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教案

合集下载

作文指导课教案高考

作文指导课教案高考

作文指导课教案高考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提高学生的作文构思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析2. 作文构思技巧分享3.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指导4. 作文实例分析与修改建议5. 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高考作文的重要性和评分标准,引起学生对作文训练的重视。

2. 讲解:详细解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

3. 分享:介绍作文构思技巧,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构思。

4. 指导:讲解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

5. 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指出作文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

6. 练习:布置作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7. 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

8. 培养:通过讨论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的质量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对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文档2. 作文构思技巧分享PPT3. 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指导PPT4. 作文实例分析与修改建议PPT5. 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相关资料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构思训练,例如通过图片、话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思。

2. 进行语言表达与修辞手法的实践训练,例如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和润色训练,例如通过同伴互评、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存在的问题作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文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作文训练。

3. 采用同伴教学法,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互相学习,提高作文水平。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

高三语文作文教案(优秀7篇)高三语文作文教学教案篇一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涉江采芙蓉》一、导入(板书“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2、自由朗读。

3、个人朗读。

四、(一)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明确:游子思乡之情。

(二)具体分析这篇文章,看文章如何表达出这种情感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芙蓉即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屈原作品中也视“荷”为香草,把香草比喻成高洁的品质。

为文章奠定了高洁、清幽的意境。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摘花草送给远方的亲人,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常有出现。

例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还有灞桥折柳,现实生活中情人节送玫瑰,母亲节送康乃馨。

采摘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达对亲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2.2.7写作技巧和写作意图的鉴赏与评价新人教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2.2.7写作技巧和写作意图的鉴赏与评价新人教版

写作技巧和写作意图的鉴赏与评价高效演练·稳达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士者之风,满门俊秀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京逝世。

这位被梁启超爱称为“老白鼻”(baby)的小儿子,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

1941年梁思礼赴美,在美国本来就读的是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但工业救国的思想,让他改学了工科,进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学习,进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他的大学生活相当清苦,在餐厅当洗碗工和侍者,暑假在纽约北面的银湖湾当救生员。

寒假,梁思礼又去罐头厂做工。

1949年,梁思礼获博士学位,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轮船,驶向了新中国。

梁思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底数我最弱,但‘爱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

他在这里写的“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梁家九子女未来的路。

梁启超九个子女,各个菁秀,其中三个成了院士。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

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

回国后,他就去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创办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建筑系。

当时的东北大学建筑系尚属初建阶段,师资力量不齐全,林徽因成为梁思成属下唯一的一名专业教师。

“九一八”事变前夕,梁思成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组织调查队,从1931~1937年间走遍了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探寻古代建筑,对诸如五台山佛光寺(唐)、太原晋祠(宋)等进行测绘、摄影、分析、研究鉴定,写出有科学价值的调查报告。

他是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古建筑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

高考语文 考前突击18天系列第7天PPT课件

高考语文 考前突击18天系列第7天PPT课件

(2)_剑__阁__峥__嵘__而__崔__嵬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3)遥想公瑾当年,__小___乔__初__嫁__了___,雄姿英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星__汉__灿__烂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__炬__成__灰__泪__始__干__。(李商隐《无题》)
我们都拦着那哥们儿不让他哪壶不开提哪壶,如果同学 聚会整成富人对穷人的颐指气使就没劲了。没想到九度却端 起酒杯,对大家说:“我九度这些年是遇到些事,但是,还 好,都扛过来了。我正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呢,今年我闺 女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省重点,学费全免。”我的天! 我暗叫一声,给儿子找了 4 个补习老师,结果连市重点的门 都没摸着。九度说:“我也重新上岗了,电视台聘我当特约 记者,咱也混进新闻界了。还有,我爱人从得癌症到今天已 经 8 年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 迹……”
九度一口干掉了杯里的酒,不知为什么,刚才那些牢骚 满腹或者臭显摆的哥们儿都有点蔫,咋好像自己的日子过得 没九度带劲呢?
聚会结束时,班长拿出了账单。账单上,九度的名字下 面没有写交钱的金额,而是写着一行字:物品搬放、保管, 接送……班长说:九度不肯白白占大家的便宜,他没交钱, 一定要以别的方式补偿回来。
是啊,九度是那样好面子的一个人,这些年,先是在有 着大好前途的机关里受了牵连下岗,后是爱人查出了淋巴 癌,再后来跟人合伙开饭店,饭店没开起来,借来的钱却全 让人卷走了。九度这些事都是在校友录上,同学们辗转相传 的。九度也来校友录,留言却总是说些好事:姑娘考了第一 名(尽管那只是小学二年级的期中考试);妻子终于不用再去 化疗了;还有,他给报社提供的新闻线索被采纳了,人家给 了 50 块钱。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专题讲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解题技巧。

