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A.模型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B.符号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的构成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

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原子构成等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

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27图示2.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组成某个分子的原子,肯定比分子更小,如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氢原子比氢分子小。

但并不能说原子一定比分子小,某些原子比某些分子大,如铁原子比氢分子大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A.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2.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1)原子呈电中性,原因是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2)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极小,其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全部的质量3)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B.揭开原子核的秘密1.原子核的构成1)核电荷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2)原子中: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夸克1)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2)夸克还可以再分C.带电的原子——离子1.离子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氧元素一般在右边, 氢元素一般在左边,金属一般在左边。 读法:一般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有数字将数 字也带入。 如CuO MgO 3、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及组成分 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 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表示几个分子。 2CO2
4、离子符号:是在形成该离子的原子的元素 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5、化合价 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如:
甲烷
乙醇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可以是 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物质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金属铁铝钴铅笔芯 等。 4、分子和原子都有质量和大小, 如:1个氢原子质量为 1.674*10-27千克。一 亿个氢原子排成一条直线为1cm 1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千克.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4、元素: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 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比如氧原子中子有8个、 9个、10个的中子。质子只有8个。 同位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不同的 同类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等于核 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 1
H
2 1
H
3 1
H
第四节 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的种类----元素周期表 单质: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 物。 金属元素 2、 元素
第三节原子的结构模型
1、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 外电子构成的。两者所带电量大小相等, 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核集 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2、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 电,中子不带电。 核电荷数: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称为核电 荷数。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期末复习课二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期末复习课二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小于 (1)人体吸入空气中 CO2 的含量________( 填“大于”ຫໍສະໝຸດ 、 “小于”或“等于”)人体呼出气体
中 CO2 的含量。 (2)从蛋白质得到的氨基酸有 20 多种,甘氨酸的结构由可表示为: 酸中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_ 种。 4
等于 (3)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可转化为乳酸(C3H6O3),则乳酸的含碳量________( 填“大于” 、
,则甘氨
“小于”或“等于”)葡萄糖的含碳量。葡萄糖在人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该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某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本品为复方制剂, 每瓶含萄糖酸钙 【Ca(C6H11O7)2】 600mg、 葡萄糖酸锌 【Zn(C6H11O7)2】 30mg。 【规格】10mL。 【用法用量】婴幼儿每日 5~10mL。成人每日 20~30mL,分 2~3 次饭后服或遵医嘱。
每瓶含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600mg、葡萄糖酸锌[Zn(C6H11O7)2]30mg,若他每日摄入的 口服液含 15mg 葡萄糖酸锌,则同时含葡萄糖酸钙[Ca(C6H11O7)2]300mg,每瓶中含钙元素的质 量为 600mg×9.3%=55.8mg,则同时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55.8mg÷2=27.9mg。
期末复习课 二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重点回顾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质子 原子核 结构 中子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原子 核外电子 模型 金属元素 元素 非金属元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类原子 离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粒子的大小和质量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概述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概述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概述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一、模型(1)模型的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2)模型方法: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3)模型的作用: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一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太阳系中的行星、细胞的细微结构等)。

(4)模型的类型【说明】由于模型具有简单化、理想化的特点,为研究提供了方便,但应用模型方法时也要注意模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模型毕竟不是原型,它与原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因此将由模型得来的信息处理后所得结果外推到原型时,要注意原型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和因素。

二、符号1.符号的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例如,s(路程)、t(时间)、g(克)等。

2.符号的作用(1)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说明】在某种意义上说,符号也是一种模型。

符号可以是字母,也可以是图形等。

某些公共标志,如交通安全标志、消防安全标志等也可以认为是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

3.几种常见符号简介符号能简明地表示事物,在生产、生活、各学科研究中被广泛地使用。

(1)常见数学符号。

加、减、乘、除(+、-、×、÷)、三角形(△)、平行(//)、数的平方(n2)、数的开平方(√n)等。

(2)常见天气符号(如图所示)(3)常见物理符号。

力(F)、电流(I)、电压(U)、电阻(R)、速率(v)等。

(4)常见的通用符号(如图所示)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一、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1.分子(1)分子的定义。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复习课)(27张PPT)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复习课)(27张PPT)

