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知识
化学中三大守恒式资料讲解

化学中三大守恒式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知识点诠释:知识点一: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例,NH4Cl溶液,NH4+ + H+ = Cl- + OH-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
如,Na2CO3溶液:Na+ + H+ = 2CO32- + HCO3- + OH-NaHCO3溶液:Na+ + H+ = 2CO32- + HCO3- + OH-NaOH溶液:Na3PO4溶液:知识点二: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
例,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NH4+ + NH3.H2O = Cl-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Na+ = 2(CO32- + HCO3- + H2CO3)NaHCO3溶液,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知识点三:质子守恒(两种方法)1、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NH4Cl溶液,电荷守恒:NH4+ + H+ = Cl- + OH-物料守恒:NH4+ + NH3.H2O = Cl-质子守恒:H+ = OH- + NH3.H2ONa2CO3溶液,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2、质子守恒就是氢离子守恒,即溶液当中的溶质和溶剂得失氢离子要相等写出下列中的质子守恒NH4Cl溶液:Na2CO3溶液:例题:1、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HCO3-)>c(CO32-)>c(H+)>c(OH-)B.c(Na+)+c(H+)=c(HCO3-)+c(CO32-)+c(OH-)C.c(Na+)+c(H+)=c(HCO3-)+2c(CO32-)+c(OH-)D.c(Na+)=c(HCO3-)+c(CO32-)+c(H2CO3)2、关于Na2CO3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A、c(Na+)>2c(CO32-)B、c(Na+)>c(CO32-)>c(H CO3-)>c(OH—)C、c(Na+)>c(CO32-)>c(OH—)>c(H CO3-)>c(H2CO3)D、c(Na+)+c(H+)=c(OH—)+c(H CO3-) +2c(CO32-)3、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H4+)=c(SO42-)B、c(NH4+)>c(SO42-)C、c(NH4+)<c(SO42-)D、c(OH-)+c(SO42-)=c(H+)+(NH4+)习题:1、(2011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 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 + 2c(H2CO3-)C. 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c(HCO3-)>c(OH-)>c(H+)D. 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2、(2011广东高考)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B. c(Na+)=2c(SO32―)+ c(HSO3―)+ c(H2SO3)C. c(Na+) + c(H+) = 2c(SO32―)+ 2c(HSO3―) + c(OH―)D.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均增大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关系正确的是A. 将等物质的量的KHC2O4和H2C2O4溶于水配成溶液:2c(K+)=c(HC2O4-) +c(H2C2O4)B. ① 0.2mol/L NH4Cl溶液、②0.1mol/L (NH4)2Fe(SO4)2溶液、③0.2mol/LNH4HSO4溶液、④0.1 mol/L (NH4)2CO3溶液中,c(NH4+)大小:③>②>①>④C. 0.1 mol/L CH3COONa溶液与0.15 mol/L HCl等体积混合:c(Cl―)>c(H+)>c(Na+)>c(CH3COO―)>c(OH―)D. 0.1 mol/L 的KHA溶液,其pH=10, c(K+)>c(A2―)>c(HA―)>c(OH―)。
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 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总数;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个数守恒和。
)★电荷守恒1.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代数和为零2.溶液呈电中性: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3.除六大,四大外都,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部分水解时产物4.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
例如:NaHCO 3:c(Na +)+c(H +)=c(OH -)+c(HCO 3-)+2c(CO 32-) ★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即“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相等的原子,就是)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
⒈ 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⒉ 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⒊ 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例1】在LNa3PO4溶液中:根据P 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c[PO 43-]+c[HPO 42-]+c[H 2PO 4-]+c[H 3PO 4]=L根据Na 与P 形成微粒的关系有:c[Na +]=3c[PO 43-]+3c[HPO 42-]+3c[H 2PO 4-]+3c[H 3PO 4]根据H2O 电离出的H+与OH-守恒有:c[OH -]=c[HPO 42-]+2c[H 2PO 4-]+3c[H 3PO 4]+c[H +]【例2】以NaHCO 3溶液为例若HCO 3-没有和水解,则c (Na +)=c (HCO 3-)现在HCO 3-会水解成为H 2CO 3,电离为CO 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 