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废气处理实用工艺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是指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和优化操作参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一种生产方式。
精细化工生产工艺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扩大产品种类和产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精细化工生产工艺中,工艺流程的设计非常重要。
首先要根据原料特性和产品要求确定反应方式(如批量反应、连续反应或半连续反应)、反应器类型(如批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或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等。
然后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如蒸馏、萃取、结晶、干燥等。
最后还要确定废水处理和废气处理的方法,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性。
在精细化工生产工艺中,操作参数的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质的加入顺序以及催化剂的选择和用量等参数的调整,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降低副产物和废物的生成。
同时,通过合理控制分离技术中的温度、压力、溶剂用量等参数,可以提高产品纯度和收率,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在精细化工生产工艺中,还要注意产品的质量控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对原材料、中间体和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销售要求。
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记录,以及定期进行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的评估和调整。
总之,精细化工生产工艺是一种注重细节、追求高效和高质量
的生产方式。
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优化操作参数和严格质量控制,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某化工厂废气设计方案

xxxxx化工有限公司废气处理工艺技术设计方案(备案稿)xxxxx化工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八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设计依据 (1)1.3 设计原则 (2)1.4 设计范围 (3)1.5 污染物源相分析 (3)1.5.1 一车间废气产生源 (3)1.5.2 二车间废气产生源 (4)1.5.3 四车间废气产生源 (5)1.5.4 蒸发析盐废气 (6)1.5.5 锅炉房废气 (6)1.6 设计参数 (6)1.7 治理目标 (8)第二章工艺设计 (19)2.1 无组织废气处理要求 (19)2.1.1 化工企业车间无组织废气来源 (19)2.1.2、无组织废气收集处理要求 (20)2.2 无组织废气源收集措施 (23)2.3 无组织废气的防治措施 (23)2.4 废气处理工艺选择及工艺原理 (25)2.5 主要设备参数 (27)2.6 管道选择 (32)2.7 达标可行性分析 (32)2.8 四车间生产线降膜吸收设施可行性分析 (35)2.8.1 三氟三氯乙烷生产线 (35)2.8.2 吡啶衍生物类生产线 (36)2.9 物料消耗及二次污染产生情况分析 (36)2.9.1 使用的物料: (36)2.9.2 二次污染物: (37)2.10 与环评批复相符性分析 (37)第三章电气及自动控制 (39)3.1 设计依据 (39)3.2 工程范围 (39)3.3 供电方式 (39)3.4 控制与保护 (39)3.5 防雷与接地 (39)第四章项目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40)4.1 故障分析 (40)4.2 预防措施 (40)第五章工程概算 (41)5.1 工程概算编制说明 (41)5.2 工程概算依据 (41)5.3 工程概算方法 (41)5.4 工程概算一览表 (41)第六章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 (43)6.1 组织机构 (43)6.2 运行管理 (43)6.2.1 吸收装置运行方式 (43)6.2.2 正常运行控制 (44)6.2.3 正常运行安排 (44)6.3 人员编制 (45)第七章安全、消防 (46)7.1 设计依据 (46)7.2 设计中采取的主要防范措施 (46)7.2.1 安全措施方案 (46)7.2.2 总体布置方面 (47)7.2.3 工艺安全设计方面 (47)7.2.4 消防设施 (47)第八章其他配套设计 (48)8.1 总平面设计 (48)8.1.1 总平面布置 (48)8.1.2 废气输送管线设计 (48)8.2 土建设计 (49)8.2.1 设计标准、规范及规定 (49)8.2.2 工程概况 (49)8.3 电气设计 (49)8.3.1 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49)8.3.2 电气设计基本状况 (49)8.3.3 用电负荷及负荷等级 (50)8.3.4供配电系统 (50)8.3.5主要设备选择 (50)8.3.6主要节能措施 (51)8.4 自控设计 (52)8.4.1 自控水平和主要控制方案 (52)8.4.2 仪表类型的确定 (53)8.4.3 主要关键仪表的选择 (53)8.4.4 标准化 (53)第九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4)9.1 运行成本估算 (54)9.1.1 动力费: (54)9.1.2 原料费用: (54)9.2 主要经济指标 (56)9.3 结论 (56)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表 (57)10.1 建设周期的规划 (57)10.2 实施进度规划 (57)附图:第一章工程概况1.1 项目背景xxxxx化工有限公司位于xxx市(xx港)化工园区,由xx水泥集团投资,在xxx化工产业园投资建设的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公司总占地面积285.2亩,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
化工厂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方法

化工厂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方法化工厂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化工厂污染的控制和处理十分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化工厂污染的控制和处理方法。
一、废气污染控制和处理方法:1. 合理设计和改进生产工艺:通过优化化工厂的设备和流程设计,减少产生废气的数量和浓度。
例如,可以采用低污染物排放的原料和催化剂,降低有害废气的产生量。
2. 废气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改进:化工厂应建设必要的废气治理设施,如污染物收集系统、烟气净化设备等,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经济可行和环保适用的处理技术包括喷淋洗涤、吸附、催化氧化等。
3. 精细管理和监测:化工厂应定期进行废气排放的监测和分析,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
同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和技术水平,减少操作失误和排放超标的发生。
二、废水污染控制和处理方法:1. 节约用水和回用水:化工厂应采取措施减少用水量,如合理利用循环冷却水、生产废水的回用等。
同时,通过节约用水和减少废水的排放量,能有效降低水污染的程度。
2. 废水预处理和处理:化工厂应建立和完善废水处理设施,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和综合处理。
预处理包括沉淀、泡沫分离、调酸等;而综合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
3. 废水处理后的排放和监测:经过处理的废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排放标准,化工厂应建立废水排放监测和数据记录系统,定期对排放的水质进行监测和分析,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三、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和处理方法:1. 隔离和储存:化工厂应分类储存固体废物,按照有毒、易燃、腐蚀等性质进行单独存储和标识,避免交叉污染和化学反应。
2. 降低和资源化:化工厂应采取措施降低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如通过工艺改进、节约原材料等。
同时,合理利用和回收固体废物中的有价值物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3. 安全处理和处置:对不可再生的固体废物,化工厂应按照相关法规规定进行安全处理和处置。
精细化工行业RTO系统废气收集管道安全设计优化方案

精细化工行业RTO系统废气收集管道安全设计优化方案目录刖三 (1)1.废气输送管道设计 (2)1.1.生产车间输送系统设计 (2)1.2.废气输送管道坡度和排凝设置 (2)L 3.废气输送管道防静电设置 (3)1.4.废气输送管道压力控制设计 (3)1.5.废气输送管道阻火器和压力泄放设置 (4)2.关于RTO装置运行安全优化 (4)2.1.概述 (4)2.2.近年RTO爆炸部分案例摘录 (5)3.RTO优化建议 (5)3.2.源头消减方面 (6)3.3.过程预防方面 (6)3.3. 末端把控方面 (7)4.VOCs治理设备督察检查要点 (8)4. 1.(蓄热)直接燃烧检查要点 (9)4.2.(蓄热)催化氧化检查要点 (10)4. 3.要领 (10)____ 1—刖百众所周知,RTO采用高热容量的蜂窝状陶瓷作为蓄热体,待处理有机废气与蓄热陶瓷体进行换热升温后,在氧化室中升温至760℃燃烧,使其中的VOCs成分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净化后的达标气体与蓄热陶瓷体进行换热降温后经烟囱排入大气。
