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做个生态瓶(实验)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做一个苔藓微景观生态瓶

做一个苔藓微景观生态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1、研究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
2、设计、制作苔藓微景观生态瓶。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2、运用美学原理设计苔藓微景观生态瓶,感受苔藓微景观生态瓶的美。
重点:设计苔藓微景观生态瓶。
难点:制作苔藓微景观生态瓶。
器材准备:自备玻璃罐一个,新鲜苔藓和蕨类若干。
教师为学生准备:放大镜、苔藓观察记录表、剪刀、镊子、桶铲、小勺、麦饭石底砂、装饰用白砂、两只小玩偶、弯嘴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说的是哪种植物?2、出示苔藓的图片。
(板书部分课题:苔藓)二、认识苔藓植物。
1、观察自己携带的苔藓,并填写观察表格。
2、交流、汇报。
能观察到根、茎、叶,以及疑似花或果实的器官。
3、师总结:苔藓植物只有根、茎、叶,没有花、果实和种子。
我们看到的像花苞一样的东西实际上是苔藓的孢子囊。
苔藓是用孢子繁殖的,孢子非常小,类似于其他植物的种子。
4、我们常常在哪些地方看到苔藓?5、有时候却看不见苔藓,它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苔藓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又不能太湿,所以池塘里没有苔藓。
对光照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树干上、屋檐下、马路旁,到处都能能看到苔藓的影子。
所以苔藓植物对土壤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在任何基质上都能生长,是土壤改造的先锋官。
三、认识蕨类植物。
1、还有一种植物和苔藓的生活环境很类似,(出示蕨类植物的PPT)你认识吗?2、观察蕨类植物,比较两种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交流、总结。
四、设计苔藓微景观生态瓶。
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生长环境接近,我们可以把它们一起种在一个玻璃瓶里,这就是苔藓微景观生态瓶了。
(增加课题板书苔藓微景观生态瓶)2、为什么要种在玻璃瓶里,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回答)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我们在种植的时候,应该怎么安排它们的位置呢?(生思考后回答)蕨类植物高大一点,适合种在后面,苔藓植物矮小,可以种在前面。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 教科版

2019-20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做一个生态瓶》参考教案教科版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分析动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建造生态瓶和模拟实验,认识在一定区域内生活的生物需要一个和谐、平衡的环境,平衡的改变会对生物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态平衡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们来说,这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和制作。
他们将通过研究,自制生物生存环境的实验,发现并建立起初步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教学设计思路:在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研究生态群落。
体会到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与环节。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坚持管理和观察生态瓶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认识池塘中的生物群落:1、出示书中的池塘图,分组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6《做一个生态瓶》

C.黑暗的地下室 D.冰箱保鲜柜
3.下列( )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A.一个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 B.一个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C.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非生物
D.一个海洋中的所有动物
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以这些植物为食 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 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课堂练习:
1.池塘里的淤泥( )。
A.为动物提供栖身之所
B.为动植物提供养料
C.固定水生植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生态瓶做好后,我们应该把它放在( )。
A.密闭的环境 B.通风透光的窗台
教科版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
6.做一个生态瓶
池塘剖面图 思考:池塘里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
讨论:
①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②动物为植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③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瓶设计方案记录单
组别: 成员:
日期:
生物、非生物(注明数量)
我
生态瓶实验报告