2. 提高学生的作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文审题与立意讲解如何准确理解作文题目,如何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进行立意。

2. 作文结构安排教授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和段落布局,以及如何使文章层次清晰。

3. 作文素材积累指导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包括名人名言、经典故事、生活实例等,并学会运用素材支撑观点。

4. 作文语言表达讲解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词汇丰富作文语言,提高文章文采。

5. 作文修改与润色教授如何进行作文的自查和修改,提高作文的逻辑性和语言准确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掌握作文写作技巧。

2.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采用练习法,布置课后作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布置作文练习,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2. 定期组织作文竞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学生自我评价,反思作文写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持续提高。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布置。

六、教学内容1. 作文评分标准详细解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关键点,提高写作针对性。

2. 常见作文类型和解题策略分析常见作文类型(如议论文、说明文、叙述文等),讲解不同类型作文的解题策略和写作要点。

3. 作文实战演练组织课堂作文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4. 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分析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如跑题、立意不深、论证不充分等,并提供解决方法。

5. 优秀作文欣赏与分析分享优秀作文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借鉴,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解答学生在作文写作中的疑问,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题。

高考作文范文指导教案模板

高考作文范文指导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教学重点:1. 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

2. 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将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 学生如何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作文分数。

2. 引出范文在高考作文中的作用,强调范文学习的重要性。

二、讲解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1. 引导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2. 分析每个部分的作用,以及如何安排内容。

三、分析范文中的写作技巧1. 选择一篇优秀的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技巧。

2.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a. 主题明确,观点鲜明b.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c. 语言生动,富有文采d. 举例恰当,论证有力四、实践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仿写一篇作文,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复习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

2. 复习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讲解如何将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范文中的写作方法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2. 分析以下几个方面:a. 理解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习惯。

b. 在写作过程中,善于借鉴范文中的写作方法。

c. 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讲解如何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1. 分析不同类型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写作技巧。

2. 以具体题目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实践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道题目,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方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训练教案

高考作文训练教课设计( 网友来稿 )湖南省常德市一中汤登仲高考作文教课指导思路一、【考纲说明】要求:能写记述文、谈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 D①切合题意;②切合文体要求;③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分;④构造完好,语句通顺;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 D①深刻透辟(如:透过现象深入实质,揭露问题产生的原由,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生动形象(如:擅长运用各样表达方式,形象丰满,细节生动,境界深远);③有文采(如: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巧,擅长运用修辞的手法,词句存心蕴);④有创新(如:构想精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资料新鲜,看法新奇,有个性特色)。

二、复习指导思想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均只考一篇大作文。

特色是文体广泛,题材广泛,考生有话可说,并且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基本上获取了社会各界与国家教委的必定。

那么,此后能否沿袭这种命题方式?我们不可以必定。

我们只能依据考纲进行全面训练,以不变应万变才为良策。

1对于小作文能否需要练习的问题。

我们以为无需多加练习,原由有三:一)、 1999 年考纲规定写作内容有“整篇文章”与“单项能力”,结果并未考“单项能力” ,2000 年只规定“能写记述文、谈论文、说明文”,删除了“单项能力”的考察。

