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1]

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1]
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1]

老子道德经 郭店楚简本及帛书本

注:其中有词或句,可能因输入法原因输入错误或重复,还请辨别。第一篇为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其内容与现今传本有部分差异或不全。全文2000余字,为现今流传版本五分之二。 第二篇为马王堆汉墓道德经帛书版,其内容与现今传本稍有差异,全文5300余字。 道德经(老子)郭店楚墓竹简本(战国中期) 甲本一组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虙,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身后之.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己,不以取强。其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纱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临事之纪,慎冬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然,而弗能为。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

老子说过的名言,老子经典语录

老子说过的名言,老子经典语录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5、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6、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7、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8、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9、天下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1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1、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1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3、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14、动为静之基;清为浊之源! 15、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16、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大国之攻小国也,则同救之。大国之不义也,则同忧之。 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0、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2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2、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4、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与父,留之何用。 25、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26、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27、原生质,质生空,空生时,时生万物。 28、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3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31、将欲取之,必先之。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2.欣赏:《采茶舞曲》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三、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 2. 听唱、学唱曲调 3. 选择打击乐器伴唱

三、编创与活动:命题创作——《远航》 1、指导学生用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 2.聆听CAI课件范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4.再听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三、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第四课快乐的课间

1.说理导入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三、聆听《乒乓变奏曲》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4.复听全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大家来唱》 1.知识导入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2)再学唱后8小节。 4.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5.配上打击乐伴奏。 三、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解读 解读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解:“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这里是使动用法,使。。获利(有利),根据句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滋润、施惠”的意思。 译文: 最完善、最完美、最崇高的人就是象平凡的水一样的人。 水的特性是善于滋润惠泽天下万物,默默地养育万物生灵,却从不与天下万物生灵竞争利益;她善于留处在众人厌恶不愿意居住的潮湿低洼的地方,沉静悠然地荡漾流淌,因此,水的这种美德,是最接近于大道的。 水有七种美德特性:留处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生存的地方,心胸空灵博大善于包容天下万物而不拒,就像深广无边的渊薮那样,与万物相处、与人交往应时而动、应时而至,说到做到,坚定不移且恪守信用而不违约违时;在对待政治上,能够秉承水柔志刚、方圆融通之德,遵循水滴石穿的以柔克刚精神,恰当和谐地解决治理好国家政务;在处理一般事务上,善于依照自然之道,顺势而为,尽职尽能,圆满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采取行动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借时而为,取得成功。 正是因为始终时刻坚守水的这种不与众人竞利的谦逊虚下的美德,动静行止都无怨无悔,自觉遵循自然大道和万事万物的自身发展规律,所以世间的万物众生,谁还会怨恨她(具有崇高美德的水)呢? 解读: 在这一章里,老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探寻大道的途径和方法。本章的核心是老子以水喻道说道、借水体道释道、借水性水德水道昭示人性人事和人道,借水德水道而对天下芸芸。教化人们与自然相处,或者治国理政、处理日众生行“不言之教”常事务工作,都要善于像臻善臻美的水那样,始终持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默默地帮助施惠与他人而不求回报,众人众生不愿意去的地方,自己可以去,众生众人不愿意去做去干的脏差累活或危险的事情,自己可以去做去干,始终谦逊虚下,虚怀若谷,功成弗居,别人不怨恨自己,自己也无烦无恼,,无痛无苦,逍遥自在。 每次阅读、体验本章节的时候,都禁不住击掌咏叹:老子的这一章阐述,简直就像一首绝妙好诗,用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就像一个充满智慧的老者,又像一个超然世外的浪漫诗人,面对着天下苍生,将他体验的水的至善美德,用最朴实无华、最简洁精准的语言,怀着一种深深的大爱厚爱,娓娓道来,言极近意极深又极远,极通俗而又极易懂。仿佛在不经意之间,老子就向天下万民透漏了了一个认识天下万物的天机诀窍秘密和道理:那就是大道虽然恍兮惚兮,看不见摸不着,渺然而若存,好像神秘莫测,深不可知,也无法知道。其实是可以通过我们身边的一些比如象水这样普通而又常见的事物,去体察体认和了解的。 那么,老子又是怎么知道和懂得这一认识了解大道的方法和秘密的哪?这件事让我一直苦苦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的十大经典哲理名言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

