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单项选择题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言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语言的物理特性B. 语言的社会功能C. 语言的结构和功能D. 语言的起源和发展2. 语音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语言的语法结构B. 语言的词汇构成C. 语言的发音机制D. 语言的书写形式3. 下列哪个不是语言学的分支?A. 语音学B. 语法学C. 词汇学D. 化学4. 语言的最小意义单位是什么?A. 音素M. 词汇C. 语素D. 句子5. 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哪一方面?A. 语言的发音B. 语言的意义C. 语言的书写D. 语言的语法6. 语言的词汇量是如何增长的?A. 通过新词的创造B. 通过旧词的淘汰C. 通过语言的混合D. 通过语言的简化7. 什么是语言的方言?A. 一种语言的书面形式B. 一种语言的口头形式C. 一种语言的地区变体D. 一种语言的官方标准8. 语言的同化现象是指什么?A. 语言的统一B. 语言的分化C. 语言的借用D. 语言的变异9. 语言的转换是指什么?A. 语言的翻译B. 语言的转写C. 语言的转述D. 语言的转换10. 什么是语言的语境?A. 语言的使用环境B. 语言的书写环境C. 语言的发音环境D. 语言的语法环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语言学的两大分支是________和________。
12. 语言的音位系统是由________构成的。
13. 语言的语法规则包括词法规则和________。
14. 语言的词汇化是指________转化为词汇的过程。
15. 语言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在________中的使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语言的交际功能。
17. 简述语言的规范性与变异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9. 论述语言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20. 请分析一种方言的形成过程,并讨论其对标准语的影响。
语言学概论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
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合符号原则上不是任意的,是有理据的B、正是由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语言是可变的C、最基本的单纯初始符号都是任意的D、任意性是指一个符号先由某一个群体约定,继而向周围扩散推广2、关于书面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经过加工和提炼,比较规范,所以,语言研究应该首先研究书面语B、书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C、任何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D、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主要是风格上差异3、产生与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叶的语言学被称为( )A、结构主义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社会语言学D、功能语言学4、组合关系现在一般称为( )A、联想关系B、类聚关系C、句法功能D、语义组合5、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中,区别不同的意义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的是( )A、音高B、音强C、音长D、音色6、元音和辅音本质区别是( )A、元音的发音可以延长,辅音不可以B、元音发音响亮,辅音不响亮C、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辅音一定受阻D、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均衡紧张;辅音则不然7、[ε]的发音特征是( )A、舌面前高不圆唇B、舌面后高不圆唇C、舌面前半高不圆唇D、舌面前半低不圆唇8、下面各项中,都是浊辅音的一组是( )A、[t§ ½]B、[d §]C、[b z]D、[p k]9、“升帐”的“帐”和“热胀冷缩”的“胀”,其理据性体现在( )A、初始性B、同源性C、拟声性D、复合性10、构成“语言、身体”这两个词的语素的类型是( )A、都是成词语素B、都是不成词语素C、“语”和“言”是成词语素,“身”和“体”是不成词语素D、“语”和“言”是不成词语素,“身”和“体”是成词语素11、“伟大、美好、性急、霜降”等词的构造方式是( )A、都是陈述式B、都是并列式C、前两个是陈述式,后两个是并列式D、前两个是并列式,后两个是陈述式12、结构形式大多相当于句子的“语”是( )A、谚语B、成语C、惯用语D、格言13、正是因为什么样的特性,才是语法规则是一种简明的规则,只需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 )A、抽象性B、递归性C、系统性D、稳定性14、下列关于“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组合规则关注的是线性搭配问题,聚合规则研究同功能的替换问题B、组合规则是现实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C、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是结构主义语法学提出的D、组合规则、聚合规则各自独立15、英语的man—→men采用的语法手段是 ( )A、屈折变化B、变换重音的位置C、变化中缀D、异根16、把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写成“他”、“她” ( )A、表示性范畴B、表示格范畴C、表示人称范畴D、什么语法范畴都不表示17、下面关于语义模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义反映的对象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B、词义的中心是明确的C、有不少词的词义是精确的D、模糊性影响了人们的交际,所以要多造一些专有名词18、“阿Q圆圆地画了一个圈儿”中的“圆圆地”语义指向( )A、阿QB、画C、圈儿D、没有指向19、“连老王都打了”是一个歧义结构,歧义的原因是( )A、词汇意义不同造成歧义B、句法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C、句法结构层次不同造成歧义D、语义结构不同造成歧义20、关于自源文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是意音文字B、都是词语文字C、都是语素文D、都采用了假借字直接表音21、人类几种古老文字的原始字形,都是( )A、象形的B、会意的C、表音的D、假借的22、语言的发展演变是不平衡的,变化最慢的是( )A、语音B、词汇C、语法D、修辞23、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语言的( )A、语言的借用和吸收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24、关于语言能力,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能力指语言表达能力B、语言能力指利用语言进行思考的能力C、语言能力指不同年龄段获得语言的能力D、语言能力指人类的大脑为人类提供了掌握语言的先天基础25、普遍语法的提出者是( )A、洪堡特B、索绪尔C、乔姆斯基D、布洛卡26、下面对中介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介语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B、中介语是儿童学习母语过程中的过渡语C、中介语两个母语背景不同的人使用的共知的第三种语言D、中介语是科技语言系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22年4月自考《语言学概论》单项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2年4月自考《语言学概论》单项选择题真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541)1、文字起源于()A.图画B.结绳C.结珠D.实物【答案】A.图画2、“爱情好比小偷,春天就是窝主”运用的修辞格是()A.比喻B.倒置C.插断D.降格【答案】D.降格3、舌面元音中的“前高不圆唇”元音是()A.[o]B.[a]C.[u]D.[i]【答案】D.[i]4、“我爸爸爱看电视”是按((我+爸爸)+(爱+(看+电视)))这样的方式组合的,这体现了语言符号的()A.层次性B.自然性C.顺序性D.功能性【答案】A.层次性5、论文属于书面语体中的()A.宣传体B.应用体C.科学体D.文学体【答案】C.科学体6、下列文字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AA英语 B.古汉字C.古希腊文字D.喃字【答案】B.古汉字7、语音的本质属性是()A.物理属性B.生理属性C.心理属性D.社会属性8、下列各种文字中属于自源文字的是()A.口文假名B.阿拉伯文字C.希腊文D.汉字【答案】D.汉字9、下列各种语言中,与英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法语B.拉丁语C.德语D.斯拉夫语【答案】C.德语10、下列各项中属于唇齿清擦音的是()A.[s]B.[Z]C.[f]D.[v]【答案】C.[f]11、现在仍在使用的自源文字是()A.苏美尔文字R玛雅文字C.汉字D.古埃及文字【答案】C.汉字12、标写语音的书面符号叫()A.音素B.音位C.音标D.音读【答案】C.音标13、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奠基人是著名语言学家()A.赵元任B.乔姆斯基C.海德格尔D.萨丕尔【答案】B.乔姆斯基14、“硬币正悄然退休”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仿拟B.排比C.夸张D.比拟【答案】D.比拟15、下列各项在现代汉语中属于不成词语素的是()A.企B.话C.地D.水16、下列各项中,谓词和变元之间属于动作与结果关系的是()A.写黑板B.打篮球C.织毛衣D.寄包裹【答案】C.织毛衣17、下列词语中包含词缀的是()A.馒头B.床头C.源头D.线头【答案】A.馒头18、下列反义词不属于相对反义词的是()A.高-矮B.男-女C.虚心-骄傲D.复杂-简单【答案】B.男-女19、人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现在一般认为最迟是()A.5-6岁B.7-8岁C9T0岁C12-13岁【答案】D.12-13岁20、音高取决于声波的()A.振幅B.数量C.长短D.频率【答案】D.频率21>儿童语言发展的非自空阶段一般出现在婴儿出生后的()A.前6个月 B.6个月到1岁C.1岁到2岁D.2岁以后【答案】A.前6个月22、不能再分解的字符是()A.符合字符B.记号C.单纯字符D.笔画【答案】C.单纯字符23、“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采用的修辞格式是()A.对称B.对比C.排比D.反复24、“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之所以被称作“语言相关论”,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A.思维决定语言B.语言决定思维C.语言和思维互不相干D.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答案】B.语言决定思维25、“天气热”中“天气”和“热”的关系是()A.聚合关系B.组合关系C.结合关系D.凝合关系【答案】B.组合关系26、掌管人的形象思维活动的是大脑的()A.左半球B.左半球的某些部位C.脑桥D.右半球【答案】D.右半球27、旧时称妻子为“贱内、拙荆、堂客”是一种()A.爱称B.敬称C.贬称D.面称【答案】C.贬称28、主要功能是用来“造句”的同一语法单位是()A.语素和语素组B.语素组和词C.词和词组D.词组和句子【答案】C.词和词组29、造成元音音质差别的因素主要是()A.声带是否振动B.气流受阻情况C.气流的强弱D.共鸣腔的不同形状【答案】D.共鸣腔的不同形状30、儿童语言发展进入复杂句阶段的时间一般是()A.2岁左右B.3岁左右C.5岁左右D.7岁左右【答案】C.5岁左右31、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是()A.双语B.洋泾浜C.中介语D.来源语32、隐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其最突出的特征是()A.其有排他性B.发音特殊C.没有书写形式D.不出声【答案】A.其有排他性33、下列关于现代汉语“椅子”和“沙发”两个词的类别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椅子”是复合词,“沙发”是单纯词B.“椅子”是单纯词,“沙发”是复合词C.“椅子”是汉语固有词,“沙发”是外来词D.“椅子”是单音节词,“沙发”是双音节词【答案】C.“椅子”是汉语固有词,“沙发”是外来词34、现代汉语中,[p][p 的区别特征是()A.塞音/边音B.送气/不送气C.清/浊D.舌尖中/舌尖前【答案】B.