“生态瓶”实验报告一、制作生态瓶材料:2500毫升的可乐瓶、剪刀、粗沙、细石、纱网、水草、绿藻、两只水蜗牛、胶皮1、把2500毫升的可乐瓶子用热茶清洗后,用剪刀将其上部剪去2、把一些粗沙和细石铺在纱网上,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3、把冲洗好的粗沙和细石均匀的铺在可乐瓶的底部4、将自来水静止放置24小时,再放入瓶子中5、待隔夜水放好后,再种上水草,用沙砾固定 6、将少量的绿藻放入瓶中7、将以绿藻为食的两只水蜗牛放入可乐瓶子中 8、最后,用胶皮将可乐瓶子的开口上端密封起来 9、将瓶子放置于阳光充足且阴凉处二、生态瓶制作根据利用隔夜水,是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使自来水中的含氯化学物质分解除去。
大多数水生物都对含氯的物质很敏感,接触到这些物质后容易死亡。
取用一些粗沙或细石来代替淤泥是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细菌,会很快的使密封瓶中的水质受到污染,从而减少瓶内生物的生存时间。
这些沙砾的作用是为那些靠吃死烂植物和动物排泄物为生的细菌提供一个寄宿的场所。
而使水草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可以从水蜗牛的排泄物中获得。
水草和绿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瓶内生物。
水蜗牛主要以绿藻为食,生态瓶受到阳光的照射量和绿藻的生长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瓶中,每天绿藻增加的量应该与水蜗牛能吃掉的差不多。
而瓶子内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可以从蜗牛的粪便中获得。
三、观察情况第一天:一切正常第二天:一切正常第三天:发现绿藻生长过多,于是减少日照时间,控制其发展第四天:水开始浑浊,发现瓶子内壁部有胶质状的卵第五天:水依旧浑浊,知道胶质状的卵是水蜗牛的卵,知道养不长了,处于人道主义将其放生…… 四、问题与困惑如何保持生态瓶内的水质清洁?如果生态瓶内的水质可以保持清洁,我的生态瓶可以做很久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说可以用过滤器的,我不知道怎么样用。
我爸爸说,过滤器是用来过滤固体的。
植物生长环境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05年10月调查地点:自家室内调查内容:蒜苗的生长情况调查人:潘放调查记录:调查结论:植物所在的生存环境里,如果水分较多,那么它就会生长得较快,反之,如果土(既养料)较多,那么植物会生长得更为健康。
徐畅的科学实验—生态瓶

徐畅的科学实验—⽣态瓶
⽣态瓶实验
⼀、做个⽣态瓶
1.先放沙⽯
2.种⽔⽣植物(⽔草)
3.倒⽔沉淀
4.放上⼩鱼
5.贴上表⽔位标签
⼆、⽣态瓶情况
三、我的⽣态瓶
四、实验结论
在这5天的时间⾥,我并没有给⾦鱼喂任何⾷物,也没有给⽣态瓶加⽔,我发现:
1.在这个⽣态瓶之中,⾦鱼和⽔草是相互作⽤,相互依赖的。
⾦鱼的粪便能给⽔草提供营养,所以⽔草并没有枯萎的迹象。
我也没有给⾦鱼提供⾷物,⽽⾦鱼也⼀直活蹦乱跳。
这是因为植物的根须腐烂后,鱼就会将其作为⾷物吃掉。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个结论:动物粪便提供植物营养,植物根须提供动物⾷物。
2.⽔中的沙⽯,能够提供给动植物营养,固定住⽔草,给⾦鱼提供栖息的场所。
3.⽔能提供给动植物⽔分。
4.植物(⽔草)能在⽣态瓶中产⽣光合作⽤,为⾦鱼提供氧⽓。
五、解答
1.问:池塘⾥有哪些⽔⽣植物?
答:荷花、⽔草、荷叶、⾦钱草等……
2.问:⽔⽣植物需要哪些⽣存条件?
答:营养、⽔分……
3.问:动物为植物的⽣长作了哪些贡献?
答:动物的⼫体和粪便为植物提供了营养。
4.问:池塘⾥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答:植物的根须腐烂后为动物提供⾷物。
5.问:池塘⾥有哪些⾮⽣物?
答:阳光、⽔、岩⽯、沙⽯、各种⽓体……
6.他们对⽣物有哪些作⽤?
答:⾮⽣物是⽣物⽣存的基础,可为⽣物提供所需物质。
完!。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 《做一个生态瓶》

三、制作生态瓶的步骤
第一步:先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再 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第二步:往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第三步:再放入小动物 第四步:最后把写了本组组员名字的标签贴在
生态瓶的外面
思考:
生态瓶里各种生物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生态瓶应该放在哪里呢? 如何去观察、观察些什么呢?
杂食性鱼是指摄食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食物, 有动物,也有植物,并兼食水底腐殖质,如鲫 鱼、鲤鱼等。
2、非生物环境
空气 水 泥土 岩石
思考:
1.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2.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3.动物为植物的生长作出了哪些贡献?
3、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 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 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 个生态系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做一个生态瓶
一、认识池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环境
1、生物环境
水生植物:水藻、水草等 鱼类:小鱼、大鱼或植食性的鱼、杂食及肉食
性的鱼等。 虾、软体类:田螺、海蚌等 水鸟类:鸭 水生昆虫 青蛙
植食性鱼: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如遮目鱼、 梭鱼、蓝子鱼等。
肉食性鱼:一般以动物为摄食对象,海洋中大 多数鱼类属于肉食性鱼,如带鱼、石斑鱼、大 黄鱼、鲸鲨、姥鲨等。
生态瓶观察记录表
观察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
生态瓶里的变化
二、设计生态瓶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呢?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那么你认为它的顺序
小学科学实验之生命科学:制作一个生态瓶