预计高考命题组以为“单项能力”主要仍是考的语言表达,能够在第五大题“语言表达”部分考察,而无需再考小作文。

二)、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写两篇作文,不利考生写作能力的正常发挥,写两篇作文的结果,常常以致两篇作文的水平都不高,因此使考生的写作能力的评分趋于靠近,拉不开分距,不利选才。

三)、即使考小作文,但我们相信,只需考生的记述、描绘、谈论、说明等基本的表达方式能过关,能写好大作文,就不怕写不好小作文。

只需考场上审准小作文题,按题意要求写,平常不多练习小作文,相同能拿高分。

2、对于要不要进行各样文体分类训练的问题。

高考作文教案模板范文

高考作文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

2. 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的文采和表达效果。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教学重点:1. 明确作文主题,围绕“梦想与成长”展开。

2. 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深入挖掘主题,展现个人观点。

2. 如何在作文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思考自己的梦想。

2. 提出作文主题:“梦想与成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写作。

二、作文指导1. 讲解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作文评分的依据。

2. 分析“梦想与成长”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思考。

3. 介绍几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手法。

4. 强调作文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独特的文章。

三、作文实践1. 学生根据主题“梦想与成长”,进行作文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3.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升作文质量。

四、作文评析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 教师点评作文,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3. 学生根据点评意见,进一步修改作文。

五、总结1. 回顾本次作文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阅读、多思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梦想与成长”进行写作,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高作文质量。

在作文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展现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在作文评析环节,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总体来说,本次作文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教案写作佳苑07-29 1925高考作文高效18练系列教案第1练激活我们的诗情教案[训练目的]能写充满激情的诗歌。

[复习指导]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体,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激活我们的诗情呢?我们可以从社会寻找诗情。

从自身所处的社会、时代来寻找诗情,最重要的是要能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体会时代的精神。

只有和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情感,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们点检一下近百年的新诗史,从郭沫若的《女神》,到闻一多的《死水》、《红烛》,到戴望舒的《灾难的岁月》,到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再到舒婷的《双桅船》……有的提倡个性解放,有的歌颂母亲土地,有的关心国家命运,有的体察下层百姓,有的盛赞不屈的抗争精神,有的推崇怀疑批判的思想……这些心忧天下、关注社会的作品,无不折射着强烈的责任感、高度的使命感和深切的忧患意识,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人生寻找诗情。

日常的平凡生活,粗粗看去,似乎波澜不惊,了无诗意。

但只要静下心来,悉心品味,便会发现生活是那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诗情和诗意: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惜别时默默的挥手,相聚时无语的凝视……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

只要经过艺术化的提炼、升华,就能成为诗歌表达的对象。

在人生情感的深深海洋中,有许多都具有永恒的打动人心的魅力。

举凡理想、青春、自由、悲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别情……无不闪耀着动人的光辉。

它们生生不息,没有穷尽,是诗歌不竭的源泉。

我们也可以从自然这一本“打开的大书”中寻找诗情。

大自然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有形有相,蕴含着无限诗意。

不是吗?高山流水,森林草原,纤云飞星……哪一样不能触发我们无尽的情思、优美的情愫?“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关键是要拥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善于发现的、活泼流的审美心灵。

闪耀着“诗意的光辉”的世界,终究只为充实而美好的心灵存在。

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

”让我们激活诗情,放歌青春![典题探究](2008•高考四川卷)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以“坚强”为话题,考生首先会想到灾区人民的坚强,解放军战士的可敬,全世界仁爱之士的可佩。

汶川地震,我们看到了太多坚强。

一位10多岁的女孩子,自己用碎砖截去了压坏的下肢……这是一个孩子啊,切骨的痛是怎样忍受的?这是怎样一种坚强!这次大地震,许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亲人,成了孤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严重的打击啊!可他们脸上露出的仍是天真无邪的微笑。

因为他们选择了坚强,在困难面前抬起了头,擦干了他们泪水。

天地无情人有情!人无法比地震更强悍,但却可以比地震更坚强。

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试着想像,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很多人先是一愣,然后会意一笑,为文时情到深处泪自流。