在国外,蓄热式热氧化炉的市场占有份额高达70%。
国内VOCs治理常用的技术有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热力破坏法、膜分离法、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生物处理法等。
精细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具有种类繁多、组分复杂、波动性大等特点。
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很难保证VOCs废气稳定达标排放。
RTO具有净化效率高、可适用组分复杂波动性大的VOCs、热回收效率高、运行稳定性好等优点,是目前适用性最好、净化效率最高的VOCs治理装置,随着国家对VOCs废气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RTO 在精细化工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部分企业和供应商仅考虑系统的净化效率和能耗,而忽视了系统的安全性设计,导致RTO系统运行过程中时有安全事故发生。
根据《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规范,RTO系统主要包括污染气体收集和输送系统、气态污染物热力燃烧系统、控制与安全要求等。
RTO技术在化工废气处理的应用及分析张丹骥

RTO技术在化工废气处理的应用及分析张丹骥发布时间:2023-06-06T09:40:51.17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6期作者:张丹骥[导读] RTO技术即蓄热式热氧化炉技术,它在当前的精细化工行业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
具体来讲,运用RTO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工业废气中的VOCs,最终达到净化尾气这一废气处理目标。
在本文中就讨论了RTO技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希望利用RTO技术来处理化工废气,了解其中实践技术应用要点。
广东清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市 528000摘要:RTO技术即蓄热式热氧化炉技术,它在当前的精细化工行业领域中应用相当广泛。
具体来讲,运用RTO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工业废气中的VOCs,最终达到净化尾气这一废气处理目标。
在本文中就讨论了RTO技术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希望利用RTO技术来处理化工废气,了解其中实践技术应用要点。
关键词:RTO技术;化工废气处理;VOCs;基本工作原理;实践技术要点在当前,我国国家化工产业已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三废”排放标准,其中对于废弃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处理技术相当丰富。
而RTO技术作为蓄热式热氧化炉的核心技术,其净化效率相对较高,在对VOCs化工废气的组分适用性方面表现较强,且也具备较高的热回收率,整体运行过程比较稳定。
在本文看来,RTO技术是能够满足精细化工生产要求的。
考虑到目前化工企业中所产生的有机物VOCs、CO 废气产生量较大,且爆炸极限范围相对较宽(最高达到72.8%),所以必须采用RTO技术来保证化工废气处理过程安全平稳。
一、RTO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阐述化工行业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的主要来源,所以目前采用RTO蓄热式热氧化炉非常有必要,该设备能够在VOCx污染防治工作中起到重大作用。
整体来看,RTO技术对于废气处理效率与热效率较高,能够满足有机废气的高效率净化处理要求,达到节能减排理想化效果。
就其工作原理而言,就是充分燃烧过程中保证有害物质也能达到完全燃烧氧化状态。
化工氨气废气处理技术方案

化工氨气废气处理技术方案一、废气特性氨气(NH3)废气由于其特殊化学性质和易挥发性,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极大威胁。
氨气是水溶性气体,不能直接燃烧,其化学性质与水分相似,是一种亲水性极强的气体,其分子量为17.032,熔点-77.7℃,沸点-33.34℃,相对密度(空气=1)0.589,属于碱性气体,能与酸反应,其理化性质如下表:表 1 氨气(NH3)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子式 NH3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高度易燃物·分子量 17.03 许多物质(如氯、硝酸、氯气等)和氨气接触会发生剧烈化学反应。
