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少年闰土》导学案学生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17 少年闰土-人教新课标

编写人:
审稿人:
编写时间:
使用时间:
编号
号
使用班级
小组:
成员姓名:
课题:17少年润土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新课知识: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课文中类似的句段还有很多,我要找出来体会一下。
。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读14-16自然段。
(1)我的感想是
(2)“我往常的朋友”又是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
(3)“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说的是什么意思?
4、学习方法,尝试运用。
课文中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的方法很有特色,运用本文写法,抓住身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让别人很快猜出他(她)是谁。
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新课知识:
1、听写下列词语。
4、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描写的是事、课文重点写了、 、 、四件事。最后写我体会到。
5、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点,我愿意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二、导 学模块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特点。
学法提示: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人物的时候,首先要看他的外貌。阅 读课文,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体会到什么?再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概括出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查阅资料,了解《故乡》的作者及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内容.
二、导学模块
【合作探究】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写好人物必须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初略了解、培养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
3、了解鲁迅的故事,初识鲁迅,感受鲁迅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学习写人方法是本节课重点,在《故乡》一文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这句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激发想象1、在《少年闰土》一课中,闰土向鲁迅讲了哪几件事?哪一件是鲁迅印象最为深刻的?2、正因为对这件事印象最深,所以一想到闰土,鲁迅先生马上就会浮现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在鲁迅先生眼中,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们俩的关系怎样?4、闰土是如此的见多识广、聪明能干。
他们的关系亲如手足,难分难舍。
只可惜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三十年后假如他们能够再次相逢会是怎样一种情景?闰土会变得怎样?5、同桌交流。
6、指名汇报交流。
二、学习《故乡》原著片段、感受人物性格变化1、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有趣。
鲁迅先生把他们当时见面的情景写在《故乡》一文中,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2、师生出示《故乡》“他身材增加了……我也说不出话”这一片段。
3、齐读。
4、交流体会感受。
(师想机引导学生探究闰土外貌、性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们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特别引导学生理解“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的意思。
)三、认识作品人物、感受写法1、分角色朗读“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闭上眼睛想象两个人的不同形象。
2、鲁迅为什么能把这两个人写得如此鲜活?3、指名交流汇报。
(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怎样抓住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知道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教学难点:模仿“看瓜刺猹”扩写“海边拾贝”或“看跳鱼儿”教学准备:课件二、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教学中通过情境渲染,自主品读,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使学生了解人物的特点。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法。
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各种读来学习课文,在初读中整体感知,在细读中理解,在精读中感悟。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时,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读写结合法。
在课堂上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小练笔,做到读写结合。
三、说学法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
所以本课可引导学生运用“读——思——写”的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让课堂上有琅琅的书声、静静的思考,充分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
按照“品读语言——表达感悟——积累语言”,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回顾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7课《少年闰土》,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2、师:大家回忆一下,闰土向鲁迅介绍了哪几件希奇事?其中哪件事让你印象深刻?(看瓜刺猹)二、学习“看瓜刺猹”1、同学们自由读9——13自然段,画出作者和闰土的对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学情分析】因为课文写的是少年时代的事情,学生容易产生共鸣。
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很难理解,教师要注意指导。
【教学重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幻灯片以及月夜刺猹、雪地捕鸟、分别时的动画)。
生: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课时安排】3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教学过程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尔后提问: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勇敢机智)那么,课文中哪几句话突出反映了少年闰土的这一形象呢(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
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
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深蓝,金黄、碧绿、)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1.轻读2、3小节,思考:①闰土因什么原因到“我”家来②闰土来“我”家前,“我”听到了闰土哪些情况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
(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17少年闰土导学案

1、比一比,组词语。
捏( ) 钮( ) 拜() 允()
扭( ) 纽( ) 湃() 充()
缚( ) 搏( ) 租() 组()
傅( ) 膊( ) 祖() 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 )、( )、( )、(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 )少年。
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精读导学案
1、按课文填空。
()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向一匹猹()刺去。
2、归纳课文有关内容,然后填空。
从闰土给“我”讲()、()、()、()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的少年。
学习收获
百花坪校区语文导学案模板
年级:学生姓名:设计教师:周宗慈李国军吴先风刘翠兰
课题
17、少年闰土
预习导学案
环节
学生学习预设
多功能栏
课前
预习
1、大声朗读课文3遍。
2、我会写的字注音组两个词(在书上备注)。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A
B
小组长组织筛选确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①“稀奇事”有:
②把最能体现闰土特点的语句,在文中标记出来,谈一谈你的理解,并读出你的理解。
③闰土的特点是(从文中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展示交流
1、闰土的稀奇事有:
2、我印象最深的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简析与教学目标:1、《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
文中“我”是一个富家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
闰土常年生活在海边,阅历广,见识多。
对于“我”这个每天生活在深宅大院里的少爷来讲,“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和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之情。
本文语言简洁、传神。
采用白描、对话、举事例等多种表现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地向一匹猹刺去……”寥寥几笔,一个活泼、健康的农家少年便活灵活现的呈现在读者眼前。
另外,所举事例典型。
“看瓜、捡贝壳、看跳鱼、捕鸟。
”这些事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它充分地说明闰土不单外表机灵、漂亮,而且内心世界极其丰富。
2、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标,从评议角度说是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从文中角度说是丰富文化知识,激发热爱汉语言的情感,为今后形成健康的人格打好基础。
本文一是让学生阅读欣赏此文,从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二是通过感悟,领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学习闰土的聪明能干,受到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二、设计理念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读过程可分为两步进行:(1)以“我”的感受为中心,以闰土与“我”的相识、相见、相处、话别的活动过程为线索,理清文章脉络;(2)抓住初步感悟,环环激趣,层层设疑,以问促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深思,在思中体味,完成对人物的整体认识。
三、设计流程及评析第二课时主要是在理清课文的来龙去脉基础上,引领学生精读、细品,进一步了解文章内涵,达到认识上的升华。
具体步骤如下:一、营造氛围,创设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引领学生探求知识、掌握知识,课堂导入很重要。
《17 少年闰土》导 学 案

