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设计技术

合集下载

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标准(依此文件),试验流程:责任部门、责任人常用的田间实验设计一、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一)、对比法设计这种设计常用于少数品种的比较试验及示范试验,其排列特点是每一供试品种均匀直接排列于对照区旁边,使每一小区可与其相邻旁的对照区直接比较。

如图1为8个品种3次重复的对比法排列。

这类设计由于相邻小区特别是狭长相邻小区之间土壤肥力的相似性,亦可获得较精确的结果,并有利于实施与观察。

但对照区过多,要占试验田面积的1/3,土地利用率不高。

一般重复次数可为3~6次,必要时还可适当增加。

每一重复内的各小区都是顺序排列。

重复排列成多排时,不同重复内小区可排列成阶梯式,以避免同一处理的各小区排在一直线上。

(二)、间比法设计在育种试验前期阶段如鉴定圃试验供试的品系(种)数多,要求不太高,而用随机区组排列有困难,可用此法。

间比法设计的特点是,在一条地上,排列的第一个小区和末尾的小区一定是对照(CK)区,每二对照区之间排列相同数目的处理小区,通常是4或9个,重复2~4次。

各重复可排成一排或多排式。

排成多排时,则可采用逆向式(图2)。

如果一条土地上不能安排整个重复的小区,则可在第二条土地上接下去,但是开始时仍要种一对照区,称为额外对照(Ex.CK),如图3。

顺序排列设计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按品种成熟期、株高等排列,能减少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

但缺点是这类设计虽通过增设对照,并安排重复区以控制误差,但各处理在小区内的安排不随机,所以估计的试验误差有偏性,理论上不能应用统计分析进行显著性测验,尤其是有明显土壤梯度时,品种间比较将会发生系统误差。

二、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一)完全随机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将各处理随机分配到各个试验单元(或小区)中,每一处理的重复数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这种设计对试验单元的安排灵活机动,单因素或多因素试验皆可应用。

例如要检验三种不同的生长素,各一个剂量,测定对小麦苗高的效应,包括对照(用水)在内,共4个处理,若用盆栽试验每盆小麦为一个单元,每处理用4盆,共16盆。

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章 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注意: 划分区组时应使区组的长边 应与肥力梯度垂直,小区的 高 长边应与肥力梯度平行。
3、局部控制的作用
可有效降低由于试验地肥力
差异而引的试验误差,提高

试验准确性
2021/10/10
9
第四节 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
一、试验小区的面积
1、试验小区(experimental plot):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 块地段称试验小区,简称小区(plot)
2、随机排列的作用 (1)避免系统误差 (2)随机排列与重复相结合可以提供一个无偏的试验误差无偏估值
3、随机排列的方法 (1)随机数字表法 (2)抽签法
2021/10/10
8
三、局部控制原则
1、定义: 指分范围分地段控制非处理因素,使这些非处理因素对处理的 影响能够最大限度趋向一致
2、局部控制方法:将试验地划分成等于重复数的区组,各处理在一个区 组内只出现一次,区组内的小区数等于处理数
1、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
(1)划分区组:把试验地划分成区组,区组数等于重复数,区组的排列方向与环 境变异方向一致,区组之间设置走道,区组两端及四周设置保护行
(2)划分主区和
在每一区组内划分主区,主区等于主处理数,主处理在每
主处理随机排列: 一区组内的主区间随机排列
(3)划分副区和 在每一主区内划分副区,副区等于副处理数,副处 副处理随机排列: 理在每一主区内的副区间随机排列
二、随机排列的试验设计
一)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三)裂区试验设计
2021/10/10
14
一、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
一) 对比法设计(contrast design)
1、设计特点:每一供试处理的 小区均直接按某种顺序排列于 对照区的旁边,即每隔两个处 理小区有一对照区,重复间的 小区排列有阶梯式和逆向式两 种排列方法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

田间试验实施方案一、实施目的。

田间试验是为了验证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实际农田环境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本次田间试验旨在测试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种植中的效果,为农民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施肥方案。