密度 0.59 氨气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
沸点(℃) -33.4 氨气可以与许多有机化合物发生置换反应生成胺类化合物。
熔点(℃) -77.7 (NH3+HCl=NH4Cl)水溶解度好(NH3+H2O=NH4OH)二、NH3废气处理技术方案1.物理吸附+化学反应法该方法在氨气的吸收和化学反应方面具有很高的效率,但是由于吸附剂必须在连续循环中进行,所以过程中存在温度和湿度的限制,对吸附剂的选择也会对工艺的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带来影响。
因此,该技术组合需要精细的控制和运营方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
2.超高温焚烧法超高温焚烧法是一种高效的NH3废气治理技术。
该方法采用高温条件下将NH3 进行燃烧,这种化学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三氧化硫(SO3)和氮氧化物。
这不仅使其解决了NH3废气问题,也能够减小其他化合物造成的影响。
3.湿法脱硫法湿法脱硫法是一种成熟的NH3废气治理技术。
该方法利用气液吸收原理,将NH3吸收在吸收液中,从而达到脱去NH3的目的。
该方法不仅适用于 NH3废气,也适用于其他含有硫化物的工业废气。
该方法相对其他技术成本较低,稳定性也比较高,可以生产相对稳定的废气。
精细化工生产废气处理工艺介绍

精细化工生产废气处理工艺介绍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对各种各样的臭味也越来越敏感,恶臭已经成为一个受到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
本文针对某精细化工厂异味气体排放情况,设计了一套采用低温冷凝+洗涤吸收+低温等离子+催化氧化的组合工艺处理。
自投用以来,装置运行稳定,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非甲烷总烃去除率达到95%以上,烟囱尾气的臭气浓度小于1000,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果。
1.某精细化工厂废气基本情况介绍某精细化工厂废气主要来自生产废气,及冷凝后的不凝气体,废气中的主要污染成份是:酸性气体、丁醇及醛类物质。
废气经过工艺生产冷凝后,污染成分大多数被去除,但仍有少量不凝气体会发出来,存在很大的异味,为满足异味排放标准某精细化工厂准备增加深度处理设备。
根据现场情况调研,该精细化工厂有两股废气源,一股高浓度废气,一股低浓度废气,高浓度废气大于70000ppm,气量较小,低浓度废气为300~400pmm,气量较大。
2.某精细化工厂废气工程工艺选取根据现在已知的的废气数据,对比现有的工艺,逐一的选取。
燃烧法分为两种,催化燃烧法适合于高浓度、小风量的废气,此厂的高浓度废气可以应用此种方法,但是无法处理低浓度废气;直接燃烧法是投加辅助燃料与废气一起送入焚烧炉燃烧,此方法焚烧时存在危险,且一次性的投资过大。
氧化法主要采用投加氯、臭氧、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来破坏污染物分子,此厂的废气浓度较复杂,无法靠投加单一的氧化剂来处理。
吸收法是利用污染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用水或化学吸收液对废气进行吸收去除的方法,此厂废气中的异丁醛可以用水吸收进行有效去除,但高浓度废气浓度过大,用水量过大,且其他有机物不能有效去除。
吸附法该方法是当污染物质通过装有吸附剂(如活性炭、疏水分子筛等)的吸附塔时,利用该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强吸附力,将污染物质吸附下来,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此法可用于低浓度废气的处理,但活性炭再生处理后污染物还是得不到处理。
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

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在化工工艺中,节能降耗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化工工艺节能降耗技术措施:1. 余热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废气、废水或热水蒸汽,通过换热设备将其传递给其他需要加热的介质,实现废热的回收和再利用。
2. 蒸汽压力的合理利用:对于不同的工艺需要,通过合理地选择和调整蒸汽压力,可以减少蒸汽的消耗并提高蒸汽利用率。
3. 低温废气利用:对于从冷却过程中排放的低温废气,可以通过换热器和转换装置回收其热能,用于其他需要加热的工艺过程。
4. 节约水资源:采用封闭循环和膜技术,减少水的用量和损耗,保持循环水清洁并循环使用。
5. 合理的工艺布局和设备优化:通过优化工艺布局和设备选择,减少能量消耗,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
6. 优化反应条件: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压力、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条件,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从而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和能源消耗。
