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优质】《雕塑之美》同步教案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17课雕塑之美》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雕塑之美》是小学五年级下的美术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雕塑艺术,培养学生对雕塑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著名的雕塑家和他们的作品,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雕塑,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雕塑艺术,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欣赏雕塑的能力。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较强,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较高,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知识,知道雕塑的分类和特点。
2.培养学生欣赏雕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引导学生动手制作雕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增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雕塑的基本知识,如分类、特点等。
2.如何欣赏雕塑作品,提高审美水平。
3.雕塑制作技巧,如何进行创新设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知识和欣赏方法。
2.示范法:教师演示雕塑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雕塑作品和欣赏心得。
4.比较法: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雕塑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泥巴、雕塑刀等。
3.准备展示用的板子和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雕塑作品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雕塑艺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雕塑的基本知识,如分类、特点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这些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从形状、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雕塑之美(教学设计)

(2)雕塑技法的掌握与应用: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难以掌握雕塑技法,如何运用所学技法表达自己的创意。
举例: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如何运用捏、揉、刻画等手法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3)创意与实践相结合:将创意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与分类: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雕塑(如圆雕、浮雕等),使学生掌握雕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以教材中的秦兵马俑为例,讲解圆雕的特点及其在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2)赏析中外著名雕塑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如罗丹的《思想者》、中国的汉画像石等,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评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雕塑的基本概念、分类、赏析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雕塑作品。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创设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雕塑之美。
4.加强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雕塑制作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雕塑创作的基本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雕塑作品。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 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于技能通过对新疆古代草原的石刻艺术中的草原鹿石雕刻、草原石人雕刻;伊犁河谷出土的青铜雕塑;东汉至隋唐,新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像彩塑;吐鲁番阿斯塔纳遗址出土的彩绘泥木俑等作品进行欣赏,并对其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
尝试运用欣赏的方法,对新疆古代遗留下来的不同种类的雕塑作品进行赏析,并作出简要评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新疆古代不同种类的雕塑作品的雕刻材质、雕刻形式、艺术特点等,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新疆古代雕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新疆古代雕塑艺术在新疆文化遗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以丰富的艺术表现状貌多方位的展现了当时历史社会的生产、生活、丧葬、宗教、崇拜等。
遗留下来的雕塑艺术不胜枚举。
学生对于雕塑艺术的欣赏不仅能够认识多种新的造型技巧,还能够感受到伟大艺术的背后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自我民族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新疆古代雕塑艺术不仅在艺术领域让人叹为观止。
它发展历程之久远,呈现方式之多面,遗留财产之丰富,它是新疆古代社会多角度的一个缩影。
对它的研究设计到历史学、民族学、艺术学、宗教学以及人种学等多种学科,对它的研究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交叉。
学生在对新疆古代雕塑艺术进行学习的同时,一、能够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差异与联系,培养灵活运用其它学科知识设计综合性的美术活动。
二、能够认识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密切的关系。
三、能够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体验探究的喜悦与成就感。
学情分析1、生源来自新疆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本班学生均来自新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生家乡的周边或多或少的都有新疆古代石刻艺术的遗迹。
学生对本讲的美术资源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学生有一定的新疆历史文化知识储备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对新疆古代主要的雕塑艺术成就的认知。
2、教学难点:能够对新疆古代雕塑不同种类的雕刻艺术进行辨识并进行赏析。
教学过程.新疆古代雕塑艺术——草原石人泥塑实践课程,对新疆草原石人进行塑造和雕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到草原石人文化的历史气息,还能够从石人雕刻的刀法上寻找到古朴大方的雕刻手段。
第17课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的第17课,主题为“雕塑之美”。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创作技法及雕塑作品欣赏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特点和魅力,培养他们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创作技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分析雕塑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1.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储备。
