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在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脑水肿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毫升解析

脑水肿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毫升解析

脑水肿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解析
甘露醇是渗透性脱水剂,有组织脱水、降低眼内压和渗透性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也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等。

作用机理是它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

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 的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

使用甘露醇的禁忌症包括: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禁用;急性肺水肿或严重的肺淤血患者禁用。

肺水肿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0ml,应在50分钟内滴完,每分钟滴速为:150滴/分,以起到快速脱水的作用,超过此滴速可能出现局部坏死。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甘露醇是一种具有甜味的醇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

它的主要应用包括补液疗法、降颅压、抗氧化、神经保护等方面。

首先,甘露醇被广泛用于补液疗法中。

由于其高渗透压,可以从组织和血液中吸引水分,使细胞外液保持在血管内,增加有效血容量。

这种特性使得甘露醇成为常用的补液剂,用于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情况。

其次,甘露醇还常用于降低颅内压力和脑水肿。

在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甘露醇能通过渗透作用吸引水分,降低颅内的液体积聚,从而减轻颅内压力。

这一作用常用于治疗颅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等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此外,甘露醇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的产生会引起组织损伤,而甘露醇可通过清除氧自由基的方式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

因此,甘露醇在治疗心肌梗死、肝损伤、急性胰腺炎等具有氧自由基损伤的疾病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

此外,甘露醇还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甘露醇能够减轻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降低神经元的死亡率。

这一作用使得甘露醇在中风、心脏手术等会导致脑缺血的情况下有相应的临床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甘露醇虽然有很多临床应用,但也存在不适应症和禁忌症。

例如,甘露醇在重度的肾功能不全、脑出血后阶段和休克性肝炎等情况下是禁用的。

此外,由于甘露醇在体内代谢较慢,长期使用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因此使用甘露醇时需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时机。

综上所述,甘露醇是一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的药物。

它的补液疗法、降颅压、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使其在许多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使用甘露醇时也需注意控制剂量和使用时机,以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高旭光)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高旭光)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问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高旭光在重症脑梗塞和脑出血的急性期,由于缺血或出血后脑水肿造成颅内压急剧增高,随时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降颅压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目前缺乏详细的降颅压治疗临床指南,基层医院的急诊科或神经科医生有时对选择何种降颅压药物?如何更合理地使用降颅压药物感到困惑。

临床上最常应用的是高渗脱水治疗,简单实用,其目的是使脑组织脱水,减少正常脑组织的容积,为成功治疗赢得时间。

从开始用药到颅内压降低的潜伏期通常需要几分钟,往往在20~60分钟颅内压下降至最低限度。

颅内压下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1)能够引起皱缩的剩余正常脑组织的容积;(2)血脑屏障破坏所占的比例;(3)用药前颅内的初压力;(4)使用的降颅压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

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

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

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

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 酌情给药(250ml含50g)。

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

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

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

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甘露醇的药物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活动性脑出血者禁用”。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病时的应用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病时的应用