二、试验设计。

1. 选址。

根据试验需要,选择土壤肥力较为平均的农田作为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2. 作物选择。

根据当地主要种植作物和农民需求,选择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常见作物进行试验,以验证新型肥料在不同作物上的效果。

3. 试验组织。

将试验地分为多个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合,包括对照组、常规施肥组和新型肥料组,以及不同施肥量的处理组,以全面比较不同施肥方案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4. 施肥方案。

根据试验设计,制定详细的施肥方案,包括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等,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规范。

三、实施步骤。

1. 土壤准备。

在实施试验前,对试验地的土壤进行全面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为后续的试验设计提供依据。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和调整。

2. 试验布置。

根据试验设计,对试验地进行布置,设置好各个处理组的小区,并标明清晰的标识,以便后续的施肥和管理操作。

3. 施肥管理。

根据施肥方案,按时、按量进行施肥操作,注意施肥的均匀性和准确性,确保每个处理组的施肥操作一致。

4. 生长管理。

在试验过程中,对各个处理组的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作物生长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数据采集。

在作物生长期间,对各个处理组的产量、品质等数据进行定期采集和记录,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价提供依据。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执行试验设计和施肥方案,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2. 做好试验地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试验地的整洁和安全。

3. 做好试验记录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试验数据的完整和准确。

4. 在试验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异常情况,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

作物育种实验技术

作物育种实验技术

Page ▪ 23
23
Page ▪ 24
品系比较试验的结果分析
▪完全随机区组实验的结果分析,应用两 向分组单个观察值资料的方差分析法。 例:有一棉花品系比较试验,参试品系 共有7个,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次 重复,小区实收面积50㎡,其产量结果 见表1,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Page ▪ 25
Page ▪ 19
19
(三)品系比较试验
▪ 品系比较试验是在育种单位的育种程序中进行的最后一项 田间试验,这是在选择育种程序中的习惯叫法,也称为品 种比较试验。
▪ 1.品系比较试验的田间设计 ▪ 品系比较试验一般适宜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4次。采
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时,参试品系数目一般以10个左右为 宜,最多不超过20个。 ▪ 随机区组设计有较好的局部控制作用。由于每一套品系都 处在均匀一致的试验条件下,相互比较时可以获得较为可 靠的结果,而各个区组间的地力差异也可以通过方差分析 中平方和的分解加以清除。各品系在区组中随机排列,可 获得无偏的误差估计。
※ 使试验误差降低到最小程度的3项田间设计的基本原 则:1)重复的设置;2)小区随机排列;3)局部控制。
在育种试验的不同阶段,由于种子质量等因素的限制, 不可能都采用设计重复的试验技术,因此,试验小区的设 计对育种试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Page ▪ 3
3
二、实验小区设计技术
试验圃:依据育种试验的要求,育种实验田通常划分为若干个地段, 每一地段种植一个育种阶段的材料,这样的地段通常称为试验圃。
Page ▪ 31
31
Page ▪ 32
第二节 品种区域实验技术
▪ 品种的区域试验是鉴定作物新品种使用价值和适应区域范 围的一种多点实验。它是由品种审定机构在省级或省级以 上的范围内按不同生态区域统一布置的多点实验,其中包 括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是品种选育和推广之 间的必要程序。

实验六 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六 田间试验设计

实验六田间试验设计为减少或排除各种使试验结果产生偏离实际情况的干扰因素、取得好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而进行的确定试验方案和安排试验过程,称为试验设计。

林业试验设计应按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进行,以便对试验的结果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在安排试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林木本身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习,掌握林业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供试处理和试验地条件来安排试验。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设置重复:所谓的重复是指一个处理在整个试验中重复种植的小区数目。

一般来说重复的次数愈多,试验结果愈准确,具体次数应视土壤差异情况,试验材料多少,试验小区大小,对试验准确性的要求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而定。

