一、基础知识(共10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讷讷.()撂.下()忸怩..()()怂恿..()()【答案】①.nè②.liào③.niǔ④.ní⑤.sǒng⑥.yǒng【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形声字思维误导:“讷”不能读作“nà”,“忸”不能读作“chǒu”。

声调注意:“怩”为二声,“怂”为三声。

2.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xīhuáng zhěcù()利张()皱()局()【答案】①.犀②.皇③.褶④.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第一空“xī利”的“xī”应写作“犀”。

词义:形容物体坚固锐利得如同犀牛角,后引申为形容语言、文辞、感觉、眼光等的尖刻锋利。

第二空“张huáng”的“huáng”应写作“皇”。

词义:惊慌;慌张。

第三空“皱zhě”的“zhě”应写作“褶”。

词义:衣服布料等因受褶压而形成的皱纹。

第四空“局cù”的“cù”应写作“促”。

词义:形容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或者是拘谨、拘束、不自然的状态。

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批判性思维将是人类不会允许人工智能超越自身的关键智能之一。

作为人类高阶思维的一部分,批判性思维是多层次的较为复杂的一种思维。

它在一阶思维的基础之上增加至少一层思考,并通过对低阶思维的分析、评价和重建,将思维提升到意识反思的水平之上。

()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基础之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在理论上也可以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提高这种思维能力,()人工智能机器人必须无条件服从人类,这一原则本身就要求智能机器人不能具有真正独立自主的怀疑和批判能力。

(),人类不应也不会允许智能机器人获得这种思维能力。

未来在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时,人类还得亲力亲为。

高一十月月考试卷语文

高一十月月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脍炙人口炽热如火B. 恣意妄为情不自禁纷至沓来C. 纵横交错恣意妄为脉络分明D. 瞽目结舌炽热如火脉络分明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老师特意把这首诗的背景资料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B. 他的文章不仅文采飞扬,而且思想深刻,深受读者喜爱。

C.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D.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非常出色,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读《红楼梦》和《西游记》。

B. 你看,那个站在门口的人是谁?是李老师。

C.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D. 在这个句子中,“的”字应该改为“地”。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就像一颗颗明亮的眼睛。

B. 那座山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

C. 那只鸟儿在树枝上跳跃,就像一个小丑。

D.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眼界:眼睛看事物的范围B. 旷日持久:耗费很多时间C. 沥尽心血:比喻用尽精力D. 鸿毛:指羽毛,比喻极轻的东西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句话道出了自然界中万物共生的和谐之美。

在人类社会中,这种和谐同样重要。

它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也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分)(2)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3分)三、古诗文阅读(每题5分,共15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本

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本

浙江省东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阶段性检测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舟楫.(jí)碣.石(qì)跫.音(qióng)挥斥方遒.(qiú)B.灰烬.(jìn)摇曳.(yè)脊.骨(jí)无耻谰.言(lán)C.剑戟.(jǐ)撩.起(liāo)彳亍.(chù)予.取予求(yú)D.兴.奋(xīng)不挠.(ráo)颓圮.(pǐ)百舸.争流(gě)⒉下列各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南京动物园里一对猩猩在情人节喜结连理。

据悉这两只猩猩的情路有点坎坷,也算有情人终成眷属。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

C.清末以来,到海外求学的中国人何止千百,在学业上有成就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中国又穷又弱的现状一如既往,丝毫无所改变。

D.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的故事。

B.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景,反映的是峥嵘岁月....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C.历经磨难的少年中国已经长大成人,每一个屋檐下的变革,每个个体的生活和梦想,都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十几年来,各地出台了烟花爆竹的“禁放令”或“限放令”,但效果差强人意....。

今年因为空气质量的问题,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提议赢得了更多支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少,成本也较低。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枉用相存(存在)山不厌高(满足)少无适俗韵(适合)B.虚室有余闲(空屋子)迷花倚石忽已瞑(昏暗)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怨恨)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惟觉时之枕席(感觉)D.对酒当歌(对)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云青青兮欲雨A.乌鹊南飞B.栗深林兮惊层巅C.虎鼓瑟兮鸾回车D商人重利轻别离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明明如月暮去朝来颜色故B.人生几何铁骑突出刀枪鸣C.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D.失向来之烟霞秋月春风等闲度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使快弹数曲A.感斯人言B.何以解忧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马之千里者5.下列各项中,两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唯有杜康羁鸟恋旧林B.久在樊笼里仙之人兮列如麻C.势拔五岳掩赤城小弦切切如私语D.举酒欲饮无管弦大珠小珠落玉盘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

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分)。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

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

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

(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劳动教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穡,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

