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分析姓名:李志鑫班级:测控1003学号:20100203030921直流电动机的介绍1.1研究的意义直流电机是现今工业上应用最广的电机之一,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较大的启动转矩、功率大及响应快等优点。
在伺服系统中应用的直流电机称为直流伺服电机,小功率的直流伺服电机往往应用在磁盘驱动器的驱动及打印机等计算机相关的设备中,大功率的伺服电机则往往应用在工业机器人系统和CNC铣床等大型工具上。
[1]1.2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启动、制动和调速特性,可以方便地在宽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故多采用在对电动机的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生产设备中。
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控制:直流伺服电机一般包含3个组成部分:-图1.1①磁极:电机的定子部分,由磁极N—S级组成,可以是永久磁铁(此类称为永磁式直流伺服电机),也可以是绕在磁极上的激励线圈构成。
②电枢:电机的转子部分,为表面上绕有线圈的圆形铁芯,线圈与换向片焊接在一起。
③电刷:电机定子的一部分,当电枢转动时,电刷交替地与换向片接触在一起。
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电动机从静止状态过渡到稳速的过程叫启动过程。
电机的启动性能有以下几点要求:1)启动时电磁转矩要大,以利于克服启动时的阻转矩。
2)启动时电枢电流要尽可能的小。
3)电动机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在加速过程中保持足够大的电磁转矩,以利于缩短启动时间。
直流电动机调速可以有:(1)改变电枢电源电压;(2)在电枢回路中串调节电阻;(3)改变磁通,即改变励磁回路的调节电阻Rf以改变励磁电流。
本文章所介绍的直流伺服电机,其中励磁电流保持常数,而有电枢电流进行控制。
这种利用电枢电流对直流伺服电机的输出速度的控制称为直流伺服电机的电枢控制。
如图1.2Bm电枢线路图1.2——定义为电枢电压(伏特)。
——定义为电枢电流(安培)。
——定义为电枢电阻(欧姆)。
——定义为电枢电感(亨利)。
——定义为反电动势(伏特)。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课件

自适应控制设计需要建立合适的自适应算法和控制器结构。
详细描述
自适应控制设计需要建立合适的自适应算法和控制器结构, 以确保控制器能够实时地调整自身参数并保证系统的最优 性能。此外,还需要对算法和控制器结构进行充分的验证 和测试,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06
非线性系统理论
非线性系统的基本性质
齐次性
线性系统的输出与输入成正比,即当输入信 号乘以一个常数时,输出信号也乘以相同的 常数。
叠加性
对于线性系统的多个输入信号,其输出信号等于各 个输入信号单独作用于系统所产生的输出信号之和。
时不变性
线性系统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在不同时刻 的比值保持恒定,即系统特性不随时间变化。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
平衡点稳定性
分析非线性系统平衡点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求 解系统的线性化方程来获得。
动态稳定性
动态稳定性是指非线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恢复稳定的能力。
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设计
状态反馈控制
通过测量系统的状态变量, 并使用状态反馈控制器来 控制非线性系统的输出。
滑模控制
滑模控制是一种变结构控 制方法,通过设计滑模面 和滑模控制器来实现对非
最优控制问题的描述
01
最优控制问题是在给定初始和终端状态约束下,寻找一个控制输 入,使得系统状态在满足约束条件下,某个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02
性能指标通常包括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的能量、时间和成 本等。
03
约束条件可以是系统状态、控制输入或性能指标的限制。
极小值原理
极小值原理是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一种方法,它基于动态规划的思想,通 过求解一系列的子问题来找到最优解。
状态方程
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方程,通常 表示为矩阵形式。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2019/11/21
2
课题背景
系统工作原理
Accelerometer gyroscope 遥控器
电源
左轮 软件编码
AD 采样
滤波
MCU
驱动器1 驱动器2
无线模块
软件编码 右轮
减速机构 左电机
右电机 减速机构
2019/11/21
3
系统工作原理 前进(后仰)
后退(前倾)
2019/11/21
课题背景
后退(纠正后仰) 前进(纠正前倾)
Matlab计算程序:
pole=[-1,-2,-3,-4]; K=place(A,B,pole) A1=A-B*K; pole=[-3,-4,-5,-6]; K=place(A,B,pole) A2=A-B*K; pole=[-8,-9,-10,-11]; K=place(A,B,pole) A3=A-B*K;
figure; hold on; plot(curve1(:,2),'color','blue'); plot(curve2(:,2),'color','red'); plot(curve3(:,2),'color','green'); xlabel(‘时间(s)'); ylabel(‘摆动角度(rad)'); hold off