显增加 , 持续达 8 h之后 , 6 h 在 4 内含水 量缓慢 下降; 颈总动 脉
闭 塞6 r l 脑水肿在第 7 h 高峰, 0ml 时, 2达 之后在 1 周内降至基础
组织周 围和血脑屏障受损 部位 的水分 , 并不使正 常脑组 织脱 水【 。近年国内的实验亦得 出相近 的结论【 。L v ot 9 ui o等 j st 发现缺血后 D j 及其 4 h mn 8 之间 , 以甘露醇每 次 02 晷 k . /g的剂 5 量给予 , 次/ h 可显著减轻 动物缺 血性 晴损伤 , 1 6, 并对 迟发性
维普资讯
西南 国防医药 20 02年第 1 卷第 2 2 期
d s s n nr ( v n i  ̄ mi s e i om ̄mi ad h ee v u e p e .J c P amel 9 72 ( ) 15 hn o 19  ̄9 1 :2
・19 7
收稿 日期:0 1 时的应 用
刘红 军 汪 杰
650 ) 2 第二军 医大学长 征医院( 海 60 0 . 上
甘露醇 治疗
1 解放军第 6 . 2医院( 云南 思茅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水肿
2O0 ) 0O 3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急性脑血管病无论轻重 , 均存 在不同程度 的脑水肿 , 甘露
醇仍是 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病脑水肿 , 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
之一。只要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和剂量 等因素 , 并注意监测有关 指标 , 露醇有助 于提高 急性血管病 的救治效果 , 甘 并能 避免其
不 良反应。
1 急性脑血管病的脑水肿及其产生机制 急性脑梗死弓 起脑损害 的主要原 因是 脑缺血缺氧 。在早 f 期先 出现细胞性脑水肿 , 若缺血 缺氧迅速改善 , 细胞性脑水 肿 可减轻或硝失 ; 若缺血缺氧时 间超过数小时至 数天, 导致血管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常用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症:1.急性脑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降低脑内液体含量,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从而减轻颅内压力。

2.肺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肺血管内液体,改善肺泡间负压,从而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肺水肿液。

3.肾功能不全:甘露醇可通过增加肾小管腔内的溶质渗透压,增加尿液排出量,减轻肾小管和间质的水肿。

二、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剂量选择:- 急性脑水肿:初始剂量为0.2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 肺水肿:剂量为0.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病情调整剂量。

- 肾功能不全:剂量为0.25-0.5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心脏功能,如果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脏负荷过重的情况,应慎用甘露醇。

-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等,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对于存在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低钠血症、高渗透压症等情况的患者,慎用甘露醇或需要减少剂量。

-甘露醇溶液不稳定,需密闭保存,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三、药物相互作用:1.甘露醇与一些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改变。

临床应注意以下情况:-与镁剂同时使用可能增加甘露醇的利尿效果,需谨慎调整剂量。

-与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谨慎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压。

-静脉注射甘露醇时,不宜与碳酸氢盐类药物合用,以免发生沉淀。

四、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尿频、电解质紊乱等。

大剂量使用时,还可出现心律失常、高渗透压状态等严重不良反应。

2.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电解质水平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总结起来,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水肿情况。

颅高压的渗透治疗甘露醇和高渗盐水20140722

颅高压的渗透治疗甘露醇和高渗盐水20140722
Gipstein RM, Boyle JD. Hypernatremia complicating prolonged mannitol diuresis. N Engl J Med. 1965;272:1116–7. Zeng HK, Wang QS, Deng YY, Jiang WQ, Fang M, Chen CB,Jiang X.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10% hypertonic saline and equal volume of 20% mannitol in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cerebral edema in adult rats. BMC Neurosci. 2010;11:153. Qureshi AJ, Wilson DA, Traystman RJ. Treatment of elevat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experimental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arison between mannitol and hypertonic saline. Neurosurgery. 1999;44:1055–63. discussion 63-4.
高渗盐水
使用剂量 高渗盐水的最大使用剂量从3%到23.4%不等。
高渗盐水在注射剂量为3%NaCl,(0.1-2.0ml/kg/h),可保持血钠浓度维持 在145-155mmol/l 。
最近研究表明在中风和占位性病变使用高渗盐水治疗,当机体血浆 渗透压> 320 mOsm/l时, 可明显减低脑水肿。
物作为脱水剂,可有效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减少继发 性脑损伤。甘露醇和高渗盐水是常用的脱水剂,用于治疗脑水肿

【甘露醇脱水治疗脑水肿】脑水肿患者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

【甘露醇脱水治疗脑水肿】脑水肿患者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

【甘露醇脱水治疗脑水肿】脑水肿患者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20%甘露醇是临床上治疗脑水肿患者常用的高渗性药物,静滴时速度宜快,起到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的作用。

