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介绍
慈禧介绍

超的慈 历格禧 代局所 的,处 帝治的 王理时 国代 家是 的一 难个 度大 要变 远动
慈禧个人于早年 当政之初尚知节俭 与励精图治,但后 来即日渐奢靡,无 形中使晚清已捉襟 见肘的财政问题更 加恶化,民生凋敝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去世,皇子载淳只有6岁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 1861年12月2日,两宫太后御养心殿, 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同治”
垂帘听政进行的场所———养心殿东暖
同治皇后
状元之女 气质优雅 饱读诗书
虽有六宫之尊,却 不能讨得慈禧的欢心。 身在富贵的皇宫,却 落得活活饿死的下场
日 俄 战 争 时 被 捕 的 国 人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 驾崩,死于急性砒霜中 毒 慈禧命立醇亲王载沣之子、年仅3岁 的溥仪为帝,年号宣统 1908年11月15日光绪帝死后次日,慈禧 病死,年七十四,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慈 禧 太 后 出 殡
慈禧出殡
历史评价
慈禧是帝制时代中国少数长期当政的女 性,政治手腕堪称聪明干练,尤其擅长操 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清廷 的绝对权威
谭嗣同
杨深秀 林旭
杨锐
刘光第 康广仁
戊光 戌绪 变最 法珍 的爱 有的 力妃 拥子 护珍 者妃
光入 绪北 帝京年 仓。 月 皇次 出日 日 逃凌 , 北晨 京,八 慈国 禧联 带军 着攻
1900 8 14
八 国 联 军 首 领 西 摩 尔
八 国 联 军 攻 入 北 京
北京故宫
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 表示要
历史人物介绍慈禧

另外,慈禧生活行为中的许多相关表现也证明慈禧是长治 欢吃长治人爱吃的小窝头、团子、玉米糁粥,爱看流传不广, 能听懂的长治地方戏剧“上党梆子”等。
从数量来说,仅每天的两次正餐就有100碗不同的菜肴,正餐之外 的两次“小吃”至少也有20碗菜。至于质量更是没得挑,这128个火头 夫都是全国数得着的名厨,手艺精湛,但又各有特长。
慈禧每天吃的都可谓是顶级国宴,云集了众多名厨、名菜,至于价 值,毫不夸张地说,她吃的绝对是“真金白银”!
慈禧的另一大嗜好是吃花、浴花。清宫医案表明,爱美如命的慈禧 太后是一个最能“消费”鲜花的人。
1941年7月,在昆明书画界为缪嘉蕙举办的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 郭沫若即兴作诗,赞誉这位女画家:
苍天无情人有情, 彩霞岂能埋荒井? 休言女子非英物, 艺满时空永葆名。
辛 酉 政 变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辛 酉
职业:懿嫔,皇太后
坟墓:定东陵
生活年代:清末
目 录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身 世 之 谜
1 身世之谜
2 特殊嗜好
3 辛酉政变
4 清末新政与预
备立宪
5 驭人权术 6 万寿无疆 7 风光大葬 8 历史评价
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光绪帝
慈禧介绍

生平履历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慈禧出生,出生地不明。
有人说她出生在安徽,也有人说她出生在呼和浩特;有人说慈禧出生在山西的长治市,有人说慈禧就是出生在北京。
现在一般认为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咸丰二年(1852年5月)(18岁),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20岁),晋懿嫔。
(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级,依序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咸丰六年(1856年)(21岁),生皇长子载淳(后来的同治皇帝),当日晋懿妃。
咸丰七年(1857年)(22岁),晋懿贵妃。
咸丰十年(1860年)(26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皇帝率后妃宗室重臣等避祸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留京与联军议和。
咸丰十一年(1861年)(27岁),咸丰皇帝驾崩,皇子载淳继位,以皇帝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九月,在恭亲王奕支持下发动辛酉政变,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杀肃顺等八大臣,成功夺权,垂帘听政。
同治元年(1862年)(28岁),同治皇帝对圣母皇太后晋徽号“慈禧”。
同治四年(1865年)(31岁),罢议政王奕忻职务,遭洋人、宗室、大臣疑问,旋又复职。
同治十三年(1874年)(40岁),同治皇帝驾崩,因其无嗣;遵皇太后之意,由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光绪帝)。
光绪七年三月(1881年) (47岁)慈安皇太后钮钴禄氏病逝;年45岁,从此独尊西太后。
光绪十三年(1888年)(54岁),光绪帝大婚,翌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
光绪十九年(1894年)(60岁),皇太后六十大寿庆典;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4岁),因光绪皇帝发起戊戌变法,皇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囚光绪,后重行训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6岁),因义和团发起庚子拳乱,导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帝后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67岁),辛丑条约签订后,两宫回銮;皇太后及皇帝下诏罪己、行庚子新政。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标志着一位女性统治者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掌握最高权力。