制作一个生态瓶
一
原理讲解
二
制作方法
目录
三
注意事项
四
思考题
·概念介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像池塘由生物 和非生物组成的,互相作用、 互相依存的,形成的密不可 分的整体
·概念介绍·
生态瓶: 生态瓶,就是将少量的植物,以这 些植物为食的动物和其他非生物物 质放入一个密闭的光口瓶中,形成 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制作方法·
用镊子把水草的根部固定在沙 子中,注意水草的量不宜太多
待水草存活后再将小动物也加 入进去
3.观察记录
·制作方法·
将瓶子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 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 的变化,把自己的发现记录 再记录表上
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1.动植物的合理配比
·注意事项·
生态瓶与平时我们养金鱼用的水缸等开放式体 系(需要换水、投食)不同
④选择沙 沙子是必不可少的,沙子可以让大量硝化细菌附着, 是微生物附着的主要场所,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也扮演 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注意清洗沙子)
⑤选择水 池塘水是最适合的,尽量不要选择自来水作为生态瓶 的主要用水
2.环境布置
·制作方法·
将塑料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 一部分
在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 再装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制作方法
第二部分
·制作方法·
1.材料准备
①挑选合适的瓶子 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越大的瓶子,生 态系统越稳定
②选择植物 水草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水草才能保证它 能够在瓶子中继续蓬勃生长
·制作方法·
③选择动物 鱼类在生态瓶内极容易死亡,因此建议大家选择一些 更加小型的鱼类、螺
小学科学27做个生态瓶(教案)

小学科学27做个生态瓶(教案)标题:探索自然奥秘,亲手打造生态瓶(教案)引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制作生态瓶,不仅能让学生亲身参与,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制作生态瓶,通过实践探索生态系统的运作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
一、目标:1.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和相互关系。
2. 学会制作生态瓶,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3. 探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二、准备材料:1. 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容量约为500毫升)2. 盆栽土壤3. 一些小型植物4. 厨余果皮或落叶5. 一些枯枝和小石子三、实施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植物、动物)和非生物(土壤、气候等)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
请学生描述一下生态系统的常见特点和作用。
步骤二:学生亲手制作生态瓶1. 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塑料瓶。
2. 学生首先在瓶底放一些小石子,以增加水分排水性能。
3. 接下来,学生将盆栽土壤倒入瓶中,填满大约三分之二的高度。
4.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选择,在土壤中插入一些小型植物。
5. 在植物根部周围加入适量的厨余果皮或落叶,模拟自然物质的分解和衰变。
6. 最后,学生轻轻浇水,确保土壤湿润即可。
步骤三:观察和记录1. 学生们将制作好的生态瓶放在室内阳光充足的地方,并注重灌溉和通风。
2. 学生们需要定期观察和记录生态瓶内的变化,包括植物的生长情况、土壤湿度等。
步骤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们可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生态瓶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和水分的循环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例如太阳能转化为植物能量,而植物能量又传递给其他生物等。
四、总结和评价:1. 引导学生总结制作生态瓶的过程和观察结果,进一步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时间:2017.9.15
实验名称:制做生态瓶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生态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猜想: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实验步骤1、找一个大油桶,清洗干净后剪掉上面一部分;
2、在桶底放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子,再装入大半瓶自来水或域水;
3、在桶里种上几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4、在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小鱼、小虾、田螺等小动物。
5、每天注意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入表中。
实验结论: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猜想光在均匀介质中是
沿直线传播的吗?
实验时间2017.10.13
实验名称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过程
1、把三张带孔的卡纸,用夹子夹住,横立在桌子上,每张卡纸相距15厘米,排成整齐的一列,使卡纸的小圆孔在一条直线上;
2、在最后一个卡纸的后面,竖立一个纸屏,把手电筒打开,对着第一张卡纸的圆孔照射,让光线照射进小孔,观察最后的纸屏上有没有光点;
3、把第二张(或第三张)圆孔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同样方法照射第一张圆孔卡纸,观察最后面的纸屏上有无光点。
实验结果
当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时,发现纸屏上有光点;当移动中间的卡纸后,三个小孔不在一条直线时,纸屏上就没有光点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