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视力障碍儿童交往的策略与原则

48
小惠是石家庄盲校的一名二年级学生,刚到学
校时非常内向、敏感,胆子特别小,不敢和同学进行
交往,老师询问问题时,经常是问一句答一句,遇到
不会的问题就闭口不说话。尽管老师和同学们想了
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于是老师来到医院的心理门
诊向专家进行了请教,回去后,他们按照专家的意见
去和小惠交往,小惠很快有了变化,后来还参加全校
的演讲比赛并获了奖。
是什么原因使小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这
么大的改变呢?
其实,像小惠这样的孩子有很多。由于视觉的障
碍,他们在生理功能和内心力量上都会出现不足,采
集外界信息时出现各种问题或困难,容易产生敏感、
小心、被动、封闭的心理特点,在与外界进行交往时
防御心理非常严重,不愿意与陌生人说话,不愿意表
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经常处于心理压抑的情绪状态,
当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这种倾向会更加突出。
对于这类儿童,我们在与他们进行交往时,如果
能够采取一些心理上的策略或原则,就会收到较好
的效果。
策 略 与 原 则 一 : 真 诚
所有儿童的心理都是极其敏感和现实的。成人
在与他们交往时,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地印在儿童的
心里,你的态度是真诚还是敷衍,是热情还是冷淡,
是积极还是懒散,他们都能准确地感知到,并在与你
的交往中反射出来,如果你是真诚的、热情的、积极
的、关爱的,他们就会反馈给你积极和参与,反之如
果你的态度是敷衍的、冷淡的,他们给你的回应就会
是消极和被动。所以在与儿童进行交往时一定要热
情、诚实、积极和主动。
策 略 与 原 则 二 : 全 接 纳
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由多维元素构成的,包
括他们身体、思想、性格、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甚
至他们的残疾特点等。正因为他们的构成元素各有
特色,才使每个儿童千差万别。我们在与他们进行交
往时,要采取全接纳的态度,与他们建立真诚可靠的
关系。例如,接受盲障儿童视力残疾的现实,然后接
受他们所有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处世方式、兴趣
爱好等。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儿童所有的不良习惯或
问题都不会使我们生气,我们可以始终保持清醒、冷
静的态度去处理他们制造的各种“麻烦”。而对于儿
童来讲如果他的“恶作剧”或表现没有奏效,就会尝
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中不良行为就会消失
了,交往就变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行为。
策 略 与 原 则 三 : 主 动 关 心
如果视力障碍儿童需要被引导去一个地方时,
你能很自然地主动让他牵着你的手,带他到想去的
地方;或当他寻找

一件东西四处触摸时,你刚好看到
并主动引导他找到想找的东西等,这些细微的关心
和帮助都会使他们对你产生好感,并愿意与你进行
交往。在帮助关心他们时,应注意掌握时机和当时的
情景以及他们的需要,如果掌握不好时机,反而会引
起他们的反感,并把你的帮助理解为对他们的看不
起或不信任,起到反面的效果。恰当地关心、帮助,
就会很容易为他们所接受,成为值得信赖的朋友。
策 略 与 原 则 四 : 鼓 励
如果你能经常肯定儿童的某些行为或表现,
他们就会非常高兴地去重复那些行为,并将它们
变成一种习惯,如果你对他们的某些表现没有任
何的反应,过一段时间这些行为就会减少或消失。
这是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时发现的一个规
律。实际上肯定和鼓励不仅对儿童行为的养成具
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他们不良习惯和行为的改变
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儿童对他人做出一个
较好的回应时,及时给与肯定和鼓励,会使儿童在
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经过多次的重复,儿童就
会建立“回应—鼓励—愉悦”这样一种行为机制,并
将其固化在头脑中,良好的交往模式就建立起来了。
策 略 与 原 则 五 : 适 当 运 用 肢 体 语 言
恰当的肢体语言会使人的距离变得紧密。视
力障碍儿童往往需要更多的帮助,而这些帮助更
与 视 力 障 碍 儿 童 交 往 的 策 略 与 原 则
● 密忠祥












阳 光 心 情49
多的是行动或动作,所以运用肢体的机会更多一
些。比如在他们需要纸巾的时候,能很快把纸巾盒
放到他可以触摸到的地方;在过马路时,主动伸出
手臂,他们会从内心里面接纳你、喜欢你。
策 略 与 原 则 六 : 共 情
要想与视力障碍儿童建立深层的稳固的关系,
只注重前面几个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与
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共情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是
指交流的双方能够在精神境界达到高度一致、认同
和相互理解。如果我们采取共情的策略,多去理解、
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就能很快进入他们的内心世
界,并对他们的喜怒哀乐做出恰当的回应和支持,为
建立良好的关系打下基础。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交往的技巧有很多,如果
我们注意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运
用并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要我们能够从尊重、理解、
爱护、接纳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掌握与视障儿童交
往的方法,成为他们的朋友、知己和亲人。▲
(作者系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治疗师)
这是专门用于测试儿童社交焦虑的,适用年龄为6 岁~12 岁的学龄期儿童。通

过测试可以分析
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状态和对交往的感受。
请指出下面每句话对你的适用程度,并把每句话打出一个分数。
0 分——从不是这样
1 分—— 有时是这样
2 分—— 一直是这样
1. 我害怕在别的孩子面前做没做过的事情。( )
2. 我担心被人取笑。( )
3. 我周围都是我不认识的小朋友时,我觉得害羞。( )
4. 我和小伙伴一起时很少说话。( )
5. 我担心其他孩子会怎样看待我。( )
6. 我觉得小朋友们取笑我。( )
7. 我和陌生的小朋友说话时感到紧张。( )
8. 我担心其他孩子会怎样说我。( )
9. 我只同我很熟悉的小朋友说话。( )
10. 我担心别的小朋友会不喜欢我。( )
得分评价:
最低分0 分,最高分20 分。女生平均得分为9.8 分,男生平均得分为8.3 分。一般情况下,分
数越低表示交往状态越好,如果分数超过15 分就说明孩子在交往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交往时内心出
现焦虑、紧张,并害怕与人交往,应给予高度关注,必要时要到专门的心理诊所寻求帮助。
(小祥 供稿)
心理小测试:
你 了 解 孩 子 交 往 时 的 心 态 吗 ?











阳 光 心 情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