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专题之望远镜与显微镜原理

初中物理望远镜与显微镜

望远镜与显微镜 【学习目标】 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作用. 难点: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性质。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 学生体会望远镜和显微镜在现代医学和科学研究领域的巨大作用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2.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好与教材配套的《物理实验》中两个活动) 学生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1)望远镜 ①简介望远镜的偶然发明 ②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物理实验》中活动4.7 对照完成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的组装,得出观察结果。 总结:伽利略望远镜与开普勒望远镜 学生看书:生活·物理·社会 (2)显微镜 学生活动: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物理实验》中活动4.8 学生讨论分析细小物体通过目镜和物镜分别成什么像。 老师总结。 3.典型例题 例 1 德国天文学家制成了专门用于观察天体的望远镜,其物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由焦距较的透镜制成的。通常的望远镜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透镜,显微镜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用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可制成一架镜,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镜,又可制成镜,若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必须用焦距的做物镜,用焦距的做目镜(选填“长”或“短”)。

八年级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预习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来自被观测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例如细胞。 2.望远镜: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在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更大。 3.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叫做视角。同一人站在固定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同一物体(如图所示),则A、B、C三处,在A处的物体对应视角大,说明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 课堂练习 知识点1 显微镜 1.如图所示为一种光学显微镜,其中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制成的,在光线较弱的情况下,反光镜可以选用凹面镜(选填“平面镜”或“凹面镜”)。 2.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B.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 C. 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D. 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知识点2 望远镜 3.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4.如图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落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凸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远视(选填“近视”或“远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多选)人类借助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看到了人眼所不及之处,实现了对微观世界和浩瀚宇宙的探索。图中的甲和乙是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望远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 B. 投影仪的镜头 C. 放大镜 D. 平面镜 3、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4、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5、如图所示,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他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 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是放大的 D. 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节 望远镜与显微镜5

课时训练 第5节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填空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靠 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______. 2.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处成像,显微镜主要用来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如______、______. 3.一般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______透镜,______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 (选填“实”或“虚”),然后这个像再经过目镜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 4.显微镜的物镜是由______透镜制成的,目镜是用______透镜制成的.与开普勒望远镜不同的是,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 (选填“长”或“短”,下同),目镜的焦距较______ 5.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可制成一架______,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既可制成______ ,也可制成______ 。若用来观察细小物体,必须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物镜,用焦距______ (选填“长”或“短”)的作为目镜. 6.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一个______、______ (分别选填“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物体了,通过显微镜所看到的物体是______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二.选择 7.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瓦特 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文望远镜能看见遥远的星体,是因为星体上的光线通过望远镜后所成的像比星体本身大得多 B.显微镜可以将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两次放大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望远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 D.显微镜可以用一组凸透镜和一组凹面镜组合而成 9.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 (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10.人类制造的一种望远镜,能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它是 ( ) A.伽利略望远镜 B.开普勒望远镜 C显微镜 D哈勃空间望远镜 11.关于开普勒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镜是凹透镜,焦距较短 B.目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C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长 D物镜是凸透镜,焦距较短 12.显微镜与开普勒望远镜比较,不同的是显微镜 ( )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 B.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

3.5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A、牛顿 B、伽利略 C、富兰克林 D、开普勒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 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 D、射电望远镜 3、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 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上生物实验课时,小刚发现他所用的显微镜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5倍和10倍字样,则他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6、使用望远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 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 7、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8、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 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物体离物镜 太远D、物体离物镜太近 9、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 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 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 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10、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 D、天文 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11、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 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 更多的光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光路图可知它的物 镜是()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13、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 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利用透镜自制显微镜和望远镜,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2.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容由“显微镜”“望远镜”和“探索宇宙”三部分组成。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光学仪器研究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它使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广阔的宇宙空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本节容是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容的扩展。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是有益的。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

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两个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三、教学策略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教学时,让学生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透明的磁带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xx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而且(>2000)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 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

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含解析)

2019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含解析) 一、单选题 1.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现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2.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3.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