3-,就产生一个H 2CO 3或者CO 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 +浓度和HCO 3-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 即c(Na +) == c(HCO 3-) + c(CO 32-) + c(H 2CO 3)【例3】在L 的H 2S 溶液中存在如下过程:(均为)H 2S=(H +) +(HS -)(HS -)=(H +)+(S 2-)H 2O=(H +)+(OH -)可得物料守恒式c(S 2-)+c(HS -)+c(H 2S)==L, (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描述出有S 元素的和分子即可)【例4】Na 2CO 3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电荷守恒c(Na+)+c(H+)=2c(CO 32-)+c(HCO 3-)+c(OH-)上式中,阴阳总要相等,由于1mol 电荷量是2mol 负电荷,所以碳酸根所带电荷量是其的2倍。
重点高中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重点高中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是有效描述电子流动和物质组成变化的有用理论之一。
它声明,在化学反应中,总电荷不会丢失,也就是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定律强调,物质可以转换为其它物质,在一次化学反应中,质子数可以变大或变小,但总电荷量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即物质在原子与分子中的电荷保持守恒。
电荷守恒原理的作用特别是在多个反应的混合中非常有用。
物质守恒定律是一条基本的科学定律,它强调,任何化学反应的质量(物质的总量)总是不变的,并且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无论什么物质在何种程度上发生反应,最终反应物的质量(物质的总量)必定等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即物质在反应中保持守恒,也就是物质守恒定律。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细微的物质可以变换而不会改变整个反应体系的质量,也就是物质守恒定律所强调的道理。
质子守恒定律是一条基本的化学定律,它强调,除非物质发生核反应伴随的外,否则在任何化学反应中,物质中的质子数总是保持守恒的。
这就是所谓的质子数守恒定律,它让我们应用化学反应直接求得含有不同元素组成原子、分子数时,其中质子数量总是相同的。
由于在某种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中只涉及原子中电子和质子的变化,由此可以得出质子守恒,也称为质子数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元素的离子和分子即可
4:在0.1mol/L Na3PO4溶液中:
根据P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
c[PO43-]+c[HPO42-]+c[H2PO4-]+c [H3PO4]=0.1mol/L
也就是元素守恒,即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
个数守恒。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 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 特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 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 的关系。
例1 :NaHCO3溶液
⒈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 ⒉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 ⒊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
nNa:nC=1:1,如果HCO3- 没有电离和水解, 那么Na+和HCO3- 浓度相等。
HCO3- +H2O⇋ H2CO3 +OH-; HCO3- ⇋ CO32- +H+; HCO3- 会水解成为H2CO3,电离为CO32-, 那么守恒式中
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 这 个式子叫物料守恒
两式相减得C(H+)+C(H2CO3)=C(CO32-)+C(OH-) 这 个式子叫质子守恒。
方法二:由酸碱质子理论 NaHCO3 溶液 原始物种:HCO3-,H2O 消耗质子产物H2CO3,产生质子产物CO32-,OHC(H+)=C(CO32-)+C(OH-) -C(H2CO3)即C(H+)+C (H2CO3)=C(CO32-)+C(OH-) 关系:剩余的质子数目等于产生质子的产物数目-消 耗质子的产物数目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知识讲解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综述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
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1.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的电荷数2.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分步水解产物。
3.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就写几。
例如: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所以碳酸根前有一个2。
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CH3COONa: c(Na+)+c(H+)=c(CH3COO-)+c(OH-)Na2CO3: c(Na+)+c(H+)=c(OH-)+c(HCO3-)+2c(CO3 2-)NaHCO3: c(Na+)+c(H+)=c(HCO3-)+2(CO32-)+c(OH-)Na3PO4: c(Na+)+c(H+)=3c(PO4 3-)+2c(HPO4 2-)+c(H2PO4-)+c(OH-)电荷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
注意:1.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
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Na2CO3 2 Na+ +CO32-;CO32-+ H2OHCO3-+OH-;HCO3- +H2O H2CO3 +OH-;H2O H++OH- 。
专题--溶液中三大守恒

KW
=10—12mol/L
C(OH—)
pH =—lg C(H+)=12
方法:在碱中,先算出由碱电离出来的OH-浓度, 再由KW=C(OH—)x C(H+),求出C(H+) 然后代入公式: pH =—lg C(H+)