送气/不送气35、下列辅音,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是()A.[p]B.[t]C.[m]D.[n]【答案】D.[n]36、下列动宾词组中,动词和名词的语义关系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洗热水B.擦皮鞋C.吃大碗D.写毛笔【答案】B.擦皮鞋37、周代称“翁婿”为“甥舅”反映出远古就存在()A.群婚制度B.族外婚制度C.族内婚制度D.血亲婚制度【答案】B.族外婚制度38、辅音字母的创造者是()A.古埃及人B.玛雅人C.腓尼基人D.阿拉伯人39、下列词组中属于体词性词组的是()A.在下面B.穿红衣服的C.红着脸D.慢慢走【答案】B.穿红衣服的40、“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A.《论语•述而》B.《庄子•养生主》C.《韩非子•五蠹》D.《荀子•正名》【答案】D.《荀子•正名》41、汉语中与财物有关的汉字都从“贝”,如“货、资、购、赎、赠、赚”等,则可证明中国古代曾以贝壳作为钱来使用,这体现了()A.从词语的来源往往可以发现民族文化的踪迹。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语言”的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B.语言就是人们说出来的话C.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有声的口头语言D.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2.关于“言语活动”、“语言”和“言语”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B.“语言”是主要的,而“言语”是次要的C.“言语”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D.“语言”是从“言语活动”抽象出来的一个均质的系统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可以称为CA.传统语言学B.历史比较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社会语言学4.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BA.音渡B.音素C.音位D.音节5.[p‘]的发音特征是AA.双唇送气清塞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C.舌尖前送气清塞音D.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6.下列各项中,都是不圆唇元音的一组是D A.[i,u]B.[e,o]C.[A,y]D.[?,a]7.说话人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识地加上去的句重音是D A.节律重音B.语法重音C.固定重音D.强调重音8.下列关于语汇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DA.语汇是有意义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B.语汇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C.语汇是固定词组和熟语的总汇D.语汇是一种语言中词和语的总和9.从词的构造方式看,汉语“健儿”一词属于CA.单纯词B.派生词C.复合词D.简缩词10."下列各个汉语词语中的“子”是词根语素的是CA.笼子B.鸽子C.瓜子D.日子11."下列关于语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语法是关于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B.语法是说本族语的人的直觉知识和约定习惯C.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要素互不相关的规则D.语法是与语音、语汇等相比变化较慢的现象12."在“这些书我看过了”这个语言片段中,“这些书”和“我看过了”的性质是A.既是成分也是组合B.是成分,不是组合C.是组合,不是成分D.不是成分也不是组合13."下列关于词义模糊性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A.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模糊,中心区域明确B.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明确,中心区域模糊C.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中心区域都模糊D.词义所指范围边缘区域可能模糊14."“哈巴狗”和“狮子狗”指的是同一种狗,二者在词义上的主要差别是C A.理性意义不同B.语体色彩不同C.形象色彩不同D.语气意义不同15."下列各项中,含有降级述谓结构的是CA.他申请去北京进修B.你去请他比较好C.他取下了挂在墙上的地图D.他害怕老师批评他16."下列各项中,甲和乙之间是预设关系的是BA.(甲)他有一件西服——(乙)他有一件衣服B.(甲)他的西服破了——(乙)他有一件西服C.(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人借给他一本《红楼梦》D.(甲)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红楼梦》——(乙)那个学生借给他一本书17."1956年我国推行汉字简化方案,将繁体字改成简体字,这属于AA.正字法改革B.字符类型改革C.文字类型改革D.字符类型和文字类型改革18."汉语中的“基因”来自英语的gene,从该词产生的方式看,“基因”属于BA.纯粹音译词B.音译兼意译词C.意译词D.仿译词19."从语言的发展演变来看,语汇系统中最不易发生变化的是CA.通用语汇B.常用语汇C.基本语汇D.专用语汇20."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21."关于共同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已经消失B.并不意味着方言分歧将会扩大C.并不意味着方言最终将被取代D.并不意味着语言已经实现统一22."关于语言规范化的推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主要由权威机构提出具体的规范意见B.主要由权威机构强制推行C.主要通过教育机构、大众传媒等渠道向社会推行D.主要是一个积极引导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的过程23."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是B A.模仿说B.天赋说C.强化说D.刺激反应说24."基本上不能说话,但仍能听懂别人说话,这种症状的失语症是BA.失读症B.布洛卡失语症C.失名症D.维尔尼克失语症25."关于“中介语”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中介语”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B.“中介语”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C.即使是较高级的“中介语”也不能用于交际D.“中介语”越到外语学习后期发展就越慢26."词典最常见的分类是DA.语言词典和历史词典B.描写词典和历史词典C.百科词典和历史词典D.百科词典和语言词典二、多项选择题27."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这种现象叫弱化。