以下是一篇关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作文。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以其独特的政治手腕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她的垂帘听政,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罕见的权力展示。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末期的实际统治者。
她的垂帘听政始于咸丰帝驾崩后,当时年幼的同治帝继位,慈禧太后作为皇太后,开始参与朝政。
她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权谋和斗争,她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垂帘听政期间,慈禧太后面临了内忧外患。
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民变此起彼伏;国外,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赔款不断侵蚀着清朝的国土。
在这样的背景下,慈禧太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手腕。
她通过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挽救清朝的颓势,尽管最终未能改变清朝的命运。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复杂看法。
一方面,她作为女性能够掌握国家大权,显示了女性在政治上的潜力;另一方面,她的统治也受到了许多批评和质疑,被视为女性干政的典型。
总的来说,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她的政治生涯和影响力,至今仍是历史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她的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清朝晚期政治和社会变迁的窗口。
---这篇作文简要介绍了慈禧太后的生平和她垂帘听政的历史背景,同时也对她的政治手腕和影响进行了评价。
通过这篇作文,读者可以对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慈禧

NO?
YES?
一代妖后(慈禧)
残害忠臣
个人人格方面,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慈禧太 后素有残忍和狡诈之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 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 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 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 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 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 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 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 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11月22日,北洋水师基地旅顺沦陷,那拉氏 仍不以为然,并反将矛头指向以光绪帝为首的主 战派。 11月26日,那拉氏于仪銮殿召见军机大臣, 时光绪帝不在座。突然宣布“瑾、珍二妃有祈请 干预种种劣迹,即著缮旨降为贵人”。并将瑾、 珍二妃之兄礼部右侍郎志锐遣戍乌里雅苏台。
珍妃井
荒淫生活
传说慈禧太后有男宠,若武则天之与薛怀义、张 昌宗那样。清代文廷式《闻尘偶记》云:光绪八 年的春天,琉璃厂有一位姓白的卖古董商,经李 莲英介绍得幸于慈禧。当时慈禧四十六岁。白某 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 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 礼。礼部大臣说:“此事不可为,愿我太后明哲 保身。”当夜慈安猝死。
丧权辱国
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 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 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此外,令中国丧 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 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 子拳乱之大祸。慈禧皇太后的执政及决策,于此二事件之 发生,均有不可推卸之责任。
铺张浪费
慈禧介绍

后宫的等级划分
清制后宫地位共分八 级,从高到低依序为: 皇后、皇贵妃、贵妃、 妃、嫔、贵人、常在、 答应。
少女时期
野史中描绘她:“每一出 游,旁观者皆喃喃做欢喜 赞,谓天仙化身不过是 也”。 在清朝时有一个世代流传 的说法:叶赫那拉家世代 出美女。 少女时代的慈禧对文学、 书画和历史非常有兴趣。 然而,其书画多由人代笔 真正的亲笔书画皆属于初 学者的水平。
传奇人生