达标测评题一、比一比,组词语 .钮()傅()厨()胯()租()窜()蓄()扭()缚()橱()跨()祖()串()畜()二、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思⑴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 )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⑵我素( )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 )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 )单( )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三、给带点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我早听到闰土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
()2、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4、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四、填空。
1、鲁迅,原名,浙江人,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课文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是,突出了闰土的特点;闰土讲的新鲜事有、、、,通过这些事的描写,表现了闰土是个的少年。
五、课文片段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这段话描写了闰土外貌的哪三个特点?3、这些外貌描写主要说明了什么?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A、闰土知识丰富。
B、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C、闰土一点也不怕我。
D、闰土是个朴实、可爱的农村少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通过分析内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闰土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电脑、小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读了此文,知道文中讲的是,出示画面并加以描述,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少年闰土(板书),今天我们共同来探究: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二、学习讨论1、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学习讨论并简单交代相关事项。
(1)分小组讨论,设小组长一人。
(2)用铅笔划出相关语句。
(3)在空白处写上注释。
2、教师巡视指导(分优、中、差三组)3、分析理解(1)指名回答(2)学生回答: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3)教师指导a教师指导学生朗读b教师归纳分析启发一,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适当点拨,如说他的外貌怎样,从中就可以找出;启发二,引导学生还有哪些语句不理解,从而引出“知识丰富”这一点;启发三,文中最后一自然段如何理解?(4)举例分析a外貌描写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教师分析:“紫色的圆脸”说明了什么?(勤劳)(板书)“头戴小毡帽”说明了什么?(朴实)(板书)“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了什么?(父亲爱他)b看瓜刺查部分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指导学生朗读,要突出其特点。
刺查有几个动作?用横线划出。
从“听”中可以看出闰土什么?(板书:聪明能干)闰土为什么要“捏着”胡叉轻轻地“走”?(板书:机智勇敢)想象一下闰土是怎样刺查?哪个同学表演一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闰土有什么特点?教师小结4、教师小结三、质疑延伸1、还有哪些疑问?2、学生提问3、师生解答4、课外延伸(可以去阅读小说《故乡》)四、教师总结【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导学案第2篇】教材简析课文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热情纯朴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班学生姓名家长签名
17《少年闰土》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学习重点:
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学法提示:
本文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本文抓住这些特
点,把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
认真读课文,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
闰土这个任务的特点。
学习准备:查阅资料,了解《故乡》的作者及与本文相关的一些内容,为学习文章做好准备。
课时安排:建议两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书,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难读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把自己的能力展示一下吧:
二、找找关于鲁迅的资料。
(可以见课后资料袋)
1、我会写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畜.生(chù xū)五行.(xínɡ hánɡ) 少.年(shào shǎo)空.间(kōnɡ kònɡ)
3、辨字组词
扭()胯()畜()贼()橱()
纽()挎()蓄()贱()厨()
4、通过读文,我知道课文描写的是“我”和闰土交往的事、课文
重点写了、、、四
件事。
最后写。
我体会到闰土是个、、、、聪
明能干的孩子。
5、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有特点,我愿意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6、我有几点疑问想与同学交流。
第一课时
(一)读课文,学习生字。
(二)给下面的词语与正确的解释连线。
•其间只知道
•无端稀奇
•素不知道如此
•如许从来不知道
•希奇其中
•单知道无缘无故
(三)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关于闰土的事?
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处的过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四)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五)问题探讨
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
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2、“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
他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呢?
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
4、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说一说。
在这几件希奇事中,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为什么?
请说出你最感兴趣的那件事,然后有声有色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的感悟。
二、难句理解。
解决问题。
2、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完成下面这个的填空题吧。
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 的孩子,我从__________ 可以看出来。
三、再读课文,思考:闰土是个活泼可爱的少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去写闰土的?请同学们
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一)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段落多读几遍,体会人物特点。
学法提示: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人物的时候,首先要看他的外貌。
阅读课文,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
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体会到什么?再与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概括出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从闰土的外貌看出具有、的特点。
2、默读课文从四件事情,表现闰土哪些特点?
学法提示:默读课文,把文中闰土的动作、语言划出来,多读几遍,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以便更准确地概括出闰土的特点。
动作描写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语言描写
如:“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
体会到闰土、的特点。
3、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读14-16自然段。
(1)“我”的感想是:
(2)“我往常的朋友”又是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呢?
“我往常的朋友”是些“。
”
(3)难句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4、学习方法,尝试运用。
课文中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的方法很有特色,运用本文写法,抓住身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让别人很快猜出他(她)是谁。
5、拓展阅读
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去找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读读吧。
(四)拓展延伸
再见闰土
鲁迅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
”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
“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