语言学概论真题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真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这一著名论断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2.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系统性最强的是(语音系统)3.下列辅音,在普通话中既能充当声母、又能充当韵尾的是()D [n]4.普通话“江”字读音所含音素的数量是()C.4个5.下列各组中,加点成分属于同一语素的一组是(土改.黄土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属于()B.成语7.汉语中“豆腐”一词在语流中往往念做,这种现象属于B.脱落8.“词法”也称()A.形态学9.汉语中不能表示“定指”的语法手段是()D.前面加上数量词的名词10.英语“Mary writed a letter”中动词的词形变化有错误,正确形式应该采用(B.屈折形式11.“团结”和“勾结”在词义上最主要的差别在于()B.感情色彩不同12.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叫做B.基本义13.下列关于反义词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C.一个词可以和几个不同的词互为反义词14.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C.语群15.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亲属语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16.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B.仿译词17.发散思维(外思维)活动不包括()A.记忆18.下列关于“大脑皮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用于控制人体的运动平衡和内脏功能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外语教学特点的是()D.典型性20.下列信息处理研究中,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项目是()D.机器自动翻译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的音节结构类型属于闭音节的有()A.天C.ballD.shape2.下列词语中,属于派生词的有()D.老婆E.老鼠3.词的理性意义包括()A.通俗意义B.科学意义4.下列关于语言发展演变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有()C.语言在不同地域的演变速度基本一致D.语汇的迅速发展会立即引起语音演变E.语法规则因地位重要而不易发生演变5.属于儿童语言获得过程中“语言阶段”的几个阶段是()B.单词阶段C.双词阶段D.简单句阶段E.复杂句阶段三、名词解释题1.重位:从音位分析的角度看,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以形成音位对立,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00541《语言学概论》精选习题集

《语言学概论》精选习题集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单项选择题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A.书面语B.文字C.口语D.体态2.首先提出“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B.索绪尔C.乔姆斯基D.萨丕尔3.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系统性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A.人们可以任意使用或创制语言符号B.语言符号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C.利用语言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D.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可以任意改变5.下列关于语言符号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B.语言符号的音和义不可分割C.语言符号音义关系具有任意性D.语言符号不能分解和重新组合6.“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这句话出自A.《论语·述而》B.《庄子·养生主》C.《韩非子·五蠹》D.《苟子·正名》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书面语的表述,正确的有A.是经过提炼的口语的书面形式B.与口语相比缺少了一些内容C.不存在与口语严重脱节现象D.会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历史E.不会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2.下列关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有A.语言成分的聚合类不限于词类B.组合关系是建立语言符号归类规则的基础C.组合关系体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D.聚合关系是在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E.組合关系可以体现在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成的整体中三、术语解释题1.符号2.句法自治四、简答题1.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2.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差别。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P56)本题考查口语和书面语的相关知识。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后有书面语,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因而,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