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

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

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高一10月阶段测试试题 试题

高一10月阶段测试试题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哈HY2021届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高一语文试题一、文言根底题〔1——11,每一小题2分,一共计22分〕1、以下选项里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购置币.物币:钱币,钱财与.,不知与:结交,亲附寿.寿:祝寿2、以下选项里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置.车骑置:放置废.废:残废赐.矣赐:恩惠之.沛公HY之:主谓之间助词,取消句子HY性,不译3、以下选项里面都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②一共其乏困③何厌之有④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⑤失其所与,不知⑥成五采⑦秦王必说见臣⑧日以尽矣⑨要项伯⑩今日往而不反者A.①②③④⑤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⑨⑩C.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D.①③④⑤⑥⑦⑧⑨⑩4、以下选项里面都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④卒起不意⑤秦王还柱而走⑥距关,毋内诸侯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不敢倍德⑨不可不蚤⑩令将HY与臣有郤A.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④⑤⑥⑦⑧⑨⑩C.①②③④⑤⑥⑧⑨⑩D.①②③④⑥⑦⑧⑨⑩5、以下选项里面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樊将HY以穷困来归丹②行李之往来③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⑥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⑦左右乃曰⑧常痛于骨髓A.①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③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⑦⑧6、以下选项里面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②沛公居时③约为婚姻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⑤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⑥而听细说⑦所以遣将守关者⑧将HY战,臣战A.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②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④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⑧7、以下选项里面加点字词类活用分组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①吾得兄.事之②日夜..望将HY至③箕.踞以骂曰④沛公欲王.关中⑤籍.吏民⑥范增数目.项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一语文阶段性检测 2015-10-3说明:本试题满分160分,在150分钟完成。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语言使用题(1—6题为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一组是(3分)()(1)奥巴马团队众口一词地向崔副部长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用事”的争执。

(2)我们可以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超越狭小的个人空间,昂首天地,将生命人格与精神情感,伸张于无限的宇宙。

(3)河南建业队5连败中,内线整体呈现“受欺负”的局面,“长臂猿”王英也愈显难支。

A.意气寥廓独力B.义气寥廓独力C.意气辽阔独立 D.义气辽阔独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两会”召开后,全国上下激浊扬清....,形成了弘扬正气的政治局面。

B.王阿姨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这位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李商隐身上有一种“晚唐”气象。

,。

,,。

入世不得,出世也不得,所以他常在宗教世界里寻找心灵的解脱。

①“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是他怀才不遇的感慨。

②既对政治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流露出愤慨与失望。

③“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是他自嘲的哀叹。

④只能苦苦奋斗,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⑤自称是帝胄之后,但早已家道败落。

A.②⑤④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①③ D.⑤④②①③4.下列各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一句是(3分)()A.学生王平对邻居王大爷说:“王大爷,尽快帮我借台照相机,以免误事。

”B.阿黑是个老实巴交的种田郎,他和夫人一家五口,住在东边山区的一个小村里。

C.小儿昨日冲撞了您,就请您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D.奉上我的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敬请斧正5.给下面的新闻选段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

近日,一段4岁“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点击率高达26万多:视频里,美国纽约 -13℃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在“鹰爸”的要求下裸跑。

“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不想再跑了。

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早产,曾被判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三年的极限训练,孩子智商潜力已高达218。

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发展没有作用。

有儿保专家说,循序渐进“冻一冻”有好处。

A.“狼爸”逼4岁儿子雪地裸跑视频在网上疯传B.“鹰爸”训练4岁儿子雪地裸跑引发各方热议C.继“狼爸”“虎妈”之后,“鹰爸”又成网络红人D.“狼爸”“虎妈”“鹰爸”,是“虐儿”还是“教育”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尝终日而.思矣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其.真无马耶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6分)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不临.深谷临:靠近B.教使之然.也然:这样C.其渐.之滫渐:渐渐D.形.乎动静形:体现8.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的区别在于: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

B.兰槐的跟叫作芷,芷虽然“质美而香”,但如果“渐之于潃”,君子就不愿接近他,百姓也不愿佩戴它。

C.第一段中,作者以“登山”“临谷”两个比喻来论证“没有听到前代圣明帝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

”D.选文体现了荀子说理形象的特点,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喻体,通篇设喻,同时注重对比分析,使所讲的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3)(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分)(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孤云、归鸟两个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思?由此联想到陶渊明《饮酒》诗中写日暮鸟归的哪两个句子?(2分)(2).第五、六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入”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4分)(3).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2)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3),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5)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子罕》“)(6),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7)士不可以不弘毅,。

(《周易》)(8)粗缯大布裹天涯,。

(苏轼《和董传留别》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长冬麦语宋殿儒①寒烈的长冬里,很多人会赞美那枝“风中俏”的梅花,而我却常常透过梅香,想起家乡冬野里盛放春绿的麦子。