一、酸碱混合溶液的pH
例6:常温时,0.1mol/L的NaOH和0.06mol/L 的 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V总
= 10—54V+ 10—2V
C(H+)=
≈
KW C(OH—)
4V+V
10—2V 5V
10—2 =5
=5×10—12mol/L
mol/L
溶液酸碱性判定规律
(1)PH相同的酸,酸越弱,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 (2)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溶液,加水稀释相同的倍 数,则强酸溶液PH变化大;碱也如此。 (3)酸和碱的PH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
5. 常温下,实验室有0.01mol·L-1醋酸,下列叙述正确的
B 是 A.c (CH3COO-) + c (OH-)= 0.01 mol·L-1 B.与等体积pH = 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 C.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后所得溶液中 D.与c (等CH体3C积O0O.0-1)m减o小l·L-1NaNO3溶液混合后有: c (NO3-) = c (CH3COO-)+c (CH3COOH) = 0.01mol·L-1
1. 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 本身,而不是组合)。
2.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一、单一溶液的pH(酸中)
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总数;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个数守恒和。
)★电荷守恒1.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代数和为零2.溶液呈电中性: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3.除六大,四大外都,部分水解。
产物中有部分水解时产物4.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
例如:NaHCO3:c(Na+)+c(H+)=c(OH-)+c(HCO3-)+2c(CO32-)★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可以理解为原子守恒的另一种说法,即“任一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指原子核中相等的原子,就是)和数量分别保持不变”。
⒈含特定元素的微粒(离子或分子)守恒⒉不同元素间形成的特定微粒比守恒⒊特定微粒的来源关系守恒【例1】在LNa3PO4溶液中:根据P元素形成微粒总量守恒有:c[PO43-]+c[HPO42-]+c[H2PO4-]+c[H3PO4]=L根据Na与P形成微粒的关系有:c[Na+]=3c[PO43-]+3c[HPO42-]+3c[H2PO4-]+3c[H3PO4]根据H2O电离出的H+与OH-守恒有:c[OH-]=c[HPO42-]+2c[H2PO4-]+3c[H3PO4]+c[H+] 【例2】以NaHCO3溶液为例若HCO3-没有和水解,则c(Na+)=c(HCO3-)现在HCO3-会水解成为H2CO3,电离为CO32-(都是1:1反应,也就是消耗一个HCO3-,就产生一个H2CO3或者CO32-),那么守恒式中把Na+浓度和HCO3-及其产物的浓度和画等号(或直接看作钠与碳的守恒):即c(Na+) == c(HCO3-) + c(CO32-) + c(H2CO3)【例3】在L的H2S溶液中存在如下过程:(均为)H2S=(H+) +(HS-)(HS-)=(H+)+(S2-)H2O=(H+)+(OH-)可得物料守恒式c(S2-)+c(HS-)+c(H2S)==L, (在这里物料守恒就是S--描述出有S元素的和分子即可)【例4】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电荷守恒c(Na+)+c(H+)=2c(CO32-)+c(HCO3-)+c(OH-)上式中,阴阳总要相等,由于1mol电荷量是2mol负电荷,所以碳酸根所带电荷量是其的2倍。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知识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知识
一、电荷守恒: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1.概念: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总数
2.注意:离子显几价其浓度前面就要乘上一个几倍的系数
3.指出:既要考虑溶质的电离,也要考虑水的电离,还要考虑盐的水解
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够发生水解或者电离,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这虽然可使离子
的种类增多,但却不能使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始终遵循原子守恒。
1.某一种原子(团)的数目守恒:
若已知以下各电解质的浓度均为0.1mol/L
1.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知识
一、电荷守恒: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1.概念: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总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总数
2.注意:离子显几价其浓度前面就要乘上一个几倍的系数
3.指出:既要考虑溶质的电离,也要考虑水的电离,还要考虑盐的水解
4.类型:
二、物料守恒:也叫原子守恒
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些离子能够发生水解或者电离,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这虽然可使离子的种类增多,但却不能使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始终遵循原子守恒。
1.某一种原子(团)的数目守恒:
若已知以下各电解质的浓度均为L
则它电离或水解出的各种粒子的浓度之和就等于L
2.某两种原子(团)的比例守恒:此比例来自于化学式且与化学式一致
(三)质子守恒:
1.概念:
2.范围:只有可水解的盐溶液中才存在着质子守恒
3.类型:(1)强碱弱酸盐的溶液中:如Na2CO3溶液中
(2)强酸弱碱盐的溶液中:如NH4Cl溶液中
(3)弱酸弱碱盐的溶液中:
①正盐:以(NH4)2CO3为例
②酸式盐:以NH4HCO3为例
4.关系: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相加减可得质子守恒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