1861年9月,发动北京政变,开始 垂帘听政,出现了同治中兴 1874年,同治皇帝驾崩,光绪帝继位 1881年,慈安皇太后病逝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1898年,因光绪帝试图变法,慈禧太 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六君子、囚光绪 1900年,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被迫离京,前往西安避祸。
历史评价
贡献:1.使中国未彻底沦为殖民地 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3. 造就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4.实行新政,对社会的变革起到一定作用 局限:1.阻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 加速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3.造成政府严重的财政问题 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
The End & Thank You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 皇子载淳继位,年号同治
入宫前 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 入宫后 兰贵人 → 懿嫔 → 懿妃→ 懿贵妃→ 皇太后
1901年,实行新政 1906年,又宣布预 备立宪 1908年,光绪皇帝驾 崩后一天,慈禧于11 月15日下午五时病逝, 后葬于定东陵;由醇 亲王载沣为摄政王, 其子溥仪为帝(即后 来的宣统皇帝)
人物简介
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名杏贞满洲镶 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 皇帝的生母。是自1861年至1908年间大清帝国的 实际统治者。皇太后叶赫纳拉氏生前死后得的谥 号全称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 熙配天兴圣显皇后,共23字。为清代及中国历代皇 后中之最。
善良的慈禧太后

善良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1835年-1908年),是中国清朝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也是咸丰帝(道光帝的儿子)的寡居皇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嫡长寿命连封三代的皇太后。
虽然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她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一、慈禧太后的保护文化遗产慈禧太后在位期间,对于宫廷文化非常重视,她积极保护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慈禧太后在宫廷中设立了许多机构和工厂,例如珐琅厂、绘画院和烧瓷厂等,用以维护和发扬传统的手工艺技术。
她还大力支持著名的瓷器烧制工艺,其中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得以发展和传承的。
慈禧太后对于文化艺术的保护和支持,可以说是善良的表现之一。
二、慈禧太后的慈善行为慈禧太后不仅在宫廷内展现了慈悲的一面,她也在宫外进行了一些慈善行为。
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在位期间时常兴办赈灾活动,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百姓。
她会动用国家财政资金,组织粮食和物资的调拨,为受灾地区提供救济和帮助。
此外,慈禧太后还大力资助一些教育机构和慈善机构,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这些善举表明慈禧太后对于贫苦人民和社会福利的关注,也体现了她慈悲善良的一面。
三、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慈禧太后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也展现出她的善良。
她时常接见来自各国的外交官员,积极参与和监督对外交涉事务的进行。
慈禧太后对于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声誉非常重视,她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她在与外国使节的谈判中,多次表现出宽容和善意,尽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慈禧太后对外交事务的关注,显示出她拥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
总结:尽管慈禧太后在历史上有着争议,但从她几个方面的行为来看,她也展现出了善良的一面。
她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慈善行为以及对外交事务的关注,都反映了她的宽容和善良心性。
当然,慈禧太后的治理也不乏批评意见,但我们在评价她的同时,也应该在历史的背景下全面看待她的行为,理解她作为一位统治者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压力。
慈禧太后简介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下面店铺为你整理了慈禧太后简介,欢迎阅读。
慈禧太后简介慈禧(1835~1908),叶赫那拉氏,是清朝的第七个皇帝咸丰的妃子,第八个皇帝同治的母亲,俗称西太后。
她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是当时中国实际上最高的当权者。
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为了自己享乐,不顾国家安危,挪用海军经费重修,并改名为颐和园。
此后,每年夏季她即来此居住,颐和园亦被称为“夏宫”。
慈禧太后与翡翠的故事慈禧太后珍爱翡翠与历代的统治者相比是空前绝后的。
她把成色好的翡翠看得比什么珍宝都贵重。