以减少试验误差和正确的估计试验误差。

一般单株小区,重复30-40次,甚至更多;少株小区(3-25株),重复8-12次;多株小区(30株以上),重复5-8次。

2、随机化:使各试验处理具有相同的机会占有一个试验单元,以消除空间或时间上的系统误差,正确估计试验误差,以保证测值和误差的独立分布,以利于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试验数据.(三)、供试材料及山地示意图1、供试材料(处理)(1)F=5 (家系A、B、C、D、E)每个家系有苗木250株(2)对照CK1(原产地种子育出苗木)250株,CK2(本地生产用种育出苗木)1500株。

2、供试验用的山地示意图3、红松子代测定林需维持40年,40年时小区数不少于12株。

4、试验地条件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天然次生林的皆伐基地(四)实验报告根据提供的条件,做出相应的试验设计,内容为:1.根据红松的生物学特性在供试验用山地示意图上,划出区组配置图和保护行;2.将已在示意图上的区组配置图中的一个区组放样在纸上,划出小区配置图、小区株数、小区形状、初植密度(株行距),并分别做出相应的简单说明;3.简单的抚育管理、疏伐方式及规格、补植的要求计划,造林整地规格。

第五节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

第五节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

裂区设计的特点
• 主处理分设在主区,副处理分设在副区 • 副区之间比主区之间更为接近 • 统计分析时,分别估计主区和副区的试验误差 • 副区的试验误差常小于主区的试验误差 • 副区的比较比主区的比较更为精确。
下列情况可应用裂区设计: 1.一个因子的各处理水平比另一个因子的各处理水平要 求更大的小区面积。 把要求小区面积大的处理作主处理,安排在主区。 2.一个因子的主效比另一个因子的主效更重要。 把主效更重要因子作副处理,安排在副区。 3.根据以往的研究知道某一因子的效应较大,而另一因 子的效应可能比较小。 把效应大的因子安排在主区,效应可能比较小的因子安 排在副区,以利于因子的效应能表现出来。
上述定义是二级巢式设计。 如果亚组内再分几个小组,小组内有若干个观 测值,称为三级巢式设计。 以此类推,可有多级巢式设计。
在巢式设计的各分级中,至少有一级是随机的 (随机抽样,或是随机排列),否则就得不到无偏 的试验误差估计。
最简单的巢式设计是一级巢式设计。 巢式设计所得的全部观测值为组内分亚组的单 向分组资料,简称系统分组资料,可进行系统分组 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三章 试验设计技术
第五节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
根据田间试验设计的原理,小区技术的要求和 试验地的具体条件,将各试验小区在试验地上做最 合理的设置和排列,称为田间试验设计。
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按照小区排列的方式,分 为顺序排列和随机排列两大类。
一、顺序排列的田间试验设计
定义: 重复内试验小区按既定顺序排列的
裂区设计一般只适合于两因子试验。 如果是三因子拭验,在副区中再划分更小的副区安排第 三个因子,叫裂裂区设计或复裂区设计。 裂裂区设计 设计和结果分析上都比较麻烦。 例 番茄品种和整枝方式对产量影响试验,用裂区设计 A因子为整枝方式,有单干整枝(A1 )、双干整枝 (A2) 和三干整枝(A3 )三个水平,安排在主区; B因子为品种,有品种甲(B1)、品种乙(B2)和品种 丙(B3)三个水平,安排在副区。 重复三次,其田间排列如(图3-18)。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第三章 田间试验技术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第三章 田间试验技术
例如:引种武發,一般用乡土树种作对照;杆描武發,研完激素对生根的影响,因於激素 是用水作谂波的,为了消除水给甙臉结果帑来的影 响,一般用水作对照,也叫全会对照。
九、设置保护行
指在试验地的周围设置保护行。小区与小区之间一般不设保护行,重复区之间一般也不设保护行。保护行的树种一般逸捧以不影响甙硷地树木生 长为壹。例如:杉木成發,用柳衫作保护行。
5. 进行区组及小区的区划;6. 试验材料的准备、编号;7. 根据设计图将各个处理对号安排到试验地里;8. 绘制田间栽植图,并且与设计图对照,查看是
否有错误,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9.栽植保护行,并作地标。
试验布置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一定要根据试验的要求和试验地的实际
进行选择;2) 试验材料一定要编号(处理号和区组号), 并且要反复校对,不要出现错误;3) 对试验地的面积计算要根据小区的面积和重
十、设置地标
田间试验在野外较长时间,为了观察管理方便,
便于查找,设置地标是必要的。特别是造林试验,一般在试验范围的四周的每 个角埋上水泥桩。并要钉一个牌子,写明试验用地, 以示警示。
十一、田间试验的步骤
1. 拟定试验计划2. 确定试验因素、处理数、重复数、小区面 积,计算区组面积。3. 选择一个适宜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在下 一章介绍)4. 选择试验用地
试验因素和处理(水平)数的确定1、试验因素的确定:试验因素是根据试验目的来提出的,那么根据试验目的来确定试验因素的类型及多少。同时也要考虑试验的条件、人力、财力、技术水平。
2、试验处理(水平)数的确定1) 处理数的多少依据试验的实际和别人的经验确定。2) 各处理间的效应要有明显的差异3) 各处理间的间距尽量相等
8、试验孑旨标(experiment indicator):指试验中用来判断试验处理效果的性状或标准。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一)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一)