如果药物外渗到血管周围,既影响治疗,又加重组织损失,增加患者的痛苦。

一段时间后,患者的静脉损伤重,为护理增加难度。

现将静滴甘露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甘露醇的作用,要求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应用。

讲清药物的特性,一旦外渗可能引起的后果,争取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1.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20%甘露醇属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避免使用毛细血管。

选择血运丰富的部位,远离受伤部位,远离关节活动部位。

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1.2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小易固定,减少穿刺的次数,使用于每日用3次或4次的患者。

1.3 静脉穿刺时及拔针前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少量液体外漏。

1/ 21.4适当调节室温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暖由于药物在常温下,特别是在室温低于15℃时储存易结晶,将结晶融化后静脉注射。

为发挥其脱水利尿的作用,必须静脉快速滴入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入未预热的甘露醇注射液,可使输液者身体局部出现疼痛、管壁增厚变硬等现象。

宜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保暖,或使用加热器。

1.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2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2.1封闭疗法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可阻止药液与组织细胞相结合。

2.2照射疗法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单位、654-2 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2.3热敷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水肿的建议

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水肿的建议

甘露醇注射液治疗脑水肿的建议脑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脑组织内液体的积聚,导致颅内压增高,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甘露醇注射液作为一种常用的脱水剂,有效减轻脑水肿症状,本文将对甘露醇注射液的使用进行建议和探讨。

一、甘露醇注射液的作用机制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通过调节机体内液体平衡和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脑水肿症状。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渗透调节功能:甘露醇注射液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引体内过多的液体分子和离子,减少脑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差,从而促使体内液体向血液循环靠拢,减轻脑组织水肿。

2. 保护血脑屏障:甘露醇注射液通过增加血液渗透压,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少脑血管床内的液体渗漏,从而减轻脑水肿。

3. 改善脑血流:甘露醇注射液能够通过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从而减轻脑水肿引起的脑缺血和缺氧。

二、甘露醇注射液的使用建议鉴于甘露醇注射液的作用机制和对脑水肿的疗效,我们提出以下使用建议:1. 适应症:甘露醇注射液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如脑外伤、颅脑手术后、中毒等。

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急性脑水肿患者,可以优先考虑甘露醇注射液治疗。

2. 剂量和给药途径:甘露醇注射液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成人剂量为0.25g/kg静脉滴注,每次给药时间不少于30分钟,一般2-3小时后达到峰值效应。

儿童剂量则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计算。

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变化,确保给药剂量和给药速度合理。

3.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甘露醇注射液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患者对甘露醇过敏者禁用;其次,甘露醇注射液滴注时需避免超速,以免引起血液渗透性渐变差或高渗透性综合征;最后,患者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管损伤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慎用。

4. 联合应用与疗效评估:在脑水肿治疗中,甘露醇注射液常常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如呋塞米、地塞米松等,以增强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 从甘露醇作用机制、使用注意及在治疗脑水肿过程中的出现的肾衰、MODS等方面综述甘露醇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靖雄飞李会忠(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0)【摘要】从甘露醇作用机制、使用注意及在治疗脑水肿过程中的出现的肾衰、MODS等方面综述甘露醇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关键词】甘露醇脑水肿中心静脉压颅内压MODS脑水肿属于继发性病理过程,在神经外科方面,脑部疾病如颅脑损伤、颅内占位病变、炎症、脑血管病、脑寄生虫病、脑先天性疾病等,经常继发脑水肿。

如果能更多地认识脑水肿的发生机理,使脑水肿得到预防及治疗,则能使颅内疾病的治疗取得更好的结果[1]。

脑水肿是颅内压(ICP)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颅腔内容物主要为脑、血液、脑脊液三种成分,当脑水肿时,可通过脑脊液、血液的减少代偿性的维持颅内压的稳定。

颅内压不超过平均动脉压的1/3时,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脑组织轻度缺血缺氧,但由于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良好,仍能保持足够的脑血流量,因此,如能及时解除病因,脑功能容易恢复,预后良好。