2.B(P58)本题考查“能指”和“所指”概念的提出者。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首先提出“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的语言学家是A.洪堡特B.索绪尔C.乔姆斯基D.萨丕尔2.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语言符号的A.任意性B.强制性C.离散性D.系统性3.下列各组辅音中,发音部位相同的一组是A.[m,n]B.[k, ]C.[p,d]D.[s, ]4.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A.音素B.重音C.音位D.音节5.下列关于“通用语汇”和“专用语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用语汇是全社会普遍使用的词语B.通用语汇包括基本语汇和常用语汇C.专用语汇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D.专用语汇的词语不会进入通用语汇6.构形语素属于A.虚词语素B.词根语素C.自由语素D.黏着语素7.从词的构造类型上看,汉语“动人”一词属于A.单纯词B.复合词C.派生词D.简缩词8.“老师鼓励我考大学”是A.主谓词组B.兼语词组C.连动词组D.复句词组9.下列各项中,谓词和变元之间属于动作与结果关系的是A.写黑板B.打篮球C.织毛衣D.寄包裹10.最早的表音文字是A.拉丁文字B.腓尼基文字C.古希腊文字D.古埃及文字11.传统上把汉字的单纯字符称为A.偏旁B.笔画C.记号D.独体字12.语法的演变之所以比语汇缓慢,是因为A.语法规则比较简单B.语法规则数量较少C.语法规则具有强制性D.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13.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属语言是社会完全分化的产物B.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C.语言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分别D.亲属语言间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14.下列几种社会方言中,具有排他性的一项是A.阶级习惯语B.行话C.隐语D.学生腔15.下列关于“语言规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规划是社会对语言的人为干预B.语言规划只涉及单纯的语言问题C.推广普通话属于语言规划的项目D.语言规划可由政府授权的机构实施16.认为“思维和语言各自发展,二者没有关系”的学者不包括A.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B.法国哲学家迪卡尔C.英国哲学家霍布斯D.苏联语言学家马尔17.目前对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比较一致的观点是A.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B.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C.思维对语言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语言决定思维D.语言对思维有一定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思维决定语言18.关于语言获得的原因,下列学说中偏重于内部条件解释的一项是A.天赋说B.摹仿说C.强化说D.刺激反应说19.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A.中介语阶段B.目标语阶段C.低平期D.高原期20.机器翻译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单词、句子、话语、篇章B.单词、句子、句群、篇章C.单词、句法、语义、语境D.语音、语法、语义、语用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下列关于韵律特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韵律特征包括音质变化B.韵律特征包括声调语调C.韵律特征是对比性特征D.韵律特征不能独立存在E.长短音不属于韵律特征22.下列各组中,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致的有A.花儿女儿刺儿B.莲子学子男子C.琵琶玻璃休克D.妈妈蛐蛐仅仅E.崇高聪明国家23.“白纸”的“白”和“白吃”的“白”是A.同音词B.同形词C.兼类词D.多义词E.形容词和副词24.下列各组词语中,可以构成最小语义场的有A.毛笔电笔眉笔B.银河黄河海河C.南瓜黄瓜冬瓜D.山头线头桥头E.货车客车军车25.下列关于“地域方言”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地域方言随社群分化而形成B.地域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变体C.地域方言有独立的结构系统D.语音差异是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E.地域方言间的差异一定小于语言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一名词解释都须举例.26.调位27.语法意义28.自源文字29.语音合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人们无法从汉语普通话“桃’’和“花”的语音形式(táo和huā)推知这两个语言符号的意义,却可以在知道“桃”和“花”意义的基础上推知语言符号“桃花”的意义.请根据语言符号的性质对这种现象作出说明.31.举例说明基本语汇的重要特点.32.