7. 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节能泵、节能输送系统、节能燃烧设备等,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8. 变频技术的应用:采用变频器控制电动机的转速,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节约电能的消耗。
9. 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将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废水的回用和废渣的再处理,可以减少废弃物排放和减少对新原料的需求。
10. 精细管理和自动化控制: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优化,从而降低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有余热回收、蒸汽压力的合理利用、低温废气利用、节约水资源、合理的工艺布局和设备优化、优化反应条件、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变频技术的应用、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精细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等。
这些技术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 废气防治措施评述8.1.1 有组织排放废气防治措施及评述拟建项目有组织废气主要包括工艺废气(G1~G6),溶剂回收车间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气(G7),废水处理废气(G8、G9),危废暂存库收集的无组织废气(G10)。
拟建项目还在各生产车间及溶剂回收车间建有完善的无组织废气收集系统,干燥、离心等生产过程产生的无组织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送往相应的处理设施处理;将危废暂存库中能密封的设备和空间尽量密闭,减少废气产量,拟采取各项措施减少危险废物暴露面,从而减少废气扩散空间,对已产生的废气采用负压收集并通过“碱喷淋洗涤+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废水处理站的收集池、中间水池、混凝沉淀池、厌氧水解池、A/O生化池、二沉池等大部分构筑物均加盖并进行废气收集,与废水蒸发产生的不凝气,通过“碱喷淋洗涤+活性炭吸附”处理后排放;易挥发液体储罐均采用氮封,罐区槽车装卸过程加装气相平衡管,密闭装车,在天气炎热时对储罐进行喷淋降温,有效减少储罐的“呼吸排放”。
以上措施最大程度上将厂无组织废气收集后转变成有组织废气进行处理。
上述废气中成分复杂,有乙酸、环己酮、环己醇、甲苯、二乙二醇单乙醚、氯戊烯、丙酮、丙酮聚合物、四氢呋喃、噻吩、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二氯甲烷、乙腈、羟基丙酮、丙酮基磷酸甲酯、氯乙酸甲酯、亚磷酸二甲酯、甲醇、三氟化硼乙醚、乙醚、乙醛、HCl、三聚乙醛二氯亚砜等有机组分污染物,还有HCl、氨、SO2、氯气等无机组分污染物,治理难度大。
8.1.1.1 废气处理措施选择目前,工业有机废气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冷凝法、吸收法(水法、有机溶剂法)、吸附法(活性炭颗粒吸附法、活性炭纤维吸附法)、燃烧法(催化燃烧法、蓄热燃烧法、焚烧法)等,相关技术要点比较见表8.1-1。
表8.1-1 有机废气常见处理技术比较根据拟建项目各股废气产生环节,有组织废气中本项目中所排放的有机废气基本均经过冷凝工艺处理后的不凝气,其排放具有间歇排放、浓度变换幅度大、气体流量不稳定等特点。
对照《关于印发省化工行业废气污染防治技术规的通知》苏环办[2014]3号文的相关要求,按照废气“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原则,拟采用不同的废气治理措施:(1)对于含有酸性物质的废气,优先采用碱喷淋洗涤去除其中的酸性污染物如HCl、SO2、乙酸等,同时还可去除部分易溶于水的污染物,如甲醇、丙酮、四氢呋喃、乙醛、二氯亚砜等。
经过碱喷淋洗涤后的废气,拟根据所排放污染物的物性特性分别采用RTO焚烧、活性炭吸附等方法进行处理。
(2)对于有机物浓度较高,且不含有酸性物质及氯代有机物的废气,采用直接燃烧法进行处理。
RTO焚烧法、碱喷淋洗涤、活性炭吸附均为工业上常用的、成熟的废气处理技术,可靠性很高,能确保稳定运行。
8.1.1.2 精己二酸装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精己二酸装置产生的有机酸性混合废气主要成分为乙酸、环己酮,拟采用“一级碱喷淋洗涤+RTO焚烧+一级碱喷淋洗涤”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废气中含量最大的乙酸、环己酮,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水溶性的乙酸去除效率可达60%,微溶于水的环己酮去除率亦可达5%,碱洗后的废气经车间有机废气总管送全厂RTO焚烧炉系统处理,焚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99.9%,焚烧废气再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3 多元醇酸酯增塑剂装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多元醇酸酯增塑剂装置产生的有机混合废气主要成分为甲苯、二乙二醇单乙醚,拟采用“RTO焚烧+一级碱喷淋洗涤”工艺进行处理。