但,对这种熟悉透的作文,真还有种下笔容易写好难的尴尬。

无论是主题的选择还是情感的抒发,诗歌体裁都是最佳选择。

但是由于我们平时对诗歌这种体裁训练得少,绝大多数考生不敢“造次”,少数有较好的诗歌写作功底、敢吃螃蟹者则收获颇丰。

[范文引路]悲中行戊子岁,四月初八。

川静其波,鸟罢其鸣。

一场无情的天灾袭来,举国恸哭。

在灾难面前,我们选择坚强;在悲痛中,我们选择坚强。

汶川坚强,四川坚强,中国坚强!因为坚强,我们不怕灾难;因为坚强,我们明天更美好!——序汶水东流不复西,神仙难改地震袭。

川蜀儿女多苦难,一片荒城尽眼底。

映现当年唐山景,尽是残垣与断壁。

秀丽河山浩劫后,昨日今朝各两异。

都道零八年岁好,为何灾难紧相逼。

江山如画景色美,怎奈苍天生妒忌。

北国刚受冰冻灾,天府又遭夷平地。

川静其波鸟罢鸣,齐哀满目皆疮痍。

江天五月渐阴沉,满腔悲痛灰色弥。

油绿麦田无人收,万千苍生宿路隅。

平生有泪不轻弹,今朝闻此泪如泥。

武候诸葛若有知,不堪目视亦掩泣。

彭祖寿延八百载,可知人命仅须臾。

州州郡郡华夏土,一砖一瓦似金玉。

金玉散去不足惜,金玉怎比万事吉。

花儿凋谢来年开,来年风景更旖旎。

茂年男儿体健壮,安能袖手闻羌笛。

理会百姓疾与苦,血汗合流同舟济。

绵薄微力不足道,奇迹因爱八方聚。

竹丝管弦为君鸣,可敬可赞可歌泣。

卧薪含悲建家园,蜀山青青蜀水碧。

龙的传人谁可胜,只手亦有撑天力。

汉羌一家爱无疆,我齿你唇永相依。

旺兴岁月定轮回,红霞当空雄鸡啼。

红烛数盏列堂前,潜心默祈哀思寄。

白云苍狗命难料,生者奋进逝者息。

青史铭刻五一二,永记今朝万人罹。

川蜀儿女多坚强,还把灾难视蝼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

惟见山河齐悲兮,黯然神伤。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眺望远方。

还看万众一心兮,不屈脊梁。

立我于高山之上兮,展望悲中奋起兮。

多难兴邦,中华坚强![例文评析]这首诗是当年四川的高考满分作文,四川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文体不限的文章。

该考生以歌行体和楚辞体写汶川地震,并且这是一首藏头诗,第一排下来分别是地震灾区的地名,可见其才华横溢!要指出的是,这首诗成功的另一原因是有着饱满的诗情——对人类灾难的怜悯,对人类爱心的感激,对中华坚强的感奋。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这种火焰燃烧着,发出热,发出光。

”[作文训练]以北京奥运为题材写一首诗,不少于20行。

[写作指导]诗歌主题可以为:赞美奥林匹克精神;表达人生感慨(激动、感动、深思……);爱国情怀;对国力强大的赞美;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没有永远的第一;辉煌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奥运中的和谐;奥运情结……写作时,要选好抒发感情的载体——意象,恰当运用想象和联想,注意诗歌语言的精炼,采用多样的表现手法,如比兴、夸张、拟人、象征、反复等。