病变进一步发展,颅内压可达平均动脉压的一半,脑血管自动调节反应丧失,主要依靠全身血管加压反应,脑组织有较严重的缺血缺氧,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往往迅速出现脑干功能衰竭。

晚期颅内压达平均动脉压时,脑灌注压<20mmHg,甚至等于零,脑组织几乎无血液灌流,脑细胞活动停止[2]。

因此在神经外科中,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防治,脑血流量的维持非常重要。

目前治疗脑水肿,主要是甘露醇、白蛋白等一类的渗透性脱水,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使肿胀的脑组织中的水分,渗透到血管中,并应用呋塞米、布美他尼等一类髓袢利尿药,降低血容量,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本文就甘露醇在临床的应用进行总结。

1.甘露醇的作用机制[3](1)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

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能把细胞间液中的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

由于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

(2)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

(3)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减轻迟发性脑损伤。

(4)甘露醇还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而促进组织水平的氧转运[4],有益于改善脑梗死和脑出血周围的脑水肿。

2.使用注意[3](1)因为甘露醇应用后先发生短暂性高血容量(吸收组织液进入血管内),而可能使血压升高,当并存高血压时用甘露醇后在短期内可能使血压更高。

故对同时伴高血压者,在用甘露醇前,可先用呋塞米将血容量调整后,再用甘露醇,以避免不良反应产生。

(2)脑血管疾病伴心功能不全者用甘露醇应慎重,以免因输入过快或血容量增加而诱发心力衰竭(心衰) 。

(3)脑血管疾病伴血容量不足时,宜在补充血容量后酌情使用甘露醇。

(4)脑血管疾病伴低蛋白血症时,宜先用25%清蛋白或浓缩血浆调整血浆蛋白浓度后,再酌情使用甘露醇。

(5)至于甘露醇是否会出现“反跳现象”,曾有争议。

一般认为,甘露醇不能或很少进入脑细胞内,因此无反跳现象。

但在不同病人,因其血管通透性改变程度不同而有差异。

对通透性极度增高者,甘露醇可能会渗入脑组织而发生反跳现象。

为防止反跳现象,在2次甘露醇用药期间,静脉注射1次高渗葡萄糖或地塞米松,以维持其降颅压作用。

3.甘露醇使用的时机早在19脑89年WHO就报道急性脑出血患者用甘露醇易加重病情[5]。

石义亭等[6]认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24小时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使病情加重。

在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中,血肿渗出物、炎性细胞浸润都起很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其高渗溶液(20%)具有使组织脱水和利尿作用[7],甘露醇的脱水作用有赖于血-脑脊液屏障的完整性,在脑出血早期甘露醇可能会通过破裂及渗透性增强的血管,逐渐聚积于脑组织间隙,这样当停止静脉输入一段时间后,血浆渗透压就可能暂时低于脑组织的渗透压,此时水分由血浆反流入脑组织,使脑组织的含水量再度增高,脑水肿加重。

有学者研究发现渗透性脱水从脑脊液消除的速度低于血液中消除的速度甘露醇减量后在脑脊液和血液中的渗透压梯度会暂时逆转,反而导致颅内压增高,形成所谓的“反跳现象”。

另外有研究发现[8]:高颅压患者的颅内压在凌晨3-4时会出现一个高峰,这是由于生物钟的昼夜节律性[9]作用和脑部疾病、损伤等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所致,此时患者的血压最低,脉搏、呼吸最慢,故使高颅压患者的脑缺血、缺氧加重而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所以脱水剂应用时机应以凌晨3时作为基本点,然后由该时起算每4-6小时脱水一次。

4.甘露醇导致肾衰的原因维持血中适量的甘露醇浓度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其利尿及减轻(或防止)脑水肿的效果与血中甘露醇浓度密切相关。

文献报道[10]给一个剂量甘露醇(20%甘露醇250 ml),15min内降低颅内压显效,服药后2-3h 达最佳疗效(血中甘露醇质量浓度约为10g/L),持续3-8h。