慈禧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很多。
慈禧爱玉,被当时的满、汉达官贵人所知晓,于是他们向太后进贡宝玉,来博取慈禧的赏识,得以提拔重用。
慈禧太后有一枚高质量的翡翠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玉料的色彩形态,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黄瓜形戒饰。
她的满族头式中,全由翡翠及珍珠镶串而成,制作精巧,能使每一颗翡翠或珍珠单独活动。
慈禧手腕上戴的是玉镯,手指上套着10厘米长的玉扳指。
饮茶用的是玉碗,用膳用的是玉筷、玉勺、玉盘。
慈禧拥有13套金钟、13套玉钟,作为皇宫乐队的主要乐器,玉钟悬挂于8尺高、3尺宽的雕刻精巧的钟架上。
1900年,义和团起义,慈禧逃离北京避难时,所带的珍宝主要是精美的玉器。
她死后,大量的翡翠制品和红蓝宝石也一同殉葬。
慈禧如此喜爱翡翠,在民间也自然少不了留下一些故事:相传慈禧太后在颐和园里有一个珠宝室,四面摆着檀木方橱,盛着**小小的玻璃锦盒,都是些用绣缎包裹着、装潢精致的盒子。
那里边装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金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珊瑚,数也数不清。
在这成千上万件宝物里,她最喜欢的是一对翡翠西瓜。
这翡翠西瓜是在昆仑山自然生成的,瓜皮翠生生、绿莹莹,还带着墨绿的条纹:瓜里的黑瓜籽、红瓜瓤还能影影绰绰的看得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全世界宣战的女人
国贸一班陈影20131401150
慈禧,一个已统驭中国历史四十年的女人,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她做出这个敢于和外国人叫板的举动的呢?据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里的说法,慈禧太后的突然法飙,是因为一封假情报所引起的。
那么这是怎样的一封假情报呢?这事还得从她最信任的奴才荣禄说起。
还是在5月20日,慈禧太后在御前会议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召回李鸿章和袁世凯,意在和洋人讲和,赔点银子,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但就在这天的深夜,一个黑影急匆匆的敲开荣禄家的大门,荣禄起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心腹江苏粮道罗嘉杰的儿子,奉父亲之命星夜赶来告密。
罗公子带来一个令荣禄大为震惊的消息:各国公使已经联合决定,“勒令皇太后归政”,荣禄听后大惊失色,手足无措。
他很清楚自己在戊戌政变里所发挥的作用,如果十一国勒令皇太后归政,光绪帝复出,自己就是十个脑袋,也得搬家了!这可真是个难熬的夜晚啊!荣禄彷徨终夜,天刚蒙蒙亮,就紧急入宫禀告慈禧太后。
这一下,轮到老太后魂飞魄散了!慈禧太后是知道洋人厉害的,当年他的丈夫咸丰皇帝可不就是给洋人逼死在热河的?现在她终于明白,洋人不肯朝贺王储的原因,原来是要逼她归政,拥光绪帝复出!如今一切都明白了,慈禧太后最担心的这个可能,想不到如今竟然要成为事实。
当时慈禧太后不禁老泪纵横,悲愤交集,洋人这是在要她的老命!如今的一条路,只能是和洋人拼了!要毁灭就大家一起去死吧!在自尽之前,慈禧太后此时哪里还管得了什么大清江山和万千黎民百姓?
在翌日清晨的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泣不成声,语无伦次。
当她把这个消息公布后,全场惊愕。
据说端王以下的亲贵二十余人,竟相拥哭成一片!激动之余,这些北京的当权派们发誓要效忠皇太后,不惜一切和洋人拼了。
慈禧太后也说,“既然战亦亡,不战亦亡,等亡也,一战而亡不犹愈乎?”就这样,第二次御前会议,居然变成了“战前总动员”。
于是京师九门大开,义和团大批进京,日夜不绝。
其实,慈禧太后此时已经在大清的政坛上呼风唤雨四十年,何至于这次如此冲动呢?美国历史学家摩尔斯也说,“太后一向做事是留有余地的,但只有这次她这个政治家却只剩下女人家了。
”也许,迫其归政,是打中慈禧,也是一切独裁者的要害了。
这个弄得宫中鸡飞狗跳的假情报是哪里来的呢?后来查此来源,原来是在上海英商所办的英文报纸《北华捷报》上发表的一篇社论,后来此文又转载在《字林西报》上。
可能是在此文刊登前,被报社华裔职工获悉,辗转被粮道罗嘉杰所悉,结果被添油加醋当成情报给汇报了。
既然打算和洋人拼命,那进攻使馆又为何屡攻不下?
事实上,老太后虽然一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但还是留有余地的。
下令进攻使馆,也许只是想胁迫各国公使撤回归政要求。
何况,即使把洋公使给拼掉,到时候她也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借口推托,把责任往诸将身上一推―――后来证明她就是这么干的。
但问题是,各国公使们哪里知道有什么要求归政的要求,在清兵的进攻之下,他们也只能选择抵抗待援了!
身为国防军(武卫军)的头头,荣禄也不是傻瓜,万一到时把使馆夷为平地,杀死公使,洋人要是追究起来,那可不是好玩的。
于是乎,从一开始荣大人就装病,把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全是德式装备)调开,上面逼得紧了,就让董福祥的甘军去拼命打。
在广州观战的李鸿章听说后,呵呵大笑,告诉外面的媒体朋友说,“使馆无恙,大家尽管放心!”原来,以董福祥土匪军的能力,是不可能攻下使馆的。
理由很简单,董福祥的军队没有西洋大炮,有的都是些土制大炮,只听炮声轰轰响,却不见弹下来!何况,荣大人见老太后政策前后反复,矛盾百出,一会宣战,一会却又送进西瓜蔬菜慰问品,心里也犯嘀咕,怎么着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于是,荣大人还真的就“里通外国”了,他令人假扮盗匪,大量接济使馆内军火子弹,那可都是崭新的德国军火,而不是甘军的土火药!
50天后,一大队打着英国旗帜的印度锡克兵冲进巷内,使馆围解,北京城破矣!
到后来,仗打完了,慈禧也乐了,因为她非但没有被当做挑起战争的罪魁祸首被洋人惩办,反而继续做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一份捕风捉影的假情报,带给慈禧的只是几天流亡日子,但带给中国人民的却是深重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