2019/11/21
N C,CA,CA2 ,CA3
计算结果:
rankc = 4 ranko = 4
结论: k(M)=4 系统完全能控 Rank(N)=4 系统完全能观
稳定性分析
运用Matlab解出矩阵A的特征值如下: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现代控制理论”课本质上是一门工学理论基础课,它在电气工程领域众多研究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发电机励磁控制、发电机调速控制、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等。
“现代控制理论”课立足于近年来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旨在实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将控制与系统理论的前沿领域介绍给研究生,使之理解基本思想并掌握基本设计方法;二是在工程实践(主要是电力系统)与先进理论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研究生能正确地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通过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可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用生动鲜活的例子诠释复杂的控制理论,用教师的研究经历点亮学生思考的火炬”。
“现代控制理论”立足于近年来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的最新进展,紧紧围绕鲁棒控制和非线性系统控制两个重点,主要讲述以下内容:①线性最优控制系统理论。
②非线性最优控制系统设计——微分几何方法。
③线性H∞控制设计原理。
④非线性控制系统H∞设计原理。
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课外阅读、习题练习和研究型大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避免过分理论化,课程结合控制工程特别是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设置了下述专题研究:a. 汽轮机汽门开度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b. 可控串联补偿鲁棒控制器设计c. 水轮机调速非线性鲁棒控制器设计d. 静止无功补偿器非线性控制器设计e. 直流输电系统非线性控制器设计f. 倒立摆控制器设计(购置2级和3级倒立摆各1台)g. 电力巡线机器人越障控制上述专题研究的目的是:在基本掌握现代控制理论主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让研究生开展某一专题的研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这一部分内容可以代替课程的期末考试(笔试闭卷)。
教师事先就专题研究的要求、选题、难度等方面进行指导;专题研究一般由个人独立完成,内容较多的题目可以两个人作为一组来完成。
现代控制理论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要求:(1)自选一实际物理对象进行研究,建立实际物理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2)进行原系统的定性分析,包括稳定性、能控性、能观性分析;(3)根据系统提出的性能指标要求(如超调量、超调时间、调节时间等动态 性能指标以及稳态误差等稳态性能指标),进行原系统的仿真分析,和要求的性能指标做对比;(4)对不稳定系统且能镇定的系统,进行镇定控制;(5)对未达到性能指标要求的系统进行状态反馈控制设计,满足系统性能指 标要求;(6)设计状态观测器观测所有状态;(7)设计降阶状态观测器;(可选)(8)最优控制;(9)体会及对课程建议。
1实际物理模型:如图1所示,为一交接车前后连接振动简化模型。
设计一个调节器系统使得在无扰动的情况下,系统保持在零位置上(y1=0)。
其中m1=1,m2=2,k=36,b=0.62系统的描述方程:)()(m )()(m 212122121211y y b y y k yu y y b y y k y-+-=+-+-= 其空间状态模型为:设:。
,,,24132211y x yx y x y x ====[]⎥⎥⎥⎥⎥⎦⎤⎢⎢⎢⎢⎢⎣⎡=⎥⎦⎤⎢⎣⎡⎥⎥⎥⎥⎦⎤⎢⎢⎢⎢⎣⎡+⎥⎥⎥⎥⎥⎦⎤⎢⎢⎢⎢⎢⎣⎡⎥⎥⎥⎥⎦⎤⎢⎢⎢⎢⎣⎡--=⎥⎥⎥⎥⎥⎦⎤⎢⎢⎢⎢⎢⎣⎡432121432143210001u 01003.03.018186.06.0-3636-10000100x x x x y y x x x x x x x x 3分析与求解过程:由根轨迹和特征根(a = -0.4500 + 7.3347i -0.4500 - 7.3347i -0.000 0 )知虽实根都为负数但都靠近零轴,是李雅普诺夫定义下的稳定,但存在震荡,所以把希望闭环极点配置在10-s ,10-s ,32-2-s ,322-s ===+=和把最小阶观测器希望极点配置在16-s ,15-s ==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北航-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

1. 控制系统任务的物理描述为了满足飞机品质的要求,飞机的纵向运动和横侧向运动都需要有能够连续工作的阻尼器,以用来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避免其出现不必要的俯仰和倾斜。
维持飞机纵向运动的阻尼器称为俯仰阻尼器,维持飞机横侧向运动的阻尼器称为偏航阻尼器。
本次课程大作业旨在通过运用Matlab 的经典控制系统设计工具对某型飞机偏航阻尼器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
