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燕子》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燕⼦》是⼩学语⽂⼈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
课⽂描写了燕⼦的外形和它在烂漫⽆⽐的春天从南⽅赶来,在天空中、湖⾯上飞⾏,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表现出作者对春天和燕⼦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燕⼦》原⽂、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语⽂《燕⼦》原⽂ ⼀⾝乌⿊光亮的⽻⽑,⼀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燕⼦。
才下过⼏阵蒙蒙的细⾬。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的春天。
⼩燕⼦从南⽅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斜着⾝⼦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上,⼀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尾尖偶尔沾了⼀下⽔⾯,就看到波纹⼀圈⼀圈地荡漾开去。
⼏对燕⼦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成了⾳符,谱成了⼀⽀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学三年级语⽂《燕⼦》知识点 字:凑、唧、掠、谱 词:翅膀、活泼、嫩叶、聚拢、增添、赞歌 重点句⼦: 1、才下过⼏阵蒙蒙的细⾬。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的春天。
⼩燕⼦从南⽅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机。
2、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斜着⾝⼦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上,⼀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尾尖偶尔沾了⼀下⽔⾯,就看到波纹⼀圈⼀圈地荡漾开去。
3、⼏对燕⼦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成了⾳符,谱成了⼀⽀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主要内容: 《燕⼦》是⼩学语⽂⼈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
课⽂描写了燕⼦的外形和它在烂漫⽆⽐的春天从南⽅赶来,在天空中、湖⾯上飞⾏,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三年级《燕子》说课稿(精选11篇)

三年级《燕子》说课稿三年级《燕子》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燕子》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燕子》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简介今天,我准备的说课内容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燕子》,《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长期以来就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文质兼美,这篇散文描绘了春天里燕子活泼机灵的外形体态,特别是在春光里飞掠和憩息的画面,着力写出了它“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充分表现了小燕子的可爱。
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部分写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第三部分写燕子飞掠和憩息的特点。
我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及方法。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设计根据教学大纲对本册的要求,即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陶冶爱美情趣,拟定本课教学目标:⑴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荡漾、音符”等词语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本课拟定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将重点实现目标1、2、3。
二、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还要求教师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二、三、四段中带动作的词语及其释义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燕子》第二、三、四自然段
带动作的词语及其释义
第二段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吹拂:微风轻轻掠过。
洒落:分散地落下。
聚拢:聚集;收拢。
飞: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
加入:进入,参加,参与。
第三段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飞: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
第四段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横掠:横向或斜向快速地掠过,常用来形容飞鸟或其他飞行物及光影等的位置变化。
荡漾:水波微动。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ppt课件

仔细观察图片,再结合(jiéhé)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是 怎么描写燕子飞行的?用一个字来概括燕子飞行的特点?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燕子(yàn zi)的飞行美(动态美)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 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 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 柳树下边;有的横(掠 )湖面,尾尖偶尔 (沾)了一下水面(shuǐ miàn),就看到波纹一圈 一圈地荡漾开去。
蝴蝶(húdié)在花丛中自由地飞舞,蜜蜂在花丛中辛勤 地采蜜。它们正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呢!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我也来说一说。
湖水刚刚解冻,它 “ 哗哗(huáhuá)” 地流淌着,仿 佛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还有几条小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身羽毛(yǔmáo),一对翅膀,加上尾巴, 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身乌乌黑黑光光亮亮的的羽羽毛毛,,一一对对俊俊俏俏轻轻快快 的翅翅膀膀,,加加上上剪剪刀刀似似的的尾尾巴巴,,凑凑成成了了活活泼 泼 可爱可的爱小的燕小子燕。子。
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边听课文(kèwén)朗读边思 考:
• 课文写了些什么?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是什 么?