田间试验设计方案(一)田间试验设计方案资料一、背景介绍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试验设计可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方案旨在介绍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以及提供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巧。

二、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化:合理地随机分配试验单位,避免产生偏倚,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重复性:同一处理组合进行多次重复,以减小误差的影响,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均衡性:控制试验设计的各因素水平,保持处理间的均衡,提高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代表性。

•正交性:追求处理间的相互独立,减少因素之间的相互干扰,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田间试验设计的步骤1.确定试验目的和研究问题。

2.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

3.设计试验布局,包括块设计、区组设计等。

4.制定随机化方案。

5.安排实验要求的样本量。

6.实施实验,记录数据。

7.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和推断结论。

8.撰写试验报告。

四、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1. 三重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只重复一次。

•处理组合随机分配到每个区块中。

2. 完全随机化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在整个试验区域内随机分配。

•不设区块和常均区的概念。

3. 拉丁方设计•每个处理组合只出现一次。

•每个处理在整个试验区域内只出现一次。

4. 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进行两个因素的随机区组设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五、统计分析技巧1.方差分析:用于分析因素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2.LSD多重比较法:用于比较不同处理组合的差异性。

3.相关分析:用于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

4.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模型。

5.主成分分析:用于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综合评价。

六、总结田间试验设计是农业科研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有助于获得可靠和真实的实验结果,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遵循随机化、重复性、均衡性和正交性等原则,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巧,可以提高实验效果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控制就是把非试验因子的差异放到区 组之之间,克服区组内的差异,使各处理 之间便于比较,找出本质的差异,在园艺 植物田间试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物或风障#######