2. 控制系统对象的数学模型巡航状态下,某型飞机侧向运动的状态空间模型为:111121314111222122232421221313233343132234142434441424()1()()()()2()()()3()()4t x t a a a a b b t x t a a a a b b u t a a a a b b u t x t t a a a a b b x t t x x x x ••••⎡⎤⎢⎥⎢⎥⎡⎤⎡⎤⎡⎤⎢⎥⎢⎥⎢⎥⎢⎥⎡⎤⎢⎥⎢⎥⎢⎥⎢⎥=+⎢⎥⎢⎥⎢⎥⎢⎥⎢⎥⎣⎦⎢⎥⎢⎥⎢⎥⎢⎥⎢⎥⎣⎦⎣⎦⎣⎦⎢⎥⎢⎥⎣⎦ 1111213141221222324234()()()()()()x t c c c c y t x t c c c c y t x t x t ⎡⎤⎢⎥⎡⎤⎡⎤⎢⎥=⎢⎥⎢⎥⎢⎥⎣⎦⎣⎦⎢⎥⎣⎦式中: 1()x t :侧滑角(单位为rad )2()x t :偏航角速度(单位为/rad s )3()x t :滚转角速度(单位为/rad s )4()x t :倾斜角(单位为rad )输入向量及输出向量分别为:1()u t :方向舵偏角(单位为rad )2()u t :副翼偏角(单位为rad )1()y t :偏航角速度(单位为/rad s )2()y t :倾斜角(单位为rad )设飞机巡航飞行时的速度为0.8马赫,高度为40000英尺,此时模型的参数为:0.055800.99680.08020.04150.598000.11500.031803.050000.38800.4650000.0805 1.00000A --⎡⎤⎢⎥--⎢⎥=⎢⎥--⎢⎥⎣⎦ 0.007290.00000.475000.007750.15300.1430000B ⎡⎤⎢⎥-⎢⎥=⎢⎥⎢⎥⎣⎦0 1.000000 1.0C ⎡⎤=⎢⎥⎣⎦0000D ⎡⎤=⎢⎥⎣⎦首先输入飞机状态空间模型参数。
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一、引言现代控制理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程控制系统中。
在控制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结课大作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的相关要求和设计思路。
二、研究背景现代控制理论是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方法。
通过运用数学和工程技术知识,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对各种系统进行精确的描述和控制。
因此,现代控制理论在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大作业要求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要求学生能够独立选择一个控制系统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设计。
具体要求如下: 1. 选择一个真实的控制系统作为研究对象;2. 系统建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将系统转化为数学模型;3. 系统分析:通过分析系统模型,对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等进行评估; 4. 系统设计: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设计思想,设计适合该系统的控制器; 5. 系统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和优化; 6. 结果分析和总结: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设计过程和经验教训。
四、设计思路在完成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时,需要有清晰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设计思路供参考: 1. 选择合适的控制系统: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工业控制系统,或者选择一个与个人兴趣相关的系统; 2. 进行系统建模: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如状态空间法、传递函数法等;3. 系统分析:利用控制理论的知识和工具,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确定系统的可控性和可观性等性能指标;4. 系统设计:基于现代控制理论,设计一个合适的控制器结构,并选择适当的控制参数;5. 系统仿真: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观察系统的响应特性和控制性能; 6.结果分析和总结: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总结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五、实例分析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倒立摆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完成现代控制理论结课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项目成员史旭东童振梁沈晓楠专业班级自动化112指导教师何小其分院信息分院完成日期2014-5-28目录1. 课程设计目的 (5)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5)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6)3.1 原理图 (6)3.2 系统参数取值情况 (6)3.3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7)4. 系统分析 (10)4.1 能控性分析 (10)4.2 能观性分析 (10)4.3 稳定性分析 (11)5. 总结 (13)项目组成员具体分工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课程设计的内容如下:1.课程设计目的综合运用自控现代理论分析皮带驱动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以及稳定性,融会贯通并扩展有关方面的知识。