因此在开始1-2d内,给甘露醇4次/d,可维持其血中有效治疗浓度。

目前普遍认为甘露醇对肾血流量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11-13]:使用低至中等剂量甘露醇,血中甘露醇质量浓度低于或等于10g/L时,一般认为可增加肾血流量,降低肾血管阻力;而大量使用甘露醇,当血中质量浓度过高时,则可导致入球动脉收缩,肾皮质严重缺血,终至尿量减少,肾功能衰竭。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使用甘露醇第3-4d。

因此时人体呈轻或中度脱水状态,组织液入血减少(稀释作用下降),同时甘露醇在体内有一定积累,容易发生血中甘露醇浓度过高,引起中毒效应。

此时应特别注意尿量变化,如少尿,适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并及时适当补液。

5.甘露醇的用量在治疗脑水肿的过程中,脑损伤程度不同,继发的脑水肿程度亦不同,甘露醇的用量也不同。

脑水肿程度轻,甘露醇剂量可小,但当脑水肿程度较重,脱水药用量过少,不能解决问题,患者往往死于颅内压过高导致的脑疝,而大剂量的脱水药,亦可导致一些不良的结果,如:补液不足时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患者往往死于MODS(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甘露醇剂量过大或髓袢利尿剂用量不足,大量液体进入血管,血容量过多导致的心衰、肺水肿。

中心静脉压(CVP)是判断机体容量状态和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可更快更直接地反映患者有效血容量,反映回心血量与心脏功能间的关系,有效的补液提供指导。

一些临床研究[14、15]发现:重症脑挫伤者的CVP 监测组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监测组,两组病死率对比中发现总死亡率CVP监测明显低于非监测组,其中死于脑疝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死于非脑疝者的非监测组明显高于监测组,MODS 的发生率与非脑疝的死亡率间存在明显正性相关,死于脑疝组的患者由于血量较大,脑水肿严重,积极的脱水治疗未能有效控制脑水肿的发展和降低颅内压,多在1wk内发生脑疝死亡,CVP监测治疗对这部分患者意义不大. 死于非脑疝患者的死亡原因大多为MODS,MODS的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效血容量的不足,组织缺血缺氧致全身炎症反应所致。

综上所述,甘露醇治疗脑水肿,不应过分限制补液,易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下,维持血容量的稳定,可减少血容量不足导致的肾衰、MODS的发生,也可防止血容量过多导致的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脑水肿较严重,有发生脑疝危险时,可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下可加大甘露醇的用量,为抢救争取时间。

参考文献[1]王忠诚,主编.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9,228.[2]陈孝平,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8-311.[3]赵忠新,邵福源.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3,18(2)111-113.[4]Winkler SR,Munoz-Ruiz L. Mechanism of action of mannitol.SurgNeurol 1995;43:59.[5]王维治.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5-151.[6]石义亭,孔宪兰.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0,8(11):849-851.[7]贾建平.神经病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4-68.[8]李会忠.脱水剂在颅脑外伤中应用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155.[9]周和,伍爱婵.高血压病的诊断进展[J].新医学,2000,31(1):47.[10]徐叔云,主编.临床用药指南[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665.[11]GadaIIah MF,Lynn M,Work J,et aI . Case report:mannitoI nephrotoxicity syndrome:roIe of hemodiaIysis and postuIate of mechanisms.Am J Med Sci,1995,(4):219. [12]Visweswaran P,Massin EK,Dubose TD.MannitoI induced acute renaI faiIure. J Am Soc NephroI,1997,(6):1028.[13]Van HengeI P,Nikken JJ,de Jong GM,et aI.MannitoI inducedacute renaI h J Med,1997,(1):21.[14]宋宇.重症颅脑损伤中心静脉压监测临床意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2007.28(16):1535.[15]杨中华,宋新杰,龚浠平,等.重症脑出血血容量监测的早期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6,28(12):705-7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