2. 雕塑创作技法的讲解和示范,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 雕塑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绘画工具、雕塑泥、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创作技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示范。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雕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1. 雕塑之美2. 目录:一、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二、雕塑艺术的历史发展三、雕塑创作技法四、雕塑作品欣赏3. 正文: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开,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雕塑作品,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创作技法。
2. 撰写一篇关于雕塑艺术欣赏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3. 收集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进行欣赏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7课《雕塑之美》说课稿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第17课《雕塑之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内容是《雕塑之美》,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各位专家、评委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本课是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
学好本课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深入的了解雕塑,而且能让学生提升美术创作能力。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可谓一举三得!二、说学生:本课的内容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而老师在讲解本课的时候,要注意顺势引导,把学生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能区分古代和现代雕塑;技能目标:能对雕塑进行简单的鉴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更加深入的了解雕塑;教学难点:能清晰的说出自己的感受;五、说教法学法:基于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我打算采取: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的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分组讨论法、探究法、尝试法等学习方法积极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六、说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七、说教学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特点、本课的实际情况、教学策略的分析等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此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雕塑吗?我们应当如何区分古代和现代雕塑?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雕塑之美》;二、作品鉴赏:师:课件出示作品《摩西》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个作品有什么特点?它的创作步骤是什么?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师:大家观察的很到位,说明大家是十分具有观察能力的小朋友;三、实践展示: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任选课本上的一个雕塑,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生:积极举手上台发言;师:对学生发言进行必要的点评和总结。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雕塑之美人美版

17、雕塑之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认识雕塑艺术造型表现形式,感受古今中外雕塑作品的魅力与内涵。
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
技能:学习用美术语言评述雕塑的美感,表达欣赏感受,提升对雕塑的认识能力,培养欣赏评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创设学习情境,引领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相关资料,在对比观察、小组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欣赏方法,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感受雕塑的作品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研究、评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外部形态美,感悟蕴含于作品的内涵美,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了解雕塑作品的特点,欣赏体会雕塑作品之美。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时代中外雕塑作品的内涵,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影视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引导:同学们,2008年的奥运会,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节目。
播放奥运会放飞和平鸽的视频资料。
二、走近并认识雕塑1、这段舞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舞蹈中的哪一个动作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学着做出来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个美丽的瞬间留下来,让它成为永恒?学生交流体会:这段舞蹈表现了放飞和平鸽,祈求和平的情景。
可以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让它们成为永恒。
(为欣赏雕塑做好铺垫)板书部分课题:美2、我们来看一看用雕塑定格的《放飞和平鸽》。
3、课件出示雕塑作品《舞》。
雕塑《放飞和平鸽》美吗?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雕塑之美》。
补充课题:雕塑之美5、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雕塑与其他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卢舍那大佛》:位于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的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外,高达17.14米,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
《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附近,为纪念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而造,是美国的象征。
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雕塑之美教案2

《雕塑之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雕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设计意识,培养学生在制作实践中发现美和感知生活中的美。