加强大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有关的仿真软件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应用标准、手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
加强了大家的自学能力,为大家以后做毕业设计做很好的铺垫。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1)环节项目名称:能控能观判据及稳定性判据(2)环节目的:①利用MATLAB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和客观性。
②利用MATLAB进行线性定常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
(3)环节形式:课后上机仿真(4)环节考核方式:根据提交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报告确定成绩。
(5)环节内容、方法:①给定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对系统进行可控性、可观性分析。
②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判断其稳定性,并绘制出时间响应曲线验证上述判断。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3.1 原理图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常用的低价位喷墨式或针式打印机都配有皮带驱动器。
它用于驱动打印头沿打印页面横向移动。
图1给出了一个装有直流电机的皮带驱动式打印机的例子。
其光传感器用来测定打印头的位置,皮带张力的变化用于调节皮带的实际弹性状态。
图1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3.2 系统参数取值情况表1打印装置的参数3.3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图2打印机皮带驱动模型状态空间建模及系统参数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一、位置控制系统----双电位器位置控制系统由系统分析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233.3s =s s 2*0.07s*s 205353G()(+1)*(++1)另:该系统改进后的传递函数:223.331s =s s 2*0.07s*s 3455353G ()(+1)*(++1)1、时域数学模型<1>稳定性>> s=tf('s');>> G=33.3/(s*(s/20+1)*(s^2/53^2+2*0.07*s/53+1)); >>sys=feedback(G,1); >> sysTransfer function:9.915e007 -----------------------------------------------------------53 s^4 + 1453 s^3 + 1.567e005 s^2 + 2.978e006 s + 9.915e007>> pzmap(sys)由零极点图可知,该系统有四个极点,没有零点,其中两个在左半s 开平面上,两个在s 平面的虚轴处,则,四个极点的坐标分别是:>> p=pole(sys)p =0.0453 +45.2232i0.0453 -45.2232i-13.7553 +26.9359i-13.7553 -26.9359i系统的特征方程有的根中有两个处于s的右半平面,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2>稳态误差分析稳态误差分析只对稳定的系统有意义,系统(G)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不做分析。
改进后系统(G1)如下,求其特征方程的极点:>> s=tf('s');>> G1=3.33/(s*(s/345+1)*(s^2/53^2+2*0.07*s/53+1));>> sys2=feedback(G1,1);>>p=pole(sys2);p =1.0e+002 *-3.4492-0.0206 + 0.5258i-0.0206 - 0.5258i-0.0338可以看出,改进后的传递函数G1的四个极点都在s平面的右半开平面上,则系统G1是稳定的,故对此系统做稳态误差分析:由系统G1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原点处有一个极点,故属于1型系统。
系统是电位器位置控制,信号的输入应该是一种瞬时变化,类似于系统的阶跃响应,所以查稳态误差与系统结构参数、输入信号特性之间关系一览表,可得系统G1的稳态误差为零。
<3>动态响应分析(主要是单位阶跃响应,其他响应一般是用于静态性能的测试)①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s=tf('s');>> G=33.3/(s*(s/20+1)*(s^2/53^2+2*0.07*s/53+1))>>sys=feedback(G,1);>> step(sys)由上图可知,该系统是不稳定的。
系统G1的单位阶跃响应:>> s=tf('s');>> G1=3.33/(s*(s/20+1)*(s^2/345^2+2*0.07*s/53+1)); >> sys2=feedback(G1,1);>> step(sys2)由上图可以看出。
此时的系统G1是稳定的。