供了创造力的泉源。以下十句话正是《老子》的精髓所在。《老子》的十大精髓哲理 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 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 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 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 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 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 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 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1课《手挽手》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总第1学时) 课型:新授课案序:1 设计者:张丽英 学习目标: 1能试用抒情的情绪正确演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党、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及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 3能辨别正确和错误的发声,并能尝试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 4能养成在唱自己的声部的同时倾听协调另一声部的和声,达到声部和谐统一的习惯。 评价设计 1针对目标1、2、3我采用交流式、表现性评价。 2针对目标4我采用自我评价。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 学习难点: 1两个声部合唱达到和谐统一。 2欣赏歌曲范唱,体会范唱歌曲的和谐与美。 学习用具: 电子琴歌片录音机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将在着这里度过快乐的四十优美的歌声开启了快乐的音乐课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分钟。 在学新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教师出示谜面“一个地球,热烘烘,出在东,落在西。”它是什么呢? 教师板前画“O”——太阳图片,那么,大家知道太阳有那些作用呢?学生纷纷发言: 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光明; 太阳是地球上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太阳可以给我们带来温暖; 太阳光的紫外线有杀菌作用; 二、寓教于乐 太阳光对我们有这么多的好处?你们喜欢它吗?现在让我们闭上眼 睛回想:早晨,我们醒来打开窗帘,阳光一下子跳进了我的家,用它那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们,暖悠悠、甜悠悠。(聆听范唱)你感觉到他的温暖了吗? 这便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调式和拍号。 1=E 2/4 2/4 强弱规律:强——弱 演唱速度:稍快 演唱情绪:充满活力 现在,我们一起来按2/4拍节奏来熟悉歌词并找出那几个乐句的曲调

老子道德经资料

导入: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道德经》、《论语》和《易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除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大量的民本思想,“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經》第八章解读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老子首先用水性来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格,认为他们的品格像水那样,一是本性柔弱,顺其自然而不争,二是蓄居流注于人所厌恶的卑下之处。三是滋润万物而不与争。最完善的人格也应该具有这种心态与行为,不但做有利于众人的事情而不与争,而且还愿意去众人不愿去的卑下的地方,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功争名争利,这就是老子“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思想。 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于万物,有道德的

老子经典名句

老子经典名句 老子在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着。《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2、“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3、“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5、“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知识要点(1)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知识要点 第5课童心 《荡秋千》 1、《荡秋千》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是仡佬族儿歌 3、迅速停止,在音乐中,迅速停止用什么符号——休止符 《童心是小鸟》 1、《童心是小鸟》,儿童们在四季中的欢乐情绪。 2、歌曲带给我们欢快,活跃的情绪。 3、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 第6课水上的歌 《小螺号》 1、《小螺号》由著名的词曲作家付林创作于80年代。 2、第一乐段用欢快、弹跳的声音演唱, 第二乐段的气息要长, 3、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让我们荡起双桨》 1、用情绪饱满、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 2、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祖国的花朵》是新中国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园生活的影片

第7课祝你快乐 《幸福拍手歌》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阳光牵着我的手》 1、歌曲中的阳光的含义是党的温暖、妈妈的爱。。。。。。 2、如何理解阳光牵着我的手?:让我们心存感恩,你就会看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好心人,互帮互助,互相关爱,也会看到眼前宽阔的大道,看到生命的果实,让我们心中永驻阳光,永远不会感到黑暗!迎接你的将是灿烂的明天! 第8课龙里格龙 1、歌曲《龙里格龙》选自《流水恋歌》。 2、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 3、这是一首分男女声演唱的二声部歌曲。歌词只有“龙里格龙(咚)”,没有实际意义,是京剧音乐中的一种传统习惯用词。 4、京剧虽然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 音乐知识: 1、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分“中阮、大阮”,有四根弦,用拨子弹奏,音色柔和、优美。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名言精选(带翻译讲解) 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其中名句无数,下面就《老子》中的名言名句精选80句,供广大老子爱好者欣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

