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合集下载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36页PPT文档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36页PPT文档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
(二)电离室的饱和特性
电离辐射在空气中产生的正负离子,在没有外加电场 的作用或电场强度不够大时,会因为热运动由密度大处向密度 小处扩散,导致宏观的带电粒子流动,称为离子、电子的扩散 运动。
同时,正离子与负离子在到达收集极前可能相遇复 合成中性的原子或分子,这种复合会损失一部分由电离辐射产 生的离子对数,从而影响电离效应与电离室输出信号之间的对 应关系。
自由空气电离室一般为国家一级或 二级剂量标准实验室所配置,作为 标准,在现场使用的电离室型剂量 仪进行校准,并不适合于在现场如 医院使用。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
(二)指形电离室
指形电离室是根据自由空 气电离室原理,为便于常 规使用而设计的。图a表示 的电离室设想有圆形空气 外壳,中心为充有空气的 气腔。假定空气外壳的半 径等于电离辐射在空气中 产生的次级电子的最大射 程,满足进去气腔中电子 数与离开的相等,电子平 衡存在。此条件下的电离 室可认为与自由空气电离 室具有等同功能。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
(三)电离室的杆效应
电离室的灵敏度,也会受到电离室金属杆和电缆在电 离辐射场中的被照范围的影响。因为电离室的金属杆和绝缘体 及电缆,在电离辐射场中会产生微弱的电离,叠加在电离室的 信号电流中,形成电离室杆的泄漏,这叫做杆效应。
实验表明,对于X(γ)射线,杆效应表现有明显的能量 依赖性,能量越大,杆效应越明显。而对于电子束,表现不甚 明确。另一特点是,当电离室受照范围较小时,杆效应变化较 大。当受照长度超过10cm时,基本不再变化。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
一、电离室的工作机制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的基本过程是:通过测量电离辐 射在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次级粒子的电离电荷量,由计 算得出吸收剂量。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原理
在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离子对被收集并形成电离电流,该电流与进入电离室的辐射 剂量成正比。
测量步骤
01
02
03
校准
在已知剂量率下对电离室 进行校准,确定其响应与 剂量率之间的关系。
测量
将电离室放置在待测位置, 记录其输出的电离电流。
计算
根据电离电流和校准数据, 计算出待测位置的吸收剂 量。
测量误差来源
吸收剂量和电离室的关系
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是描述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沉积的量,通常以戈瑞(Gy)为单位。
电离室与吸收剂量的关系
电离室通过测量电离辐射在其中的电离效应,可以间接测量吸收剂量。电离室内部充有惰性气体,当电离辐射进 入电离室时,会在气体中产生电子和离子对,这些电子和离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电流,通过测量这个电流即可推 算出吸收剂量。
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优化电离室结构设计
通过改进电离室内部结构,减少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提高测量精 度。
引入先进技术
运用新型材料、传感器和信号处理技术,提高电离室的响应速度和 稳定性。
建立标准与校准
制定更严格的电离室标准,建立完善的校准体系,确保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开发新型电 用的剂量,确保治疗剂量准确可靠, 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电离室可用于测量放射治疗计划中剂 量分布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和优化治 疗方案。
剂量验证与校准
电离室可用于测量放射治疗设备的输 出剂量,进行剂量验证和校准,确保 设备性能稳定可靠。
在放射诊断中的应用
放射成像质量评估
环境监测
扩大电离室在核设施周围环境监测、核应急响应等领域的应用。
核医学成像
开发适用于核医学成像的电离室,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电离辐射剂量学