知识点3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1、了解构成物质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2、理解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和区别; 3、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分子 许多物质有分子是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共同决定。
①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②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数目不相同,分子种类就不同。 ③构成的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若原子数目不同,构成的分子 种类不同
Na、Cl Na+ Cl-
失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得电子
失电子
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概念 不同点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裂,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 重新组成新的分子。 反应后没有变成其他原子。
相似点
质甚微,体甚小,之间有间隙,永恒运动, 同种性相同,异种性各异。
2.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 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 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 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 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 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____会_____变蓝色(“会”或“不会”)。 (2)把碘溶解在酒精中,可以得到用来消毒用的碘酒,用馒头去沾取少量的 碘酒,馒头 ____会_____(“会”或“不会”)变蓝色。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_碘__分__子__保__持_碘__的__化__学__性_质_。,碘分子没有变。 (4)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 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__不__存_在__ (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八年级科学粒子的模型与符号2

八年级科学粒子的模型与符号2
第一章
复习课
基本知识和概念
1、符号与模型 2、物质、分子、原子、离子、 元素的关系 3、元素、同位素 4、原子结构的模型建立过程:道尔 顿实心球模型、汤姆森模型、卢 瑟福模型、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5、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意义
6、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8、化合物与混合物 9、单质和化合物 10、物态变化的实质 11、汤姆森、道尔顿、卢瑟福、 波尔 12、水通电实物质的化学式: (1)氧气 (2)氯化钠 (3)二氧化碳 (4)水 (5)四氧化三铁 (6)五氧化二磷 (7)二氧化硫 (8)二氧化锰 (9)铁 (10)硫 (11)氩气 (12)氯气 (13)氧化铝 (14)氯化锌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1)CaO (2)H2
(3)Al2O3 (5)Cl2 (7)Na2O (4)MgCl2 (6)He (8)MgS
三、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1、H2O 2、KClO3 3、Ca(OH)2 4、2CO2 5、H2SO3 6、C6H6O6 7、CuSO4`5H2O
四、标出下列元素的化合价: CO2 H2CO3 NH4NO3 SO2 H2SO4 Na2SO3 NH3 KMnO4 K2MnO4 N2 SiO2 H3PO4 AlCl3 AgBr Fe(OH)3 Cu(OH)2 BaCO3 MnO2 MgO Cu2O FeO CaSO4
13、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 构成不同的分子。 14、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 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15、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 是不同的。 16、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是很 小的。记住数量级。
17、原子内部结构:原子核(质子、 中子)、核外电子;夸克; 了解各粒子的电性。 18、元素的种类、名称和分布 19、元素周期表:构-位-性 20、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八年级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

八年级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一、模型和符号1、模型的作用:真实反映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人为规定、代替原事物,单个符号可以构成一个模型二、分子与原子注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从分子角度看,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分子)。

三、原子的结构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汤姆森“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行星轨道模型”→玻尔“分层模型”→现代“电子云模型”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卢瑟福提出原子核的概念。

3、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核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带正电)原子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3)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5、在原子中,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中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6、原子结构示意图:四、元素和原子注意: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

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是氕、氘、氚。

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

同位素原子是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元素是同位素原子的总称。

六、元素1、元素符号: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名称的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宏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微观意义)。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英国道尔顿
电子云模型
(电子像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
英国汤姆森
分层模型
(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
英国卢瑟福
行星模型
(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围绕核运行)
丹麦波尔
西瓜模型
(电子嵌在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原子球体)
现代科学家
实心球模型
(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的单位)
15
(1)原子核带的电荷数
又叫 核电荷数 ;
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 分裂 为原 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 子的种类 发生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
化学变化
种类和数量都 不发生
(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所以, 原子是化学反应
水分子电解模型 中的最小微粒。 6
注意:
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13
智力冲浪
9.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是: E 。
A、原子质量小,分子质量大; B、原子体积小,分子体积大;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E、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 10.硫酸铜是由 铜离子 和 硫酸根离子 构成 的。
14
11、将下列科学家与其提出的相应的原子模型连线:
大小上

也可以表示很小的事物


形象具体而逼真

形状上
高度概括成抽象
4
物理变化
液态水
气态水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 没有 (有或没 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 距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复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2、模型: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如:地球仪、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1.图2.表3.计算机图像4.公式5.化学方程式都是模型等等…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第2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一.分子的定义与性质:1.分子的定义: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保持”是指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如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现的属性,是宏观的,所以单个分子是不能表现的。