1 2 5 6 4 7 3
3 6 54 1 7 2
变 异 方 向
5 3 1 7 2 6 4

2 5 6 1 7 4 5
区组:将整个非试验条件按其差异状 况分范围、分地段划分成等于试验重 复次数的不同的组,这个组叫区组
既是运用局部控制原则后的重复区。 每个区组按处理数目划分小区,将处理随机排列到各 个小区中。 在同一个区组内,非试验条件对各个处理小区的影响 趋于最大程度上的一致,既同一区组内,非试验条 件对各处理小区的影响趋于最大程度上的一致。 这样,各处理在相对一致的试验条件下,能影响试验 误差的只限于区组内非试验条件的差异,因而大大 降低了试验误差。
三、处理设计方法 1.单因子处理设计 质量性差异的单因子处理设计 数量性差异的单因子处理设计 1)等差法 2)等比法 3)随机法
2.复因子处理设计
1)连应式:把多个因子不同水平完全 组合起来的设计方法。
例如:由3个品种A、B、C、,有4个钾肥施 用水平K110kg, K220kg, K330kg, K440kg构成的复因子试验,可设计为: AK1、AK2 、 AK3 、 AK4 、பைடு நூலகம்BK1 、 BK2 、 BK3 、 BK4 、 CK1 、 CK2 、 CK3 、 CK4 共12个处理。
第四节 试验误差
一、误差的概念 试验误差:使观察值偏离试验处理真 值的影响称试验误差,简称误差。 一般可分为两种: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处理以外的其它非 试验条件明显不一致所造成的,而 且是有规律的变化所产生的误差。 偶然误差:是指在严格控制非试验条 件相对一致后仍不能消除的偶发性 误差,它具有随机性,所以也叫随 机误差。
又例:施用氮肥试验:0,1,2,3 kg/株, 属于数量分级。
复因素试验:在试验中研究两个和两 个以上因素,除了研究的因素外,其 他因素都在相同的水平上,不仅可以 研究一个因素在另外一个因素不同水 平上的平均效应,而且可以研究两个 因素的交互作用。
若某试验有A、B两个试验因素,A因素有a 个水平,B因素有b个水平,则试验处理 数=a×b个
2
效应
300
100
400 (350)
50
11.试验方案 是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所拟定的进 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
具体就是指试验指标、试验因素和处理、 重复次数、对照以及设计方法地确定 等等。
二、、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遵循下面几条原则: 1.各类不同的试验应采用不同的试验设计 2.试验设计应简单化、小型化 3.试验设计应该突出试验因子的试验效应 4.试验结果便于统计分析
重复之间处理效应的规律:
四、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目的: 1.利于在田间对各种处理进行观察比较及 结果分析时作为衡量处理优劣的标准; 2.可以利用对照区掌握整个试验地的非试 验条件的差异状况,来估计和校正田间 试验误差。 一般一次试验设置1个对照,有时为了满足 多个试验目标的要求可设置2个或2个以 上。
例:某果树施用N、P肥增产试验, N肥用量分别为(0、1、2kg/株) P肥用量分别为(0、0.5、1kg/株) 处理数= 3 × 3 = 9 又例:品种分别为国光、金冠、红星,使 用磷肥0、1、2、3、kg/株。 处理数=3× 4=12
5.重复:在试验中每个处理出现的次 数,称为重复。
6.区组:将整个非试验条件按其差异 状况分范围、分地段划分成等于试验 重复次数的不同的组,这个组叫区组
第二节 田间试验的种类
一、按试验性质分类 1.品种试验 2.栽培试验 3.植保试验
二、按试验阶段分类 1.预备试验 2.正式田间试验 3.生产试验
三、按因子多少分类 1.单因子试验 2.复因子试验 3.综合性试验
四、按试验小区面积大小分类 1.小区试验 2.大区试验
五、按试验年限、地点及场所分类 1.一年试验 2.多年试验 3.单点试验 4.多点试验
第二章 田间试验设计技术
第一节 试验设计基础
一、试验设计中的基本概念 1.试验指标 在试验中用来判断试验处理效果好坏 的标准称为试验指标(简称指标)。
例如:单株产量、虫口死亡率、生理生化指 标等等
2.试验因素 对试验指标有影响,在试验中需要加 以考察的条件叫试验因素,简称因 素或因子。
例如:施肥试验中的肥料种类,品种比较试验中 的品种,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等都对植物生 长发育有影响,都可成为试验因素。
田间正式试验:
乔木果树1~9株,多则可10~20株 灌木或浆果20~40株 苗圃苗木50~100株 花草一般为1m×1.5m(宽×长,以下同) 水仙为1m × 9 切花用花卉1m × 5m~7.5m 梅花250m2,盆栽花卉25~50盆
三、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增加,降低试验误差,变异系数 降低。但受人力、物力限制须控制一定的重复次数。 园艺植物试验的正式试验通常设置3~6次 若试验为成龄果树或大乔木园林观赏树木。 采用单株小区时,重复次数至少应在4次 以上。 从统计学角度,试验的重复次数应以其试 验误差的自由度不小于10~12为宜。
二、正确性 正确性是指试验结果正确可靠,能够 把品种或处理间的差异真实地反映 出来。
• 准确性:指试验中某一性状的观察值与 其相应的真值的接近程度,越接近准确 性越高。
x
• 精确性:指试验中同一性状的重复观察 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及试验误差的大小, 是可以计算的。试验误差越小,试验的 精确性越高。
第六节 试验小区的控制技术
一、小区形状和方向 小区形状以长方形小区为好,容易克 服系统误差。 长方形小区的长与宽的比例5~10:1 小区方向:小区长边应与土壤肥力梯 度或等高线梯度相平行。
二、小区面积
小区面积与变异系数的关系图
从统计角度出发,小区内株数控制的 最低限度:
蔬菜作物:每小区大约100~150株 最少不得少于40~60株 根菜类100~150株 葱蒜类500~900株 南瓜、西瓜15~30株 预备试验:乔木性果树1~3株 灌木或浆果3~8株 苗圃苗木15~20株 播种苗20~40株
第三节 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一、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试验区的条件应该能够代 表该项成果将来应用地区的自然条 件、生产条件和经济状况,这对于 试验结果在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下 可能利用的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代表性应包括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两个 方面。 生物学特性上具有代表性的要求,主要 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植物的品种、种子 和植物体本身要有代表性,要有足够的 数量。 在环境条件上代表性的要求,是指进行 田间试验时所选择地块的自然条件(包 括气候、地势特别是土壤)和农业条件 (包括土壤肥力、水分、栽培技术等经 济和技术条件),应能代表将来推广地 区的相应的基本条件。
打靶事例
精确性
准确性
三、重演性
重演性是指通过田间试验所获得的试 验结果,在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进 行重复试验或大面积生产时,可以 获得相同或相似的试验结果。 这对于在生产实践中推广科学研究成 果极为重要。
一般试验至少应重复2~3年,有些重大项目,必 须经过多年或多点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后, 才能大面积推广。
在完全平衡的随机区组试验中,区组数与 重复数是相等的。 例:某单因素试验,有4个水平,设置四次 重复。则应该有4个区组。
区组1 区组2 区组3 区组4
A1 A2 A0 A3
A2 A0 A3 A1
A0 A3 A1 A2
A3 A1 A2 A0
7.试验小区
指在田间试验中安排每个处理的小型 地段,简称为小区。它是田间试验 的基本单位。
4.试验处理 试验中因素水平间的组合。
在单因素试验中: 处理数=水平数 在复因素试验中: 处理数=因素水平间的乘积。
单因素试验:是在试验中研究某一个 因素若干处理的试验。
例:不同砧木对苹果树矮化效应的影响, 试验因素1个,砧木。分别是: 山丁子(乔砧),海棠(乔砧),M系 (矮化),SM系(矮化)属于质量分级