电离辐射剂量学
物理学与工程学
结合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研究新型电离辐射剂量测量技术的物理机制和工程实现,提高测量技术的可靠 性和实用性。
环境科学
将电离辐射剂量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研究环境中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为环境保 护和公共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电离辐射剂量学在医学、工业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
特性
电离辐射具有穿透性、能量沉积性和电离作用等特性,使其在医学、工 业、科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本概念
吸收剂量 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所吸收的电离 辐射能量,单位为焦耳每千克 (J/kg)。
剂量学参数 描述电离辐射剂量学特性的参数, 包括吸收剂量、照射量、剂量当 量等。
照射量 表示电离辐射在空气中产生的一 次电离的平均电荷量,单位为库 仑每千克(C/kg)。
总结词
热释光是一种通过测量热释发光信号来推算辐射剂量的方法,利用的是某些物质在受辐射照射后能够存储能量并 在加热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详细描述
热释光剂量计通常由涂有发光材料的玻璃或塑料制成。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时,发光材料会吸收能量并存储起来。 测量时通过加热使存储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通过光电倍增管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计数,从而推算出吸收 的剂量。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的
探究电离辐射剂量与生物效应之 间的关系,为辐射防护和放射医 学提供科学依据。
意义
保护人类免受辐射危害,促进核 能技术的安全应用,推动相关领 域的发展。
02 电离辐射剂量学基础
电离辐射概述
01
电离辐射
是一种能够使物质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被剥离,导致物质电离的辐射。
02 03
分类
根据来源,电离辐射可以分为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两类。天然辐射主要 来自地球上的放射性物质和宇宙射线,而人工辐射则主要来自核设施、 医疗设备等人为活动。

肿瘤放射物理学-第七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肿瘤放射物理学-第七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05:50
4
电离室的灵敏体积是指通 过收集极边缘的电力线所 包围的两个电极间的区域。 在灵敏体积外的电极称为 保护环,其作用时使灵敏 体积边缘外的电场保持均 匀,并同时使绝缘子的漏 电流不经过测量回路,减 少对信号的影响。
05:50
5
在实际应用中,电离室的输出信号电流在10-10A量级,为弱 电流,必须经过弱电流放大器(静电计)对其进行放大,此 类静电计通常称为剂量测量仪。如下图所示,静电计实际上 就是一个负反馈运算放大器。以三种方式测量电离室的输出 信号:
05:50
23
(一)中低能X(γ)射线吸收剂量的测量
根据照射量的定义,如果用于测量的指形电离室符合条 件①室壁由空气等效材料制成;②室壁厚度(或加平衡帽后) 可达到电子平衡;③气腔体积可精确测定,则可以用来直接 测量照射量,再转换为吸收剂量。
(3-18)
05:50
24
对中低能X(γ)射线来说,电子平衡能够建立,介质中的 吸收剂量可用相同位置处的照射量进行转换。
它影响射野输出因子的测量精度。
05:50
17
(四)电离室的复合效应: 电离室即使工作在饱和区,也存在正、负离子复合效应的 影响。 复合效应的校正,通常采用称为“双电压”的实验方法。 具体做法:对相同的辐射场,电离室分别加两种不同的工作 电压V1和V2,其中V1为常规工作电压,并且V1和V2的比 值要大于或等于3,得到不同工作电压时的收集电荷数Q1 和Q2,然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复合校正因子: Ps=a0+a1(Q1/Q2)+a2(Q1/Q2)2 式子中,ai为实验拟合系数。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的a1值 分别列于书上Page50的表3-2,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3

第七章放射线的测量

第七章放射线的测量

光子能量 水 骨骼 肌肉 光子能量 水 骨骼 肌肉
0.010MeV 0.020MeV 0.030MeV 0.040MeV 0.050MeV 0.060MeV 0.080MeV 0.100MeV 0.200MeV 0.300MeV 0.400MeV
35.35 34.15 33.68 34.03 34.57 35.08 36.12 36.74 37.71 37.44 37.44

Dkq e X (Gy)
ω为电离一对离子所需平均电离能= 33.73 eV
Dkq 33.73 X (Gy)
• 经试验得知,在满足电子平衡的前提下,1库仑/千克 的照射量,能使每千克标准空气吸收射线的能量为 33.73戈瑞。
2、在任意介质中的吸收剂量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知道生物组织中物质的吸收剂 量,直接测量组织的吸收剂量比较困难,需要借助体 模进行测量。通过有无体模对测得射线在空间一点的 吸收剂量进行换算比较,得出任意介质的吸收剂量和 照射量的关系:
由于辐射使温度升高的值T只有10-2 10-3 °C,故测量技术要求很高,只能做标 准仪器校对其它测D的仪器.
二. 吸收剂量的测量 1、基本测量——量热法
介质
D dE dE dT dm dT dm
热电偶 吸收体
量热法(calorimetry) 测量物体温度的变化来确定吸收剂量的方法 是测量介质中的吸收剂量最直接、最基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 当介质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介质所吸收的辐射能量 除少部分可能引起化学反应外,主要会转换成热能 从而导致该介质温度的升高 温度的变化直接反映了介质吸收辐射能量的程度 由此可确定介质的吸收剂量
热释光材料的剂量响应依赖于许多条件 因此校准要在相同条件 如同一读出器,近似相同的辐射质和剂量水平下进行 经过严格校准和对热释光材料的精心筛选 测量精度可达到95%—97%