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8、“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9、“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完整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 教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跳起来 【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 【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 二、作曲家简介。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六、欣赏第二乐段。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 七、欣赏第二部分1、欣赏第一乐段。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 2、欣赏第二乐段。此段音乐和第一乐段相比在速度、节拍方面又有什么变化描绘了什么场面 3、欣赏第三部分这部分音乐重复了第几部分的音乐这部分音乐再次出现,让你有何感受 八、音乐家相册。了解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一丁善德的主要创作作品。 1、欣赏原苏联指挥家迪利济耶夫改编的管弦乐《新疆舞曲第二号》。 2、谈一谈和钢琴曲对比,有何不同的感受 《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教学目标: 1、了解西洋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的形状、音色及演奏方式。 2、通过对《那不勒斯舞曲》的欣赏,能排列出乐曲的三个乐段;知道乐曲的三个乐段都是弱拍起奏;辨别乐曲的速度。 一、激趣导课:师导:今天陶是给大家带来几位有趣的大嗓门朋友,他们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介绍西洋铜管乐器 1、认识形状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其中那位朋友? 2、辨别音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歌喉。听听他们的音色各有什么特点。 三、赏析《那不勒斯舞曲》

老子道德经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译文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才异能,使人民不至于炫技逞能而争名逐利。不看重稀贵之物,使人民不做盗贼。不显露足以引起贪欲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于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的原则是:排弃充斥于人民心中的各种成见,满足人民的温饱需求,软化人民的犟执趋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执成见、不生贪欲,使那些"智者"不敢为所欲为。从事于无所成为的作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老子》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是虚无的,但它的作用却似乎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幽深莫测,像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依归。它消磨了锋角,排解了纠纷,柔和了光芒,浑同于尘俗。它无形无迹呵,像是很不确定的存在。我不知道在它之上还能有什么更本源的存在,只觉得它存在于天帝之前。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天地之间,不正像是气囊或空管那样的大空泡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塌缩,运行之中生化不息。孜孜于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空虚而顺任自然。

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精装) 本帖最后由明明德于2009-5-14 10:50 编辑 总说明: 1、此竹简老子道德经是目前所知所见的最早的版本,我觉得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欢迎大家探讨。 2、按照出土竹简的状况,将老子分为甲、乙、丙三组。 3、竹简文字深奥冷僻难识,存在误认或不同理解的情况。这恐怕是后世所传老子众多版本的一个缘故吧。 4、对同一竹简的个别文字出现了不同释文,本帖释文将列出我所知的一些不同之处。为录入方便,没有细比较,请读者谅之。 5、本帖内容参考了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丛书和网上搜索来的资料,仅供网友学习、研讨之参考。 6、竹简释文(采用繁体字)是我一字一字键盘上打出来的,也校对过。唯恐有错漏,请指正。 7、另外,因急着发帖,未待一次性全部录入,请读者包涵。 繁体版: 一、竹简老子甲 说明: 存39枚竹简。 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19、66、46、30、15、64、37、63、2、32、25、5、16、64、56、57、55、44、40、9章。 释文: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孝慈。三言以為辯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欲。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使不足,或令之,或乎豆:視索保僕,少私須欲。 江海所以為百穀王,以其能為百穀下,是以能為百穀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厭。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老子名言精选50句 老子是我们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大家都读过很多老子的经典着作,大家知道老子有什么名言吗?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老子名言精选50句,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完整word版,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首《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曲调优美抒情,娓婉动听,富有诗情画意,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划着双桨、轻舟前驶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欣赏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轻快、优美的情绪。 2、引导学生用能够用饱满的情绪、优美亲切的声音,富有感情地演唱。 3、通过听、想、说、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初步感受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有感情演唱。 四、教学难点: 1、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 2、把握音准、节奏的准确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打开教室电子白板、平板。 六、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教师放收索的影视音乐。师生问好:上课!等一下老师要放几段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猜一猜是什么乐曲。 师:用平板放乐曲《大风车》、《西游记》、《红星歌》各小段。生:即兴的随音乐演唱、做动作。 师:同学们在哪里听过这样的歌曲呀?(电视、电影) 师:看来你们都很熟悉啊!是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听到的吧! 生:齐声说:是! 师:是的!刚才这几首乐曲都归属于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为电影节目和电视节目服务的音乐。它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其中歌曲分为主题歌、插曲和片尾曲。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影视音乐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寓教于乐】 1、介绍歌曲背景。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学的五年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脸庞,柳树在随风摇摆,美丽的白塔倒映在水中……多美的景色,就在这时音乐响起,把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来聆听一下这优美的旋律,想像一下,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微风吹过……(教师播放录音范唱,要求学生即兴的随音乐做动作。)

