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总结word版本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

高一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

高一生物所有实验归纳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科目,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

在我上高一的这一年里,我们学习了许多生物实验,下面我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细胞实验1. 细胞观察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特点和结构。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显微镜,了解了细胞的基本组成,进一步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

2. 玫瑰红细胞观察实验这个实验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玫瑰红细胞,让我们了解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能很好地理解红细胞携氧的原理和重要性。

二、生态实验1. 光合作用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将水生植物或陆生植物放置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观察其气泡产生量来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生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和能量获取的重要途径。

2. 蚯蚓的光照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蚯蚓在光照下的行为变化,了解了蚯蚓对光照的适应性和光照对蚯蚓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蚯蚓喜欢在较暗的环境下生活,这与其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有关。

三、遗传实验1. 果蝇的杂交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对果蝇的遗传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我们通过观察果蝇群体的基因表现,可以推断出基因的遗传方式,进一步探究遗传规律和基因突变对组合特征的影响。

2. 分离孟德尔遗传实验这个实验通过利用豌豆植物的自花授粉实验,让我们观察和分析孟德尔遗传的规律。

通过自花授粉,我们可以观察到基因型和表型的比例,进一步了解分离定律和基因的传递方式。

四、生物化学实验1. 糊精酶的观察实验这个实验通过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糊精酶,观察其对淀粉水解的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糊精酶能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从而说明了糊精酶在生物体内起到的重要作用。

2. 酵母发酵实验酵母发酵实验是通过观察酵母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气泡来了解发酵反应。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呼吸作用中的发酵过程,加深对酵母的认识。

综上所述,高一生物的所有实验都让我们在理论知识之外,加深了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 实验原理:生物组织中常见的糖类是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 实验材料:苹果、梨、白萝卜、肉类(猪肝)、蛋类(鸡蛋)、淀粉。

3. 实验步骤:取样-研磨-过滤-取样-水浴加热-观察。

4. 实验结论: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该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

二、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 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原生质层会逐渐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2. 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mL蔗糖溶液、清水。

3. 实验步骤:制作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滴加清水-观察。

4.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发生变化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说明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有关。

三、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 实验材料:酵母菌、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气球、锥形瓶。

3. 实验步骤:取适量酵母菌-加入葡萄糖溶液-密封培养-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

4. 实验结论:通过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产生,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b、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c.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试剂成分斐林试剂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双缩脲试剂0.1g/ml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0.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是否混合?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斐林试剂:混合后再滴加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双缩脲试剂:先加双缩脲试剂A后加双缩脲试剂B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是否加热?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不加热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实验原理: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察看几种细胞(必修一P7)1、是低倍镜仍是高倍镜的视线大,视线光亮?为何?低倍镜的视线大,经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线小,经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何要先用低倍镜察看清楚后,把要放大察看的物像移至视线的中央,再换高倍镜察看?假如直接用高倍镜察看,常常因为察看的对象不在视线范围内而找不到。

所以,需要先用低倍镜察看清楚,并把要放大察看的物像移至视线的中央,再换高倍镜察看。

3、用变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可以?不可以。

用高倍镜察看,只要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简单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察看的步骤和重点是什么?答:( 1)第一用低倍镜察看,找到要察看的物像,移到视线的中央。

( 2)转动变换器,用高倍镜察看,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资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率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线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线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线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线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响。

1、可溶性复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积淀。

2、脂肪能够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响。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好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响。

)二实验资料1、做可溶性复原性糖判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察看。

)2、做脂肪的判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 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_中央__;(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__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_细_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3、放大倍数越大,__目__镜越短;__物__镜越长,距装片距离越_近____。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__颜色_反应】(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__斐林___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在加热作用后产生_砖红色___色沉淀。

这种试剂要___现配现用______,水浴加热。

2、实验材料:_梨浆,苹果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_橘红色;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__红色2、实验过程:选材(以__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临时装片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_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_低_倍镜,再换_高__倍镜)。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双缩脲__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_色反应)2、实验过程: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_A液__ 加入双缩脲试剂_B液___ 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1、实验原理:淀粉遇_碘液___变_蓝色___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_碘液___ 观察颜色反应。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实验原理:___甲基绿_将细胞核中的DNA染成_绿___色,_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染成_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__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剂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___2、实验过程: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8%盐酸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3、实验结果:真核的DNA主要存在于_细胞核_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细胞实验1. 细胞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 细胞的染色体: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了解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3. 细胞分裂的控制:通过观察洋葱根尖的有丝分裂过程,了解细胞分裂的控制机制。

二、生物分子实验1. 蛋白质的检测:利用双苯胺法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2. 糖的检测:使用贝氏试剂检测食品中的糖含量。

3. 淀粉的检测:利用碘液检测食品中的淀粉含量。

4. 脂肪的检测:利用酚酞试剂检测食品中的脂肪含量。

三、生物基因实验1. 基因的提取:通过提取植物细胞中的DNA,观察DNA的提取过程。

2. 基因的转化: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实现基因转化。

3. 基因的扩增: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DNA进行扩增,以获得足够的DNA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四、生物生态实验1. 光合作用的观察:通过观察水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释放量,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呼吸作用的观察:通过观察动物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了解呼吸作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

3.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通过观察不同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了解各种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五、遗传实验1. 食物中的遗传物质:通过提取食物中的DNA,观察不同食物中的DNA含量和特征。

2. 基因型的推测:通过观察果蝇的眼色和翅膀形态,推测果蝇的基因型,并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

3. 基因突变的观察:通过观察果蝇突变体的表型变化,研究基因突变对个体特征的影响。

六、生物进化实验1. 演化的证据: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化石和现存物种的形态特征,研究演化的证据和演化的过程。

2. 自然选择的模拟:通过模拟环境中的资源竞争和适应性选择,观察种群的变化和进化过程。

以上是高一必修一生物实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这些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生物提供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总结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一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必修一高中生物实验总结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

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

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

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共54页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共54页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总结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
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
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

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
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节?视野应适当调暗一些,可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来采光或缩小光圈。

(8)在强光照射下,叶绿体的向光面有何变化?叶绿体的受光面积较小有一面面向光源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

1、材料: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一)洋葱根尖的培养
(二)装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

时间:3~5min .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