1 燕子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郑振铎,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社会活动家。1921 年,同茅盾、叶圣陶等人共同发起成立 “文学 研究(yánjiū)会”。毕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yánjiū)和考古 研究(yánjiū)。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yàn jù
zēng
燕子 增添 聚拢 (yàn
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chūnguāng)增添了许多生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ppt课件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的 联系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态度,把 握文章中心思想
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大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语感
注重阅读准确性,避免理解偏差和误 读
掌握快速阅读技巧,如扫读、跳读等
05
语言表达与写作训练
仿写优美句子,提升表达能力
仿写比喻句,如“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练习使用生动的比喻来描 述事物。
郑振铎一生坚持革命的现实主义文学 理论,强调文学在社会改革中的功能, 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在文学研究方 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从事中外古今 文学综合的比较研究;较早提出和着 手用新的观点、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国 文学史,特别是一贯重视民间文学和 小说、戏曲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做了 大量属于开拓性的工作。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 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 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 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句话通过对外形特征的描写,展现了小燕子的可 爱和活泼。
这句话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为小燕子的出现营造 了美好的背景。
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 ppt课件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 阅读方法与技巧指导 • 语言表达与写作训练 •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燕子》创作背景
1927年“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工农运 动陷入低潮,郑振铎被迫离开上海。旅居巴 黎期间,依然忘不了惨遭屠杀的工农群众, 心中十分愤慨。虽在异域他乡,却不曾忘怀 祖国的山河破碎和民生凋敝的情景。在呼啸 的地铁中,由见到小燕子而勾起对故乡深深 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篇文章。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1【课文原文】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美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智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绽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艳丽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集过来,形成了光荣夺目的春天。
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加了很多生气。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拂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瞬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拂过湖面,尾尖间或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课文解析】《燕子》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燕子的得意形象,进而体会的情感:二是要体会并学习细致观看、描写生动、有序表达的方法。
燕子的得意主要表现在它的形状、飞行的身姿、休憩的身影。
对于其形状,可以通过出示图画或标本,向学生展现其完整形象。
凭借教具,联系课文内容,将“剪尾”、“翼尖”这些原文中有的词渗透给学生: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留意“一身”、“一对”等数量词:然后让学生练习会话,复述燕子的形状特点,增加对燕子的形象感知。
对于燕子飞行的身姿,扣住“斜着身子”、“横掠”、“间或沾了一下”等词组,重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中感受燕子的强健、得意。
教学时不妨让学生以笔代燕,模拟燕子飞行的姿势,帮忙学生理解关键的词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燕子得意的感受。
至于休憩的燕子,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的意境。
课文其次自然段虽然对小燕子着笔不多,但是漂亮的春天正是小燕子的背景图,燕子为春天增加了很多生气。
这两者的融合,使得春光更加烂漫,燕子愈加得意。
所以在教学时,应当努力再现课文描绘的春天美景,通过创设美丽的情境,引导学生推敲、涵泳课文中精确、生动的词语,培育学生的语感。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完整课件

这时候忽然从山脊上长出两支牛角来,随即牛的全 身也出现,掮(qián)着犁的人形也出现,并不多, 只有三两个,也许还跟着个小孩,他们姗姗而下, 在蓝的天,黑的山,银色的月光的背景上,成就了 一幅剪影,如果给田园诗人见了,必将赞叹为绝妙 的题材。可是没有完。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 他们那粗气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扑下 来,直到他们没入了山坳,依旧只有蓝天明月黑漆 漆的山,歌声可是缭绕不散。
wèi jiè
( 慰 藉)
è bà
(恶 霸 )
hé tān
(河 滩 )
ruì lì
( 锐 利)
shǎn shuò
(闪 烁)
biān fú
(蝙 蝠)
二、按意思写词语。
1.感觉灵敏。( 锐利 ) 2.奇异而虚幻。( 奇幻 ) 3.用武力或其他手段彻底清除。( 扫荡 )
三、说一说成为孩子们心灵慰藉的天窗 是什么样的?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燕子的可爱的?
外形
乌黑的羽毛 轻快有力的翅膀 剪刀似的尾巴
识记“凑”字。扩词练习。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 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 的活泼的小燕子。
朗读第1自然段,抓住关键短语,想象 画面。
根据思维导图,背诵第1自然段。
品读课文 动画欣赏:《春天的小燕子》
天色渐亮,那绚丽的底 色转为金色,更是一种 奇幻的意境。
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 找一找:“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快来读一读吧!
两次
第4自然段: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第6自然段: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观察课文配图:说一说你眼前的天窗是 怎样的?