还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注意分段、分行,做到大体整齐、押韵。

[佳作赏析]奥运梦想奥运曾经在多少代人的心中燃烧过希望曾经在多少代人的手中传递了梦想因为这个梦想有炽热的情感有跳动的脉搏有奔涌的热血有咸涩的汗水每一个路标都刻下关于梦想的预言因为这个梦想把失落交给曾经把彷徨还给昨天把汹涌的光热把激昂的声音纳入胸怀每一个时刻都印证着关于梦想的誓言因为这个梦想用微笑迎接闪电用坦然面对狂风心底不息的永远是那一炬炽热的火把跳动的火焰里折射着生命的光辉终于在世界领奖台的镁光灯前鲜艳的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遍遍铿锵奏响激动的泪水也一次次夺眶而出……在我们的泪水里珠穆朗玛已经昂起了高傲的头颅巍巍长城已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滔滔黄河已经握紧了有力的拳头睡醒的雄狮已经发出了雄浑的吼声奥运的火炬在朝阳的流苏里正向我们跑来【简评】以奥运梦想的实现,表达自己喜悦、激动、豪迈的心情。

“珠穆朗玛已经昂起了高傲的头颅/巍巍长城已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滔滔黄河已经握紧了有力的拳头/睡醒的雄狮已经发出了雄浑的吼声”把感情推向高潮。

诗的句式曲折富于变化,蜿蜒伸展,如流荡在我们身体里的滚烫的血液。

第2练生成诗歌的意象教案[训练目的]以诗歌意象选择和生成为突破口进行诗歌创作[复习指导]意象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

诗歌创作总是从捕捉“意象”入手,围绕着“意象”的安排和经营完成创作全过程的。

诗人或因物生情,或移情于物,使得外在物象成为思想、情感的“凝结点”,从而诞生出诗歌的意象。

意象的生成,是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继承传统意象和独创现代意象是较常用的两种手法。

生成诗歌意象,可以继承传统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许多物象,比如春华秋实、日月星辰等,本是无情无知的客观物象,经过历代诗人的反复继承、运用和发展,积淀了丰厚的象征意蕴,成为符号化了的“客观物象”和“象征意蕴”的有机结合体。

这些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我们可以称之为“传统意象”。

从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任何人都不可能白手起家,都必须对前辈留下的宝贵遗产进行继承、发展和突破,在“传统意象”这一点上同样也不例外。

从广义上说,许多“传统意象”都不会过时,重要的是我们能运用自己的诗心慧眼,在“传统意象”固有的“象征意蕴”上,灌注新鲜的时代气息,融入崭新的审美趣味,赋予我们独立的思考、独特的感情。

比如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是古典诗歌中寄寓愁心、抒写愁情的“传统意象”,唐代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

戴望舒《雨巷》借鉴并改造了这一“传统意象”,从丁香的愁心发展为“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赋予丁香新的社会心理内涵,给予丁香人的形象容颜,从而和“雨巷”、“我”等意象构成了《雨巷》美好而朦胧的意境。

生成诗歌意象,还可以独创现代意象。

可以这样说,衡量一个诗人对诗歌世界在深度和广度上开掘的程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独特的意象,他是否拥有独特的意象群。

王维的诗歌境界清新、洁净、恬淡、和谐,这一诗情、画境和禅意浑融无间的艺术境界,大多是由空山、明月、清泉、翠竹、莲花等一系列带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的。

李白的诗歌境界神光离合,伟岸超迈,和他的“明月肺腑”、“淋漓酒胆”是分不开的;明月、美酒、成为他“迷狂”状态下催生的诗歌的重要意象。

闻一多《发现》中“挂着悬崖”的“噩梦”、“呕出”的“一颗心”,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淤滩上的驳船”、“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窝”、“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灰烬的余烟”、“失望的灰烬”、“凝露的枯藤”、“温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等等,都是从客观世界中抽取出来的独特的象征性事物,饱含他们对这些事物的神圣情思,这些具有原创性的意象成为他们提供给现代诗歌的宝贵财富,诗人们这种惟新是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们写诗歌,不妨在诗歌意象生成上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或者继承传统意象,或者独创现代意象,从而写出具有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昂扬进取的“少年精神”的诗篇来![典题探究]2005•高考四川卷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解读]文题既平中见奇,又平中见深,有助于培养考生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并善于随时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懂得哪些该忘记,哪些该铭记,或进行生动地叙写,或进行深情地言说,或进行深刻地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