科学实验是如何发现思维可以先于语言而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的证据的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33.比较和归纳下列汉语普通话音节和英语音节在音节类型上的异同.汉语:[kau55](高) [kau51](告) [t ia 55 ](江) [t u55](周)英语:[tr k](卡车) [sn u](雪) [faiv](五) [si ](唱)34.请分别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断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说明这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在语音形式上各有什么特点.A.想起来了B.北京人多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5.结合实例说明非理性意义在词义构成中的地位以及非理性意义的类型.36.举例说明双语现象的性质以及双语同语言转用的关系.本文源于中国大学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中的“言”属于:(A)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2. 人运用语言可以说出无限多的句子,这反映了语言的:(C)A. 民族性。
B. 符号性。
C. 生成性。
D. 系统性。
3. 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B)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
4. 从语言学分科来看,《语言学概论》课属于:(A)A. 一般语言学。
B. 具体语言学。
C. 共时语言学。
D. 历时语言学。
5. “我爱家乡”中“爱”和“家乡”:(B)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6. 汉语南方方言比北方方言更接近于古汉语,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D)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义项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B.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C.词义的主要内容是语法意义。
D.词义不包括语法意义。
8. 有人说语言是古代文化的“活化石”,这说明语言具有:(C)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文化录传功能。
D. 认知功能。
9.“衣领”是“衣服”的:(D)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0.转换生成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A)A. 乔姆斯基。
B. 菲尔默。
C. 皮亚杰。
D. 韩礼德。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语言是无限的,言语是有限的。
B.语言是个人的,言语是社会的。
C.语言是一般的,言语是个别的。
D.语言是具体的,言语是抽象的。
12.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B)A.文字。
B.语言。
C.书面语。
D.手势语。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所有的符号都有任意性。
B.有些符号有任意性。
C.只有语言符号有任意性。
D.语言符号没有任意性。
14.词汇变化比语音语法快,这体现了语言发展的(D)A.渐变性。
B.稳固性。
C.相关性。
D.不平衡性。
15.“小王喜欢小李”中“喜欢”和“小李”(B)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16.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C)A.思维功能。
B.标志功能。
C.交际功能。
D.认知功能。
17.日语属于(B)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18.汉语有“姐姐、妹妹”两个词,英语只有“sister”一个词,这反映了语言的(D)A.符号性。
B.复杂性。
C.生成性。
D.民族性。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地域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B.社会方言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C.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可以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D.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都不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20.“他是工人。
”中“他”从语义学上看是(D)A.义丛。
B.表述。
C.谓词。
D.谓项。
21. 世界语的设计者是:(B)A. 索绪尔。
B. 柴门霍夫。
C. 乔姆斯基。
D. 皮亚杰。
22. 英语中father有父亲、神父等意思,而汉语中“父亲”没有神父的意思,这反应了语言的:(C)A. 符号性。
B. 系统性。
C. 民族性。
D. 生成性。
2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种说法是:(C)A.鼾声是熟睡的符号。
B.笑声是高兴的符号。
C.冲锋号声是冲锋的符号。
D.雷声是闪电的符号。
24. 语言的本质功能是:(A)A.交际功能。
B.认知功能。
C.标志功能。
D.思维功能。
25. “我也去北京”中“也”和“北京”:(D)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26. 汉语南方方言一般都保留着入声,北方方言一般没有入声,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D)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规律性。
D. 不平衡性。
27. 英语属于(A)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28.下列音节中属于闭首闭尾音节的是:(B)A.[ai]。
B. [kau]。
C. [fa]。
D.[kua]。
29.“船舱”是“轮船”的:(D)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30.“刘老师教英语。