语文三年级下册《燕子》教案

《燕子》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燕子》P2——P4一、教材简说这篇课文写的是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粘住、一圈、荡漾、倦了、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来一步步描写燕子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图片的解读,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比喻、拟人的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形象思维的能力;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灵巧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并学会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通过美的语言,体会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粘住、一圈、荡漾、倦了、音符、演奏、赞歌”等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
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学情分析】:生理方面:1、个性差别大2、情绪不稳定:3、自控力不强学习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
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
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要记住的事: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读懂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1、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全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字词问题以及通过初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品读课文的一、三、四自然段;通过赏画品味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最后做练习,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名句。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
师:在这万物复苏,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赞颂春天的诗句。
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朱熹的《春日》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出示句子:阳春三月,下了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3.通过教师范读,指导朗读长句。
读中体会感悟春天的美丽。
4.引出作者和课题。
(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检查生字预习情况文章第二小节结尾写道:“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我们都知道燕子是从南方飞来的,但作者为什么不用“飞来”而用“赶来”呢?因为“飞”字只刻画了燕子来到北方的一般动作,而“赶”字是采用拟人的写法,不仅准确、传神地刻画出燕子飞的神态,而且对文章起到画龙点睛般的烘托作用。
首先,揭示了燕子候鸟的特点,“赶”字有“及时到达”的意思,具有目的性、时间性。
它告诉我们好像燕子事先已被邀请,是赶着来赴约的,传神地揭示了燕子是候鸟,它们的到来是春天来临的象征。
其次,突出了燕子的轻快、伶俐。
“赶”带有急切的意思,比“飞”更突出了快捷,使燕子轻快、灵巧的形象跃然纸上。
用“赶”字还增添了春日的生趣。
作者用“赶”字将燕子拟人化了,比“飞”字富有感情色彩。
它展现了燕子从南方出发时的兴致勃勃,赶路时的匆匆忙忙,赶到时的兴高采烈,联系全文来看,更使人感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二)感受小燕子的外形美。
1.课件出示燕子图片。
2.图文对照,读中感悟:“乌黑发亮的羽毛”“俊俏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这就从局部到整体写出“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的形态。
3.巧设疑问,燕子的头和爪呢?讨论中,明白“写作要抓住特点,写燕子要抓住燕子的特点。
”4.练笔训练:一顶(红红的)鸡冠,一个(高高昂起)的头,一身(光彩夺目)的羽毛,凑成了骄傲的大公鸡。
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一身(雪白的毛),加上(短短的尾巴),就成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
(一对灵敏的耳朵),(一身光亮的毛),(加上四条腿),(这就是我家的大花猫)。
第二课时(一)感受小燕子的动态美。
——理解体会燕子在微风阳光中活动:“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
这一动态描写,突出了燕子欢快、动作轻灵迅疾的特点。
1.复习怎样读懂长句子。
在朗读中理解感悟。
2.细细体会:“斜着身子”——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掠过”——体会燕子飞行速度之快;“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自由飞翔——为这湖光春色增添了动势和情趣,使这早春美景生气勃勃,令人神往。
师:如此活泼可爱的小燕子飞入了春天这美丽的画卷中,自然令春天变得更加生机勃勃、趣味盎然。
那么,小燕子究竟是怎样为春天增添生趣的呢?出示两幅图(1)请学生找到相对应的句子(图片下出示句子)(2)读读句子,结合有关的词句来说说燕子是如何为春天添趣的,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组合作。
(教师随机点评:飞得快,为春天增添生机;像个小画家,灵活而调皮。
)(3)体会到了之后,读好这些有趣的情景。
多种形式读。
(二)感受小燕子的静态美。
——体会“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这一比喻生动而形象,描绘出燕子的静态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赞美的思想感情。
1.师:燕子在飞行时添趣,在他不动的时候,飞倦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2.朗读感悟。
3.细细体会:为什么说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痕"-——使得细线更具美感,远望去就像什么从天上飞过留下的痕迹。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这电线上,这"落"字你觉得怎么样?"落"——写出了小燕子的轻盈、迅速。
"这多么像曲谱啊"还加上"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良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动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更具体地写出了远看燕子、电线的特点4.展开想象。
谈谈你的感受,请你联想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我仿佛听到了——师:飞倦的燕子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在作者的眼中,燕子真是——伶俐可爱,燕子真是——春天的使者!(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从燕子的外形,写到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接着从燕子飞行的美,又写到它信息的美。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
春天因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为有了春天的衬托,又显得更矫健。
(四)练习:《燕子的自述》1.模样2.赶来了3.飞行4.停息学生口述;——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
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
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
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
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
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板书设计]第一课时:燕子春天一身羽毛细雨一对翅膀凑微风一个尾巴柔柳第二课时:飞行的美(动) 停息的美(静)掠倦了落唧……的一声几痕细线已经几个小黑点沾像正待演奏的曲谱荡《燕子》的教学反思:《燕子》是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的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佳作,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
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工作:1、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教学的形象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
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2、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
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
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
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3、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从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
同时我适当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路”的作用。
然后我又巧妙的创设说话情境,让学生们运用写作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投入听说训练中,从而学得更扎实,更灵活,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了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