废气收集后,经车间有机废气总管送RTO焚烧炉系统处理,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焚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99.9%,焚烧废气再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4 甲基庚烯酮装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甲基庚烯酮装置产生的混合废气主要成分为氯化氢、氯戊烯、丙酮、氯烯水解物等,因其中含有卤代有机物,为避免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拟采用“一级碱喷淋洗涤+二级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废气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处理后,其中酸性气体HCl及水溶性较好的丙酮,去除效率可达60%,微溶于水的氯戊烯去除效率亦可达5%,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可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处理效率可达90%,经上述处理后的废气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5 多佐胺装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多佐胺装置产生的有机酸性混合废气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四氢呋喃、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甲苯、乙腈、噻吩、二氧化硫、二氯亚砜、氨气、多佐胺等,拟采用“一级碱喷淋洗涤+RTO焚烧+一级碱喷淋洗涤”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经一级碱喷淋洗涤,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氯亚砜及水溶性污染物甲醇、乙腈、氨气等的去除率达60%,乙酸乙酯微溶于水,去除效率亦可达5%,碱洗后的废气经车间有机废气总管送全厂RTO焚烧系统系统处理,焚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99.9%,焚烧废气再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6 突厥酮装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突厥酮装置产生的有机酸性混合废气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羟基丙酮、丙酮基磷酸甲酯、氯乙酸甲酯、亚磷酸二甲酯、甲醇、三氟化硼乙醚、乙醚、乙醛、HCl、三聚乙醛等,拟采用“一级碱喷淋洗涤+RTO焚烧+一级碱喷淋洗涤”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废气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酸性气体HCl及易溶于水的羟基丙酮、亚磷酸二甲酯、甲醇、乙醛、三氟化硼乙醚等的去除率达60%,丙酮基磷酸甲酯、氯乙酸甲酯、乙醚、三聚乙醛等微溶于水的污染物去除率亦可达5%,碱洗后的废气经车间有机废气总管送RTO焚烧系统处理,焚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99.9%,焚烧废气再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7 噻吩磺酰胺装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噻吩磺酰胺装置产生的混合废气主要成分为氯气、氨气、二氯甲烷、甲苯、等,因其中含有卤代有机物,为避免焚烧过程中产生二噁英,拟采用“一级碱喷淋洗涤+二级活性炭吸附”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废气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其中酸性气体氯气及水溶性较好的氨气,去除效率可达60%,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可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处理效率可达90%,经上述处理后的废气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8 溶剂回收车间废气污染治理措施物料回收车间在进行精馏回收溶剂过程中会产生精馏废气,主要成分为环己酮、乙酸、四氢呋喃、丙酮缩合物、丙酮、二氯甲烷、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拟采用“一级碱喷淋洗涤+RTO焚烧+一级碱喷淋洗涤”工艺进行处理。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酸性气体乙酸及水溶性污染物四氢呋喃、丙酮等去除效率可达60%,碱洗后的废气经车间有机废气总管送RTO焚烧炉系统处理,焚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可达99.9%,焚烧废气再经一级碱喷淋洗涤后,可稳定达标排放。