”中“教英语”从语义学上看是(A)A.义丛。
B.表述。
C.谓词。
D.谓项。
31. 汉语普通话属于:(A)A. 共同语。
B. 方言。
C. 书面语。
D. 口语。
3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言”属于:(B)A. 语言系统。
B. 言语行为。
C. 言语作品。
D. 内部语言。
3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B)A.红绿灯是禁止或允许通行的符号。
B.中医把脉的脉象是疾病的符号。
C.上下课的铃声是上下课的符号。
D.裁判员的“黄牌”是警告的符号。
34.甲骨文中“为”的字形是手牵象,说明那时人们就役使象,这反映了语言的:(D)A. 交际功能。
B. 思维功能。
C. 认知功能。
D. 文化录传功能35.“他不喜欢打球”中“不”和“打球”(D)A.是组合关系。
B.是聚合关系。
C.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36.从古到今,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导致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这反映了语言发展的:(B)A. 渐变性。
B. 相关性。
C. 不平衡性。
D.规律性。
37.汉语属于(C)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38.下列音节中属于开首闭尾音节的是:(C)A.[tau]。
B.[ta]。
C.[au]。
D.[ua]。
39.“学校”是“大学”的:(A)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40.“小马吃西瓜。
”中“吃西瓜”从语义学上看是(A)A.义丛。
B.表述。
C.谓词。
D.谓项。
41. 被社团作为母语使用和学习的语言是:(B)A. 人工语言。
B. 自然语言。
C. 共同语。
D. 世界语42.世界语是(C)A.一种自然混合语。
B.一种临时混合语。
C.一种国际辅助语。
D.全世界的共同语。
43.根据语言学中“符号”的定义和特征,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绿灯是可以通行的符号。
B. 脉象是疾病的符号。
C. 炊烟是做饭的符号。
D. 眼泪是悲伤的符号。
44.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 D )不是社会方言产生的原因。
A.不同阶层B.不同职业C.不同年龄D.不同地域45. “他非常喜欢京剧”中“非常”和“京剧”:(D)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46. 有些国产商品的包装或说明书用外文或繁体字,这是利用语言的:(A)A. 标志功能。
B. 思维功能。
C. 交际功能。
D. 认知功能。
47. 方言形成的基本原因是(C)A. 交际阻隔和人口迁徙。
B. 地理障碍和人口迁徙。
C. 交际阻隔和异族语言的影响。
D. 地理障碍和异族语言的影响。
48.前、高、不圆唇舌面元音是:(B)A. [a]B. [i]C. [e]D. [u]49. 英语属于(C)A. 词根语。
B.粘着语。
C. 屈折语。
D.编插语。
—50.“武汉”是“湖北”的:(D)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51. 属于人工语言的是:(B)A. 英语。
B. 世界语。
C. 体态语。
D. 文字。
52. 人说话的动作属于:(C)A. 语言。
B. 言语。
C. 言语行为。
D. 言语作品。
5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语言材料是无限的,组织语言材料的规则也是无限的。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没有共同语言,可见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C.语言材料是无限的,组织材料的规则是有限的。
D.语言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个人不一定非要遵守这些规则。
54.反映符号和符号所指之间的关系的是(C)A.中医诊脉断病。
B. 见炊烟而知家中有人。
C.燃烽火而知有敌情。
D. 动物表现异常而知要发地震。
55. “他不是老师”中“不”和“老师”:(D)A. 是聚合关系。
B. 是组合关系。
C. 既是聚合关系又是组合关系。
D. 既非聚合关系又非组合关系。
5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A.语言是一种制度文化。
B. 语言是一种精神文化。
C. 语言是一种物质文化。
D. 语言不是一种文化。
57.满清放弃满语改说汉语,这属于(B)A. 强迫同化。
B. 非强迫同化。
C. 语言接触。
D. 语言混合。
58.法语属于(A)A.屈折语。
B.粘着语。
C.词根语。
D.编插语。
59.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是:(D)A. [f]B. [d]C. [b]D.[p]60.“匕首”是“武器”的:(B)A. 上义词。
B. 下义词。
C. 总义词。
D. 分义词。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
A.元音B.辅音C.音素D.音位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B.法语C.拉丁D.希腊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
A.[u]、[c]、[h] B.[y]、[ts']、[x]C.[u]、[ch]、[h] D.[x]、[y]、[k]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汉语中的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的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高,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ê-[e] B.j-[y]C.h-[x] D.b-[b]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 B.[b]-[p]C.[s]-[z] D.[t]-[k]10.下列各组对元音区别的描述中,(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ɑ]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B)。
A.[x]-[h] B.[t]-[d] C.[c]-[ch] D.[z]-[ts]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