②系统的脉冲响应:>> s=tf('s');>> G=33.3/(s*(s/20+1)*(s^2/20^2+2*0.07*s/53+1)); >>sys=feedback(G,1);>> impulse(sys)系统G1的脉冲响应:>> s=tf('s');>> G1=3.33/(s*(s/20+1)*(s^2/345^2+2*0.07*s/53+1)); >> sys2=feedback(G1,1);>> impulse(sys2)③系统的斜坡响应:>> s=tf('s');>> G=33.3/(s*(s/20+1)*(s^2/20^2+2*0.07*s/53+1)); >>sys=feedback(G,1);>> t=[0:0.1:10];>> u=t;>> lsim(sys,u,t)系统G1的斜坡响应:>> s=tf('s');>> G1=3.33/(s*(s/20+1)*(s^2/345^2+2*0.07*s/53+1));>> sys2=feedback(G1,1);>> t=[0:0.1:10];>> u=t;>> lsim(sys2,u,t)2、复域数学模型通常借助根轨迹图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也可根据根轨迹的性质来设计系统,使其满足期望的动态性能。
根轨迹的形态是由系统开环零、极点在s平面上的分布及其系统的开环增益(即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的。
根轨迹图清晰地给出了闭环系统极点随系统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轨迹。
3、频域数学模型利用博德图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频域指标matlab程序如下:>> p=bodeoptions;>> p.grid='on';>> p.Xlim={[1,300]};>> G=33.3/(s*(s/20+1)*(s^2/53^2+2*0.07*s/53+1));>> [mag,phase,w]=bode(G,p);>> bode(G,p);>> hold on;>> grid off>>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G);>> display(pm)pm =0.3592>> display(gm)gm =0.9945由上图可知,系统的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都不理想,特适当调整系统增益和系统某环节频宽。
系统G1的博德图程序及绘制:>> p=bodeoptions;>> p.grid='on';>> p.Xlim={[1,300]};>> G=3.33/(s*(s/20+1)*(s^2/345^2+2*0.07*s/53+1)); >> [mag,phase,w]=bode(G,p);>> bode(G,p);>> hold on;>> grid off>> [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 margin(G);>> display(pm)pm =88.9>> display(gm)gm =6.97改进后,系统的增益裕量和相位裕量相对较合适。
4、现代控制理论模型<1>系统的稳定性由G(s)的表达式,可知其状态方程的表达式:>> G=33.3/(s*(s/20+1)*(s^2/53^2+2*0.07*s/53+1)); >>sys=feedback(G,1);Transfer function:9.915e007-----------------------------------------------------------53 s^4 + 1453 s^3 + 1.567e005 s^2 + 2.978e006 s +9.915e007 >> num=[0 0 0 9.915e007];>> den=[53 1453 1.567e005 2.978e006 9.915e007];>> [A,B,C,D]=tf2ss(num,den)A =1.0e+006 *-0.0000 -0.0030 -0.0562 -1.87080.0000 0 0 00 0.0000 0 00 0 0.0000 0B =1C =1.0e+006 *0 0 0 1.8708D =则由李雅普诺夫的稳定性,求系统矩阵A的特征根如下:>> E=eig(A)E =0.0567 +45.2203i0.0567 -45.2203i-13.7643 +26.9331i-13.7643 -26.9331i特征值并不是都有负实部,所以系统是不稳定的。
所以系统G不存在系统的能观性和能控性。
系统G1的稳定性如下:>> s=tf('s');>> G1=3.33/(s*(s/20+1)*(s^2/345^2+2*0.07*s/53+1));>> sys2=feedback(G1,1);Transfer function:1.71e008---------------------------------------------------------------53 s^4 + 1.868e004 s^3 + 2.846e005 s^2 + 5.136e007 s + 1.71e008>> num=[1.71e008];>> den=[53 1.868e004 2.846e005 5.136e007 1.71e008];>> [A,B,C,D]=tf2ss(num,den)A =1.0e+006 *-0.0004 -0.0054 -0.9691 -3.22640.0000 0 0 00 0.0000 0 00 0 0.0000 0B =1C =1.0e+006 *0 0 0 3.2264D =>> E=eig(A)E =1.0e+002 *-3.4495-0.0206 + 0.5257i-0.0206 - 0.5257i-0.0338又以上程序可知,A矩阵的特征值都有负实部,所以系统G1是稳定的。
下面讨论系统G1的能控性和能观性。
<2>系统G1的能控性:>> M=CTRB(A,B)M =1.0e+007 *0.0000 -0.0000 0.0119 -4.09670 0.0000 -0.0000 0.01190 0 0.0000 -0.00000 0 0 0.0000>> R=rank(M)R =4由M满秩,所以系统能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