8.1.1.9 废水处理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组织废气主要包括含氟废水W4-4蒸发浓缩过程中产生的废气(G8-1)、高含磷及含氟废水(W5-2~4)蒸发浓缩过程中产生的废气(G8~2),废水处理站单效蒸发器产生的蒸发废气(G8-3)及污水处理站收集的无组织废气(G9)。
废气中含有甲苯、甲醇、乙醚、乙醛、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硫化氢、氨气等,经过一级碱喷淋洗涤,甲醇、丙酮、氨气、氯化氢等水溶性污染物去除率可达60%,废气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可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处理效率可达90%,经15m高空达标排放。
8.1.1.10 危废暂存库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危废暂存库主要存储冷凝残液、脱溶残液、压滤废物、蒸馏残液、滤渣、分层废液、废活性炭、废催化剂、废甲醇、盐渣、废原料桶等危险废物。
由于本项目产生的液态危废较多,为了减少废气产量,将能密封的容器和空间尽量密闭,从而减少废气扩散空间。
对已产生的废气采用负压收集,收集的废气中含有乙酸、环己酮、四氢呋喃、乙酸乙酯、石油醚、丙酮、噻吩、甲苯、甲醇、乙醛、乙醚、二氯甲烷等有机物,经过一级碱喷淋洗涤,乙酸、四氢呋喃、丙酮、乙醇等水溶性污染物去除率可达60%,废气再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可进一步去除污染物,活性炭吸附处理效率可达90%,经15m高空达标排放。
8.1.1.11 RTO焚烧系统各车间排放的有机废气由风管引出后,经一级水封处理后,由一次风机送入前吸收塔吸收净化气体中的氯化氢等酸性污染物,净化后的气体经脱水除雾后由三通阀送入RTO焚烧设备焚烧处理。
出于安全因素考虑,惰性气流及富氧气流在进入RTO 炉体之前不会被混合。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惰性VOC制程废气将会作为燃料被送入一个特殊的燃烧机中。
出于温度控制的需要,燃烧空气将会被导入,并且稀释空气也会被加入。
在低废气流量阶段,燃烧机将会加入辅助燃料以维持1100℃的运行温度。
1100℃时至少1 秒的滞留时间能确保去除效率达到99.9%(wt)。
之后热净化空气将会被导入至废热锅炉进行冷却,废气通过25m高烟囱排放。
图8.1-1 RTO焚烧系统工艺流程图8.1.1.12全厂废气净化系统及排气筒汇总综上分析,拟建项目依据所产生的有组织废气特点,分别选择适宜的处置措施。
全厂废气污染物处理流程见图8.1-2。
拟建项目共建有5个排气筒,拟建项目废气净化系统装置配置、工艺参数及排气筒设置情况见表8.1-2。
拟建项目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碱喷淋装置和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建设,并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落实活性炭的更换频次,同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维修,以确保废气废气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废气的达标排放。
表8.1-2 废气净化系统装置配置及工艺参数图8.1-2 全厂废气污染物收集及处理流程图8.1.2 无组织排放废气防治措施及评述(1)生产装置区①精己二酸车间一、二、三,多元醇酸酯增塑剂车间一、二,甲基庚烯酮车间,多佐胺车间一、二、三及突厥酮车间,每个车间设置1条无组织废气收集总管,突厥酮及噻吩磺酰胺车间一、二,每个车间设置2条无组织废气收集总管分别收集突厥酮装置和噻吩磺酰胺装置产生的无组织废气,按车间产品生产线分别设置支管,各支管管线架设在生产装置的上方;含乙酸、HCl等腐蚀性废气的管线材质采用PP管,其他废气管线材质可采用碳钢管。
②生产装置中反应釜、高位槽、中间槽、中间罐等均加氮封,并通过控制物料进出平衡尽量维持高位槽、中间槽、中间罐等的液位平衡,以减少中间储罐的“呼吸”排放,生产投料过程均在微负压状态下完成,产生的呼吸气通过管线连接至生产装置上方的支管上,每根连接管线装有阀门控制开关。
③人工加料口旁设固定连接管线与支管相连,固定连接管线装有蝶阀等阀门控制开关,可采用活动或固定集气罩收集无组织废气,集气罩通过软管(活动集气罩)或固定管线(固定集气罩)与连接管线相连;敞口离心分离设备上方设固定集气罩,固定集气罩通过固定连接管线与支管相连,固定连接管线装有蝶阀等阀门控制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