保持化学性质的粒子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如原子、离子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性质:(1)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如远处可闻到花香,樟脑球在衣柜中时间久了就不见了。

(3)分子间有空隙: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很大,固体、液体分子间间隔较小,因此气体容易压缩(如可向轮胎中打气),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不同液体混合总体积小于两者的原体积和等现象。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此处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二、用分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水通直流电时,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实验: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①分子由原子构成。

②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④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⑤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物质的分子;三、原子的定义与性质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原子的性质(1)原子很小:肉眼看不见,需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显微设备来观察。

(2)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有空隙:如由原子构成的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原子性质不同,此处性质是指化学性质。

3、物质的构成(1)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如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如金属单质、碳(石墨)、磷等固态非金属单质(碘除外)、氦气、氖气和氩气等稀有气体。

(3)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食盐、烧碱(氢氧化钠)等。

则:物质分子 原子 离子四、不同的分子1、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3、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

4、物质的性质是由它自身的结构决定的。

结构→性质金刚石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网状,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成层状,足球烯中碳原子的排列成球状。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物理性质“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不同;化学性质一样。

(科学家做过的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充满氧气,分别放入金刚石和石墨,结果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

) 5、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6、分子和原子间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五、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是非常微小的粒子。

⑴ 原子半径:10-10米数量级⑵ 原子质量:10-26千克、10-27千克数量级 2、不同的分子和原子质量往往不同。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1.①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 2.物质构成:3.原子核的秘密:金刚石 石墨 足球烯(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2)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

(3)原子内可以没有中子。

(4)质子不同,原子种类一定不同。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

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6.元素:科学上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7.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

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8.离子――带电的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作用,构成物质。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小结: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金属元素2.元素的种类: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在自然界含量极少,性质非常稳定)3.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化物物质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混合物混合物:如空气、天然水、盐酸、所有的溶液其它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4.元素的分布①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②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

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健康。

③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④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5.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②组成物质(单质和化合物)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②构成分子,也直接构成物质使用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联系元素是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中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6.比较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区别第5节表示元素的符号1、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来表示元素,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③除H、N、O、F、Cl、Br、I外,其它元素还可表示一种物质。

例:H表示氢元素和1个氢原子,而Na 表示钠元素、1个钠原子和金属钠。

如元素符号前面有数字则只能表示几个某原子。

例:2O只能表示2个氧原子,mCu只能表示m个铜原子。

3.常见的元素符号:①金属元素: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铜汞银铂金(钡锰锂铍)②非金属:碳硅硫磷氢氧氮氟氯溴碘③稀有气体:氦氖氩4.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的,(2)元素根据其核电荷数从小到大按原子结构规律排成的周期表叫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质子数逐渐增加。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排列。

在同一族内,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很相似。

要知道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结构和规律。

①族---纵行为族:七个主族、七个副族、0族和第八族。

周期---横行为周期:七个周期和镧素、锕系。

②每一个周期都是金属元素开始,稀有气体结束③每一主族基本上是非金属元素开始,金属元素结束第6节表示物质的符号一、化学式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2、化学式书写原则及化学式的读法①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② 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有一种化学式。

⑴ 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单质化学式书写时要注意稀有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①金属单质单质 ②非金属固体单质(除碘) 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无数字角标 ③稀有气体单质 (由原子直接表示) ④非金属气体(常见为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氢气 氧气 氮气 氟气 氯气 溴 碘 臭氧 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3)化学式的读法:一般从右向左读做“某化某”;或者要指出一个分子里的个数。

一定顺序:①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读法: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如:MgO 、CuO 、CO 2 、 SO 2 、Fe 3O 4、P 2O 5 、MnO 2②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写在左边; 读法:某化氢-------氢化物如:H 2O 、HCl 、H 2S 。

氢与其它元素组合也有例外,如NH3(氨气)、CH4(甲烷) ③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写在右边。

读法:某化某 3.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⑴表示某种物质(纯净物) ⑵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 ⑶表示某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⑷表示物质分子的构成⑸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6)表示组成该物质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例】分析化学式“CO 2” 表示的意义 ⑴ 表示二氧化碳⑵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⑶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⑷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5) 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6) 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离子的符号⑴ 先写上元素符号,在其右上角标出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