本节课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创作意识.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本学期手工制作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重点难点
了解雕塑的特点,掌握面塑形体各种表现技法。
表达意图的准切性和独创性及雕塑手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
1.出示图片:(雕塑作品)
2.同学们喜欢图片上的作品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些作品,去亲自体验雕塑的制作方法。
(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新授课
一、想一想
1.出示图片。
(圆雕、浮雕作品)
2.提问: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
二、动一动
1.示范:《天鹅湖》的制作过程
a身子 b头部 c 翅膀 d 尾部 e湖水
2.提示:
a.各部位拼接要牢固;
b.考虑稳定性;
c. 物象的美观性;
3.巡视指导
活动3【活动】学生活动一、看一看
学生欣赏感受雕塑美
二、想一想
1.学生观察,激发兴趣
2.思考交流
三、动一动
1.学生观察,分析
激发动手的欲望
2.学生动手实践
四、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展示汇报
五、评一评
互评小组。
17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雕塑之美(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雕塑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欣赏雕塑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雕塑作品图片、视频、教材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雕塑泥等。
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作品吗?它们有什么特点?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雕塑艺术。
2. 基本概念2.1 教师讲解雕塑的基本概念,如: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用各种可塑材料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
3. 种类与特点3.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雕塑的种类,如:圆雕、浮雕、透雕等。
3.2 教师讲解各种雕塑的特点,如:圆雕是立体的,可以从各个角度欣赏;浮雕是附着在背景上的,只有一面可以欣赏;透雕是在背景上镂空雕刻,具有通透感。
3.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雕塑的种类与特点。
4. 欣赏与分析4.1 教师出示一些著名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美感?它们是如何表现出来的?4.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质感等方面进行分析。
5. 创作实践5.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雕塑知识进行创作,可以采用绘画或雕塑泥的形式。
5.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6.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
6.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雕塑之美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力
教学难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一说到雕塑,同学们总是感觉离我们挺遥远的,其实雕塑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请看:出示《淮南王刘安》雕塑和蔡家岗桥头《开拓者》
提问:你们见过这两座雕塑吗?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总结淮南王刘安是我国西汉知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封淮南王,他爱贤若渴,招募众多门客,他和他的门客一起编著了鸿篇巨著《淮南子》,另外他还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
这是一座城市雕塑,它代表着我们淮南的历史,立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雕塑之美。
板书课题: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1、雕塑的分类
不知道同学们平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淮南王》这座雕塑,请看这座雕塑分成几部分?上面是淮南王像,下面的基座上还有什么?我们放大一点仔细看一下,这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和上面的《淮南王》雕像比一比,你能看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总结:雕塑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出示实物)这就是圆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现在请同学们看我的手,老师要变一个魔术,把圆雕变成浮雕。
现在从后面你还看得到这个雕塑吗?浮雕是在一个平面上突起的形象,它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不完全立体。
现在它突出的比较厉害,我们叫他高浮雕,现在它只突出表面一点点,就变成了浅浮雕。
现在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圆雕和浮雕了,对不对?浮雕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你知道雕塑和绘画有什么区别吗?(出示雕塑和绘画实物)(材料上:绘画使用的是颜料和画笔等,雕塑使用的材料是石头,木头,泥土、凿子等,另外绘画是平面的二维的,雕塑是立体
的、三维的.)
总结:其实同学们在刚才的比较中已经明确了雕塑的定义。
那,什么是雕塑呢?(课件出示雕塑的定义。
)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加深印象好不好?雕塑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
犹如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一样,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下面我们将要进行本课最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雕塑之美的欣赏。
3、雕塑之美的欣赏
不同的雕塑,蕴含着不同的美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雕塑在哪些方面给我们以强烈的美感。
A、造型的写实美:米开朗基罗的《摩尔》
提问:看到这请大家欣赏这个雕塑。
你有什么感受?雕塑的哪些地方让你有这种感受?请仔细观察这个雕塑的内容是什么?再看一看他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人体比例准确吗?胡须,衣服、肌肉的质感强不强?你觉得怎么样?
总结:是的,简直呼之欲出。
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的是基督教里伟大的领袖和先知摩西。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在欧洲雕塑史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把他称之为神。
米开朗基罗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件作品,据说他曾经拿着木棒敲打《摩西》的膝盖让他开口和他说话。
欣赏这样的雕塑我们得到的一种震撼的写实美。
B、表情美:《击鼓说唱俑》,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古代雕塑《击鼓说唱俑》,表现的是一个说书艺人正在说书。
请同学们观察他的头,他的脸,他的胳膊、他的腿,请你说一说他和西方古代雕塑《摩西》的区别?现在我们不看他的外形,你猜一猜他说书说得怎么样?是精彩还是平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他的表情和动作。
你能用恰当词语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和动作吗?这件陶俑用夸张的手法,把这个说书艺人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简直太逼真了,是不是?但它的写实和西方雕塑的写实是一样的吗?他注重的是人物的形体比例、质感吗?他注重表现他的什么?神韵,对不对?现在你们觉得他那儿美?