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一)——吸收剂量的测量和加速器的刻度

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一)——吸收剂量的测量和加速器的刻度

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一)——吸收剂量的测量和加速器的刻度张绍刚【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09(022)004【摘要】目的:使患者肿瘤获得均匀、准确的照射剂量,重要器官得到保护,正常组织尽可能少的受到照射.方法:①根据IAEA TRS277报告(97年版)<光子与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测量>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89-2001<外照射辐射治疗源>的有关内容,介绍对加速器、钴-60治疗机产生的医用高能电离辐射,在水模体中吸收剂量的测量和对加速器的剂量刻度.②通过医生确定的给予肿瘤照射的组织剂量,计算出在特定条件下,对应于加速器上的剂量仪应给出的处方剂量.③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剂量测算中有关治疗水平剂量计与安装在加速器机头里的监督剂量仪以及射野特性、射束质、输出剂量的质保措施.结果:对此,全文除文字上的论述外,在各有关章节上笔者都较为详实的列举了一些实例进行计算,给出了定量的结果.结论:严格、准确的吸收剂量测量(包括加速器的剂量刻度)和处方剂量的计算以及加对速器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是治愈肿瘤的最基本的保证.【总页数】10页(P1-10)【作者】张绍刚【作者单位】北京医院,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74【相关文献】1.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二)——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 [J], 张绍刚2.放射治疗中常规剂量的测算(之三)——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J], 张绍刚3.医用加速器高能光子束水吸收剂量测量及不确定度分析 [J], 王志鹏; 王坤; 金孙均; 杨小元; 范耀东; 张健4.水量热法加速器光子水吸收剂量绝对测量与国际比对 [J], 王坤;张健;王志鹏;金孙均;杨小元;刘福斌5.使用比释动能校准因子测量直线加速器吸收剂量的方法 [J], 林清森;陈涛;袁清伟;郝连花;张金岭;赵汝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七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第七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如上所述,空气气腔中所产生的电离电荷,是由四周室壁 中的次级电子所产生。 •为了使指形电离室与自由空气电离室具有相同的效应,它 的室壁应与空气外壳等效,即在指形电离室壁中产生的次级
电子数和能谱与空气中产生的一样。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究所
•通常用作室壁材料的石墨,酚醛树脂和塑料,其有效原子
序数略小于空气的有效原子序数,这种室壁材料在空气气腔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究所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制成自由空气电离室
主要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平
板型电极构成,极间相互 绝缘并分别连接到电源高 压的正负端,电极间充有 空气。构成电离室的一个
极板与电源高压的正端或
负端相连,另一极板与静 电计输入端相连,称为收 集极。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究所
电离室的灵敏体积是指通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究所
当电离室工作电压较低时,正负离子的复合与扩散作用显 得较为突出。如下图所示:当入射电离辐射的强度不变时, 电离室的输出信号电流 I 随工作电压 V 变化的关系,称为 “电离室的饱和特性”。图中 OA 段,电离室工作电压逐 渐增高,离子或电子的飘移速度加大,逐渐克服复合与扩 散作用的影响,输出信号电流也逐渐增加。
电离室具有等同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究所
南方医科大学医疗仪器研究所
(二)指形电离室
如果将图a的空气外壳压缩,
则可形成图 b 所表示的固态的 空气等效外壳。所谓空气等效 就是该种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 与空气有效原子序数相等。 由于固体空气等效材料的 密度远大于自由空气的密度,
该种材料中达到电子平衡的厚
(二)指形电离室
指形电离室是根据自由空气电 离室的原理,为便于常规使用而设 计的。图 a 表示的电离室设想有圆 形空气外壳,中心为充有空气的气