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4.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 (4) D.(4)(2) 5.下列关于显微镜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的实像 B.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C.将被观察物体向左移,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则向右移 D.反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成正立的虚像 6.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 A.一个放大镜 B.投影仪镜头 C.照相机镜头 D.一个平面镜 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污点不移动;①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5望远镜与显微镜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5望远镜 与显微镜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 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 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 增大观察的视角 2. 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 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 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 显微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望远镜是伽利略首先发明的 D. 显微镜的目镜焦距大,物镜焦距小 4.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5.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 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 C. 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 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6.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 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 C. 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7.哈勃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达4.3 m(其光学主镜口径为2.4 m),制造如此大的物镜是因为() A. 物镜越大我们看到的像越大 B. 反射式望远镜的物镜就应该比折射式望远镜大 C. 物镜越大,就能把越多的光会聚起来,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填空题 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_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得比较____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产生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_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_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4.产生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变_________,折光能力_____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_____,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5.近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________透镜,某同学所戴的近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同学的眼镜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远视眼镜镜片是一个_________透镜,某人所戴的远视眼镜镜片的焦距是0.5 m,该人的眼镜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 6.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是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_________,物体经_________成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像再经_________放大,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7.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与物体对我们的眼睛所成的“视角”大小有关,物体离我们越近,“视角”越_________,看物体越清楚. 8.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__________附近成实象,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用来把这个像_________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__________. 9.在合适的照明情况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_________cm;晶状体变得最扁时,能够看到的最远点在_________;晶状体变得最凸时,能看清得最近点大约在离眼睛_________cm处. 二、选择题 10.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B.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来自物体的光可以会聚在视网膜上 11.关于近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B.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

八年级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练习题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物镜对物体所成的像是一个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虚”或“实”)像,道理就像____________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____________,再次对这个像成放大的_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 思路解析:显微镜成像原理告诉我们,物体经物镜后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像与照相机镜头一样,目镜的作用像一个放大镜。 答案:实照相机放大镜虚 2.(2010贵州贵阳模拟)如果你想仔细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使用() A.平面镜 B.凹透镜 C.放大镜 D.显微镜 思路解析: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不起放大作用,A错。凹透镜不能将物体放大,B也错。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C也错。显微镜的物镜使物体成一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放大,这样就能放大很多倍,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了,D正确。 答案:D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思路解析: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能使很远的物体成像在眼前。望远镜在军事上用来观察敌情,研究敌人的阵地等等都有很重要的应用。天文学上用来观测天体,尤其对星象的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望远镜不能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答案:D 2.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显微镜要比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高 B.当室内光线较暗时,要用反光镜的凹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5.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显微镜和望远镜(word版带答案)

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选择 1.有一种望远镜也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叫目镜,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 A. 投影仪 B. 放大镜 C. 照相机 D. 幻灯机 2.关于显微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平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C.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反光镜是凹面镜,我们看到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3.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分别相当于() A.投影仪放大镜 B.投影仪照相机 C.照相机投影仪 D.放大镜照相机 4.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了远处的物体 B.通过望远镜的目镜看到的一定是虚像 C.通过望远镜看到的一定是倒立的像 D.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落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外,2倍焦距之内 5.用显微镜和简易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6.下列关于望远镜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望远镜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B.望远镜在军事上有重要的应用 C.望远镜在天文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 D.望远镜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7.(多选)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体,把口径加大的目的是()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像更明亮