局部控制的区组排列方式
不同前茬、不同肥力地块上的小区排列
黄瓜 马铃薯 白菜

6 5 34 1 7 2 8
ⅱ 4 8 12 7 56 3
ⅲ 2 4 68 1 7 3 5
不同前茬小区排列

6 5 3 41 7 28

ⅱ 4 8 1 2 7 5 63

2 4 6 817 35

不同肥力小区排列
费雪氏田间试验三原则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标准式:有时为了减少处理数,可 用甲因子的各个处理把乙因子的各 个处理贯穿起来,再用乙因子的一 个处理把甲因子的各个处理贯穿起 来。
如上例可设计为: AK2 、 BK2 、 CK2 、 CK1 、 CK3 、 CK4
四、处理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不注意试验设计,随心所欲地进行试验 2.注意试验设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试验设计要周到、细致、全面地用文字固定下来 4.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使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5.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处理间的级别要适当 6.在进行试验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设置对照 7.恰当处理试验设计的繁简程度
8.试验效应:同一试验因素内不同水平的 变化对作物性状、特性等产生的影响。
例如,氮肥试验中,施氮肥比不施氮肥增产 100Kg这就是施氮肥的试验效应。
9. 主效应: 也称平均效应,它是每一处理各重复间 的平均数。
例:N肥试验中,试验水平分别为: 0、2 kg/株,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10.交互效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 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应,也称交互作用。 例如:某二因素二水平的复因素试验, N肥是0、2kg/株,P肥0、1kg/株。 P N 0 0 200 1 250 效应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