肿瘤放射物理学-物理师资料-32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

肿瘤放射物理学-物理师资料-32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

OA段: 逐渐克服复合与扩散的影 响,电流↑。 AB段: 复合与扩散消除,电流基 本保持恒定。 BC段: 产生碰撞电离,电流↑。
(三)电离室的杆效应
电离室的金属杆和绝缘体及电缆,在辐射场中,会产生微弱 的电离,叠加在电离室的信号电流中,影响电离室的灵敏度,这 一效应称为杆效应。电离室的杆效应一般较小(<1%),但也有 的电离室会高达10%,在实际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并给予校正。
(六)温度气压效应
对非密闭电离室,电离室空腔中的空气密度随环境的温度和气压 而变化。 对温度和气压的校正公式为:
K pt
273.2 t 273.2 T
1013 p
此处,t和p分别为测量现场的温度和气压,t的量纲为 0C,p的量纲 为 mbar(毫巴),T为国家标准实验室校准该电离室时(包括静电计) 的温度,一般都转换为20 0C。
(四)电离室的复合效应
电离室工作在饱和区中也还是存在复合效应,可采取“双电 压法”作校正。电离室分别在两个电压V1和V2下,收集的电荷分 别为Q1和Q2。V1为正常工作电压,V1和V2的比值要大于3。利 用二次多项式计算复合校正因子PS。
Ps a0 a1(Q1 / Q2 ) a2 (Q1 / Q2 )2
上通过,从而产生噪声,即绝缘子的漏电流。
电离室的形状、大小、室壁材料以及所充气体成分、压 强等都要根据入射粒子的性质、测量要求来确定。 例如,
测量α粒子能量时,要求电离室的容积和气压能使α粒 子的能量全部损失在灵敏区内;
测量γ射线强度时,宜采用高原子序数材料.以增加γ 射线的光电截面。
(二)指形电离室(thimble chamber)
二、电离室的工作特性
实际使用时,必须了解电离室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注意掌握正 确的使用方法和给予必要的修正。 (一)电离室的方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二)电离室的饱和特性 电离辐射在空气中产生的正负离子,在没有外加电场的作 用或电场强度不够大时,会因热运动由密度大处向密度小 处扩散,导致宏观的带电粒子流动,称为离子,电子的扩 散运动。 同时,正离子与负离子在到达收集极前可能相遇复合成中 性的原子或分子,这种复合会损失一部分由电离辐射产生 的离子对数,从而影响电离效应与电离室输出信号之间的 对应关系。
第七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00:39
1
一、电离室的工作机制
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的基本过程是:通过测量电离 辐射在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次级粒子的电离电 荷量,由计算得出吸收剂量。
00:39
2
(一)电离室基本原理
两个互相平行的电极之间充满空气,虚线所包括的范围称 为电离室灵敏体积。当电离辐射,如X或γ射线射入这个灵敏体 积内,与其中的空气介质相互作用,产生次级电子。这些电子 在其运动径迹上使空气中的原子电离,产生一系列正负离子对。 在灵敏体积内的电场作用下,电子、
因此,选用有效原子序数略大的材料,制成中心收集电极, 可补偿室壁材料的不完全空气等效。
00:3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二、电离室的工作特性
(一)电离室的方向性 电离室本身有角度依赖性,其正 确的使用方法是,平行板电离室 应使其表面垂直于射束中心轴, 指形电离室应使其主轴线与射束 中心轴的入射方向 相垂直。
00:39
00:39
4
电离室的灵敏体积是指通 过收集极边缘的电力线所 包围的两个电极间的区域。 在灵敏体积外的电极称为 保护环,其作用时使灵敏 体积边缘外的电场保持均 匀,并同时使绝缘子的漏 电流不经过测量回路,减 少对信号的影响。
00:39
5