提问:你们觉得中西方古代雕塑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总结:所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我们必须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像欣赏中国写意画那样,来欣“以形写神”的写意美。
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C、抽象的美:《生动》,这件作品和刚才那几件雕塑一样吗?你能一下子看出这件雕
塑是什么吗?
这件作品不是直接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塑造艺术形象。
这样的雕塑是什么风格的雕塑?我们欣赏的习惯总是一看就要问这是什么,其实雕塑的作用就是引起、激活你心里的一些感受。
抽象雕塑不让我们一下子看出他的表现内容,给了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雕塑本身加上我们的想象,就能产生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美感,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
那么你们说一说,你看到这个雕塑联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他像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D、壮观的美:《秦始皇兵马俑》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占地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兵马俑大约8000件。
它再现了2000多年前帝国大军的威势。
想象一下,陶俑刚完成时那刀枪林立、全副武装的庞大阵营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你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E、材料的美:《和平》看到这件作品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是安静祥和,还是激动不安!或是悲哀痛苦等?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感受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造型是一方面,你觉得这种感受和他使用的材料有没有关系?换一种材料效果会怎样?
雕塑离不开材料,记得四年级我们学过《材料的美感》这一课,知道材料本身具有不同的美感,材料的美是雕塑的一部分。
(出示四年级课本图片)《活的雕塑》这件作品的材料和其他雕塑有什么不一样?他表达怎样的雕塑理念?
F、色彩的美:《红唇》春天,原野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秋天变成什么颜色?金黄。
冬天原野又变成、一片银白。
不变的永远是那片美丽的红唇,表达着对大地,对四季更替的热爱。
你觉得她的美在哪里?
G、环境和谐美;《美人鱼》这是丹麦雕塑家艾里克森于一九一三年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塑造的。
它就象伦敦的大桥,巴黎的铁塔,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
你们觉得这件雕塑美吗?美人鱼被安放在什么环境中?她在干什么?心里想什么?如果把它放置在闹市中,或是草地上,你会想像她在想什么,干什么?如果没有环境会好看吗?
总结:雕塑装饰了环境,同时环境有反作用于雕塑,成为雕塑的一部分,使之更完美。
每一件雕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为特定的环境设计的,环境是雕塑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许多雕塑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亨利·摩尔经常把雕像安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让山坡、草地、原野、云彩等作为陪衬,在蓝天和阳光下,虽然实体并不巨大,却具有大气磅礴的气魄和诱人的魅力。
H、幽默的美:《汉堡包》
I、动感美:《驿使》这件雕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让你感受到什么美?运动美,有很强的动感对不对?
总结:雕塑是静止的舞蹈,它以静示动,寓动于静。
同学们雕塑的美感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继续欣赏很多不同的雕塑,课下我想请同学们也来学习制作表现一种美感的雕塑,你们可以用泥巴,肥皂,粉笔等。
好不好?现在我们在这儿先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现一下雕塑的美好不好?你想给我们展现一个怎样的美?我们先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做一个力量美的,好不好?请用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大家。
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哪个角度最美。
(老师用相机把它拍下来,鼓励其认真做)
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他的力量美?请同学说一说从哪一个角度观赏到的是最美的。
总结:雕塑是立体的,我们要充分感受它的立体美,但每个角度的感受不一样的。
所以在欣赏雕塑的时候还要找到最佳的角度来欣赏,才能得到最大的美感。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雕塑的有关知识,还欣赏了不同种类雕塑的美。
雕塑家通常把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美的形体塑造结合在一起。
同学们要想更深地理解作品深层的含义,最好多了解一些雕塑的背景知识。
希望同学们今后努力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
拥有一双们能够发现美的艺术的眼睛。
5、拓展:请同学们回去继续欣赏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幽默的、新颖的、著名的城市雕塑。
一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青岛城市雕塑现状的调查报告
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