②麦子是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植物。

秋风起,麦子播下地,残忍的秋风扫落叶过后,麦子长高了一截,面色也浓绿了一成。

寒冬来临的时候,常常会伴着大雪和刺骨的寒风一股脑儿地来了,呼呼的寒风凛冽地喊叫着,河面上一层薄薄的白冰,世界万物好像在一瞬间就被肃杀成一把干尸,就连秋风中倔强着开花的菊儿也熬不过寒冬的惨烈和无情,死去了。

而唯独麦子,仍然为这个世界坚守了一派浓绿,一汪春情。

③冬天不会放过你的倔强,它们用三九四九冻破石头的大雪和冰冻来攻击你。

它们在一夜之间会用厚厚的白雪覆盖你的头颅,妄想把你一下窒息,它们还妄想在窒息你的同时,又把你身边的土壤冰冻成一块铁板——掐死你!可是,你面对如此残忍的杀生,却坦然微笑。

你利用严冬给的厚厚白雪做了一床自己过冬的被子,把敌人的武器变成了自己的“武器”;你为了不被冻土“掐死”,就趁被冻住脖颈的时候,狠命地往大地深处扎根,用长长深深的根系去汲取大地深处的温暖,积蓄自身战斗的力量,把自己分蘖成三头六臂、成为不可战胜的壮士……④春雷滚滚的那一阵子,冬天望着一竿子高、绿油油的你,常常会把最后一点失败的泪滴,滴在你胜利微笑着的田野里。

那时候,农民们都能听你给无奈的冬天说声“拜拜……”。

⑤其实麦子是流浪过来的植物。

它从异域寻寻觅觅才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家园,麦子最喜爱中国这块土地了。

咱们中国人,喜爱它,它更喜爱咱中国人。

大半个中国的人喜爱麦子,都依靠麦子生活,早在数千年前就和麦子结下了骨肉相通的情缘。

⑥父亲曾经说过,麦子的阳光就是夏日的成熟色,那无边的金色麦浪就是麦子为人类世界跳的一支阳光舞,它明媚、靓丽,芳香醉人……⑦乡亲们都把麦子称作为“硬性嫩娃”。

是说麦子看起来柔弱,而性子刚烈不屈,是乡亲们最离不开、最金贵的一个娃。

乡亲们对待麦子,也是扑心扑肝的疼爱。

他们愿意把最好的肥料上到麦田里,他们也舍得用汗水去浇灌麦子的一季旺盛。

父亲说,只要你舍得流汗,把它按时种到大田里,它就决不会辜负了你的期望。

给人结出白馍细面和幸福的日子……我们常常看见,父辈们的犁铧开处,就有麦浪滚滚,那就是麦子的品格——它其实也是农民们的汗水、泪水和希望凝固成的一个姿态。

⑧亲近麦子的人,不仅是品尝到麦香的时候才会想到它们,而是每时每刻会把麦子放入自己的脉动。

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念叨自己的麦子:“不知道麦子长得好吗?”“今冬的雪多了,麦子又能丰收了哈……”“麦子也是咱不可忘怀的一个亲人……”他们在念想着麦子的一个个日子里,数点着自己对麦子情结的记忆。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2月23日 08 版有删改)12.文中第②段描写了麦子在寒冬的艰难处境,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4分)13.文章第④段表达了“冬天”和“麦子”各自怎样的心理?叙述上有怎样的特点?(6分)14.简述第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15.结合全文,探究“长冬麦语”的丰富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18分)存在主义萨特①存在主义乃是使人生成为可能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宣称任何真理和行为都包含着环境和人的主观性。

②对大多数正在使用这个名词的人,如果请他说明一下它的意义,一定总会感到极其含混不清。

因为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字眼,人们常兴之所至地称呼这个音乐家或者那个画家是“存在主义者”。

一位《光明报》的专栏作家竟自己签名为“存在主义者”,然而,事实上,这个名词现在被广泛地使用在众多的事实上,以致它已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了。

③这问题之所以复杂,乃是因为存在主义者有两派所致:一派是基督教,其中我将举出雅斯培与马色尔,这两人都自称为天主教徒;另一派则是存在的无神论者,其中我们必须举出海德格和法国的存在主义者以及我自己。

④如果人们研究一件工业制品——譬如说一本书或者切纸刀——人们就可以了解,制造它的工匠必定先有关于它的概念存乎心中。

同样地,他曾对切纸刀的概念以及先于存在的制作技巧加以注意过,这种制作的技巧是那概念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是定则。

因此,切纸刀就成了在某种一定方法之下所制成的东西。

而在另一方面,它又可以有某种特定的用途,因为我们不能想像一个人会制造一把切纸刀而不知道它的用途。

所以,对于这把切纸刀,我们可以说它的本质——也就是使它可能被制作出来以及具有意义的这种定则与性质之总和——先于它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