在实际应用中,电离室的输出信号电流在10-10A量级,为弱 电流,必须经过弱电流放大器(静电计)对其进行放大,此 类静电计通常称为剂量测量仪。如下图所示,静电计实际上 就是一个负反馈运算放大器。以三种方式测量电离室的输出 信号:
1、测量输出电荷量 2、测量输出电流 3、测量输出回路中形成的电压信号。
自由空气电离室一般为国家一级或 二级剂量标准实验室所配置, 作为标准,在现场使用的电离室型剂量仪进行校准,并不适 合于在现场如医院使用。
00:39
6
(二)指形电离室
指形电离室是根据自由空气电
离室的原理,为便于常规使用而设
计的。图a表示的电离室设想有圆形
00:39
10
如上所述,空气气腔中所产生的电离电荷,是由四周室壁 中的次级电子所产生。
为了使指形电离室与自由空气电离室具有相同的效应,它 的室壁应与空气外壳等效,即在指形电离室壁中产生的次级 电子数和能谱与空气中产生的一样。
00:39
11
通常用作室壁材料的石墨,酚醛树脂和塑料,其有效原子 序数略小于空气的有效原子序数,这种室壁材料在空气气腔 中产生的电离电荷也略少于自由空气电离室。
正离子 分别向两极漂移,使相 应极板的感应电荷量发生变化, 成电离电流。在电子平衡条件下 测到的电离电荷,理论上应为次 级电子所产 生的全部电离电荷。
00:39
3
根据以上原理可以制成自由空气电离室
主要由两个相互平行的平 板型电极构成,极间相互 绝缘并分别连接到电源高 压的正负端,电极间充有 空气。构成电离室的一个 极板与电源高压的正端或 负端相连,另一极板与静 电计输入端相连,称为收 集极。
由于固体空气等效材料的 密度远大于自由空气的密度, 该种材料中达到电子平衡的厚 度可远小于自由空气的厚度。
00:39
9
(二)指形电离室
图c就是根据上述思想设计 而成的指形电离室的剖面图。指 形电离室的材料一般选用石墨, 它的有效原子序数小于空气 ( 7.67 ) 而 接 近 于 碳 ( 6 ) 。 其 表面涂有一层导电材料,形成一 个电极。另一个收集电极位于中 心。
空气外壳,中心为充有空气的气腔。
假定空气外壳的半径等于电离辐射
在空气中产生的次级电子的最大射
程,满足进入气腔中的电子数与离
开的相等,电子平衡存在。此条件
下的电离室可认为与自由空气电离
室具有等同功能。
00:39
7
00:39
8
(二)指形电离室
如果将图a的空气外壳压缩, 则可形成图b所表示的固态的 空气等效外壳。所谓空气等效 就是该种物质的有效原子序数 与空气有效原子序数相等。
00:39
15
AB段内,由于复合与扩散影响已基本消除,信号电流不再 随工作电压改变而保持稳定,此段称为电离室的饱和区。 电离室正常工作时,其工作电压应处于这一范围。随着工 作电压的继续提高,BC段电离室内电场过强,因离子或电 子运动速度加大,产生碰撞电离,离子数目变大,信号电 流急剧上升,超出电离室正常工作状态。
饱和区
00:39
16
(三)电离室的杆效应 电离室的灵敏度,也会受到电离室金属杆和电缆在电离辐 射场中的被照范围的影响。因为电离室的金属杆和绝缘体 及电缆,在电离辐射场中会产生微弱的电离,叠加在电离 室的信号电流中,形成电离室杆的泄漏,这叫做杆效应。 实验表明,对于X(γ)射线,杆效应表现有明显的能量依赖 性,能量越大,杆效应越明显。而对于电子束,表现不甚 明确。另一特点是,当电离室受照范围较小时,杆效应变 化较大,当受照长度超过10cm时,基本不再变化。
00:39
14
当电离室工作电压较低时,正负离子的复合与扩散作用显 得较为突出。如下图所示:当入射电离辐射的强度不变时, 电离室的输出信号电流I随工作电压V变化的关系,称为 “电离室的饱和特性”。图中OA段,电离室工作电压逐 渐增高,离子或电子的飘移速度加大,逐渐克服复合与扩 散作用的影响,输出信号电流也逐渐增加。
它影响射野输出因子的测量精度。
00:39
17
(四)电离室的复合效应: 电离室即使工作在饱和区,也存在正、负离子复合效应的 影响。 复合效应的校正,通常采用称为“双电压”的实验方法。 具体做法:对相同的辐射场,电离室分别加两种不同的工作 电压V1和V2,其中V1为常规工作电压,并且V1和V2的比 值要大于或等于3,得到不同工作电压时的收集电荷数Q1 和Q2,然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复合校正因子: Ps=a0+a1(Q1/Q2)+a2(Q1/Q2)2 式子中,ai为实验拟合系数。不同类型的电离辐射的a1值 分别列于书上Page50的表3-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