帛书甲本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

德经 0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rǎng〉臂而乃之。 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bó〉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qí〉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故去皮〈bǐ〉取此。 02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líng〉。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胃天毋〈wú〉已清,将恐莲;胃地毋已宁,将恐发〈fèi〉;胃神毋已霝,将恐歇;胃浴毋已盈,将恐渴〈jié〉;胃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jué〉。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胃曰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luò〉若石。 03 上士闻道,堇〈jǐn〉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fú〉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yú〉。 大方无禺〈y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褒〈bāo〉无名。 04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05 天下之所恶〈wù〉,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益之而损,损之而益。故人之所教,夕〈yì〉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06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致坚。无有入于无间。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07 名与身孰〈shú〉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0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宭〈jiǒng〉。大直如诎〈qū〉,大巧如拙 〈zhūo〉,大赢如绌〈chù〉;趮〈zào〉胜寒,靓〈jìng〉胜炅〈jiǒng〉。请靓,可以为天下正。 09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10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yǒu〉,以知天道。亓出也弥〈mǐ〉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11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云〈sǔn〉。云之有〈yòu〉云,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12 圣人恒无心,以百省〈xìng〉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廖名春)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廖名春)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 廖名春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甲本第一编 第一章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消除智谋,抛弃辩慧,人民会得到百倍的好处。消除机巧,抛弃私利,盗贼就会没有。不用心计,不钩心斗角,百姓就会归朴返真。13 三言以为文不足,故命之有所嘱。 以上三句为文尚有不足,所以告之还另有嘱咐。19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养视纯素,保持质朴,减少私心,减少嗜欲。25

第二章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众溪流之王,是因为它们能处于众溪流之下,因此才能成为众溪流之王。30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圣人走在百姓的前头,指挥百姓,就得以身退让;34其位居百姓之上,就得讲话谦虚。35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 尽管圣人位在百姓之上,但由于言词谦虚,百姓并不觉得他们的地位过于优厚;尽管圣人走在百姓之先,指挥百姓,但由于他们为人退让,百姓并不嫉恨,反而乐于拥戴他们而不止。42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圣人不和天下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和他争。45 第三章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佥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罪恶没有比好欲更重的了,灾咎没有比贪得更过头的了,凶祸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56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知道57满足作为满足,这就永远满足了。58 第四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用道来辅佐人君的人,不打算以武力在天下逞强。62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善于辅佐人君的人,只要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就行了,不能靠用兵来逞强。66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实现目的而不要夸耀,实现目的而不要骄傲,实现目的而不要矜持,这就叫作实现目的而不逞强,他的事业就会美好而长久。76 第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通,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 古代善于为士的人,一定是精微玄妙,深不可测的,所以作文来形容就是。85 豫乎[其]如冬涉川,犹乎其如畏四邻;严乎其如客,远乎其如释;屯乎其如■,沌乎其如浊。

老子经典名言警句

老子经典名言警句 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⑵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 ⑷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⑸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⑹祸兮,xx所倚;xx,祸之所伏。 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⑼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⑽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⑾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⑿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1⑶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⑷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⑸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⑹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⑺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⑻xx躁,xx热。清静为天下正。 1⑼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2⑵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2⑷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⑸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⑹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⑺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2⑻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2⑼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⑶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课题:水乡 教学目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第一课时 1-1 一、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二、表演《采菱》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范唱歌谱 4.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听唱、学唱曲调。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很自然的唱好。 5、伴奏的加入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小结:水乡一景。 第二课时 1-2 一、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