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 光学显微镜和望远镜(包括一部分天文望远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制成的 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于观测放置在观测人员近处应予放大的物体的。 (一)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路图如图1所示。位于物方焦点F以内的物AB,其大小为y,它被放大镜成一大小为y'的虚像A'B'。放大镜的放大率Γ=250/f' 式中250--明视距离,单位为mm f'--放大镜焦距,单位为mm 该放大率是指在250mm的距离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像的视角同没有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视 角的比值。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显微镜和放大镜起着同样的作用,就是把近处的微小物体成一放大的像,以供人眼观察。只是显微镜比放大镜可以具有更高的放大率而已。图2是物体被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图中为方便计,把物镜L1和目镜L2均以单块透镜表示。物体AB位于物镜前方,离开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焦距,但小于两倍物镜焦距。所以,它经物镜以后,必然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A'B'。 A'B'位于目镜的物方焦点F2上,或者在很靠近F2的位置上。再经目镜放大为虚像A''B''后供眼睛观察。虚像A''B''的位置取决于F2和A'B'之间的距离,可以在无限远处(当A'B'位于F2上时),也可以在观察者的明视距离处(当A'B'在图中焦点F2之右边时)。目镜的作用与放大镜一样。所不同的只是眼睛通过目镜所看到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被物镜所成的已经放大了一次的像。 (三)显微镜的重要光学技术参数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 一.基础训练 1.显微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 的透镜叫做,靠近被测物体的透镜叫做.被观察的物体必 须放在物镜的焦点以(填“内”或“外”)并且离焦点很的地方,经过物镜 后成、像.而目镜是把这个像再,成、像,经 过两次放大,我们就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了. 2.物 镜的作用是使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用来把经过物镜成的像再. 3.人眼能不能看清楚一个物体,物体对我们眼睛所的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 镜所成的像虽然比远方,但由于它离我们眼睛很,再加上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了. 4.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它会聚的光更多,使得所成的像更,对观察天空中 的暗星更重要. 5.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说法正确的是()A.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

B.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 C.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成像 D.显微镜的物镜的成像相当于放大镜成像 6.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经过显微镜物镜后,微小物体所成的像,位置在() A.物镜的1倍焦距之内 B.物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C.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 D.目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7.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时,它的成像情况是() A.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远处物体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关于望远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可以是透镜,也可以是面镜 B.望远镜的目镜观察的是物体第二次成像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导学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2.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3.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二、自主学习: (一)显微镜: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2.显微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细小的物体了。 (二)望远镜: 1、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 2、望远镜原理: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个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3、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 4、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取决于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构成的。 5、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越,人对物体看的越清晰。物体的大小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决定视角的大小。物体越,离眼越,视角越大。 当堂训练: 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2.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3.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的基本原理 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物体的目视光学仪器,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所以,望远镜是天文和地面观测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一、折射望远镜,是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伽利略望远镜;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普勒望远镜。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 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双胶合物镜,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双分离物镜。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对于伽利略望远镜来说,结构非常简单,光能损失少。镜筒短,很轻便。而且成正像,但倍数小视野窄,一般用于观剧镜和玩具望远镜。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来说,需要在物镜后面添加棱镜组或透镜组来转像,使眼睛观察到的是正像。一般的折射望远镜都是采用开普勒结构。由于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

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因为冶炼大口径的优质透镜非常困难,且存在玻璃对光线的吸收问题,所以大口径望远镜都采用反射式 二、反射望远镜,是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可分为牛顿望远镜 卡塞格林望远镜 等几种类型。反射望远镜的主要优点是不存在色差,当物镜采用抛物面时,还可消去球差。但为了减小其它像差的影响,可用视场较小。对制造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膨胀系数较小、应力小和便于磨制。磨好的反射镜一般在表面镀一层铝膜,铝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大于80%,因而除光学波段外,反射望远镜还适于对近红外和近紫外波段进行研究。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可以做得较大,主焦点式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约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顿望远镜外,镜筒的长度比系统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镜只有一个表面需要加工,这就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制造的困难,因此目前口径大于1.34米的光学望远镜全部是反射望远镜。一架较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通过变换不同的副镜,可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这样,一架望远镜便可获得几种不同的相对口径和视场。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 三、折反射望远镜,是在球面反射镜的基础上,再加入用于校正像差的折射元件,可以避免困难的大型非球面加工,又能获得良好的像质量。比较著名的有施密特望远镜 它在球面反射镜的球心位置处放置一施密特校正板。它是一个面是平面,另一个面是轻度变形的非球面,使光束的中心部分略有会聚,而外围部分略有发散,正好矫正球差和彗差。还有一种马克苏托夫望远镜 在球面反射镜前面加一个弯月型透镜,选择合适的弯月透镜的参数和位置,可以同时校正球差和彗差。在折反射望远镜中,由反射镜成像,折射镜用于校正像差。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